自體免疫疾病蔓延全球
有些疾病一旦發病,無藥可醫,只能想辦法控制,沒有辦法完全治癒、斷根,因為它是由我們自身的免疫系統發動戰爭來攻打自己。
紅斑性狼瘡、克隆氏症、第一型糖尿病、多發性硬化症、類風濕性關節炎、纖維肌痛症、乳糜瀉、牛皮癬、雷諾氏病、橋本氏甲狀腺炎、萊姆病、過敏性氣喘、慢性疲勞綜合症……
「只要你有一位友人或家人有自體免疫系統疾病,你絕對要讀這本書!」
─《出版人週報》(Publishers Weekly)
我們該如何面對正在崛起的免疫疾病慢性風暴?
過去三十年來,環境中的誘發因數已經讓罹病率成長了三倍。越來越多人受自體免疫系統疾病所苦,比癌症或心臟疾病還要多!
本書探討近百種自體免疫系統疾病,其可能起因與潛在的治療方式。作者深入寫實地陳述了一段又一段神祕難解且認定困難的疾病,其中包括她自己和其他人的親身經歷,讀來既心酸又令人動容,而這些致命危機正與我們每天都暴露於其下的無數環境誘因息息相關:重金屬、毒素、農藥、病毒、食物中的化學成分……。
「一道希望與理解的光‥‥‥中澤給了我們一張通往治癒之路的地圖,上面不再只有常見的藥物。」──馬克.海曼(Mark Hyman)醫師,紐約時報《超級代謝》暢銷書作者
深入探索時代最大醫學謎團,重新思考食品、壓力和化學毒害
在頂尖專家的協助下,屢獲科學大獎殊榮的資深記者唐娜.傑克森.中澤探索出世界各地正進展中的革命性預防法、治療方式與適用藥劑,並提供寶貴實用的建議,讓你學習如何保護自己的免疫系統,並降低未來遭受自體免疫系統疾病攻擊的風險,為世界罹病數急遽攀升且影響層面深遠的免疫疫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全面見解與希望曙光。
同時,本書亦是同類型書種中首次從多種廣泛角度切入的報導紀錄,作者檢視了幾乎是目前已知會耗損毀壞自體免疫系統的多數疾病,如紅斑性狼瘡、克隆氏症、第一型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等,這些疾病會在免疫系統對抗細菌、病毒與其他入侵者的同時,錯誤攻擊自身的健康細胞。讀完全書,你將了解其中連結,更有助免疫系統打好一場完美硬仗!另外,你或許更會突然驚覺原來環境的危害與專家的擔憂,離自己的世界這麼近。
★除了提升自我免疫力,這個世界更需要你一起努力!
阻止自體免疫疾病橫行,你可以:
◆做出無害環境且常識性的良心選擇
◆拒絕使用化學製器皿與容器
◆支持環保的清潔用品
◆留心保養品或化妝品成分是否天然
◆不使用深色染髮劑和指甲油
◆仔細清洗你的雙手
◆避免造成易讓免疫系統產生問題的環境
本書特色:
1. 全方位說明何謂自體免疫系統疾病,從報導性案例披露、患者生活與治療過程,到醫界、學界的專家建言,作者用極易理解的方式描述讓你快速瞭解自體免疫機制,並且知道該如何面對它。
2. 詳列目前所知大部分和自體免疫系統有關的疾病,以及日常生活中該避免的化學毒物,並提出預防之方,敦促你注意和採取行動,找回自身與環境間的健康平衡。
3. 針對自體免疫系統疾病的飲食與營養補給品方法,有非常實用的建議。
作者簡介:
唐娜.傑克森.中澤 Donna Jackson Nakazawa
一位屢獲殊榮的科學記者、專業作者與講者。長期關心家庭生活與健康議題,目前和家人居住在美國馬里蘭州。為《天堂》、《華盛頓郵報》、《AARP》等雜誌撰稿,也上過Today show(今日秀)節目、ABC News(美國廣播公司)與NPR radio(全國公共廣播電台)。著有《其他人看來和我一樣嗎?》、《如何讓這世界變得更適合女性》。
個人網站www.autoimmuneepidemic.com
譯者簡介:
劉又菘
生於本土味十足的高雄,畢業於靜宜大學英文系。因為想撂英文把妹,所以讀英文系;因為想看懂日劇,所以開始鑽研日文。現為單身的英日文譯者。擅長翻譯領域:醫學、流行娛樂、寵物、運動、環保相關。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余家利
國立臺灣大學名譽教授
臺大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所、內科兼任教授
王世叡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講座教授
中山附醫風濕免疫過敏科主治醫師
李德初
華夏書院輔助替代暨自然醫學研究所所長
美國自然醫學會(ANMA)亞洲區教授
媒體推薦:
「直接又誠實的警醒。」─《書單》(Booklist)
「中澤用極易理解的語言清楚說明瞭複雜度高的醫療過程。非常推薦本書。」─《圖書館期刊》(Library Journal
「我鼓勵每一個美國人讀這本書,並學著做出可以減少散播與降低這個與日俱增瘟疫的決定。」─參議員約翰.凱利(John Kerry)
「在個人、政治與經濟方面的決策,提供了可以幫助抑止這種疾病的實用建議。」 ─《印第安納波利斯明星報》(Indianapolis Star)
「中澤詳盡的資訊並非全部都這麼慘。她所討論到的科學研究和突破可能可以扭轉局面,各式各樣的營養補給品和預防醫學或許能幫的上忙。」──《書單》(Booklist)星號書評
「對這時代最大醫學謎團之一的深入探索。」─弗得瑞克 W.米勒(Frederick W. Miller )博士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環境自體免疫組的主席及醫師
「數百萬的美國人都罹患了自體免疫系統疾病。其中大多數的疾病似乎有增加的趨勢。環境最有可能是增加疾病的罪魁禍首。要感謝中澤將這個重要的議題公諸於世。」─諾爾 R.羅斯(Noel R. Rose)博士 約翰.霍普金斯自體免疫系統疾病研究中心的主任及醫師
名人推薦:余家利
國立臺灣大學名譽教授
臺大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所、內科兼任教授
王世叡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講座教授
中山附醫風濕免疫過敏科主治醫師
李德初
華夏書院輔助替代暨自然醫學研究所所長
美國自然醫學會(ANMA)亞洲區教授媒體推薦:「直接又誠實的警醒。」─《書單》(Booklist)
「中澤用極易理解的語言清楚說明瞭複雜度高的醫療過程。非常推薦本書。」─《圖書館期刊》(Library Journal
「我鼓勵每一個美國人讀這本書,並學著做出可以減少散播與降低這個與日俱增瘟疫的決定。」─參議員約翰.凱利(John Ke...
章節試閱
前言
本書專門探討對每個人均帶有威脅性與影響的全球健康傳染疾病,而緣起卻是來自我己身崩壞的健康情形。就像其他兩千三百五十萬名美國人一樣,我因為自體免疫疾病受苦著,這項疾病嚴重破壞了我的生活,並在我的人生路上亙入了前所未知的巨大障礙。本書內容有幾頁撰寫於我在約翰霍普金斯醫院住院的時期,在那白色的小小病房內;而大多數章節則起草於我臥床在家的那數個月裡。
最大的考驗發生在一個美好的春日午後,那時我正和女兒一起慶祝「地毯日」。地毯日是專屬於我們的私人母子節日,只有我們可以慶祝。在春季的第一天,我們會拿一條舊毯子鋪在家中的車道上,帶著枕頭、粉筆、一些點心還有檸檬汁,躺在那裡隨意地閱讀或聊天,假裝我們整個下午都待在海灘;在地毯日這天,我們彷彿可以聽到各種海鷗的叫聲,感受海洋與波浪捎來的微風—那片我們已經有個把月沒去拜訪的海洋。那一天,我們還帶了家裡的黃金獵犬寶寶一起出門;牠看見一隻松鼠後便開始跟著人家,我跟在黃金獵犬後面跳蹦著,但其實根本是被拖著走,不料卻發現我的左腳跟不上右腳跨進的速度,然後猛速地跌倒在草地上。
在接下來的七十二小時,我的左腿,接著是右腿,還有兩隻手臂,均失去了控制肌肉動作的功能,就像是我的身體遭受了那個對我而言再熟悉不過、名為「格林- 巴利症候群」的怪異麻痺症;格林- 巴利症候群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罹患這種疾病時,神經的髓鞘會遭受身體原有免疫系統的破壞。
格林- 巴利症候群,或稱GBS,好發於曾在一個月左右前歷經過一般性病毒或細菌感染的患者身上。我在發病的三週前正好得了胃炎,當時體內的免疫防護細胞發動攻擊來消滅病菌,不過,在免疫防護細胞完成任務之後,非但沒有如正常機制般停止攻擊,反而轉向瞄準我的身體,進行一項自我毀滅式的死亡遊戲。
罹患格林- 巴利症候群時,免疫系統的訊息傳導會產生具危險性的混淆,從而在嘗試消滅致病因素的同時,也危害包覆在所有神經外緣、具有保護與隔離作用的髓鞘。這樣的損害來得又急又快,會逐步削弱病患的髓鞘與受到其保護的神經軸突,且令病患感到痛苦—病患會在幾週、甚至是幾天內,完全癱瘓。
這是我在四年內第二次因為格林- 巴利症候群而癱瘓,上一次是在二○○一年的春天,當時,我的兒子六歲、女兒兩歲;症狀同樣在得過胃炎後,發展成怪異且帶有毀滅性的疾病。當地急診室的內科醫生很有自信,卻把我的雙腿無力與背痛誤診成因為背傷而造成的症狀,還吩咐我要臥床休息。但即使加強休息,我的雙腿幾乎還是在兩週內逐漸失去神經的傳導功能以及控制肌肉的能力;某日,我還能墊腳尖,但幾天之後我卻無法好好控制它,再過幾天,我連活動它都辦不到;一個禮拜過去,我在站立時必須試著讓自己別往旁邊的牆面跌去,只是,牆面還是會在突然間向著我招呼而來。
兩天過去,我兩歲的女兒因為腳趾不小心撞到櫥櫃流血了,我試著要走向她卻辦不到,即使是跪著前進。我的大腦欲傳達腳下碰觸到地板的指令,卻沒有辦法好好連結起來。
某天下午,當時六歲的兒子試著讓我看他有多麼能幹,以便激勵我—他在一夜之間可以自己綁鞋帶了!彷彿這樣就會有魔法能消除掉那讓媽媽無法離開床榻的怪病。
「媽媽妳看!」他在樓下叫我,在我們放鞋子的前門邊喊道:「我綁好鞋帶了!我自己綁的!」之後他停頓了一下,決定無視我們「屋子裡不能穿鞋」的規定,手腳並用地爬上階梯向我炫耀著他的手作品,臉上因為得意笑得很開。
「老兄,你真厲害。」我撥亂他的頭髮對他回以笑容,假裝沒看到他橫印在臥室地墊上的運動鞋鞋印。「媽媽?」他用不確定的口氣問我,並且把一隻腳抬到床邊:「妳能幫我把繩子綁緊嗎?」我拉緊鞋帶兩頭,想要讓寬鬆的繩圈小一點,但我的手指卻不夠有力。
「我現在沒辦法弄好它,朋友。」聽到我這樣說,他的臉色顯得鐵青而且緊繃;我試著講捏造的字母縮寫故事安慰他,就像我平常講來哄孩子們的一樣,希望這次一樣可以誆過去。「記得嗎?我對你的愛是非常勇敢的,永恆、永久、無限,隨處伴隨你。」我們並肩躺著,而我說每一個字的時候,我都必須邊掙扎隱藏著痛苦邊抱著他。我手臂的情況怎麼會跟失去肌肉控制力的雙腿一樣呢?
在二十四小時內,我的呼吸變得又淺又短;很明顯我正面臨著背部問題以外的狀況。於是我接受了霍普金斯醫院神經科醫師給予的格林- 巴利症候群的標準治療程式,醫師安排在我的療程內注入免疫球蛋白,或其他健康的免疫細胞。在許多首次格林- 巴利症候群的療程中,雖非全部,但患者的麻痺症狀有百分之九十可依靠治療來逆轉,髓鞘也會再生,這真是非凡的過程。若不進行治療,格林- 巴利症候群是可能致命的,麻痺症狀會延伸到肺部,如此一來,患者就必須接受插管治療,把一根管子插進呼吸道裡避免患者窒息而死。
二○○一年,在接受免疫球蛋白治療與幾個月的物理治療數個月後,我恢復得很好。即使身上還帶有一些奇怪且各式各樣的神經性後遺症,譬如說像是神經末梢麻痺、容易疲倦、肌肉緊繃、神經連結傳導緩慢等症狀,但為了能夠不靠輔助器具即可行走,這些似乎都已算是很微小的代價。
我是個幸運兒。不過,還是有其他緊急問題。我被告知患有白血球減少症,也就是白血球細胞數量過少且達危險標準的狀況。在早期被診斷出罹患兩種自體免疫性疾病:小纖維神經病變(會造成手掌及腳盤正常感覺永久損傷的一種神經疾病)和甲狀腺機能不足(或甲狀腺活性不足),且持續了十五年之後,白血球減少症與格林- 巴利症候群隨即接踵而至。除此之外,我還受到迷走神經性昏厥症的折磨—罹患迷走神經性昏厥症的患者,會因為心臟藉由大腦傳遞錯誤訊息至迷走神經,並輸送不足量的血液到身體而引起昏厥與癲癇。之後,在我二十八歲時,還是醫生透過手術植入心律調節器才得以「治癒」。
儘管如此,當我在二○○五年四月再度罹患格林- 巴利症候群時,它還是帶來了毀滅性的衝擊。人大概都想不到自己會得兩次格林- 巴利症候群;如果你又再一次罹患這個疾病,那麼你神經再生的機率會從百分之九十掉到….嗯好吧,沒人確切知道這次的神經再生機率到底會是多少。在我住院後期待在康復中心時,為我進行治療的物理醫學專家在某一天來到我的床邊,拍拍我的腿,提醒我說:「你可能不會好轉了」,然後聲音放軟,避免打擊到我似地說:「但那不代表你需要放棄希望。」
當時的我並沒有想著要放棄希望。在我還小的時候,就看著父親受到各種病痛折磨,而我也是從那時開始知道自體免疫性疾病,像是腸道炎、類風濕性關節炎以及白血球減少症。到了父親四十二歲時,他每走一步路,都會因為關節疼痛而臉部表情扭曲,他的腸道也持續發炎。在我十二歲那年八月的某個早晨,父親為了切除十二指腸的潰瘍部位,動了一床例行的腹腔手術;那之後,沒有任何預警的,父親辭世了。原因是手術之後,父親的風濕科醫師開給他治療關節炎的藥當中劑量較重的類固醇,蝕穿了外科醫師為他縫上的縫線,腹膜炎繼而發生,導致休克以及心跳停止。
「一般抗生素證實無效」,他的死亡報告書上這樣寫著。
那時,我們知道的太少。而三十年過去,當我自己開始面臨這自體免疫疾病的可怖旅程之時,卻又像是比在父親患病的那時期所知道的還要更少。
殘酷且嚴重的數字
大部分的我們,在生命中的某些時刻,都曾經在腦袋中想像過被醫生宣佈診斷出癌症或是警告我們有罹患心臟病或中風的風險會有多麼可怕,雜誌文章、電視戲劇還有新聞報導標題都讓人清楚認識到這樣的意象。但請想想一個同樣具有毀滅性質的健康危機場景、一個你極少聽見公開談論且幾乎不受媒體注意的危機:想像看似不特定的症狀─手臂及指頭上的刺麻感、突然佈滿臉上的斑點狀丘疹、爬梯時腿部肌肉嚴重無力、關節忽然間感覺灼熱……當中任何一個都發出了生活會大幅改變的信號,且通常都是使人衰竭的自體免疫疾病。
盡你所能地想像:足部與腳踝的刺麻感成了多發性硬化症慢性麻痹的開始;40萬名病患難以忍受的關節疼痛、炎症、皮疹,以及不斷出現、類似流感的症狀,都指向為狼瘡的診斷;超過150萬名患者,持續陣陣暈眩(梅尼爾氏症的招牌症狀);一千名美國人當中,有一位會出現嚴重下腹疼痛、出血性肛裂、無法控制的腹瀉症狀,被確診為克隆氏症與發炎性腸道疾病;超過百萬名美國人隨著關節或其他器官炎症的失能性衰竭與灼痛,導致類風濕關節炎這樣嚴重損害身體的後果;超過200萬名病患,口腔乾燥的症狀一直持續,就算一天喝上八杯玻璃杯的水,也無法讓乾渴的喉舌舒緩些,而這莫名的吞嚥困難就是休葛蘭氏症的初期症狀;400萬人有著幾乎所有的自體免疫疾病、令人無法受且會改變他們生活的陣發性衰竭。如果以聲音來表現美國得了自體免疫疾病之2350萬人的疲倦,那麼,在這個國家境內咆哮的聲音,將比十七年由蟬所發出的聲浪更為震耳欲聾。
不過,儘管自體免疫疾病如此普遍,調查仍顯示出九成以上的民眾被問及任何一個自體免疫疾病時,無法說出其中一項疾病病名。請想想,除了為多發性硬化症所舉行的步行籌款之外,你還看過多少為了一般性自體免疫疾病所舉辦的步行籌款或顏色絲帶活動?有將近2400萬名美國人承受著自體免疫病症的折磨,但有九成以上的美國民眾卻無法說出其中任何一種病的病名,這真是令人難以置信!
將近百來項自體免疫疾病的其中每一項都可以使人生活脫軌。總的來說,這些疾病包含了胰島素型糖尿病、葛瑞夫氏症、血管炎、肌肉無力症、結締組織病、自體免疫愛迪生病(或稱腎上腺低能症)、白斑症、類風溼關節炎、溶血性貧血、乳糜瀉、硬皮病等,是美國慢性疾病的次要成因,也是社會福利殘障裡排名第三項的成因,僅次於心臟疾病與癌症。
自體免疫疾病在女性死亡原因之中排名第八,十五年來縮短了病患的平均壽命,不意外其所造成的經濟負擔亦相當驚人:自體免疫疾病造成的年度健康照護費用超過1200億,相較之下,癌症的直接醫療成本所造成的健康照護費用一年只有700億。為了強調數字的龐大,請試著想想:女性之中,有220萬人罹患乳癌,罹患冠狀動脈疾病的則有720萬,而受到七種常見自體免疫疾病其中一種折磨的女性則估計有980萬。常見自體免疫疾病包括狼瘡、硬皮病、類風溼關節炎、多發性硬化症、腸道炎、休葛蘭氏症或胰島素型糖尿病,幾乎每一種都能造成潛在的致命併發症。
第3章 骯髒的小祕密:從布法羅市到德州的集體流行病
下次你有時間的話,花一分鐘試試看這個活動。輸入下列網址:http://www.epa.gov/enviro/emef 然後在網頁提供的空格中,輸入區碼14211,然後等著看眼前的電腦螢幕變成一個有很多綠色和黑色小區塊的複雜地圖。紐約州布法羅市,沒幾個街區就有一塊標示放有危險棄置物或有毒物釋放的區域;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那些黑色的區塊,每個黑色區塊都表示這是一個多重毒害的區域,這個地區同時發現有害、有毒與屬於超級基金(譯註:Superfund 是美國聯邦政府在一九八○年時,為了清理危險廢棄物有毒有害物質污染,專門通過的法案縮寫)的物質與化學物質。
你可能會驚訝地想,誰會愚蠢到住在14211 區中心,也就是布法羅市東渡船區(East Ferry)附近?那裡那麼毒!但是一九八○年代中期,許多東城區的居民開始得到狼瘡與其他會讓身體變虛弱的自體免疫性疾病,他們完全不知道家園與校園周圍的土壤、道路與溪流中早已滿是有毒廢棄物。這些工業廢物的化學物質已經從棄置區滲入附近好幾十年了,但卻沒有一個政府網站將它們標示出來。
一九八○年時,一名三十二歲的非裔美籍女士貝蒂.珍.葛蘭特(Betty Jean Grant)和她的丈夫喬治決定在紐約州布法羅市東渡船街一○五五號開一間家庭式雜貨店,主要服務東城區和隔壁德拉文.格萊德區(Delavan-Grider,郵遞區號14215)的非裔美人。葛蘭特的雜貨鋪滿足了當地居民的需求,提供他們牛奶、麵包和以非裔或黑人為主的醫療保健產品,還有飛釣所需的用品,如一盒釘子。葛蘭特在田納西州出生長大,家中有六個小孩,她喜歡和人們談天,住在布法羅市十年後,她完全知道鄰居們的日常需求有哪些,還知道他們需要步行或開多遠的車才能買到日常用品。她說,葛蘭特雜貨鋪很快就變成那種「南部地區會見到的鄰近角鋪,人們進進出出,互相聊天、社交,然後離開時手上會帶點食物。」
葛蘭特在來來往往的交談及聆聽中,認識了當地的居民—而且非常瞭解。一九八六年時,在聽了顧客們多年痛苦的故事後,她開始在那些讓她愈來愈不安的故事中推敲出一個模式。
剛開始,似乎只是一個任何社區都有可能發生的單一、悲慘事件。
凱倫.強森(Karen Johnson)* 是當地一個下課回家時,常會到葛蘭特店裡的青少女,她住在一個街區外的莫賽街(Moselle Street)四二八號,而葛蘭特已經有好幾個星期沒有看見她了。有一天,葛蘭特聽到凱倫被診斷出自體免疫性疾病狼瘡,而且一個月後就去世了,當時她才十八歲。
她好像一夜之間消失了。硬要說的話,凱倫也真的是一轉眼就去世了。當狼瘡未確診時,這個影響將近一百五十萬名美國人(或初估每兩百人就有一人)的疾病,可以從輕緩期,也就是幾乎沒有出現任何慢性病症,瞬間轉為會危及生命的危機。以狼瘡來說,易感基因與環境誘因結合,引發了紊亂免疫戰鬥細胞的自我破壞行為,進而對器官和組織,包括關節、腎臟、心臟、肺部、腦、血液或皮膚造成劇烈的疼痛、炎症與細胞損傷。
若能在身體異常的免疫系統進行大肆攻擊之前發現疾病,患者就能和醫生一起將這個疾病導向較好的結果,但要確診這種病症需要一名經驗豐富的醫師,且對疾病有足夠的認識,才能發現狼瘡複雜並常為間歇性的症狀,以做出主觀判斷讓患者進行特定的血液測試。這個主要的測試是一種稱為自體免疫性疾病與抗核抗體(ANA)的檢驗,其用意在於尋找血液裡是否有一種名為抗核抗體Antinuclear antibody)的少見抗體,這種抗體會和組織與器官細胞核結合並造成傷害。高抗核抗體數值能讓醫師警醒,患者的抗體可能會轉而抵抗自己的組織,提醒醫師患者罹患狼瘡與其他像是類風濕性關節炎與硬皮症等疾病的可能性。
雖然已經超過四十年沒有開發出全新且通過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核可的狼瘡用藥,但在類固醇與用於治療器官移植患者的免疫抑制藥物幫助之下,狼瘡患者終於得以控制自己的病症不讓它爆發。患者可能會需要應付慢性疼痛與過度的疲勞感,但生活通常都能過得不錯。反之,若像凱倫.強森的病例一樣,未經確診且長時間沒有接受治療,患者就會遇到突發性、嚴重的器官衰竭並死亡。
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比布法羅市東渡船區這個經濟特權低且都是非裔美人居住的區域,更有可能發生這種可預防卻還是令人心碎的事了,這裡沒幾個人負擔得起定期的預防性醫療、有品質的醫療照護與新興病症的診斷測試,更不用說必要的干預及藥物治療了。
凱倫過世後沒多久,住在她隔壁莫賽街四二六號,十三歲的鄰居蒂凡(Devonne)一臉憔悴沮喪的走進雜貨鋪。葛蘭特猜她是因為凱倫的死而低落,所以問候了她。蒂凡抬起頭說:「葛蘭特太太,我剛剛發現自己也得了狼瘡。」
葛蘭特以前是護士助手,所以知道狼瘡是多麼嚴重的病。她回想,說道:「我真的不知道該對蒂凡說什麼才好,在我看來,這個巧合奇怪又悲傷,怎麼會兩名住在隔壁的少女幾乎同一時間得到狼瘡?」
三個月後,一名叫作琳達.溫斯頓(Linda Winston)* 住在莫賽街三七八號(蒂凡家對面)的三十八歲女士走進店裡,告訴葛蘭特她過得很痛苦,因為她再也無法走在陽光下了,她的醫生剛剛診斷出她有狼瘡,而陽光會讓她發病。「就在那時,我腦中忽然意識到有事情不對勁。」接著,幾週後,葛蘭特又發現有另一名住在莫賽街的女性得到相同的自體免疫疾病。
再下一週,生病的人數變成五名了。一名住在距離莫賽街三條街外的女性走進店裡說她也被診斷出狼瘡,葛蘭特覺得情況不妙。「同一個街區有五名病例?」她致電到布法羅市公共工程處,並向一名水務部人員表達她的疑慮。葛蘭特想知道:「我們的水源會不會受到污染了?這個區域有任何毒物會造成一個街區裡多起狼瘡病例嗎?」她得到一個無禮草率的回答:「完全沒有。」
「我毫無頭緒,」葛蘭特說,「只有一些故事,就像大海撈針一樣困難。」第二次,她致電給伊利縣公共衛生部門另一個部門主管,結果得到更激烈的反應。她說:「他們告訴我:『女士,聽好,你太偏激了,妳根本就在幻想,在找根本不存在的東西。』」打了好幾通電話後,葛蘭特直接得到這樣的答覆:「請停止創造陰謀論。」
爾後幾年,愈來愈多住在東渡船區與隔壁德拉文.格萊德區的居民就這樣得到了狼瘡,其他像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硬皮症、多發性硬化症、橋本氏甲狀腺炎、修格蘭氏症候群(一般俗稱乾燥症候群)、抗磷脂抗體症候群(APS)、葛瑞夫茲氏症與第一型糖尿病等自體免疫性疾病的發病率也愈來愈高。這些疾病幾乎都會讓人非常痛苦,但最惱人的是,仍然無法知道還有多少人會得到類似的自體免疫性疾病,更遑論知道原因。
自體免疫性飲食
有越來越多的研究發表關於特定食物和補給品如何能夠調節自體免疫反應,一個全面對抗自體免疫疾病的飲食計畫正逐漸形成。任何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的人的重要第一步就是要確保他或她的胃腸道是健康茁壯的。儘管這種人們可能罹患的疾病也許會完全影響身體不同的系統─當人們因為多發性硬化症而得靠拐杖才能行走時,也許去顧慮把什麼東西吃進胃裡似乎會是一件荒唐的事─胃腸道的健康和身體其他部位的狀況是密不可分的。
一個健康的腸道只允許消化過的營養物質進入血液。在患有免疫和炎症為基礎的疾病患者中,他們身體的腸道內壁往往變得受損,因此腸道會允許較大的分子,如細菌和未消化的食物滑動通過。在血液中,這些外來物質會引發一種免疫反應,並讓身體感覺處於被攻擊的狀態,並促使身體的免疫系統去攻擊對抗那些外來的病原體。
人類的腸道中排列著上百萬名為絨毛組織的保護機制,能夠有利營養物質的吸收效率,這些絨毛組織會被不斷脫落、新生的細胞所包覆。在健康的身體中,當絨毛被更新生成時,身體會分泌出一種堵塞間隙的物質,從而密封住腸部以防止抗原滲漏到血液中。這些被堵塞住的間隙具有防止外來抗原逃脫的重要作用,然而當腸道菌群缺乏由健康的天然飲食所提供的足夠好菌時,或者當我們攝取能夠對某些人引發過敏反應的食物時 ─就像許多化學物質、人工防腐劑和色素一樣,炎症會這些陳列的腸子裡發作,這樣的炎症反應會破壞這些堵塞狀態,加快免疫系統運作。當相信自己遭受攻擊時,免疫系統就會釋放出細胞因數(cytokines)來凝聚抗體生成,以追逐那些在人體循環的額外抗原。
因此你的第一步就是要和你的醫生合作,檢驗出那些在腸內的病原體─細菌、酵母和寄生蟲,它們能透過高質量的大便化驗而被檢驗出來,再搭配乳果糖氫呼氣試驗(Lactulose hydrogen breath test)來檢驗細菌過度生長的程度。第二步則是要確保你不會攝取到任何潛在過敏原或你可能會過敏的食物。對那些正面對嚴重自體免疫疾病的人來說,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你的醫生幫擬定一個完整的脫敏飲食(elimination diet)。穆斯林建議透過只攝取低變應原性蛋白質粉,例如乳清蛋白或稻蛋白來開始這樣的脫敏飲食,並以三天作為一個週期,接著再慢慢增加一些被限制的食物,如米飯、雞肉和蔬菜等,實踐到八個禮拜。患者要每天紀錄任何反應(如腹脹、腹部不適、皮疹、頭痛,以及任何會惡化他們自體免疫性疾病的症狀)。漸漸地,經過這段持續性且仔細的監護之後,就能有更多種類的食物可以被添加到飲食中。
同時,過敏性腸綜合症患者─每五位美國女性就有一位會受到其影響,正深刻地面對它們日復一日都有所改變的飲食。在一項研究中,有百分之七十五的過敏性腸綜合症患者發現單純飲食結構改變會改善他們的症狀。顯然,對某些罹患炎性腸病的人來說,將飲食改變為消除增加炎性反應的食物能有助於修復腸道並重新建立健康腸道微生物群的平衡。那些想要瞭解更多關於脫敏飲食資訊的人並不會太難找到這些資料。從字面上你會找到很多關於脫敏飲食的專書,以及在網路上找到許多有用的資料,不過請一定要與你的醫師討論任何計畫。
接下來是一份食物清單。在一般飲食方面,考慮食用在低炎症飲食範圍內飼養的牛肉、羊肉、雞肉和火雞肉;低汞含量的魚類(野生鮭魚、鯖魚、沙丁魚、比目魚、紅鯛魚、羅非魚);不含激素的蛋;所有蔬菜(避免茄子和蕃茄);鱷梨;所有新鮮水果;不加糖的優格(如果你對乳類沒有過敏性的話);新鮮製作無麩質的天然穀類麵包;糙米;豆子;堅果、種籽類和芽菜類;生蜂蜜或甜葉菊(適量);機黃油;橄欖、亞麻籽、鱈魚肝油和芝麻油;和調味料如迷迭香、百里香、和牛至。
相反地,要避免食用小麥、黑麥、大麥(含有麩質,是食物過敏常見的來源,並且會引起自體免疫疾病、腹腔疾病嚴重反應),精製的碳水化合物,包括薯片、甜甜圈、糕點、市售穀物和市售麵包(尤其是白麵包);馬鈴薯和茄子(具有發炎性質);速食、氫化油;紅花油、向日葵油、棉籽油、玉米油;即食食品;微波食品(用微波爐加熱食物會耗盡它的基本營養物質);水果罐頭;含有硝酸鹽的午餐肉;市售沙拉醬;人工香料、色素、味精;阿斯巴甜,高果糖玉米糖漿和蔗糖素;酵母;基因改造穀物;市售油炸食品。
在一項關於700位年齡在七至十八歲居住在克里特島的孩子們的研究中,這些人一天的飲食中富含魚類、水果(如紅葡萄、柳橙、蘋果)、兩份新鮮蔬菜、橄欖油和一週攝取三次堅果,這樣的飲食可讓他們幾乎不會有包括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和皮膚過敏在內的過敏性反應。
前言
本書專門探討對每個人均帶有威脅性與影響的全球健康傳染疾病,而緣起卻是來自我己身崩壞的健康情形。就像其他兩千三百五十萬名美國人一樣,我因為自體免疫疾病受苦著,這項疾病嚴重破壞了我的生活,並在我的人生路上亙入了前所未知的巨大障礙。本書內容有幾頁撰寫於我在約翰霍普金斯醫院住院的時期,在那白色的小小病房內;而大多數章節則起草於我臥床在家的那數個月裡。
最大的考驗發生在一個美好的春日午後,那時我正和女兒一起慶祝「地毯日」。地毯日是專屬於我們的私人母子節日,只有我們可以慶祝。在春季的第一天,我們會拿一...
推薦序
推薦序
從己做起!戰勝自體免疫性疾病
余家利/國立臺灣大學名譽教授
臺大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所、內科兼任教授
猶記醫科大學新生訓練開訓第一天,師長就迫不急待地諄諄訓示著我們:「為醫者,必先為人。」而經過四十年的漫長歲月,直到我的醫學生涯結束之後,終才幡然領悟:「為醫者必先為病人!如此才能更深刻體會患者及患者家屬內心深處的傷痛。」
有幸拜讀這位在美國屢屢獲獎的著名科學記者中澤小姐的著作《自體免疫戰爭》,除了驚嘆之外,還是驚嘆!醫生長期浸淫在封閉保守的白色巨塔中,如果能夠同時看到外面世界自由科學記者的評論,並且傾聽一度曾為患者的同儕醫生之病榻心聲,那也真可謂是歷經最完整的醫學教育了!拜讀這本書時就有這種強烈的心靈震撼。
中澤小姐撰寫本書的目的有三:(1)有識於社會大眾幾乎不認識自體免疫疾病的重要性。 (2)美國政府投入驚人的醫療資源在心血管疾病及癌症治療,但卻輕忽威脅國民健康至鉅的自體免疫疾病,成為美國醫療政策的最大敗筆。(3)令人強烈懷疑現今罹患自體免疫疾病人數的增加,與食品中的化學添加物、環境重金屬汙染,以及各種病原菌感染、生活壓力增加與內分泌失調有關。但是,真正讓我嚇了一大跳的,還是書中所描述偏頗醫療政策的上演場景,原先以為只在本國才能看到,想不到天下烏鴉還真是一般黑,而領先世界醫療的美國卻比我們更黑!
一般咸信美國社會的次專科醫師只看自身感興趣的疾病,而且,患者還必須由基層的全科醫師轉介到專科醫師,如有未解決的問題,再由專科醫師轉介到次專科領域的大咖醫師。據本書所述,一位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平均必須耗費四至五年的辛酸歲月才能得到確診。反觀國內醫療環境的便利及物美價廉性,我們的患者真是有福!一位風濕免疫次專科醫師必須將所有的自體免疫及風濕疾病全包了,否則會被指著鼻尖說「沒有醫德」,因此,求診患者的各種疑難雜症,經常必須快速到兩個星期內就要診斷出來,同時趕在治療的黃金時期間即給予妥適的治療,否則,又會被指著鼻尖說「庸醫誤病」。據筆者所獲知的情報指出,國外一位罹患「腰痠背痛」的年輕人平均需要五年左右,才能被確診為「僵直性脊椎炎」,而在這段期間,患者早已經喪失黃金治療期,且讓「腰痠背痛」成為患病的生物標幟了!
在本書第一章描述珍.潘奇醫師在荒野中騎腳踏車旅行的過程時,發生了「紅色警示疾病」的大腿靜脈及肺血管栓塞,經過幾個月與病魔交戰及身心痛苦折磨之後,才被確診為「全身性紅斑狼瘡併發抗磷脂質抗體症候群」。這段描述「醫生患者」內心的驚嚇無助,與遭受病魔蹂躪打擊的真實情節,作者的神來之筆將之描述得相當精采。
此外,作者在第六章描述傑拉德.穆林醫師被懷疑罹患神經系統的自體免疫疾病「多發性硬化症」的診斷過程中,卻意外蹦出了另一種神經系統怪病「自體免疫性蜘蛛膜炎」,則更是精彩無比!在治療無效、心灰意冷之下,這位醫師被逼迫重新思考著他母親長年所從事的健康食品買賣及個人養生之道,最後,他決定去修讀食品營養治療學來造福患者。本書更讓筆者驚豔的是第二章至第四章「東渡船街八百五十八號的集體自體免疫流行病」的詭譎歷史物語,可以歸因於環境污染因子(包括化學添加物、重金屬汙染物、疫苗中的防腐保存劑、特殊藥物及空氣汙染….等)的危害,最後更被環境衛生學者抓包定罪為造成自體免疫及發炎性疾病快速增加的幫兇。因此,作者又風塵僕僕、不辭辛勞地去採訪一群在實驗室裡默默辛勤工作,度過無數辛酸歲月的醫師、科學家及研究助理們,聆聽他們字字血淚控訴著研究成果始終被政府漠視的無奈!
自體免疫疾病的種類超過一百二十種,其直接引爆因子為「免疫系統對自己體內的正常細胞、組織,或器官自我耐受性崩潰,而加以攻擊」所致,但其上游的致病影響因子,則是遺傳、調控遺傳因素,以及周邊眾多的已知與未知環境因子刺激,最後才導致自體免疫疾病爆發。中澤小姐本身有家族性自體免疫遺傳背景存在,其父親罹患「類風濕關節炎」,在接受傳統抗發炎治療後,很不幸地於四十二歲時因藥物副作用,引起上腸胃道潰瘍導致穿孔而亡故;中澤小姐本人則在四、五年間,兩次因感冒引起周邊神經系統的自體免疫反應(稱之為「格林- 巴利症候群」)險些送命,因此,才會下定決心追根究柢來剖視自體免疫疾病的真相,與尋求「全人醫療」之道。看完本書後,連我這位身為診療與研究自體免疫疾病的資深醫師都感到面子有些掛不住!更過分的是,她還去追查過敏性疾病和環境汙染間的關係,並且論述地頭頭是道,一點也不輸臨床醫師,令人甘拜下風。
唉,與美國同感悲哀的,是國內的風濕免疫專科竟也淪為內科部裡的最小科,更加諷刺地,會侵犯全身各器官組織、影響國民健康至鉅,堪稱疑難雜症的自體免疫及過敏性疾病,竟然不受醫院及衛生行政機關的重視,才最令人扼腕噴鼻!所幸,經由本書作者持續不懈的努力,終完成此本原名為《自體免疫之流行肆虐(The autoimmune epidemic)》的自體免疫專書,而晨星出版更大膽將書名譯為《自體免疫戰爭》,相當值得一般民眾、醫療界,及主管國民健康的衛生行政官員參閱!閱後大家一起戮力合作,或許終能打贏這場自體免疫之戰!
推薦序
從己做起!戰勝自體免疫性疾病
余家利/國立臺灣大學名譽教授
臺大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所、內科兼任教授
猶記醫科大學新生訓練開訓第一天,師長就迫不急待地諄諄訓示著我們:「為醫者,必先為人。」而經過四十年的漫長歲月,直到我的醫學生涯結束之後,終才幡然領悟:「為醫者必先為病人!如此才能更深刻體會患者及患者家屬內心深處的傷痛。」
有幸拜讀這位在美國屢屢獲獎的著名科學記者中澤小姐的著作《自體免疫戰爭》,除了驚嘆之外,還是驚嘆!醫生長期浸淫在封閉保守的白色巨塔中,如果能夠同時看到外面世界自由科學記者的...
作者序
道格拉斯.柯爾醫師
作為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約翰霍普金斯醫院裡的一名神經科專門醫師與神經科學家,過去這十年來,我都在評估並治療罹患神經系統自體免疫性疾病的病人。我成立且指導約翰霍普金斯橫貫性脊髓炎中心(Transverse Myelitis Center),它是世界上唯一致力於這種會造成癱瘓的自體免疫性疾病發展新療法的中心。
橫貫性脊髓炎的發病年齡最小為出生後五個月,而且有些會終生癱瘓,並需要仰賴呼吸器,這理應是一種罕見疾病;據報導一百萬人中只有一個病例。一九五○年代以前,醫學文獻總共只有四個病例,但是現在,我和約翰霍普金斯醫院裡的同事每年都會聽到或治療到上百名新病例。在我駐診的一間多發性硬化症診所裡,同樣地,病例數也不斷攀升。
自體免疫疾病並非一直如此常見。紅斑性狼瘡或狼瘡、多發性硬化症與第一型糖尿病這類自體免疫疾病的發病率正在上升。目前,在某些病例中,自體免疫疾病的罹病率比數十年前高出三倍之多。會有這樣的轉變,不是因為這些疾病的辨識度增加了,也不是診斷標準改變了,而是相較以往,現在有愈來愈多人得到自體免疫性疾病。
我們的環境中有「東西」在製造這個危機。你將在接下來的幾頁會讀到一篇強而有力、撼動人心又具有學術性的陳述,講的就是這些「東西」是什麼。
我們體內的免疫系統承擔了很多不可思議的複雜工作:要辨別並忽略我們身體裡的所有細胞和組織;同一時間,還要攻擊任何所有的「入侵者」—外來細胞、病毒、細菌或真菌。我們超級複雜的免疫系統能在成功保護我們身體的同時,辨識並除去數十億個我們接觸到的不同感染。運作良好時,免疫系統會立即辨識出進入我們體內的病毒或細菌,然後開始對入侵者進行強烈有力的攻擊,讓我們不出幾天就能從感冒中復原。但這支介於免疫系統與組織之間,用來保護身體的精準排舞,在自體免疫性疾病裡,就會變調得歪七扭八。遇到這些疾病時,免疫系統會把朋友誤認為敵手,並開始攻擊那些本來應保護的組織,就像守護堡壘的士兵開始轉身攻擊堡壘般。
是什麼引發了自體免疫這樣的反應?綜觀人類歷史,我們讓自己暴露在無數的感染媒介之下,引發了這場發達的軍備競賽。我們的免疫系統已經發展出日益成熟的對策與識別系統,以對抗我們所接觸、同時也日漸多樣的感染媒介。但變成熟複雜是有其代價的:系統崩解的機會也增加了!我們已發展到免疫系統所能承受的邊緣。
過去的四十年來,有「東西」將這個系統推向邊界、讓免疫系統犯錯的機率增高,且讓這條界線變得模糊。免疫系統攻擊身體本身,然後自體免疫性疾病就發生了。產生這種免疫系統災難性錯誤的大部分原因,極可能來自我們身邊無數的環境毒素—毒素會干擾免疫系統與身體其他部位間的溝通,用威廉.巴特勒.葉慈的話來說,就是當溝通不再,「萬物崩落,核心消失」。
這些數字起起伏伏:每十二名美國人中有一人、每九名女性中也有一人,會罹患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但因為並不是所有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的病人都會被確診出來,所以罹病的總人數一定還要更高。美國心臟協會估計,相較之下,每二十個美國人中,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疾病的則只有一人。同樣地,根據全國衛生統計中心,每十四名成年美國人有一人會在一生中的某個時間點罹患癌症,這表示,比起癌症或心臟疾病,美國人更有可能會得到自體免疫性疾病。
但我們卻較常在媒體上聽到心臟疾病與癌症,而不是自體免疫性病症,這種沉默也反應在美國主要的生物醫療研究資金機構—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相關資金上。儘管過去數年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已經大幅增加自體免疫性病症的資金,但在二○○三年,五億九千一百二十萬美元的部分支出還是只花在心臟疾病與癌症上。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癌症預算超過五百億美元,是自體免疫疾病預算的十倍;心血管疾病的預算則超過兩百億,是自體免疫疾病預算的四倍。我們還是沒意識到自體免疫性疫情的急迫性。
為什麼自體免疫疾病的罹病總人數會以如此驚人的速度增加?科學家和醫師們幾乎一致認同,我們生活中愈來愈多的環境毒素與化學物質,會干擾免疫系統辨認自體與非自體的能力,大多數的自體免疫性病症風險都源於環境暴露,而不是易患基因。所以,那些環境暴露隨著時間改變了嗎?答案顯然是肯定的。
有一份二○○三年的研究案例,將美國人的血液和尿液樣本進行了兩百一十種物質檢測,包括工業化合物、多氯聯苯、殺蟲劑、戴奧辛、汞、鎘與苯。這些志願者中,沒有任何一個人的住處或工作地點有暴露在這些物質下的風險,但血液與尿液中卻被檢測出其中九十一種物質。換言之,日常的暴露讓這些過著一般生活的平民百姓身體裡出現多種毒素。在一份二○○五年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從來自全美各地的十名新生兒臍帶血中發現兩百八十七種工業化學物質,包括殺蟲劑、鄰苯二甲酸酯(即塑化劑)、戴奧辛、組燃劑與聚四氟乙烯(鐵氟龍)的化學分解物質,這些嬰兒的母親懷孕前與孕期中暴露在這些物質下,然後將它們傳給了自己腹中的胎兒。
我們同時要面對日益增加的自體免疫性病症罹病人數與接觸到愈來愈多的環境毒素,尤其增加的環境毒素暴露,更是導致自體免疫疾病增加的原因。這應該很明顯,許多證據早已判定環境中的毒素「有罪」。研究學者最近表示,當老鼠的飲食被添加PFOA(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一種鐵弗龍的化學分解物質與上述血液檢測時,會發現的其中一種物質)時,會顯著損害老鼠發展出正確免疫反應的能力。同樣地,其他研究學者也表示被給予有機氯農藥的老鼠比對照組更容易得到自體免疫性疾病狼瘡。
這些數據有絕對權威嗎?目前我們並不清楚這些動物暴露與人類接觸到的是否為同一種類型;不清楚動物得到的狼瘡與人類體內的狼瘡是否一致;也仍無法確知囓齒類動物的免疫系統和人類是否相同,我們需要針對這個議題做更多的研究—病理學(與暴露相關的人類族群研究)與動物研究。
但同時,找出其中明確因果關係的難度,和我們所接觸到的化學物質數量亦是成正比增加的。難道我們真的要施予動物、或前述胎兒臍帶血研究中找到的兩百八十七種化合物,以檢視它們的組合對免疫系統所產生的效應?這樣的研究不僅不切實際、不道德,而且對某些人來說,還不夠明確。
有些人可能會說這根本沒什麼,不過是另一種「無病呻吟」罷了。我懷疑這些人跟那些相信不可逆的地球暖化只是地質週期,跟人類活動沒關係的根本是同一批人!但是,採取「環境接觸對我們的身體健康不會產生不利影響」或「我們才沒有讓這個星球變得更熱」的立場是非常危險的,錯過改變機會不僅反駁了證據,還會錯失扭轉局勢的一線生機,更是一個非常自私的立場。我們的孩子和孩子的孩子們該怎麼辦?若我們有機會可以為他們創造一個健康的未來,但卻因為冷漠或拒絕而沒能實現,那明天等著他們的會是什麼?
令人不安的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在自體免疫疾病的預算中,只有五點四個百分比是用在造成這類病症的環境因素上。我們必須瞭解自體免疫疾病的急迫性,也需要開始與其抗戰了!進一步的研究發現,自體免疫病症並非出自單一病因,而是由包括環境接觸與感染媒介,以複雜的方式與個人免疫系統交互作用所引發。無疑地,這份研究將會清楚建立這些接觸與自體免疫性疾病間的關聯,並開始定義這些接觸引發病症的方式。
未來,我們更無法擺脫自體免疫疾病,遺傳易感性與感染因素將一直與我們同在。不過,要想對抗自體免疫疾病,我們需要在幾個層面上努力:更全面的研究、有效治療這些疾病的較佳醫療發展,與採取能減少環境接觸的行動。最後一個動作需要個人抉擇、政治行動與企業責任。若我們能做到這些事,自體免疫病症將會是為數不多的罕見疾病,而且能夠有效治療;若無法做到,自體免疫疾病就會摧殘家庭,包括五個月大的嬰兒在內,而且還會增加健保系統的負擔。如果我們現在不做,就來不及了!
接下來的內容非常讓人驚嘆,它結合了被自體免疫性疾病影響者的感人故事與嚴謹的醫學和科學文獻研究。這是一本會嚇壞你的書,看了會讓你生氣,更會讓你驚訝書中某些人物所擁有的勇氣。中澤小姐詳細地檢視了所有與自體免疫疾病有關的理論,包括重金屬、有毒化學物、病毒、疫苗,最後還有衛生假說(hygiene hypothesis)。本書和厄普頓.辛克萊(Upton Sinclair)的原創小說《屠場》一樣引人注目,也和艾爾.高爾參與由戴維斯.古根漢所執導,告訴我們地球暖化正逼近且在不久的將來或許不可逆的駭人電影《不願面對的真相》一樣重要。看完本書,你會毫無保留地接受其準確的結論。
簡單來說,自體免疫性疾病無疑正在增加,而我們所接觸日益增多的環境毒素和化學物質確實在火上加油!這份研究沒有任何缺失,它的結論,無懈可擊。
中澤小姐介紹了一個專有名詞「自體化學誘因」(autogen),用來描述自體免疫疾病的化學誘因,然後用「致癌物」(carcinogen)表示引發癌症的化學誘因。「自體化學誘因」這個專有名詞應該要成為我們社會字庫的一部分,請從本書開始,將它作為實踐改變的號召。想改變就要同時從個人責任與社會變革著手,公司應該確立化學品對自體免疫性疾病與癌症發展的影響,法律更要強制企業執行這件事。本書會激發你想要採取行動保護自己與心愛的人,採取行動讓自己在環境與身體間找回健康的平衡。
變化取決於個人,在個人層面上,沒有任何一個建議會適用於所有人;而個人要對自己所處的環境做多大的改變,也取決於自己暴露在這些物質下的程度與是否容易罹患自體免疫病症。
《自體免疫戰爭》最後給了一個合理且讓人能夠自我執行,以保護自身和家人的解決方案,如此,就能開始清理我們的環境,幫助身體重建平衡的免疫系統。閱讀本書絕對是必要的第一步,本書將改變你的生命,而你需要這麼做。
道格拉斯.柯爾醫師
作為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約翰霍普金斯醫院裡的一名神經科專門醫師與神經科學家,過去這十年來,我都在評估並治療罹患神經系統自體免疫性疾病的病人。我成立且指導約翰霍普金斯橫貫性脊髓炎中心(Transverse Myelitis Center),它是世界上唯一致力於這種會造成癱瘓的自體免疫性疾病發展新療法的中心。
橫貫性脊髓炎的發病年齡最小為出生後五個月,而且有些會終生癱瘓,並需要仰賴呼吸器,這理應是一種罕見疾病;據報導一百萬人中只有一個病例。一九五○年代以前,醫學文獻總共只有四個病例,但是現在,我和約翰霍普金...
目錄
推薦序1 ─從己做起!戰勝自體免疫性疾病 余家利
推薦序2 ─自體免疫疾病如何發生 王世叡
推薦序3 ─身體免疫系統正如國家的國防安全系統 李德初
序言─道格拉斯.柯爾醫師
前言
第1章 紅色警示疾病
殘酷且嚴重的數字
「西方疾病」:正在崛起的流行病
愈來愈多的自體免疫疾病患者
無法接受治療的病患
一個受科學蒙蔽的實例
戰後化學製品大鳴大放:自體化學誘因構成新威脅
第2章 無形的入侵者:自體免疫疾病流行背後的驅動力
人體負荷的化學物質
充滿自體化學誘因的世界:體內汙染從何而來?
小劑量大危險
瞭解化學物質如何引發自體免疫疾病
所有人體內的自體化學誘因門檻都不同
木桶效應
數字裡的故事
第3章 骯髒的小祕密:從布法羅市到德州的集體流行病
從個案變成全國性
東渡船街八百五十八號的詭譎歷史
凝聚中的抗議風暴
「狀況比你想的還糟」
幾乎不可能證實群集性
終於清理善後
全球各地的群集
尋找一個新的開始
第4章 一種有效的包裝方式:病毒、疫苗和重金屬
狼瘡獵人
在野外散步:改變病毒和全球暖化
禽流感:一種自體免疫誘導病毒
疫苗接種站:給自體免疫的一劑強心針?
重金屬中的作用
汞遺傳的亂舞
回到疫苗面向的循環
自閉症與自體免疫間的關聯性
衛生學假說
撐破我們的細胞
過敏關聯性:不帶免疫遺傳易感性的人也處於風險中
第5章 自體免疫疾病偵測:特立獨行者的時代
為癱瘓造出一種治癒方法
血液偵測
可以預測誰會有第一型糖尿病嗎?
遺傳連結
性別方程式
患者的診斷肖像
預防治療成本高
「我感覺自己就像一個定時炸彈」
通往再生的道路
糖尿病治療:逆轉成功的典範
老鼠痊癒的例子也可用於人類之上嗎?
第6章 保護你的免疫系統:重新思考食品、壓力和化學品
食物就是醫藥
食品工廠的崛起
自體免疫性飲食
選擇有機食品
尋求安全的食品和補給品
瞭解壓力的連結
情緒生物學
「預防原則」會如何幫助你
保護你的免疫系統
附錄一 自體免疫與相關疾病
附錄二 纖維肌痛症、慢性疲勞綜合症與自體免疫之關聯
推薦序1 ─從己做起!戰勝自體免疫性疾病 余家利
推薦序2 ─自體免疫疾病如何發生 王世叡
推薦序3 ─身體免疫系統正如國家的國防安全系統 李德初
序言─道格拉斯.柯爾醫師
前言
第1章 紅色警示疾病
殘酷且嚴重的數字
「西方疾病」:正在崛起的流行病
愈來愈多的自體免疫疾病患者
無法接受治療的病患
一個受科學蒙蔽的實例
戰後化學製品大鳴大放:自體化學誘因構成新威脅
第2章 無形的入侵者:自體免疫疾病流行背後的驅動力
人體負荷的化學物質
充滿自體化學誘因的世界:體內汙染從何而來?
小劑量大危險
...
商品資料
出版社:晨星出版日期:2016-07-13ISBN/ISSN:9789864431397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96頁開數:16.5*22.5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