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時代的臺北老建築、古早味,
說一段你一定要知道的臺北城老故事。臺灣第一間百貨公司──菊元百貨,如今隱藏在現代玻璃帷幕之下;
美麗的撫臺街洋樓,則有一段令人心碎的往事……
這是你不知道的臺北老城,
你每天走過,卻不知道身邊俯拾皆是的故事。
翻開本書,看見老臺北的美好往昔。
※ 附日本時代手繪歐風街景拉頁圖、小旅行建議路線圖
※ 書中每篇文章都有魚夫親自拍攝與剪輯的影片(掃描書中各篇QR code即可連結),
閱讀文字之餘,還能身歷其境,回憶老城舊事。魚夫老師讓臺北的「文化層」再現。等不及展開文化之旅嗎?這本書,就是您的出發點!──文化部部長鄭麗君│專文推薦
走入日本時代的臺北城
一八九五年臺灣割讓予日本,從此,臺北成了一個和洋並存的城市:臺灣鐵道飯店、吾妻旅館、臺灣書店、菊元百貨、西門紅樓、臺北高校等。歲月更迭,有些建築如今還在,更多的建築,則因戰亂等種種原因而毀壞,或被拆毀。魚夫多方走訪,並參閱無數文件資料與老照片,將有著歐洲街景般的老臺北畫回來。
你在臺北生活,你去過臺北,但你可能忽略了身邊的故事。走在西門紅樓、喝一杯酸梅湯,都有動人的故事。翻開這本書,重拾臺北城的昔日風華。
延伸閱讀:
究極の宿:日本名宿50選
愛上逛市集:京都限定
絕美日本:我最想讓你知道的事
旅人之窗
富士山小旅行
那些旅行中的閃閃時光
食.本味──葉怡蘭的飲食追尋錄
夜京都
飲酒書:慢飲葡萄酒的理性與感性
追櫻
走入韓國之心
好日好旅行
作者簡介:
魚夫,雙子座,不愛墨守成規。曾經擔任報社主筆,畫漫畫,又是電台主持人、董事長,電視台總監、動畫公司老闆等等,現任弘光大學特聘教授。年過半百之後,決定不再塞在人生的車陣裡,走一步算一步,決意繞道而行,樂暢人生慢活去,這才看見彩繪的世界,於是畫出來和大家分享。
著有《樂暢人生報告書:魚夫全台趴趴走》(天下文化)、《桃城著味:魚夫嘉義繪葉書》、《樂居台南:魚夫手繪鐵馬私地圖》、《移民台南:魚夫手繪幸福小食日誌》等書。
章節試閱
太陽號書店(臺灣商務印書館)──從前去哪兒逛書店街?
現在重慶南路上的臺灣商務印書館,是上海商務印書館於一九四七年派員來台籌設分館,取得日治時期原日人經營的「太陽號書店」店面。先在今之重慶南路一段與漢口街三角窗這一面豎起招牌,一九四九年更名為「臺灣商務印書館」和本店切割,獨立經營。一九六四年由德高望重的王雲五先生出任董事長,一九六八年將原址改建為鋼筋水泥四層大樓,也就是今天的「雲五大樓」。但書店自二○一四年暫時撤出,先到新店經營,等都更計畫通過重建後才要回來。這一區日治時期即有統一規劃集合性建築的概念,很可惜,如今只剩其中的「峰圃茶莊」還留有原貌。
戰後的重慶南路一段,慢慢變成中文書店聚集的街道。其實在日本時代,書店聚集區主要不在這裡,約一九三五年之前,最早形成的書店街是從「新起町」(今西門町)一部分,含萬華區漢中街、中華路、西門紅樓,西到西寧南路一帶最為集中,北自富士書店(永樂町,即迪化街),過成都路後的漢中街與西寧南路圍成的金三角,依序為平光書店、日台堂書店、啟文堂、東陽堂、至誠堂、谷沢書店、南進堂、岐阜屋書店、鹿子島、高砂書店以及最南端的福文堂等,然後才逐漸移到本町(今重慶南路)。
來到書店買書最多的當然是學生,鄭麗玲著《躍動的青春:日治臺灣的學生生活》一書裡描繪:在一九三○至一九四○年代的台北,學生出入的書店有新高堂、文明堂、太陽號、杉田、丸善、三弘堂及三省堂臺北分店等,書店地點多在臺北城內,城外則有大稻埕的日光堂。學生通常會到新高堂購買教科書,西文書則向丸善訂購,麗正門附近(約在今台北市公園路、南昌路、愛國西路之間)的「鴻儒堂」,兒玉町(今南昌街、南海路、寧波西街)的田野書房,則可以買到舊書。
從老照片上看,其中那家太陽號書店的書籍滿滿堆疊到天花板上去了,出版量想必非常豐富,大致上透過進口也可以同步讀到東京出版的新書。如岩波書店自一九二七年起設立「岩波文庫」,翻譯東西方經典書籍並加以考訂,以袖珍本15x10公分發行,書價為每一百頁二十錢,分五種售價:二十、四十、六十、八十錢到一圓,郵寄費是三、六、六、十錢,岩波文庫所出版的圖書數為一千五百三十一冊。也是臺北高校校友的前總統李登輝的書庫,據聞至今擁有其中的七百冊,當時臺北高校的高材生閱讀風氣之盛,可見一斑。
民間總督的店──辻利茶舖
現在的松山車站內有家「辻利茶舖」旗艦店,走年輕流行的和風簡餐與飲料,店裡擺了這麼一組舊日時光的日本茶具。日本時代的辻利茶鋪在今之星巴克重慶店,而今之辻利茶鋪則在松山車站內設有旗艦店。
「辻利」(つじり,TSUJIRI)於一八六○年代為辻利右衛門所創辦,他原名辻利兵衛,晚年才改名。當時因為用心研發出茶香與甘甜均臻完美的「玉露」綠茶,也發明了能最佳調控茶葉溫度與濕度的「茶櫃」,所以很受到歡迎。從此開始在北九州小倉、京都、岡山等地開設許多支店,漸漸打響「辻利」的名氣,成為製造宇治抹茶的佼佼者。
其實辻利右衛門還有位弟弟被三好家收為「婿養子」,名為三好德次郎,他生子取名為三好德三郎。三好一八九九年渡海來台,長期在臺北州文山、坪林等地從事烏龍茶的調查研究,將臺、日兩地的茶進行交流並行銷國際,且先後擔任臺灣協會臺灣支部評議會員、臺北商工會、臺灣茶農株式會社監查役、臺北製冰會社專務取締役等職,對於促進臺灣茶的進步有一定貢獻。另一方面,由於與官方交情匪淺,對於早期的殖民政府頗具影響力。他所開的店即名為「辻利茶舖」。
一九三九年三好德三郎病逝,一九四五年終戰後,其子三好通弘在台灣出生,時年十二歲,即是所謂的「灣生」,當然被「引揚」遣送回去日本內地。但後來他也經常來台緬懷生活在「故鄉」的日子,而其後人三好家族的第六代三好正晃,則在京都開設了一家「祇園辻利」(ぎおんつじり),比較堅持專門販售茶葉和若干茶點,不若松山車站這家,走年輕流行的茶飲風。
西尾商店(金石堂書店)──來說臺灣人學翕相
一九二三年日本皇太子裕仁親王東宮行啟中巡視臺灣,他的馬車車隊經過本町時,後頭的街景建物即為今之金石堂書店城中店。原來的歐風樣式,有座美麗的弧型山牆、主體紅磚構築、一樓闢有拱門亭仔腳的建築。雖然現在通體被塗成白色、山牆也被毀去,但仍被評定為古蹟,繼續使用當中。
現在的金石堂書店,在日治時期為非常著名的攝影器材店,叫做「西尾商店」,老闆是西尾靜夫。西尾商店標榜是專業照相機病院,凡相機生病,保證「入院隨時,退院迅速」。當時有三家寫真材料專賣店均為日人開設,分別為:津村虎次郎、東城美三和德原幸兵衛,西尾的三層樓店面規模最大。不只攝影,西尾還培養他的兒子西尾善積進入臺北一中,師事臺灣近代西畫之父鹽月桃甫,後來在繪畫上大放異彩,入選臺展與府展多回,成就非凡。
照相臺灣話說:「翕相」(hip-siòng),據說是連橫訂下來的臺文,日本語為「写真」(しゃしん)。臺灣什麼時候開始被翕相,攝入照相機內?日治初期,買部相機的價錢,可換一甲水田;翕一張相片,三寸一組三張的費用是日錢一円,當時一円也買四斤半的豬肉,所以能拍得起照片者,大半也都是富貴人家了。
日本從幕末開始接觸到西洋的攝影技術,十九世紀初已有了相當規模的攝影工業與學校,所以在日本統治下的臺灣人,便有許多到日本學校深造攝影藝術。諸如東京寫真專門學校、東洋寫真學校和東京寫真學校等。日本時代的「寫真業」大抵又可細分為專事攝影的寫真店,和販售材料的業者。寫真業的集中地,在一九二八年的臺北市統計中,以日人聚集的榮町和本島人集中的太平町最多,但寫真材料的進口大宗仍控制在日人手中。值得注意的是,看來臺灣人也頗熱中翕相,一九○一年施強就在鹿港開設「二我寫真館」,一九○四年由林草主持的臺中「林寫真館」開幕。一九一六年來太平町發展的廣東人羅訪梅,本來善於使用「炭精擦筆畫」仿相片效果繪製人像,後來因客人需求,不得不雇攝影業師入駐,改店號為「羅訪梅畫像寫真館」,其後嗣亦曾負笈東洋寫真學校學習,戰後代理日本櫻花彩色底片,盛極一時。
其他諸如一九三一年彭瑞麟主持之臺北「アポロ寫真場」、基隆「藍寫真館」、桃園徐洪淵的「徐寫真館」、嘉義陳謙臣的「陳寫真館」等等,全島各地寫真館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鬧熱滾滾。
鄧南光是新竹北埔望族,在日本內地求學時加入寫真俱樂部。回臺後,一九三五年決以攝影為終生志業,而且還在城內的京町(今博愛路)開設「南光寫真機店」,也敢賣材料來和日本人PK。他家世好又藝高人膽大,是一位日治時期臺灣攝影先驅者。與張才、李鳴鵰三人,在當代臺灣攝影界素有「攝影三劍客」之稱。
菊元百貨(衡陽路國泰金融大樓)──臺灣第一家大型百貨公司
日治時期的臺北「菊元百貨」(Kikumoto)現在的位址是衡陽路和博愛路口,也就是「國泰金融大樓」。許多人以為這棟建築在一九七九年翻修時已遭拆除,但負責其事的建築師朱祖明則表示,當時的工程只是將外貌改成玻璃帷幕,「內部保持原建物構造,有回復舊貌的可能」。台北市文化局亦曾入內勘查,可是卻遲遲未啟動古蹟鑑定程序。
日治時期臺灣南北有兩大百貨公司,臺北的菊元百貨搶在臺南的林百貨之前兩天─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三日正式開幕。原本六層樓高,後來再加上頂樓的瞭望臺統稱「七重天」。台灣醫學家李騰嶽博士有首詩形容:「摩天樓閣七層雄,肆面宏開百貨充;卻笑儂家非顧客,也隨人去坐流籠。」形容建物西北方有座流籠(電梯),裡頭有穿著連身制服、戴白手套的美麗電梯小姐,乃轟動一時,大家爭搭流籠的盛況。
菊元百貨一到四樓販售各式商品,五樓就是著名的食堂,六樓這一層是唱片部和展場、演講場等,第七層在一九三五年增建,設有庭園可供瞭望,這高度是僅次於總督府的塔樓。負責興建菊元百貨的是「臺灣土地建物株式會社」,由會社裡的建築課課長古川長市主其事,技師玉置玉彥設計興建。從五樓至七樓呈階梯狀後退,主動讓出陽光給街道,這在當時係頗為先進的觀念,大概只有美國曼哈頓率先規定。
菊元百貨的創辦人為重田榮治,一九○五年在中國打過日俄戰爭。退役後,時年二十六歲,赤手空拳搭船從基隆登岸來臺打天下。他身材魁梧、肯吃苦,先到南街(大稻埕)批了些毛線當走販,遇見一位臺灣人大批發商,見此人相貌堂堂,料定日後必有很大的發展,便同意他用毛線換布料,先在北部一帶販售。一九○八年基隆到高雄的鐵路全線通車,重田從此全島趴趴走,也不必回頭補貨。後來又遇見了經營碾米廠、染布坊,兼售棉布、綢緞的「錦榮發商號」父子石謨記、石秀芳且取得岩國市「義濟堂株式會社布廠」的高級布料「小倉霜降布」的供應,乃成大盤商,生意愈做愈大,最後和小林惣次郎的「日進商會」,並稱臺灣兩大棉布商,終成巨富,真是日人來臺打拚的傳奇。根據昭和十一年(一九三六)的《戶稅大納稅義務者生產額調》,重田榮治繳稅五萬九千七百九十圓,名列全臺第四十一名。
戰後國民黨政府將「菊元百貨」改成抵制日貨的中心,命名為「臺灣中華國貨公司」,牆外高掛巨幅蔣介石相片。中華民國軍人之友社總社也陸續進駐,一九六八年改由南洋公司的負責人龔漢生得標經營,未幾於一九七七年倒閉,改由情報局局長葉翔之的兒子葉依仁取得經營權,開辦「洋洋百貨」,沒多久也宣布倒閉,葉依仁潛逃海外,原建物由世華聯合商業銀行承接,交給鼎一建築師事務所方汝鎮、朱祖明建築師進行外觀改建。
太陽號書店(臺灣商務印書館)──從前去哪兒逛書店街?
現在重慶南路上的臺灣商務印書館,是上海商務印書館於一九四七年派員來台籌設分館,取得日治時期原日人經營的「太陽號書店」店面。先在今之重慶南路一段與漢口街三角窗這一面豎起招牌,一九四九年更名為「臺灣商務印書館」和本店切割,獨立經營。一九六四年由德高望重的王雲五先生出任董事長,一九六八年將原址改建為鋼筋水泥四層大樓,也就是今天的「雲五大樓」。但書店自二○一四年暫時撤出,先到新店經營,等都更計畫通過重建後才要回來。這一區日治時期即有統一規劃集合性建築...
推薦序
推薦序 行過鐵枝路,返來臺北城 / 文化部部長 鄭麗君
「月色照在三線路,風吹微微,
等待的人那未來,心內真可疑……」
一九三三年,在前輩詞人周添旺的筆下,由清代臺北城牆所改築、圍繞著臺北府城的「三線路」,是「島都」自由摩登的縮影。八十三年後,在魚夫老師的筆下,充滿「歐洲風格」的日治臺北城內,重現紙上。
從一九○一到一九○九年間,工程浩大的拆牆闢路縫合了「臺北三市街」到古老的口岸艋舺、經貿之都大稻埕和政治中心「臺北城內」,「臺北」之名始由「臺灣之北的廣大區域」或「空心」的府城,轉化成為今日我們所熟知的繁華城市。而台北如此的躍升,還承繼著來自十九世紀歐洲的「現代」都市計畫價值,比如在技術上對日治臺北影響深遠的德國萊比錫「散步環道」(Promenadenring)或奧地利維也納「環城大街」(Ringstraße),當然,也包括今日台灣人最常聯想到的巴黎「歐斯曼改造」(travaux haussmanniens)。
正如同十九世紀的歐洲,「現代性」除了基礎建設的強化與生活品質的提升,也是當時執政思維與結構的具象化。所以閱讀文獻,我們會看到聚居北門外大稻埕的「本島人」精英,乃至日籍進步分子,疾呼要求將現代建設跨過那堵已消失的牆;我們也會發現,當「七重天」菊元百貨在城內榮町開幕,大稻埕仕紳也立即在「城外」永樂町,籌設「英國式」的商場。事實上,即便臺灣總督府不同時期乃至不同主事者所主導的房舍,也反應明治維新以來日本官僚體制中,「英國派」與「德國派」的爭鬥。
具有歷史的建築,城市的面貌,總是有著三個不同的面向:過去不同世代的人文技術背景、當下與未來的使用需求以及生活其中,每個人的記憶。戰爭與其後的政治經濟需求,「城內」的繁華達到巔峰,精緻的街屋與細微的人情,被掩蓋在廣告布幕或二丁掛後,對於像我這樣於此居住、成長或工作的人來說,卻是最真實的家鄉風景。
感謝魚夫老師,讓臺北的「文化層」再現。文化部目前推動中的「再造歷史現場」政策,正是要讓多元豐富的臺灣歷史,不但能夠完整有深度的保存下來,還能夠在當代社會裡扮演積極角色。在臺北城裡,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博物館,也正積極推動首都核心區博物館系統的建置。
不久的未來,當您將行李留在機場捷運站,清代的北門口,矗立的鐵道部可以看到清末到日治的臺灣產業發展;對街,是古蹟臺北郵局與日治末期「興亞式建築」的高塔,而延平南路上,撫臺街洋樓,正是「市區改正」的見證。臺北的歷史,臺灣的文化魅力,就在您的眼前。
等不及展開這趟文化之旅嗎?魚夫老師這本書,就是您的出發點!
推薦序 行過鐵枝路,返來臺北城 / 文化部部長 鄭麗君
「月色照在三線路,風吹微微,
等待的人那未來,心內真可疑……」
一九三三年,在前輩詞人周添旺的筆下,由清代臺北城牆所改築、圍繞著臺北府城的「三線路」,是「島都」自由摩登的縮影。八十三年後,在魚夫老師的筆下,充滿「歐洲風格」的日治臺北城內,重現紙上。
從一九○一到一九○九年間,工程浩大的拆牆闢路縫合了「臺北三市街」到古老的口岸艋舺、經貿之都大稻埕和政治中心「臺北城內」,「臺北」之名始由「臺灣之北的廣大區域」或「空心」的府城,轉化成為今日我們所熟知...
作者序
走過殖民,邁向文明
這本書,是我發願花費十年時間,將曾經存在臺灣的美麗公共建築,與獨特飲食文化畫回來的嘔心泣血著作之一,範圍是所謂日治時期的臺北「城內」部分。
一八九五年,臺灣被清國政府割讓予日本,在日本統治的五十年間,臺北城乃總督府所在,最為繁華,也是臺灣進入現代文明的伊始。當然,日本人在臺的建設是以殖民利益為目的,並非為了讓臺灣人過著幸福美滿的日子。而今臺灣人早已當家作主,回頭去探討這段走過殖民、邁向現代文明的過程,是要建立我們自己的史觀,重建曾經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歷史事實。
建築是一個世代藝術思維的總成,台灣建築除原住民、荷蘭、漢文化閩南形式外,仿巴洛克風、Art Deco、和洋混搭、辰野式樣、折衷主義,乃至於現代主義等都曾出現,無異刻劃了一部美術史,且需要以具體工程展現時代的技術與城市規劃能力。因此我所繪製的對象,以重要卻已消失的街屋及公共建築為主,如車站、圖書館、書店、電力、郵政、電信、水利⋯⋯等,這才能一窺人民生活的文明程度。
十年的製作期限,是因為在繪製的過程裡必須閱讀的資料量非常龐大。譬如在歷史建築上,除了參考模糊的舊照外,還須參酌存留的工程資料,盡其所能恢復舊貌。如此日有所思,竟夜有所夢,醒來就是能將片段的街屋照片排列順序,忽有所悟的拼湊回來。如此夙夜匪懈,不出十年,大概就廉頗老矣。
由於每張圖都必須精工為之,年過半百眼力不勝負荷,除了建物外,周遭花草樹木與人事物都得努力辨識,再以漫畫形式表現出來,盡量模擬那個時代的氛圍;有人提議,何不以3D呈現?3D製圖需要平立剖是一難,另外,生成圖面雖然是容易許多,只是少了手感,就缺乏人味了。
城內本是日人活動的範圍,終戰後,戰敗的日本人只能帶著當時一個月的生活費返回,所有財產都得留下來。國民黨政府敗退來台,伴隨著大量逃避中國戰亂的災民,城內成為新統治者棲身之地,當然也帶來了新的飲食習慣,於是形成了戰後台灣飲食文化的豐富性與獨特性,值得大書特書,我竭盡所能畫出其間的美味來和大家分享。
這本書裡每篇文章之後都有個QR code,照例用手機掃描就可以看得到當初記錄調查訪問的影片,即刻帶領讀著飛往現場,達到虛實合作的效果。
其次、每篇文章也提供了「關鍵字」,一旦要深入該文,即可由此找到更詳盡的資料。
第三、要找到作者來回應,或者今後要獲得更多資訊,除了到臉書上尋找「魚夫」粉絲專頁外,也可以來參加魚夫的Line@帳號,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一對一的對話了,專屬ID:@yufuhome,但無誠勿試。
走過殖民,邁向文明
這本書,是我發願花費十年時間,將曾經存在臺灣的美麗公共建築,與獨特飲食文化畫回來的嘔心泣血著作之一,範圍是所謂日治時期的臺北「城內」部分。
一八九五年,臺灣被清國政府割讓予日本,在日本統治的五十年間,臺北城乃總督府所在,最為繁華,也是臺灣進入現代文明的伊始。當然,日本人在臺的建設是以殖民利益為目的,並非為了讓臺灣人過著幸福美滿的日子。而今臺灣人早已當家作主,回頭去探討這段走過殖民、邁向現代文明的過程,是要建立我們自己的史觀,重建曾經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歷史事實。
建築是一個世代...
目錄
推薦序 行過鐵枝路,返來臺北城 文化部部長鄭麗君
作者序 走過殖民,邁向文明 魚夫
臺北驛──來去城內𨑨迌哦,火車站集合!
│食│日治時期的鐵路便當長什麼樣子?
臺灣鐵道飯店(新光三越、前大亞百貨)──如果不是被炸毀,出了台北車站就會被她的雍容華貴所震懾!
三線路(北線)──鄧雨賢、周添旺「月夜愁」歌曲的靈感來源
臺北消防組喆所(城中消防隊)──臺灣打火隊的開基祖
表町通(館前路)
表町──館前路不只管錢路而已
吾妻旅館(H&M平價百貨)──單親媽媽勇闖臺灣的故事
第一家華南銀行──戰後乾坤大挪移的金權遊戲
臺北警察會館(南陽街十五號)──一則黑吃黑的故事
│食│邊喝咖啡邊聽用土地把總統府包起來的故事──NOTCH咖啡
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廈(現屬土地銀行所有)──日本政商合作結構裡的殖民經濟
本町通(重慶南路一段)
攝津館(華美大飯店)──重慶南路導覽開步走!
│食│從粥粉麵飯到餅粥餃麵──華北菜來台灣
臺灣書店(和昌商旅)──臺北城內歐風街景的源起
專賣局臺北支局(彰化銀行)──台灣人不可不知的二二八事件現場
太陽號書店(臺灣商務印書館)──從前去哪兒逛書店街?
還原重慶南路一段單號漢口街到襄陽路了!
還原重慶南路一段單號襄陽路到衡陽路!
│食│逃難的滋味──明星咖啡
還原重慶南路一段雙號二號到一○四號的本來面目
日本生命保險株式會社臺北支店(第一金控總部大樓)──走了豺狼,來了虎豹
三十四銀行(華南銀行)──淺談日治時期的銀行建築
新高旅館(中華郵政重南郵局舊址)──日治時期到臺北投宿注意事項
新高堂書店(東方大樓)──日本時代臺灣最氣派的書店
辻利茶舖(星巴克)──要知臺灣史,從這店主的日記讀起
│食│民間總督的店──辻利茶舖
大倉本店(正中大樓)──刻意設計的總統府入口意象
西尾商店(金石堂書店)──來說臺灣人學翕相
三葉莊旅社(衡陽路一號)──城市的身世只能在書本裡面找了!
│食│公園號酸梅冰
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國史館)──臺灣的郵政電信很早就開始了!
臺灣電力株式會社(臺北檢察署)──臺灣人何時有電可用?
總督府圖書館(國防部博愛大樓)──一九一五年臺灣已經有座劇場式現代圖書館了
總督府電話交換局(中華電信博愛服務中心)──一八九七年臺灣就可以打電話了!
臺灣商工銀行(延平南路第一銀行)──阿婆浪港、落跑式建築
撫臺街洋樓──古蹟修復了,卻不敢說它的故事
│食│天婦羅與關東煮──城內的日本滋味
榮町通(衡陽路)
臺北銀座──來去日本時代鬧熱滾滾的榮町逛逛喲!
菊元百貨(衡陽路國泰金融大樓)──臺灣第一家大型百貨公司
臺北榮町通(衡陽路)北側街屋全景畫回來了!
臺北名所榮町通南側──畫家鄉原古統筆下的日本時代繁榮街景
│食│從前的城內上海味
西門市場(西門紅樓)──日本時代的菜市場長得像歐洲博物館
臺北稻荷神社(今成都路一帶)──來看日本時代求財祭典的盛況
新世界館(新世界商業大樓)──日產變成黨產,還拿來當包租公的國民黨
臺北高校(國立師範大學)──這裡是培養精英中的精英的搖籃
臺北第一高等學校(建國中學)──這所學校因為有紅樓而令人感受到歷史的久遠!
建功神社(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當日本建築美學遇上中國文藝復興
臺北放送局(台北市二二八紀念館)──天皇戰敗詔書放送在這裡,二二八事件號召抗議也在這裡!
北一女──日本時代女人受什麼樣的教育?
中華民國駐臺北總領事館(中山北路二段一一二~一一四號)──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食│拉麵、意麵和替玉
中央研究所(教育部)──日治時期臺灣學的重鎮
臺北市役所(行政院)──何以日本人五十年蓋下來的官廳舍還不夠用?
第二高等女學校(立法院)──為什麼我們的國會好像一部拼裝車?
七星郡(立法院青島第二會館)──本來是座歌德式建築!
│食│不必朝野協商就達成的美食共識──青島第二會館前的牛肉麵
推薦序 行過鐵枝路,返來臺北城 文化部部長鄭麗君
作者序 走過殖民,邁向文明 魚夫
臺北驛──來去城內𨑨迌哦,火車站集合!
│食│日治時期的鐵路便當長什麼樣子?
臺灣鐵道飯店(新光三越、前大亞百貨)──如果不是被炸毀,出了台北車站就會被她的雍容華貴所震懾!
三線路(北線)──鄧雨賢、周添旺「月夜愁」歌曲的靈感來源
臺北消防組喆所(城中消防隊)──臺灣打火隊的開基祖
表町通(館前路)
表町──館前路不只管錢路而已
吾妻旅館(H&M平價百貨)──單親媽媽勇闖臺灣的故事
第一家華南銀行──戰後乾坤大挪移的...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40頁開數:25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