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用心想,不如讓「身體」總指揮
找回被遺忘的神奇本能!
認知科學家教你發揮「用行動變聰明」的潛能訣竅*大量科研與實驗論證:我們不是只會「想了才去做」,動作也可以反向創造思緒
*大腦總是想得太多:揭露芭蕾舞者到傑出運動員的奇巧身體記憶絕學
*想和另一半更有同理心,請多模仿她/他的表情;想破解對手想法,請研究他們的談判姿勢
*「腦+身體」學得快:破解孩童早期閱讀與學習力啟蒙關鍵我們總以為「大腦如何想,自己怎麼做」,其實,更多時候是「身體在形塑心智」,
並且不知不覺地影響著我們如何學習、理解、產生創意,與決定情緒。
如果你曾經雙手拚命地揮舞,只為了想起一個字,或者曾在會議中挺身坐直,好讓自己感覺更有自信與警覺性,那麼你已經知道可以藉由一些方式,讓身體影響大腦。
過去,我們將大腦視為主控中心,負責解讀我們的經驗,決定要做什麼,操控我們的身體。但最近的研究指出,身體對大腦影響的程度,其實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之外。本書作者祥恩‧貝洛克在人類行為背後的大腦科學研究上是首屈一指的專家,同時是芝加哥大學心理系教授。她在本書中顛覆了我們對大腦的看法:
◎真相是,你的大腦不太分得出來身體狀況與心理狀態之間的區別!
◎孩子把身體當成學習工具使用時,學習吸收的效果會更好!例如,在房間裡漫步可以提高創意,或體適能程度較好的孩子,在學校的考試成績較高。
◎不能笑的肉毒桿菌使用者,就真的比較少感覺到憂鬱。
從廣告業者使用的伎倆、運用身體語言改善記憶的方式,到精通公開演講的訣竅,貝洛克說明身體與大腦之間迷人而豐富的連結,告訴我們掌握這些連結如何讓你更快樂、更安全、更成功。
│好評推薦│
充滿洞察力,資訊豐富,文筆優美,《身體的想像,比心思更犀利》是本充滿睿智與驚喜的書,你絕對不會想錯過!
——丹尼爾‧吉伯特(Daniel Gilbert)|《快樂為什麼不幸福》(Stumbling on Happiness)作者
你有多常讀到像這樣一本書?內容深刻又有趣,處處驚喜,同時也讓你擁有那種因為立刻認同而感到愉悅的閱讀震撼。請盡快閱讀這本貝洛克的絕妙好書!
——凱斯‧桑思汀(Cass R. Sunstein)|哈佛大學教授及《推力》(Nudge)作者
《身體的想像,比心思更犀利》是一趟較少人走的旅程:它從身體通往大腦,而非一般常見的反方向論點。這趟旅程印證了我們的身體動作會以驚人的方式改變我們的大腦。貝洛克透過身心的連結,策劃了一場奇妙的旅行。
——大衛‧艾波思坦(David Epstein)|《運動基因》(The Sports Gene)作者
一本非常有趣且實用的書。我大力推薦!
——卡洛‧德威克(Carol Dweck)|史丹佛大學教授及《心態致勝》(Mindset)作者
這是最好的一種心理學書籍:立基於縝密的研究,非常具有實用價值。這本書以迷人且令人信服的方式,輕鬆跨越新領域,呈現出身體與心智密不可分。最棒的是,從幫助孩子學習到成為更快樂的人,書中針對每件事提供具有科學根據的建議。這本書將擴展你的覺知,改善你的生活。
——珍‧特吉(Jean Twenge)|《Me世代》(Generation Me)作者、《自戀時代》(The Narcissism Epidemic)共同作者
貝洛克的書將讓你重新體會你的身體,以及身體在你的思考、語言、心理架構與行為中扮演的角色。而且讀起來很愉快!
——喬治‧雷可夫(George Lakoff)|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教授及《別想到大象》(Don’t Think Of An Elephant!)作者
祥恩.貝洛克與我們分享關於體現認知的洞見。透過生動的故事與清楚的說明,貝洛克以令人驚喜與信服的方式,揭露身體如何形塑我們的思考與行動。世上鮮少有人既是頂尖科學家,又是優秀作家;我們很幸運,貝洛克兩者兼具。
——安妮‧墨菲‧波兒(Annie Murphy Paul)|《9個月,孩子大不同》(Origins:How The Nine Months Before Birth Shape The Rest of Our Lives)作者
作者簡介:
祥恩‧貝洛克(Sian Beilock)
在人類行為背後的大腦科學研究上,貝洛克是首屈一指的專家;同時也是芝加哥大學心理系教授。她擁有密西根州立大學人體運動學與心理學雙博士學位,二○一一年並榮獲「美國心理科學學會」頒發Transformative Early Career Contributions學術獎項。
譯者簡介:
沈維君
長榮大學翻譯系畢業,曾在編輯的國度享受難以言喻的快樂與痛苦,如今手執譯筆,學習以有限的文字連結無限的世界。
譯有:《關於人生,我確實知道……》、《簡單生活,生命中的快樂小事》、《艾莉絲的莫內花園》、《人本獲利時代》、《成為賈伯斯》(合譯)、《說服自己,就是最聰明的談判力》、《找到不再孤單的自己》、《ICARE!傳奇式服務,讓你的顧客愛死你》、《讓自己適應壞世界》等書。
賜教信箱:echo.wind1215@gmail.com
章節試閱
【第七章 賺人熱淚 對別人的同理心】(結錄)
大腦的情緒中心傳遞訊號給身體,通知我們應該表現什麼樣的行為舉止,但這並非單向的傳遞。我們用來掌管身體姿勢的肌肉,以及我們做的表情,同樣也會把訊號傳回大腦,加強我們的感受。尼登塔爾在興奮中驗證了這種觀點,她隨即又進行另一項實驗。她在實驗中要求志願者觀看影片中的人變換表情──從快樂變成悲傷,或從憤怒變成開心──然後,志願者必須透過鍵盤上的按鍵,指出表情改變的時間點。
果不其然,當志願者看著螢幕上的臉轉換情緒,他們本身也會跟著影片改變表情。尼登塔爾允許一些志願者自由地模仿他們見到的表情,不過,她要求另一組志願者在嘴脣與牙齒之間夾著一枝鉛筆,這麼做可以防止他們跟著影片中的臉皺眉或微笑,即使他們對自己的行為毫無自覺。比起無法模仿表情的人,那些能夠自由模仿表情的人,更快察覺影片中的臉出現情緒變化。我們的臉部表情傳遞回應給大腦,通知大腦我們應該感覺到什麼樣的情緒,而這也會連帶影響我們理解他人情緒的能力。正如尼登塔爾的論點,這些發現讓這句話有了可信度:「當你微笑,全世界都會跟你一起微笑。」
不過,萬一你的臉部肌肉不會發出這些訊號,又會如何呢?在本書第一章,我曾提及肉毒桿菌如何防止人們皺眉,進而阻擋隨著皺眉而發出的負面情緒訊號。同樣地,如果讓臉變僵硬,也很容易防止身體傳遞正面情緒的訊號給大腦。尼登塔爾已經檢視了使用奶嘴安撫孩子會帶來什麼樣的社會後果與情緒影響,而身為一個育有學步兒的媽媽,奶嘴在我的生活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尼登塔爾一直很好奇,奶嘴的功用是否等同於在牙齒之間夾一枝鉛筆,可以讓臉部肌肉變僵硬,這樣一來,小嬰兒就比較不會在臉上表現情緒。當奶嘴防止孩子模仿別人的表情,藉此阻礙情緒的發展,是否可能多少影響孩子長大成人後的同理心反應?雖然尼登塔爾還沒有確切的答案,但她認為父母必須謹慎控制讓小孩吸奶嘴的時間。儘管我們往往將奶嘴視為生命的救星,可以在壓力大的時候安撫嬰兒,但如果奶嘴導致嬰兒無法完整表達自己感受到的情緒,或無法在大腦中反射自己從他人身上觀察到的情緒,就會產生一些風險。沒錯,奶嘴或許有助於制止嬰兒嚎啕大哭,讓嬰兒無法做出不快樂的表情,進而避免陷入憂鬱的循環:一旦孩子不快樂,媽媽就會不快樂,然後孩子也會以不快樂做為回報。不過,謹記這一點也很重要:不論是正面或負面情緒,在臉上自由展現情緒的能力,對我們日後學會同理心及充分體驗自己的情緒,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當我們改變身體姿態,不由自主地模仿別人,我們就能獲知別人的情緒狀態──對同理心這個謎團來說,這是關鍵的一片拼圖。有趣的是,我們與身邊的人如此互動,有助於解釋一種令人驚訝的現象:一對男女結婚多年後往往會有夫妻臉。
夫妻有高度的動機互相同理;為了做到這一點,他們模仿彼此的表情,進而加強相似的情緒體驗。看法一致的人比較處得來,也比較可能維持快樂的婚姻。研究證實,經過長時間的模仿,我們的臉形就會永久改變。在一項研究中,實驗人員讓一百位以上的志願者看了男女新婚第一年拍的照片,以及婚後二十五年拍的銀婚紀念照。此外,他們也看了隨機配對的同齡男女照片。果然,結婚二十五年的夫妻愈來愈相似,而隨機配對的男女則沒有這種現象。最令人驚訝的是,夫妻的相貌看起來愈相似,在婚姻中就愈快樂。因此,下次當你覺得很難與伴侶建立連結,不妨試著微妙地模仿對方的表情;這麼做會讓你們產生同步的感受,並加強因長時間不和而減弱的情感連結。
【第十一章 綠化大腦 環境如何形塑我們的思考】(節錄)
身體不是唯一
我在睡眼惺忪中跌跌撞撞地下床,打開我那狹小臥房的窗戶。凝視窗外茂密的花園,我意識到自己並不知道現在幾點了。甚至更驚人的是,我發現自己根本不在乎。房裡沒有時鐘,而我的手機一片死寂,反正在這裡有手機也沒用。唯一幫助我判斷時間的工具是高掛天空的太陽。
現在幾點是小事,度假的人通常不在乎時間,他們只會放鬆休息,與外界失去聯繫。通常在我們的年度旅行第三天,上述情況就會發生在我身上。四十年來,我們幾乎每年都會去義大利聖費利切奇爾切奧(San Felice Circeo)的濱海村莊度假,我的公婆在那裡有間夏日度假小屋。達里歐在羅馬長大,童年時期的夏天都在聖費利切度過,根據他的說法,那地方一點都沒變。說到科技,更是一成不變,他喃喃抱怨。
在義大利村子裡的人家,沒有電腦,也沒有無線網路讓你的筆記型電腦連接,唯一能收發電子郵件的地方是城裡唯一的網咖,車程二十分鐘。當然,即使你進了城,也不能保證你能夠連上網,因為大半時候網路都故障,另一半時間則是經營網咖的老奶奶關店去找朋友了,而且事先毫無預警。簡言之,在聖費利切度假,就像踏進沒有連線的深淵,這種地方在今日愈來愈少見了,這年代,就連在最偏僻的地方,大家都可以找到連線上網的設備。儘管如此,當我告別電子郵件,不再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時間,過了幾天這樣的日子之後,我發現我不太擔心自己錯過了什麼,相較之下,以前我跟外界保持連線時,反而深怕自己錯過什麼。
失去那種牽腸掛肚的感覺,不再一直查看你的電話──或許大多數人對這種事都不會想太多,不過,身為大腦科學家的我,畢生工作就是研究大腦內部運作,當然會對這種現象特別感興趣,我很想知道,當我們遠離一切令人分心的日常瑣事時,會發生什麼事;周遭環境會如何影響我們的專注力、決策能力,或甚至學習新事物的能力。我所指的環境,從讓我們可以隨時上網的科技到都會生活普遍的混亂,都包括在內。
近年來,神經科學家意識到我們的環境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影響我們的心智。事實上,我們的心智已經超越了血肉之軀,不僅侷限於大腦皮質。在思索或解決問題時,大腦並非我們唯一使用的工具。換句話說,我們必須改變我們對「認知」的看法。
科學家不再把身體和環境當成大腦的附屬品或外殼,我們也不再把認知視為身體行動的主要驅動力。驚人的新證據清楚顯示,特定的身體類型(健身相對於比較少動)與這些身體行動的特殊方式,都會大大影響我們思考的靈敏度。此外,不光只是身體本身會對心智造成重大影響。這具身體所處的環境,也會對我們思考與推理的能力造成難以言喻的影響。
舉例來說,如果你一大早就必須在交通顛峰時間通勤,或者接到一打電子郵件,每封的主旨都是「緊急」,那麼,當天稍晚開會時,你的能力就會受到影響,無法表現亮眼。不論何時,只要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充滿壓力的情況,你的思考就會改變,神經元進入危機模式。負責專注力的大腦神經區域蓄勢待發,停止有效率地與其他大腦區域溝通。這樣一來,使得大腦各區域(那些負責邏輯、記憶與注意力的區域)難以協調合作,無法幫助我們發揮最好的能力。或許最有趣的是,即使帶來壓力的情況解除,這種危機模式依然不會終止。就像我們的身體在筋疲力竭之後需要時間恢復,我們的大腦在耗盡腦力之後也需要時間復原。只要置身於紛亂的環境一分鐘,我們用來處理後續情況的腦力就會受到不利的影響。不過,也可以反其道而行:在花園待幾個小時,可以增加你表現出色的可能性,而且,即使你早就離開花園很久,已經回到室內的辦公室或出門赴商務之約,效果依然持續。
以下是為你設計的一些思考任務。請拿出一張白紙與一支筆作答:
1. 列出磚塊的所有用途。
下一題:
2. 如果每個人突然失去閱讀與寫字的能力,會有什麼後果?就你所預見的結果,盡可能寫下來。
什麼可以預測你會想出多少種不同的解決之道?你的動機或你對這個世界的知識或許會派上用場,不過你可能會很訝異地發現,另一項因素是,做這道測驗之前,你正在做什麼、你在解決問題的中途做些什麼事,也很重要。如果你可以中途休息一下,你在面對上述這類問題時,就比較可能想出新的答案。暫時離開一個難題或挑戰,不僅會讓新的可能性浮現,也會讓你跳脫思考的死胡同。這種做法就像你的電腦當機時,你必須重新啟動一樣。退一步有助於擺脫錯誤,創造新的可能性,為你帶來洞察力。
我在跟企業人士講到我們如何運用大腦科學的發現,改善日常生活時,常常描述這種暫時離開的現象。人們發現,放下手邊正在做的事,中途離開,雖然違反直覺,卻會提高成功的可能性。我推測這是因為我們往往會想要避免去做那些一開始就讓我們遠離目標的事,這種現象就是科學家口中的「迴避後退」(backup avoidance)。但是,如果你稍微思考一下,很容易就會想出幾個例子,顯示暫時離開問題有助於解決問題。
我最近一次演講結束後,一位在芝加哥市區工作的電腦工程師蓋瑞上前來,跟我分享一個故事。蓋瑞說,每當他在工作上遇到障礙,不論他花多少時間用頭砰砰地撞牆,試著解決問題,答案總是在他走路回家途中浮現。每天接近尾聲時,他都會走路回到位於橡樹園郊區的家中,公車司機會讓蓋瑞在橡樹園的奧斯汀植物園(Austin Garden)下車,那是一個風景如畫的公園與自然保護區。蓋瑞告訴我,他在穿越奧斯汀植物園的路上,解決了最多的程式問題,其他地方的成果都沒得比。
神經科學家早已得知,當老鼠試著解決問題,比方說在新環境穿梭,牠們的神經元會以新的方式啟動。而且,等到老鼠結束探索之旅,開始休息時,牠們的大腦就會把這些新的啟動模式轉化成長期記憶中的經驗。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人類推理與學習的過程中。只有在蓋瑞休息時,他腦中才會浮現問題的解決之道。有趣的是,或許改善他思考能力的關鍵,不只是暫時離開的舉動或環境的改變。置身公園裡的時候,他更可能想出答案,這恰好呼應了一些科學家驚人的發現:大自然如何影響我們的腦力。
結果,原來大自然對我們的思考有強大的影響力。詩人、作家與哲學家老早就猜想,花時間待在戶外對我們的健康與幸福有正面的效益。和大自然和諧共處,是許多東方文化與習俗的中心思想。太極拳、武術、靜心與瑜伽往往都在公園進行。在西方,國家公園每年吸引上百萬人造訪,許多想要放鬆身心的人都選擇到山上健行或海邊散步。從我們選擇度假地點與課外活動,就可以看出我們相信大自然具有療癒的特性。
【第七章 賺人熱淚 對別人的同理心】(結錄)
大腦的情緒中心傳遞訊號給身體,通知我們應該表現什麼樣的行為舉止,但這並非單向的傳遞。我們用來掌管身體姿勢的肌肉,以及我們做的表情,同樣也會把訊號傳回大腦,加強我們的感受。尼登塔爾在興奮中驗證了這種觀點,她隨即又進行另一項實驗。她在實驗中要求志願者觀看影片中的人變換表情──從快樂變成悲傷,或從憤怒變成開心──然後,志願者必須透過鍵盤上的按鍵,指出表情改變的時間點。
果不其然,當志願者看著螢幕上的臉轉換情緒,他們本身也會跟著影片改變表情。尼登塔爾允許一些...
作者序
【前言 我們的腦躲不掉被外界影響】
正當我全速跑過樹林時,沒注意到前方地上有一根壯碩的樹根,我的右腳直接撞了上去。幸好一起跑步的同伴已經遠遠超前得不見人影了,沒看到我絆倒的窘態。只要再順著蜿蜒的泥土路再轉幾個彎,跑完剩下的八公里路程,就可以跑到我們停車的地方了。
我努力想要站穩,但我做不到。我顯然避不掉四腳朝天的命運,摔倒在地,樹林在我的視線裡往橫側向一邊。我的雙掌先著地,接著是右手臂,最後是整個身體撞上地面,發出砰的一聲巨響,在我回過神來檢查自己是否安然無恙之前,萬物瞬間靜止了數秒。幸好只有小腿流了一些血,於是,我起身跳了幾下,覺得腳沒問題便繼續往前跑。此時耳裡傳來猛烈的心跳聲和胸腔吃力的喘氣聲,但我還是繼續往前跑,而且已經遠遠看見一起跑步的同伴。轉了幾個彎之後,墨綠色與棕褐色相間的樹林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陽光下遠處停了一台藍色的BMW的水泥停車場。跟我一起跑步的羅夫已經擦完汗在喝水了。我做到了。我走向他的時候,為了甩開身上的痛楚,掩飾疼痛,我刻意挺直腰桿,掛上最好的笑容,盡量表現出自信的樣子。
和陌生的人一起跑步,總是讓人有點緊張,尤其是跟你一起跑步的同伴正要決定是否錄取你。一週前,我收到羅夫.茲旺(Rolf Zwaan)的電子郵件,他是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教授,我當時正準備去那間學校面試,爭取生平第一個重要的助理教授職位。因為我的班機前一天就抵達,羅夫提議在這段等待時間來信問我,面試的前一天晚上,想不想和他一起到附近的自然保護區伊利諾可拉菲公園(Elinor Klapp- Phipps Park)跑步。我搭乘的班機提早抵達,他提議我們可以利用跑步打發時間。老實說,我第一個念頭是「絕對不要」。這個人即將在兩天後評估我的表現,我真的想多花點時間跟他相處嗎?可是,我愈思考就愈覺得跑步這個點子很吸引人。畢竟面試其實是一種久坐的體驗,到時候一個會議接著一個會議,我整天都得坐著開會,所以,只要有機會運動,我似乎都不應該錯過。讓身體充滿元氣,對我的心智永遠只有好處,而且,置身戶外讓我感覺更敏銳。正如詩人暨散文家愛默生所寫的:「保持眼睛健康,需要眺望遠方的地平線。只要看得夠遠,我們就永遠不會困倦。」最終,我希望在跑步期間,多了解一點羅夫正在進行的酷炫研究。
羅夫正試圖了解人類如何思考。我剛讀過他寫的一篇論文,他主張我們的「思考」方式與電腦不同,我們不會在腦子裡運用許多抽象的象徵來思考。假設我們在閱讀一個故事好了,我們的大腦會重新追溯過去的經驗,讓書頁上的描述合乎情理,透過心智模擬,我們彷彿真的置身於故事中的場景。為了支持他的理論,羅夫帶領學生進行一系列巧妙的實驗。他們先讓人們閱讀一個簡單的句子,例如:「老鷹在天空。」接著秀出一張老鷹的圖片,只是有些人會看到老鷹展翅(就像牠在空中飛翔的模樣),有些人則看到老鷹縮起翅膀(就像牠棲息在巢中的樣子)。他們要求人們指出圖片中的老鷹是否符合前面句子的描述。根據羅夫的預測,如果我們對文字的了解來自把自己投射到故事中的情景,喚起過去相關的資訊,包括視覺、行動甚至情感上的資訊,那麼,我們應該會自動聯想到老鷹的模樣,更迅速地回答出符合句子描述的畫面:當我們讀到老鷹在飛翔,腦海中就會浮現展翅的樣子;當我們讀到老鷹棲息在巢中,就會想到縮起翅膀的模樣。而這正是羅夫的發現。
羅夫的研究指出關於思考的新思維,證明我們是透過重新體驗過去相似的親身經驗,來讓思緒具體化。這意味著我們的大腦或許分不清過去的記憶與當下的體驗有何不同。換句話說,我們的「神經硬體」(neural hardware)或許無法在思緒與行動之間劃清界線,因此,我們也許可以利用身體與外在環境來讓心智變敏銳。
我們到公園跑步的隔天,我忍不住思考哪些因素會讓我在面試中拔得頭籌。我領悟到影響思考的關鍵,來自我的大腦皮質以外。
這本書探討的主題是,許多外在因素影響我們的心智。比方說,在面試過程中,我的大腦運作方式其實受到前一天跑步經驗的影響。沒錯,運動讓我的思緒更敏銳,不過,光是置身樹林中,就改變了我的思緒。而且,我跌倒過後還能挺住身子,一副沒事的樣子,其實也讓我感覺更好。從小嬰兒、兒童、大人、運動員、演員、執行長到你,不論我們脖子以下做些什麼動作,都會對脖子以上的大腦產生驚人的影響。從大腦的立場來看,身體與心智之間的界線並未涇渭分明。這本書旨在說明我們如何利用那條可以來去自如的界線,運用身體改善心智狀態。
從丹.艾瑞利(Dan Ariely)的《誰說人是理性的!》(Predictably Irrational)到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的《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現在市面上有數不清的書籍詳細敘述我們的思考與推理方式。然而,鮮少書籍探討我們的身體對思考與決策的影響,以及更重要的課題:我們如何運用身體的影響力,改變自己與身邊其他人的心智。
我們往往不認為身體對於我們如何思考與感受厥功甚偉。但是,簡單來說,當孩童可以自由運用身體,做為獲取資訊的工具時,他們的學習效果較佳。舉例來說,練習寫字其實能夠幫助兒童閱讀。當你以身體的詞彙描述數學概念時,比方說,「把錢投入你的小豬撲滿」或「把一半的餅乾送給妹妹」,孩子會更容易理解數字。身體與心智之間緊密的關係,也是音樂才能與數學才能通常密切相關的原因。在我們大腦中,由同一個神經區域掌控手指動作與數學計算的能力,科學家主張正是因為如此,透過彈鋼琴來訓練手指靈活度,有助於兒童發展流暢的計算能力。
如今學生的考試成績愈來愈受到重視,為了讓孩子乖乖坐在椅子上,學校縮短了音樂課、休息與玩耍的時間。但這是一個糟糕的政策,畢竟學生透過動作可以獲得更好的學習成果。我們的思考方式與身體、環境密切相關。偶而為之的手作活動無法彌補我們教育體制的不幸,對我們數學與閱讀能力在全球排名逐漸下滑的情況,同樣於事無補,但是,只要我們明白身體形塑心智,就會賦予我們建立學校體制的力量,幫助兒童發揮最大的潛能學習與思考。現行的教學方案其實阻礙孩子思考與學習。事實上,我們目前需要久坐的職場環境與生活形態,也阻礙大人盡其所能運用思考能力,發揮最優秀的表現。
古希臘人將身體視為心智居住的聖殿。他們認為身心之間的健康息息相關。延伸來說,你也必須重視自己置身的環境。我將告訴你運動賦予大腦力量,讓你看看為什麼以身體為中心的靜心冥想能夠加強你在工作上的專注力。你也將認識一位研究專家,他發現在貧民區的都市計畫中加入綠地,有助於減少家庭暴力。你將學會如何運用大自然的力量,讓自己有更清晰的思考能力,加強自我掌控。
你的身體幫助你學習、理解,讓這個世界合乎情理。身體可以影響、甚至改變你的心智,不論你是否意識到它的影響力。生產保健產品、零食與飲料的公司都深諳此道,例如嬌生公司與可口可樂;他們運用身體影響力的科學資訊,說服我們購買他們的產品。像Google這類公司,十分清楚我們的身體對思考與創意有多重要,於是採取許多方法,讓他們的員工更容易起身活動與外出運動。當你的身體能夠活動自如,不受限在房子的框架裡,你的思考往往也會跟著跳脫框架。
你的臉不只是用來表現情緒,還會影響你如何將這些情緒記錄在你的大腦中,並留下記憶。皺眉與微笑其實可以創造不同的情緒與態度,這兩種表情不僅僅是情緒帶來的生理反應。只要你保持「充滿力量的站姿」──亦即開放的姿勢,表現出堅定自信的態度──就會感覺到更有力量與自信,或許因此可以為你帶來新的顧客或工作上的獎勵。
服用泰諾止痛藥不只有助於減輕身體上的疼痛,還可以舒緩因為寂寞與被拒絕而感到的心理痛苦。當我們的身體靠近別人時,我們在心理上會感覺彼此更加契合,彷彿心靈合而為一。相反地,當我們與別人保持遙遠的距離,就會傳遞出微妙的訊息,顯示我們與別人心理上較少契合之處;這是非常重要的資訊,尤其是在思考現代人愈來愈仰賴虛擬溝通,而這種方式會讓我們更加親近或疏離時。
當我們講電話,對方看不見我們時,我們為何會打手勢,以動作示意?手上把玩著健身球,就像有些西方高階主管桌上放置的中國鐵膽,是否能帶來更多創意?這些只是本書中為你解答的部分問題,除此之外,這本書還會探討我們的身體如何與環境互動,以及身體如何回應環境的變化。我們的身體以驚人的力量形塑我們的心智,我們只要學習如何運用這股力量。
•••
面試結束後幾週,我接到佛羅里達州立大學來電,通知我只獲得備取資格;他們已經錄取別人了。我很失望(這是委婉的說法)。不過,這次我經歷了一場釐清思緒的跑步,而且有機會一窺這項驚人的全新研究,了解我們的身體如何影響思考,這些體驗讓我相信,成功並非僅僅取決於我們大腦中發生的事。我體會到在我們身體以外發生的事,對我們的思緒有很大的影響。我還有四場面試要參加,而我決定運用這項新的知識來創造優勢。接下來幾週,我搭機飛到亞特蘭大參加喬治亞理工學院的面試;到匹茲堡參加卡內基美隆大學的面試;到辛辛那提參加邁阿密大學的面試;到格林斯伯勒參加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分校的面試。每一場面試都更加證明身體與環境對我的思考與表現有多大的影響力。不論是飛抵當地的那天晚上,我去跑了一小段;還是第一場會議當天早上,我到公園散步;或是在討論我的研究過程中,我就只是保持堅定的站姿……我盡一切努力運用身體與心智之間的界線。
當然,任何曾經參加過工作面試的人都知道,決定是否錄用完全因人而異,從來就沒有標準答案;許多與候選人的表現看似無關的因素,都可能在最後決定時列入考量。不過,我相信,我在這些面試之所以占優勢,有部分原因要歸功於我善用身體與環境的力量。結果,四間大學全都錄取了我。
當你與我一起踏上探索身體與心智這門博大精深的學問之旅時,我希望在這段旅途中告訴你的故事,也能幫助你找到改善生活與工作的方式。
【前言 我們的腦躲不掉被外界影響】
正當我全速跑過樹林時,沒注意到前方地上有一根壯碩的樹根,我的右腳直接撞了上去。幸好一起跑步的同伴已經遠遠超前得不見人影了,沒看到我絆倒的窘態。只要再順著蜿蜒的泥土路再轉幾個彎,跑完剩下的八公里路程,就可以跑到我們停車的地方了。
我努力想要站穩,但我做不到。我顯然避不掉四腳朝天的命運,摔倒在地,樹林在我的視線裡往橫側向一邊。我的雙掌先著地,接著是右手臂,最後是整個身體撞上地面,發出砰的一聲巨響,在我回過神來檢查自己是否安然無恙之前,萬物瞬間靜止了數秒。幸好只有小...
目錄
前言 我們的腦躲不掉被外界影響
第1章 大笑俱樂部:情緒的身體本質
第2章 先行動,稍後再好好思考
第3章 從行動中學習
第4章 別光站在那兒:行動如何點燃創意
第5章 身體語言:我們的雙手如何幫助我們思考與溝通
第6章 鞋、性別與運動:運用我們的身體去了解別人
第7章 賺人熱淚:對別人的同理心
第8章 人際溫情的源頭
第9章 行動:運動如何改善身體與心理健康
第10章 佛陀、亞歷山大與帕爾曼:運用我們的身體讓心情平靜下來
第11章 綠化大腦:環境如何形塑我們的思考
後記 運用你的身體改變心智
前言 我們的腦躲不掉被外界影響
第1章 大笑俱樂部:情緒的身體本質
第2章 先行動,稍後再好好思考
第3章 從行動中學習
第4章 別光站在那兒:行動如何點燃創意
第5章 身體語言:我們的雙手如何幫助我們思考與溝通
第6章 鞋、性別與運動:運用我們的身體去了解別人
第7章 賺人熱淚:對別人的同理心
第8章 人際溫情的源頭
第9章 行動:運動如何改善身體與心理健康
第10章 佛陀、亞歷山大與帕爾曼:運用我們的身體讓心情平靜下來
第11章 綠化大腦:環境如何形塑我們的思考
後記 運用你的身體改變心智
商品資料
出版社:大寫出版出版日期:2017-04-01ISBN/ISSN:9789865695774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84頁開數:15*21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