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不再是一張最牢固的安全網
家人,不再是最安心的支持力量
父母兒女同住一處,共享的可能不是天倫,而是生存危機
現在的父母,不敢再霸氣的對遇到挫折的兒女說:「回家,老爸老媽養你!」因為微薄的退休金,支撐不了一家人的生活。
現在的子女,也不敢對老邁的父母承諾:「放心,我回家照顧您。」因為中斷了職涯,沒有了收入,下一個從中產變下流的,就是自己。
在日本,危機已經浮現,低薪資+高失業,讓子女即使成年也無法自立,只能繼續依靠父母;但社會嚴重高齡化,食養者眾、生產者寡,讓退休老人可領的年金越來越少,自己都快養不活,哪裡還能庇蔭子女;少子化又讓問題雪上加霜,過去可以手足分擔的照護父母責任,現在都落在一個人肩上,兼顧工作與孝道,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
這些「正因為有家人,所以痛苦萬分」的原因與困境,聽在你我耳裡,是不是分外熟悉?因為台灣正亦步亦趨的走向同樣的處境。日本的社會演變,通常早於台灣,但台灣的惡化速度,卻遠高於日本。日本政府推出的各項老後福利政策,相對台灣已是較為完善的,仍無法防止「兩代同垮」現象的發生,更何況我們?所以台灣因為照顧者身心過於疲累,體力、金錢負擔過重,而殺害被照顧親人的人間悲劇,層出不窮。
日本NHK實地踏查,揭露了「兩代同垮」的實像,那些曾經每年冬天都可以去溫泉地滑雪度假的中產家庭,那些年輕時勤勤懇懇努力工作的上班族,還有為了照顧父母,放棄自己職涯的孝順兒女,都不解又沉痛的說出了心聲:「從來沒想到有一天會淪落至此。」他們是現實真相,也很可能就是明天的我們。
我們都有家人,也都會老,想要與親愛的家人安心相守,又不想淪落到這一步,可以看看別人怎麼做,想想自己應該怎麼做。
延伸閱讀:
《在宅醫療》
《無子人生》
《死前會後悔的25件事》
《老得好優雅》
作者簡介:
NHK特別採訪小組/著
鎌田靖
早稻田大學政經學部畢業。一九八一年進入NHK擔任記者。二○○五年擔任解說委員,並於「週刊兒童新聞」扮演父親一角長達四年。二○○九年擔任報導節目「追蹤!A to Z」主播。著有《新公共與自治的現場》(合著,KOMONZU出版)、《週刊兒童新聞爸爸指導的新聞用語》(角川學藝出版)、《窮忙:腐蝕日本的疾病》(合著,POPULA社出版)、《窮忙:通往解決之道》(同前)等等。另有論文〈靠著有志氣的報導超越「發表新聞學」)(Journalism)。
板垣淑子
東北大學法學部畢業。一九九四年進入NHK,曾任職報導局製作中心、仙台放送局、報導局社會節目部、特別節目中心,目前隸屬於大型企劃開發中心。二○一四年獲得放送文化基金獎個人獎。
三隅吾朗
立教大學經濟學部畢業。曾任職日本電視台相關製作公司,二○一三年進入NHK,隸屬於札幌電視台報導節目。
津田惠香
上智大學文學部畢業。二○○五年進入NHK,曾參與名古屋電視台報導節目「早安日本」,隸屬報導局報導節目中心社會節目部。
前田浩志
早稻田大學政經學部畢業。一九九○年進入NHK。曾任職大阪電視台、名古屋電視台、報導局「News Watch 九」、政經國際節目部、大型企劃開發中心、札幌電視台,目前隸屬於報導局社會節目部。
嶺洋一
北海道大學法學部畢業。進入NHK後,曾任職函館電視台、報導局體育節目中心、札幌電視台、報導節目中心社會節目部、早安日本部、首都圈播報中心,現為人事局副局長。
譯者簡介:
龎惠潔
政治大學新聞研究碩士、東京大學大學院學際情報學府博士課程修畢。現為《動腦雜誌》特約記者、「50+好好」【潮熟日本】專欄作者。譯作有《戴國煇全集》(合譯)。
章節試閱
【序章】「老後破產」之後,我們看見了什麼?
「邁入晚年以後,只要身邊有家人陪伴就能安心。」
一直以來,日本人所堅信的老後「安心」,已經逐漸幻滅。
「邁入晚年以後,家人的存在反而可能帶來風險。」
這是我們在採訪現場觀察到,比無依無靠的老人更形嚴重的現實問題。
到目前為止,我們在NHK「老人漂流社會」系列節目中,鎖定了據說總數高達六百萬人的「獨居老人」,報導他們隻身無依的嚴峻現實。當他們身體還硬朗的時候,獨居生活也許隨心所欲、愉快舒適,然而一旦經濟拮据,或者遭遇受傷、生病等變故,非得仰賴他人協助才能維生時,生活便會突然陷入困境。
因為病情惡化或者腰膝孱弱,得靠輪椅行動,甚至臥床不起,無法再繼續獨居的案例亦不在少數。這樣一來,便得遷往照護機構,但接下來會遇到的,就是照護機構不足的高牆;而且比起「照護機構數量不足」,更嚴重的其實是「設立照護機構的速度,遠遠追不上高齡人口增加的速度」,使得老人們無法在同一家機構或醫院穩定長居,必須不斷遷徙,開始「漂流」。
經濟困窘的獨居者,例如許多單靠年金仍不足以維生的人,一旦破產了就得接受政府的生活保護,還可能被迫賣掉居所,或遷往租金比較低廉的住處,無法按照自己的意願選擇「最後的落腳處」。這正是「老人漂流社會」這一系列節目,所披露「無法自主決定老後生活」的嚴峻現實。
何以老人們的經濟狀況淪落至如此窘迫?為了查明真相,我們進行了一系列的採訪,因而發現了「老後破產」的現狀。獨居的老人必須仰賴自己的收入生活,有愈來愈多光靠年金生活的老人,根本無力負擔醫療與照護所需的費用。
可是,處境困頓的只有這些「獨居老人」而已嗎?事實是,即使身邊有家人陪伴,同樣無法避免老後破產的發生。
在二○一五年八月播出的NHK特別節目「老人漂流社會:防止兩代同垮」中,我們報導了「老後破產」現象的蔓延。案例中有為了照顧父母,而搬回老家與父母同住的中高齡子女,由於他們必須辭去工作,只好仰賴父母的年金生活,在照顧雙親的同時,慢慢陷入「老後破產」的窘境;還有案例是子女沒有全職工作,僅靠打工度日,因此無法自立,直至中年仍倚賴雙親,並與他們同住在一個屋簷下,年事已高的父母不得已只好繼續工作等等。同住的家人為老邁的雙親帶來了更沉重的負擔,導致「老後破產」的案例不斷增加。
節目播出之後,獲得了許多觀眾的迴響,許多人都擔心自己的家庭可能面臨「老後破產」的問題。在節目網頁的留言中,也不乏沉痛的自白。
「這些問題絕非事不關己,我覺得自己也是他們的一員。我對將來非常惶恐,情況真的很糟糕,難道只有自殺一途嗎?」(五十多歲,女性)
「我在二十多歲的時候,就因為爸媽需要看護,辭掉了技術研發的工作,負起照顧他們的責任。幾年前爸媽去世了,現在只剩我一個人孤單地活著。為了照顧爸媽,我花盡了所有的財產,目前面臨破產邊緣,只能靠派遣的工作維生。現在一邊過日子,一邊期盼可以早點解脫。」(四十多歲,男性)
「收入不穩定的,並不是只有非正職人員而已。我現在雖然是公司的正職員工,但是和朋友相比,薪水只有他們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未婚,收入又低,我非常擔心自己老了以後的生活。沒辦法讓供應我唸到大學畢業的爸媽抱孫子,總覺得非常對不起他們。要是哪天爸媽不在了,我連稅金都付不起,這就是現實。」(四十多歲,女性)
「節目裡報導的那些人,哪裡算得上嚴重呢?我今年五十五歲,三十二歲的女兒因為患有異位性皮膚炎和氣喘,一個星期最多只能工作四天,實質收入約八萬日圓左右。我做清掃的工作,收入約十萬日圓。『兩代同垮』就是我們的將來,活不下去根本理所當然。我已經覺悟到自己可能會默默地死去,還是做好最壞的打算吧!」(五十五歲,女性)
關於「老後破產」的問題,一開始節目製作團隊認為,這是只靠年金維生的「單身老人」的問題。對於獨居的老人而言,儘管也有人是有子女或家人的,但因分居兩地,無法仰賴依靠,年金收入就是他們唯一的生計來源。單憑年金過活,僅能勉強餬口,萬一需要接受醫療或照護服務,他們就無力負擔。落入此一窘境的老人正不斷增加,我們將這個嚴酷的現實稱為「老後破產」,並於NHK特別節目「老人漂流社會:『老後破產』的實際情形」(二○一四年九月)中報導了此一現象。
然而,正當我們為了節目續集的採訪工作四處奔走時,卻發現現實的情況已經惡化到,即使有家人在身邊陪伴,也無法避免「老後破產」發生。
「老後破產的續集該以什麼為主題呢?」津田惠香總監決定前往秋田縣進行採訪。在出發前,她說明了去秋田採訪的緣由:「這一次接受採訪的每位老人家,都異口同聲地表示『我好想死』,我希望能探究這句話的意義。由於秋田縣特別著力落實防範自殺的對策,應該可以在那裡找到切入點。」
兩天後,從秋田縣出差回來的津田總監滿臉激動,滔滔不絕地匯整著採訪報告。
「這不是獨居者才有的問題。當然也有獨居老人因為不堪經濟壓力所以自殺,但在支援現場,真正的問題卻是那些不想造成家人困擾而自殺的案例。」
她在秋田的採訪現場所遇見的,不是「有家人在,所以可以安心」的老人,現在事態已經發展成「正因為有家人,所以痛苦不堪」。津田總監報告的某個案例,令人印象深刻。
原本獨居的高齡母親,開始與女兒夫婦和孫子同住。女兒女婿為了照護母親,只能從事非正職的工作,微薄的薪水再加上母親的年金,勉強支撐起一家人的生活。然而,這樣的日子無法持續太久。母親罹患了重病,家庭卻沒有能力負擔手術與住院的費用,於是將母親逼入了絕境。
「如果要害女兒女婿負擔醫藥費的話,我還不如死了好…。」走投無路的母親,覺悟之下,了斷了自己的生命。
一想到留下來的女兒夫婦,不知道會有多麼痛苦,就讓人不由得胸口一緊。這位母親不可能沒有考慮到這一點,可是假如自己活下去,一定會成為女兒夫婦與孫子的困擾,所以即使會讓生者抱憾,也寧可相信這是自己為了他們的將來,能做的最好選擇。
津田總監的所見所聞不只這些,她還得知秋田縣藤里町,長期推動一項福利政策「繭居支援計畫」。據說那裡的「繭居族」逐日增加,增加的案例都是曾經前往城市工作,因為失業等問題而返鄉,並且開始繭居的人;也有人是邁入中高年,因體力衰弱而丟掉工作的打工族(Freeters),或因為接案工作結束而失業的非正職僱員。基於這些原因踏上歸鄉之途的人,愈來愈多。
二○○五年,我們在製作「窮忙族」(Working poor)的報導專題時發現,由於地方工作機會有限,甫離開校園的年輕人為求能夠找份工作,紛紛湧入大城市周邊。這個現象在日本各個地區已經發生了好一段時間,尤其是在就業特別困難的一九九○年代後期。當時離鄉的二十~四十歲的年輕人,如今都已是四十~六十歲的中高齡,因為沒了工作,再次回到父母身邊,其中有不少人還是為了照顧老邁的父母而返鄉。這種「迴流現象」最近正開始發生。
當我們將採訪中發現的情況,告知從「窮忙族」專題時期便一起共事的鎌田靖主播時,他用力地點了點頭:「這不正是失落的二十年嗎?當年日本社會沒能妥善對應的窮忙族,繞了一大圈後,變成更嚴重的難題,並在各個地區浮現。這是我們現在應當關注的問題。」
同樣從「窮忙族」起,就在各地負責拍攝的攝影師宝代智夫,一路透過鏡頭,目擊嚴峻的現實至今,他也在製作會議中提及,希望能透過攝影機,呈現出「明明是和最重要的家人一起生活,卻因此破產」的諷刺現實。
「我們除了關心由於獨居而漸形孤立的老人之外,也應該關心那些因為『和家人住在一起』而背負風險的人們。我想要讓社會大眾知道,光是想和家人一起生活,這麼理所當然的願望都難以實現的矛盾。」
一旦沒有全職工作的子女開始與父母同住,兩代同垮的風險就產生了。為了掌握實際情形,製作人嶺洋一建議製作團隊前往札幌採訪。曾在札幌分社工作的嶺製作人認為,在就職不易的地方都市裡,情況恐怕更為嚴重。
札幌分台的製作人前田浩志,擁有長年採訪汽車業界的經驗,他告訴製作團隊:「請你們務必要來札幌採訪,我知道有個適合的人選。」並向我們推薦了導播三隅吾朗。三隅在獲聘擔任NHK的導播以前,曾經有一段時間靠打零工維生,是一位背景相當特殊的導播。
「基於本身的經驗,我可以理解人們對兩代同垮的不安,也希望能讓大家知道。」
「老人漂流社會」系列節目製作人板垣淑子的團隊裡,有許多優秀的採訪成員,專案小組立刻展開了行動。
照理說,邁入晚年之後,只要能夠獲得家人的支持,應該就可以安心生活才是。互相扶持的家人選擇了「同住」,卻因此必須承擔風險,究竟原因何在?
從窮忙族、無緣社會,到單身老人的孤立問題,一路持續採訪下來,我們現在面對的是「兩代同垮」的局面。
於是,我們又踏上了追尋事實真相的採訪之途。
【序章】「老後破產」之後,我們看見了什麼?
「邁入晚年以後,只要身邊有家人陪伴就能安心。」
一直以來,日本人所堅信的老後「安心」,已經逐漸幻滅。
「邁入晚年以後,家人的存在反而可能帶來風險。」
這是我們在採訪現場觀察到,比無依無靠的老人更形嚴重的現實問題。
到目前為止,我們在NHK「老人漂流社會」系列節目中,鎖定了據說總數高達六百萬人的「獨居老人」,報導他們隻身無依的嚴峻現實。當他們身體還硬朗的時候,獨居生活也許隨心所欲、愉快舒適,然而一旦經濟拮据,或者遭遇受傷、生病等變故,非得仰賴他人協助才能維生...
推薦序
【序一】不僅兩代同垮,家庭也在垮 / 彭懷真
我帶著沉重但不訝異的心情閱讀全書,唯一確定的是台灣日後「兩代同垮」的問題將比日本還嚴重。因為日本鮮少發生殺死家人的案例,而台灣已經頻繁出現,尤其是照顧者以殘忍的手段殺死被照顧者的悲劇,層出不窮。也因為日本政府至少早已投入大量人力、財力去迎接高齡化、少子化、年輕人窮忙等的挑戰,主要媒體(包括NHK)持續關注此議題,反觀我們的政府、媒體,又做了多少呢?
台灣至今,沒有一個家庭法、沒有一個家庭政策、沒有一個主管家庭業務的部會、沒有一個專門研究家庭的科系、沒有一個處理家庭困境的專業,當然也沒有一個專門報導、分析、關懷家庭的電視台或廣播公司或報紙。
民國八十年,像我這樣擁有博士學位及十多年社會經驗的人很多,有些投身政治,有些在商場上展現才華,也紛紛成家立業。四分之一世紀過去,許多人成了部長或立委,有些人成了董事長或億萬富翁,但這些成功的精英每天都得回家,家,幸福嗎?有名有利絕不能保證有溫暖的家,在外能管理成百上千的部屬,回家卻無法面對高堂父母、身邊配偶、自己骨肉。
因此,不僅兩代同垮,家庭也在垮,親愛的讀者,想想親朋好友、同事鄰居,想想自己的家吧!如果民國八十年,就有很多像我一樣的傻瓜,致力於自己和千萬人的幸福,台灣的家庭絕對不至於垮得這麼快。
我只希望:因為此書和這篇序言的提醒,有一些人願意改變向名利臣服的思維,願意把家庭的幸福放在生活裡重要的位置。 (本文作者為中華民國幸福家庭促進協會理事長)
【序二】中青壯年,也應納入社會安全體系 / 呂朝賢
現下日本,是個高齡化及非正職工作盛行的社會,這些社會特徵,正逐漸改編日本人熟悉的傳統生活劇本。傳統上認為有家人相伴、共同依附及相互扶持的生活才是理想,但這個傳統橋段,對書中家庭來說卻是:為照顧家人而離職或從事非正職工作、為家人退而不休的工作、與家人同住卻失去政府的津貼……家人同住不再是喜悅的來源,反而成為彼此的牽絆,並預約兩代同垮的未來。此一現實,有意無意地彰顯出:家人是理所當然的照顧者,陷入困境,家人應付最大責任;再努力一點,努力一定有成果,家人是幸福的泉源等等社會隱形規範。此類社會隱形規範,不僅成為社會及政府很少將援手伸向家庭的合理化說辭,也成為家庭照顧者執著的迷思。
但因果真是如此嗎?NHK團隊為我們解開迷惑:政府生活支援措施的不足、片斷、被動與僵化,使得照護離職者,只能疲憊地應付照顧者與工作者二種社會角色,並希望以一己之力面對照顧家人的困境。這些照顧者不努力嗎?不是的,而是因為日本長年經濟不景氣,讓照顧者「不論多想工作,都找不到工作」。社會假定照顧這件事應由家人來承擔,加上政府亦未將兩代互照困境納入協助的範圍,使得家庭照顧者難以喘息,甚至有苦在心口難開。以上各因素交織共伴影響下,讓照護離職、父母責任展期、非正職工作兼照護,皆等同於宣告邁入兩代同垮的未來。
日本富裕社會角落家庭的生活掙扎及無奈,雖無法完全感同身受,但閱讀他人苦痛後的情緒流動比想像中強,且隱隱刺痛。為何如此呢?因為類似書中的各個家庭生活故事,在當下臺灣也常有所聞。如果遮掉情境發生地「日本」二字,則書中描寫的兩代同垮的向下流沙,仿彿就是全世界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臺灣,當下的寫照。此書文字平易,內容誠懇、真實,值得閱讀,除能豐富知識外,相信內心的慈善存摺亦會有所增值。 (本文作者為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序三】架好三張人生安全網,才能自保 / 宋炎本
從日本回頭看看台灣,目前老年破產的現象似乎還沒日本那麼嚴重,這是因為台灣開始失落的年代,比日本晚了約十年;而且目前屆齡退休的戰後嬰兒潮世代,三、四十年的職場生涯,正逢二戰後全球重建、經濟起飛,全球化和資本主義的盛行,把出口導向的台灣經濟推向高峰。2006年起,他們開始邁入六十歲的退休階段,帶著努力大半生的積蓄,多數人都可自給自足、安養天年,還不致陷入老年破產的境地。
但是1964年之後出生的人就沒那麼幸運了。他們在1990年代開始進入職場,當時經濟狀況還算不錯,但是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接連遭受科技泡沫、金融海嘯、歐債危機的巨大衝擊。至今不但自己國家認同分裂、人才資金外移、產業空洞化、產業結構扭曲、教育改革失敗;更在近年反全球化、反資本主義的詭異浪潮中載沉載浮!以六十歲退休來算,2024年起,這群堪稱目前台灣中產階級主力的後嬰兒潮世代,也將陸續退休,離現在剩下僅僅不到十年。
值得警惕的是,他們退休時正逢政府年金制度岌岌可危,自己手邊的錢也比嬰兒潮世代少,應付危機的本錢明顯較差,退休後落入老年破產的機率將大大升高!且年輕人薪資長期停滯的現象已經在台灣持續近二十年,少子化也持續了二十多年,這意味著後嬰兒潮世代若想靠更少的子女數,和子女更少的收入來奉養照護自己,最後恐將拖垮子女,步入兩代同垮的悲哀。
要改革,必須政府、民間、個人同心協力。但在期待之餘,我們更應該自求多福,趁早謹慎投資、備妥自己的退休金,然後把政府年金、子女奉養都看成是多出來的,這樣就會更快樂、更安心。
另外,該有的壽險、醫療險、意外險、殘廢險,甚至癌症險、重大疾病險、長照險等,也都應該買對、買夠。當然,健康更是重要,儘量吃原形食物不吃加工食品、持續規律運動、經常靜心啟靈,這樣身心靈合一,就能活得老更活得好。從初入職場到退休,一步一步架好投資、保險、健康這三張人生安全網,方不至落入老年破產、兩代同垮的窘境。 (本文作者為《一生三錢過四關》作者)
【序四】老年貧窮與中年失業交織的悲歌 / 李淑容
老年時與孩子兩代共居,互相照顧扶持,原本是一個美好的老年生活願景,但曾幾何時,兩代共居卻可能導致同垮的現象。日本NHK2015年所製作的「防止兩代同垮」專題報導,讓我們看到兩代同居可能造成風險加劇、共同崩解的現象。
台灣自一九九○年代中期,也受全球化、企業外移與產業結構改變的影響,開始出現大量失業現象,愈來愈多中年人發現他們的「工作不見了」。早期失業大多是短暫、有期限性且規模不大,現在卻逐漸轉變為龐大且結構性的失業,波及中產階級,成為新的貧窮階級。同時外籍移工不斷進入台灣市場,加上企業為靈活運用人力、壓低成本,開始大量使用約聘雇人員,使得低薪與工作貧窮現象更為加劇。這樣的家庭如再遭逢父母需要長期照顧,更是雪上加霜。
台灣的長照才剛起步,不如日本完備,經濟與照顧的負擔仍多落在個別家庭身上,且台灣老人不如日本老人普遍可得到適足年金的保障,所以如果相同的現象發生在台灣,面臨的考驗只會更加嚴峻。
這本書提醒我們,當今我國努力發展老年長期照顧,可謂走在一個正確的方向上,也有助於部份問題的解決,但我們更應看到青年及中高齡失業及貧窮的問題,如不妥善處理,它並不會消失,只會延後爆發。我國在發展長照之餘,也當正視青年及中高齡所面臨的失業與貧窮的問題,才能真正防範兩代同垮於未然。(本文作者為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序一】不僅兩代同垮,家庭也在垮 / 彭懷真
我帶著沉重但不訝異的心情閱讀全書,唯一確定的是台灣日後「兩代同垮」的問題將比日本還嚴重。因為日本鮮少發生殺死家人的案例,而台灣已經頻繁出現,尤其是照顧者以殘忍的手段殺死被照顧者的悲劇,層出不窮。也因為日本政府至少早已投入大量人力、財力去迎接高齡化、少子化、年輕人窮忙等的挑戰,主要媒體(包括NHK)持續關注此議題,反觀我們的政府、媒體,又做了多少呢?
台灣至今,沒有一個家庭法、沒有一個家庭政策、沒有一個主管家庭業務的部會、沒有一個專門研究家庭的科系、沒有一個處...
目錄
序一 不僅兩代同垮,家庭也在垮 彭懷真
序二 中青壯年,也該納入社會安全體系 呂朝賢
序三 架好三張人生安全網,才能自保 宋炎本
序四 老年貧窮與中年失業交織的悲歌 李淑容
前言
序章 「老後破產」之後,我們看見了什麼?
第一章 即使家人陪在身邊,仍然無法避免「老後破產」
新的「老後破產」已經蔓延至兩代同住家庭
與子女同住成為「老後破產」的導火線
生活保護遭到取消 破產的陰影悄然逼近
「沒錢看病」
家人本該是理所當然的存在
「失業」與「父母患病」:下定決心同住的關鍵
單靠年金無法維生,也沒有足以應急的存款
理所當然的心願也難以實現的現實
無從擺脫非正職勞動:兒子的失業
盼能遏止「老後破產」的連鎖效應
還能繼續與家人同住嗎?
即使和家人同住,實為「獨居」
過於沉重的醫療費用
該如何發現「兩代同垮」的現象?
無法普及的「守望相助」之眼
各地區的守望相助活動將如何變化
就業支援服務可否防止「兩代同垮」?
問卷調查揭露的「老後破產」情形
第二章 「老後破產」預備軍即將暴增
無法自立的中年子女
無法辭去工作的老邁父母
自絕於社會連結之外的長子
「不論多想工作,都找不到工作」
過去曾是中流家庭……
「老後破產」的危機
「同垮」已進入倒數計時
主播專欄 「為什麼現在會發生兩代同垮的問題?」聽聽專家們怎麼說
第三章 「照護辭職」:來不及發出求救信號的悲劇
「為什麼這對母子陳屍於家中?」
母子同死無人知
兩人的死亡是否無可避免?
母子感情甚篤 鄰里人人稱羨
「照護離職」招致的孤立現象
家人陪在身邊,反而導致求救信號不易為人發覺
未曾呼喊「救命」的母子
地區民眾應該如何防止「兩代同垮」的現象
照護離職多達十萬人的時代
第四章 「分家」以防止兩代同垮
高齡者急遽增加 照護現場刻不容緩
「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會淪落至如此」
「老後破產」直逼眼前而來
曾經以為養兒可以防老
曾經以為中流家庭的生活可以長長久久
最後的手段──「分家」
身體健康亮起紅燈
與兒子們分別的日子
在連日高溫後的某一天
離開老家的那一天
「家人」的存在成了一道高牆
「生活貧困者自立支援制度」
為能防止兩代同垮
第五章 子女外出工作導致老人「白天獨居」
「白天獨居」的老人
家庭與老人的問題難以為人察覺
父親在她外出工作時過世
工作與照護兩頭燒的煩惱
兒子因為「單身照護」已經疲憊不堪
「如果不陪爸爸一起去醫院的話……」
照護服務「家事協助」的盲點
「集結在地力量,防止兩代同垮!」
結語
序一 不僅兩代同垮,家庭也在垮 彭懷真
序二 中青壯年,也該納入社會安全體系 呂朝賢
序三 架好三張人生安全網,才能自保 宋炎本
序四 老年貧窮與中年失業交織的悲歌 李淑容
前言
序章 「老後破產」之後,我們看見了什麼?
第一章 即使家人陪在身邊,仍然無法避免「老後破產」
新的「老後破產」已經蔓延至兩代同住家庭
與子女同住成為「老後破產」的導火線
生活保護遭到取消 破產的陰影悄然逼近
「沒錢看病」
家人本該是理所當然的存在
「失業」與「父母患病」:下定決心同住的關鍵
單靠年金無法維生,也沒...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24頁開數:25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