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別再丟一本課外書給孩子,就希望他愛上閱讀。
李崇建、甘耀明10年閱讀課精華。
獻給台灣的老師和父母。黃國珍(《閱讀理解》雜誌創辦人、品學堂執行長)專文推薦。
19位教育工作者動容推薦。
探索自己與他人的內在,往往是我們教育最欠缺的。
但藉由閱讀,孩子學會理解自己與他人,
孩子不但更接納自己,也願意對生命投入更大的追求。
孩子們在眼淚中,接納了彼此
「我本來的家很美好,就像一片美麗的森林,但自從國小五年級開始,爸媽吵架,那個美麗的森林就再也不見了(孩子講到這兒哭了)………」
當報告的孩子哭了,全班都寧靜了。十二歲的孩子,在閱讀中分享、觸及了最深層的內在。
這是李崇建讓孩子們讀完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丹麥作家顏森的〈失落的森林〉後,孩子們分組討論時所呈現的最動人的一幕。
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就從關鍵的「提問與對話」開始
但當孩子們回答時,請避免以「答對」、「答錯」來回應孩子,也請孩子可以提出「爛問題」,因為任何問題,都值得被討論,甚至,請多連結孩子的「生命經驗」。最後,再將故事於最懸念處結束,勾起孩子閱讀後續故事的強烈好奇心。
李崇建與甘耀明在本書裡,分別以5篇中外經典文學為例,將多項有關閱讀上的對話引導,在融入多項技巧後,一一細膩且深刻的說明。
期待台灣的老師與父母,都能藉由「對話」展開閱讀,除了探索、觸動孩子的內在,畢竟每個人都擁有獨一無二的靈魂,都渴望被理解與靠近,另外,也引導出孩子的多元觀點與思辨力,同時,激發孩子的創意,讓他們擁有更寬廣的視野,並對生命投注更多的熱情,而這,不也是我們所最期盼孩子的嗎?
本書特色:
◎「崇建老師這本書,透過閱讀建構出作品與閱讀者間,一層一層往內在探索的對話,投射出一幕一幕生命的歷程。讓我看見了內在受傷的脆弱,也展現愛與寬容對身心的療癒,詮釋生命蛻變的力量,將閱讀與對話為生命帶來改變的深層脈絡,化為一則一則動人的故事。」──黃國珍(《閱讀理解》雜誌創辦人、品學堂執行長)
◎本書除了有李崇建與甘耀明在閱讀上的深刻見解外,最重要的是融入多項技巧,並以實例操作,讓想帶領孩子們閱讀的老師或家長,可以更實際地參考。
◎文字閱讀不只是獲得資訊、知識或者休閒,更帶著深刻的內省、體驗、思考。唯有擺脫制式的「理性」反應,進入到深層的內在,去「感同身受」自己或他人,才能理解自己或他人。
作者簡介:
李崇建,東海大學中文系畢業。40歲之後,結合親職教育、閱讀、寫作與生命教育,與甘耀明、許榮哲及張瑤華創立千樹成林創意作文、快雪時晴創意作文班,致力推廣閱讀、寫作、文學與教育工作。目前任曉明女中特約作家,佳音英語南投分校、新加坡耕讀園、香港自然學校、馬來西亞德信學校、馬來西亞小樹成長園教育顧問,以及馬來西亞薩提爾全人發展協會顧問。
曾出版童書、小說、教育書,其中《麥田裡的老師》曾獲2013年《中國教育報》影響中國教師之10本書。
甘耀明,曾獲國內多項的重要文學獎,目前專事寫作,即將出版《冬將軍來的夏天》。
出版《神秘列車》、《水鬼學校和失去媽媽的水獺》、《殺鬼》、《喪禮上的故事》、《邦查女孩》,曾獲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獎、臺北國際書展大展獎、博客來華文創作年度之最獎。而《邦查女孩》更獲2015台灣文學金典獎、「2001~2015華文長篇小說20部」、2016中國時報開卷年度好書、2016台北國際書展大獎、2016文化部金鼎獎、2016紅樓夢決審團獎。
曾任靜宜大學、慈濟大學駐校作家,曉明女中特約作家。目前擔任靜宜大學「文思診療室」駐診作家、「千樹成林」與「快雪時晴」兒童創意作文班教師。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19位教育工作者動容推薦
張輝誠(中山女高國文老師、學思達創辦人)
談閱讀,早期大多落在閱讀習慣,閱讀數量的養成與增長,漸漸過渡到閱讀理解與創造能力的培養與確立。本書之珍貴,在於將閱讀理解與創造帶到另一個新世界,即是將知性為主帶往情意深處,從文本理解帶往切身體驗,從外在知識之理解帶往內心幽微之種種觸動,甚至帶出自己也未必能察覺的原生家庭千絲萬縷之久遠影響,呈現出深闊又豐富且細膩無比的閱讀新世界。同時他又嘗試將各種創新教學方式巧妙融合在這個主脈絡之中,打造出迷人、多元、精采的閱讀與教學新風景。這樣的風景,倘出現在體制內的教學現場,肯定也讓很多親師生嚮往與著迷吧。
推薦這本新書《閱讀深動力》。
鍾翠芬(平興國中主任、桃園市綜合活動領域輔導團輔導員)
原以為「體驗、省思、實踐」是綜合活動領域,課程專利的內涵與教學策略。在本書中,我見識李崇建及甘耀明從閱讀生命文本(體驗),透過體驗式提問,與孩子在生命經驗裡對話(多層次省思的引導),深入感官探索,連結生活經驗,觸動孩子自發、專注閱讀,自然躍入繁花似錦,充滿想像與驚喜的閱讀及創作經驗(實踐);不只驚豔,更是迫不及待想應用於教學,也誠摯期待您能藉此啟動孩子的閱讀素養能力。
官淑雲(曉明女中圖書館主任)
在學校推動閱讀最苦惱的是:不知如何將閱讀策略融入教學中,引領孩子閱讀。本書作者透過薩提爾模式的閱讀實踐,循序漸進的帶領讀者,學習閱讀引導及體驗閱讀,是每位閱讀教師及閱讀推動者的必讀聖經。
李明融(台中市沙鹿高工國文科老師)
急於詮釋分析文本,如聚焦問題解決,忽略人的豐盛。因李崇建及甘耀明的帶領,孩子與文本開展出令人深刻感動的生命力。
林姿君(北市濱江國小老師、2014教育杏壇芬芳錄、2015親子天下創意教師、2016臺北市Special教師)
透過本書作者引導式的閱讀暖身、深挖式的閱讀體驗,善用孩子的生命經驗與文學作品深刻連結,即使是經典的閱讀 ,都讓孩子有著了魔的動力。
蔡宜岑(高雄市民族國中老師)
閱讀的形式有很多種,再怎樣的「黑暗主題」,用文學的溫潤之心處理,人生便有況味,這路徑跟「對話」以好奇了解人的行為類近。透過閱讀者的體驗,就能跳脫「後天DNA」的框架。經由《閱讀深動力》,我又走過一遍心靈層次,期勉自己面對許多文本,要有能力引領學生進入寬廣的視野,進入更深入的人文思考。
巫邕儀(南投縣育英國小老師、第二屆SUPER教師國小組首獎、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南投縣愛的書庫埔里區負責人)
帶孩子閱讀多年,最不樂見「書是書,人是人」的境況。本書透過提問、討論,展開對話、帶入體驗,安定了茫然惶惑的心,啟動了學習者的內在資源,人書合一。〈學記〉云:「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當前教育亂象叢生,如何讓學習者能「安」其學,應是當務之目標。
郭進成(高雄市英明國中公民老師)
如何閱讀生命這本書呢?《閱讀深動力》讓我恍然大悟:在細節裡探尋感受,在感受裡探尋細節。
黃尹歆(福山國中老師、教育部閱讀推手、105年高雄市super教師)
做為一名閱讀推手,《閱讀深動力》向我示範了閱讀指導的最高境界:如何在體驗上停頓、分辨及進行思維的歷程,不啻醍醐灌頂!
蘇明進(台中大元國小老師)
閱讀《閱讀深動力》數次,仍對李崇建與甘耀明帶領閱讀的功力大為折服。以體驗式的情境對話來活化閱讀,更能貼近孩子的心靈,閱讀此書真是獲益匪淺。
楊恩慈(彰化縣忠孝國小校長)
「閱讀」,如何改變一個生命?如何鬆動一個人固有的思維?
面對自己生活上切身相關的生命事件時,我們往往在情緒面前手足失措,明明知道自己不該如此,卻又陷入其中,無法掙脫。我們如何閱讀這樣的自己?如何覺知由「過去的經驗」、「從小被教導的觀念、規條」所形成的「後天DNA」?
李崇建與甘耀明在《閱讀深動力》一書中,轉化「薩提爾模式」,透過對話、體驗性的停頓,探索、閱讀自己。在人心浮動不安的時代,正是時候,讓「體驗性閱讀」引導自己真誠的探索自己、發掘自己內在的動能、找到生命真正的安定與寧靜……
李雅雯(台中市至善國中老師)
透過課堂上文本討論,示範對話延伸,處處可見本書作者以好奇探索的詢問與一致性姿態,營造正向的開放性討論。李崇建與甘耀明理解的不只是文本結構,更是生命經驗;對話的不只是文本內容,更是愛與感受。
林佩芬(台中市立大墩國中家長會副會長)
閱讀,原來可以是這樣的樣貌。在融入思考、理解,甚至是體驗之後,竟然可以迅速而清楚的看到更深層的內涵。感謝我們的閱讀帶領者──李崇建與甘耀明,讓閱讀更融入奧妙的生命中了。
溫美玉(南大附小老師)
李崇建與甘耀明本是優秀的作家,對於文本的解析自不在話下,又因導入薩提爾的諮商模式,讀者與文本產生了撞擊式的對話。
王宏仁(台南護理專科學校、通識教育中心國文科助理教授)
一路暢讀,難以釋卷。不自覺地隨著本書文字,沉浸在師生的對話之中。原來,閱讀的層次不只是理解與思辨,還可以是更多的體驗與內省。正在苦思良策引導孩子走進閱讀的老師們,本書值得一讀。
王建宇(南投佳音負責人)
從對話發展而來的閱讀策略,運用在英語教學的環境,更能讓孩子們領略文本與語言,在實用性與美感上,具有莫大的影響力,看見閱讀潛移默化的力量。
駱以軍(作家)
一種新穎、燦爛又實用的文本閱讀指南手冊,將學生與教師的距離拉近到逼視心靈的交流,彷彿是新的文學體驗營般迷人。
許童欣(豐東國中教師、台中市國文科輔導團輔導員)
透過此書的內在引導,我們更能通過感官,以體驗性對話的引導,進而思考與理解,展延為廣泛的閱讀。在多次研讀後,我逐漸學習如何讓自己的姿態更趨於一致性,並且更能迅速的自我覺察,也努力轉化成應對身邊周遭的人們的溝通姿態,雖然常因自身的慣性思維太強,而無法在經驗裡停頓、探索,因此在書中得到閱讀的體驗性啟發,而非僅停留在思維層次而阻礙感受,是我閱讀此書得到最大的珍寶了!
名人推薦:19位教育工作者動容推薦
張輝誠(中山女高國文老師、學思達創辦人)
談閱讀,早期大多落在閱讀習慣,閱讀數量的養成與增長,漸漸過渡到閱讀理解與創造能力的培養與確立。本書之珍貴,在於將閱讀理解與創造帶到另一個新世界,即是將知性為主帶往情意深處,從文本理解帶往切身體驗,從外在知識之理解帶往內心幽微之種種觸動,甚至帶出自己也未必能察覺的原生家庭千絲萬縷之久遠影響,呈現出深闊又豐富且細膩無比的閱讀新世界。同時他又嘗試將各種創新教學方式巧妙融合在這個主脈絡之中,打造出迷人、多元、精采的閱讀與教學新風...
章節試閱
小天使受傷了
在資訊爆炸的年代,閱讀的方式轉趨多元,「閱讀」的內涵及形式,也由傳統的文字,遞延到自然人文、多媒體文化與生活事件,閱讀的廣義更寬廣了。閱讀不再僅止於紙本,若廣義的看待閱讀,解讀一個生活事件,亦可視為閱讀的一部分。
我經常帶領孩子閱讀與討論,也帶領師生、親子對話,這麼多年來,我經常有一種深刻體悟:帶領孩子閱讀文本,和人與人之間的對話,兩者之間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這樣說看似不可思議,卻是我實踐的道路。
在闡述這個道理前,先來閱讀一則故事吧!此篇小故事,由我引導的主角亞敏,去解讀她的生命經驗,帶領亞敏重新閱讀事件,也閱讀自己。並藉由分析這則故事背後的脈絡,呈現這本書的精神。
閱讀事件,理解生命
亞敏是國中老師,她被視為最認真、最美麗的老師。
但是,在教學認真與美麗氣質的背後,她卻被憂鬱症與失眠折磨,干擾了她的作息,教學與生活失去動力。
她求助了精神科醫師,也求助心理師,但憂鬱仍然每天籠罩她。她晚上睡不著覺,輾轉反側,造成了隔天教學時精神不濟,這是惡性循環。她不明白,何以如此?曾幾何時,當初被視為認真與美麗的亞敏,如今心灰意懶了,幾度感到倦勤,甚至進入校門都困難,更不想進入教室。
我見到亞敏時,她看上去很疲憊,失眠困擾她一年了,憂鬱症也已經一年了。
我以為她不明白,自己為何會失眠,為何會憂鬱症,有些人確實不明白自己的狀況。
亞敏搖搖頭,說失眠與憂鬱症的起因,她都明白,說著說著就哭了,「還不都是小涓造成的!」
「小涓是誰?」
「我曾經非常喜歡的學生。」
受傷了……
亞敏娓娓道來師生情感,她對這個小涓多重視呀!
原來,亞敏教學有方,和學生的關係向來良好。已婚的她沒有孩子,將班上學生視如己出,尤其和小涓的關係匪淺,如同母女般親密。
小涓經常找亞敏談心,會折小紙藝回贈,上頭寫些感性的文字,很貼心的小孩。亞敏打從心裡歡喜,她真心喜歡這群孩子們,真心喜歡教師的工作。
事情的轉折,是颱風來的那天,未達停課標準,但風雨的肆虐仍見威力,狂風掃過大葉欖仁的落葉,彷彿宣告一場風暴的來臨。當天班上進行英語測驗,小涓的分數大幅滑落。亞敏從未見過小涓考這麼低的分數。
發完考卷之後,亞敏特別安慰小涓,勉勵她日後繼續努力就行。小涓紅著眼睛點頭,這一份師生的情感,在風雨中更顯得溫潤。
考卷依校方規定,要給家長簽名,用意是了解學生學習。不料,卻成了亞敏與小涓關係變調的原因。
收回考卷的日期過了,全班的考卷都給家長簽完名了,只剩下小涓的。小涓是單親家庭,母親忙得太晚回家,一直都沒有時間簽名呢!小涓開玩笑說,請亞敏老師代簽吧!她視師如母。
亞敏不可能偽造文書,一份未簽名的試卷就擱著了,但心底很感動小涓的玩笑之詞,說明她們真如母女一般親近呀!
半個月後,小涓的母親到學校,為了辦理獎學金申請,和亞敏聊了孩子的狀況。亞敏分享她與小涓的互動細節,令家長很感念,多次表達謝意。談話接近結束時,亞敏想到什麼,把擱在抽屜裡的考卷,交予母親簽名。任務完成,但是帶來了更大的情緒風暴。
小涓隔天跑來,憤怒地指責亞敏,「請妳簽,不簽就算了,幹麼這麼雞婆!拿給我媽媽簽名。」
亞敏嚇了一跳,怎麼會這樣?向來乖巧的孩子,出言並不客氣,斥責如一把刀,深深地刺進亞敏的胸口,也割裂了師生之間情感。亞敏感到委屈,以討好的語氣解釋,考卷本來就應該請家長簽名呀!
亞敏的解釋,不但沒有獲得小涓的理解,卻招來更多的指責。她的委屈到了臨界點,混合著害怕、憤怒與不安,情緒終於破表了,爆炸成指責的語言,指責小涓太不像話了,怎麼可以這麼不懂事,用惡劣態度跟老師說話,老師哪點有做錯。
情如母女的師生,關係瞬間劇變。現場彷彿有撕裂的聲音,師生情誼被刀切割開來。受指責的小涓索性不說話,沉默到底,她用力絞著褲縫的手指表達了感受。現場氣氛突然安靜,於是無論亞敏怎麼說,小涓都冷漠以對。
受傷的何止小涓,亞敏也是,她何嘗想把氣氛搞砸?一顆心深深被擰痛,從指責的語言,轉為說理的超理智,無奈小涓不領情。最後,亞敏也不說話,原本親密的感情,突然冷漠無比,不只冷漠,往後見面更是尷尬痛苦呀!
亞敏的憂鬱症就是這樣開始的,此後的夜晚都失眠,她翻來覆去想不通怎麼了。
「妳生自己的氣嗎?」
我問亞敏對這件事的感覺。
她不假思索的說:「生氣!」
我又問亞敏,「生誰的氣呢?」
亞敏不假思索的說,「當然生小涓的氣呀!還會生誰的氣呢?」
我將可能生氣的對象,一一攤開來讓亞敏選擇。因為事件發生的始末,可能牽連到旁人,那也會是潛伏的生氣對象,「比如,生其他老師的氣呀!生校長的氣呀!生自己的氣呀!」
亞敏思索著,「好像都有呢!」
我再次核對亞敏,「生誰的氣最多呢?」
亞敏頓了一下,回答:「好像生自己的氣比較多!」
很多人都是這樣子的,當生氣的時候,並不覺察生自己的氣,這是個有趣的現象。
我問亞敏,「生自己什麼氣呀?」
亞敏沮喪的說,「我覺得自己很差勁,連一個學生都帶不好。」
「妳不是很認真嗎?難道不允許自己挫折?遇到挫折就這樣評價自己嗎?」
亞敏點頭表示,當然要這樣批判自己呀!因為自己真的沒有做好。
我問,「對他人會很嚴苛嗎?」
亞敏搖搖頭表示,自己對他人很寬容。
那被嚴格對待的亞敏,該怎麼辦呢?只見她一股情緒上來,悠悠說,「誰叫自己不爭氣呢!」
怎麼會對自己那麼嚴苛呢?我問亞敏,她童年被嚴苛對待嗎?會這樣問,是她的感受可能來自她往日經驗。隨著時間的堆積,生命中的某些重大經驗,不會消失無蹤,反而像記憶的書籤標示在書冊,影響往後的生命感受。
果真,亞敏點點頭,表示的確如此。
我們從受傷中走來
亞敏回憶自己的童年,媽媽總是很嚴厲管教,她常常感到媽媽的指責。亞敏記得,某個大雨的午後,西北雨停了,她帶妹妹到庭院玩水,兩人被泥巴與雨水弄得髒兮兮,童年歡樂,卻被歸家的媽媽一陣毒打。
亞敏提到這一段回憶,眼眶立刻紅了起來。我感受到當年她的委屈。我問亞敏,覺得自己錯了嗎?亞敏立刻點頭表示,自己真的錯了,沒有盡到姊姊的保護責任,也害妹妹被責罵。
類似的事件甚多,她緊接著憶起更小的童年,就必須幫忙做家事。在小學二年級時,有一個場景深深烙印在她腦海,她幫媽媽煎魚,因為身高不夠,踩著一個特製的木箱子,才能讓她搆著煎鍋。
當時電視播放著卡通片,那是動畫《小天使》。小亞敏一邊煎魚,一邊轉頭看電視。《小天使》改編自名著《海蒂》,製作群之一是宮崎駿。這部卡通片主角是一位八歲的小女孩,名叫小蓮,從小父母雙亡。小蓮總是穿紅色的連身裙,紅色就像她的熱情洋溢,勇於助人,也因此常常使自己受傷呢。電視裡的小蓮如此迷人,而現實生活中的小亞敏,卻因為貪看電視,將魚煎焦了,換來媽媽一頓狠狠地責罵……
我問亞敏,「覺得委屈嗎?」
亞敏哭泣,點點頭。
我問亞敏,「心疼當年的自己嗎?」
亞敏竟然搖搖頭。
怎麼不疼惜當年的小亞敏呢?
亞敏哭泣著說,「自己連魚都沒煎好!有什麼值得同情的呢?」
我試著為小亞敏求情,「可是小女孩不是故意的,那麼小就要承擔家事,蹬著木箱子煎魚,難道不應稱讚與憐惜嗎?」
亞敏搖搖頭,但是她的眼淚如春雨暴下。
我想,亞敏對自我好嚴格呀!沒看見自己的努力,沒看見自己的承擔,沒看見小亞敏是小女孩呀!更不接納自己有絲毫的差池。難怪,她內在如此折磨,對自己嚴苛,進而不接納自我,這所導致的情緒折磨,和她如今的憂鬱症,以及失眠狀況,應該很相像吧!
我猜想她應該日夜悔恨吧!活在責怪的迴圈裡。
怎麼會這樣子呢?一個愛孩子的老師,卻不懂得寬容自己、接納自己,更遑論能愛自己了!她不斷地在折磨自己呀!
放過自己吧!
認真的老師是最美麗嗎?我內心深深的嘆息,常常覺得:認真的老師最「自責」。
但是,亞敏很疼愛孩子吶!她靠近愛孩子的心靈,卻不懂得疼愛自己。她母親曾經嚴厲苛責與要求小亞敏,小亞敏會受傷,即使小天使長大了,心中的負面記憶始終未被抹滅。亞敏如此渴望被愛,卻不懂得疼愛自己。
我問了一個假設性的問題,因為亞敏很照顧學生,她不會照顧自己,但有照顧他人的資源:「假如這個八歲的孩子,是妳的學生呢?妳會責備她嗎?」
「當然不會呀!」
我挑戰亞敏,口氣略帶嚴厲,「可是,她把魚煎焦了呀!」
亞敏急著辯護,「但是,她很認真呀!」
我雞蛋裡挑骨頭,繼續刻薄,口吻像是偵查庭「有罪推論」的檢察官,「她沒有將媽媽交代的事情做好呀!不是嗎?」
亞敏更努力的辯護了,「她又不是故意的……」
我進一步控訴,「可是她一邊煎魚,一邊看《小天使》吶!」
亞敏的委屈爆炸了,嘶吼著:「阿建老師!你太殘忍了!她只有國小二年級呀!」
我淡定地問,「我,有很殘忍嗎?」
亞敏劇烈的哭泣,說:「有!你很殘忍,你很殘忍……」
我看著哭泣的亞敏,靜靜看著她的委屈,看著她的痛楚,她是那麼渴望被看見呀!那麼渴望被愛呢……
忽然,亞敏醒過來似,聲嘶力竭的說,「阿建老師,我明白了……」
她明白什麼?我等著她回應,等待……
過了好久,亞敏才又說,「……我對自己太殘忍了……」
等待是值得的,能體驗到這句話真不容易呀!同時我的腦海也浮起一個動人的畫面:亞敏回過頭,穿過時間長廊,走過千千萬萬個角落,她伸出手,願意去扶起那唯一角落裡孤單很久的小亞敏了,她知道她一直在那兒……
亞敏終於覺察,最後願意接納了。我引導她接觸自我生命力。她數十年來委屈了自己,被自我隱隱地忽略、遺棄了,甚至不自覺地暗暗批判,生命的力量被壓抑了而不自知,如今有了改變的契機。
天底下認真的老師,還有認真的父母,應該做以下的功課:認真愛自己、接納自己、不批判自己、關注自己內心的受傷。當意識到自己受傷了,有了自責之際,先深呼吸一口氣,對自己說些愛的語言、欣賞自己的語言吧!別對自己太苛求。當自己對自己的關愛多一些,面對不滿足的期待,會漸漸地寬鬆以對,教育才會在善美的循環中運行。
我將上述的功課,當日也給了亞敏,邀請她練習給自己愛,給自己多一點接納,給自己多一點允許。亞敏是認真的老師,隔天分享自己的練習,夜裡竟然比較早眠了。
至於她和小涓的關係,當亞敏和自己和解之後,對小涓的憤怒減少許多,後續的對話我就不再呈現了。
小天使受傷了
在資訊爆炸的年代,閱讀的方式轉趨多元,「閱讀」的內涵及形式,也由傳統的文字,遞延到自然人文、多媒體文化與生活事件,閱讀的廣義更寬廣了。閱讀不再僅止於紙本,若廣義的看待閱讀,解讀一個生活事件,亦可視為閱讀的一部分。
我經常帶領孩子閱讀與討論,也帶領師生、親子對話,這麼多年來,我經常有一種深刻體悟:帶領孩子閱讀文本,和人與人之間的對話,兩者之間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這樣說看似不可思議,卻是我實踐的道路。
在闡述這個道理前,先來閱讀一則故事吧!此篇小故事,由我引導的主角亞敏,去解讀她的生命經...
推薦序
【推薦序】閱讀終究是要與生命對話/黃國珍(《閱讀理解》雜誌創辦人、品學堂執行長)
四月初,收到崇建老師一封邀約的訊息,希望能為他將要出版的新書寫篇文章。我很快地答應這份邀約。因為這是個難得的機會,既能優先閱讀到新書的內容,又可以表達我對崇建老師在教學方法中,融入心理諮商的深度,為教育體系帶入正向對話力量的敬意。
閱讀《閱讀深動力》這本書的過程,充滿驚喜與共鳴,雖然我和崇建老師走在不同的路徑上,但是終極目標、思索的問題和閱讀作為觀照生命成長的價值是一致的。
這世界是一部巨大的文本,眼前每一個生命都充滿奧祕。我們生活裡為自己寫下的生命故事都融入其中,成為篇幅或長或短,影響有深有淺的篇章,每個人既是這文本的共同作者,更是閱讀者與詮釋者。
這世界是訊息所建構而成,我們對世界的理解,決定於自身如何認知訊息,建構意義。我多次在演講的過程中問道:「『從文字到意義』這句話中,你認為最重要的是哪個部分?」幾乎沒有意外,所有的人在第一次回答中都選擇「意義」,但是當我問:「有沒有人有不一樣的看法?」也有人轉向選擇「文字」,只有極少數的朋友會說:「是『從』和『到』的過程」。事實上,擁抱意義或文字都是不同形式的制約,我們的意識與思維並不存在這兩端,而是在從閱讀文字到形成意義的過程中。而這對「文本」詮釋的過程,正是閱讀者的內在生命品質的投射。
這世界我們所面對的一切就只是「存在」,沒有更多,也沒有更少。當文本的形態延伸到生命與世界的存在,它依舊仰賴閱讀者自身詮釋的條件,將其內容轉化為被讀者自己所相信的真實與意義,這結果會因個別內在條件的差異,建構出差別如天堂與地獄的不同世界。而生命最深的困境是無法走出自己為自己設定的劇本與角色,因為外面沒有別人,放眼所見盡是我們內在的投射,舉目所見的世界都因自我主觀的詮釋,形成為理所當然的意圖,困住生命前進的步伐。
透過閱讀形成來自生命深處的動力,是超越這困境的方式。這也是崇建老師在這本《閱讀深動力》中要分享的核心思維。從閱讀者,轉化為對生命這文本有覺察能力與自省深度的詮釋者,在閱讀別人故事的同時,探索並且理解自己,接納自己,蓄積開展的生命力。這是一條迥異於從知識層面與普世規範中尋求認同的路徑,但這是一條正確的路徑,因為閱讀終究是要與生命對話,回饋於生命的品質。
文本是訊息的集合,訊息的形式不僅限於文字。但是文字是最普及的溝通工具。中文字承載一個作者在這世界生活、體驗與思考的告白,本質上是對生命與世界這文本的詮釋註解,因此,閱讀若失去與生命的連結,也就失去最珍貴的價值。
回想在學生時期,老師在我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之後,最常問的問題是:「各位同學讀完後有什麼心得?」這問題看似合情合理,不過從心智活動來看,這問題錯過了閱讀和生命連結最美妙的那一刻,因為「心得」不是我們在閱讀中最原始珍貴的觸動。我們從文字所獲得最原初的禮物是「感受」,那來自靈魂所在最深處,自己都無以明說的悸動。
本質不是形式上看到的,任何形式的寫作都是作者的獨白,而閱讀是場深度的對話。崇建老師這本書,透過閱讀建構出作品與閱讀者間,一層一層往內在探索的對話,投射出一幕一幕生命的歷程。讓我看見了內在受傷的脆弱,也展現愛與寬容對身心的療癒,詮釋生命蛻變的力量,將閱讀與對話為生命帶來改變的深層脈絡,化為一則一則動人的故事。
對我而言,閱讀不是讀一本書的教育,而是閱讀生活,理解世界的教育,是學習的教育,是思考的教育,是自省的教育,是有能力發現並接受自己可能是錯誤的教育。
讀完一本書是一件好事,讀懂一本書是一份成就,但是願意讓一本書來改變自己的這個思維,是一份智慧,有了這份智慧,生命才得以改變。
崇建老師在《心教》中,點燃每個孩子學習的渴望,在《心念》中,從情緒引導內在的學習。這次在《閱讀深動力》中,開啟閱讀與生命覺察的深度對話,為當前流於技法與形式的閱讀課賦予靈魂。
作為一位教育者,能觀照呵護心中那位內在的小孩,就能延伸疼惜眼前的學生。最深層的閱讀與理解來自於一顆開放、客觀和願意同理的心。我不是你,但是我願意閱讀你的故事,從你的話語,你的心思,你的世界,擁有原本不屬於我的感受……
祝福所有的讀者,在這本書中理解彼此,接納自己,寬容已發生的,思考生命的課題,在閱讀中成為更好的自己。
【推薦序】閱讀終究是要與生命對話/黃國珍(《閱讀理解》雜誌創辦人、品學堂執行長)
四月初,收到崇建老師一封邀約的訊息,希望能為他將要出版的新書寫篇文章。我很快地答應這份邀約。因為這是個難得的機會,既能優先閱讀到新書的內容,又可以表達我對崇建老師在教學方法中,融入心理諮商的深度,為教育體系帶入正向對話力量的敬意。
閱讀《閱讀深動力》這本書的過程,充滿驚喜與共鳴,雖然我和崇建老師走在不同的路徑上,但是終極目標、思索的問題和閱讀作為觀照生命成長的價值是一致的。
這世界是一部巨大的文本,眼前每一個生命都...
作者序
【前言】森林不拒探險家的到訪/甘耀明
二○○三年初,我和崇建各自出版第一本小說,憑藉我們多年的開放教育經驗,接著合寫教育書《沒有圍牆的學校》。書寫得很快,近一個月完稿。當時我已離開教職,在花蓮讀書的校區宿舍寫稿;崇建則在卓蘭山上教書,寫稿。我們一天的電子書信往返五封以上,討論教育書的觀點與細節,並打氣。那真是美好的日子。
《沒有圍牆的學校》主旋律是崇建,他在教育有獨特想法與實踐力,不懈付出,才有源源不絕的動人故事。崇建親炙教育現場,並不是熱情所致,是這工作有收入,教學之餘又可從事文學創作,我也是這樣才上山。崇建思路清晰,反應機敏,充滿創造力,即使教育不是他的使命,也比別人更有建樹,但我不是。三十歲的我看到了自己能力的盡頭,即使未看清,路怎樣走都有了預感,我頂多是稱職教師,不會有更多可談的。寫完《沒有圍牆的學校》,我回到小說創作,歷經千迴百轉,而崇建繼續往教育的路徑深入,幾近台灣另類教育的拓荒者,孜孜矻矻前行。
美國詩人佛洛斯特在〈未竟之路〉寫下:「兩條路在黃色的樹林間岔開,可惜我不能走兩條路」。二○○四年的《沒有圍牆的學校》之後,我和崇建走上各自能為的路,這兩條小徑沒有交集,頂多共享一片文字森林,彼此在不同的位置看見叢林那頭的細碎身影,多彩的,繽紛的,或短暫踟躕。沒有一條路是簡單,沒有一條路是捷徑,任何人要有專業能力,唯有走到第十年才能發現自己來到怎樣的位置。來到這位置的崇建已是諮商教育、教室經營與親子溝通的能手了,我們距離樹林小徑的分別有十餘年了。
二○一六年的冬天,某次聚會,崇建提及再次合作寫書。我苟且認同,不以為意。崇建的人生哲學,以實踐力為傳動軸,說走就走,不久把我拉上寫作的高速公路,進行《閱讀深動力》與《對話的力量》書寫。事實上,我認為崇建可以不用找我合作,我在書裡沒有聲音,也不會有聲音,教育不是我的強項,大音希聲——好樂聲是幾乎寂靜無聲的——尚可調侃我在此書的表現。我在此書的工作是將崇建的稿件轉成我的語言風格,將專業術語轉成常人可解的意思,如果要是讀者尚有不解處,顯然是我的工作疏失。或許我這樣想,崇建邀我寫書,是想贊助我的文學創作,又不敢明講,遂有了合寫計畫。
《閱讀深動力》所寫的文本,是崇建十餘年來不斷操作的,以蘇童的短篇小說〈小偷〉而言,是他在體制外學校的教材。當時一批大陸小說家,如蘇童、余華、莫言等作品,在台灣有一定讀者群,我們推廣給學生,獲得不少反映。〈小偷〉是我最常聽崇建示範的教案,歲月沒有被偷走,多年前聽到的與昨天聽到的一樣生動,然而絕對有什麼添加在這歲月中了。
有什麼添加的話,是薩提爾,使文本有不同面貌,成為《閱讀深動力》的靈魂。薩提爾是諮商輔導系統,崇建學習多年後,不只改變自己,也藉此改變不少人。他更試著把薩提爾生活化、日常化,這套原本只能由少數專業人士操作的系統,他化為簡單心法,融入生活,風格強烈的《心教》是展示台,《給長耳兔的36封信》、《心念》則是抒情旋律,處處可見薩提爾的魅力,尤其是由他最擅長的冰山系統貫穿。
崇建反應機敏、能言善道,從大學伊始,給同學們的印象就是這樣。隨歲月滋潤,他廣博閱讀,言語的縫隙常閃爍知識的光芒,說故事的本領也強,氣氛拿捏好。這樣的口舌功夫,沒有薩提爾的幫襯,他仍舊是精彩的教師。但是多了薩提爾,徹底改變了他的教學精神。他依舊是課堂說書人,但是班級經營與師生互動,多了深層的照見與浸潤。
出於書寫此書的目的,我再度進入崇建課堂觀課,包括魯迅〈藥〉、英文翻譯小說〈賭徒〉、蘇童小說〈小偷〉,並且做了紀錄。崇建的教案,透過文本與學生互動的方式,非常類似學思達模式,且善用「體驗性」的經驗回溯與模擬,使課堂有更多生命教育的底蘊。我體悟到,崇建從《閱讀深動力》發展出來的幾套模式,未必只能套用在文學文本,諸如社會議題、歷史事件、哲學思索,甚或創意激盪,甚至一首流行音樂或流行文化,都可以發展出深刻對話,或呼應個人的生命情狀。我這麼說,是希望有心人能善用《閱讀深動力》的概念,不僅只是在文學文本的運用,更可移作他用。一位有心發展自己所學所見的人,可以從書中整理出模式,活用在自己的工作、家庭互動,或學科教學,發展出個人效率的路數,那才是重要收穫,也是這本書最值得閱讀的價值。
《閱讀深動力》完成後,我參加崇建舉辦的三日工作坊。我私下多次聽他講薩提爾的冰山理論,也曾在公開場合聽他演講,略懂皮毛。但堂奧之大,我無從深涉。參加完三日的工作坊,深獲奧妙之感,那就像以前看NBA籃球賽,得透過電視轉播,如今終有機會坐在球場第一排,親臨球員的細部動作與揮灑而來的汗珠,各種感受踵繼,我重新思索自己的人際與原生家庭互動,有更多體悟。我思忖,薩提爾與文學的跨界結合,就像粉圓加入奶茶般自然,成為一款茶飲珍珠奶茶,但是這最初的動念是如何萌芽,組合過程怎樣磨合,恐怕只有崇建個人特質與創造力才能解釋,這或許是某種「文創」吧!
我好奇,走過這本書,崇建的下步棋該如何移動。這好奇是值得等待,他是有故事的人、會創造故事的人,森林有許多路,路過了一季節有時會莫名其妙的被落葉或雜草湮埋,但森林從未拒絕探險家到訪,我總會看到又有一條路被走出來,在不久的未來。
【前言】森林不拒探險家的到訪/甘耀明
二○○三年初,我和崇建各自出版第一本小說,憑藉我們多年的開放教育經驗,接著合寫教育書《沒有圍牆的學校》。書寫得很快,近一個月完稿。當時我已離開教職,在花蓮讀書的校區宿舍寫稿;崇建則在卓蘭山上教書,寫稿。我們一天的電子書信往返五封以上,討論教育書的觀點與細節,並打氣。那真是美好的日子。
《沒有圍牆的學校》主旋律是崇建,他在教育有獨特想法與實踐力,不懈付出,才有源源不絕的動人故事。崇建親炙教育現場,並不是熱情所致,是這工作有收入,教學之餘又可從事文學創作,我也是...
目錄
008來自各方的好評與推薦
016【推薦序】閱讀終究是要與生命對話/黃國珍
021【前言】森林不拒探險家的到訪/甘耀明
029小天使受傷了
043從對話過渡到閱讀的道路
057體驗性引導
083融入體驗與多元觀點的說故事法——以蘇童的〈小偷〉引導為例
119〈小偷〉
135與作者較勁——以翻譯小說〈賭注〉引導為例
160〈賭注〉
183體驗性引導與封閉性提問——以魯迅的〈藥〉引導為例
206〈藥〉
219黑板討論法——以川端康成的〈結髮〉引導為例
244〈結髮〉
247海報討論法——以顏森的〈失落的森林〉引導為例
264〈失落的森林〉
008來自各方的好評與推薦
016【推薦序】閱讀終究是要與生命對話/黃國珍
021【前言】森林不拒探險家的到訪/甘耀明
029小天使受傷了
043從對話過渡到閱讀的道路
057體驗性引導
083融入體驗與多元觀點的說故事法——以蘇童的〈小偷〉引導為例
119〈小偷〉
135與作者較勁——以翻譯小說〈賭注〉引導為例
160〈賭注〉
183體驗性引導與封閉性提問——以魯迅的〈藥〉引導為例
206〈藥〉
219黑板討論法——以川端康成的〈結髮〉引導為例
244〈結髮〉
247海報討論法——以顏森的〈失落的森林〉引導為例
264〈失落的森林〉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72頁開數:16.5*21.5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