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NT$ 320
本商品已絕版
每天一篇人物故事,同理差異,化解衝突
認識世界的多元,同理他人的情感
學習尊重並理解看似對立的「差異」
《品學堂》執行長黃國珍精選19篇好文,
提供觀點,觸動真心,滋養靈魂,啟發尊重與同理心。
臺灣是個多元族群的社會,全球化更加創造了豐富的社會景觀。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看見那些和自己看似不同的人,例如身心障礙者、移工、移民、外籍配偶、街友……等。當你的眼神注視著他們時,你「看見」了什麼?你是否知道他們都擁有一段屬於自己的故事,也都跟你我一樣是個心懷夢想的人?
這是一本特別為生活在臺灣的你和我精心選編的人物故事集,故事主角就在你我身邊,甚至就是你和我!
本書由品學堂執行長黃國珍老師主編,選編主軸從日常生活經驗出發,帶領讀者認識世界的多元,同理他人的情感,學習尊重與包容。透過去「看見」、去「思考」、去「理解」不同的生命故事,進而「超越」表象的差異,體會生命的珍貴與價值,接納獨一無二的自己。
在繁忙的現代社會中,當我們在面對人與人、群體與群體之間的差異時,通常會因為不了解或無法設身處地,而用「距離」或「疏離」來區隔自我及他者。剛開始還不至於造成太明顯的問題;但是長期因距離與冷漠逐漸累積而成的不了解,卻可能在特殊事件的催化下,形成集體性「非我族類」的標籤,進而造成摩擦、衝突、甚至仇恨。
對於「他者」的真心尊重、理解與平等對待,是公民素養中很重要的一環,也是避免歷史中不幸事件再次發生的最好處方。讓我們一同透過閱讀,啟發尊重與同理心,下回當看到跟自己不一樣的人時,或許你會想起書中的每一位主角,他們會哭泣,也有夢想,原來我們都一樣……
◎本系列四大特色
特色1 臺灣第一套針對「晨讀十分鐘」運動策劃編選的讀物。
特色2 倚重不同思想領域大師的人生及閱讀經驗進行選編,選文包羅各種文類,觀點橫跨不同世代。
特色3 10分鐘內能完整讀完的短篇故事,最能帶給孩子閱讀的自信和堅持到底的成就感。
特色4 附編者導言、選編人物小檔案、延伸問題等,深具解釋和學習附加價值功能。
◎本書關鍵字:尊重差異、同理與包容
◎無注音,適合13歲以上閱讀
◎教育議題分類:公民教育、生涯發展、生命教育
◎學習領域分類:社會、語文、綜合
【晨讀十分鐘】系列介紹
透過知名的作家、選編人,為讀者編選類型多元、有益有趣的好文章。每日定時定量的閱讀,不僅是要讓學習力加分,更重要的是讓心靈茁壯、成長。在學校,晨讀就像是吃學習的早餐,為一天的學習熱身醒腦;在家裡,不一定是早晨,任何時段,每天不間斷、固定的家庭閱讀時間,也會為全家累積生命中最豐美的記憶。
已出版書名:
.廖玉蕙編選:《幽默散文集》 .殷允芃編選:《放眼天下.勵志文選》
.王文華編選:《人物故事集》 .張曼娟編選:《成長故事集》
.方文山編選:《愛.情故事集》 .劉克襄編選:《挑戰極限.探險故事集》
.楊照編選:《世紀之聲演講集》 .何琦瑜編選:《啟蒙人生故事集》
.柯華葳編選:《論情說理.說明文選》 .楊佳嫻、鯨向海編選:《青春無敵早點詩選》
.何琦瑜編選:《生涯探索故事集》 .廖玉蕙編選:《親情故事集》…….
從「我看見」、「我思考」、「我理解」、「我超越」四面向,逐步奠基閱讀的內蘊,提升閱讀的層次,以十九位作者的生命故事,進行議題的討論,讓讀者在閱讀自學的時空中,成為能夠理性地思考,有證有據論述、批判的讀者。——新北市立丹鳳高級中學教師 宋怡慧
「十九位不同作者的生命故事,黃國珍老師的《你的獨特,我看見》,是一本從故事走向文學,從閱讀走向理解,可以利用每日十分鐘閱讀,改變青少年一生的必讀之書。關心孩子、重視閱讀的師長,千萬不要錯過!」——臺中市立惠文高級中學教師 蔡淇華
作者簡介:
黃國珍
品學堂創辦人,《閱讀理解》學習誌總編輯。
四十歲之前,是一位設計思考者,以創意協助企業將文化題材與創新思考,應用於企業形象與經營策略。多次參與臺灣在觀光、經濟與政治議題的國際宣傳創意指導工作。四十歲以後,關注青少年閱讀素養問題,成為閱讀素養推廣者,並於2012年創立「品學堂」,2013年發行華文世界第一本培養閱讀素養的雜誌《閱讀理解》,為華文世界青少年的閱讀素養與思考能力扎根。目前致力於協助各級學校落實閲讀素養教育,讓我們的下一代有能力「閱讀生活、理解世界、創造未來」!
繪者簡介:
飛飛飛
厭倦都市,移居海邊的通靈小仙子。
喜歡音樂、旅行、寫生的小畫家。
曾於日本、新加坡、臺灣各地辦理多次展覽,合作對象有GQ、NIKE、誠品、Ne-net、新光三越、勤美等,並有平面設計師、插畫家、客語配音員、麻豆、大學講師等身分。
希望透過畫筆,將更多溫度帶給地球。
名人推薦:
新北市立丹鳳高級中學教師 宋怡慧
臺中市立惠文高級中學教師 蔡淇華
臺中市立光德國民中學教師 張文銘
彰化縣立鹿鳴國民中學教師 楊志朗
──以上依縣市排市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主編的話】
親愛的讀者:
謝謝你願意翻開這本書,這不是一本容易讀的書,但是容易的事你早就懂了,現在應該是讀一些你可能不熟悉的故事,開始思考將會對你影響很深的事的時候。這世界許多重要的事都不容易懂,對大人們也一樣,更何況可以做到。但是若可以理解,而且可以做到,那便是「成長」。
這裡要談的「成長」並不是指年齡的增長或是生理的改變,而是心智上逐漸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並且理解他人的感受,做出合於情理的判斷,採取必要的行動。心智的成長是一件很「酷」的事,你問我為什麼?因為許多大人還不一定做得到啊!
你可能會問,為什麼許多大人做不到這件事?回答這問題之前,我想先問問你對於現在生活的世界有什麼感受?有什麼看法?會不會對這世界充滿困惑?當你在媒體上經常看到大人的世界充滿不同意見的爭吵,或者在網站上看到酸民們互相譏諷,你可曾思考過,為什麼會有這些爭吵與衝突的發生?
雖然我也是你眼中的大人,但是我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或許讓我們先從日常生活來嘗試探索這個問題吧!雖然這個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的定律,也未必有絕對的標準答案,但是我相信討論與對話的過程,讓我們有機會視野更開闊,思考更深入,可以為事物找到彼此願意信服並接受的看法。
人我之間的「差異」容易辨識,卻不必然走向衝突
我們生活在一個以辨識「差異」來定位自己的世界。如果你仔細觀察,幾乎衝突的起因都是因為彼此間的差異。的確!這世界存在許多隨處可見的差異:血緣不同、膚色不同、語言不同、出身不同、信仰不同、性別不同、文化不同、觀念不同、生活習慣不同……等,但是有差異不必然會有衝突,舉例來說,我喜歡吃西瓜,我朋友喜歡吃蘋果,我們有差異卻不會有衝突。
你可能會笑說:「吃水果這事沒什麼大不了啊,沒什麼好衝突的!」但若是如此,我們也可以不必因為膚色、宗教、族群的不同而有衝突啊。或許針對這幾個條件你會回答:「這不一樣啊,這些都有嚴肅的議題和歷史緣由,不見得可以放在一起談的!」。很好,從這回答來看,你認為水果之間的不同與族群之間的不同是有差異的,而再談下去好像就會發展成為我們之間的爭執了。
其實,前面那段討論若會讓我們之間發展成為爭吵的真正原因,不是對於水果與族群的差異比較,而是我們對自己觀點的堅持,失去理解對方的善意與包容,這才是爭吵與衝突的真正原因。在這社會中,人不是一座孤島,我們都有需要與他人溝通。溝通的目的是讓雙方彼此了解,以辯倒對方作為的目的溝通,並非真正的溝通。真正的溝通恰好相反,不僅願意顧慮對方的處境與感受,同時給予尊重,過程有機會增加雙方的了解,讓自己的觀點不受限於偏執,更可能為自己的心靈與視野帶來加深與加廣的改變。
回歸到「差異」這個話題,我們每個人都具備不一樣的特質,每個生命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奇蹟。若我們都能擁有這的基本認識,願意接受人我之間的差異,學習適當的溝通方式,尊重也就會自然發生。不過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連深知這道理的大人有時都無法做到。
人與人之間「差異」容易辨識,那除了人以外呢?
「以人為本」這四個字說明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是以人的想法與需要為核心所建構出來。人從這個核心思想出發,彰顯人的價值,擴張了人的存在,關心人的延續。過去的我不曾懷疑過這觀念,直到有一次討論關於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的簡報,讀到「以人為中心的設計思考」時,腦中忽然閃過了一句希臘哲學家普羅泰哥拉(Protagoras)的名言:「人是萬物的尺度」。他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萬物的存在是相對於人的尺度而存在,合乎尺度的事物就存在,不合乎尺度的事物就不存在,世間萬物萬象,都是由人的感受與認知所定義出來,所以說人是萬物的尺度。但是這句話之中還隱藏了另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就是「什麼是人的尺度」?如果沒有東西可以度量人的行為和思考,那麼以人為本的「人」就很難有客觀而一致性的判斷價值。這樣不確定的情況,人要如何作為萬物的尺度?你會用一把沒有標準的尺去丈量東西嗎?
什麼是人的尺度?是律法?是宗教?是道德?是普世價值?如果人是萬物的尺度,那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存環境,不同的人形成的價值尺度標準都一致嗎?如果不一致,那麼用不同度量解釋萬物的結果將不一樣,世界也將在差異的認知中衝突失衡,我們從歷史和現今的世界來看似乎是如此。
「以人為本」的思考隱含以滿足人的需求為優先的考量,並非奠基在萬物共存共生的想法。這個自然界裡沒有單獨存在的元素,也沒有任何生命體可以單獨存活,共生共存的狀態,似乎更接近自然萬物運行的道理。環視我們面對環境變遷所帶來的挑戰,「以人為本」的觀點或許要建立在新的度量準則上──「萬物是人的尺度」。
從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係來看,區分差異有助於認識自己,可是畫下區分差異這條線稍有不慎,就畫出自身偏見的立場。因此,比區分差異更進一步且重要的學習是由尊重、理解與寬容所形成的關懷,得以讓萬物連結在一起,生命被平等對待。當今最後一位曾在月球上行走的人尤金 • 塞爾南(Eugene Andrew Cernan)在今年初逝世,享壽八十二歲。這位太空探險先鋒生前說過一句值得深思的話,他說:「我在月球遙望地球,看不到任何國界,我覺得地球就是一個整體,我的整個思想也就開闊了」。
本書在編輯架構上,從「我看見」、「我思考」、「我理解」、「我超越」四個逐漸提升的層次,選擇十九篇不同的生命故事,討論議題囊括:【輯一、我看見】看見人們在外表、生活習慣、性別氣質等外顯的差異,提醒我們重新「看見」那些被人忽略的重要價值;【輯二、我思考】聆聽街友、移工、新住民、原住民、死囚的生命故事,深刻思考現今社會中,長期陷落在人數與價值差異的結構弱勢中的種種困境;【輯三、我理解】選錄一些不斷在生活中試探、衝撞、切割、改變的自我追尋故事;【輯四、我超越】思考真與假、是與非、生與死、當下與未來等哲學問題。
有些故事你會覺得很容易閱讀,也可能有些故事對現在的你有些深奧難懂,建議你放慢閱讀的速度,帶著好奇的心,試著扮演文章中的主角,同理他的心境,又或者先把書放下,走出門外,看看這個生活中每個獨一無二的生命,試著和你感到好奇的人聊一聊;你也可以針對某個議題,和學校同學或知心好友討論一下,然後再回過頭來閱讀這本書,相信你又會有不同的想法。
長大真是個奇妙的過程,不只是你的外表比之前長得更高、更強壯、更美麗,如果你願意在閱讀這本書的每一篇文章中,看見別人的生活,體驗之間的差異,思考不同的觀點,理解別人的感受,超越原本自己的想法,你也將因此變得豐富而與眾不同,這個過程與和收穫就是「成長」。這是我所擁有最珍貴的學習,也是你即將展開的探索之旅。
出發吧!這世界正等待你去認識它。
閱讀吧!許多故事將滋養你的心。
思考吧!獨一無二的你。
【系列企畫源起】晨讀10分鐘,成長與學習必備的元氣晨讀 / 親子天下執行長 何琦瑜
二十年前,大塚笑子是個日本普通高職的體育老師。在她擔任導師時,看到一群在學習中遇到挫折、失去學習動機的高職生,每天在學校散漫恍神、勉強度日,快畢業時,才發現自己沒有一技之長。出外求職填履歷表,「興趣」和「專長」欄只能一片空白。許多焦慮的高三畢業生回頭向老師求助,大塚老師鼓勵他們,可以填寫「閱讀」和「運動」兩項興趣。因為有運動習慣的人,讓人覺得開朗、健康、有毅力;有閱讀習慣的人,就代表有終生學習的能力。
但學生們還是很困擾,因為他們根本沒有什麼值得記憶的美好閱讀經驗,深怕面試的老闆細問:那你喜歡讀什麼書啊?大塚老師於是決定,在高職班上推動晨間閱讀。概念和做法都很簡單:每天早上十分鐘,持續一週不間斷,讓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書。一開始,為了吸引學生,她會找劇團朋友朗讀名家作品,每週一次介紹好的文學作家故事,引領學生逐漸進入閱讀的桃花源。
沒想到不間斷的晨讀發揮了神奇的效果:散漫喧鬧的學生安靜了下來,他們上課比以前更容易專心,考試的成績也大幅提升了。這樣的晨讀運動透過大塚老師的熱情,一傳十、十傳百,最後全日本有兩萬五千所學校全面推行。正式統計發現,近十年來日本中小學生平均閱讀的課外書本數逐年增加,各方一致歸功於大塚老師和「晨讀十分鐘」運動。
臺灣吹起晨讀風
二○○七年,《親子天下》出版了《晨讀十分鐘》一書,也透過雜誌分享晨讀運動的影響與策略,找到大塚笑子老師來台灣演講,獲得極大的迴響。因此,我們和教育部合作,募集一百所晨讀種子學校,希望用晨讀「解救」早自習,讓孩子一天的學習,從閱讀自己喜歡的一本書開始暖身。
受到晨讀運動感染的我,一廂情願的想到兒子的學校帶晨讀。選擇素材的過程中,卻發現適合十分鐘閱讀的文本並不好找。面對年紀愈大的少年讀者,好文本的找尋愈加困難。對於剛開始進入晨讀,沒有長篇閱讀習慣的學生,的確需要一些短篇的散文或故事,讓少年讀者每一天閱讀都有盡興的成就感。而且這些短篇文字絕不能像教科書般無聊,也別總是停留在淺薄的報紙新聞,才能讓新手讀者像上癮般養成習慣。如果幸運的遇到熱愛閱讀的老師和家長,一些有足夠深度的文本還能引起師生、親子之間,餘韻猶存的討論。
我的晨讀媽媽計畫並沒有成功,但這樣的經驗激發出【晨讀十分鐘】系列的企劃。在當今升學壓力下,許多中學生每天早上到學校,迎接他的是考不完的測驗卷。我們希望用晨讀打破中學早晨窒悶的考試氛圍。每日定時定量的閱讀,不僅是要讓學習力加分,更重要的是讓心靈茁壯、成長。在學校,晨讀就像是在吃「學習的早餐」,為一天的學習熱身醒腦;在家裡,不一定是早晨,任何時段,每日不間斷、固定的家庭閱讀時間,也會為全家累積生命中最豐美的回憶。
第一個專為晨讀活動設計的系列
【晨讀十分鐘】系列,透過知名的作家、選編人,為少年兒童讀者編選類型多元、有益有趣的好文章。二○一○年,我們邀請了學養豐富的「作家老師」張曼娟、廖玉蕙、王文華,對中學生推出三個類型的選文主題:成長故事、幽默散文、人物故事集。以及給小學生晨讀的科學故事集、童詩精選集。
在《成長故事集》裡,張曼娟老師大膽挑出教科書不會出現,卻縈繞著少年時期的主題:關於失落的童年、初萌芽的愛情、無人了解的寂寞與恐懼……。好笑的東西,只能有一種「綜藝節目」式的語言嗎?廖玉蕙老師在《幽默散文集》中蒐羅了古今中外名作家的散文,讓少年讀者開懷閱讀,又能體驗高段幽默的雋永。《人物故事集》是探索自我的成長關鍵期必備的案頭書。喜愛歷史的王文華老師,又編又寫的打破過去「偉人傳記」的沉重,找出「勇於追求不一樣」的人物典範,他們或是當代的麵包師傅吳寶春、揚名海外的服裝設計家吳季剛、風靡世界的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或是千百年前的怪咖鄭板橋、地理學家徐霞客………。
二○一一年繼續推出文學大師短篇作品選,我們邀請鑽研西洋文學、少年小說多年的張子樟教授,挑選出閱讀層次更加豐富的各國文學大師之作,透過大師的短篇作品,年輕孩子將更容易親近文學大師的風采,汲取他們的藝術菁華。
【晨讀十分鐘】系列,帶著這樣的心願,從最「艱困」的中學階段開始,持續擴張年段和題材的多元性,陸續出版包括:音樂才子方文山先生選編《愛‧情故事集》、文學評論和政論家楊照先生選編《世紀之聲演講文集》、《天下雜誌》群發行人殷允芃女士選編《放眼天下勵志文選》、自然觀察旅遊作家劉克襄先生選編《挑戰極限探險故事》等等。
二○一七年的【晨讀十分鐘】新企畫,把選文關注的領域擴張到文學之外,特別邀請臺灣大學電機系教授,同時身兼創業家的葉丙成,選編《我的成功,我決定》,精選二十二個「非典型成功」人物故事,重新探問「成功」的定義。長期的應試教育,培養出一整代缺乏自我探索,只為考試和成績讀書的年輕人,拿掉考試與成績,離開學校與學歷,學生們便不知為何而學?如何定義自己的成功?如何找到人生的意義感?
透過選文的架構,長期關注年輕世代的葉丙成,想要打破舊時代對於「成功」等於「學歷」或「名利」的追求窠臼,突顯新時代的三個成功方程式:從興趣和天分出發,在失敗中學習前進,找到利他的社會貢獻。在二十二個人物故事中,動人的片刻,不是成功帶來的權力或結果,而是在歷程中,主角們如何反思失敗的意義,在不被理解的挫折時挺身而進,在為理想搏鬥的痛苦中,突圍而出。
在議題戰場延燒對立的二○一七年,我們也特別邀請專研閱讀策略與閱讀理解、現任品學堂執行長黃國珍老師,選編《你的獨特,我看見》,希望引領少年認識世界的多元,同理他人的情感,學習尊重並理解看似對立的「差異」。我們希望,在臺灣社會從單一價值到多元價值、衝突不斷的轉型過渡期中,透過閱讀提供給少年讀者多元的觀點與寬闊的胸懷,讓下一代更有勇氣「成為」他自己,也懂得接納不一樣的他人。
推動晨讀的願景
在日本掀起晨讀奇蹟的大塚老師,在臺灣演講時分享:「對我來說,不管學生在哪個人生階段……,我都希望他們可以透過閱讀,讓心靈得到成長,不管遇到什麼情況,都能勇往直前,這就是我的晨讀運動,我的最終理想。」
這也是【晨讀十分鐘】這個系列叢書出版的最終心願。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58折185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二手價 | 數量 |
5折 | 0 |
6折 | 2 |
7折以上 | 1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2 |
3折 | 4 |
4折 | 2 |
5折 | 12 |
6折 | 4 |
7折 | 9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黃國珍
定價:NT$ 320
本商品已絕版
每天一篇人物故事,同理差異,化解衝突
認識世界的多元,同理他人的情感
學習尊重並理解看似對立的「差異」
《品學堂》執行長黃國珍精選19篇好文,
提供觀點,觸動真心,滋養靈魂,啟發尊重與同理心。
臺灣是個多元族群的社會,全球化更加創造了豐富的社會景觀。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看見那些和自己看似不同的人,例如身心障礙者、移工、移民、外籍配偶、街友……等。當你的眼神注視著他們時,你「看見」了什麼?你是否知道他們都擁有一段屬於自己的故事,也都跟你我一樣是個心懷夢想的人?
這是一本特別為生活在臺灣的你和我精心選編的人物故事集,故事主角就在你我身邊,甚至就是你和我!
本書由品學堂執行長黃國珍老師主編,選編主軸從日常生活經驗出發,帶領讀者認識世界的多元,同理他人的情感,學習尊重與包容。透過去「看見」、去「思考」、去「理解」不同的生命故事,進而「超越」表象的差異,體會生命的珍貴與價值,接納獨一無二的自己。
在繁忙的現代社會中,當我們在面對人與人、群體與群體之間的差異時,通常會因為不了解或無法設身處地,而用「距離」或「疏離」來區隔自我及他者。剛開始還不至於造成太明顯的問題;但是長期因距離與冷漠逐漸累積而成的不了解,卻可能在特殊事件的催化下,形成集體性「非我族類」的標籤,進而造成摩擦、衝突、甚至仇恨。
對於「他者」的真心尊重、理解與平等對待,是公民素養中很重要的一環,也是避免歷史中不幸事件再次發生的最好處方。讓我們一同透過閱讀,啟發尊重與同理心,下回當看到跟自己不一樣的人時,或許你會想起書中的每一位主角,他們會哭泣,也有夢想,原來我們都一樣……
◎本系列四大特色
特色1 臺灣第一套針對「晨讀十分鐘」運動策劃編選的讀物。
特色2 倚重不同思想領域大師的人生及閱讀經驗進行選編,選文包羅各種文類,觀點橫跨不同世代。
特色3 10分鐘內能完整讀完的短篇故事,最能帶給孩子閱讀的自信和堅持到底的成就感。
特色4 附編者導言、選編人物小檔案、延伸問題等,深具解釋和學習附加價值功能。
◎本書關鍵字:尊重差異、同理與包容
◎無注音,適合13歲以上閱讀
◎教育議題分類:公民教育、生涯發展、生命教育
◎學習領域分類:社會、語文、綜合
【晨讀十分鐘】系列介紹
透過知名的作家、選編人,為讀者編選類型多元、有益有趣的好文章。每日定時定量的閱讀,不僅是要讓學習力加分,更重要的是讓心靈茁壯、成長。在學校,晨讀就像是吃學習的早餐,為一天的學習熱身醒腦;在家裡,不一定是早晨,任何時段,每天不間斷、固定的家庭閱讀時間,也會為全家累積生命中最豐美的記憶。
已出版書名:
.廖玉蕙編選:《幽默散文集》 .殷允芃編選:《放眼天下.勵志文選》
.王文華編選:《人物故事集》 .張曼娟編選:《成長故事集》
.方文山編選:《愛.情故事集》 .劉克襄編選:《挑戰極限.探險故事集》
.楊照編選:《世紀之聲演講集》 .何琦瑜編選:《啟蒙人生故事集》
.柯華葳編選:《論情說理.說明文選》 .楊佳嫻、鯨向海編選:《青春無敵早點詩選》
.何琦瑜編選:《生涯探索故事集》 .廖玉蕙編選:《親情故事集》…….
從「我看見」、「我思考」、「我理解」、「我超越」四面向,逐步奠基閱讀的內蘊,提升閱讀的層次,以十九位作者的生命故事,進行議題的討論,讓讀者在閱讀自學的時空中,成為能夠理性地思考,有證有據論述、批判的讀者。——新北市立丹鳳高級中學教師 宋怡慧
「十九位不同作者的生命故事,黃國珍老師的《你的獨特,我看見》,是一本從故事走向文學,從閱讀走向理解,可以利用每日十分鐘閱讀,改變青少年一生的必讀之書。關心孩子、重視閱讀的師長,千萬不要錯過!」——臺中市立惠文高級中學教師 蔡淇華
作者簡介:
黃國珍
品學堂創辦人,《閱讀理解》學習誌總編輯。
四十歲之前,是一位設計思考者,以創意協助企業將文化題材與創新思考,應用於企業形象與經營策略。多次參與臺灣在觀光、經濟與政治議題的國際宣傳創意指導工作。四十歲以後,關注青少年閱讀素養問題,成為閱讀素養推廣者,並於2012年創立「品學堂」,2013年發行華文世界第一本培養閱讀素養的雜誌《閱讀理解》,為華文世界青少年的閱讀素養與思考能力扎根。目前致力於協助各級學校落實閲讀素養教育,讓我們的下一代有能力「閱讀生活、理解世界、創造未來」!
繪者簡介:
飛飛飛
厭倦都市,移居海邊的通靈小仙子。
喜歡音樂、旅行、寫生的小畫家。
曾於日本、新加坡、臺灣各地辦理多次展覽,合作對象有GQ、NIKE、誠品、Ne-net、新光三越、勤美等,並有平面設計師、插畫家、客語配音員、麻豆、大學講師等身分。
希望透過畫筆,將更多溫度帶給地球。
名人推薦:
新北市立丹鳳高級中學教師 宋怡慧
臺中市立惠文高級中學教師 蔡淇華
臺中市立光德國民中學教師 張文銘
彰化縣立鹿鳴國民中學教師 楊志朗
──以上依縣市排市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主編的話】
親愛的讀者:
謝謝你願意翻開這本書,這不是一本容易讀的書,但是容易的事你早就懂了,現在應該是讀一些你可能不熟悉的故事,開始思考將會對你影響很深的事的時候。這世界許多重要的事都不容易懂,對大人們也一樣,更何況可以做到。但是若可以理解,而且可以做到,那便是「成長」。
這裡要談的「成長」並不是指年齡的增長或是生理的改變,而是心智上逐漸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並且理解他人的感受,做出合於情理的判斷,採取必要的行動。心智的成長是一件很「酷」的事,你問我為什麼?因為許多大人還不一定做得到啊!
你可能會問,為什麼許多大人做不到這件事?回答這問題之前,我想先問問你對於現在生活的世界有什麼感受?有什麼看法?會不會對這世界充滿困惑?當你在媒體上經常看到大人的世界充滿不同意見的爭吵,或者在網站上看到酸民們互相譏諷,你可曾思考過,為什麼會有這些爭吵與衝突的發生?
雖然我也是你眼中的大人,但是我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或許讓我們先從日常生活來嘗試探索這個問題吧!雖然這個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的定律,也未必有絕對的標準答案,但是我相信討論與對話的過程,讓我們有機會視野更開闊,思考更深入,可以為事物找到彼此願意信服並接受的看法。
人我之間的「差異」容易辨識,卻不必然走向衝突
我們生活在一個以辨識「差異」來定位自己的世界。如果你仔細觀察,幾乎衝突的起因都是因為彼此間的差異。的確!這世界存在許多隨處可見的差異:血緣不同、膚色不同、語言不同、出身不同、信仰不同、性別不同、文化不同、觀念不同、生活習慣不同……等,但是有差異不必然會有衝突,舉例來說,我喜歡吃西瓜,我朋友喜歡吃蘋果,我們有差異卻不會有衝突。
你可能會笑說:「吃水果這事沒什麼大不了啊,沒什麼好衝突的!」但若是如此,我們也可以不必因為膚色、宗教、族群的不同而有衝突啊。或許針對這幾個條件你會回答:「這不一樣啊,這些都有嚴肅的議題和歷史緣由,不見得可以放在一起談的!」。很好,從這回答來看,你認為水果之間的不同與族群之間的不同是有差異的,而再談下去好像就會發展成為我們之間的爭執了。
其實,前面那段討論若會讓我們之間發展成為爭吵的真正原因,不是對於水果與族群的差異比較,而是我們對自己觀點的堅持,失去理解對方的善意與包容,這才是爭吵與衝突的真正原因。在這社會中,人不是一座孤島,我們都有需要與他人溝通。溝通的目的是讓雙方彼此了解,以辯倒對方作為的目的溝通,並非真正的溝通。真正的溝通恰好相反,不僅願意顧慮對方的處境與感受,同時給予尊重,過程有機會增加雙方的了解,讓自己的觀點不受限於偏執,更可能為自己的心靈與視野帶來加深與加廣的改變。
回歸到「差異」這個話題,我們每個人都具備不一樣的特質,每個生命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奇蹟。若我們都能擁有這的基本認識,願意接受人我之間的差異,學習適當的溝通方式,尊重也就會自然發生。不過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連深知這道理的大人有時都無法做到。
人與人之間「差異」容易辨識,那除了人以外呢?
「以人為本」這四個字說明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是以人的想法與需要為核心所建構出來。人從這個核心思想出發,彰顯人的價值,擴張了人的存在,關心人的延續。過去的我不曾懷疑過這觀念,直到有一次討論關於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的簡報,讀到「以人為中心的設計思考」時,腦中忽然閃過了一句希臘哲學家普羅泰哥拉(Protagoras)的名言:「人是萬物的尺度」。他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萬物的存在是相對於人的尺度而存在,合乎尺度的事物就存在,不合乎尺度的事物就不存在,世間萬物萬象,都是由人的感受與認知所定義出來,所以說人是萬物的尺度。但是這句話之中還隱藏了另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就是「什麼是人的尺度」?如果沒有東西可以度量人的行為和思考,那麼以人為本的「人」就很難有客觀而一致性的判斷價值。這樣不確定的情況,人要如何作為萬物的尺度?你會用一把沒有標準的尺去丈量東西嗎?
什麼是人的尺度?是律法?是宗教?是道德?是普世價值?如果人是萬物的尺度,那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存環境,不同的人形成的價值尺度標準都一致嗎?如果不一致,那麼用不同度量解釋萬物的結果將不一樣,世界也將在差異的認知中衝突失衡,我們從歷史和現今的世界來看似乎是如此。
「以人為本」的思考隱含以滿足人的需求為優先的考量,並非奠基在萬物共存共生的想法。這個自然界裡沒有單獨存在的元素,也沒有任何生命體可以單獨存活,共生共存的狀態,似乎更接近自然萬物運行的道理。環視我們面對環境變遷所帶來的挑戰,「以人為本」的觀點或許要建立在新的度量準則上──「萬物是人的尺度」。
從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係來看,區分差異有助於認識自己,可是畫下區分差異這條線稍有不慎,就畫出自身偏見的立場。因此,比區分差異更進一步且重要的學習是由尊重、理解與寬容所形成的關懷,得以讓萬物連結在一起,生命被平等對待。當今最後一位曾在月球上行走的人尤金 • 塞爾南(Eugene Andrew Cernan)在今年初逝世,享壽八十二歲。這位太空探險先鋒生前說過一句值得深思的話,他說:「我在月球遙望地球,看不到任何國界,我覺得地球就是一個整體,我的整個思想也就開闊了」。
本書在編輯架構上,從「我看見」、「我思考」、「我理解」、「我超越」四個逐漸提升的層次,選擇十九篇不同的生命故事,討論議題囊括:【輯一、我看見】看見人們在外表、生活習慣、性別氣質等外顯的差異,提醒我們重新「看見」那些被人忽略的重要價值;【輯二、我思考】聆聽街友、移工、新住民、原住民、死囚的生命故事,深刻思考現今社會中,長期陷落在人數與價值差異的結構弱勢中的種種困境;【輯三、我理解】選錄一些不斷在生活中試探、衝撞、切割、改變的自我追尋故事;【輯四、我超越】思考真與假、是與非、生與死、當下與未來等哲學問題。
有些故事你會覺得很容易閱讀,也可能有些故事對現在的你有些深奧難懂,建議你放慢閱讀的速度,帶著好奇的心,試著扮演文章中的主角,同理他的心境,又或者先把書放下,走出門外,看看這個生活中每個獨一無二的生命,試著和你感到好奇的人聊一聊;你也可以針對某個議題,和學校同學或知心好友討論一下,然後再回過頭來閱讀這本書,相信你又會有不同的想法。
長大真是個奇妙的過程,不只是你的外表比之前長得更高、更強壯、更美麗,如果你願意在閱讀這本書的每一篇文章中,看見別人的生活,體驗之間的差異,思考不同的觀點,理解別人的感受,超越原本自己的想法,你也將因此變得豐富而與眾不同,這個過程與和收穫就是「成長」。這是我所擁有最珍貴的學習,也是你即將展開的探索之旅。
出發吧!這世界正等待你去認識它。
閱讀吧!許多故事將滋養你的心。
思考吧!獨一無二的你。
【系列企畫源起】晨讀10分鐘,成長與學習必備的元氣晨讀 / 親子天下執行長 何琦瑜
二十年前,大塚笑子是個日本普通高職的體育老師。在她擔任導師時,看到一群在學習中遇到挫折、失去學習動機的高職生,每天在學校散漫恍神、勉強度日,快畢業時,才發現自己沒有一技之長。出外求職填履歷表,「興趣」和「專長」欄只能一片空白。許多焦慮的高三畢業生回頭向老師求助,大塚老師鼓勵他們,可以填寫「閱讀」和「運動」兩項興趣。因為有運動習慣的人,讓人覺得開朗、健康、有毅力;有閱讀習慣的人,就代表有終生學習的能力。
但學生們還是很困擾,因為他們根本沒有什麼值得記憶的美好閱讀經驗,深怕面試的老闆細問:那你喜歡讀什麼書啊?大塚老師於是決定,在高職班上推動晨間閱讀。概念和做法都很簡單:每天早上十分鐘,持續一週不間斷,讓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書。一開始,為了吸引學生,她會找劇團朋友朗讀名家作品,每週一次介紹好的文學作家故事,引領學生逐漸進入閱讀的桃花源。
沒想到不間斷的晨讀發揮了神奇的效果:散漫喧鬧的學生安靜了下來,他們上課比以前更容易專心,考試的成績也大幅提升了。這樣的晨讀運動透過大塚老師的熱情,一傳十、十傳百,最後全日本有兩萬五千所學校全面推行。正式統計發現,近十年來日本中小學生平均閱讀的課外書本數逐年增加,各方一致歸功於大塚老師和「晨讀十分鐘」運動。
臺灣吹起晨讀風
二○○七年,《親子天下》出版了《晨讀十分鐘》一書,也透過雜誌分享晨讀運動的影響與策略,找到大塚笑子老師來台灣演講,獲得極大的迴響。因此,我們和教育部合作,募集一百所晨讀種子學校,希望用晨讀「解救」早自習,讓孩子一天的學習,從閱讀自己喜歡的一本書開始暖身。
受到晨讀運動感染的我,一廂情願的想到兒子的學校帶晨讀。選擇素材的過程中,卻發現適合十分鐘閱讀的文本並不好找。面對年紀愈大的少年讀者,好文本的找尋愈加困難。對於剛開始進入晨讀,沒有長篇閱讀習慣的學生,的確需要一些短篇的散文或故事,讓少年讀者每一天閱讀都有盡興的成就感。而且這些短篇文字絕不能像教科書般無聊,也別總是停留在淺薄的報紙新聞,才能讓新手讀者像上癮般養成習慣。如果幸運的遇到熱愛閱讀的老師和家長,一些有足夠深度的文本還能引起師生、親子之間,餘韻猶存的討論。
我的晨讀媽媽計畫並沒有成功,但這樣的經驗激發出【晨讀十分鐘】系列的企劃。在當今升學壓力下,許多中學生每天早上到學校,迎接他的是考不完的測驗卷。我們希望用晨讀打破中學早晨窒悶的考試氛圍。每日定時定量的閱讀,不僅是要讓學習力加分,更重要的是讓心靈茁壯、成長。在學校,晨讀就像是在吃「學習的早餐」,為一天的學習熱身醒腦;在家裡,不一定是早晨,任何時段,每日不間斷、固定的家庭閱讀時間,也會為全家累積生命中最豐美的回憶。
第一個專為晨讀活動設計的系列
【晨讀十分鐘】系列,透過知名的作家、選編人,為少年兒童讀者編選類型多元、有益有趣的好文章。二○一○年,我們邀請了學養豐富的「作家老師」張曼娟、廖玉蕙、王文華,對中學生推出三個類型的選文主題:成長故事、幽默散文、人物故事集。以及給小學生晨讀的科學故事集、童詩精選集。
在《成長故事集》裡,張曼娟老師大膽挑出教科書不會出現,卻縈繞著少年時期的主題:關於失落的童年、初萌芽的愛情、無人了解的寂寞與恐懼……。好笑的東西,只能有一種「綜藝節目」式的語言嗎?廖玉蕙老師在《幽默散文集》中蒐羅了古今中外名作家的散文,讓少年讀者開懷閱讀,又能體驗高段幽默的雋永。《人物故事集》是探索自我的成長關鍵期必備的案頭書。喜愛歷史的王文華老師,又編又寫的打破過去「偉人傳記」的沉重,找出「勇於追求不一樣」的人物典範,他們或是當代的麵包師傅吳寶春、揚名海外的服裝設計家吳季剛、風靡世界的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或是千百年前的怪咖鄭板橋、地理學家徐霞客………。
二○一一年繼續推出文學大師短篇作品選,我們邀請鑽研西洋文學、少年小說多年的張子樟教授,挑選出閱讀層次更加豐富的各國文學大師之作,透過大師的短篇作品,年輕孩子將更容易親近文學大師的風采,汲取他們的藝術菁華。
【晨讀十分鐘】系列,帶著這樣的心願,從最「艱困」的中學階段開始,持續擴張年段和題材的多元性,陸續出版包括:音樂才子方文山先生選編《愛‧情故事集》、文學評論和政論家楊照先生選編《世紀之聲演講文集》、《天下雜誌》群發行人殷允芃女士選編《放眼天下勵志文選》、自然觀察旅遊作家劉克襄先生選編《挑戰極限探險故事》等等。
二○一七年的【晨讀十分鐘】新企畫,把選文關注的領域擴張到文學之外,特別邀請臺灣大學電機系教授,同時身兼創業家的葉丙成,選編《我的成功,我決定》,精選二十二個「非典型成功」人物故事,重新探問「成功」的定義。長期的應試教育,培養出一整代缺乏自我探索,只為考試和成績讀書的年輕人,拿掉考試與成績,離開學校與學歷,學生們便不知為何而學?如何定義自己的成功?如何找到人生的意義感?
透過選文的架構,長期關注年輕世代的葉丙成,想要打破舊時代對於「成功」等於「學歷」或「名利」的追求窠臼,突顯新時代的三個成功方程式:從興趣和天分出發,在失敗中學習前進,找到利他的社會貢獻。在二十二個人物故事中,動人的片刻,不是成功帶來的權力或結果,而是在歷程中,主角們如何反思失敗的意義,在不被理解的挫折時挺身而進,在為理想搏鬥的痛苦中,突圍而出。
在議題戰場延燒對立的二○一七年,我們也特別邀請專研閱讀策略與閱讀理解、現任品學堂執行長黃國珍老師,選編《你的獨特,我看見》,希望引領少年認識世界的多元,同理他人的情感,學習尊重並理解看似對立的「差異」。我們希望,在臺灣社會從單一價值到多元價值、衝突不斷的轉型過渡期中,透過閱讀提供給少年讀者多元的觀點與寬闊的胸懷,讓下一代更有勇氣「成為」他自己,也懂得接納不一樣的他人。
推動晨讀的願景
在日本掀起晨讀奇蹟的大塚老師,在臺灣演講時分享:「對我來說,不管學生在哪個人生階段……,我都希望他們可以透過閱讀,讓心靈得到成長,不管遇到什麼情況,都能勇往直前,這就是我的晨讀運動,我的最終理想。」
這也是【晨讀十分鐘】這個系列叢書出版的最終心願。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5折 | 0 |
6折 | 2 |
7折以上 | 1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2 |
3折 | 4 |
4折 | 2 |
5折 | 12 |
6折 | 4 |
7折 | 9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58折185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