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在憂鬱裡洇泳的人們,無論你是患者或是陪伴者,都辛苦了。
雖然我們都不曉得傷口還要痛多久,
但希望這本書成為一個了解精神病患的機會,能讓我們更貼近理解彼此的困境,溫柔以待。───傷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沒關係,我們慢慢地,重新來過。
「我們自體敏感,和社會矛盾,這個社會生存的本質,什麼時候才會適合我們?」
2016年《親愛的我》觸動心靈,蔡嘉佳帶來微光的第二部作品
宋尚緯、徐珮芬、陳曉唯、蘇文聖───晚安推薦
本書分為五輯,書寫病程中的種種感受。其中有生而為人的掙扎矛盾和溫柔善意、面對「當機」的自己的厭惡與無能、面對伴侶因愧歉而推開對方……,以及希望藉由本書,為所有精神病患撕下在社會刻板印象下被貼上的標籤。
輯一 那些無止盡的
日子裡,悲傷無盡地蔓延循環,患上憂鬱症的我吃下所有的情緒,攢緊各種的不安與矛盾,緩步走著,努力地、不努力地活下去。
輯二 無法編輯的
憂鬱症像是一種病毒,我陷入程式當機,失去開心遊戲的能力,也無從重新編輯修復程式。
輯三 盲
我常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甚至想傷害生命中所有的羈絆,一點愛都不留給自己。和患者戀愛,對不起,謝謝你。
輯四 十點的課坐在我前面的同學
何其有幸,身邊有你們共遊相伴,病友、摯友、師長……謝謝你們總用最溫柔的姿態擁抱我的缺憾。
輯五 被討厭的勇氣
我想和你們說,我會努力為你們的痛苦代言,為你們的苦難翻案。這是我微小的力量,僅僅能做的唯一一件事。我會因為你們的脆弱,而變得更勇敢。
本書特色
◎文字從來不該是武器,蔡嘉佳書寫悲傷也書寫溫柔。讓讀者藉由閱讀透釋敏感緊繃的情緒,一點一點地,重新來過。
◎每一輯以詩為題緩緩訴說內心深處的想法,以文學的筆記錄病程與體悟,共鳴需要被理解、不安的靈魂。
◎獻給在憂鬱裡洇泳的人們,無論你是患者或是陪伴者,都辛苦了。雖然我們都不曉得傷口還要痛多久,但希望這本書成為一個了解精神病患的機會,能讓我們更貼近理解彼此的困境,溫柔以待。
作者簡介:
蔡嘉佳
一九九四年生,台中人,
生理女,家中二貓一人。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晚安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宋尚緯/詩人
徐珮芬/詩人(專序推薦)
陳曉唯/劇作家(專序推薦)
蘇文聖/導演
名人推薦:晚安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宋尚緯/詩人
徐珮芬/詩人(專序推薦)
陳曉唯/劇作家(專序推薦)
蘇文聖/導演
章節試閱
輯一
〈那些無止盡的〉
所有關於悲傷的水閥
都壞了
我以為會浸溼
整個春寒的房間
實際上只有棉被
一方小小潤潤的水痕
那樣小的一抹淚漬
無法編織成圓
填補未明的缺
慢慢地重新來過
住進新家後,每天早上被陽光給曬醒,打開落地窗是一片可以俯瞰的景色,暖暖的日光會灑在淺木紋地板上,赤足踏著也不再冰冷。比起過去陰暗、潮濕、不通風的舊屋,每天醒來都覺得是種幸福。環境的改變,讓身體的狀況稍稍好轉了些,頭痛的狀況改善許多,回家能夠看見陽光,更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
在亞東醫院的自殺防治中心開始了心理諮商,我很誠實地告訴她,事實上我很抗拒諮商,甚至可以說是不信任、排斥著諮商這條路,但我會努力都說實話,不浪費彼此時間。
她說,「沒有任何諮商能夠讓患者痊癒。諮商並不是為了治病,並不是為了讓你痊癒,而是讓你更清楚自己的狀態,想辦法回到自己身上,找出根源。」她很年輕,柔柔笑著,我個性急,大概也知道諮商師想先瞭解什麼背景狀況,就一股腦子地全部先交代了一遍。
原本以為會像從前被諮商的狀況一樣,諮商師開始就我提供的資訊刨根究底,試圖把憂鬱簡化地歸因於某個背景因素,諸如家庭、感情、人際,但她只是笑笑,然後說,很辛苦吧。
就這樣我哭了,我不知道被觸動了什麼,就在諮商室大哭了起來。她也沒有驚慌,只是靜靜看著我哭,說,沒關係,雖然一年了,但我們慢慢重新來過。
沒關係,我們慢慢地,重新來過。
本來面目
有位陌生的讀者,幾個月前時常傳來文字攻擊,次數多了,我忍不住回應,澄清了幾個誤會,並跟他說,如果我的言行有任何讓你感覺到被冒犯的不適的話,我向你道歉。
安靜了兩個月後,才再次捎來他的消息。他靜靜地向我道歉,「我覺得人生路上真的滿多挫折的,有時候想證明自己能力、生活不輸人,就細細閱讀別人文章再絞盡腦汁文字攻擊。攻擊完快樂也悲傷,畢竟那種快樂悲傷都不是原本自己。這封訊息兩個月後回,滿抱歉無法一時沉澱。不希冀你馬上寬諒⋯⋯」
我跟他說謝謝你,讓我知道事實上我並沒有寫出什麼傷害人的文字。其實他的訊息我反覆看了好幾次,好幾天。他說,「攻擊完快樂也悲傷,畢竟那種快樂悲傷都不是原本自己。」這句話像詩,不知道為什麼哀傷的幾乎要擊垮我。
憂鬱症的時候也讀佛經,總覺得世間千人一相,《金剛經》寫道「還汝本來面目。」得要「無過去心,無現在心,無未來心,還汝本來面目。」
我並不信佛,但有時讀經,卻怵目驚心。去年有緣修了禪宗思想的課,翹了大半年,只點卯似地去過四五次,卻一直記得《六祖壇經》裡也有這麼一句「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
畢竟那種快樂悲傷都不是原本自己。我在憂鬱裡泅泳,有時與死亡掙扎,有時和這世間千萬道理相悖而行,一個人吃下所有情緒,獨坐鏡前,也慢慢忘記原本的自己。
那些我好的壞的,我通通不記得了。
輯二
〈無法編輯的〉
我們像白蟻的翅膀
風一來就死亡
看不見遠處的海
於是只好從橋上跳下
從你身邊走過
包裹著藥丸的糖衣
聞不出死亡的腐臭
在泥土裡靜靜躺下
作為塵埃
離開遊戲 Esc
如大多數的你們所知,我一直承受著憂鬱症的影響。發病的時機與頻率,通常無法自主掌控著,全權交給疾病領導。甚至在生活中平靜舒適的環境下,也會突如其來的被憂鬱襲擊。
今天一樣在華山無國界醫生MSF工作,下午突然地整個人情緒低落下來幾乎要崩潰,沒有任何前因預兆。我躲到廁所吃下鎮靜藥物,繼續撐著在展場裡忙碌。今天工作人員少,更不能因此拖累大家,是負責也是意志力,總之得撐著。到了七點藥物副作用開始上來,很想嘔吐,頭暈目眩,MSF的姐姐發現我狀況不好,問我要不要先下班回家。但當下我其實無法自己移動,就被帶到通風的地方坐下來休息。一方面覺得自己因為疾病又給人帶來困擾,一方面也生自己的氣,為什麼意志力不夠強壯,如果總是如此,我到底該如何好好生活?休息到八點實在沒毅力,MSF的姐姐要我趕快回家,然後到家報個平安讓他們知道。我努力走到忠孝新生站,一有位置就閉眼坐下,搖搖晃晃終於到三峽,鬆一口氣,可以好好躲著崩潰。
昨天韋智為〈VStory〉採訪我,我們談了許多很有趣的事,容我的記憶力無法讓我一一細說,屆時等到他的文章出爐,必定非常精采。其中他對於「失去開心的能力」這件事相當吃驚,他抱著頭說「我無法想像沒有開心情緒的生活是怎麼樣。」我說,就像年輕時你愛玩一款線上遊戲,為了它可以花費整個盛夏時光,無論日夜,你總能在遊戲裡得到樂趣。
但有一天你長大了,或是興趣變了個性變了,這款遊戲再也無法讓你提起半點興趣,你再也無法像從前在遊戲中得到莫大的樂趣,它變得食之無味,乏味空洞,無用而空虛。這款遊戲就是我現在的人生,而我陷入程式當機,從此無法點選「離開遊戲」。(曾經點過,失敗了。)
我還在這遊戲中呢。
所謂「正常人」
前陣子受訪時,那種對談像在探索自己最深處、最隱晦的角落,我幾乎毫無保留地都說了出來。訪談進行得很愉快,時不時地一笑,但我卻告訴採訪人韋智:「老實說,我已經喪失感受快樂情緒的能力,我曾經能夠快樂,現在卻做什麼都不開心。當你說笑話時,我會哈哈大笑,只是因為我知道這時候應該笑,才會像一個『正常』人。」
表達著各種根本不存在的情緒,有時候心很累,甚至會麻木到像個機器人。我知道社交時該掌握什麼節奏,何時該笑、何時該附和、何時該一同生氣、何時該安撫對方,但這其實就像在演戲——誠實而言,我甚至對自己出書這件事,都沒有任何感受、喜悅、成就,亦無擔憂。
我不知道這樣的情緒麻痺是源自於藥物讓我過度鎮靜,還是我的人生狀態已經到了麻木不仁的地步。甚至連對美食也失去了吸引力,於是進食速度變很快,因為每道食物都是苦澀的,沒有人會想將苦味留在口中過久——如你吞服藥粉一般。但平常,或許到已經有些病態地,我還是會假裝著享受食物。韋智一邊採訪我時,我手上拿著點心麵一口接一口,其實味同嚼蠟,還是苦味的蠟,但我還是吃得很開心的模樣。
採訪結束後,韋智給了我很多回饋。他說,「在我面前妳沒感覺就不需要勉強自己笑。其實大家都在演戲,用演戲的方式,滿足社會對於『人』的想像,而不是像瘋子。這件事情本身就是有問題的,難道我可以期待說,這個社會大家的情緒都是一致的,我們聽到一個笑話,期待大家都會笑;看到一個難過的故事,期待大家都會哭?這樣才是病態,才是不正常的。」
「其實我從歐洲回來之後,一直在思考一件事,不管是在中國還是臺灣的社會,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憂鬱症跟自殺的情形?這個社會實在太壓抑了,我們不能讓我們每個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們不願意重視每個人的差異,我們期許大家是一樣的。正是這樣的氛圍,我們壓抑了許多人性。」
然後我們談到了村上春樹的《地下鐵事件》和《約束的場所》,以及《攻殼機動隊》,恰好都是我們看過的作品。韋智提到,為什麼日本有這麼多的新興宗教,許多社經地位很高的人,被一些很低劣的宗教騙術給洗腦?是因為宗教的帶領者,是以一個叛逆的姿態出現,帶領所謂應該「正常」的人一同向這個 so-called「社會」叛逆,大家都想活得像自己一些,卻被社會壓抑、同化。
「自從妳跟我說,妳在笑的時候只是覺得這是社交上的必須,感受不到任何開心,我其實非常難過,也很震撼。我完全可以想像妳是用怎麼樣的心態在做這件事情——我自己也有演戲的時候,當下會感到很悲哀,難道我不能不演嗎?如果我們之後還有訪談或見面,如果妳真的沒有情緒的話,就表現出真的沒有情緒,我並不會覺得妳像瘋子——反而覺得妳更像活生生的『人』。因為那才是真的你自己。就像我無法感受到妳的低落,無法感受到妳的悲傷,難道我也是瘋子嗎?」
「就像大家都說我是個很怪的人,好聽一點是特別的人。但我其實就是個普通人,普通人就是跟別人不一樣,怎麼可能文化造就大家幾乎要一模一樣?我原本就應該特別,我跟你們一樣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吧?」
「我覺得很多時候,我們都一同限制對於『人』的想像。如果是我自己的選擇的話,我寧願選擇成為大家眼中的瘋子,而不是別人眼中的正常人。在我的定義中,我這樣才是有靈魂的人,怎麼會有大家都一樣的道理。我聽到妳說妳被認為是瘋子,其實非常難過。」
期許我們都能夠成為有靈魂的人,能夠成為靈魂的主人。期許這個社會有很多韋智。
那些被送進來的孩子
醫生有些小心翼翼地,「你是自願住進來的嗎?」訪談室面向著陽光,乾淨透徹地,我一如那光明亮澄澄地回答:「自願的。」
白天等候領藥時,我坐在走廊五張硬塑膠椅並連著的位置上曬太陽,鄰座是一位大叔和一位弟弟。我見過弟弟焦慮發作的模樣,此刻他看起來也是疲憊的——戴著全罩式耳機,有一句沒一句地,弱弱倦倦地回應大叔的問題,他連笑都看起來靈魂蒼老了十歲。
大叔轉看向我,問我是不是籃球隊的?畢竟我怎麼看也不像陽光運動女子,我回答不是,大叔說,因為常看妳穿著球衣和運動褲才這麼問的。「穿球衣只是因為方便呀,運動褲也是。」大叔又問了我的學校,他笑得很開心,「旁邊這個弟弟是師大附中的喔,還有一個成功大學的弟弟,這裡被送進來的孩子的很優秀耶。」
我和附中的弟弟眼神對上,有些苦笑地。我們自體敏感,和社會矛盾,這個社會生存的本質,什麼時候才會適合我們?
輯一
〈那些無止盡的〉
所有關於悲傷的水閥
都壞了
我以為會浸溼
整個春寒的房間
實際上只有棉被
一方小小潤潤的水痕
那樣小的一抹淚漬
無法編織成圓
填補未明的缺
慢慢地重新來過
住進新家後,每天早上被陽光給曬醒,打開落地窗是一片可以俯瞰的景色,暖暖的日光會灑在淺木紋地板上,赤足踏著也不再冰冷。比起過去陰暗、潮濕、不通風的舊屋,每天醒來都覺得是種幸福。環境的改變,讓身體的狀況稍稍好轉了些,頭痛的狀況改善許多,回家能夠看見陽光,更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
在亞東醫院的自殺防治中心開始了心理諮商,我很誠...
推薦序
序1/
徐珮芬│詩人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逆光眺望租賃處附近教會建物上的標語,我因長期待在陰暗房間而畏光的雙眼,感覺一陣刺痛。
「殺了我吧,主啊,如果您真的存在的話。」我在心底默念。其實沒有任何具體信仰的我,不知道這樣的禱詞是否犯了大忌?一邊思考著神存在與否的同時,我的思緒平靜無波──即便我已經三天沒有進食、五天沒有洗澡。
正處在鬱期的我,為了工作,仍必須把自己偽裝成正常人的模樣,走路出門的時候只覺眼見一切都不真實,彷彿長夢才是我真正的歸屬。
在嘉佳的行文中,我看見「良夜」兩字,使我印象十分深刻。對我個人來說,夜晚是橫征暴斂的神╱魔,我每每須服用十來顆功效各異的藥物作為護身武器來與之搏鬥,每晚每晚,都像悟空踏上天竺之途,過程中拼命打怪,直至滿臉淚水醒來。充滿委屈,卻總無人可訴說。
發作的時候,就像掉進了真空狀態。只要你不開口,身旁的人無從知曉。突然就窒息了,潰堤了;眼見所及皆開始崩解、碎裂,險險壓住扯破喉嚨放聲尖叫的衝動,一個人衝到洗手間搥牆、催吐,直至稍稍冷靜,再把幾乎溶解殆盡的面具重新撲粉、修整、戴好,對著鏡子裡面的陌生人微笑,然後回到人群之中,彷彿甚麼都沒有發生過。
在嘉佳的字裡行間,我清楚看見了被無名惡魔附體的痛楚。我佩服嘉佳擁有將之詳實記錄下來的勇氣。對我來說,那是站在太陽下時瘋狂逃避的巨大陰影。
最後,我想引用卡夫卡在他的日記中寫下的一段話:
「凡是活著的時候不能對付生活的人,都需要有一隻手擋開籠罩在他命運之上的絕望,……但用另一隻手記錄下他在廢墟中的見聞,因為他所見所聞比別人更多,且不盡相同。畢竟,他生時已死,是真正的倖存者。」
僅將這段話語贈予嘉佳及這部作品,和我真心的祝福一起。
序2/
陳曉唯│劇作家
給嘉佳:
想與妳說一段故事。
四年多前,我有一位個性沉靜溫柔的好友,於週末午後在住處燒炭自殺。
她留下了幾封信,在屬名給好友們的信上,她只寫了一句話:「我好害怕,我想離開這條軌道。」
她的屋子整理得有條不紊,床被折得方正,衣物疊得整齊,傢俬擺設皆擦得光亮,地板潔淨得沒有一絲灰塵,連浴廁的角落都看不到任何汙垢。房間的桌上擺著幾本西藏的旅遊書,當時的她正興奮地期待著長假時的西藏之旅。
她曾是多麼熱愛生活的一個人,於是沒有人知道她為什麼選擇離開。
她離開之後,我一直想著「軌道」。
在生命的某個未知的時刻,生存逐漸成了一個系統,將生活變成了軌道,而人變成了軌道上的列車。這是相當奇趣的狀況,因為列車是不能突然倒退行駛的,它必須依照規定行駛在自己的軌道上。
大家都抱持著同樣的想法:常態化的,讀書上學,求職工作,結婚生子;生活化的,吃飯,喝水,旅行,戀愛,喜怒哀樂。儘管軌道並不是真的存在,但是人人都想步上軌道,人人都走在軌道上,只有極少數的人有勇氣偏離軌道。
曾有幾次,於傍晚時分,佇立於熙來攘往的人群之中,望著一個人與另一個人,時間與時間,空間與空間,世間的萬物,有形或無形的,彼此皆錯綜交雜著,細細地織就一個密切的網絡,連結為一個龐然的系統。
生活是被自己所「製造」出來的,還是生活自己「生活」出來的?
然而,無論何者,人似乎都不能也不敢偏離軌道,一旦偏離了軌道,系統就會將一個人逐漸地包括在外,最終,人只能站在一旁,如同傍晚時分,助力於人群之中,所有人已看不見你,而你可能欣羨萬分地看著人來人往。
去年讀賈平凹的《自在獨行》,他寫了一段話,關於「看人」:「在街頭看一回人的風景,猶如讀一本歷史,一本哲學。你從此辦事情,看問題心就不會那麼窄了,目光就不那麼短了,不會為蠅頭小利去勾心鬥角,不會因一時榮辱而狂妄和消沉,人既然如螞蟻一樣來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數十年裡,該自在就自在吧,該瀟灑就瀟灑吧,各自完滿自己的一段生命,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義。」
完滿自己的生命就是生存的全部意義,但生存的全部意義是什麼?像樣的生活是什麼模樣的?與大家一樣的生活又是什麼樣子的?真摯的生活與普通的生活,這兩者之間的差異存在於哪個關鍵點?是在軌道上行駛著,還是偏離軌道奔向未知。
但,真的有軌道嗎?由誰建造的?而它最後又將通往何處?
她離開後,某次在整理電子信箱時,看見她離開的前幾日寫來的信:「你知道世界上最美麗天空在西藏嗎?聽說看到最美的天空就如同看到天堂。我好想去西藏看看,看看天堂長什麼樣子。」
想起我曾經因病入院時,她每日都來看我。來的時候,帶一朵花,不說話,只是靜靜在一旁陪著,離開前,她總會淡淡地對我說:「不要害怕。」
偶有幾次,走在曾與她走過的街道時,我會不自主地問著,問著她,也問著我自己:「妳到了妳想去的天堂了嗎?那裡沒有軌道了吧?別再害怕,好嗎?」
我永遠記得她的那一句「不要害怕」。也許在她與我有所連結的生命軌道之上,曾有過那麼一次機會,而我卻忽略與錯過了。我錯過了那一次機會告訴她同樣的一句話:「不要害怕。」
生命唯一的恐懼,並不是因為我們相信恐懼的存在,而是我們不願相信恐懼的存在。當我們相信了它,我們就給了彼此一個得以和諧共處的可能,於是不再恐懼,於是不再害怕。
讀著妳的作品時,感覺到妳的內在不斷地呼喚著,彷彿想告訴每一個遇見這本書的人,同時也對所有愛妳與妳愛的人傾訴,在與他們連結的生命軌道之上,妳的聲音低微卻盈滿力量,且堅定不移地對他們說:「不要害怕。」
然而,嘉佳,永遠別忘了對自己說這句話。
無論一個人對自己生命的最終選擇是什麼,唯一需要記得的即是「不要害怕」。只因為在這世上,你愛與愛你的人,他們永遠都是支持妳的,而他們也永遠害怕妳是害怕的。
不要害怕,好嗎?
序3/
Christina│本書文字編輯
「我們並不能選擇自己的生活。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任何人。」──安妮寶貝。
特別是在現在這樣一個充斥著規範與體制的社會裡,人能自由選擇的事情不多,其中少數能憑自由意志選擇的事,就有「溫柔」這個選項,這也是嘉佳一直以來給予我的,也是我盡力想帶給她的。
高中初相識,盛夏裡穿著白色制服的我,與總愛穿制服長褲的她,天真地以為人生頂多就是在白襯衫上沾上幾抹汗水,雖微帶點舊舊黃黃,也稱得上純白無憂。但後來再也望不著如白襯衫的生活。
原本準備一起迎接大學的最後一年、煩惱橫亙在眼前的龐大未來,生活卻啪地急轉入黯淡的寂秋與寒冬,一走就是兩年多。
現實是,憂鬱症這件事確確實實地壓在我們彼此的人生中,很多時候往往是手足無措的,我是如此,我想,嘉佳也是。生病的人與陪伴生病的人都是站在同樣的基礎上,生病的人不會因為是病患就懂得比較多、陪伴病患的人也不會因為是旁觀者就懂得比較少,畢竟彼此都是初學啊。
幸的是,這樣的病症如夢魘卻又將她與身旁的人的人生纏在一起,「我與嘉佳」,這是份濃重又獨特的感情,讓人刻骨、掙扎、深陷其中,卻也足以銘心、緊緊擁入懷中、怎麼也捨不得放掉、能有「人生足矣、足矣」之嘆!
不幸的是,這一路上看到一些讀者的言論,其中有善也有不善,但這些善與不善明明是人少數能自由選擇的事,有些人卻擇不善。評論者是懷揣著什麼樣的心態,一字一句寫下漫天飛舞的批評文字?
人被診斷為一位憂鬱症患者前,他首先是完整的個體,有自由意志與話語權,可能是他人的摯友、或愛人、或家人,而不是醫學領域所定義的具有某種病徵的人之一。但我們的社會絲毫不乏替人貼上標籤的人、惡意攻擊他人的人,也有怪罪人總愛彼此標籤化的人,有太多、太多了。
惡意衝著人來,終究不也回歸到自己身上,不是嗎?
我想,在生活中我們都是跌跌晃晃前行、喜怒哀樂與各種感情層層疊疊,有些人選擇溫柔對待身旁的人們、有些人則為了疾病而受盡折磨、有些人為了生活忙得焦頭爛額卻無暇顧及生活本身、有些人為了升學或工作而被壓力吞噬、有些人為了家人或愛人或友人所苦等,現實中的辛苦與苦痛如是積累在生活中,意圖絆倒掙扎其中的我們。
若要再耗費心力彼此攻擊,這樣的惡意不就顯得太沒有意義、太過勉強了嗎?說到底,人們在某些層面上也都有著相似的背景啊。
然而時間會推著我們和嘉佳向前,是的,是向前。或許人生不過是行走著的影子,但溫柔確實能帶來微光,為所愛的人捎來平靜與暖陽。
致親愛的你:「永遠別忘記做個溫柔而堅強,謙遜而善良的人」。
序1/
徐珮芬│詩人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逆光眺望租賃處附近教會建物上的標語,我因長期待在陰暗房間而畏光的雙眼,感覺一陣刺痛。
「殺了我吧,主啊,如果您真的存在的話。」我在心底默念。其實沒有任何具體信仰的我,不知道這樣的禱詞是否犯了大忌?一邊思考著神存在與否的同時,我的思緒平靜無波──即便我已經三天沒有進食、五天沒有洗澡。
正處在鬱期的我,為了工作,仍必須把自己偽裝成正常人的模樣,走路出門的時候只覺眼見一切都不真實,彷彿長夢才是我真正的歸屬。
在嘉佳的行文中,我...
目錄
輯一〈那些無止盡的〉
花
病院日常
生活日常
慢慢地重新來過
生之必然
流浪日記——三峽
生
少女習慣
Another life
分軌
流浪日記——板橋
雨中
流浪日記——臺南
空間滯留
本來面目
宣之於口
寫過〈寫在畢業之前〉
致畢業的你們
輯二〈無法編輯的〉
文字
刀子口
離開遊戲 Esc
好似圍城
安好
荊棘後便是玫瑰
冰凍的骨髓與時間
對面的病床
衣架
許場美夢
夢魘
異境之夢
青春
輯三〈盲〉
愛如閃電
因愛而……
關於死亡
從前我未真正愛過
即使是假象
輯四〈十點的課坐在我前面的同學〉
眼中最澄澈光亮的靈魂
流浪日記——大安少女
少年企鵝
少女郁棻
全宇宙的小小星球
貓女
共遊
討人厭的喜歡
關於一個人一件事
何其有幸與你們相遇
別讓我們的名字在生命中失序
如果如果
致閨蜜
牽起手就能觸及
她
花火
關於香味
流浪日記——京都
流浪日記——京都2
再辛苦都要把生命留下來的人
流浪日記——首爾
關於衣服
母親節快樂
流浪日記——On Cloud
旅行
輯五〈被討厭的勇氣〉
真實
陰影之下
公平
差等之愛
兩端
所謂「正常人」
那些被送進來的孩子
精神病院
一來一往
演講
走近走遠
向左走向右走
兩個女孩
像我這樣一個生理女
Running
日復一日
如果我說恨
利如刃
這世界所盈滿的惡意
明日
輯一〈那些無止盡的〉
花
病院日常
生活日常
慢慢地重新來過
生之必然
流浪日記——三峽
生
少女習慣
Another life
分軌
流浪日記——板橋
雨中
流浪日記——臺南
空間滯留
本來面目
宣之於口
寫過〈寫在畢業之前〉
致畢業的你們
輯二〈無法編輯的〉
文字
刀子口
離開遊戲 Esc
好似圍城
安好
荊棘後便是玫瑰
冰凍的骨髓與時間
對面的病床
衣架
許場美夢
夢魘
異境之夢
青春
輯三〈盲〉
愛如閃電
因愛而……
關於死亡
從前我未真正愛過
即使是假象
輯四〈十點的課坐在我前面的同學〉
眼中最...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08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