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是渡劫與告解
以十年為綑的文字
寫著、活著、等待著……
李時雍 言叔夏 周芬伶 張瑞芬 陳芳明 陳栢青 陳俊志 楊佳嫻
──齊聲推薦
(依姓名筆畫排列)
一直在找一句話,形容「之後的人生」,好知道該怎麼寫。
記憶不一定非要愛恨分明,留下的更多是味道。
書寫不是唯一的成就,反而是一種渡劫、告解。
在晃蕩的二十歲以前,蔣亞妮從未想過寫作,直到被巨大的空洞感、慌張揮醒。她在書寫的異世界中,將逃不了的人與事寫下,寫作變成渡劫。慢工纖細的她,以十年為單位,結成第一綑自己寫成的字。
以三個十年的廚房之味,來回憶父親身影,從模糊無形漸漸形塑。
或是長達一個月的打包,象徵母女的和解,即使母愛是坎、是劫。
南方一場荒謬華麗的葬禮,對比出城市的衰亡氣息。
細數水逆萌發就像身軀上隱形的條碼般,一路等待著啟動那些符碼的時機。
那一對年幼戀人的交心相愛、遠距、考驗到背叛分手,
時間讓人了悟愛情並不溫柔,「遺忘」才是它對人類最溫柔的樣子。
孤獨的寫作中,閱讀是生活的延伸,也是感受的救贖,藉此追尋自我的執念,連結到人生、或關於自我認同、或與過去的一番告別。
在時間被延伸後,平靜之筆下,遠方的戀人、疏離的親子關係、曾喜愛的書與人,全都流淌著似水柔情。
初識亞妮時,她已是一身素色、長上衣,眉眼掩於長髮間的女子。我們在一間小小藝廊的桌位說話,生澀、卻感到絕然的真誠。「我喜歡這個朋友。」當時必然浮現如此心思。一如間續讀亞妮寫在各處的文字。總共享的我們世代的愛戀之劫、文學徒勞。她的目光是妝鏡,為此時愈顯單色的我映射著。那卻也是寫作者對人事的慎重:將「你」歸還你,將「寫」的辛勞,藏在自己上衣微掩的所在、心搏動的暗袋。──作家 李時雍
這本散文集一直讓我想到小時候有部卡通叫做《凡爾賽玫瑰》,雖然二者沒有什麼關聯。也許是因為它讀來像一枝風乾的薔薇蔭在木盒裡,花瓣有著深淺的咖啡色漬。它描寫的青春浪漫得像是浸泡了過長青春期的莖蔓,瘋長起來,也足以覆蓋一座其實早已衰老的花園。──作家 言叔夏
跟第一本散文集相隔只兩年,卻有大飛躍大轉折,揮去神秘的雲霧,文思如靈蛇般婉妙遊走,放射慧黠又銳利的光輝,作者的形影閃閃發亮,文字與氣韻已自成一格,令人驚豔!──東海大學中文系教授/作家 周芬伶
如果說最近賴香吟《翻譯者》是很「隔」的小說,蔣亞妮《寫你》無疑就是很「隔」的散文──和讀者有距離,想保持距離,或者說還沒想好要不要保持距離。閨蜜與男友,七月與安生,複雜難解的人際關係,神秘中帶一點冷眼,像黑夜中看見的櫻桃色,文壇上又一副慧黠剔透,異色迷離的玲瓏心腸。──逢甲大學中文系教授 張瑞芬
「寫你,就是寫妮」
蔣亞妮是屬於東海一派的年輕作家群,也是周芬伶學生中的一個重要成員。她可能有一點點「周腔」,卻又不然。畢竟,這位年輕作者沒有她老師的那種歷練,那種感情上起伏動盪的歷練。但是,寫起她自己的成長史,就完全脫離了周腔。她擅長挖掘自己內在的世界,畢竟沒有人可以觸及到滄桑的最深處。最新一篇散文〈寫你〉,讓我們看見那獨一無二的成長經驗。她勇於注視那深邃的傷口,而且是那樣毫無畏懼的注視。她在寫你,也創造了一種「寫妮體」的散文。──政治大學講座教授/作家 陳芳明
影薄少女,都在寫別人,也都在寫給別人。那些文章全像信,糊掉了收件人,卻又很準確,經常以為是寄給我。少女的影子那麼薄,存在像能搾出水來,其實是汁液淋漓的溫柔,存在別人裡面,便在自己外面。溢出自己外面,卻永遠進不去別人裡面。比沒有多有一點,比有還薄一點,蔣亞妮很能拿捏那樣的分寸,貼著影子的輪廓邊緣,觸了虛,比實體還實。──作家 陳栢青
如果說朱天文〈世紀末的華麗〉只是針對城市特定區域與人群,他們的身體彷彿消融在層層布料、色彩與氣味底下,只為風格而生;亞妮筆下的世界,身體回來了,世紀初青春踟躕,除了風格還有無數難題,還有那麼多待剷除的頑垢和糾結於排水孔的毛髮,左右了生命的流速。──作家 楊佳嫻
作者簡介:
蔣亞妮
魔羯座女子,東海中文、中興中文碩士班畢,現就讀於成大中文博士班。曾獲台北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及文化部年度藝術新秀、國藝會創作補助等獎項。作品散見於女人迷網站及各報章雜誌。著有散文集《請登入遊戲》。
章節試閱
寫你
我曾讀過一篇陳俊志的散文,關於他的父親。篇名我已記憶不清,對於人名和許多稱謂,我總沒有太好的記憶力。但我記得裡面的文字,記的很牢。那時他筆下的父親已有點老了,某天他帶父親看完牙醫後去了星巴克,幫父親點了一杯加了牛奶的本日咖啡,和一塊蛋糕,父親珍視的、小口的啜飲著,只擔心貴不貴,那天的最後他塞了三千塊給父親,大約也是他那時能力所及的金額。記不得名的散文裡,有段話卻讓我一直記著:「看到他,變得那麼老,讓我羞愧,讓我覺得自己不完整。」因為我對於自己的父親,也是如此。
今年過後,我就30歲了。
30歲的我,與25歲、20歲的我沒有太大不同,依然讀著書,做一份收入不多的工作,只夠應付房租與基本開銷或偶爾的旅行。幾週回一次家,在父親與母親家各住一日,父親偶爾會塞個幾千塊給我,母親知道後總會說,他也就只拿得出來幾千塊而已。
這樣的生活和話語,在我20歲的時候,我就下過決心,30歲的我不願再聽到了。十年後的今天,這些事和人卻沒有改變、退讓,他們只是變的更老了一點、舊了一點。掙扎的這十年,也不是沒有長進,我更知道如何去愛母親和她的無理,但是我沒有說的、不願說的是,我想我更愛我的父親。
我不是真的忘記,忘記了那些父與母的陳年怨仇、至今無存款只有負債的父親,忘記了國小的自己經常撥著好幾通電話,轉東轉西轉不到父親。我沒忘記,但記憶不一定非要愛恨分明,是吧。
記得更多的是味道,我父親是個廚師,從我剛曉得分辨食物好壞的年紀,他就教會了我許多吃的道理,只灑了點黑胡椒粉的炒蛋,蛋白總像浮世繪的浪尖一樣翻在熱盤裡。或他只花十秒就調好的糖醋醬汁,淋在剛煎好的金黃魚皮上,那樣的酸甜香氣總能讓我澆汁就吃完一碗白米飯。他教會我的味道,那些食慾的學問,全藏在他日漸碩大的肚皮裡,或許是他最擅長的一件事了。因此,也讓我變成了一個精於吃卻不擅於煮的人。
大約只比現在的我再多個幾歲時,他離開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開始做起各式各樣的料理。大概曾經在一些文章裡,說過更年輕的父親,更早以前的父親,端正而清俊,在一間紗廠裡當個小主管。大概就是那樣的乾淨清冷,有點寡慾、冷淡的樣子,吸引到了許多女人。但我知道他不是像他外表一樣的男人,所以他才會拋妻棄子,甚至拋下工作與年輕時將要乘勢起的理想,和一個又一個女人走向他處。
*第一個十年
有幾年裡,母親經常問我:「妳為什麼總是要去找他?」
他不回家,他的家不在這裡。
他不來電、不問候,不看也不關心那幾年裡,我和母親的一切。
但我總是會找上他,說服母親幫我打通電話,說服母親開車帶我找他。
每隔一段時間,找上的他,都在做著不同的事,都能做出不同的食物給我。
最早時,他在大樓下開早餐車賣三明治、蛋餅、鹹粥給上班族,那時的我還不能常常見到他、找到他。但在偶爾幾次的碰面行程裡,我最喜歡陪著他到麵包工廠拿隔天要用的吐司。麵包工廠彷彿聖堂,它的位置與外形,那鐵皮屋裡烤著的土司、蘋果麵包,我全都記著。父親有著像是特異功能般能讓男女都喜歡的能力,他不多話,也半點都不幽默,卻總能讓人感覺到他與你對談時的專注真誠。後來的我,終於看見他身邊的氣,如此溫柔而不帶任何顏色,是任何走過與停留在我身邊的男人身上,從未見過的形與氣。
我會在他和麵包工廠老闆的長長對話裡,吃著每條土司的頭尾那兩片麵包,因為做三明治時用不著,就在麵包香中,吃用不著的吐司邊吃到我肚子微突。麵包廠裡養了隻母狗,灰白微卷的長毛狗,有淺淺棕色寶石般的眼睛,我會抱著牠又一邊躲著牠溫溫舌頭的舔舐。時間被拉長,拉長到像是用兩三萬字只寫一個下午的時空中。綿長永恆,沒有干擾。那樣的下午,也經常有著他榨黃豆的畫面,他用布一層層包裹住豆渣瀝出很濃很濃的豆漿,這時畫面總會忽然斷片。
大概是因為每個下午後,我就被母親接回家裡,那段時間,我沒有和父親夜晚的記憶。只有豆香、麵粉香,灰白小狗身上不香卻讓我一聞再聞的狗味,和我拉著他曬得很黑的手臂他單手就能舉起我的畫面,循環播放。
每隔一段時間,父親會更難被找到,後來推算,那往往是他換一份工作的過渡期。之後,他和叔叔合開了間羊肉爐店,那兩年,我大約只見過他兩次,因為店裡的營業時間,往往是我必須睡去的夜晚。於是,我缺失了關於羊肉爐的味道,只記著一片漆黑的縣道邊、一座幾無人行的天橋,遮雨棚下,我隔街遠遠看到的父親,和母親拉著我走的力道。
到了我有能力作主,打通電話找到父親後,他已經開了間牛肉麵店,直到今日都還開著。牛肉麵的味道當然是無話可說的好,但他每個夜晚翻著大鐵鍋,炒進豆瓣醬、中藥材、薑和其他調味的身影,和那些翻攪出來的濃煙一樣,嗆得我接近不得。後來,附近的鄰居們總會叫我麵店的女兒,店裡的生意一直很好。後來,我也從踮腳擦著桌子的年紀到了站在煮麵台前也不會有人跟我說「謝謝妹妹」的年紀。這就是我和父親的後來、和父親的十年。十年裡,父親越來越會煮,卻依然沒有留住什麼有形的事物。
*第二個十年
這牛肉麵店的十年,我想慢慢地說。
我終於開始見到夜晚的父親,有了店面後,父親把爺爺奶奶一起接了過去。偶爾的週末或是寒暑長假,我都能陪著父親住上幾天。
那棟租來的透天裡,一樓的廚房裡終年開著火熬煮著牛骨與豬骨的高湯,平時父親每天都要煮一次牛肉,假日生意好時,每日兩次。父親揮著熱汗大鏟炒著一鍋鍋的牛肉,先把冷凍的牛肋條放在水中退冰至微粉的肉色透出,石黑的切肉刀飛快的把肉塊、肉屑切剁著,然後加入許多我至今都不得知的中藥,也有豆瓣和微量的蕃茄醬汁。一個小時接續一個小時,抽風機幾乎未曾停止過。這些濕熱的肉味也會薰透過二樓、三樓的房間,一樓廚房的天花板,不到一個半月便會被牛油的熱氣薰黑,那時父親就會拿著清潔劑噴滿天花板,沖下一層層油黑光亮的污水,轉成漩渦流進水道。好長一段時間,住在那時總覺得頭髮會染上燉煮牛肉的味道,即使一天洗兩次頭,仍會在回到和母親的家時,忽然清楚聞見那股氣味。
父親的身上,也總是帶有淡淡的那牛油味。一開始,我也曾懼怕那味道,後來當我發現父親也怕著那樣的味道時,卻又忽然有什麼感受泛濫般的釋懷了。那麼多年來,父親在店裡,也從不吃牛肉麵,多半只吃清湯麵或是乾麵,偶爾只是大骨湯泡白飯,也能吃上一大碗。我不曾看到他碗中出現牛肉,我知道,他比我更不耐著那揮之不去的牛肉味。
大概是我對氣味的過度敏感,高中那段時間,是我這十年多來最少留宿在那的日子。牛油和豆瓣的味道,雖然不會讓呼吸道發癢,但是卻隱隱令我覺得不潔。我讀的那所高中,同學們身上總是白皙光潔的制服,每一個折痕都彷彿充滿著香氣,我也知道那全是刻意熨燙出來的效果。校車上的其他女孩,頭髮與頸間全是沐浴乳、各式手工皂、洗髮水的香氣。那時,若有幾天我是從父親的店上學時,我總會遮掩著自己或出門前再洗次髮,刻意與人群保持距離。除了牛油的味道,我更怕父親大量抽著香菸的氣味,即使他不會在我穿著制服出門時抽菸,但走道、客廳、沙發上,全都被他長年的菸氣包圍,只要走過,便會沾染。
於是,十年下來,我幾乎能馬上分辨得出來那些不同品牌的菸味,黃長壽、七星、駱駝……多半是這些尼古丁含量極高的粗菸。不煮牛肉的時候,父親幾乎不曾離開香菸。就算菸味引我無數次抱怨、過敏,父親也依然在各個角落抽著,以為斷續的菸味不會飄散進薄木隔間之外,但那些灰白的菸灰仍充滿屋中,成為我記憶的落塵。在我的衣物、檯燈,和只放在櫃上才幾天的鞋窩,積下一層層的灰塵。
但在店裡的夜晚,即使我不間斷的流著鼻水和噴嚏,洗一次又次的髮,我也努力對父親不提一句重話,只要父親待在這裡,這些不間斷的油煙與菸灰都可以忍受,因為這些,都比他在外面帶回的其他氣味溫柔。
那些氣味太濃太重,即使是我,仍無法細緻的一一分辨,只能隱約從中拼湊出父親消失的夜晚。九點關店後,他騎著機車往市區,汗漬未乾便走進了一間間冷氣房中,這些房間裡一定都昏暗並異常嘈雜,百家樂的機台旋轉著,機台前的人抽著各式菸草,只有在這裡時父親會嚼檳榔。
小時候我也曾被父親帶著去過幾次這些地方,出門後他會先繞到圓環附近一家老舊的檳榔攤,這裡沒有妙齡、短裙只微微掩臀的西施,而是一對年齡與父親相近的夫妻。父親與老闆最愛在路邊一根接著一根的抽菸,這時我總跟在老闆娘身旁,看她從冰箱拿出一盒盒丹紅色的石灰膏,我會離得很近嗅著石灰特有的香氣,第一次聞時覺得像是地下停車場內經年不散的濕地板味,但之後我卻極愛這股味道。那不是任何一種食物會有的味,也絕不會被做成任何一種香氛的味道,但在老闆娘拿著比果醬抹刀更薄些的小刀將石灰膏切作一塊塊小方型,包進剖半的檳榔果實時,我還是會離得很近很深的呼吸著那氣味,這樣的行程,會持續直到父親抽完半包菸再帶我離開。按照記憶地圖索驥,父親會接著走進一家家遊戲店中。他偷帶著我出行的那幾年,柏青哥店仍未全被查封倒閉,父親會任選其中一間,握著一大把顆顆小巧鐵亮的珠子投進滾出。那時,我尚未懂事,會用不到他掌寬一半的手掌抓起大把鋼珠,再放開五指,銀珠便從手掌間傾洩而出。最後,幫父親搬著一盒盒的珠子倒進機器裡計算數量,那時的我從未記得抬頭,若是曾抬頭觀望,大概就不會錯失父親不斷掏出五百一千的鈔票,直至用盡的專注眼神。
懂事前,我只關心最後那鋼珠數量能換來的各式玩具,也不能真正明白母親對我帶回的、父親換得的那些手錶、玩偶、鈦手環的淡漠。那些東西,每隔一段時間,會被她掃進回收袋中,而我幾乎無法追回。
懂事,不知是從何開始的事,就這樣忽然間都懂了。懂得鋼珠與錢,到底誰輕誰重,懂得母親的眼神。後來,我不再與父親一同出門,但憑著記憶,憑著氣味,從他身上石灰、菸草、各式吃食的氣味,我就能如虛擬實境一般的還原他的夜晚。
母親曾經跟我說:「他離不開那些遊戲店的。」
她不知在哪本週刊雜誌裡讀到,那些遊戲店都會在冷氣風口處混入帶有安非他命成份的粉末,在菸和人聲的混雜中無人察覺,只日久成癮,一再光顧便能解癮。
我至今也不知道,那些店裡的冷氣風口處是否有不知名飛末飄散,也沒有心思
證實,但我心中卻能確信父親的癮與這些無關。
我的呼吸道變得很糟。過敏時會腫到無法呼吸,菸味重時還會心悸。中醫生給我做了幾次呼吸療法,用不知名的草藥在罐裡悶燒著,讓我一口一口吸進,大力咳出,但病情更重了。或許是那些草藥聞起來像極父親燉煮牛肋時所一起熬煮的藥包,於是使那些以前只能斷續聞到的味道更加完整。
這樣的症狀,連在百貨公司樓層間也無解,我無法在光潔的地面和名家設計的櫥窗前得到平靜,水氧機噴的精油也不管用,不管何時皆無法擺脫的氣味逼著我背離舊時尋覓的道路反向前進。回家的路,變得極遠。
但也許家與過去,本來就與所有的當下相逆,與我也相逆。
*這一個十年
二十歲後的我,待過了一些城市、別的國家,讀了更久的書,寫了更多的字。
在這十年的中後段,我也曾在編輯這個職稱中耗了一陣子。某次在一間老出版社負責人作東的飯局上,列席的人都誇獎這間他選的老餐館,菜是難得的順口。老負責人談起他也認識多年的大廚,只淡淡笑著說,他認識的好廚子多半有個壞習慣,邊說邊用兩隻手指夾起什麼般的放到桌面,就像賭博下注的手勢。我在插不上嘴的午宴裡,忽然端正凝神的聽進他說話。他說,除了午餐、晚餐幾個小時的忙碌外,廚子們的漫長一日,總要找個樂子消磨。於是時間被賭光了,薪水和家庭也是。
大概因為煮和賭這兩個字,唸起來有些相像吧,它們也是我父親最擅長的兩件事。
在還沒有水逆這說法出來橫行於世的幾年裡,也有過那些極端低潮的日子。那時我嗅聞著租賃的學生公寓裡混合著冷氣和其他室友香水的餘味,牆角堆高的過期雜誌比人身還高、衣櫃裡依顏色懸掛著的幾件衣裙敲打著我和生活,如果沒記錯的話錢包只剩下52塊。我對忽然的貧窮,也不陌生,當父親一晚就花去一天的營收,一彈指就是成千的鈔票時,我卻只能挖著十塊、五十塊的零錢,繳出車費、午餐的支出。
我不跟母親,當然也不跟父親開口,因為那幾年裡的我,真切的想過什麼都不要的走。把制服、油煙氣味、二樓木板門裡父親跟另一個家裡總在沙發上酣睡的母親,全都留在那裡。這樣,我就可以開始穿純白而輕薄紗質的衣服,不再怕油漬染黃,不再兩處奔波,也不會因為對菸味過敏而失眠。
走的還不夠遠,被夢和記憶追回。我在生活中,幾度夢見自己尋找父親,卻是更老的父親。我回到牛肉麵店所在的小鎮,原色應該接近純白的牆面,被近山小城的雨水和濕氣澆淋得灰黃,所有的牆面都如此,變成了夢裡店門外的唯一色彩。在夢裡,我清楚的聞見下雨時不知緣故總帶著的鐵鏽氣味,那陣子我確實也在新聞看見,這城區的雨酸度是全國最高,只介於醋和蕃茄醬汁的中間。當我更靠近店門記憶中的位置時,卻只看到陳年的鐵捲門拉到底部,印象中的白鐵煮麵台和光陽舊一百都消失形跡。我再三比對地址並無任何差錯,父親果然已逃離得更遠,我往前更靠近鐵捲門,吃力的把信件投遞孔用力掀起,傳來陣陣灰敗無人的氣味,油煙已然散盡,不管是多膩人多厚重的地方只要空了,氣味最終都會散去。
然後、我才會聽見鄰居對話的聲音覆蓋一切,然後、我才會轉身看見地上的檳榔汁印,接著有個很老的男人轉身上了一座樓梯,我從右邊巷口追進。我跟著他,他吃力走上公寓的三樓邊間,從房裡的菸和塵味,我知道他是我父親。沒有人在他身邊,沒有母親、沒有爺爺奶奶叔叔了,他在夢裡忽然向我轉身,懷裡抱著個娃娃。他變得太老,我認不得,但他低頭對著那娃娃開始說話。在他說話前,夢裡的天空忽然收縮,我閉上眼睛再張開後看到了灰白色的天花板,即使是在霧霾色不真實的夢中,我忽然知道我是誰了,知道了那是誰的家。
在一片黑暗的租屋中,夢醒爬起。我被夢追回,或許更像是追殺。黑暗中似乎父親在對我開口,輕聲說,不要害怕,這是我們的家。
我想有一個家。
在這一個十年的尾聲,我知道我再走不遠了,可以不在,但不走了。
*
現在的父親總是笑著,雖然年輕時酷似明星的挺拔和英氣,被廚房的油煙燻的連輪廓都不得見了。但我總算想起,小時候我每次努力找到他時,告訴自己的話:「長大後我要帶他走。」
走去一個不用待在廚房裡、離賭桌遠遠的地方,讓他不分心地看看自己的女兒、看看他賭輸的歲月。
時間沉默著,我羞愧的長大了,還沒有實現自己二十歲的諾言,偶爾還被世界逼得更蒼白無力。我不知道父親在下一個十年來臨之前,是否很快就會揮不動鏟子、找不到任何賭籌,我怕我終究無法帶他離開任何地方。
但在他變得那麼老之前,在我有限的年輕裡,我將不去任何遠方,在他身邊記住他給我做的每道料理,記住他與我的下個十年。
秋日水逆條碼
大約也是這幾年,開始另一種與文字作伴的生活後,我才注意到水星逆行這件事。
兩年前,我從學校的洗石子梯走進了出版社的長梯,每日和同事並肩苦思著字體和排版。那時,有個同事總能精確提醒我水逆開始到結束的每一天,也能完美的把每件衰事與水逆結合。
我曾以為這種事笑著聽著,就從心裡過了。但就像小時候,我龜在沙發裡,徹夜斜擺著身體看的那些畫質斑駁恐怖片一樣。那一個帶著粗糙感的骷髏頭說著夜裡的奇聞怪談,B級片飛濺的血漿、埋下任何死物都能復活的墳場,它們都刺一般的長進了體內,偶爾忽然想起時,還會因尋不到片源而心癢難耐。
水逆萌發,也像1992的電影Death becomes her裡,那一瓶讓梅莉史翠普、歌蒂韓美貌永駐的藥水一樣。許多我不以為意中碰見的故事,童年跟著大人看過的電影,都像條碼般被掃進了身上,我一路背著它們等待遇到啟動那些符碼的時機。
一年前的秋天,我在拉法葉百貨裡幫朋友從巴黎買包、買香水、買巧克力,像個馱夫般背著大包小包,卻沒一樣自己的東西時,瞄到了香水櫃上一件水晶薄管的粉紫色口紅。雖不是香水,但我就像被雷射擊中脖子上某個隱形的條碼,幾乎確定了它跟電影裡那瓶青春之水完全重樣。那高䠷有著奶油白膚的法國銷售員,無視我的目光,拿著一管口紅轉身,對著另一群中國女人說起流利的中文,從我背著的Longchamp和她們背著的香奈兒提袋間明確做出選擇。
我沒買到口紅,只背著一堆不是自己的購物袋,走進帶點尿味的微涼巴黎街巷,把這道條碼再藏進領間。那年的秋天,我決心開始探索自己體膚上每一道條碼,走過電影裡的城市、走進某個人曾叮囑過我,一定要來的每處博物館和葡萄牙海鮮餐廳。我花上了一冬一夏,和許多存款,讓雷擊不斷向我落下,每經過一處,就被狠狠掃過一回,終於從心底開始發出燒灼的味來。
那一季秋天的旅行,我發了嚴重的過敏,從倫敦一路到巴黎,從印度人開的老舊民宿到airbnb的閣樓套房,噴嚏不止。整管整管的鼻水與鼻頭擦破的血絲,是我每日晨起第一件要處理的事。每一張拍下的照片裡,我都頂著一顆粉紅鼻頭,身後是不斷變幻的古蹟與日夜。也曾多次因為罷工或是看錯月台,而坐上錯誤的火車,在凡爾賽附近遇見此生見過最帥的騙子。某夜,我在沖完熱水仍舊不斷的噴涕中點開臉書,看見精通星象命理的那位同事轉貼了一則貼文給我:「秋季時,水星開始逆行到摩羯的事業宮內,會使得摩羯跟領導關係發生惡化,或者,自己在生活的計畫會出現強烈的阻礙,此時期不太適宜摩羯太快發展,需要穩紮穩打,把身邊瑣碎的事情解決好,才能有序前進。另外,也容易在旅行時出現心力不足的情況。」文章又再分析了金星的變動,看得我開始發昏。但確實在那段日子裡,因為我堅持請了長假離開而與當時的主管有所摩擦,可因果並非星相。所有的水逆、火逆,生命靈數落到流年,於我而言都是一種因為見著黑影再開槍的竄逃,在許多方面,我都是鐵杆子級別的硬漢。
每隔一段時間,總有朋友會推薦一些高人、老師給我,我想他們都曾經安定下了某個慌亂的心、撫平了某人未足的慾望,每當這時,我頸上的條碼總會隱隱泛癢。也許那老師只要對著它掃上一掃,就能觀氣知命,但我多半還是抓一抓自己的癢處,謝謝所有世外高人。
水逆就逆吧,當我們開始注意到生活某段長時間的不順遂,再以水星的順行逆行把它包裹、將它賦予定義後,水逆只好成真。這就像是一個先開槍再畫靶的預言家,次次都是神槍手。
而那同事總愛叨念的水逆,也在我離職後,密集作用在生活裡。這幾年裡,條碼變成燈塔,在頸間、額上、我的關節裡,不斷朝世界發出光芒,世間萬物都開始與它吸引相認。
2016秋天的一場水逆結束前,我因為要開會而將雜物都丟進車站下的置物櫃。許多年以來,我都非常熱衷把不需要的東西丟在置物櫃中,再去旅遊、開會、逛街。那一天我正巧在車站附近的場地開會,所以把比較不重要的東西留在大包包中,只背著新買的小巧側背包離開。
每一次來到台北地下街也都像是一場水逆,不同名稱的地下街區以不同的階梯連接,往上一層是被知名書店承包的街區,那裡冷氣總是低上幾度,有不知名美容品牌的小姐四處發送免費試用品,卻一定會在你抓住試用包另一端時,把你扯到櫃上填完一系列的個資、甚至做好膚質檢測,才有可能鬆開她們的手。與這樣的街區平行著老舊一些的台北老地下街,書攤已收得差不多了,算命的人們和盡頭的臭豆腐攤還在,那些算命仙會套上同樣的背心,一樣會在妳經過時,喊聲:「小姐,我有句話想送給妳。」不論是算命仙還是專櫃姐,他們都和土耳其冰淇淋一樣,我們多半只有耐心入一次的座。而通往中山站的那條地下街,在我密集穿梭它的十年之間,已成為滿是鐵門拉下的行道了,不再成街。
那一天散會後,我循原本的方位走回那處置物櫃,它的所在卻變成了一片施工的空地,一旁還有工人在拆除管線。我只好拿著密碼紙和零錢四處找尋它,卻沒有車站人員回答得出我的置物櫃去了哪。東側邊的管理員跟我說,大概是移向了西側,西側邊正在施工的工人和我說我的那一櫃不在他們這,應該在南側。當我走到了南側,別說櫃子,連人都沒看到半個了。荒唐感大過憤怒的我,暗自清算著包裡的東西:一些便宜的化妝品、濕紙巾、影印的資料、連鎖餐廳的原子筆......放在那個多年前他給我的、破了角的舊包裡。
你的背包,真的背到現在還沒爛,但我並不願意陪它腐爛。
那天的最後,我一邊滑著水星逆行將在明日結束的分享文章,什麼都沒做就離開了車站,說穿了不過是一個將爛未爛的包包。離開時,秋天無雷無雨的午後,有一些舊魂靈從巴黎、從不知移置哪處的置物櫃裡,開始對我電擊。但直到車廂關閉,我也只是任頸後的條碼被燒成了一片焦土。
寫你
我曾讀過一篇陳俊志的散文,關於他的父親。篇名我已記憶不清,對於人名和許多稱謂,我總沒有太好的記憶力。但我記得裡面的文字,記的很牢。那時他筆下的父親已有點老了,某天他帶父親看完牙醫後去了星巴克,幫父親點了一杯加了牛奶的本日咖啡,和一塊蛋糕,父親珍視的、小口的啜飲著,只擔心貴不貴,那天的最後他塞了三千塊給父親,大約也是他那時能力所及的金額。記不得名的散文裡,有段話卻讓我一直記著:「看到他,變得那麼老,讓我羞愧,讓我覺得自己不完整。」因為我對於自己的父親,也是如此。
今年過後,我就30歲了。
30...
推薦序
有身體好好
楊佳嫻
朱天文〈炎夏之都〉裡,呂聰智陷身於中年迷障,理不清愛欲藤蔓,慣性和疲憊消滅了純真,卻總是一再想起大學時代女友做愛時緊緊抱著他像哭又像笑的那句話,「有身體好好,有身體好好」。
那是八十年代的小說,誰讀了以後能忘記那膠黏的汽車後座、深色玻璃外圓餅似照著交纏身體的太陽呢?三十年來,輾轉了幾代,從小說到散文,身體既是能讓虛構人物洪荒纏綿、自我啟迪,也能讓自傳性質的散文書寫有了新鮮的著力點--不少女性作者與男性作者都願意拿出自身體驗(女性更多些,男性我認為寫最好是吳永毅),往晦暗不堪處探討,那些衛生紙擦不乾淨的黏膩腥臊,那些崎嶇、邊緣、怪異,同時煥發成長、性別與社會意涵。我想是在前述漸次累積起來的基礎與氛圍中,蔣亞妮寫身體,水到渠成,特別願意承認從洞穴腔道深處湧出來的,甜蜜,疼痛,壓迫。
亞妮是比我小十歲的一代,從她的散文裡,我看到她(們)熟習跨國旅行與商品,對外貌自覺,比我成長過程所經歷更早,當然這與女性自信與動能的提高、消費社會的形成、觀念鬆綁等都有關係。戀愛裡充滿旅跡與商品,旅途也充滿戀愛與商品,當然,商品也同樣鑲嵌於另外兩者,像樹叢裡的寶石,記憶黑河邊傳遞過來的信物,閃耀著光輝。商品可以拿來界定自我,也能拿來觀察歲月與境況。而旅行、商品、戀愛,全部都要通過身體才能展演。如果說朱天文〈世紀末的華麗〉只是針對城市特定區域與人群,他們的身體彷彿消融在層層布料、色彩與氣味底下,只為風格而生;亞妮筆下的世界,身體回來了,世紀初青春踟躕,除了風格還有無數難題,還有那麼多待剷除的頑垢和糾結於排水孔的毛髮,左右了生命的流速。
《寫你》寫了很多「你」,寫父親,寫母親,寫女人生命裡的其他女人,還有男人。看過的漫畫、電影,聽過的歌曲,替這些關係提供腳本,框定感覺,然後就可以將之做為偏離、背叛的對象,學會告別,學會開解,因為是吃力學來的,還帶著還沒好全的舊傷,朦朧一片黃紫,寫作好像就是要穿過這層朦朧,向底下掏東西。而散文命名中出現「凡例」、「條碼」字樣,前者規範特定場域內的建構原則,後者則是編碼以利歸檔與判別,一旦醒覺到它們的存在,同樣難免偏離、背叛。歧路即命運。
回過頭來,還想再說說全書開篇〈水木清華〉。我得承認一開始拿到書稿,看到這名字,還以為真真要寫的是我任教的學校。結果是個叫清華但不讀清華的男孩子,以及不叫清華但是在清華讀書的另一個男孩子,愛上清華而後來終於來了清華的女孩,他們以及她的故事,清華(哪個清華?)在故事裡閃逝。這故事本身也許尋常無奇,關於執著,等待,性,曖昧,傷害,所有感情用事的元素,也可能其實是關於洗滌--洗乾淨了男孩鬱積著許多生活殘骸的浴室,洗乾淨了可疑的跡證,卻彷彿醋打翻了地上漫漶為白痕,汗在纖維間退後為黃色,不能徹底根除。也許心動再美,也終將變質為垢?彈性再好的身體,折拗多了,也有摺痕,也可能變薄變脆變灰。每一段失敗愛欲裡都藏著天人五衰。有身體好好,可以那麼深地接納愛人,也可以不說什麼但一切瞭然地致意與致謝--啊,即使是好後來好後來花季將了時才醒悟。
有身體好好
楊佳嫻
朱天文〈炎夏之都〉裡,呂聰智陷身於中年迷障,理不清愛欲藤蔓,慣性和疲憊消滅了純真,卻總是一再想起大學時代女友做愛時緊緊抱著他像哭又像笑的那句話,「有身體好好,有身體好好」。
那是八十年代的小說,誰讀了以後能忘記那膠黏的汽車後座、深色玻璃外圓餅似照著交纏身體的太陽呢?三十年來,輾轉了幾代,從小說到散文,身體既是能讓虛構人物洪荒纏綿、自我啟迪,也能讓自傳性質的散文書寫有了新鮮的著力點--不少女性作者與男性作者都願意拿出自身體驗(女性更多些,男性我認為寫最好是吳永毅),往晦暗不堪處...
作者序
晃晃蕩蕩、亮麗潔白的二十歲前,我沒有想過寫作。
整日在陽明山上、士林、天母幾個固定的無意義場所穿梭,讀了好幾年的新聞系,直到與友人絕裂、開始遠距離的戀愛加上一些算得上是狗屁倒灶的事後,我終於被一種巨大的空洞感、被諸事無成的驚慌一巴掌揮醒。留下的紅腫疼痛跟了我好幾年又好幾年,直到其他更疼痛的事沖淡稀釋了它。
像是十年前的事了,我轉學到中部的一間中文系,幾乎是重頭唸了一次大學,青春其實是一大段渾渾噩噩、民智未開的嘗試,比起寫作,我想那時我更在意穿得漂亮。但打開我不斷嘗試變幻風格的少女照片,還是會被那件像是FRIDAYS制服配色的誇張襯衫、暗玫瑰色的碎花雪紡巨大喇叭袖上衣、屁股後口袋上是亮芥末黃刺繡和一堆串珠的牛仔褲引起一陣晞噓,雖然晞噓,但無法譴責,譴責那存下許久生活費換來的昂貴嘗試。我無限嚮往的渾然無知已經走過,走到了無法裝傻賣萌換得原諒的現在,確實是紮紮實實的十年。每一件衣服和每一段文字被扎實的捆在一起,以十年成一束,我要抽出哪段看時,總怕抽出太多其他不禁看的自己。
我從沒想過寫到現在,每一次的寫都提著心膽,像是第一次般。第一次,穿著我的刺繡黃色牛仔褲和花色張揚的雪紡衣,那年的中文系課堂,我就像個瞎子般的闖進。不曾聽聞過的名師、後來的小說家、散文家、詩人學長姐,都是我為了學分而闖進的異世界。所有的作家都是初次見面,所有的小說都是久別重逢,就像那年我的穿衣勇氣一樣,我寫出許多異色小說、抄襲散文、網誌詩。第一篇小說寫的是一個總是在找尋紅洋裝的失憶女和她的精神科醫師,結尾是一點都不令人意外的意外,紅洋裝是失憶女殺人後血染紅白色洋裝的證據,總阻止她記起事情的精神科醫師其實愛她。創作課堂上,我僅記得那些日後出了很多本書的學長們異常的安靜,無人講評的寂寞和我那天刻意穿的褐紅色長雪紡洋裝(還是歐式宮廷的高腰風格)一樣無人問津,這些都是不禁細看的小說和洋裝。
寫出了一些東西,喜歡上一些作家時,我又離開了那間中文系。如果沒有發生些不好的事,我想我會就這樣唸著書、蹦達著的繼續長大變老,但如果的事都是逃不了的事。逃不了的人和事,後來我們學會叫它劫,寫作變成了渡劫。我始終是自私的人,我渡不了的,便寫出來讓大家一起苦,我渡完的,也要寫出來讓自己記得,不是什麼偉大的事。後來喜歡上的作家越來越多,總說不出原因,大概只因為讀了痛快,郝譽翔、賴香吟的痛很痛;黃麗群、陳俊志的爽又很爽。後來,也因為寫作,我幾次杵在了這些名字、更多名字的身旁,但我經常分神去想,下一次,我不知道寫不寫的出來。
一路相伴著寫的人,有人神隱似的只剩下一串電子郵件帳號,有人渡不了劫把自己寫成了小說結局,大多則去寫了別的東西,把文字一口口就飯吃了。他們都曾是那般的優秀如鬼神附體,都曾經動人心魄的把我逼上寫作的桌面,想跟他們一起留下什麼,比如說,一整個我們的世代。長夜將盡,揮霍也是。再離開一間學校後,他們成群的往前奔,倫敦的高餐下午茶、打卡送小菜的拉麵店、週末的偶像劇對白填充編劇、打工留學到廣告文案,這才是我們的整個書寫聚落最真實的生態。和那些名字不一樣,和那些在演講對談海報中會出現的名字不同,鬼怪般聰穎的他、寫出靈光無窮無盡小說的她阿……往前奔走到艱難書寫的另一面,像覆蓋一張撲克牌那樣的就結束了我們的書寫。終究,書寫帶給現實我們的還是太過單薄。主管站在茶水間一角,刻意輕鬆的轉達老闆對我書寫的登報文章,有些注意,注意之外,他似無話無字彙想再多說。遠方親戚對著我文章一角的稱謂和故事敏銳沉重的提醒,全都是陳腔至極的情節,但確實都在上演。
他們都去哪兒了?他們都還在的,餐廳裡、喜宴上總能再見。
後來,直到現在,每次的相見相約,總會被問起一句話,妳還有在寫嗎?意思是:我幾乎不再寫了;寫作並不是唯一的成就;還在寫些什麼;哪來的時間阿。我全都百分百的同意。不熟友人輕輕拿起我的散文集,隨手翻完後說很久不讀這些軟的東西了,我也至少有百分之八十的同意,這些全都是真的。如果不想寫,那我們來聊點八卦聊些壞話,如果不想看這些,我們也還有資本論、還有賈伯斯。世界那麼大,所以我說,如果能當郭台銘誰要當郭強生,誰是郭強生?有時候就連一個共鳴點都能走到如此艱難的地方。
這些人和事,也都不是現在的事了,很久沒想起,想起來也是因為艱難。
以十年為單位,我終於結成了第一綑自己寫成的字。
那個下筆詭絕,讀久了像會串成一篇喃喃咒文似的學長,艱難的用我無法想見的方式,把自己栽在了我們每日行坐的大樓前。我以書寫渡劫,而書寫卻是他的劫,為了可以讀可以寫,為了過這樣的生活,原來還是有些人把自己蜷縮成最小的形式想要通過。對我而言,實在稱得上是一種偉大。他在我碩士畢業那年離開世界,聽說是為了始終找不到願意指導他論文的教授,這些人和事,也都不是現在的事了,很久沒想起,想起來也是因為艱難。
現在的我只穿單色最多雙色的針織上衣、長上衣,長髮可整年不修剪,論文與工作之外的其他書寫,比起渡劫式的告解,更像是奢華的全套精油spa。我要提前安排一個時間,敲定沒有其他外務的干擾,刻意的保有體力,再輕輕打開筆電,花上兩小時、或是一晚的時間。
那時,我會寫到心中沒有任何聲響,寫到現在的我與過去的你們身影微微重疊時,忽然停筆。在所有身影將滅之前,把房門關上。這樣,就像我們仍一起寫著。
晃晃蕩蕩、亮麗潔白的二十歲前,我沒有想過寫作。
整日在陽明山上、士林、天母幾個固定的無意義場所穿梭,讀了好幾年的新聞系,直到與友人絕裂、開始遠距離的戀愛加上一些算得上是狗屁倒灶的事後,我終於被一種巨大的空洞感、被諸事無成的驚慌一巴掌揮醒。留下的紅腫疼痛跟了我好幾年又好幾年,直到其他更疼痛的事沖淡稀釋了它。
像是十年前的事了,我轉學到中部的一間中文系,幾乎是重頭唸了一次大學,青春其實是一大段渾渾噩噩、民智未開的嘗試,比起寫作,我想那時我更在意穿得漂亮。但打開我不斷嘗試變幻風格的少女照片,還是會被那...
目錄
推薦序
有身體好好/楊佳嫻
名家推薦
自序
寫作的艱難
輯一
水木清華
寫你
沒有盡頭的事
歧路
寫妳
歐陽與江湖
薔薇的戰爭
輯二
花季未了
生活編輯凡例
秋日水逆條碼
情歌的必要條件
他鄉之客
北水經注
築地三點的熱咖啡
輯三
告別七月與安生
午餐肉與罐頭湯
生命就是等待
寫給勞兒
小心海潮
生活的縫隙
索引
推薦序
有身體好好/楊佳嫻
名家推薦
自序
寫作的艱難
輯一
水木清華
寫你
沒有盡頭的事
歧路
寫妳
歐陽與江湖
薔薇的戰爭
輯二
花季未了
生活編輯凡例
秋日水逆條碼
情歌的必要條件
他鄉之客
北水經注
築地三點的熱咖啡
輯三
告別七月與安生
午餐肉與罐頭湯
生命就是等待
寫給勞兒
小心海潮
生活的縫隙
索引
商品資料
出版社:INK印刻出版公司出版日期:2017-10-06ISBN/ISSN:9789863871958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40頁開數:14.8*21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