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實務研究中,教師需要釐清自己的教學理念,並提出合宜的教學活動設計,透過教學實踐,觀察與評估學生學習表現,藉以調整教學活動,並建構教學理念的價值性。
重要的是,我們在評估學生表現時,應先排除對學生先入為主的觀念,一個學生上課討論時不發言,可能不是不努力,而是身在不友善、心理不安全的討論環境。再者,我們要儘量增加觀察到的片段,也可加入以前曾經觀察過的內容和學生生活經驗,在資料間相互檢證,合宜地指出學生學習表現的原因。之後,提出相對應的教學策略時,也需要從教育學相關知識去對照,避免以生活常識為基礎去調整教學作為。
教研論文寫作可以協助教師思考,讓教師知覺正在思索的問題。教師若寫不出來,那表示大腦內的想法還有點模糊,如果教師堅持去寫作,就會發現教學事件的脈絡細節與因果關係。教學實務研究與教研論文寫作是當代教師自我提升教學專業的重要方法。
本書特色
教學實務研究提供教師邏輯系統地建構教學實務知識的方法,
教研論文寫作可以協助教師思考教學要素的因果與關聯。
教師可以藉由教學實務研究與教研論文寫作的相互參照,不斷精進自己的教學專業。
作者簡介:
劉世雄
學歷
省立台南師專77級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學博士
經歷
國小教師、組長、主任
樹德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助理教授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師資培育中心組長、主任
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副總編輯
現職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專任教授
著作
國內、國際重要專業學術期刊近30篇
獲獎
教育部師資培育典範獎
科技部補助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傑出研究教師、傑出行政人員、師生票選心中教學最優良教師
專長
師資培育、教師專業成長
資訊科技在課程與教學上的應用
推薦序
在學校教學現場中,教學實務和教育理論或研究的脫節,是許多中小學教師、師資培育和教育研究學者、以及教育行政主管,長久以來關切和引以為憾的一件事情。許多教育學者和相關機構,也一直嘗試探討這現象的成因和致力於縮減或化解其間所存在的隔閡。
近十多年來教育部鼓勵中小學教師進行的行動研究,即是朝向解決上述問題的明顯例子。而美國著名的教育研究學會AERA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約在20年前即已積極倡導大學教師或中小學教師可以針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實務性的研究,藉以發展符合自己教學情境的教學實務知識,並和同儕們分享、討論以及發表。
在台灣許多深具教學熱忱的教師、研究者、和師資培育機構,也都關注上述這些有關教學和師資培育的問題,並研擬因應之道。在這些眾多的努力之中,劉世雄教授撰著的《教學實務研究與教研論文寫作》,更是尤具特色、意義重大。劉教授曾擔任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師資培育中心主任,也曾經擔任過《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之副總編輯。他曾任職小學教師多年,對中小學教育相當熟悉;最近幾年也常帶領全國各地中小學教師共同備課、觀課與議課。他將多年的論文編輯、研究、教學實務與帶領中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的心得,發展成教學實務研究與教研論文寫作的創新想法,並進一步寫成專書出版,他的投入和努力,令人肯定與讚賞。
在本書中,劉教授不但指出教師進行教學實務研究與教研論文寫作的許多重要概念,和提出一些具體可行的策略;他也指出教學實務知識的發展是源自於教師教學理念的型塑,教師在整合先前所學習的教育學理論基礎、個人生活與教學經驗以及教學信念之後,發展成具體的教學理念,藉以導引教學活動設計和在課堂中的教學實踐,並且經由教師自我省思與自我調整的歷程,建構了自己的教學實務知識。他更近一步指出,為使教學實務知識不斷地發展、修正、補充、質疑與更新,教師需要對於自己的教學實務工作進行反省、探究,並將探究的過程與心得書寫成文章,讓教學實務知識的發展與建構的具體成果能與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分享。
事實上,劉教授在本書的撰寫過程中,即是身體力行地示範了上述有關教學實務知識的形成和功用,並且凸顯教學實務、理論和研究彼此之間的關聯。這是本書尤其可貴之處,相信本書的出版對師資培育和教師專業成長有極大的啟示和貢獻。爰此,特為鄭重推薦。
郭重吉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榮譽教授
在學校教學現場中,教學實務和教育理論或研究的脫節,是許多中小學教師、師資培育和教育研究學者、以及教育行政主管,長久以來關切和引以為憾的一件事情。許多教育學者和相關機構,也一直嘗試探討這現象的成因和致力於縮減或化解其間所存在的隔閡。
近十多年來教育部鼓勵中小學教師進行的行動研究,即是朝向解決上述問題的明顯例子。而美國著名的教育研究學會AERA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約在20年前即已積極倡導大學教師或中小學教師可以針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實務性的研究,藉以發展符合自己教學情境的教學實務...
作者序
這五年來,我透過各縣市政府或學校邀請以及自己執行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的機會走進中小學,參與教師的共同備課、相互觀課與集體議課。已有部分學校教師組成教師社群,不管是學校安排的時間或自己找課餘時間,分享與討論著教材與教法;另有部分教師相互觀課,找出學生的學習困難,發揮集體智慧,思考著如何改善學生的學習品質。從這些現象可以發現,有愈來愈多的教師為了學生的學習投入心力,展現熱情。
然而,當我仔細聆聽與分析教師共備與議課的語詞,我發現教師紀錄學生學習表現過於表面,往往以當下所看到的情形判斷學生學習的可能問題;我又發現教師在議課時雖然知道學生的學習困難或不當行為,在提出改善策略時,多僅為教學技巧,較少教學策略的應用。
為了回應上述我觀察到的現象,我仔細思考,我發現「描述、詮釋與解釋學生學習表現原因」是教師必要的功夫,一個教師要能記錄學生的重點學習表現,再透過各種表現記錄的整合思考,去詮釋學生表現背後的意義,也需要去解釋學生如此表現的原因,從描述、詮釋到解釋,教師需要真正地瞭解學生與協助學生。另外,教師教學策略知識可能不夠充分,在觀議課時缺乏充分的教學策略知識相互對照,所提出的改善計畫就可能多為教學技巧,較少教學策略。教育學相關理論可以指引教學活動設計,也可以讓教師用來檢視學生學習困難之處,再套用教學模式後更可以讓教師藉以形成教學策略。而當教師透過描述、詮釋與解釋真正地瞭解學生學習困難,再透過教育學相關理論的指引,提出足以改善學習困難的教學策略,並在實際教學時逐漸發展與調整,便可建構自己的教學實務知識。
更重要的是,當教師有如此的專業作為時不能關起門來自賞,要能對外述說,讓一般大眾瞭解教師投入教育的過程,也要將這份教育熱情感染給其他教師。教師可以把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實務、學生表現之描述詮釋與解釋、教學策略與省思以及所建構的教學實務知識寫成「教學實務研究論文」(簡稱教研論文),透過寫作、省思自己,藉由寫作,讓自己的思維更具有邏輯;再透過研討會發表,跟一群同是具有教育熱忱的教師分享與討論,或透過文字表述或書籍傳遞,讓更多人瞭解一個熱血教師的專業型塑歷程。
這是我在教師共同備課、相互觀課與集體議課應以學生為焦點之觀點後的新理念,也是我對當前教師共備觀議課之現象分析後所產出的想法。
「教學實務研究」是教師教學理念與價值建構的過程,它不是學術研究,也不等同於行動研究;而「教研論文」也不是學術論文,是以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設計、教學活動、分析學生表現與教學省思為論文架構,不需要嚴謹的文獻探討與資料分析技術,只需要教師將專業歷程具有邏輯系統地呈現出來,讓其他教師或一般大眾瞭解,一個教學理念如何發展、如何實踐、學生表現如何分析、教師如何省思以及教師如何型塑具有價值意義的教學專業內容。
「教學實務研究」與「教研論文」寫作的目的不是為了做研究、不是為了寫論文,「教學實務研究」是讓教師思考教學脈絡與建構自己教學實務知識的機會,而「教研論文」不僅是教學記錄,是一種專業表述的論文,寫作的目的除了讓教師透過寫作邏輯省思自己外,也建立與其他教師分享、討論的管道,進而精進自己的教學專業。
為了促成上述的目的,我從105學年度第二學期起,(預計)每學期在彰化師範大學開辦「教學實務研究工作坊」與「教學實務研究研討會」,前者是由我提理念或請發表者分享研究與寫作的點滴,讓更多人瞭解「教學實務研究」如何進行與「教研論文」如何撰寫;而後者則是透過研討會的徵稿、參與和發表,讓一群教育工作者投入教學議題的討論中。此研討會更提供教師一個舞台,得以讓教師展現自己教學專業與熱忱的機會。
本書最終目的在於帶領教師投入專業自我型塑的氣氛,也提出一種教師專業成長自我評鑑的方法。本書適用對象相當廣泛,除了一般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可以參照運用外,大學教師的教學升等亦可參酌,甚至,一般社會團體若有教官養成、講師訓練的課程,也可用此書提升教學者的專業。
我在上述理念的醞釀雖有兩年,但想法略新穎,可能部分思維未見周延,有些論述也可能思慮不週,尚祈各界不吝指正是幸。
這五年來,我透過各縣市政府或學校邀請以及自己執行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的機會走進中小學,參與教師的共同備課、相互觀課與集體議課。已有部分學校教師組成教師社群,不管是學校安排的時間或自己找課餘時間,分享與討論著教材與教法;另有部分教師相互觀課,找出學生的學習困難,發揮集體智慧,思考著如何改善學生的學習品質。從這些現象可以發現,有愈來愈多的教師為了學生的學習投入心力,展現熱情。
然而,當我仔細聆聽與分析教師共備與議課的語詞,我發現教師紀錄學生學習表現過於表面,往往以當下所看到的情形判斷學生學習的可能問題...
目錄
第一章 教師專業成長的自我知覺
第二章 教學實務研究的內涵
第三章 教學理論與實務的整合
第四章 教研論文寫作的本質
第五章 建立教學理念與目標設計
第六章 開展教學活動與理論解析
第七章 實踐教學活動與資料蒐集
第八章 統整教學實務與成效分析
第九章 省思教學理念與價值建構
第十章 教研論文寫作要領與投稿技巧
附錄一 變,讓我們被看見—學思達教學模式在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附錄二 物聯探實達教學實務研究
附錄三 求知路上的「我」、「你」、「他」—差異化分組學習策略在高工課程的實施
附錄四 微翻轉課室概念於社會領域之教學鷹架初探
第一章 教師專業成長的自我知覺
第二章 教學實務研究的內涵
第三章 教學理論與實務的整合
第四章 教研論文寫作的本質
第五章 建立教學理念與目標設計
第六章 開展教學活動與理論解析
第七章 實踐教學活動與資料蒐集
第八章 統整教學實務與成效分析
第九章 省思教學理念與價值建構
第十章 教研論文寫作要領與投稿技巧
附錄一 變,讓我們被看見—學思達教學模式在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附錄二 物聯探實達教學實務研究
附錄三 求知路上的「我」、「你」、「他」—差異化分組學習策略在高工課程的實施
附錄四 微翻轉課室概...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72頁開數:20K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