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每個人的心裡都住了一個陽光燦爛的小孩。
有如內在羅盤,總是指引幸福的方向——
◎從陽光小孩回歸陽光小孩,釋放你心中快樂的孩子:
‧「陽光小孩」是每個人的原廠設定(原型):
成人之後都還影響你的部分個性、專注程度及創造力。
‧人們覺得快樂的能力,和陽光小孩有很大的關聯,
像個孩子一樣去感覺,重新發現好奇心,行動力和生命喜悅。
◎玩遊戲:幾個讓陽光小孩復甦的行動提案:
‧如何找回內在陽光小孩?就從起床照鏡子開始。
試著默唸「魔鏡啊魔鏡」,就會有神奇的事情發生……。
‧工作場合超嚴肅?用穿著打扮替你發聲、展現一點叛逆。
生活總有不如意的鳥事,別讓欺負人的惡棍壞了心情,你可以怎麼做?
‧其他還包括:站著搭公車時偷偷搖屁股、找一本童書、繪本來讀;
面對邀約,先試著說「好」、偶爾允許自己「先享受後工作」……,
隨時從大人模式切換至陽光小孩。
身邊有孩子的人不會變老,心中有小孩的人永遠年輕!
讀完這本書,你會更快辦到。
作者簡介:
優莉亞.托慕夏(Julia Tomuschat) 心理學碩士、神經語言程序訓練師、心理治療主管和治療師。目前在企業健康管理、團隊發展、自我管理及個性發展等領域擔任訓練師。曾任心理社會學習講師,並在杜伊斯堡-埃森大學(Universität Duisburg-Essen)出任「職場健康」研究計畫的專任講師和研究人員。 2008年,她在德國拜昂邦的勞夫/佩格尼茲河畔(Lauf an der Pegnitz)成立「促進健康診所」。 托慕夏已婚,有兩個孩子。 其他訊息請參考www.sonnenkindprinzip.de
譯者簡介:
不言,英、德文專職譯者,譯作包括《口袋裡的鑽石》、《來自天堂的明信片》等書。
章節試閱
如何和你的陽光小孩對話? 另一種和內在陽光小孩接觸的可行方式就是寫信給他,也就是和自己筆談。找個午後或深夜,來一場陽光小孩的閒聊吧。我條列了以下幾個步驟供各位參考: 接觸:你可以這樣展開對話:「親愛的陽光小孩,嗨,你正在做什麼?你有興趣和我說說話(或寫信)嗎?」如果陽光小孩沒有立刻回應,請不要驚訝,尤其是當你對他不聞不問已經很久了,他可能正在生悶氣。 如果你什麼都沒感覺到或沒聽到,請更真誠地面對他。然後你或許可以這麼寫:「哈囉,我得不到回答嗎?我也不太清楚該怎麼適當地和你說話呢。」 你也可以先拋出一些情緒:「我覺得糟透了,我一整天都只能乖乖地善盡義務、努力工作,一點樂趣都沒有。」看看陽光小孩是否願意回應。 傾聽和詢問需求:接著你可以回答:「但我的確有許多非做不可的事。我的企畫案前天就必須完成,我卻拖到今天。你一定覺得我整個人都慢下來了,實在抱歉。但現在我真的想聽你說話。我們一起做些什麼吧?你有什麼點子?」 打個商量:你的陽光小孩也許會這麼回答:「我想去攀岩公園,最好我們立刻開車出發。」這時就取決於你是否真的能立刻接受建議。如果可以,別再說些反對意見,立刻出發。「沒問題,我只要找齊一些東西,然後我們就去攀岩公園。」或是你必須拜託對方讓你延期:「我們今天沒辦法去攀岩公園,時間已經很晚了,但這個星期六非常適合。你想你能等那麼久嗎?」 協調並且信守:和你的陽光小孩商量,直到你們找出雙方都滿意的妥協方案。身為善良的成年人,這時你必須信守你的承諾,義不容辭! 請求支援:如果彼此的對話氣氛已相當熱絡,你也可以請內在陽光小孩提供支援,請他幫助你找出創意動力。例如:「哈囉,陽光小孩,我想不出來怎麼幫我的報告加點色彩。你想得到什麼嗎?」陽光小孩或許會回答:「簡單。就自己畫一些東西,不要老是用現成的圖片湊數。」 有時我們不論怎麼做都覺得不順心,通常這也和內在陽光小孩鬧彆扭有關。我們可能會問:「我就是沒辦法好好閱讀這種專業書籍。你有什麼點子嗎?」陽光小孩或許會回答:「我光是聽到要讀這種書兩個小時都快抓狂了!但半個小時或許可以吧?」 寫下你與陽光小孩的對話,或是畫幅圖送給他 你可以交替著扮演成年人和內在陽光小孩,並把你們的對話記錄下來。找一本漂亮的本子、打開扉頁,左邊讓你的陽光小孩發言,右邊則以成年人的身分回答。如果你沒那麼多時間,至少留下幾句話給你的陽光小孩,或給他畫一小幅圖畫;甚至在便利貼上寫個小小的「我喜歡你」都好(附帶一提,孩子們大多樂於接收這些額外的小小關注)。 魔鏡啊魔鏡 你喜歡看著鏡子裡的自己嗎?也許你的答案是:「不。」大部分成年人不喜歡看鏡子,因為他們會暴露太多,肚子太肥、頭髮太稀疏、鼻子太歪。 小小孩起初根本無法從鏡子辨識自己,直到大約十八個月大,他們才會和鏡子裡的自己玩樂。這樣的舉動就像鸚鵡一樣,興奮地盯著自己的鏡像,以為找到了玩伴。為了確認孩子是否已經具備自我的概念,你可以在他的鼻子上畫一個紅點。如果孩子看到鏡子裡的自己,便會試著摸自己的鼻子或撥開紅點,就代表他認得鏡子裡的自己。 原則上,至少要等孩子兩歲多時才辦得到上述行為,但在認知鏡中的自己之後,他們在鏡子前的舉動依舊自然。他們會變裝,覺得自己變成冒險的海盜和高貴的公主實在奇妙。這個時候還沒有「太肥」或「太矮小」這類問題。我為我六歲小姪女塗上粉紅色的口紅之後,她說:「把我舉高點,我要照鏡子。」然後她對自己品頭論足:「看起來很棒。」之後非常滿意地走向她的母親,好讓媽媽看看她粉紅色的、嘟起來的嘴脣。 接受自己身體原來的面貌,而不是渾身挑剔,這是建立自我價值感的重要先決條件,也是許多療癒過程的基礎。你的陽光小孩可以從旁支援你。 習題 站在鏡子前面,對自己感到驚奇不已。找出一切你喜歡自己的點,大聲地(或是默默在心中)說出來。你可以說:「我覺得我自己好漂亮,我有個有趣的鼻子、美妙的頭髮、有感染力的微笑。我喜歡我自己。」 迷你版 找出所有你喜歡自己的特點。 用手吃東西 好幾年前,我的朋友烏莉曾煮了一回真正的印度米飯餐點,她站在廚房裡好幾個小時,準備了豆泥、咖哩雞肉、白花椰菜咖哩和咖哩餃。此外,還有新鮮水果、印度烤餅(印度麵包)和米飯。聞起來不可思議的美妙,散發出肉豆蔻、咖哩和肉桂的香氣。 為了體驗真正的印度風情(就像烏莉的旅行回憶那樣),我們都要用手吃飯。首先當然要洗手,然後就開始了。烏莉做給我看,怎麼以右手比出一個小鏟子。先把米、醬和蔬菜堆出一定的量,接著把混合的食物鏟起、送至嘴邊,然後把小分量的食物用鏟子手的拇指推進嘴裡。儘管這種進食方式再自然不過,但我還是必須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 大家大概很難想像「不可用手吃飯」這項餐桌禮儀,對我們的影響有多麼深遠。然而,當我把第一小鏟食物送進嘴巴後,一切突然變得很有趣,捏出小量、剛好一口的分量,把手指浸到醬汁裡再舔乾淨。嗯!這對我的陽光小孩可是場盛宴。 習題 第一個版本是絕對適用於社交:準備一些派對用的手指食物(finger foods),邀請你的朋友參加手指食物之夜。現場只準備餐巾紙,不附設餐具。 第二個版本更簡單,準備有很多配料的熱食,邀請有興趣偶爾用手指吃飯的朋友前來共享。勇敢去做!這是感官的享受。 迷你版 吃顆蘋果或桃子,享用之前閉上眼睛,刻意地把水果在手上轉動,摸索水果的特質。 讓太陽照進來 「讓太陽照耀、讓太陽照耀、讓太陽照進你的心裡。」你的內在小孩會很樂意你這麼做。每次當你瞇上眼睛面向太陽,橘色的光線便穿過眼睛流進你心裡,皮膚因為陽光而暖熱,內在陽光小孩喜歡做日光浴。你可以有意識地讓自己站在陽光下,閉上眼睛把陽光吸收進去,就像開頭這首兒歌描述的一樣,讓陽光照進你的心底。 習題 站起身,想像自己是朵向日葵,接著閉上眼睛、抬起雙手伸向天空,讓身體看起來像個倒A。然後刻意呼吸幾下,一邊把陽光從閉著的眼睛吸收進來。接著將手交叉至心臟處,再次刻意呼吸。你也可以想像自己和一切連在一起--太陽、空氣、宇宙。重複這個練習,直到你覺得充滿能量而且飽足為止。 迷你版 閉上眼睛,把臉朝向太陽,接受金光滿滿的照耀。 盪鞦韆 盪鞦韆有種神奇力量,來回的運動活化或安撫我們。母親在安撫孩子時,會非常直覺地把孩子抱在懷裡搖動。也許藉著輕輕搖擺的動作,我們會下意識地想起在母體內的安全感。內在陽光小孩最喜歡搖擺長椅、搖椅、搖馬和吊床。年紀較小的孩子不愛盪鞦韆,因為他們只能被動讓人在背後幫忙推送,太不舒服了。孩子們必須等年齡稍長才能學會自己盪鞦韆,正確的重量轉移並不簡單:雙腳向前伸,上身卻要向後倒。 習題 白天重要的事做得差不多之後,晚上就到遊戲場去盪鞦韆吧。邀約你的伴侶一同前往,兩人一起閉上眼睛、感覺皮膚上的空氣流動。你敢從上面跳下來嗎?試試站著盪鞦韆吧! 迷你版 不能出去盪鞦韆時,可以坐在位子上簡單輕柔地以上身來回搖動。
如何和你的陽光小孩對話? 另一種和內在陽光小孩接觸的可行方式就是寫信給他,也就是和自己筆談。找個午後或深夜,來一場陽光小孩的閒聊吧。我條列了以下幾個步驟供各位參考: 接觸:你可以這樣展開對話:「親愛的陽光小孩,嗨,你正在做什麼?你有興趣和我說說話(或寫信)嗎?」如果陽光小孩沒有立刻回應,請不要驚訝,尤其是當你對他不聞不問已經很久了,他可能正在生悶氣。 如果你什麼都沒感覺到或沒聽到,請更真誠地面對他。然後你或許可以這麼寫:「哈囉,我得不到回答嗎?我也不太清楚該怎麼適當地和你說話呢。」 你也可以先拋...
推薦序
前言: 愉快、主動與創造力的美好譬喻 親愛的優莉亞: 2015年3月,妳把《81個練習,找回內在陽光小孩》的手稿寄給我,我馬上就對這個點子雀躍不已。這是一本能直接引導讀者改善情緒、增進生命喜悅、創造力及健康的書,能在有生之年盡可能地享受快樂、毫無病痛,是每一個人的期望。近期所有的心理學建議,也都朝著這個方向發展:治療師支援病患解決問題,治療結束時,病患變得比較好。 「陽光小孩」是愉快、主動以及創造天性的美好譬喻,是每個人都具備的,和「陰影小孩」受傷而憂愁的性格相對,這樣的比喻很容易理解。妳書裡的每個練習,都能協助讀者帶出心中的陽光小孩,讓他們展現笑顏;妳為此彙整了為數眾多的美妙小練習,非常容易運用在日常生活裡,與其說這些是練習,其實更接近「遊戲」,能讓陽光小孩更加歡喜。 妳的筆觸既不俗氣更不輕浮,而這些練習背後的心理學設定更是令我印象深刻。妳細心替不同性格的模式和心理學理論,建立起關聯和交互連結,內容深刻又具備娛樂性。因此我從書裡學到的不只是如何讓自己擁有好心情,還能非常輕鬆地了解其中的心理學關聯。 在此,我還想感謝妳描述陽光小孩及陰影小孩的生花妙筆,妳的文字創造了美妙的圖像,讓每個人都能自行開展,並藉由這些詞彙建立起概念、讀懂心理學的演進。我為妳感到無比驕傲,願妳的著作能為讀者帶來滿滿收穫! 你的老友 史黛菲(Steffi) (本文作者史黛芬妮.史塔[Stefanie Stahl],是德國特里爾市[Trier]獨立開業的心理治療師,在德語地區主持諸多親密關係焦慮和自我價值感的研討講座。她同時也是多本書籍的作者,其中包括德國《鏡報周刊》[Der Spiegel]出版的暢銷書《心中的孩子必須找到家》[Das Kind in dir muss Heimat finden]。) 推薦的話 歡迎回來,我們的陽光小孩! 臨床心理師/曾心怡 從剛翻開書的開始數十頁,我就有種迫不及待要分享這本書給大家的衝動。不論你/妳是正在尋找幸福路上的成年男女,或是正被許多教養育兒弄得昏頭轉向的父母,都值得好好花些時間坐下來看看陽光小孩,從這本書,到你自己內心的那一位。 你有多久沒放聲大笑了呢?收到本書文稿的同時,我帶著孩子去遊樂園玩,那是一個陽光從雲層透出的午後,灑落在半空中的旋轉飛機上,上頭載著一對對笑開懷的親子,翩然經過我的眼前。我記得其中一位母親的笑容,那個迎著風、發自心底的笑容,更甚她身旁的孩子。而當我自己帶著孩子搭上旋轉飛機時,我明白了那個笑容的瞬間,有著童年的畫面,拋下了腦中原本的思慮與待辦事項,那是我的陽光小孩。 正向心理學之父馬丁.賽里格曼(Martin Seligman)在二○○○年的文章中提到,二次大戰後,心理學方面的知識關注在病理與治癒,其中正向心理學的目的是在幫助人們修復之外,也要從生活中建立正向的價值,包含幸福感、滿足、希望與樂觀,以及現下的快樂。 對了,你偶爾也可以放聲大哭。本書第一章提到:「若想找回你的內在陽光小孩,就必須先處理存在你內心的黑暗面。」哭泣這件事,常被聯結到憂鬱,脆弱等負面觀點,也會讓我們想到幼年時某個大人喝斥我們「不准哭!」的畫面。然而,過度壓抑負面情緒的結果,往往可能會使情緒更加混亂,也可能到最後連你都不知道自己怎麼了,又如何找到內在的需要? 這本《81個練習,找回內在陽光小孩》的篇章安排很貼心,沒讓讀者等太久,從第三章就詳細告訴你找回陽光小孩的各種實作練習。包括了找出童年時期的藏寶盒、和別人說個故事、跳個舞、蹦蹦跳跳動一動,甚至是改變一下日常習慣,這些被作者認為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的練習,我不僅看得津津有味,更忍不住真的練習在洗澡時大聲唱起歌來。 曾經有個女孩告訴我,她在某個和公司請假的日子,散步到有大片草地的公園,突然有個衝動,就地翻起筋斗來。因為翻筋斗,她想起自己在身體的使用上總是得心應手,這是她許多年來都未曾想起的自由自在。我對她說,她就像是「春天裡的熊」,這是小說家村上春樹在名著《挪威的森林》裡,對女主角綠(Midori)總是活力滿滿的美好譬喻。即使生活中的煩惱依舊,但因為內在陽光小孩的進駐,給了我們好心情與前進的動能,我相信這會是一個突破困境的開始。 如果,翻閱這本書的你/妳已為人父母,那更是太好了。因為你可以一手牽著你的內在陽光小孩,一手牽著你的孩子與伴侶,複習自己(同時也創造孩子的)的美好回憶。未來當孩子長大了,他們的內在陽光小孩將會因為你的陪伴而更加得到應許。 歡迎回來,我們的陽光小孩! 推薦的話 同時擁抱內在的兩個小孩 科普心理學作家/海苔熊 在你的記憶裡,最快樂、最無憂無慮的是什麼時候?很多人會回答「小時候」,但你有沒有想過,是什麼讓人隨著年紀來越大,反而變得越來越不快樂了呢?如果你經常翻閱心靈成長的書籍,或許會發現許多是在談論人的陰暗面,包含內在受傷的(陰鬱)小孩、兒時的創傷、父母如何缺乏關愛,讓你長成今天這種厭世的樣子等等。但看過這些書之後,你真的有比較快樂嗎?或許你流了許多眼淚、更加了解自己、學會洞察,但有時還是困在那個情緒中走不出來。 奇怪了,不是只要蹲下來擁抱內在受傷的小孩,就可以好好跟自己和解嗎?為什麼這麼多年來都還是徒勞無功呢?我的想法是,有時候是因為過往的創傷太過巨大,需要更多的時間、社會支持,甚至其他專業才能協助我們;也有些時候是因為你太過專注在這些負面的地方,而忘記自己在這背後,還有一些正面、積極的力量。 這幾年來,正向心理學強調的,正是當我們將注意力放在生命中那些正面的部分,包含正向的人際關係、自我的正向特質、生活的正向經驗,生活滿意度也會比較高。你可能會說,這樣不是很迂腐嗎?只選擇看那些正面的東西不是自我欺騙嗎?但對我來說,這本《81個練習,找回內在陽光小孩》最有趣的地方,並不是否認那些負面陰影的存在,而是在接納的同時,選擇把內在的那個陽光小孩也召喚回來,這個選擇也將改變你對於人生的看法。 注意力會決定你是誰,當你選擇看人生的不同面向,或許就能創造改變。書裡提到幾個經典社會心理學實驗:臉部回饋:刻意擺出微笑,比起皺起眉頭感覺更好。姿勢決定你是誰:面試前擺出「神力女超人」的姿勢,感覺比較自在,表現也會更好。體驗變老:閱讀一些老化相關的字,例如拐杖、灰髮、禿頭之後,走路到另一個房間的速度整個緩慢了起來。體驗變年輕:將老人的生活環境布置成二十年前的樣子,他們的活力、身體機能反應也會變年輕! 上面這些研究看起來很神吧?當你關注的焦點有所不同,就有可能產生改變——然而,這些實驗在後續的驗證分析中,其實遭到許多反駁、甚至不一定能夠達到這麼神奇的效果。什麼嘛!繞了一圈又回到原點?到底要關注正向有效,還是關注負向有效?其實,如果從榮格心理學的觀點,不論正面或者負面,光明或是黑暗,都是你身上的一部分。過度正向的人,總有一天會被自己的陰影吞噬;太過負面的人,看起來雖然辛苦,但在那些陰影裡面,自有源源不絕的動力。 我很喜歡一句話:「注意什麼,你就成為什麼」(you are what you focus)。如果你過去已讀過太多有關創傷、受傷的孩子、受傷的父母、黑暗的成長經驗;以及分析憂鬱、焦慮、不知所措、悲傷等情緒的書籍,卻仍困於這些情境中,那麼這本書將是另一種可以嘗試的路徑,裡面提供諸多具體做法,可以成為你嘗試的開端。畢竟,重要的並不是正面或負面、陽光小孩或受傷的內在小孩,而是當你同時擁抱他們,就能慢慢找回那遺忘已久的純真。 推薦的話 找回迷路的陽光小孩 人文作家/游乾桂 生活的確像一面鏡子,樂觀的人看到自己的微笑;悲觀者則凝視自身的磨難,它們一體兩面,彷彿人生裡的成人與小孩。反璞歸真、天真浪漫、天真無邪、童稚純真、童心未泯,這些用來形容孩子純真的成語,某種程度點出我們一度擁有的一切,只是隨著歲歲年年人不同的轉化、長大成人之後,那個純真年代也就跟著消失了,也許「返老還童」不只是個詞兒,也是一種期望吧。 人在四十歲之前想的是錢,追名逐利的過程中鐵定附送一個「忙」字,忙字,解開來是無心,會把心靈中的那位陽光小孩悄悄帶離現實,取而代之是壓力、煩惱、憂愁、傷感與惆悵。為了得到想要的,我們漸次忘了享受所得的,慢慢與原廠設定的式樣越走越遠,讓燦爛的記憶蒙塵。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樣的開悟,人們遲早會懂,但非得繞了一條遠路不可。一如宋代大師青原行思的禪宗三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非山,看水非水;最後,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慧根」二字是佛家的說法,也許有吧,但不是人人皆備,有些人需要智者給予醍醐灌頂,才能找回「本心」,怪不得西漢劉向會在《說苑》提及:「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書可能是智慧所在,一帖返還原廠初心的處方箋,這便是由遠流出版,德國心理治療師優莉亞.托慕夏《81個練習,找回內在陽光小孩》一書最動人的價值所在。她提醒我們,人人心中住著的那個陽光小孩,一直沒有遠離,但要記得喚醒他,才會重新迎來燦爛。 馬克吐溫曾說:「悲傷可以自行料理,快樂的滋味如果要充分體會,就需要有人分享才行。」書中看似心理治療的方法,其實是心理「自療」,這八十一個行動提案,沒有任何一個需要你坐在佛洛伊德的診療室,躺下來、闔上眼,進行催眠式的告解,說出潛意識裡幽微的困頓。 這種分享式的提案有如「閱讀治療」,陽光因而篩了進來,提醒你我莫忘人生需有一個知音、三位好友;偶爾學學《湖濱散記》的梭羅走在野徑;或像素人藝術家一樣創作日常藝術品等,這些由作者開出的一系列處方箋都很人性化、很容易完成。 我在三十八歲那一年離開周而復始、繁忙不堪的工作,目的地正是作者說的陽光小孩的家,我開始希望人生不要只有工作一事,應該還有別的目標值得追求;不是只有錢,還要懂得「用」錢。我不想像陀螺打轉、像蜜蜂一樣忙亂無章、或是如夸父追日般徒勞,美好人生是一種無價的價值,而非沒有價的價格。我跨渡那條深長護城河的方法,就是靜坐、禪修、種植蔬果;偶爾動手製作漂流木作品、閒晃跳蚤市集、單騎走山;或與朋友一同溯溪、浮潛,在野溪泡溫泉,或到運動中心打羽毛球等,其中最曼妙的,仍是閱讀。這些「自療」的方式與優莉亞.托慕夏提供的處方近似,藉由玩樂啟動了我的心情復活術,「自救」似地讓活水源頭在心靈緩緩流淌。 八十一個實用提案似難但不難,你不必像個苦行僧,只要用心實踐,那位浪漫但迷路的陽光小孩,就會重返心中那塊沃土。
前言: 愉快、主動與創造力的美好譬喻 親愛的優莉亞: 2015年3月,妳把《81個練習,找回內在陽光小孩》的手稿寄給我,我馬上就對這個點子雀躍不已。這是一本能直接引導讀者改善情緒、增進生命喜悅、創造力及健康的書,能在有生之年盡可能地享受快樂、毫無病痛,是每一個人的期望。近期所有的心理學建議,也都朝著這個方向發展:治療師支援病患解決問題,治療結束時,病患變得比較好。 「陽光小孩」是愉快、主動以及創造天性的美好譬喻,是每個人都具備的,和「陰影小孩」受傷而憂愁的性格相對,這樣的比喻很容易理解。妳書裡的每個練習...
作者序
人人心中都有個快樂爛漫的孩子 我的陽光小孩,這甜美的小東西有著豪放的卷髮、歪歪的牙齒,我在二○一四年春天更意識清楚地認識了他。那一年,我生命的第一種慢性病症出現了——肩膀持續疼痛,讓我疲於應付,更敗壞我的心情。 醫師診斷這是鎖骨關節炎和兩邊肩膀關節炎。「這是您這個年紀都會有的磨損現象」,醫生這麼說。我一下子覺得自己老了,我聽到自己對著電話筒哀號:「我不依!我撐不下去。這樣還有何生命喜悅可言?」不,疼痛是持續的,我可不買帳!於是我開始尋找替代療法,我想要重新行動自如,更重要的是不再疼痛。因為骨科醫師沒有給我任何痊癒的希望--就算有,也得動手術才有幫助,但是又尚未疼痛到那種程度--我遍尋按摩師和運動治療師,請他們協助我不再疼痛。 我也參加健康課程(其中包括查布恆身體學[Zapchen Somatics)、閱讀有關「存在之輕盈」的書,並開始跳舞。我還順便學習如何比較輕鬆地站立、減少拖著腳步走路,不要造成自己過度擔憂,多享受,更常開懷大笑。 因此我算是經由身體治療遇見我的陽光小孩:心情開朗、愉悅,那也許是種只屬於七歲小孩的快樂,每天一展開就等著享受生命,喜歡跳橡皮繩、喜歡和植物說話。 《陽光燦爛的孩子街》 從前在童年, 我曾在陽光燦爛的街上閒逛; 只要有小石頭,一片葉子, 就無比快樂。 多年過去,我疲累地尋找, 陽光燦爛的街道今何在, 重新學習,只要一片葉子, 一顆小石頭就感到快樂。 ——尤阿辛.靈格納茲(Joachim Ringelnatz) 身為心理學家,其實我早就該想到,心中的陽光小孩最能增進我們的活力、健康和生命的喜悅--然而正因為我是心理學家,才對他視而不見。有那麼多的心理學者都主張把受傷的內在小孩當作研究重點,這是心理學的根本看法,尤其是幼年的創傷和扭曲,會影響一個人直到成年之後,因此才有各種身體訓練的需求出現。走過這樣的「歧路」後,我進一步了解到,健康、快樂的內在小孩對治療有多重要。每個人都有個內在陽光小孩,是你快樂爛漫的象徵。這個孩子喜歡活動、繪畫、跳高、跳遠、唱歌還有做白日夢,全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外頭有人對他說話的時候,他其實根本聽不見。 這本書邀請你重新找回你的陽光小孩。前兩章在於教你理解究竟「何人」(甚至「何為」)陽光小孩;第三章是各種練習(遊戲)和激勵,必定能使你的陽光小孩開心。你可以立刻開始,一邊觀察,當你給予陽光小孩更多空間時,你的活力、心情和舒適感將如何從中獲益。(編按:第四章為參考資料整理。) 祝你閱讀及練習愉快!
人人心中都有個快樂爛漫的孩子 我的陽光小孩,這甜美的小東西有著豪放的卷髮、歪歪的牙齒,我在二○一四年春天更意識清楚地認識了他。那一年,我生命的第一種慢性病症出現了——肩膀持續疼痛,讓我疲於應付,更敗壞我的心情。 醫師診斷這是鎖骨關節炎和兩邊肩膀關節炎。「這是您這個年紀都會有的磨損現象」,醫生這麼說。我一下子覺得自己老了,我聽到自己對著電話筒哀號:「我不依!我撐不下去。這樣還有何生命喜悅可言?」不,疼痛是持續的,我可不買帳!於是我開始尋找替代療法,我想要重新行動自如,更重要的是不再疼痛。因為骨科醫...
目錄
推薦的話 歡迎回來,我們的陽光小孩!/曾心怡 推薦的話 同時擁抱內在的兩個小孩/海苔熊 推薦的話 找回迷路的陽光小孩/游乾桂 前言 愉快、主動與創造力的美好譬喻/史黛芬妮.史塔 引言 人人心中都有個快樂爛漫的孩子 第一章 釋放你心中快樂的孩子 1陽光小孩從未遠離,只是欠缺關注 2從現有模式尋找你的陽光小孩 3每個人都有的原廠設定(原型) 4為何我的陽光小孩不見了? 5陽光小孩如何影響你的部分個性? 6用身體與陽光小孩親近 7陽光小孩和個體的發展 8反璞歸真不等於耍小孩脾氣 9越是壓抑,越容易上癮 10當陽光小孩碰上陽光小小孩 第二章 從生活中拓展陽光小孩--重新發現好奇心、行動力和生命喜悅 1放下你的大人矜持,從日常對話做起 2想像一下,你的陽光小孩是什麼模樣? 3重拾過往最燦爛的記憶 4如何和你的陽光小孩對話? 第三章 把陽光小孩帶進日常--81個行動提案 陽-光-普-照/踢開煩惱/魔鏡啊魔鏡/搖屁股/隨興塗鴉/哈哈大笑/別給惡龍陣營力量/找回模仿本能/送禮物給你喜歡的人/重讀小時候的童書/變裝找新意/電鰻搖擺舞/畫圖/盪鞦韆/「啪」與「啊」/到大自然裡尋寶/用手吃東西/如果由我做決定/變魔術/翻轉舊習慣/摸摸肩膀搔搔背/熟能生巧/蒙上眼睛去感受/讓太陽照進來/交個好朋友/鼓勵/雨已過,天已青/蹦蹦跳跳/聽從內心衝動/跟隨外來推力/敲敲打打/先享受,後工作/跳支舞吧/熱切期盼/原地旋轉/扮鬼臉/最愛的食物/加入同好俱樂部/跳躍/毫無規矩地吃/用力跺腳/白日夢專家/媽咪,抱一下/尋找童年的氣味/唱首歌/第一次/創作日常藝術品/詩與韻/惡搞名字/問候對方的內在陽光小孩/和孩子一起玩/胖肚子別害羞/參加團隊運動/我喜歡我自己/訓練你的舌頭/重遊童年最愛的地點/專注在當下/說故事/蒐集故事/春天、夏天、秋天還有冬天/加點趣味就完成/打個賭吧/烤個童年蛋糕/說笑話/和原生家庭再聚首/把你熟悉的遊戲教給孩子們/打盹/惡作劇/創意命名法/模仿(或不模仿)父母行為/「從前從前有個陽光小孩……」/享受無聊/找回溫暖/藏寶盒/和孩子一起禱告/真實體驗/重新感到驚奇/來個小戰鬥/快樂戲水/和數字玩遊戲/陽光小孩信條 第四章 陽光小孩需要那些養分? 大人小孩都適合的陽光小孩書籍/給陽光小孩的遊戲/給陽光小孩的影片/給陽光小孩的音樂/上網拜訪陽光小孩 結語 拯救一個孩子,就意味著拯救這個世界
推薦的話 歡迎回來,我們的陽光小孩!/曾心怡 推薦的話 同時擁抱內在的兩個小孩/海苔熊 推薦的話 找回迷路的陽光小孩/游乾桂 前言 愉快、主動與創造力的美好譬喻/史黛芬妮.史塔 引言 人人心中都有個快樂爛漫的孩子 第一章 釋放你心中快樂的孩子 1陽光小孩從未遠離,只是欠缺關注 2從現有模式尋找你的陽光小孩 3每個人都有的原廠設定(原型) 4為何我的陽光小孩不見了? 5陽光小孩如何影響你的部分個性? 6用身體與陽光小孩親近 7陽光小孩和個體的發展 8反璞歸真不等於耍小孩脾氣 9越是壓抑,越容易上癮 1...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 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272頁 開數:18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