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克服與重生的方向挺進,
猶如黑暗中的一道曙光。
2011年3月11日震災,是日本戰後所面臨最大的災難和危機。
在一萬八千多人罹難,數萬個家庭破碎,福島縣、宮城縣和岩手縣濱海區的基本建設遭到毀滅性破壞後,時過七年,這個台灣的鄰居現在怎麼了?
面對史上首次結合核災、海嘯、地震複合式災難的慘劇,日本政府耗資約兩兆日圓,結合了受災三縣朝復興之路亦步亦趨地堅挺前進,有如冬天過後春天到來。日本人如何在不確定的大海上,打造可預測性的島嶼?在慘痛的教訓下如何反思、處理善後並規劃未來?在巨大計畫下,個人的力量如何發揮?⋯⋯。作者於訪談了五十餘人、構思一年、一個月實地採訪,以及觀察日本四十年之後寫成本書。
名人推薦
「天災從不選擇我們準備好的時間降臨,記憶應該遺忘無法承受的傷痛,但卻不能忘記反省與學習每次天災帶來的教訓,姚女士採訪這些劫後餘生、曾經絕望的人站起來向前邁進的故事,以及了解日本政府及民間在災後如何從各種面向重建等內容,非常值得閱讀,學習與反思。」——鴻海科技集團總裁 郭台銘
「我很高興,三一一災後的實情及其後的變化,能在沒有預設,而且範圍廣泛、深入的報導下,傳達給台灣的人們。其中,也有某些看法,讓居住受災地卻逐漸淡忘了的我感到吃驚。」——日本芥川獎作家 玄侑宗久
鴻海科技集團總裁 郭台銘 專文推薦
前司法院院長 賴浩敏
淡江大學日本財經研究所所長 任耀庭
崇友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台灣盛和塾創始人 唐松章
城邦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第三事業群總經理 涂玉雲
讀書共和國發行人 曾大福
日本芥川獎作家 玄侑宗久
醫師/作家 鎌田實
福島國際醫療科學中心副理事長 谷川攻一
福島可再生能源研究所副所長 安川香澄
福島可再生能源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渡邊純ㄧ
會津電力公司社長 佐藤彌右衛門
日本出版社資深編輯/作家 山田幸伯 同心攜手推薦
作者簡介:
姚巧梅
自由作者。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編輯採訪科畢業,日本龍谷大學日本文學系博士課程修了。
歷經記者、編譯、教師等工作,曾任職台灣時報、自立晚報、天下雜誌、大漢技術學院、淡江大學等。
主要著作《佐藤春夫と台湾》(《佐藤春夫與台灣》)、《郭台銘的情人夏普—被台灣買走的日本百年企業》、散文《京都八年》。翻譯有小說《成吉思汗》、商管《後五十歲的選擇》、實用《大笑啟動免疫力》、散文《晚年的美學》、童書《大師的童心》等50餘本。
章節試閱
暗夜的燈「填滿書屋」
韓裔日籍作家柳美里移居福島兩年了。
和她見了兩次面。一次是二○一七年五月,在她南相馬市的老房子。屋裡四隻貓竄來竄去,還有隻青蛙。她的書齋必須攀登陡斜的窄樓才上得去,空間有些侷促。書架前的書桌上,有筆、寫作用小電腦,還有三支長竹子,竹子頂端用衛生紙包裹著鼓鼓的東西,後來才知道是蝴蝶的蛹。
第二次是同年九月,已搬新家。距小高車站走路三分鐘,是占地一百五十坪的獨棟兩層房,有後院和倉庫。愛貓當然也跟著去,已成形的蝴蝶應該放生了。新屋前院有盆景,幾棵瘦瘦的綠松。後來再路過,只見二樓的窗戶始終敞開,白紗窗簾隨風輕飄。
幾個月不見,感覺她的生活起了不小的變化。從南相馬駐在(二○一一年)成為真正的在住(二○一五年),特別是夢想實現的腳步,加快了。
二○一八年春天,她的「填滿書屋」(full house)即將開張。顧客以高中生為主,開張的時間將配合高中開學日。小高產業技術高中是當地唯一的高中,災後重建。校歌是柳美里寫的,也在那裡教過作文。
和福島結緣,事出有因。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一日,從電視獲知因放射性物質外洩要撤離二十公里內居民的消息後,她連夜趕到第一核電廠附近的海邊徘徊。當時,只是直覺的「想和這裡的住民共苦」。 翌年,她開始接受南相馬市電台的邀請,主持廣播節目。之後,一年幾乎有四分之一的時間都待在這裡,而祖父曾在南相馬市經營過柏青哥店。
災後有段時間,柳美里看不下其他的書,只有列維納斯的書差點被翻爛。「善待他者」,是猶太裔法國籍哲學家列維納斯的關鍵思想。
與他者共生、災民共苦,柳美里開始身體力行。
她把鎌倉的房子脫手後,偕同丈夫、兒子一起搬來。廣播節目繼續主持,替地方報寫專欄,接下來要開書店。因為人在福島,這些事才會發生、得以實現。
柳美里用行動認同那些無懼返鄉的居民,有意對外證明核災的負面影響已逐漸退去。所以,她在部落格將曾被列為必須撤離區的小高,取名「世界第一美麗的地方」,預告將會有書店出現。
「是想振興社區嗎?」針對提問,「開書店,如果有復興地方的效果,當然很欣慰。」柳美里的丹鳳眼裡,溢滿笑意。
採訪在一進玄關處的房間進行。房間左邊有片大窗戶,淺咖啡牆壁搭配黑色窗框,透過乾淨的玻璃,寂寥的街景、對面空庭略帶黃色的雜草和自家前院幾株綠松,盡攬眼底。窗台擺著幾個貓狀的擺飾品、貝殼和立式的家族照片。有張照片是劇作家東由多加(一九四五~二○○○年)。東由多加曾經是她的導師和伴侶。
這個房間和隔壁八帖大榻榻米房間是書店的主要空間,停車坪另將加蓋約二十五平方公尺,作為交流場所。會有三扇門面向街道,感覺很開放。書店裡會有大張桌子、Wi-Fi,高中生、當地居民和旅客都能輕鬆進來歇歇腳,還備有輕食。
柳美里有意更進一步的,把南相馬市和最近的城市仙台市連結起來,把整個空間用來做藝文活動,綽綽有餘。設計師是坂茂,曾獲普立茲克建築獎,也是受災宮城縣女川車站的設計者。
後院則計畫用來做輕食小酒吧和小劇場。「我會組團。然後和年輕人一起在這裡表演。」她要在小鎮樹立文化指標,而且行動力十足,自己編寫的朗讀劇開始連載,且於二○一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上演第一齣話劇「cascade 破水」。柳美里與戲劇表演結緣甚早,十六歲參加劇團,後來也組團,演出自己編寫的劇本是十八歲那年。
看起來,五十歲的柳美里,不僅有意回歸原點,還要在這塊有著輻射能陰影的土地上連結青春夢,連結當地居民和學生,連結社區,連結讀者與作者,連結鄉鎮和城市,在被核災震碎的各種斷裂的關係中,做著修補的夢。
為了實現夢想,她發起集資活動。募集到的資金,將依金額多寡決定書架數目、書籍冊數和書店空間的充實或縮小。二○一七年十二月下旬開始,瀏覽她的部落格就可看到距截止日期還有多少天數。活動到二○一八年二月二十八日結束,目標是五百萬日圓。至於書店是否賺錢,學生是否買書,都不在她的腦海裡,「必要做的事還是得做,要不然怎麼知道成或不成?」柳美里的敢做敢當,是出了名的。
在日朝鮮人的身分讓她從小備受霸凌,「韓國豬!」上體育課,沒有同學願意跟她手拉手。父母離異、三餐不繼、高中輟學、精神崩潰、自殺過、未婚生子、四十七歲前搬家十五次。對家庭缺乏歸屬感,對學校產生不了歸屬感,既非韓國人、也不是日本人,對國家也沒有歸屬感,尋覓「場所」成為她創作的動力。
不僅如此,現在她也要替福島災民創造一個場所。
「晚上,從稀稀落落的燈光,就可以知道這裡有多荒涼。」柳美里轉頭望著窗外,低聲說道。小高區原有一萬多住民,現只剩四分之一,而且老人居多。即使有著五百多名學生的小高高中,在地學生也僅十多個。
「填滿書屋」會是一個安全溫暖的場所。從下午四點放學,到晚上九點末班車開走這段時間,學生、放學來接孩子的家長,閒得發慌的老人家,一律歡迎。年輕人要看書的、手機要充電的、想發呆的,做什麼都可以,肚子餓了還有飯糰和麵包可吃。柳美里自己有個獨立養大的十八歲兒子,很清楚怎麼跟年輕人互動。
「那,寫作呢?」問她。「在哪裡都可以寫。」她笑開來了。
彷彿,「填滿書屋」不僅填實了小高學生的課後時間,也充填了柳美里曾經空耗的青春。因為孤獨,她愛上閱讀,也熱衷飼養昆蟲和生物。《飼育之人》(《飼う人》,二○一七年十二月)把二○一四年開始在文學雜誌連載的短篇,以一年一篇的速度,在二○一七年總集成。四個短篇的題名都和生物有關,水蠟蛾、墨西哥鈍口螈、白氏樹蛙、斐豹蛺蝶,展現她對生物生態的鑽研,也突破以往以人為主的書寫習慣,把生物與人、與生活、與存在的關係做了連結,「人,一邊養育著各種生物,但你,被什麼飼育著呢?」是其中最出色的宣傳文案。
至少在寫作裡,柳美里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位置。二十九歲就獲得純文學獎的早慧作家,創作力不僅不見枯竭,還因為換了場所,有了新的生活,獲得新的生命。
打電話給在天國的你
岩手縣是宮澤賢治的老家,也是作品〈夜鷹之星〉的故鄉。這部作品被選為日本童話名作,幾乎所有日本學童都讀過。
故事描述,有顆慈悲之心的夜鷹外型醜怪,常被動物們歧視恥笑,覺得牠玷汙了動物的格調,甚至命令牠改名。內心善良的夜鷹決定犧牲、自己不再肉食生物。最後,牠強忍飢餓奔向天空後死去,變成一顆星星。宮澤賢治是虔誠的佛教徒也是自然科學家,他以岩手縣為舞台,創造了一個理想鄉「伊華德福」(Ihatovo)。
現在,在這個理想鄉裡,有一座白色電話亭,電話亭裡的「風中電話」 (風の電話)享譽國際。拿起這支沒有電話線的黑色轉盤式電話,可以上通天國與亡者通話,讓生者與亡者共墜心心相繫的夢鄉。
日本國內外任何一個人,只要想和不在人世的親友講話,都可以在任何時間上門使用。三一一後,已有兩萬五千人來過。美國、英國和丹麥的媒體先後前來採訪,還被哈佛大學研究日本歷史文化的課程選為「一定要上的課」。
電話亭位在大槌町浪板一個海拔六十公尺,名為「Bell Gardia 鯨山」的花園裡,三陸海岸就在眼下。如今,曾經被海嘯淹蓋的野島和筋山安靜地挺立著;曾經瓦礫狼藉的吉里吉里灣風平浪靜;海拔四十公尺的村落遭第二波海嘯吞噬後的空地上,雜草兀自茂長,已經修復了的浪板車站也雨過天晴。
天搖地動的三一一,恍如隔世。物換星移,感到絕望的似乎只剩劫後餘生活下來的人。
很多前來打電話的遺族紛紛告訴園主佐佐木格,當他們拿起話筒開始說話以後,真的感覺到親人聽見了自己的聲音,而且也有回應。有些人甚至來了好幾次。
針對這種現象,慶應義塾大學臨床心理師矢永由里子分析:「風中電話是這樣的一個場所。當你面對這支電話,你對所珍視的人的思念會自然湧現。當你開始轉撥話盤以後,紛雜的感情也隨之泉湧。你只需要佇立在這個場所,自然的,就會相信自己對往生者的懷念,已無條件地被接受了。」
佐佐木則繼續將風中電話的作用延伸出去。「當人知道自己被接納了以後,會產生一種前進的動力。電話,是為了溝通用的道具。生者利用它和亡者有了連結,從中獲得安慰。痛苦和悲哀也許不至於減輕,但至少學會了控制。」佐佐木有條不紊地說出自己的觀點。
雖與宗教無關,但西方報導詮釋此處是一個祈禱的場所。日本和尚則感覺出這裡是一個擁有強大力量的地方。
二○一七年十月三日,三浦丈美開車載著我一起過來。我們從南三陸町出發,沿國道四十五號線北上,路上經過的都是災區,氣仙沼市、陸前高田市、大船渡市、釜石市,當抵達大槌町後,已是兩個小時以後了。三浦說,早風聞風中電話了,但沒有勇氣一個人來。
沿路看得到施工中的海港和堤防,還有飛鳥掠過的蔚藍海岸。出身岩手縣大船渡市的年輕女歌手濱守榮子,以這條公路為題材,創作了一首歌〈國道四十五號線〉,把銷售CD的錢捐給故鄉。
曾有十五個福井縣的和尚來到現場,轉了一圈後。「這裡是一個很好的場所。」一個叫五味的和尚稱道。五味還分享了一個插曲,告訴佐佐木他們的經驗。五味表示,福井縣也曾發生災害,公家機關認為居民的心理需要照護,於是開闢了一間諮商室。但是,沒有人造訪。「因為我們不了解他們的心,人不希望別人看到自己愁苦的樣子。並不是光有硬體就好,我們可以了解透過這支電話,為什麼受傷的心獲得療癒。」
有四面玻璃的電話亭矗立在兩千多平方公里的花園入口處。矮小的柵欄沒有上鎖,隨時可打開門走進去。離佐佐木夫婦的住處稍遠,是個獨立的場所。我們去的那天是陰天,四周靜悄悄,來了一對男女,彼此禮貌地點頭致意。
我走過前面一小段灰石小路,通過懸掛著鈴鐺的拱門後抵達電話亭。打開走進去,黑色電話默默地等在那裡。
電話旁插著一支筆,有木頭做的月曆,玻璃墊下是佐佐木格寫的文章。為了讓來者把心裡所想、嘴裡想說的話寫下,放置了一本筆記簿。面對著電話,電話亭外可以看到正隨風搖擺的蘆葦和一座似在默禱的西洋女性雕塑。
二月,正值紅色大理花盛放、池塘裡流水潺潺、不時傳來鳥的叫聲,還有築窩的蜜蜂。在黃色、白色的水仙簇擁下,一株粉紅色梅花雍容登場。
風中電話的背後,有一個傷感的故事。
佐佐木格表示,想要電話亭的想法在二○○七年以前就有,待電話亭建立完成已是災變之後了。原本,和佐佐木格感情很好的表哥武川博久罹癌去世,時間是二○一○年秋天。表哥的死,觸動了佐佐木開始思考生者與亡者的迥異處境。電話亭是紀念物,為了紓解對往者的思念,刻意將之形象化。「在長壽的時代,人可以活到八十歲、九十歲、一百歲。但是,人死亡的時間終究漫長,長過活著的時間。因此,對還要繼續活下去的後代子孫和親友們來說,對亡者的懷念要如何化解才好?」
這種因感性而生的質疑和非凡想像力,催生了風中電話的誕生。
但是,為什麼是風呢?根據佐佐木解釋,在拉丁語和希臘語中,風有靈魂的意思,足以連貫人的身體、精神和靈魂。和空氣一樣,風也是一種媒介,看得見、聽得到、有連結的作用。於是,「拿起電話,透過說話,讓你的思念隨風遠颺,傳達給另一個世界的人」,這個概念自然生成。
事實上,二○一一年以後才活躍的風中電話,在二○○七年就已獲得,起因是一段奇遇。
岩手縣釜石市的熱鬧街有家飯店「陽光大道」,飯店前有座古典的白色電話亭。常開車經過的佐佐木,很早就想把它拿來當作花園的點綴。有一天,發現工人正在拆解電話亭,要報廢。佐佐木當場索取,但遭回絕,理由是那是NTT(日本電信電話公司)的所有物,不能隨便轉讓。所幸事情有了轉機。大船渡一家柏青哥店要關門,認識的人打電話告訴佐佐木有個類似的電話亭。知情後,佐佐木毫不遲疑地出動兩噸貨櫃前去取貨。五釐米厚的四塊玻璃相當沉重,動用了四個人才搬動。雖然沒有屋頂,而且需要重新漆色,但難不倒會做木工的他。
電話亭由自己親力製造完成。五十四歲退休那年,佐佐木誓願只做自己喜歡的事,決定過自己嚮往的生活。於是開始找尋可以眺望大海的丘陵,決意在丘陵營建一座與植物、動物共生的花園。領到退休金以後,他把想法付諸行動,先買下這塊地。然後從整地、植樹、栽種花草,甚至住家起居室一部分、圖書館、小咖啡館裡的砌磚暖爐。都是自己做的。凡事都依照他的意志達成了。唯一料想不到的是,三一一之後,這裡竟轉型成了公共場所。
佐佐木的名片職稱是園藝設計師、樹醫,已在這裡生活了二十年。自稱其中有十年是單獨和動物花草一起度過。當時,夫人佐佐木祐子是幼稚園老師,早出晚歸,「一整天沒有說話的對象。後來,只好跟樹木花草和鴨子、小鳥講話。牠們都感知得到,動物和人的心意是可以互通的。」七十二歲的佐佐木,有一對深邃的眼睛,話講到興頭,眼神會發亮。他鼓勵孩子多接觸大自然和動植物,說是可以培養感性和想像力。
Bell Gardia 鯨山花園是他幼年的原風景。十歲左右時,父親常帶他回老家紫波町玩。在那裡,炊飯泡澡,大啖田園裡的蔬菜、西瓜、蘋果、葡萄,讓感性豐富的少年充分感受了田園的優裕和豐美。
盡管後來經歷戰後糧食匱乏的時代,但由於鄉下的美好鮮明地烙印在腦海,再也沒有任何事物能被取代的幸福感,支撐他度過許多難關。直到現在,只要把木柴放進暖爐裡焚燒,而當煙味混著木材味裊裊上升,就會讓他因想起童年的時光而沉浸在歡愉的氛圍裡。即使人生之路並不平坦,但都能坦然接受並勇敢地面對。
父親在他讀中學那年辭世,從此家計由他一肩扛起,成為家裡的經濟支柱。他放棄熱愛的繪畫,到釜石市的新日鐵住金釜石製鐵所工作,釜石市是日本近代製鐵業的發祥地。首先,研習兩年,十七歲以後才正式分發到現場。負責的工作是在攝氏一千六百度高熱的爐前從事熔鋼作業。因為太熱了,夏天特別需要維持體力,於是,邊喝公司分配的食鹽和促進代謝的營養劑邊勞動。中午休息時間,先把汗擰乾再吃中餐。中餐是開水泡飯,囫圇吞下後繼續工作。佐佐木後來在二十多歲買了房子、三十多歲成家。直到三個男孩都自立以後,立刻退休,飛奔向桃源。
世外桃源裡,有座歐風小咖啡館和森林圖書館。圖書館原是為了讓災後住臨時住宅的小朋友看書而建,現已開放,不限孩童了。圖書館的一磚一瓦都由佐佐木格親手打造,不太規則的瓦牆帶著不修飾的拙氣,有點像童話故事裡的糖果屋。
館內沒有日光燈,用的是帶自然光的環保燈炮。童書繪本來自國內外捐贈,還有個小小的二樓,天窗下有小椅子,空間不大,但天氣晴朗時,透過天窗照進來的陽光暖和明亮。很多小朋友在戶外玩累了,就跑進圖書館,在這裡歡度知性融合感性的時光。
咖啡館的鑰匙整天掛在門上,即使主人不在,客人也可隨時出入,戶外擺了幾張撐著大陽傘的座椅。佐佐木夫人祐子常在這裡和小朋友、家長一起做手工披薩。把做好的披薩放進爐裡,用木柴慢慢燻烤。這種享受不方便的生活,反而有益健康和環境。
畢竟在災後百廢待舉之際,回歸柴火溫暖、貼近簡單生活正是大好時機。在過於注重效率、急於下結論和強調物質生活的現代,「提醒人們回想什麼才是生活的本質。」這也是佐佐木營建花園的初衷。
風中電話的成立是發揮想像力的結果,儘管想像力是無形的。「我們不過是創造了一個場所而已。」儘管佐佐木夫婦倆謙虛地表示。但是,他們運用看不見的想像力和感性,鼓舞了許多人,克服傷痛,找回人生的目標。
在日常生活中,形塑出一個正向能量的非日常空間,這已不僅是奉獻,更是無與倫比的創造力所致。
往者已矣,生者卻透過往者獲得活下去的力量。這個不可思議的場域,只存在於歷經狂風暴雨之地。
暗夜的燈「填滿書屋」
韓裔日籍作家柳美里移居福島兩年了。
和她見了兩次面。一次是二○一七年五月,在她南相馬市的老房子。屋裡四隻貓竄來竄去,還有隻青蛙。她的書齋必須攀登陡斜的窄樓才上得去,空間有些侷促。書架前的書桌上,有筆、寫作用小電腦,還有三支長竹子,竹子頂端用衛生紙包裹著鼓鼓的東西,後來才知道是蝴蝶的蛹。
第二次是同年九月,已搬新家。距小高車站走路三分鐘,是占地一百五十坪的獨棟兩層房,有後院和倉庫。愛貓當然也跟著去,已成形的蝴蝶應該放生了。新屋前院有盆景,幾棵瘦瘦的綠松。後來再路過,只見二樓的窗...
推薦序
【推薦序】 文/鴻海科技集團總裁暨永齡基金會創辦人 郭台銘
姚女士在今年鴻海年終園遊會時遇到我,告知她將出版這本關於三一一日本地震的新書,由於她採訪過程中得知當年我和鴻海公司透過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捐款七億日幣,參與重建了受創嚴重的志津川醫院,醫院三一一當天受海嘯襲擊,四樓以下的病患及職員全部喪生,然而醫護人員在當地臨時搭蓋的醫院工作,堅持了四年多,終於等到如今命名為「南三陸醫院」啓用,設備新穎,收費低,充分發揮了醫療在災區的力量,聽到這個進展,令我十分欣慰也很感激,感謝紅十字會及所有為重建工作付出的人們,也感謝更多其它捐款者才能一起讓醫院重生。
「到底要如何看待災害帶來的傷害呢?是沉浸在痛苦裹,還是把原來無法接受的情感,轉化為讓自己可以接受呢?人的復原能力,真的不可思議。」這是作者姚女士在本書採訪對象中的一段話,深深地打動了我,因為在我自己的人生中也經歷無法掙脫的悲傷,傷痛不會遺忘,但卻能轉化,成為力量。在這本書中記錄了許多日本三一一地震後重建,重生的故事,像是書中引用莎士比亞的話——窮途末路開始打造更美好的生活,透過姚女士的文字,看見了重創福島的新生之路。
新生的福島有日本國家級計劃的科技投資,發展福島機器人試驗場地,鴻海公司也實地派人考察過,不管是災害用機器人,輻射相關研究項目,先進醫療研發,福島也宣告二○四○年實現百分之百使用再生能源,積極投入各式再生能源的發展,除了用高端產業為福島找回尊嚴,書中提到一瓶「水蜜桃的眼淚」的福島日本酒,在第一年推出就熱賣三萬瓶,更是一個化悲憤為挑戰,逆轉勝的小農案例。
天災從不選擇我們準備好的時間降臨,記憶應該遺忘無法承受的傷痛,但卻不能忘記反省與學習每次天災帶來的教訓,姚女士採訪這些劫後餘生、曾經絕望的人站起來向前邁進的故事,以及了解日本政府及民間在災後如何從各種面向重建等內容,非常值得閱讀,學習與反思。
中華民國一○七年三月三日
【推薦序】 文/鴻海科技集團總裁暨永齡基金會創辦人 郭台銘
姚女士在今年鴻海年終園遊會時遇到我,告知她將出版這本關於三一一日本地震的新書,由於她採訪過程中得知當年我和鴻海公司透過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捐款七億日幣,參與重建了受創嚴重的志津川醫院,醫院三一一當天受海嘯襲擊,四樓以下的病患及職員全部喪生,然而醫護人員在當地臨時搭蓋的醫院工作,堅持了四年多,終於等到如今命名為「南三陸醫院」啓用,設備新穎,收費低,充分發揮了醫療在災區的力量,聽到這個進展,令我十分欣慰也很感激,感謝紅十字會及所有為重建工作付出的人們...
目錄
推薦序 文 / 鴻海科技集團總裁 郭台銘
推薦語(中日對照)
前言 一個讓人思索死亡、災難和勇氣的旅行
第一章 「核電銀座」福島陰翳
若無其事的寧靜
難以承受之災後創傷
你的身上有細菌
上下顛倒的日本地圖
除染作業員梅原浩
【專訪一】會津電力公司社長佐藤彌右衛門
【專訪二】福島再生能源研究所所長中岩勝博士和副所長安川香澄博士
【專訪三】核災發生時,病患的疏散與被曝醫療問題
【專訪四】福島縣縣長內堀雅雄—福島的課題
【專訪五】福島再生能源研究所研究員渡邊純一
【專訪六】福島縣農濱地區農業再生研究中心研究員佐藤睦人、根本知明
第二章 Keep on Goin,繼續往前走
讓土地也能呼吸
松老雲閑話「有偶」
暗夜的燈「填滿書屋」
破蛹成蝶高飛時
從小高出發的文學巨匠
強韌的精神接力
心靈診所和兩萬棵櫻花
第三章 技術創新海岸之夢
從農業大縣到科技之城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學習型觀光都市
水蜜桃的眼淚
「海男之酒」在異鄉
榮耀里山的有機米酒
【專訪一】福島國際醫療科學中心副理事長谷川攻一醫師
【專訪二】福島縣農業綜合中心安全農業推進部副部長草野憲二
第四章 咆哮海岸邊,風中電話
沒有被吞噬與被吞噬的
悲情小學和絕美中學
梅花與櫻花的約定
打電話給在天國的你
【專訪一】奧會津書房總編輯遠藤由美子
【專訪二】宮城縣南三陸町副町長最知明廣
【專訪三】岩手縣石卷市受災居民高橋一江
【專訪四】宮城縣南三陸受災居民、「曬曬太陽」居家照護公司負責人三浦丈美
主要參考書籍、雜誌
推薦序 文 / 鴻海科技集團總裁 郭台銘
推薦語(中日對照)
前言 一個讓人思索死亡、災難和勇氣的旅行
第一章 「核電銀座」福島陰翳
若無其事的寧靜
難以承受之災後創傷
你的身上有細菌
上下顛倒的日本地圖
除染作業員梅原浩
【專訪一】會津電力公司社長佐藤彌右衛門
【專訪二】福島再生能源研究所所長中岩勝博士和副所長安川香澄博士
【專訪三】核災發生時,病患的疏散與被曝醫療問題
【專訪四】福島縣縣長內堀雅雄—福島的課題
【專訪五】福島再生能源研究所研究員渡邊純一
【專訪六】福島縣農濱地區農業再生研究中心研究員佐藤睦人、...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28頁開數:25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