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G上看起來快樂又完美的孩子,為什麼會想死?
即使在你眼中完美的人,其實都正在經歷一些掙扎
轟動全美,常春藤名校高材生自殺案完整紀實報導
揭露網路世代底下,看似完美的孩子,實則正在經歷崩裂的青春……活在人手一機的網路時代,青少年身處真實世界的壓力中,卻要在網路虛擬空間裡維持歡樂的假象。唯有了解孩子為何掙扎,才能避免他們落入無解的循環中。
她,19歲,一個擁有完美人生的女孩:
常春藤名校資優生、田徑校隊、漂亮又受人喜愛,
不管做什麼都名列前茅,她的大好前程正要展開,
然而,她卻選擇走上絕路。
一場震撼全美的自殺悲劇,
揭開了年輕人在真實生活與完美的網路世界,
相互拉扯而造成的龐大壓力。
面對網路世代孩子的心中缺口,
父母、學校該如何幫助他們走出陰霾,
抵抗即將撕碎心靈的巨大心魔呢?
這個令人心碎的故事源自於美國ESPN娛樂體育台記者凱特‧費根的報導,大學運動員麥蒂森‧霍蘭的自殺事件震撼了整個賓州大學校園,她的死也揭露出現今年輕人身受精神疾病之苦卻不為人知的掙扎與折磨。
麥蒂森進入期待已久的大學生活後,她的父母發現事情好像有點不對勁。從前那個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女兒變得孤僻內向。當麥蒂的父親吉姆在第二學期開學的第一天載她到學校時,麥蒂給了他一個長長的擁抱,這是吉姆與麥蒂的最後一次相擁。
《麥蒂為何而跑》原本只是凱特‧費根為espnW頻道針對麥蒂的生活所做的報導,當費根透過訪問從其他大學運動員口中發現他們同樣也受精神疾病所糾纏時,這則關於耀眼的年輕運動員以自殺結束青春生命的報導,頓時變得急需深入探討。這本書是麥蒂森‧霍蘭的生命故事,以及她與憂鬱症拉扯的過程,同時也揭開年輕人——特別是那些表面上看起來一切完美的大學運動員,在媒體社群與無情網路世界所面臨的龐大壓力。
作者簡介:
凱特‧費根(Kate Fagan)
凱特‧費根是ESPN雜誌及網站的專欄作家,也是ESPN娛樂體育台「Around the Horn」體育評論節目的常客,在「Outside the Lines」、「First Take」、及「His & Hers」等節目也能看見她。費根曾替費城詢問報《Philadelphia Inquirer》採訪報導NBA美國職籃的費城七六人隊(76ers)長達三個球季。
她還是一位傳記作家,曾出版《藝術重現》(暫譯,The Reappearing Act)一書;同時還是espnW播客(podcast)「Free Cookies」節目的主持人之一。費根目前和閨密凱薩琳・普丁及兩隻狗,居住在紐約的布魯克林。
譯者簡介:
何佳芬
美國南加大教育心理研究所碩士,喜歡與文字有關的一切。有時候想當大人,有時候又希望是個小孩,所以在幼兒文學與成人書翻譯中游移。期盼從圖畫書中找到初心,從小說中發現良善的人性。
小說就像是人生的縮影,當中有許多的借鏡、感慨與體會。譯者第一步看到了其中的秘密,透過筆尖與讀者分享,從中找到感動之處。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精神科醫師 王浩威
yes123 求職網資深副總經理 洪雪珍
科普心理學作家 海苔熊
諮商心理師 陳芊羽
親子教育家/建國中學資深名師 陳美儒老師
諮商心理師/資深輔導教師 陳鴻彬
【各界推薦文】
「看似平常的校園生活適應,對有些人來說已是竭盡力氣;迎合式的社群網路、高自我要求強化了孤獨與無助。很少人能理解他們的孤單,因為他們看起來是那麼的完美。透過麥蒂的故事,讓人真實地體會到那些不為人知、裡外不一致的內心掙扎……」
──諮商心理師 陳芊羽
「透過一位年輕女子的眼睛,帶領我們用同情與坦誠的目光,正視許多大學學子所面對的社會壓力。」
——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溫馨又揪心的故事。」
——曲線雜誌《Curve》
「讓我們為勝利歡呼……不僅因為凱特是一位堅強又有毅力的人,也因為她是一位感情纖細且坦誠的作者。」
——NPR全國公共廣播電台,只是一場遊戲《Only a Game》
名人推薦:精神科醫師 王浩威
yes123 求職網資深副總經理 洪雪珍
科普心理學作家 海苔熊
諮商心理師 陳芊羽
親子教育家/建國中學資深名師 陳美儒老師
諮商心理師/資深輔導教師 陳鴻彬
【各界推薦文】
「看似平常的校園生活適應,對有些人來說已是竭盡力氣;迎合式的社群網路、高自我要求強化了孤獨與無助。很少人能理解他們的孤單,因為他們看起來是那麼的完美。透過麥蒂的故事,讓人真實地體會到那些不為人知、裡外不一致的內心掙扎……」
──諮商心理師 陳芊羽
「透過一位年輕女子的眼睛,帶領我們用同情與坦誠的目...
章節試閱
第一章 碎裂
事情為什麼會變成現在這樣?吉姆實在想不透。不過就在幾個月前,麥蒂在大家的期待下贏得紐澤西州的八百公尺長跑冠軍。當時看台上的各校代表旗幟如彩虹般飄揚,麥蒂勢如破竹地衝向終點,卻仍精力充沛得好像再跑一圈也沒問題。高中時如果當天的訓練稍微輕鬆一點,麥蒂回家後還會自己在院子裡繼續跑,草皮都被跑出一圈痕跡來。
現在的她看起來卻如此脆弱,吉姆不敢相信自己竟然會用這兩個字來形容麥蒂。
如同大多數的父母,不管孩子面臨什麼問題,吉姆都有解決的辦法,他對這一點非常自豪,雖然孩子們有時候會接受他的意見,有時候不會——但至少他都能為他們提供一些方向。只是吉姆現在完全不知道該說些或是做些什麼。他不斷在腦子裡想來找去,想搜尋出適用的語句,卻又總是繞回相同的結論:麥蒂一定是和艾胥莉碰到了相同的問題。他的大女兒艾胥莉兩年前進入賓州州立大學就讀(Penn State University),她一點也不喜歡這個學校,所以幾乎每個週末都準時回家報到,大家都知道她需要轉學。大二的時候,艾胥莉轉到了阿拉巴馬大學(University of Alabama),一切又重新上軌道。
或許這就是麥蒂需要的:換個學習環境。吉姆再次轉頭看著女兒,她看起來好瘦,而且臉色蒼白;仿佛身上有個沒人發現的小洞,都漏光了她所有的精力。麥蒂每隔幾分鐘就望向窗外,吉姆懷疑她根本沒在看風景,只是眼怔怔地望著,然後又盯著手機,指頭繼續在螢幕上忙碌。
第二個學期就會好多了,一定得要變好。麥蒂在心裡這麼想。說不定光憑意志力就能讓一切變好;又或許只要她對夠多的人說這一次會好轉,一直一直重複地大聲說,到最後也許能夠說服自己。
但有一件事需要先解決,她必須放棄田徑隊。放棄!這兩個字讓麥蒂很難接受,她從來不曾放棄過。麥蒂是一位運動員,她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也一向如此。從小學三年級開始,麥蒂每個星期有三天的時間需要練足球,這個安排是大人定的,他們控管一切,這麼做都是為了開啓麥蒂之後在體育和學業上的精進之路。雖然那時候的麥蒂還不是很明白,但是她隱約知道自己將來的目標是什麼。進中學不久,麥蒂和當時的好朋友MJ約定,將來上大學時要參加體育隊,這是麥蒂長久以來的夢想。然而現在的她,才加入賓州大學田徑隊一個學期,就想要放棄,更希望有人能夠看出她多麼急需要放棄。
大約還有一半路程的時候,麥蒂轉頭看著吉姆。「你知道我其實不想回去。」她說。
「我知道。」吉姆回答:「我瞭解。」
他用力握緊方向盤,車子在公路上奔馳,每過一分鐘,賓州大學就離他們愈來愈近。
「我們可以繼續開下去。」吉姆說:「一直開到北卡羅來納州,再開到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Chapel Hill),我們可以不要在費城下交流道,這樣妳就可以到那邊參觀一下,看看妳喜不喜歡。」
吉姆很喜歡拜訪北卡羅來納大學的教堂山分校,他的姊姊瑪麗和姊夫史考特都是北卡羅來納大學的校友,吉姆自己也曾就讀於北卡羅來納的高點大學(High Point University),還是網球校隊的一員,雖然比不上東岸名聲響亮的常春藤名校,也不具學術影響地位,但是他很珍惜在那裡的時光,那是他生命中最棒的四年,他和大學同學到現在依然保持聯繫。
麥蒂搖搖頭。「不行。」她說:「我們要和英格麗吃午餐。」
吉姆抓緊機會,繼續告訴女兒自己在大學的經歷,交了哪些朋友,還有自己當時非常努力,而且不曾感到任何麥蒂現在似乎快承受不了的壓力。
麥蒂放下手機,眼睛看著窗外。「你不知道自己有多幸運。」她幽幽地說。
「妳也可以。」吉姆告訴麥蒂:「我向妳保證。」
麥蒂搖搖頭。
「那麼妳對轉學有什麼想法?」吉姆問。
「我不知道。」麥蒂說:「范登堡大學(Vanderbilt)可以納入考慮。」
麥蒂寒假時就已經打聽過范登堡大學,這所大學的體育和學術課程都頗為優秀,而且離艾胥莉的學校很近。
「范登堡大學」這五個字在那一刻所代表的,不再是位居納許維爾(Nashville)的幾棟獨特建築,更非腳穿紳士休閒鞋的男生,或是在教室間穿梭的聯誼會姊妹;這五個字代表的是更深層的意義:希望。至少麥蒂還在思考,至少她仍在想辦法解決問題。吉姆突然有個想法。
「我們來計劃一下,找一天去看看。」他說。
「好啊。」麥蒂漫不經心地回答。「聽起來不錯。」
幾分鐘之後,車子逐漸接近四號出口,吉姆打了方向燈,然後慢慢把車開下高速公路。他們橫跨紐澤西州,經過加油站、速食店、和小商場,然後過了富蘭克林大橋,很快就抵達大樓外牆爬滿常春藤的賓州大學。
英格麗・黃是麥蒂在賓州大學的好朋友,英格麗的姊姊妮可是普林斯頓大學的籃球隊員,這也是她們兩個這麼有話聊的原因,英格麗也因此提早回學校。英格麗的家在加州,她和麥蒂經常討論暑假要一起到洛杉磯去。麥蒂一直想到加州看看,所以很開心能交到一個來自帕沙迪納(Pasdena)的朋友,她還從臉書傳訊息給艾胥麗,提議七月的時候一起到西部玩一、兩個星期。英格麗之所以選擇到費城的學校就讀,最大原因是當初被延攬進校隊;但是現在她跟麥蒂一樣想要退出,她想要不受練習時間限制,盡情地體驗大學生活。
自由,是她和麥蒂常常掛在嘴邊的字眼。
吉姆和麥蒂約了英格麗在寶貝藍烤肉餐廳(Baby Blue BBQ)見面,餐廳就在麥蒂宿舍對面靠近橡樹街和栗子街的街口,一棟重新裝潢過的透天屋。這對好朋友在裝潢怪異的餐廳一見面後,很快就聊了起來,她們整個暑假都保持聯絡,也常常互傳訊息,雖然麥蒂和英格麗只不過認識了短短幾個月的時間,但彼此似乎都認定這份友誼會延續一輩子。
在英格麗身邊的麥蒂似乎心情愉快,兩個人吃飯時不停想著怎麼讓第二個學期變得更棒,英格麗還隨身帶著《過得還不錯的一年》這本暢銷書,這是關於一個女性如何花一整年的時間追尋快樂的故事。吉姆聆聽兩個女孩熱烈討論想要加入姐妹會,到底該怎麼做呢?兩個人都不太清楚,於是妳一言我一語地拼湊出一個結論,那就是招募活動即將在下個星期緊鑼密鼓地展開,所以麥蒂和英格麗興奮地停不下來,不停猜測可能的情況。
吉姆微笑著付賬單,麥蒂看起來真的很想和英格麗見面,吉姆忍不住想珍藏這些時光,這些小小的片刻能讓他暫時忘記那些憂慮。
賓州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女子籃球賽下午四點在佩拉斯卓體育館(Palestra)舉行,他們提早一個小時到,來看普林斯頓隊熱身,因為這可能是他們可以看到潔琪上場的唯一機會。英格麗的姊姊妮可受傷了,所以穿著便服坐在板凳上;潔琪則是幾個星期前傷到指頭,目前還在復建。
妮可給英格麗兩件普林斯頓女籃隊練球時穿的短背心,一面黑一面橘,兩面都可以穿,兩個賓州大學女孩迫不及待地立刻穿上,完全把賓州大學的藍、紅色拋在腦後。兩個女孩在那個下午顯然支持的是普林斯頓老虎隊。
吉姆、麥蒂和英格麗在觀眾席找到潔琪的爸媽,寇伯斯及蘇西・雷尼克,他們一群人就坐在普林斯頓板凳區的後面,三位大人坐一排,麥蒂和英格麗坐在後面。
潔琪很想專注在比賽場上,但看到麥蒂在觀眾席裡又讓她興奮不已,有麥蒂這個朋友讓潔琪非常驕傲。她們高中時曾經花很多時間談論這一刻,而現在兩個女孩也互相支持對方。即使她們應該目不轉睛地看球賽,潔琪還是忍不住頻頻轉頭望向朋友和家人。
雷尼克夫婦自從麥蒂上大學之後就沒見過她,所以他們時不時轉頭和麥蒂說話。麥蒂看起來心不在焉,不知道在想些什麼,常常眼神空洞地直視前方或是看向一旁,也仿佛坐立難安似的動來動去。偶爾當普林斯頓出現精彩好球時,蘇西會興奮地回頭問麥蒂:「妳看到了嗎?」而不知神遊到哪兒去的麥蒂這才回過神,趕緊看著場上說:「噢,我沒看到——怎麼了?」
雷尼克夫婦知道麥蒂遇到瓶頸,潔琪告訴他們的。不過潔琪的許多朋友都有大學生活適應不良的狀況,這些人當中大多是運動員,所以情況更嚴重,時間的緊迫壓力讓他們喘不過氣。事實上,沒有一位父母知道該對自己的小孩說些或做些什麼,更別說是別人的小孩。
緊迫的時間壓力當然不是造成適應困難的唯一原因,重新回到食物鏈的底層也是另一個因素。這個食物鏈底層對他們來說全然陌生,但卻更競爭。麥蒂、潔琪、妮可、還有英格麗,都從身為全隊——甚至全州或全國最優秀的選手,變成只是一群優秀運動員中的其中一個。這個身份上的劇烈轉變,引發他們對自我認同的危機,對一位年輕運動員而言,體育場上的勝利是他們自信的來源,如今卻降到一個更難得到正面回饋和自信心的地位,這也意謂著他們逐步建構的自我價值必須隨之降低。這正是麥蒂所面臨的課題。
「最近怎麼樣?」寇伯斯問麥蒂
「都還不錯。」麥蒂回答。
「田徑隊呢?」
「不怎麼順利。」她說:「比想像中還難。」
「妳要撐住。」寇伯斯對麥蒂說:「一切會愈來愈順利。」
麥蒂停頓了一下,然後才說:「到時候才知道。」
老虎隊那天下午一路佔上風,離結束大約還有八分鐘的時候,教練示意要潔琪上場。潔琪跑到記分桌前特別回頭看麥蒂一眼——她面帶笑容,不停地拍手。潔琪投進她籃球生涯的首要兩球,這一刻簡直完美,因為麥蒂就在現場親眼目睹,而潔琪的隊友們也聽聞很多關於這個高中死黨的事,現在她們全都想見見麥蒂。
球賽結束後,潔琪快速沖完澡就立刻出來和大家見面。第一個學期對她而言也是一個艱難的挑戰,她努力讓自己在球隊和課業上都能有所表現,下午這一場球賽讓她在第二個學期有了很不錯的開始。
「妳太棒了!」麥蒂一邊說,一邊給潔琪一個大大的擁抱。
「妳來我超開心的。」潔琪對麥蒂說,然後跑去擁抱她的爸爸媽媽。
麥蒂把手機遞給雷尼克夫婦,請他們幫忙替三個都穿著普林斯頓球衣的好朋友拍照,在籃球場為背景的襯托下,頭髮依舊濕淋淋的潔琪站中間,麥蒂站在左邊、英格麗則在右邊。
麥蒂在幾分鐘後將照片上傳到Instagram。
潔琪向隊友們介紹麥蒂,然後她們一起站在看台上聊天,這時成千的觀眾陸續進入體育館,接下來是男子隊的比賽,同樣是賓州大學對上普林斯頓。雖然和其他現代體育館比起來,佩拉斯卓體育館顯得老舊很多,但是它以拱形的樑柱和高聳的窗戶而知名,是美國數一數二的大學體育館。幾位普林斯頓女藍的隊員留下來看男子組的比賽,但是潔琪決定搭隊上的交通車回學校。
「留下來吧!」麥蒂說。
「真的不行啦!對不起。」如果可以的話,潔琪說當然想留下來和麥蒂待在一起。不過這一對好朋友已經約好下次見面的時間,麥蒂兩個星期之後會到普林斯頓找潔琪聚聚。
所以她們互相擁抱後,潔期就去搭交通車。回普林斯頓的路上,潔琪的隊友不斷稱讚麥蒂長得好美;其中幾個也在紐澤西長大,所以對麥蒂並不陌生,她們高中時有段時間曾經天天在紐澤西地方報《Bergen Record》的運動版上看到麥蒂的照片——最早是足球,接著是田徑。麥蒂無論任何時候看起來都是那麼地優雅,絲鍛般的黑色長髮綁成馬尾,還經常加上代表北高地高中的紅白緞帶。
吉姆要趕回艾倫岱爾,麥蒂和英格麗留下來看男籃隊的比賽;兩個女孩都希望吉姆一起留下來看球,但他想在晚餐前回到家,雖然他也遲疑著該不該離開女兒。吉姆看著麥蒂,他又再次發現麥蒂不斷出現的情緒轉變,看起來心不在焉,不能長時間集中精神,仿佛一下子關機似的。
她不快樂。吉姆心裡想。那不是一個快樂的孩子。但是麥蒂有英格麗作伴,他知道英格麗有多麼愛這個朋友。何況他也不可能永遠陪在麥蒂身邊,更不可能在她的宿舍外面搭帳篷二十四小時保護著,她已經是個大學生了。而且他的太太史黛西和小女兒麥肯琪過幾天就會過來看麥蒂,麥蒂和賓州大學的田徑隊教練約了見面時間,討論她的未來方向,史黛西和麥肯琪特別開車下來給予精神上的支持。
吉姆相信這幾天麥蒂應該沒問題。
他給麥蒂一個擁抱,麥蒂這次抱他的時間好像比平常還要久一點,放手前還特別用力摟了一下。
「愛你喔!老爸。」她說。
當天晚上麥蒂回宿舍後,坐在書桌前打開電腦。她在寒假前問了許多朋友該如何寫信給賓州大學田徑教練史提夫・多藍(Steve Dolan),好讓他瞭解自己的感受。問題是,麥蒂的朋友當中沒有一個人知道她真正的感覺,除了她自己。
麥蒂把椅子滑近書桌,她右肩上方的牆壁貼了四片軟木塞板,上面釘了許多高中同學的相片,她最喜歡的其中一張是幾個月前在New Balance舉辦的比賽場上拍的。麥蒂和接力賽的隊友站在一起,四個人肩並肩,臉上掛著燦爛笑容。
麥蒂開始在電腦上打字:
雖然很難用文字表達,但是我會盡力說明自己在賓州大學所度過的第一個學期,以及未來的方向。
但在這之前,我想要說的是無論是身為教練或是一般人,我對您都有無比的敬重和欽佩,我也知道如果不是您,我不可能來到這間學校。然而我希望您知道,即使過去幾個月我有一些負面的感覺,也絕對不是您的錯。
事情是這樣的。
第一章 碎裂
事情為什麼會變成現在這樣?吉姆實在想不透。不過就在幾個月前,麥蒂在大家的期待下贏得紐澤西州的八百公尺長跑冠軍。當時看台上的各校代表旗幟如彩虹般飄揚,麥蒂勢如破竹地衝向終點,卻仍精力充沛得好像再跑一圈也沒問題。高中時如果當天的訓練稍微輕鬆一點,麥蒂回家後還會自己在院子裡繼續跑,草皮都被跑出一圈痕跡來。
現在的她看起來卻如此脆弱,吉姆不敢相信自己竟然會用這兩個字來形容麥蒂。
如同大多數的父母,不管孩子面臨什麼問題,吉姆都有解決的辦法,他對這一點非常自豪,雖然孩子們有時候會接受他的意見,...
推薦序
推薦序
跑吧跑!永不放棄!
——親子教育家、建國中學資深名師 陳美儒
麥蒂森・霍蘭是美國常春藤名校──賓州大學的新鮮人,更是風雲人物,金黃色微褐的頭髮配著她一雙明亮的大眼睛和露齒微笑的盈盈笑靨,她是同儕眾所欣羨追逐的可人兒;她是賓州大學的田徑校隊代表,不管做什麼功課或訓練,她都一直表現卓越名列前茅。她是父母的心肝寶貝,更是學校師長的寵兒;可是就在她大好的前程要展開的時刻,卻選擇走上了絕路悲劇。
這一場震驚全美的悲劇,更揭開了當代年輕人面對網路疾速變化的心中缺口,父母師長該如何陪他們走出陰霾,找出隱藏在內心的心魔而重獲陽光正向呢?
早在十多年前,世界著名的《時代》雜誌就曾呼籲,美國有越來越多的青少年,甚至向下延伸到年幼的兒童,生活常為情緒所困擾,因為他們罹患了「雙極情緒障礙」(Bipolar Disorder);而這項前所未有的發現,確實讓許多專業醫療人士大為吃驚。
美國「全國憂鬱症與躁鬱症協會」在二○○八年擴大集會時即提出報告:目前全美「雙極情緒障礙」病患約有兩百五十萬人左右,男女比例各佔二分之一,令人憂心的是,過去患者首次發作的平均年齡已從原本的二十八歲左右降為十七、八歲。
事隔十年,二○一八年美國青少年因為3C盛行,手機片刻不離身,嗑藥、酗酒、槍枝氾濫顯是空前未有,有誰注意年輕的心靈在豐富的外在物欲滿足下,內心是否一直有一處陰暗的黑洞?一處無法向人傾訴的矛盾與痛苦?而這種隱形式的「精神障礙」其實平日是看不太出來的,甚至當事者會刻意隱瞞,以免被貼上精神有問題的標籤。
建國中學這一所號稱全台灣高中男校第一志願的學校,是不是就可以避免憂鬱惡夢的籠罩呢?
有一陣子,我一直很怕接到電視記者來電,最擔心又有學生因為課業壓力、兩性情愛或和爸爸媽媽吵架溝通不良,而一時衝動結束正當青春的生命。
青春如此美好,生命是這般珍貴,為什麼?到底為什麼就這樣結束掉自己的生命?這樣突然的ending下得為免太匆促、令人太感傷,讓人心痛。教身旁愛你的親朋師友又將情何以堪?
「功課好、有禮貌、有專長、很聽話」幾乎是一般人對所謂數理資優生的普遍印象,甚至以為這樣懂事會讀書、體育也不弱的青少年就不用人操心,更因此忽略了他們內心的真實世界。
喜歡獨自思考,是一般數理資優生的特質之一,通常他們跟同齡的孩子相較,思想邏輯會顯得高敏感又十分脆弱;也就是說,這樣的男孩女孩在情感、思想上,往往會比同齡的少男女來得執著、堅定,遇見問題情願躲在角落裡,而不肯拉下「面子」問人。
如同書中的麥蒂,她被家族戴上榮冠般地進了名校賓州大學,其實不久她就發覺,也許是因為長久在操場奔馳訓練而佔據了她不少專心讀書的時間,因此書本學業對她是吃力的,再加上她愛足球勝過田徑,可是身為田徑隊的代表,她又該如何開口跟教練、父母說出內心真實的意願?
許多資優生心扉深處的疑慮,孤獨無助的感覺,總是來自周遭世界對他的不了解;他們暗暗期許能遇見真正「懂他(她)」的心靈捕手。
可是身旁的親友師長,大多時候常會不經意地迷失在他們展現的漂亮成績單上,以致輕忽了那巧笑倩影背後潛藏的幽暗夢魘、辛酸淚痕。
不希望國內資優生的死或美國麥蒂的亡,只換得歎息,只想它是單純悲劇,而希望翻轉成另一個改變的契機。
麥蒂森・霍蘭基金會(Madison Holleran Foundation)已成立,且積極投入協助遭遇困境的青少年,且將重心放在即將踏入大學的高三生,幫助他們做好身心輔導準備。
推薦序
這是一本充滿力量並令人動容的書
——ESPN娛樂體育雜誌暨espnW總編輯艾莉森・奧佛霍特(Alison Overholt)
我還記得第一次和凱特討論麥蒂森・霍蘭的故事將帶來什麼意義時的情景。那是個冷冽的一月天,我們面對面坐在擁擠商場裡人來人往的一張小桌子前,熱切地討論,不斷地交換意見,絲毫不曾察覺午餐時周遭熱鬧滾滾的嘈雜聲早已漸漸散去,大家都回去上班了。
那是一場意義重大的討論——會讓人起雞皮疙瘩的那種,因為你知道自己正一步步接近問題的核心。凱特為espnW及ESPN雜誌寫過許多關鍵性的報導,特別是針對女性教練在大學體育環境所面對的隱形屏障,她決心要讓大眾更加正視這個議題。當時的我正考慮是否回到ESPN,接下espnW總編輯的職務,如同凱特一樣,我的心裡充滿熱切地期待。她的現任以及我未來的上司蘿拉・詹堤爾(Laura Gentile)建議我們兩個找時間聊聊,談談合作的可能性。
這個世界似乎有某些事情正在醞釀著——準備萌芽,而凱特和我守著兩杯早已冷掉的無味咖啡,迫不及待地想要理出個頭緒。不過僅僅只是注意或意識到這些事情還不足以讓我們滿意,我們反而有一種急迫感,一種想要改變人們對女性的論調和看法的企圖心,也想改變女性在這個世界上的遭遇,這些想法在我們的腦海中沸騰。相對於企業、政治、還有體育圈幾十年來在多元與平等議題上,緩慢、穩定(經常令人抓狂)的政策修訂和禮貌性的對話,現在似乎正是個好時機。
當我們談到世界對於女性觀點的轉變時,凱特和我都提到體育新聞報導至今在這部分尚未有過反映現實狀況的文章或是相關影片的出現。那些以女孩或女性為主角的報導文章或是以女性為主要對象的故事影片到底在哪裡?
一篇偉大的新聞報導能夠透過真實故事,來幫助人們了解這個世界的真理;我也相信我們說這些故事的方式,能夠改變人們對這個世界的觀感與體驗。當男孩與男性成為事件中的主要對象時,這些事件通常會被視為普遍現象;但如果是女孩或女性事件時,就成了獨特的單一問題。也就是說女性的故事被認為是特例,男性的故事才是準則。
我和凱特那天邊喝咖啡邊聊的就是這個議題,我們都覺得這樣的狀況迫切需要改變。
雖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但是有些故事能夠幫助我們學到更多,也讓我們成長得更快;有些故事更能深深觸動我們,因為這些故事直抵人心,然後永駐在我們的心頭,永遠不會被淡忘。
那天,我們還談到一篇刊登在報紙上的小文章,那是一個篇幅最短卻絕對最令人哀傷的故事。麥蒂森・霍蘭,一個賓州大學的年輕田徑運動員,以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她的朋友和同學全都震驚不已,有幾位甚至感到困惑,因為麥蒂森的生活是那麼的「完美」。不是似乎,而是真的完美,那些麥蒂森生前經常在Instagram上傳一張又一張記錄每個精彩時刻的美麗照片,就是最好的證明。凱特和我談論著她,猜測她在那些影像背後究竟經歷過哪些不曾被看見也不曾被得知的事?還有我們每天又如何讓自身的掙扎不露半點痕跡,然後掩蓋事實地在這個社群媒體充斥的世界裡呈現出最完美的一面。
我們簡直停不下來。
麥蒂森的故事是關於一個人生尚未走完全程的生命,是一個年輕運動員所面對的困境與掙扎,雖然她的個人故事是如此的獨一無二,卻可以帶領讀者經歷共通的人生旅程。而這樣的故事,正是我們認為espnW應該呈現給大眾的——一個重要、美麗、複雜、痛苦、充滿力量的故事,以女性與女孩為主要人物,透過體育相關的背景,經由一位因為真心關懷所以願意用正確的方式來敘述的作者娓娓道來,一位像凱特這樣的作者。
就在麥蒂的家人對凱特敞開心胸,並接納她進入他們生活的十六個月後,espnW刊登了麥蒂的故事,接著ESPN雜誌也作了相關報導,ESPN.com以及SportsCenter.com同時上傳一段影片。這篇報導目前仍是espnW史上最多人閱讀的文章,也是ESPN開播以來觀看人數最多的影片。〈分裂人格〉(Split Image)的故事報導不但成為公司內部的談論焦點,也在體育媒體上獲得廣泛的討論,如今透過這本書的出版,我們也希望能引起全世界的關注。閱讀麥蒂的故事會讓人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因為我們之中有許多人就像麥蒂一樣,慶幸的是由於某一些抉擇以及適時的支持力量,讓我們走上和麥蒂不同的路,擁有不同的故事結局。
這本書除了更完整呈現麥蒂的故事之外,還包含了凱特在首次報導之後幾個月所寫的文章,以及她對於精神疾病所作的研究與探索。這是一本充滿力量並令人動容的書,espnW非常榮幸能夠參與其中,並給予支持。這本書不但將開啓和運動員相關的一些重要議題,更重要的是引起大家對飽受壓力、疾病、生活而彷徨掙扎的青少年的關注。
你/妳拿在手上的這一本書,是由一位優秀的作者所完成的獨特作品。請你/妳閱讀它,靜心思考,和其他人討論,然後分享出去。成為改變的一份子。
推薦序
跑吧跑!永不放棄!
——親子教育家、建國中學資深名師 陳美儒
麥蒂森・霍蘭是美國常春藤名校──賓州大學的新鮮人,更是風雲人物,金黃色微褐的頭髮配著她一雙明亮的大眼睛和露齒微笑的盈盈笑靨,她是同儕眾所欣羨追逐的可人兒;她是賓州大學的田徑校隊代表,不管做什麼功課或訓練,她都一直表現卓越名列前茅。她是父母的心肝寶貝,更是學校師長的寵兒;可是就在她大好的前程要展開的時刻,卻選擇走上了絕路悲劇。
這一場震驚全美的悲劇,更揭開了當代年輕人面對網路疾速變化的心中缺口,父母師長該如何陪他們走出陰霾,找出隱...
作者序
寫這本書,讓我更了解麥蒂——至少在某些方面
我第一次和霍蘭一家人見面,是在二〇一四年的夏天,麥蒂過世後的第六個月。我們一起坐在廚房旁的餐桌,我開口期盼能取得他們的信任,並承諾如實敘述麥蒂的故事。我希望自己實踐了這個諾言。雖然依然承受著無以言喻的痛苦,但霍蘭敞開了他們的家門與胸懷,讓我們報導了這個故事,最早是刊登在espnW和ESPN雜誌,現在則是這本書。他們接聽我打的每一通電話,回覆我的每一封e-mail,還給了我麥蒂每一個朋友的手機號碼,甚至讓我使用麥蒂的電腦,讓我自由閱讀她的文件、往來郵件、還有即時通訊息。他們之所以如此開誠布公,完全基於一個更崇高的目的:不希望麥蒂的死只是一個單純的悲劇,而是一個改變的契機。麥蒂・霍蘭基金會更早已積極投入協助遭遇困境的青少年,同時將重心放在替即將踏入大學階段的高三生做好準備,因為誰也無法預測這段過渡時期所面臨的挑戰。紐澤西州在二〇一六年更通過麥蒂・霍蘭防治法案,要求州境內的每一所大學提供二十四小時全日無休的心理輔導。
這本書中的每一封信件、e-mail、以及每一段簡訊文字,都是真實的,不過有些名字在我認為必要之下特別做了修改或縮減。麥蒂森的死已經讓許多人痛心不已,所以我特別留意避免製造更多的傷害。
我在書中有時候使用麥蒂森的全名或是麥蒂的暱稱,並沒有任何特殊或刻意的原因。而寫這本書,讓我更了解麥蒂——至少在某些方面。
寫這本書,讓我更了解麥蒂——至少在某些方面
我第一次和霍蘭一家人見面,是在二〇一四年的夏天,麥蒂過世後的第六個月。我們一起坐在廚房旁的餐桌,我開口期盼能取得他們的信任,並承諾如實敘述麥蒂的故事。我希望自己實踐了這個諾言。雖然依然承受著無以言喻的痛苦,但霍蘭敞開了他們的家門與胸懷,讓我們報導了這個故事,最早是刊登在espnW和ESPN雜誌,現在則是這本書。他們接聽我打的每一通電話,回覆我的每一封e-mail,還給了我麥蒂每一個朋友的手機號碼,甚至讓我使用麥蒂的電腦,讓我自由閱讀她的文件、往來郵件、還有即時通訊息。...
目錄
推薦序 這是一本充滿力量並令人動容的書
作者序 寫這本書,讓我更了解麥蒂——至少在某些方面
第一章 碎裂
真實生活
第二章 二〇一三年八月二十三日
第三章 崩陷
身、心、靈
第四章 空虛
不停轉動的思緒
第五章 就這樣吧
孤單
第六章 沒什麼大不了
第七章 冰冷的世界
放棄
第八章 面對面
夢境
第九章 照片人生
期待
第十章 蕭瑟的十五街
自殺守則
第十一章 隕落
推薦序 這是一本充滿力量並令人動容的書
作者序 寫這本書,讓我更了解麥蒂——至少在某些方面
第一章 碎裂
真實生活
第二章 二〇一三年八月二十三日
第三章 崩陷
身、心、靈
第四章 空虛
不停轉動的思緒
第五章 就這樣吧
孤單
第六章 沒什麼大不了
第七章 冰冷的世界
放棄
第八章 面對面
夢境
第九章 照片人生
期待
第十章 蕭瑟的十五街
自殺守則
第十一章 隕落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48頁開數:14.8*21公分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