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德魯.桑提拉
定價:NT$ 330
優惠價:9 折,NT$ 297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台灣本島和離島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 達爾文發現「物競天擇」理論二十年後,《物種起源》才得以出版,因為達爾文深怕得罪了基督徒父親以及創造天地萬物的上帝。
★ 達文西的第二幅「岩窟聖母」畫像,在教會委託的二十五年之後才完成,並掛上祭壇。其實第一幅只遲了二年,但達文西賣給了出更高價的人,以示對教會的抗議。
★ 法蘭克.萊特接下富豪委託的設計案。九個月之後,萊特在兩小時內火速繪出「落水山莊」設計圖,迎接突然來訪的雇主。
我們可以在「拖延」和「才智」之間,找到連結嗎?
拖延行為可以引領我們走向創新嗎?
在分秒必爭、時間就是金錢的普世價值裡,「拖延」似是懶散見不得光的行為。本書作者安德魯.桑提拉一開始就表明自己是「拖延主義」的信奉者,總是花盡心思去做無關緊要的事,眼看著截止日期即將來臨,卻放任自己的恐懼加深,仍然無所作為。
為了探索自己的拖延行為無獨有偶,桑提拉開始進行研究,並從歷史名人中找例證,如:達爾文、達文西、雨果、詩人泰德休斯、美國國父富蘭克林、建築師萊特……,把他們在面對重大事件時,花招百出的拖延理由,以及分析拖延、擊敗拖延的方法,以流暢的文筆,描述成一篇篇如喜劇般的故事。之後再透過心理學家、哲學家和行為經濟學家的文獻,解釋為何普羅大眾如你我,何以會拖延重要的事情,卻不需要有太大的罪惡感。信手拈來盡是博學的知識、妙趣橫生的軼聞和真實故事,文字淺白,娛樂性十足。
★ 拖延不是病,是人性
▶ 「拖拉的人通常很聰明,畢竟他們得隨時找到讓人信服的理由,來把事情拖個沒完沒了。」
▶ 「拖拉者,寧願讓人以為他們缺乏的是努力,而不是能力。」
▶ 「拖延造成失敗,也為失敗找到了藉口。」
▶ 「拖延,是因為擔心聽到他人的評價。」
▶ 「拖延,是因為害怕達不到對自己高期許的完美主義。」
▶ 「事情延宕下來,是因為對於被交付的工作規模和數量,給嚇得不知所措。」
▶ 「或許是因為拖到最後一刻,腎上腺素狂飆的刺激,吸引了我。」
★ 拖延是種「抗議」,也是種「掌控」
只有在以「選擇」為最高價值的世界裡,才有拖延和耽擱這回事。
拖延行為,就像是一條通往完成之路的必要儀式。跟任何儀式一樣,它能確保我們,從小地方,或讓人感覺混亂和無法管理的大千世界中,找到一種「掌控」。我相信每個拖拉一族都會同意:有時候,你做得最好的事,常常是為了拖延某件事不做,而去做的另一件事。有沒有可能,假如達文西只在乎取悅贊助者和完工日期,或許就無法留下任何值得世人記住的作品。
桑提拉說:「事實上,我沒想過要結束自己的拖拉習性。我的目標不是去否認自己,而是為它正名,找到赦免它的理由。」正視拖延心態,也正是問自己:我們待完成的事情,是否真的值得去做?或者,還不是時候!就如拖拉協會代表「利希滕貝格協會」的座右銘:Crasmeliorest.(明天會更好!)
■專文推薦─
顏訥(作家,資深拖延患者,博士論文寫了2.5章聲稱明年會完成)
★ 精選摘文
▶ 世人記住達爾文是因為他的聰穎、勤奮和孜孜不倦,但是他的拖延行為則讓大夥覺得他更容易親近,也更有人性。他提醒了我們,人類心理動機的糾結複雜。我們都有應該要完成的事情清單,然而,我們總會找理由不去做這些事。這麼說來,我們大家都可以宣稱自己跟達爾文有某種契合度。我們都有屬於自己的藤壺。──摘自〈達爾文的藤壺〉
▶ 難道任何嚮往獨立思考的人,不覺得有義務要抗拒不斷要我們更快、更好,以及更像工蜂勤奮等的規勸告誡嗎?您不覺得拖延、婉拒或是耽擱,也是一種主動的選擇,一種建構自己的方式?──摘自〈拖延令人錯亂〉
▶ 延遲也能夠令人雀躍。或許,這是一種過失帶來的興奮感,因為自己沒做該做的事而引發的嗨茫感覺。根據敘事推定原則,一定有個什麼原因,總讓超級英雄們在最後一刻才抵達,進而拯救這一天。──摘自〈聖徒、烏鴉、詩人和神父〉
▶ 我愈是下定決心要進行什麼任務,我就會愈難專注。我為了一句話在書架上查找某本書,發現自己一直還沒讀的音樂評論選。儘管這根本就不是當下要找的東西,我還是會拿下來,沒多久就沉浸在一九八〇年代紐西蘭車庫流行音樂的思慮之中。我根本忘記自己一開始到底是要找什麼。──摘自〈待辦清單簡史〉
▶ 寫清單、管理清單、遺失清單,然後再花一整個下午找清單……這些事就花掉一些我可以拿來完成清單事項的時間。我想,這或許也是這麼多人執著於列清單的理由之一。而寫這些清單帶來的滿足感,往往要比真正去執行清單上面的事,來得更叫人開心。──摘自〈待辦清單簡史〉
▶ 我讓自己多讀一本書、聽著約翰.柯川的爵士樂、沖澡或是繞著公園走一圈,這些事情都可歸類到「寫作」的大項目底下。意思是說,我知道自己看起來像是拿著飲料、躺在那裡,盯著天花板放空,但我真的是在寫作。我告訴自己,到了某個時刻,自己會停止「這種寫作」,而開始寫作。──摘自〈待辦清單簡史〉
▶ 華斯的「拖拉族俱樂部」和戴爾的「利希滕貝格協會」,都建立在同樣的滑稽和要暗中顛覆傳統價值(如準時、效率、忙碌)的基準上。在「利希滕貝格協會」的年會上,會員要列出自己對於來年的創意目標,以及前一年目標的進度檢討。如果有某個會員贏得太多認可,或是符合太多傳統的成功標準,他就會受到嚴厲譴責。──摘自〈蘊滿了可能性的種籽〉
▶ 拖拉者想要延長過程。他想要推遲故事的高潮,因為他真正的意圖不是要達到設定的目標,而是要繼續尋求。當某個長久以來的夢想實現之後,只會耗盡可能性,框住了界線。──摘自〈蘊滿了可能性的種籽〉
▶ 小說家強納森.法蘭岑(JonathanFranzen)告訴《紐約時報》的記者,他在寫暢銷小說《修正》(TheCorrections)大多數章節時,得戴著眼罩、耳塞和耳套來隔絕所有會令他分心的東西。他想要消除寫作以外的任何誘惑。對法蘭岑來說,這些誘惑包括了午睡、橋牌和無所事事地擺弄著動力工具。──摘自〈把我牢牢綁在桅杆上〉
▶ 我們多數人關心具體的現在勝過抽象的未來。……我從自己跟偉大的拖拉者相處的時間學到,想出理由不去做我們應該做的事的能力,是人類心靈可以給予的偉大禮物之一。──摘自〈現在還不是時候〉
作者簡介:
安德魯.桑提拉(AndrewSantella)
作品散見於《GQ》雜誌、《紐約時報書評》和《石板》線上雜誌。住在紐約布魯克林區,此刻或許又找出什麼鬼理由,拖延重要的正事不做了。
譯者簡介:
劉嘉路
任職出版社十數年。認為譯者如同詩人,都是「帶著腳鐐跳舞」,在限制和規範中如何翻新、保留意象就是樂趣所在。近期譯作包括:《臣服實驗》、《發明癌症試紙的男孩》、《最後五天我愛你》、《沉默的妻子》、《說不出的故事,最想被聽見》、《寬宥之南》。
名人推薦:
■推薦有理(依姓氏筆畫序)─
但唐謨(影評人)
祁立峰(《讀古文撞到鄉民》作者,中興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紀大偉(《同志文學史》作者,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許皓宜(諮商心理師,作家,臺北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黃大米(作家)
厭世姬(厭世動物園)
■各界一致好評
▶ 我自幼是個積極孩子,暑假作業都趕在第一天寫完。但確實如書中所說,拖延到最後一天最後一小時能激發腎上腺素,簡直讓拖延成了一種癮。《拖延有理》替人們的拖延病正名,也讓我認真思考——這次不如拖稿了吧?
──祁立峰《讀古文撞到鄉民》作者,中興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 超棒的研究。《拖延有理》指出許多傑出人物在推遲他們必須做的工作時,也做了很多其它的工作。也就是,「拖延」或許是創新和創作過程中,不可免除的一部分。
──華爾街日報
▶ 《拖延有理》讀起來開心有趣。隨手拈來盡是博學的知識、妙趣橫生的軼聞和殘忍的真實。對拖拉一族和自覺不拖拉的人來說,這本書根本就是貓薄荷的化身,讓人不由自主地嗨起來。
──珍妮佛.伊根JenniferEgan,普立茲小說獎得主,《時間裡的癡人》作者
▶ 本書不僅詼諧、聰明,而且激發人們探索「把事情拖延到明天」的訣竅。但它同時也提醒我們,假如「需要」是發明之母,那麼「拖延」就是創造成就的源泉。
──麥可.海尼MichaelHainey,AfterVisitingFriends作者
▶ 本書簡短、幽默而深刻,你一定能從這些不尋常的史實中,發現許多能激勵自己的價值觀。──圖書館雜誌
▶ 《拖延有理》充滿智慧且相當有趣。拖延不是歷史產物,而是拖拉者開始拖延時,一種再創造的過程。
──BookForum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33折109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二手價 | 數量 |
4折 | 0 |
5折 | 2 |
6折 | 2 |
7折以上 | 1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2 |
4折 | 1 |
5折 | 7 |
7折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安德魯.桑提拉
優惠價: 9 折, NT$ 297 NT$ 33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台灣本島和離島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 達爾文發現「物競天擇」理論二十年後,《物種起源》才得以出版,因為達爾文深怕得罪了基督徒父親以及創造天地萬物的上帝。
★ 達文西的第二幅「岩窟聖母」畫像,在教會委託的二十五年之後才完成,並掛上祭壇。其實第一幅只遲了二年,但達文西賣給了出更高價的人,以示對教會的抗議。
★ 法蘭克.萊特接下富豪委託的設計案。九個月之後,萊特在兩小時內火速繪出「落水山莊」設計圖,迎接突然來訪的雇主。
我們可以在「拖延」和「才智」之間,找到連結嗎?
拖延行為可以引領我們走向創新嗎?
在分秒必爭、時間就是金錢的普世價值裡,「拖延」似是懶散見不得光的行為。本書作者安德魯.桑提拉一開始就表明自己是「拖延主義」的信奉者,總是花盡心思去做無關緊要的事,眼看著截止日期即將來臨,卻放任自己的恐懼加深,仍然無所作為。
為了探索自己的拖延行為無獨有偶,桑提拉開始進行研究,並從歷史名人中找例證,如:達爾文、達文西、雨果、詩人泰德休斯、美國國父富蘭克林、建築師萊特……,把他們在面對重大事件時,花招百出的拖延理由,以及分析拖延、擊敗拖延的方法,以流暢的文筆,描述成一篇篇如喜劇般的故事。之後再透過心理學家、哲學家和行為經濟學家的文獻,解釋為何普羅大眾如你我,何以會拖延重要的事情,卻不需要有太大的罪惡感。信手拈來盡是博學的知識、妙趣橫生的軼聞和真實故事,文字淺白,娛樂性十足。
★ 拖延不是病,是人性
▶ 「拖拉的人通常很聰明,畢竟他們得隨時找到讓人信服的理由,來把事情拖個沒完沒了。」
▶ 「拖拉者,寧願讓人以為他們缺乏的是努力,而不是能力。」
▶ 「拖延造成失敗,也為失敗找到了藉口。」
▶ 「拖延,是因為擔心聽到他人的評價。」
▶ 「拖延,是因為害怕達不到對自己高期許的完美主義。」
▶ 「事情延宕下來,是因為對於被交付的工作規模和數量,給嚇得不知所措。」
▶ 「或許是因為拖到最後一刻,腎上腺素狂飆的刺激,吸引了我。」
★ 拖延是種「抗議」,也是種「掌控」
只有在以「選擇」為最高價值的世界裡,才有拖延和耽擱這回事。
拖延行為,就像是一條通往完成之路的必要儀式。跟任何儀式一樣,它能確保我們,從小地方,或讓人感覺混亂和無法管理的大千世界中,找到一種「掌控」。我相信每個拖拉一族都會同意:有時候,你做得最好的事,常常是為了拖延某件事不做,而去做的另一件事。有沒有可能,假如達文西只在乎取悅贊助者和完工日期,或許就無法留下任何值得世人記住的作品。
桑提拉說:「事實上,我沒想過要結束自己的拖拉習性。我的目標不是去否認自己,而是為它正名,找到赦免它的理由。」正視拖延心態,也正是問自己:我們待完成的事情,是否真的值得去做?或者,還不是時候!就如拖拉協會代表「利希滕貝格協會」的座右銘:Crasmeliorest.(明天會更好!)
■專文推薦─
顏訥(作家,資深拖延患者,博士論文寫了2.5章聲稱明年會完成)
★ 精選摘文
▶ 世人記住達爾文是因為他的聰穎、勤奮和孜孜不倦,但是他的拖延行為則讓大夥覺得他更容易親近,也更有人性。他提醒了我們,人類心理動機的糾結複雜。我們都有應該要完成的事情清單,然而,我們總會找理由不去做這些事。這麼說來,我們大家都可以宣稱自己跟達爾文有某種契合度。我們都有屬於自己的藤壺。──摘自〈達爾文的藤壺〉
▶ 難道任何嚮往獨立思考的人,不覺得有義務要抗拒不斷要我們更快、更好,以及更像工蜂勤奮等的規勸告誡嗎?您不覺得拖延、婉拒或是耽擱,也是一種主動的選擇,一種建構自己的方式?──摘自〈拖延令人錯亂〉
▶ 延遲也能夠令人雀躍。或許,這是一種過失帶來的興奮感,因為自己沒做該做的事而引發的嗨茫感覺。根據敘事推定原則,一定有個什麼原因,總讓超級英雄們在最後一刻才抵達,進而拯救這一天。──摘自〈聖徒、烏鴉、詩人和神父〉
▶ 我愈是下定決心要進行什麼任務,我就會愈難專注。我為了一句話在書架上查找某本書,發現自己一直還沒讀的音樂評論選。儘管這根本就不是當下要找的東西,我還是會拿下來,沒多久就沉浸在一九八〇年代紐西蘭車庫流行音樂的思慮之中。我根本忘記自己一開始到底是要找什麼。──摘自〈待辦清單簡史〉
▶ 寫清單、管理清單、遺失清單,然後再花一整個下午找清單……這些事就花掉一些我可以拿來完成清單事項的時間。我想,這或許也是這麼多人執著於列清單的理由之一。而寫這些清單帶來的滿足感,往往要比真正去執行清單上面的事,來得更叫人開心。──摘自〈待辦清單簡史〉
▶ 我讓自己多讀一本書、聽著約翰.柯川的爵士樂、沖澡或是繞著公園走一圈,這些事情都可歸類到「寫作」的大項目底下。意思是說,我知道自己看起來像是拿著飲料、躺在那裡,盯著天花板放空,但我真的是在寫作。我告訴自己,到了某個時刻,自己會停止「這種寫作」,而開始寫作。──摘自〈待辦清單簡史〉
▶ 華斯的「拖拉族俱樂部」和戴爾的「利希滕貝格協會」,都建立在同樣的滑稽和要暗中顛覆傳統價值(如準時、效率、忙碌)的基準上。在「利希滕貝格協會」的年會上,會員要列出自己對於來年的創意目標,以及前一年目標的進度檢討。如果有某個會員贏得太多認可,或是符合太多傳統的成功標準,他就會受到嚴厲譴責。──摘自〈蘊滿了可能性的種籽〉
▶ 拖拉者想要延長過程。他想要推遲故事的高潮,因為他真正的意圖不是要達到設定的目標,而是要繼續尋求。當某個長久以來的夢想實現之後,只會耗盡可能性,框住了界線。──摘自〈蘊滿了可能性的種籽〉
▶ 小說家強納森.法蘭岑(JonathanFranzen)告訴《紐約時報》的記者,他在寫暢銷小說《修正》(TheCorrections)大多數章節時,得戴著眼罩、耳塞和耳套來隔絕所有會令他分心的東西。他想要消除寫作以外的任何誘惑。對法蘭岑來說,這些誘惑包括了午睡、橋牌和無所事事地擺弄著動力工具。──摘自〈把我牢牢綁在桅杆上〉
▶ 我們多數人關心具體的現在勝過抽象的未來。……我從自己跟偉大的拖拉者相處的時間學到,想出理由不去做我們應該做的事的能力,是人類心靈可以給予的偉大禮物之一。──摘自〈現在還不是時候〉
作者簡介:
安德魯.桑提拉(AndrewSantella)
作品散見於《GQ》雜誌、《紐約時報書評》和《石板》線上雜誌。住在紐約布魯克林區,此刻或許又找出什麼鬼理由,拖延重要的正事不做了。
譯者簡介:
劉嘉路
任職出版社十數年。認為譯者如同詩人,都是「帶著腳鐐跳舞」,在限制和規範中如何翻新、保留意象就是樂趣所在。近期譯作包括:《臣服實驗》、《發明癌症試紙的男孩》、《最後五天我愛你》、《沉默的妻子》、《說不出的故事,最想被聽見》、《寬宥之南》。
名人推薦:
■推薦有理(依姓氏筆畫序)─
但唐謨(影評人)
祁立峰(《讀古文撞到鄉民》作者,中興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紀大偉(《同志文學史》作者,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許皓宜(諮商心理師,作家,臺北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黃大米(作家)
厭世姬(厭世動物園)
■各界一致好評
▶ 我自幼是個積極孩子,暑假作業都趕在第一天寫完。但確實如書中所說,拖延到最後一天最後一小時能激發腎上腺素,簡直讓拖延成了一種癮。《拖延有理》替人們的拖延病正名,也讓我認真思考——這次不如拖稿了吧?
──祁立峰《讀古文撞到鄉民》作者,中興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 超棒的研究。《拖延有理》指出許多傑出人物在推遲他們必須做的工作時,也做了很多其它的工作。也就是,「拖延」或許是創新和創作過程中,不可免除的一部分。
──華爾街日報
▶ 《拖延有理》讀起來開心有趣。隨手拈來盡是博學的知識、妙趣橫生的軼聞和殘忍的真實。對拖拉一族和自覺不拖拉的人來說,這本書根本就是貓薄荷的化身,讓人不由自主地嗨起來。
──珍妮佛.伊根JenniferEgan,普立茲小說獎得主,《時間裡的癡人》作者
▶ 本書不僅詼諧、聰明,而且激發人們探索「把事情拖延到明天」的訣竅。但它同時也提醒我們,假如「需要」是發明之母,那麼「拖延」就是創造成就的源泉。
──麥可.海尼MichaelHainey,AfterVisitingFriends作者
▶ 本書簡短、幽默而深刻,你一定能從這些不尋常的史實中,發現許多能激勵自己的價值觀。──圖書館雜誌
▶ 《拖延有理》充滿智慧且相當有趣。拖延不是歷史產物,而是拖拉者開始拖延時,一種再創造的過程。
──BookForum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4折 | 0 |
5折 | 2 |
6折 | 2 |
7折以上 | 1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2 |
4折 | 1 |
5折 | 7 |
7折 | 1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33折109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