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拉斯金當時曾告訴鎮上的勞工『合作比競爭更重要』,和他者競爭只會讓慾望不斷膨脹,如此一來就無法走向永續發展的未來;相反地,如果和他人合作,就會愈來愈尊敬對方,也會因此建構起豐富的人際關係。」
--山崎亮日本知名社區設計師──山崎亮和所創辦的「studio-L」社區設計工作室從二〇一五年創立十週年開始,每年夏天都會舉辦海外研習之旅。第一年,他們前往英國視察,帶領我們踏查英倫社區設計的軌跡。
山崎亮首先追溯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給後來者言》作者約翰‧拉斯金(John Ruskin)故居,後方科尼斯頓會館曾是拉斯金幫勞工上課、和當地居民一起學習之處,至今仍由專人管理營運。令人驚訝的是,同為一八○○年代的許多案例,到現在還維持著原本的功能:藝術工作者同業工會仍然持續運作中;萊奇沃思(Letchworth)田園都市與漢普斯特德(Hampstead)田園郊區擁有更加豐富的自然環境,形成成熟的住宅區;莫里斯的勞工大學仍是社會人士終身學習的場所;阿什比移居的奇平卡姆登鎮(Chipping Campden)至今仍有銀雕同業工會;歐文的新拉奈克(New Lanark)成為世界遺產,而莫里斯的紅屋也是觀光客必訪的景點。
我們跟隨山崎亮的腳步,前往格拉斯哥瑪姬安寧療護中心,思考並實踐「真正的照護」;在羅奇代爾俱樂部,親見守護高齡人口生活品質的在地服務;到托德摩登鎮探查原本在公共場所打造的「游擊花園」,進而成為守護食安的「可食地景」;位在威爾斯的CAT,前身是事故頻仍而閒置二十年的工廠,現在以「環境教育聖地」聞名全球;意外造訪的達爾斯頓東部曲線花園,是融合飲食、農業與藝術的都市型農田;訪問《市民經濟》作者,看見創造和串連所有生活的「嶄新經濟」。
山崎亮深深感覺到,無論是現在或兩百年前的英國都很值得學習。希望藉由本書告訴臺灣從事社區設計的相關人員,英國和日本都在同一個時代中不斷重複著探索的過程。相信經由本書拋磚引玉,讓臺灣、英國、日本的社區設計相關資訊得以頻繁交流。
作者簡介:
山崎亮(YAMAZAKI RYOU)& studio-L
現為studio-L負責人、慶應義塾大學特聘教授。
一九七三年生,愛知縣人。大阪府立大學及東京大學研究所畢業,取得工學博士學位,擁有日本國家考試之社會福祉士資格。
曾任職建築、景觀設計事務所,後於二〇〇五年創辦studio-L。從事「當地問題由當地居民解決」的社區設計工作。主要著作有《社區設計》、《社區設計的時代》、《論街區的幸福》等。
譯者簡介:
涂紋凰
輔大譯研所畢業。曾任職日商,現為專職譯者。
喜歡推理小說,永遠都在規劃下一次旅行。
譯有《愛犬賓果》、《相撲君大玩日本風俗禮儀》、《東日本鐵道假期!東日本、北海道篇》、《一個人的京都春季遊》、《成為更強大的自己:20歲少女完全制霸世界七頂峰、南北極點》等書。
個人網頁:http://qtu2011.weebly.com
賜教信箱:qtu2011@gmail.com
章節試閱
達爾斯頓東部曲線花園──飲食、農業與藝術相互融合的都市型農田
曾根田香
偶然路過的不可思議空間
聽說位於東倫敦北部的達爾斯頓地區有一棟很特別的建築,我們決定前去一探究竟。建築前身原本是工廠,現在由活化當地的慈善團體「布斯特公司」(Bootstrap Company)營運。內有辦公室和社區空間供年輕創作者與創業者租借、聚集當地居民的夏季限定屋頂公園、利用閒置停車場改造而成的蜜蜂花園等社會企業活動,成為在地社區活力來源的據點。
參觀完這棟建築走向車站的路上,我聽到沿著街道的矮牆後面傳來很熱鬧的聲音。因為有點在意,所以繞到正面看看,發現木製的牆上寫著:「達爾斯頓東部曲線花園」(Dalston Eastern Curve Garden)。一旁立著「我們準備了咖啡、啤酒、紅酒和三明治。歡迎所有人進來坐!」的看板,看起來應該是一間咖啡廳。
剛好我也走累了,就趁勢進去看看。裡面有些波浪板搭建的小屋,入口處旁有公告欄,密密麻麻貼著這個空間和周邊地區舉辦的活動傳單。繼續往內走,可以看到裡面設有美食站。美食站販售啤酒、紅酒等酒精飲料,還有咖啡、紅茶、特調檸檬汽水、蛋糕等餐點,似乎是採自助式販售。
浪板屋裡有沙發和餐桌,可以看到有人邊喝茶邊聊天,也有人正在閱讀。
我決定再往後走,裡面真的有一大片「花園」──充滿綠意而細長的空間裡,隨機擺放著長椅和餐桌,也有像菜園一樣的空間。有人在鋪著毯子的地上休息,也有人圍在一起野餐。看著這樣的景色,心情不知不覺就變得很好。我突然回過神來,心想:「這裡不是咖啡廳嗎?」我詢問看起來像是店員的人,對方告訴我大家可以自由攜帶食物進入花園、盡情放鬆或者享受野餐。不過,這裡禁止外帶酒類入場;為了繼續經營這個空間,規定酒精飲料只能在店內購買,離開時也必須捐款。
藝術為當地帶來的轉變
這樣一個偶然碰見的、像咖啡廳又像公園的不可思議空間,其沿革非常有趣。因重新開發造成當地景觀劇烈改變的達爾斯頓,自二○○七年起,在「Design For London」的援助下開始「達爾斯頓空間建構計畫」的研究。經手繕改計畫的是當地的「麥夫建築藝術事務所」(Muf Architecture/ Art)與景觀設計事務所「珍&艾爾‧基苯斯」,期望在維持當地既有資源的前提下,提出增加公共空間的方法,發掘在達爾斯頓裡可以運用的場地。
「達爾斯頓空間建構計畫」認為東部曲線花園很有潛力,這個空間可以連結過去達爾斯頓交匯車站與鐵路調車場,北倫敦線鐵路及東部曲線鐵道也曾經過這裡,不過鐵道廢線後已經閒置超過三十年。
這項調查在二○○九年才開始和具體行動連結。巴比肯藝廊主辦的展覽「革命性的大自然──改變地球的藝術與建築一九六九~二○○九」(Radical Nature: Art and Architecture for a Changing Planet 1969–2009),在東部曲線花園以場外裝置藝術的形式展開「達爾斯頓麵粉廠」計畫。除了高十六公尺的麵粉廠,還打造出開放給當地居民使用的社區廚房與烤爐,並且呈現全長二十公尺的小麥田。展期中以這個場地為舞臺,舉辦了舞臺劇、料理教室,以及以地方永續經營和藝術為主題的演講、以大自然和綠意為主題的工作坊、以腳踏車發電的電影播映會等各種活動。最後,為期六週的展覽活動吸引了超過一萬人造訪。
裝置藝術的成功為當地居民帶來轉變,當地居民發掘東部曲線花園這個空間的潛力,挺身打造成社區農場──「達爾斯頓東部曲線花園」。
當地居民親手打造的社區農場
曲線花園如前所述,是由浪板屋和花園所構成。花園內部種植的植栽,除了原本就生長在園區內的醉魚草、大葉醉魚草、蕨類,還搭配會長出果實的歐榛樹、山楂樹、垂枝樺樹等樹木,創造出多樣性生物可棲息的環境。當地居民親手在花圃中種植番茄和青椒、充滿香味的香草及各式各樣的蔬菜,其中也有居民捐贈的植物。
用於當地居民集會、舉辦活動或工作坊的浪板屋,由當初設計達爾斯頓麵粉廠的建築事務所「艾格吉斯特」(Exyzt)負責設計。因為是有屋頂的空間,所以下雨天也可以使用咖啡廳。此外,冬季會在浪板屋旁的溫室內啟用柴燒暖爐,讓民眾可以度過溫暖舒適的時光。曲線花園裡的沙發和餐桌等家具大多是用廢材和附近超市的回收棧板,在園區內手工組裝的成果。
曲線花園內不只有長椅,還有遊樂器材,對孩子而言也是很珍貴的遊樂空間。只要繫好牽繩就可以帶狗進來,也有無線網路可供使用,完全是充滿現代風格的社區空間。
本來綠色公共空間較少的達爾斯頓,集合當地的年輕人、主婦、學生、建築師等眾多人群參與這個計畫,曲線花園終於在二○一○年春天落成。曲線花園不只是居民集會的場地,也成為當地盛會、音樂、舞蹈、料理、園藝等活動的舞臺,進而成為居民喜愛的空間。
誕生於大阪的「北加賀屋大家的農園」
在視察曲線花園的時候,我想起studio-L曾著手的一個計畫──「北加賀屋大家的農園」(正式名稱:北加賀屋創意農場)。在此,我想列舉出該計畫和曲線花園的共通點,並介紹計畫內容。
「大家的農園」是位於大阪市西南部住之江區北加賀屋的社區農場。從二○一一年開始為期三年,由studio-L協助該計畫。北加賀屋在昭和年代初期,以造船業為中心發展重工業。然而,隨著時代潮流,生產據點漸漸外移,產業也逐步衰退,城鎮中的空地與閒置的工廠愈來愈多,人口也日趨減少。
為了讓北加賀屋恢復昔日繁榮,當地有創業百年以上歷史的「千島土地株式會社」挺身而出。該公司提供當地自有的空屋與空地給藝術家或創作者作為事務所、工作室,力圖打造出藝術、文化密集的創作據點,進行「北加賀屋創造願景構想」等計畫。吸引許多藝術家與創作者把據點移到北加賀屋,展開許多以文化、藝術為主題的活動和計畫。大家的農園也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啟動,該計畫把當地的空地作為農田運用,透過農業與藝術提升當地魅力,同時也增加住在北加賀區的多樣化族群交流的機會。
大家的農園和曲線花園一樣,由居民和各式各樣的人一起合作,一點一滴累積成果。二○一二年開始整備第一座農園時正值酷暑,大家從整地翻土開始做起;土壤培養也是在專家的指導之下慢慢完成。二○一三年開幕的第二座農園,則是從清理垃圾、拔草開始,都由居民自發進行。甚至在以北加賀屋為據點的建築事務所「dot architects」和「Fablab Kitakagaya」幫助下,手工打造原創的農具倉庫、看板及農機具。
兩個計畫的共通點
在營運層面上也有許多共通點。負責營運曲線花園的是當地居民成立的社會企業「Grow Cook Eat」。收入大半來自咖啡廳的營收和捐款。咖啡廳推出的飲料和蛋糕都堅持選用在地食材,盡可能採購當地製造的產品。
曲線花園也由當地居民管理。每週六是固定的整理日,任何人都能以志工的身分參與。這裡可以借用所有工具,輕鬆參與照料花園的工作。大家一起除草、照顧幼苗、澆水,再到花園裡採收蔬菜和香草做成午餐,大家一起享用。
「Grow Cook Eat」積極和當地內外的團體合作,截至目前為止已經有超過一百個組織和團體到曲線花園現場參訪和合作。由大學、藝廊、慈善團體、農業組織相關等不同主體,舉辦各種不同領域的活動。
大家的農園由以北加賀屋為據點的非營利法人「Co.to.hana」營運。基本上採取租借農園的型態運作,因為是以透過農業創造新連結為目標,所以在運作方式上花了很多心思。租借區域的劃分並非一人一區,而是隨機組成團隊,互相合作、每天照料農作。首先在團隊中討論要種什麼、種多少量,再將採收的作物均分。除了租借農園的成員以外,該組織還透過日常照料管理作業、農作物採收等活動,讓更多人參與大家的農園,對當地內外的人開放農園的大門。
農園和當地各團體與飲食、農業、藝術、設計、製造等各領域的專家合作,拓展多樣化的計畫,這一點和曲線花園也有共通之處。尤其大家的農園非常積極融合農業與藝術,在園區內處處可見以農業與自然為主題的藝術作品,農園風景催生出充滿原創性的創作。
這兩個計畫,都是在當地居民和多樣性的主體合作之下持續營運。
展開多樣化的計畫
曲線花園舉辦兒童的料理教室或以大人為對象的食育講座,而以農業、飲食為主題的工作坊也相當多。透過這些工作坊製作的繪畫或成品,裝飾在花園內實令人印象深刻。曲線花園積極和當地學校合作,創造讓當地學童與大自然接觸的機會。「爺爺的早餐俱樂部」、以當地年輕人為對象的「披薩手作教室」等,許多讓當地居民交流、集會的企劃,也是曲線花園的特色之一。
大家的農園也有讓孩子從種籽開始種植、收成、料理蔬菜,感受一連串過程的「從種籽開始的兒童料理教室」、藥膳料理教室、製作馬賽肥皂、紅氧化鐵染布體驗等企劃,試圖傳遞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大自然和農業的快樂。每年舉辦一次的「大家的農園祭」活動,現場販售嚴選農家的蔬菜,堅持有機的商店和當地餐飲店鋪設攤位,創作者也會開設工作坊。居民用這一天來呈現充滿農、食、藝術的理想城鎮。
不只打造空間,還透過活動積極提升空間的魅力,這一點也和曲線花園相同。
打造在地飲食體驗
大家的農園開幕時,是從什麼都沒有的空地開始的。農園的成員夢想要打造一個石窯,這件事終於在開幕第三年時實現。透過居民捐贈耐火磚,慢慢用手工打造而成這個石窯。現在正積極拓展活動將農園採收的作物,用石窯碳烤或製作成披薩。
曲線花園裡也有一座烤爐,這座烤爐由當地設計事務所和年輕人合作,以手工打造,目的是要讓健康的飲食生活在當地生根,也讓年輕人體驗製作傳統烤爐的過程。目前在固定日子提供現做披薩、開設兒童製作披薩工作坊等活動。製作披薩時使用的香草和蔬菜,當然也是從花園裡採收。
大家的農園最近還有一個新企劃──農園咖啡廳。北加賀屋原本很少有提供人們集會的餐飲店,從開幕初期,很多人希望能在農園裡打造一個可以輕鬆造訪、放鬆休息的咖啡廳。剛開始因為農園裡沒有料理設備,所以用移動式的餐車代替。在餐車上裝載卡式爐、果汁機等簡單的料理工具,前往活動會場提供餐飲服務,從容易做到的事情開始,慢慢實踐打造咖啡廳的目標。
在這樣的狀態下,因為第二座農園裡的集會空間備有廚房設備,使得打造咖啡廳的夢想離實現又更進一步。自二○一五年開始,擅長料理的農園成員使用這個集會空間,不定期開辦「一日咖啡廳」。嚴選菜單和能邊眺望農園邊休息的空間獲得好評,限量午餐每次都可以售完。雖然目前還是不定期舉辦,但未來開店的頻率一定會提高,也可能會因為開店成員增加而能讓農園咖啡廳生根,這樣大家的夢想就可以實現了。就像曲線花園的咖啡廳講究當地食材一樣,大家的農園未來也規劃採用當地生產的食材,由當地居民料理並享用,在北加賀屋實現地產地銷的咖啡廳或餐廳。
在曲線花園學習到的事
如同以上所述,在兩個農園中可以找到各種共通點。同時,在思考大家的農園的未來時,可以向提早數年開辦的曲線花園學習。其中最值得參考的一點,就是這個空間有任誰都可以輕鬆前往,自由享受時光的接納度。就連像我這樣偶然經過的旅客,也馬上被接納,任何人都可以毫無顧慮的在這裡度過舒適時光。像公園一樣可以自行攜帶食物入場,使用的架構,才讓花園隨時有各式各樣的人物,創造出充滿開放感的氣氛。以當地居民交流的據點為目標,大家的農園一直在摸索如何創造讓更多人輕鬆造訪的空間,我想曲線花園的作法為此提供了一個明確的方向。
自然地採用志工與捐款的方式,實現「由大家一起支援的場地」,這一點也很值得參考。如前文提到的,曲線花園有任何人都能參加的整理日,還有離場時必須捐款的規定,這樣的運作模式讓居民可以用適合自己的方式對曲線花園的營運有所貢獻。參加整理的人,比起去當志工,應該更期待翻土或工作後的午餐。對離場時捐款的人來說,因為在這裡度過愉快的時光,所以能夠帶著美好的心情捐款。雖然大家的農園在志工和捐款的文化上和曲線花園有落差,但只要採用讓更多人願意以志工的身分加入農園日常管理的模式,建立讓造訪農園的人輕鬆捐款的系統,就能夠消除租借農園或參加活動者才能參與的限制,形成連結更多人的場地。
連結都市日常與大自然
在農田被填平,急速都市化的二十一世紀,過去充滿旱田和水田的達爾斯頓和北加賀屋,現在已經看不出原來的風貌了,因此我們現在拚命想在都市中找回大自然。透過打造充滿綠意的公園,把空地改造成農地,試圖創造更多讓都市人接觸大自然的機會。
舉辦活動或許增加了在都市裡欣賞大自然的機會;然而,都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與大自然之間的連結極少,就算突然出現自然空間,也未必能順利融入。應該有不少人因為不知道該如何接近,反而在不知不覺中選擇保持距離吧!要讓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與大自然接觸的感覺與習慣,不只要創造空間,還需要縮短人與空間距離的「連結」。在曲線花園與大家的農園裡,飲食、藝術以及農園多樣化的活動就扮演了連結的角色。每個活動的主題都能輕易訴諸人類的五感:用花園裡的石窯烤披薩一定很好吃,大家的農園裡擺設的美麗藝術品引人注目……這些都會成為一個契機,增加踏入農園、與大自然和農業接觸的人。就這樣透過日常接觸,慢慢培養對這個地方的喜愛,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一個大家可以使用、一起管理的自然空間。
大家的農園積極推動以飲食、藝術為主題等多樣化的活動,具有連結都市人與大自然的功能。在英國視察時,不經意巧遇的社區農場,給我再度了解這一點的機會。這場偶然的邂逅,令我由衷感到幸運。
達爾斯頓東部曲線花園──飲食、農業與藝術相互融合的都市型農田
曾根田香
偶然路過的不可思議空間
聽說位於東倫敦北部的達爾斯頓地區有一棟很特別的建築,我們決定前去一探究竟。建築前身原本是工廠,現在由活化當地的慈善團體「布斯特公司」(Bootstrap Company)營運。內有辦公室和社區空間供年輕創作者與創業者租借、聚集當地居民的夏季限定屋頂公園、利用閒置停車場改造而成的蜜蜂花園等社會企業活動,成為在地社區活力來源的據點。
參觀完這棟建築走向車站的路上,我聽到沿著街道的矮牆後面傳來很熱鬧的聲音。因為有點在意,所...
目錄
序言 探訪社區設計的源頭/山崎亮
前言 跨越現代的旅程/山崎亮
Site1 科尼斯頓鎮與拉斯金博物館──向拉斯金的晚年學習/山崎亮
Site2 湯恩比館與漢普斯特德田園郊區──亨莉塔‧巴奈特的社會改良運動/山崎亮
Site3 奇平卡姆登鎮的手工藝同業工會──艾什比的美術工藝運動/山崎亮
Site4 倫敦的勞工大學(WMC)──充滿莫里斯思想的終身學習場域/林彩華
Site5 格拉斯哥瑪姬安寧療護中心──以非患者的方式生活/西上亞里沙
Site6 可食地景Incredible Edible Todmorden──為草根活動帶來大幅轉變/醍醐孝典
Site7 羅奇代爾俱樂部──從孤立到守護高齡人口的在地服務/出野紀子
Site8 CAT(替代技術開發中心)──主題性設施營運與在地連結/神庭慎次
Site9 達爾斯頓東部曲線花園──飲食、農業與藝術相互融合的都市型農田/曾根田香
Site10 Impact Hub Westminster ──拜訪《市民經濟》的作者/丸山傑
序言 探訪社區設計的源頭/山崎亮
前言 跨越現代的旅程/山崎亮
Site1 科尼斯頓鎮與拉斯金博物館──向拉斯金的晚年學習/山崎亮
Site2 湯恩比館與漢普斯特德田園郊區──亨莉塔‧巴奈特的社會改良運動/山崎亮
Site3 奇平卡姆登鎮的手工藝同業工會──艾什比的美術工藝運動/山崎亮
Site4 倫敦的勞工大學(WMC)──充滿莫里斯思想的終身學習場域/林彩華
Site5 格拉斯哥瑪姬安寧療護中心──以非患者的方式生活/西上亞里沙
Site6 可食地景Incredible Edible Todmorden──為草根活動帶來大幅轉變/醍醐孝典
Site7 羅奇代爾俱樂...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64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