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暢銷破七十萬冊,兩度改版
歐普拉製作特別專題探討
《新聞周刊》讚譽為「開創性的著作」有一種暴力,不需要動手動腳,不會留下肉眼可見的傷痕,卻能在我們心中留下難以平復的陰影。
有一種暴力,用不著發飆辱罵,不必叫囂,卻足以用傷人的言詞與敵視的態度,逼得我們瀕臨崩潰,關係緊繃到了極點。
言語暴力不一定具有明顯的攻擊性,甚至往往是以愛或理性來包裝。對方很可能會說:「我是在乎你的!」「我這樣說還不是為你好!」實際上,卻想方設法地用言語操控我們、凌駕於我們之上。
假如另一方經常:
●喜歡譏諷你、酸你,事後又說只是開玩笑
●為反對而反對,不管你說什麼都要駁倒你
●有意無意地貶低你
●故意曲解你的話來指控你
●就算你無意爭執,也會突然對你發火
──那麼,你很可能就是言語暴力的受害者。
很多時候,努力尋求雙方相互理解並沒有用,這是因為會施加言語暴力的人活在不同的現實之中。我們唯有堅定設立界線,相信自己的感受與認知,才有機會破解對方的防禦機制與話術,走出困局。
【面對言語暴力,我們需要事先做好心理建設】1.若依循舊有的行為模式,對方很可能不會停止傷人的行為。
2.唯有勇於要求改變,對方才可能學習改變。
3.即使懷著相當大的決心採取行動,對方也可能持續否認。
4.對方很可能不斷誤導你,讓你覺得問題都在自己身上。
【如何回應駁斥型的言語暴力】●不要多做澄清,以免反而被對方牽著鼻子走。
●可以簡單地告訴他:「原來你是這樣想的。」
●及早結束談話,離開現場。
【如何回應指控或怪罪】●越是解釋,對方越有可能持續言語暴力。
●有效回應:「停止!不要把責任推到我身上。」或「你知道這樣說對我不公平。」
【如何回應以玩笑偽裝的傷害】●假如對方說「你真沒幽默感」,不必因此懷疑自己為何笑不出來。
●冷靜地告訴他:「你說這些話來嘲笑我,有讓你覺得自己更厲害嗎?」
●如果對方繼續挑釁,可以回覆:「我不想談這件事。」
作者簡介:
派翠西亞.伊凡斯 Patricia Evans
國際知名的人際溝通專家,不遺餘力宣導言語暴力的觀念及應對方式,曾受邀前往加拿大、澳洲、西班牙等國演講,並曾登上許多電視節目受訪,包括歐普拉‧溫芙蕾秀(The Oprah Winfrey Show)、CNN等。一手創立「伊凡斯人際溝通機構」(the Evans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s Institute),舉辦工作坊及訓練課程。
著述頗豐,除本書The Verbally Abusive Relationship外,另著有Verbal Abuse Survivors Speak Out、The Verbally Abusive Man等多本自助類好書。
譯者簡介:
張馨方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李怡貞/女人大律師
沈瓊桃/台大社工系教授
周志建/心理博士、資深諮商師、故事療癒作家
柚子甜/作家、心靈工作者
柳喪彪/兩性作家
焦糖綠玫瑰caramelgreen/不婚媽媽百萬親子作家
黑面蔡媽媽/知名親子部落客
劉柏君/「通靈少女」戲劇原型主角
賴芳玉/律州聯合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賴奕菁/資深精神科醫師
──真誠推薦
傷人或殺人比你想像中的容易,有時候甚至只需要張開口。──李怡貞/女人大律師
孩子總是繼承父母的溝通方式,但華人社會卻特別喜歡用貶低代替讚美,原意雖是鼓勵,卻因為使用不適當的言語詞彙,反在無形之間壓迫對方的自尊,其實,讓自己與家人幸福的方式,就是對待親近的人,學習好好說話。──焦糖綠玫瑰caramelgreen/不婚媽媽百萬親子作家
真正的愛,凌駕在情緒之上,別被情緒綁架而屈服。
如果你正糾結一段關係的現況,本書將帶來指引,並領著你往真正的幸福前進。──黑面蔡媽媽/知名親子部落客
實用的辨別與因應對策,速速脫離那人的控制。──賴奕菁/資深精神科醫師
這本書對我的幫助實在太大了!我的伴侶就跟書中描述的一模一樣,他的言行舉止恰恰就是書裡提到的控制行為,甚至說過跟書上完全相同的句子!──亞馬遜讀者
我讀完此書後認為,其實每個人都對身邊的人(父母、孩子)施暴過,也都被這些人施暴過。我們一直以為是正常的,未曾真正意識到這是言語暴力,這本書讓我意識到了。──豆瓣網友
名人推薦:李怡貞/女人大律師
沈瓊桃/台大社工系教授
周志建/心理博士、資深諮商師、故事療癒作家
柚子甜/作家、心靈工作者
柳喪彪/兩性作家
焦糖綠玫瑰caramelgreen/不婚媽媽百萬親子作家
黑面蔡媽媽/知名親子部落客
劉柏君/「通靈少女」戲劇原型主角
賴芳玉/律州聯合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賴奕菁/資深精神科醫師
──真誠推薦
傷人或殺人比你想像中的容易,有時候甚至只需要張開口。──李怡貞/女人大律師
孩子總是繼承父母的溝通方式,但華人社會卻特別喜歡用貶低代替讚美,原意雖是鼓勵,卻因為使用不適當的言...
章節試閱
言語暴力的普遍特徵
1.言語暴力是傷人的,尤其是當傷人者否認自己的行為。如果受害者對傷害行為的認知遭到對方鄙視,又無法證明自己的現實,他所感受到的混亂也是一種傷害。
2.言語暴力會攻擊受害者的天性與能力。受害者可能會開始相信是自己有問題,或是自己的能力很差,就如貝拉說的:
他常說我的開車技術很爛,後來我真的開始覺得自己不會開車。我想我被他洗腦了。但你知道嗎?我開了二十七年的車,從來沒出過車禍,也沒吃過罰單。
3.言語暴力可能是顯性(暴怒發飆和辱罵),也可能是隱性(非常隱晦,譬如洗腦)。顯性的言語暴力通常會充滿怪罪與指責,使受害者一頭霧水;隱晦的言語暴力則是隱藏起來的攻擊行為,會更令受害者更混亂,用意是在受害者不知情的情況下達到控制目的。
4.貶損他人的言語也可能是用極度誠懇及關切的語氣來說。愛倫的經歷就是很好的例子:
他曾經語重心長地對我說:「我們從來無法好好討論一本書,是因為很多常見用語明明是一般大眾都知道的,妳卻不懂。」我心想:「我和他溝通不良,一定就是因為這樣。」我非常傷心、絕望,畢竟按照這個說法,一切都是我自己害的。
5.言語暴力是操縱的、控制的。通常,受害者不知道自己遭到對方操縱和控制,但他可能會注意到自己的生活與原先的規劃天差地遠,或者不如預期來得快樂。
6.言語暴力往往看似無害,實際上卻十分危險。言語暴力會輕視、不尊重或貶低受害者,例如:
A.逐漸侵蝕受害者的自尊,通常是在不知情的狀況下。
B.使受害者失去自信而不自知。
C.受害者為了避免激怒伴侶,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試圖改變行為,這樣才不會再次受傷。
D.受害者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受到洗腦。如同朵拉的建議:
你永遠沒辦法根據朋友的所見所言,或是丈夫對於他自身與這段關係的解讀,來看清自己正在遭受言語暴力。請妳在書中強調,言語暴力可以是多麼含蓄、細微與不著痕跡。你會受到它的制約,產生混亂,然後就無法認清真相。
7.言語暴力是無法預測的。不可預測是言語暴力最主要的特徵。如前文所述,受害者面對傷人者的嘲諷、打擊、鄙視或辱罵,會感到震驚、錯愕與不知所措。即使受害者再聰明、判斷力再好、思慮再周全,還是料想不到對方會有這種舉動,也不明白這些事件為何會發生,又該如何避免。
8.言語暴力就是這段關係的問題。當一對伴侶為了重要的問題發生真正的爭執,例如怎麼教養孩子或相處時間怎麼安排,雙方難免會動怒,但他們可以表達:「我生氣是因為……」或是「我想要……」假如雙方抱持善意,就能解決問題。但在言語虐待關係中,並不存在基於特定原因的衝突。真正的問題在於暴力,只要這個問題並未受到解決,傷害行為不會有終止的一天。
9.言語暴力會傳達兩種意涵。傷人者的說話方式與他真實的感受並不一致,例如,他會用誠懇又坦白的語氣,說伴侶有問題;即使暴跳如雷,依然堅持「我沒生氣」;邀請伴侶外出吃晚餐,卻在席間冷漠以對。受害者們如此訴說:
「他說他愛我,然後又告訴我,他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他表示他能接納每一個人,但卻批評我、否定我的看法或感受。」
「他說自己隨和好相處,卻每天動不動發脾氣。」
「他說他支持我,但我和他相處時卻覺得孤單寂寞。」
10.言語暴力通常會在強度、頻率、種類都逐漸加劇。舉例來說,在關係的初期,傷人者可能會把貶抑的言詞包裝成玩笑,程度也會比較收斂。但隨著時間過去,便會慢慢出現其他形式的言語暴力。
在許多案例中,言語暴力均升級為肢體暴力。起初傷人者會辯稱是「不小心」推撞對方,之後變本加厲,肆無忌憚地拳打腳踢。一位受害女性表示,每次她與丈夫站在一起時,譬如在看地圖,他都會踩在她的腳上。她抱怨時,丈夫會擺出一副驚訝的模樣,好像完全沒注意到似的,但這種情況卻一而再、再而三發生。
隨著言語虐待進展為肢體暴力,傷人者可能會開始侵犯受害者的空間。一位受害者說,每次她在有背墊的椅子上舒服地喝咖啡,之後暫時離開房間,回來後就會看到伴侶坐在她的位子上,不管她坐哪張椅子,對方總會故意挑那個位子坐,也總是拒絕把位子還給她。後來,她還發現每當自己走向冰箱或洗手台,伴侶總是故意擋在她前面。留意從言語暴力到肢體暴力的轉變非常重要,因為根據心理治療的臨床經驗,所有遭受家暴的女性都曾經歷言語虐待。
言語暴力的類型
1.拒絕溝通
2.駁斥
3.減低重要性
4.以玩笑偽裝傷害
5.顧左右而言他
6.指責、怪罪
7.批評撻伐
8.說對方所做的事情沒什麼大不了
9.削弱
10.威嚇
11.辱罵
12.遺忘
13.命令
14.否認
15.虐待性的憤怒(將於第九章詳述)
1.拒絕溝通
一段真正的關係除了交換資訊之外,必定還包含了其他元素。關係需要親密感,親密感則需要彼此理解與體諒。聆聽與理解他人的感受和經歷,就是與對方同理的表現。如果關係中有一方不願意分享自己的感受與經歷,也不願意為另一方著想,就無法獲得親密感。雖然在一段關係中,雙方不一定總是能理解彼此或清楚表達自身感受,但只要會說:「你的意思是這樣嗎?」「你的感覺是這樣嗎?」「我認為……」「我覺得……」就代表雙方有溝通的意圖。單憑一個人,不可能建立親密關係。
傷害者拒絕聆聽伴侶的話,否定對方的經驗,也不願意分享自己的想法,這些行為牴觸了經營一段關係所需要的共識。換言之,他拒絕溝通。
拒絕溝通的力量不亞於言語,也屬於一種傷害。簡單來說,拒絕溝通指的是一個人選擇隱藏自己幾乎所有的想法、感受、希望與夢想,盡可能不與伴侶分享,相處時也冷漠以對。這個類型的傷人者可能連續數個月或數年都這樣拒絕溝通,不會主動與伴侶交流,也不會抱著同理心回應對方。
拒絕溝通的情形可以持續數年之久,因為伴侶可能會在嘗試溝通一段時間後,認為對方只是不愛說話、生性寡言、極度害羞,或是有什麼情緒障礙,要不就是有些孤僻。相較於認清傷人者所處的現實,受害者更容易為傷人者的行為想出這些理由。
儘管受害者渴望對方的陪伴與交流,他可能會認為自己應該滿足現狀,不要期待超出伴侶能力範圍的事。受害者也許永遠都不會懷疑,其實是伴侶根本不想溝通。有的受害者會說:「他只是不好意思表達而已。」
有些拒絕溝通的傷人者還會利用各種偽裝跟掩飾,例如假裝沒聽到對方說話,在對方說話時自顧自地拿起東西,或是邊看電視邊說:「你說啊,我在聽。」
選擇拒絕溝通的傷人者,在伴侶尋求溝通時,會如此回應:
「沒什麼好說的。」
「你要我說什麼?」
「你有什麼好抱怨的啊?我會跟你說話呀。」
「你一直不讓我說。」
「我有需要告訴你我喜不喜歡嗎?反正你都自作主張啊。」
「你又沒興趣。」
這些回應無疑會令伴侶更加不解。他可能會覺得這段關係很正常,因為傷人者會提供功能性的訊息,可是這段關係實際上缺乏了親密感,因此是有缺憾的。功能性的溝通確實重要,但若要建立真實的關係,雙方不能只有這一種溝通方式,另外兩種方式也非常重要,一種是雙方真正參與其中的溝通,一種是雙方真正回應彼此的溝通。
2.駁斥
某些傷人者慣用駁斥的方式來傷害伴侶。由於他們生活在現實一,因此將伴侶當敵人般看待。伴侶的想法怎麼可以跟他不同?假如受害者抱持不同的觀點,可能會令傷人者覺得正在失去對伴侶的控制。因此,傷人者會反駁對方的想法、認知或生活經驗。這類言語暴力對於一段關係的破壞力最強大,因為它杜絕了所有討論的可能性,不斷否定受害者的現實,也使受害者難以理解傷人者的想法。不斷駁斥伴侶的傷人者似乎只會採取與伴侶相反的立場,受害者根本不可能明白他真正的想法,所以也無法了解他。如果一個傷人者既喜歡駁斥,又拒絕溝通,另一半要了解他會比登天還難。
傷人者反駁對方時,不會用這樣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在我看來……」「我想……」「我覺得……」而是直接否定對方的說法。選擇用駁斥作為支配手段、獲取支配權力的傷人者,會否定對方的想法、信仰與感受。如果對方在他面前說出:「在我看來……」「我想……」「我覺得……」通常都會遭到駁斥。
寇拉曾敘述科特如何駁斥她:
如果我直接說出我對某件事的想法,科特就會唱反調。我感覺自己說什麼都會被反駁,他好像從來沒有同意過我的意見。就算我說的是自己的親身體驗,他也會說:「不,才不是那樣。」
關於駁斥的例子,可以參考下列對話:
對話一
傷人者:電影場景轉換太慢了。
受害者:真的嗎?我沒注意到耶。
傷人者:那你就錯了。
受害者:嗯,我是說我覺得還好,可能對你來說很慢。
傷人者(火冒三丈):你根本什麼都不懂!我說的是客觀事實,任何一個影評家都會同意我的看法!
受害者試著解釋他們只是感受不同,傷人者卻說他的經驗和感受都是錯誤的。受害者後來表示,看到對方如此生氣,讓他覺得一定是自己的看法出了問題。
對話二
受害者:我覺得國家似乎花太多錢買軍備,反而忽略了教育這一塊。
傷人者:才不是這樣,再說你也找不到可以佐證的數據。
對話三
南經歷過以下這段對話後,發現奈德總是反駁她的意見。她本來同意奈德的看法,覆述他說的話,結果奈德立刻加以反駁。之後南又覆述他的反駁,表示同意,可是奈德再一次駁斥。這段對話如下:
奈德:那個燈罩和燈很不搭。
南:是啊,燈罩的確跟燈不搭。
奈德:其實還是挺搭的。
南:哦,所以燈罩跟燈很搭。
奈德:它們的顏色不對,所以不能說它們很搭。
南:喔,我懂了,顏色不搭。
奈德:不是顏色的問題。
南:我只是試著釐清你的意思。
奈德:不,你沒有。你一直誤解我的話!
儘管上述對話看來詭異,卻並不少見。可見,駁斥的確會阻礙溝通,也杜絕了建立親密感的可能性。
言語暴力的普遍特徵
1.言語暴力是傷人的,尤其是當傷人者否認自己的行為。如果受害者對傷害行為的認知遭到對方鄙視,又無法證明自己的現實,他所感受到的混亂也是一種傷害。
2.言語暴力會攻擊受害者的天性與能力。受害者可能會開始相信是自己有問題,或是自己的能力很差,就如貝拉說的:
他常說我的開車技術很爛,後來我真的開始覺得自己不會開車。我想我被他洗腦了。但你知道嗎?我開了二十七年的車,從來沒出過車禍,也沒吃過罰單。
3.言語暴力可能是顯性(暴怒發飆和辱罵),也可能是隱性(非常隱晦,譬如洗腦)。顯性的言語暴力通...
作者序
序言
相較於在肉體上留下傷疤的肢體暴力,言語傷害更不著痕跡,造成的痛苦也不亞於肢體暴力,但從中復原卻需要更長的時間,還讓受害者生活在日益混亂的處境中。在公共場合,伴侶也許表現得像是位紳士,私底下卻可能完全變了個人,不是暗中貶損,就是大發雷霆;不是冷淡疏離,就是自大傲慢;不是冷嘲熱諷,就是沉默壓抑;不是威逼操縱,就是蠻不講理……這些都是常見的表現。如果受害者抗議,傷人者會擺出一副「你哪根筋不對,沒事硬要找架吵」的態度,以各種藉口反駁。受到言語暴力的人通常沒有目擊者可求助,也沒有人能了解自己的處境,家人與朋友還可能認為他的伴侶人還不錯。當然,加害者本身也自認是這樣的人。
如果你經常遭受言語暴力,卻總是被他人明示或暗示你的感覺與認知是錯的,可能就會懷疑自己的經歷,同時卻沒有意識到你正在懷疑自己。我相信你在讀這本書時,會發現這些經歷與感受似曾相識。
本書的目的是讓你察覺那些無形的言語傷害與操縱,揭開言語暴力的細微差異與真實情況。所有受到傷害的人都希望能忘掉過去,永遠不要想起痛苦不堪的回憶,他們的故事正是啟發我寫作此書的動力。我們可以汲取過去的教訓作為借鏡,清醒地做出選擇,邁向更美好的未來。倘若有人看輕自己,一切努力就白費了。
這本書主要敘述我與四十位受害者的訪談內容,受訪者的年齡從二十一至六十六歲不等,他們與伴侶維持的關係平均長達十六年。這樣算來,我一共匯集了六百四十年的言語暴力經歷。大多數受訪者已離開慣用言語施暴的伴侶,但過了五年、十年甚至十五年,對這段關係的認知與經歷仍揮之不去。許多人嘗試過各種方式來改善彼此的關係,譬如解釋、忽視、詢問、懇求、單獨或雙方尋求諮商、盡可能獨立生活、自掃門前雪、不要求太多、不斷讓步或試圖理解,但都徒勞無功,他們始終沒搞懂關係怎麼會演變到這個地步。
如果你讀完本書後,懷疑自己正處於言語暴力的關係中,建議你帶著這本書尋求專業諮詢。你需要他人的支持,也需要佐證你所身處的現實。假如雙方都願意改變,還是有可能重建幸福關係。
重要提醒
如果你經常受到言語上的傷害,甚至是暴力,如果你內心深處不停探究以下這些問題的答案:如何才能與對方有效溝通?為什麼他老是告訴你,你誤解了他的話?為什麼他老是告訴你,你那些感受都是錯的?那麼你可能一直都被伴侶誤導,因而認定自己在溝通、認知或感覺方面有些問題。看到這裡,你也許會問:「可是,我怎麼可能改變本性?你剛才不是寫說,『假如雙方都願意改變,還是有可能重建幸福關係』?」
不要絕望,我不認為你應該為了與伴侶建立幸福關係而改變本性。我建議的是,在意識到問題時,你必須採取行動,採取這些行動就需要做出一些改變。這麼做,你也許會面臨「失去愛」的恐懼,但若不這麼做,你可能會面臨「失去自我」的恐懼。
本書的立論前提是,言語暴力跟控制息息相關,是一種以權力壓制他人的手段。這種暴力可能是外顯的,也可能是隱蔽的,也有可能長期持續,充滿控制。
言語暴力不像肢體暴力那樣是看得到的,不會造成瘀青、黑眼圈或骨折等肉體上的外傷,影響大多無法量化。傷害的程度取決於受害者的痛苦強烈程度,而虐待的程度依據受害者經歷的性質而定。
我的目的是讓讀者學會分辨言語上的暴力與虐待。由於言語傷害本質上是一種經驗,因此本書的內容多與人的經歷有關。
了解以下的重要事實,你將更能掌握本書的觀點:
1. 一般而言,在言語虐待關係中,傷人者不承認傷害的行為。
2. 言語暴力大多發生在雙方獨處的時候。
3. 言語暴力往往是肢體暴力的前奏。
本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以自我評估問卷為開頭,列舉各種言語暴力的模式,然後探索受害者的經驗、感受與想法,總結言語暴力的主要模式。第二部分定義言語暴力的類型,例如壓抑、駁斥、漠視與貶低等,並描述受害者的文化背景,同時也闡述溝通與改變的適當方式。之後,針對言語虐待關係找出潛在成因與改善方法,另外也探討孩子與言語暴力之間的關係。最末章則討論言語虐待關係可能的發展方向。
序言
相較於在肉體上留下傷疤的肢體暴力,言語傷害更不著痕跡,造成的痛苦也不亞於肢體暴力,但從中復原卻需要更長的時間,還讓受害者生活在日益混亂的處境中。在公共場合,伴侶也許表現得像是位紳士,私底下卻可能完全變了個人,不是暗中貶損,就是大發雷霆;不是冷淡疏離,就是自大傲慢;不是冷嘲熱諷,就是沉默壓抑;不是威逼操縱,就是蠻不講理……這些都是常見的表現。如果受害者抗議,傷人者會擺出一副「你哪根筋不對,沒事硬要找架吵」的態度,以各種藉口反駁。受到言語暴力的人通常沒有目擊者可求助,也沒有人能了解自己的處境,...
目錄
前言
序言
第一部
第一章 檢視自己的經歷
第二章 言語暴力的影響
第三章 為什麼難以辨識言語暴力
第四章 言語暴力的兩種現實:支配權力與個人權力
第五章 個人權力:相互理解與支持
第六章 支配權力:傷人者與虐待關係
第七章 受害者的內心感受
第二部
第八章 言語暴力的特徵與類型
第九章 虐待性的憤怒
第十章 溫水煮青蛙
第十一章 認識言語暴力,尋求改變
第十二章 利用回應影響傷人者
第十三章 從傷害中復原
第十四章 回首過去
第十五章 潛在的原因
第十六章 壓力與言語暴力
第十七章 當非理性行為走向極端
第十八章 關於治療,以及給治療師的建議
第十九章 兒童與言語暴力
結論 展望未來
附錄 常見問題
前言
序言
第一部
第一章 檢視自己的經歷
第二章 言語暴力的影響
第三章 為什麼難以辨識言語暴力
第四章 言語暴力的兩種現實:支配權力與個人權力
第五章 個人權力:相互理解與支持
第六章 支配權力:傷人者與虐待關係
第七章 受害者的內心感受
第二部
第八章 言語暴力的特徵與類型
第九章 虐待性的憤怒
第十章 溫水煮青蛙
第十一章 認識言語暴力,尋求改變
第十二章 利用回應影響傷人者
第十三章 從傷害中復原
第十四章 回首過去
第十五章 潛在的原因
第十六章 壓力與言語暴力
第十七章 當非理...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20頁開數:25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