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珍.亞當斯
定價:NT$ 380
優惠價:88 折,NT$ 334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台灣本島和離島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作者簡介:
珍.亞當斯博士Jane Adams, Ph. D
紀錄美國人的家庭生活逾二十年,著有十部著作,撰有多篇專欄及論述文章。史密斯學院(Smith College)畢業,擁有心理學碩士及博士學位,於西雅圖精神分析研究院(Seattle Institute of Psychoanalysis)完成動力心理學訓練,並於華盛頓心理分析基金會(Washington Psychoanalytic Foundation)進修。身為《西雅圖週刊》(Seattle Weekly)的創刊編輯,在各大電台、電視節目及座談會上都看得到她的身影。現居紐約和西雅圖兩地。
譯者簡介:
祁怡瑋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創意寫作碩士,曾任職於學校、出版社,現從事中英文筆譯工作。譯有《寬恕:為自己及世界療傷止痛的四段歷程》、《29個禮物》、《愛情的吸引力法則》、《你的心是否也住著一隻黑狗?牠名叫憂鬱》、《不同版本的我們》等書。
名人推薦:
推薦序一 避免又老又窮又病,就要重新洗牌/丘引
當我開始閱讀亞當斯博士(Jane Adams PhD))新書《當你的孩子長大卻不「成人」》時,幾乎是一口氣讀完,而我的內心則是波濤洶湧,又帶一份濃濃的傷感。
在教養的路上,當孩子進入青春期時,不少父母呼天搶地的,認為這是教養最艱難的階段。等到孩子成年了,該離巢了,卻偏偏賴在家裡白吃白喝,還大言不慚的把髒衣服丟給父母時,此時當爸爸媽媽的人整個心肝結成球,才赫然發現,原來還有比青春期更難搞的「成年問題孩子」在那兒虎視眈眈的吞噬父母的老年。
面對成年問題孩子,父母就像是被丟到焚化爐一樣,被烈火燙得全身火熱,灼燒程度嚴重到只能進入醫院的燙傷隔離室,卻難以痊癒。也許,你會氣憤的問,「這公平嗎?我養你這麼大了,你為什麼還不長大?還要給我添麻煩?我都有一個年歲了,你不養我,卻還要啃我這把老骨頭?你的良心何在?」可能你還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訴說,你從有收入開始,就不斷的寄錢給父母;而輪到你可以伸手了,卻有另一雙手往你的口袋挖……。接著,你就可能落入「孩子是來討債」的傳統思維下而不敢翻轉。
當我的孩子們離開大學後,我為了避免自己落入《當你的孩子長大卻不「成人」》這本書中那些父母的不堪下場,我做了非常果斷的決定,就是斷、捨、離。
斷金錢的支助。不只是斷金錢的援助,而且,若我的孩子們住在我的房子,他們每個月必須要付我租金。萬一沒有支付租金,就搬出我的房子。這是我給他們的條件。而結婚了,就必須搬離我的房子,就算要支付租金,我也不接受。
我不是基督教徒,但我嚴格奉行「離開父母、和另一個人共組一個家庭」是結婚的必然條件。為什麼要這樣?道理很簡單,沒有離開父母,孩子是永遠長不大的,是不會願意為自己負責任的。而獨立與負責任應該是畫等號的。當然,這也是為我自己「第二自我的誕生」未雨綢繆。我不只把「誰的責任」這個部分劃分得非常清楚,我也將「誰的財產」貼上STOP 標誌,禁止孩子入內。
也因此,我承受了諸多親友的不諒解,認為我太狠了。可是,當我參加我的高中同學會時,我看到眾多當年的美少女,有的人如今是孫子女的24小時免費保母,有的人可能被自己的孩子綁架,不僅老本流失,還波及他們的健康和自由時,我就了然自己做對了。在我的孩子們還沒有踏入婚姻前,我就公開對他們宣稱,未來請不必將我列入他們免費保母的名單。「萬一你們把孩子送到我這兒來,那麼,我就把你們的孩子送到警察局或孤兒院門口,然後我就閃人。」
我不得把醜話說在前頭。因為我的孩子們不只是我一手帶大的,他們還是我自助旅行的長期鐵三角,他們理所當然懂得要如何操控他們的媽媽。這也是我不能陷入陷阱的原因。所以,斷捨離的捨,確實不易處理。
此外,我們分居兩國,離得遠遠的,我的孩子們都知道媽媽不但不給靠,也不可靠;再加上每隔一段時間,我就寫信給他們,說我一直在讀書做研究,沒有什麼收入,在異國經濟很拮据,是否能夠得到他們的贊助?他們也毫不客氣地回信說他們的手頭也不寬裕.……,哈哈!
萬一你做不到我對我的成年子女做的,那麼,一如《當你的孩子長大卻不「成人」》書中說的,何妨思考一下,究竟這是誰的人生?每個人的人生都要自己負責,每個人的人生劇本都要自己寫。因此,你的人生,你負責;孩子的人生,孩子自己負責。我的思考邏輯是,想要過什麼樣的人生,都是自己可以做的選擇。而選擇權在自己的手裡,決定權也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每次回台灣時,我就聽到一些人邊帶孫子邊嘆氣,說沒自由,說體力不濟,說被綁死了……,卻又很宿命的說那是在幫孩子,「不幫不行」。《當你的孩子長大卻不「成人」》一書的說法和我想的不謀而合,為孩子做很多,好像是沒有底線一樣。我不當孫子女免費保母的背後原因,不只是因為我個人的生命自由和追尋更大的寫作和成長空間,更是我不能也不忍剝奪我孩子們當父母的權利。他們該享有自己照顧和教養孩子的機會,我愛我的孩子,當然我不能剝奪他們為人父母的天賦。何況,我自己從當媽媽的經驗中成長不少,那也豐富了我個人的生命。既然如此,我當然必須對我的成年孩子說「不!」
在台灣,很少有人思考人生的順位該如何排列才恰當,因為台灣的社會是集體社會;而集體社會就是當大家都這樣做時,潛意識裡如果你沒有跟著潮流這樣做、沒有一窩蜂,或反其道而行,那麼你就是違逆社會善良風俗的「惡人」。《當你的孩子長大卻不「成人」》卻告訴我們,在人生的順位上,該把「自己」擺在第一位,而非你的孩子「第一」,「第一」也非你的配偶。也許,你可能做不到這樣,因為你從小被灌輸「利他」,而非「利己」,你被內疚感給綁票了。因此,驅除你根深柢固的內疚感,是要務。
不過,在華人的社會,父母總是喜歡把自己的期望套在孩子身上,要孩子去滿足自己沒有達成的角落,這對孩子是非常不公平的。上星期我受邀到美國亞特蘭大的一所公立中學對一群中學生演講時,有兩個來自中國的學生私下來向我訴苦,說他們的父母要他們去完成父母的期望,而美國的教育卻鼓勵每個人朝自己的興趣和人生目標去發展,因此他們感到被撕裂的痛苦。所以,調整自己的期望值,「期望自己而非期望你的成年子女」將是父母子女關係朝向良好的前進樞紐。
在本書中,還提及針對成年問題孩子的媽媽所做的研究中,指出她們的適應過程有六個階段:震驚、關注、行動、抽離、自主和重新建立關係。多數人是前三關易過,後三關卡卡卡;而「放下」,也就是六階段中的「抽離」,將是過後三關的關鍵。
如果你是《當你的孩子長大卻不「成人」》這本書所說的那些父母,不妨把這本書當成療傷之用。療傷有益健康,何樂不為?如果你是站在懸崖上的父母,《當你的孩子長大卻不「成人」》可以給你該有的勇氣和智慧,做出明確的抉擇。不論如何,你千萬要記住,變老不可怕;可怕的是,又老又窮又病,又沒有賺錢的能力,那可是叫天不應、叫地不靈啊!我可是研究老年學的人,還寫了三本老年的書,我的忠告你最好收下,這對你好處多多。
/
推薦序二 「過自己的人生」是你給成年孩子最好的禮物/黃惠萱
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我心裡冒出來的句子是「對嘛!早該有人寫這樣的書了!」原來早在二00二年時它就已經在國外出版!而對我來說,這本書現在在台灣翻譯、出版得正是時候,因為在這幾年我的晤談對象中,五十歲到六十歲的求助者增加了,他們除了梳理原生家庭帶給自己的影響之外,也都為自己的成年子女所苦。
有的人擔心孩子繭居在家不離開,其實心裡害怕孩子離巢後得自己一個人過日子;有的人怕孩子過不下去幫著養孫子,其實自己身心俱疲好想休息;有的人早過了退休的年紀還堅守崗位,其實一直在等待人生迷惘的孩子長大。
因為焦慮或者內疚,即使子女已經成年,這些父母卻遲遲無法去過自己人生,過期的養育責任成了他們長久的心病。這些成年孩子的父母究竟焦慮什麼?為何內疚呢?
●父母的分離焦慮●
「我女兒昨天罵我……,為了一個男人罵我,說我害她跟上一個男朋友分手,害她到現在還沒有結婚!心理師,她要不要結婚干我什麼事,我又沒有綁著她!」對!她確實沒有綁著女兒,但父母對子女的影響力向來不需要透過實體,身為她的心理師,我清楚她總是在女兒交男朋友的時候變得特別依賴,在女兒晚餐約會時,不斷打電話詢問女兒是否要回家吃飯;在女兒假日想和男友出門兜風時,開始埋怨自己年輕時為了照顧家庭都沒有出門玩;在女兒論及婚嫁前夕,因為恐慌症進了急診室。
她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女兒都快四十歲的人了,早上還怕她遲到叫她起床,每日為女兒煮飯催她回家吃,天色一暗就開始打電話找人……。她一直覺得女兒很依賴,是長不大的孩子;晤談之後她才覺察,原來依賴的人是自己。年幼的時候父親驟逝,母親改嫁,結縭不到十年先生早逝,過去的創傷加重了她作為母親的分離焦慮,這跟她面對女兒離家獨立時的分離焦慮,融在一起化不開。
●我幸福的前提是你幸福●
有些人因為焦慮和孩子分不開,而另外一些人則是因為內疚而為了孩子一直在等待,他們延宕自己的人生規劃,想等孩子的問題都解決了,再去退休、再去安排生活、再去看病、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其實我累呀!怎麼不累?但是她一個月才賺兩萬多塊,我不幫她帶孩子,誰幫她?」、「我的同學們這個年紀大家早都退休了,我連想都不敢想,兒子工作不穩換個不停,還想著考博士班,我不多工作幾年怎麼行?」孩子要先得到幸福,父母才能幸福,所以父母們一直付出、老是等待、始終放不下,因為內疚所以用錯方法和成年孩子相處,結果是愈幫愈累,很多父母都生病了,他們心裡的苦只能在晤談室對我說。
●「界線」讓你當個身心健康的父母●
有時候孩子無法讓你滿意,有時候他們不能照你期待的的時間表長大,作者說「要不要發揮潛能是他們的事,處理我們的感覺是我們的事。」我們接受孩子有權利迷惘和犯錯,因為他們可以從這些混亂中學習修正;而我們得照顧自己,和孩子維持關係,但是和孩子的問題劃清界線。
「她沒先打電話回家,我就不準備她的晚餐,有時候我樂得輕鬆,弄個沙拉就可以繼續追我的劇!」、「我跟她說假日我要休息,孩子讓她帶回去,本來我覺得自己這樣太殘忍,怕她工作完假日還不能休息,不過幾次下來,她們母子的感情比以前親近多了。」、「我叫他這次想清楚再決定,要念博士就自己存錢去念,我不會再經濟支援他了,我想通了,再這樣下去我先垮了,積蓄沒了,以後也只是拖累他,還不如現在就說清楚,我照顧好自己。」晤談之後,有了覺察和覺悟,父母們試著用一種全新的方式和孩子相處,讓自己的後半輩子有盼望。
放手讓孩子處理自己的問題,不是殘忍,而是教養的一部分,是很多父母不明的道理,在親子關係中進退得宜是一種身教,拿捏「親近與尊重最好的距離」是所有成熟人際關係的維繫之道。
●「自我實現」這項功課,父母應該先做到●
有的父母嘴上說對孩子放手,不干涉孩子的決定,不過度涉入孩子的生活,實際上仍眼巴巴的留在原地,閒置自己的生活。把孩子從人生第一順位放下來之後,自己的人生卻仍空在那裡。
作者在書中提到戰後嬰兒潮的父母們,有著辛苦且匱乏的童年,所以在養育下一代時最看重孩子的自我實現,如果孩子能發揮潛能做自己,他們就會感到幸福,但「孩子的」自我實現該是「父母的」自我實現嗎?這樣的自我實現裡沒有「自我」,需要仰賴其他人的人生目標是對真實自我的逃避,而不是實踐。
孩子不該揹負著父母的幸福過生活,父母也不該揹負著孩子的幸福過日子,你可以開始自私地照自己的需要規劃生活,拿回自己的時間,用自己的錢,去編織自己的夢想,去實踐自己的願望,你和子女相處的時間也許會變少,但不見得會分離,有可能會更加親近,也有可能不會更親近,但絕對會發展出另一種較健康的新平衡,讓你可以過回你原本健康有希望的生活。
如果你的孩子成年了卻還沒有長大,如果你的孩子是你說不出口的秘密,如果你覺得放下對孩子的期待很難,如果你不知道該如何跟孩子的問題劃清界線,如果你不知道什麼叫做找回自己的人生,那麼你該看這本書!相信我,這本書會成為你的夥伴、你的老友、你的治療師!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44折169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二手價 | 數量 |
5折 | 1 |
徵求價 | 數量 |
4折 | 2 |
5折 | 1 |
7折 | 2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珍.亞當斯
優惠價: 88 折, NT$ 334 NT$ 38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台灣本島和離島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作者簡介:
珍.亞當斯博士Jane Adams, Ph. D
紀錄美國人的家庭生活逾二十年,著有十部著作,撰有多篇專欄及論述文章。史密斯學院(Smith College)畢業,擁有心理學碩士及博士學位,於西雅圖精神分析研究院(Seattle Institute of Psychoanalysis)完成動力心理學訓練,並於華盛頓心理分析基金會(Washington Psychoanalytic Foundation)進修。身為《西雅圖週刊》(Seattle Weekly)的創刊編輯,在各大電台、電視節目及座談會上都看得到她的身影。現居紐約和西雅圖兩地。
譯者簡介:
祁怡瑋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創意寫作碩士,曾任職於學校、出版社,現從事中英文筆譯工作。譯有《寬恕:為自己及世界療傷止痛的四段歷程》、《29個禮物》、《愛情的吸引力法則》、《你的心是否也住著一隻黑狗?牠名叫憂鬱》、《不同版本的我們》等書。
名人推薦:
推薦序一 避免又老又窮又病,就要重新洗牌/丘引
當我開始閱讀亞當斯博士(Jane Adams PhD))新書《當你的孩子長大卻不「成人」》時,幾乎是一口氣讀完,而我的內心則是波濤洶湧,又帶一份濃濃的傷感。
在教養的路上,當孩子進入青春期時,不少父母呼天搶地的,認為這是教養最艱難的階段。等到孩子成年了,該離巢了,卻偏偏賴在家裡白吃白喝,還大言不慚的把髒衣服丟給父母時,此時當爸爸媽媽的人整個心肝結成球,才赫然發現,原來還有比青春期更難搞的「成年問題孩子」在那兒虎視眈眈的吞噬父母的老年。
面對成年問題孩子,父母就像是被丟到焚化爐一樣,被烈火燙得全身火熱,灼燒程度嚴重到只能進入醫院的燙傷隔離室,卻難以痊癒。也許,你會氣憤的問,「這公平嗎?我養你這麼大了,你為什麼還不長大?還要給我添麻煩?我都有一個年歲了,你不養我,卻還要啃我這把老骨頭?你的良心何在?」可能你還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訴說,你從有收入開始,就不斷的寄錢給父母;而輪到你可以伸手了,卻有另一雙手往你的口袋挖……。接著,你就可能落入「孩子是來討債」的傳統思維下而不敢翻轉。
當我的孩子們離開大學後,我為了避免自己落入《當你的孩子長大卻不「成人」》這本書中那些父母的不堪下場,我做了非常果斷的決定,就是斷、捨、離。
斷金錢的支助。不只是斷金錢的援助,而且,若我的孩子們住在我的房子,他們每個月必須要付我租金。萬一沒有支付租金,就搬出我的房子。這是我給他們的條件。而結婚了,就必須搬離我的房子,就算要支付租金,我也不接受。
我不是基督教徒,但我嚴格奉行「離開父母、和另一個人共組一個家庭」是結婚的必然條件。為什麼要這樣?道理很簡單,沒有離開父母,孩子是永遠長不大的,是不會願意為自己負責任的。而獨立與負責任應該是畫等號的。當然,這也是為我自己「第二自我的誕生」未雨綢繆。我不只把「誰的責任」這個部分劃分得非常清楚,我也將「誰的財產」貼上STOP 標誌,禁止孩子入內。
也因此,我承受了諸多親友的不諒解,認為我太狠了。可是,當我參加我的高中同學會時,我看到眾多當年的美少女,有的人如今是孫子女的24小時免費保母,有的人可能被自己的孩子綁架,不僅老本流失,還波及他們的健康和自由時,我就了然自己做對了。在我的孩子們還沒有踏入婚姻前,我就公開對他們宣稱,未來請不必將我列入他們免費保母的名單。「萬一你們把孩子送到我這兒來,那麼,我就把你們的孩子送到警察局或孤兒院門口,然後我就閃人。」
我不得把醜話說在前頭。因為我的孩子們不只是我一手帶大的,他們還是我自助旅行的長期鐵三角,他們理所當然懂得要如何操控他們的媽媽。這也是我不能陷入陷阱的原因。所以,斷捨離的捨,確實不易處理。
此外,我們分居兩國,離得遠遠的,我的孩子們都知道媽媽不但不給靠,也不可靠;再加上每隔一段時間,我就寫信給他們,說我一直在讀書做研究,沒有什麼收入,在異國經濟很拮据,是否能夠得到他們的贊助?他們也毫不客氣地回信說他們的手頭也不寬裕.……,哈哈!
萬一你做不到我對我的成年子女做的,那麼,一如《當你的孩子長大卻不「成人」》書中說的,何妨思考一下,究竟這是誰的人生?每個人的人生都要自己負責,每個人的人生劇本都要自己寫。因此,你的人生,你負責;孩子的人生,孩子自己負責。我的思考邏輯是,想要過什麼樣的人生,都是自己可以做的選擇。而選擇權在自己的手裡,決定權也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每次回台灣時,我就聽到一些人邊帶孫子邊嘆氣,說沒自由,說體力不濟,說被綁死了……,卻又很宿命的說那是在幫孩子,「不幫不行」。《當你的孩子長大卻不「成人」》一書的說法和我想的不謀而合,為孩子做很多,好像是沒有底線一樣。我不當孫子女免費保母的背後原因,不只是因為我個人的生命自由和追尋更大的寫作和成長空間,更是我不能也不忍剝奪我孩子們當父母的權利。他們該享有自己照顧和教養孩子的機會,我愛我的孩子,當然我不能剝奪他們為人父母的天賦。何況,我自己從當媽媽的經驗中成長不少,那也豐富了我個人的生命。既然如此,我當然必須對我的成年孩子說「不!」
在台灣,很少有人思考人生的順位該如何排列才恰當,因為台灣的社會是集體社會;而集體社會就是當大家都這樣做時,潛意識裡如果你沒有跟著潮流這樣做、沒有一窩蜂,或反其道而行,那麼你就是違逆社會善良風俗的「惡人」。《當你的孩子長大卻不「成人」》卻告訴我們,在人生的順位上,該把「自己」擺在第一位,而非你的孩子「第一」,「第一」也非你的配偶。也許,你可能做不到這樣,因為你從小被灌輸「利他」,而非「利己」,你被內疚感給綁票了。因此,驅除你根深柢固的內疚感,是要務。
不過,在華人的社會,父母總是喜歡把自己的期望套在孩子身上,要孩子去滿足自己沒有達成的角落,這對孩子是非常不公平的。上星期我受邀到美國亞特蘭大的一所公立中學對一群中學生演講時,有兩個來自中國的學生私下來向我訴苦,說他們的父母要他們去完成父母的期望,而美國的教育卻鼓勵每個人朝自己的興趣和人生目標去發展,因此他們感到被撕裂的痛苦。所以,調整自己的期望值,「期望自己而非期望你的成年子女」將是父母子女關係朝向良好的前進樞紐。
在本書中,還提及針對成年問題孩子的媽媽所做的研究中,指出她們的適應過程有六個階段:震驚、關注、行動、抽離、自主和重新建立關係。多數人是前三關易過,後三關卡卡卡;而「放下」,也就是六階段中的「抽離」,將是過後三關的關鍵。
如果你是《當你的孩子長大卻不「成人」》這本書所說的那些父母,不妨把這本書當成療傷之用。療傷有益健康,何樂不為?如果你是站在懸崖上的父母,《當你的孩子長大卻不「成人」》可以給你該有的勇氣和智慧,做出明確的抉擇。不論如何,你千萬要記住,變老不可怕;可怕的是,又老又窮又病,又沒有賺錢的能力,那可是叫天不應、叫地不靈啊!我可是研究老年學的人,還寫了三本老年的書,我的忠告你最好收下,這對你好處多多。
/
推薦序二 「過自己的人生」是你給成年孩子最好的禮物/黃惠萱
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我心裡冒出來的句子是「對嘛!早該有人寫這樣的書了!」原來早在二00二年時它就已經在國外出版!而對我來說,這本書現在在台灣翻譯、出版得正是時候,因為在這幾年我的晤談對象中,五十歲到六十歲的求助者增加了,他們除了梳理原生家庭帶給自己的影響之外,也都為自己的成年子女所苦。
有的人擔心孩子繭居在家不離開,其實心裡害怕孩子離巢後得自己一個人過日子;有的人怕孩子過不下去幫著養孫子,其實自己身心俱疲好想休息;有的人早過了退休的年紀還堅守崗位,其實一直在等待人生迷惘的孩子長大。
因為焦慮或者內疚,即使子女已經成年,這些父母卻遲遲無法去過自己人生,過期的養育責任成了他們長久的心病。這些成年孩子的父母究竟焦慮什麼?為何內疚呢?
●父母的分離焦慮●
「我女兒昨天罵我……,為了一個男人罵我,說我害她跟上一個男朋友分手,害她到現在還沒有結婚!心理師,她要不要結婚干我什麼事,我又沒有綁著她!」對!她確實沒有綁著女兒,但父母對子女的影響力向來不需要透過實體,身為她的心理師,我清楚她總是在女兒交男朋友的時候變得特別依賴,在女兒晚餐約會時,不斷打電話詢問女兒是否要回家吃飯;在女兒假日想和男友出門兜風時,開始埋怨自己年輕時為了照顧家庭都沒有出門玩;在女兒論及婚嫁前夕,因為恐慌症進了急診室。
她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女兒都快四十歲的人了,早上還怕她遲到叫她起床,每日為女兒煮飯催她回家吃,天色一暗就開始打電話找人……。她一直覺得女兒很依賴,是長不大的孩子;晤談之後她才覺察,原來依賴的人是自己。年幼的時候父親驟逝,母親改嫁,結縭不到十年先生早逝,過去的創傷加重了她作為母親的分離焦慮,這跟她面對女兒離家獨立時的分離焦慮,融在一起化不開。
●我幸福的前提是你幸福●
有些人因為焦慮和孩子分不開,而另外一些人則是因為內疚而為了孩子一直在等待,他們延宕自己的人生規劃,想等孩子的問題都解決了,再去退休、再去安排生活、再去看病、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其實我累呀!怎麼不累?但是她一個月才賺兩萬多塊,我不幫她帶孩子,誰幫她?」、「我的同學們這個年紀大家早都退休了,我連想都不敢想,兒子工作不穩換個不停,還想著考博士班,我不多工作幾年怎麼行?」孩子要先得到幸福,父母才能幸福,所以父母們一直付出、老是等待、始終放不下,因為內疚所以用錯方法和成年孩子相處,結果是愈幫愈累,很多父母都生病了,他們心裡的苦只能在晤談室對我說。
●「界線」讓你當個身心健康的父母●
有時候孩子無法讓你滿意,有時候他們不能照你期待的的時間表長大,作者說「要不要發揮潛能是他們的事,處理我們的感覺是我們的事。」我們接受孩子有權利迷惘和犯錯,因為他們可以從這些混亂中學習修正;而我們得照顧自己,和孩子維持關係,但是和孩子的問題劃清界線。
「她沒先打電話回家,我就不準備她的晚餐,有時候我樂得輕鬆,弄個沙拉就可以繼續追我的劇!」、「我跟她說假日我要休息,孩子讓她帶回去,本來我覺得自己這樣太殘忍,怕她工作完假日還不能休息,不過幾次下來,她們母子的感情比以前親近多了。」、「我叫他這次想清楚再決定,要念博士就自己存錢去念,我不會再經濟支援他了,我想通了,再這樣下去我先垮了,積蓄沒了,以後也只是拖累他,還不如現在就說清楚,我照顧好自己。」晤談之後,有了覺察和覺悟,父母們試著用一種全新的方式和孩子相處,讓自己的後半輩子有盼望。
放手讓孩子處理自己的問題,不是殘忍,而是教養的一部分,是很多父母不明的道理,在親子關係中進退得宜是一種身教,拿捏「親近與尊重最好的距離」是所有成熟人際關係的維繫之道。
●「自我實現」這項功課,父母應該先做到●
有的父母嘴上說對孩子放手,不干涉孩子的決定,不過度涉入孩子的生活,實際上仍眼巴巴的留在原地,閒置自己的生活。把孩子從人生第一順位放下來之後,自己的人生卻仍空在那裡。
作者在書中提到戰後嬰兒潮的父母們,有著辛苦且匱乏的童年,所以在養育下一代時最看重孩子的自我實現,如果孩子能發揮潛能做自己,他們就會感到幸福,但「孩子的」自我實現該是「父母的」自我實現嗎?這樣的自我實現裡沒有「自我」,需要仰賴其他人的人生目標是對真實自我的逃避,而不是實踐。
孩子不該揹負著父母的幸福過生活,父母也不該揹負著孩子的幸福過日子,你可以開始自私地照自己的需要規劃生活,拿回自己的時間,用自己的錢,去編織自己的夢想,去實踐自己的願望,你和子女相處的時間也許會變少,但不見得會分離,有可能會更加親近,也有可能不會更親近,但絕對會發展出另一種較健康的新平衡,讓你可以過回你原本健康有希望的生活。
如果你的孩子成年了卻還沒有長大,如果你的孩子是你說不出口的秘密,如果你覺得放下對孩子的期待很難,如果你不知道該如何跟孩子的問題劃清界線,如果你不知道什麼叫做找回自己的人生,那麼你該看這本書!相信我,這本書會成為你的夥伴、你的老友、你的治療師!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5折 | 1 |
徵求價 | 數量 |
4折 | 2 |
5折 | 1 |
7折 | 2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44折169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