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高效人士不是做的事情比你多,
而是內心在意的事情會優先去做,
工作與人生目標都達成,身心富足、自在從容!★ Amazon.com「工作生活平衡」與「時間管理」類百大暢銷書
★ TED最受歡迎的時間管理,點閱率No. 1,超過700萬次
★ 時間管理暢銷作家強力推薦在忙碌的現代生活中,你是否有以下情形:
.總是覺得「好忙」、「沒空」
.不論工作或在家,經常不由自主地查看手機訊息
.週末都過得渾渾噩噩,並感覺時間過得很快
.明明做了很多事,卻常覺得一事無成,內心空虛
這些狀況都是因為什麼都想做,排了各種行程,結果卻不知道自己在忙什麼。
美國時間管理大師蘿拉.范德康觀察到有趣的現象,
高效人士通常遊刃有餘,自認「時間多得不得了」,有空做想做的事。
但有些人就算讀了各種時間管理,用了各種省時小妙招,反而更忙。
范德康育有四個小孩,除了照顧小孩,還要工作、寫書、處理個案諮詢、演講⋯⋯
她還能每週運動4.4小時、每天閱讀1小時、每天睡足7小時⋯⋯
到底是怎麼辦到的?
她表示,她的時間跟每個人一樣多,一天只有24小時,
而她忙得有意義的祕訣,第一步是要先了解自己的時間花在哪,
因此,她設計出紀錄時間的表格,以半小時為單位,記錄每天在做的事,
記錄兩週後,原本她以為自己一週工作50小時,但其實只有工作40小時,
從紀錄發現,許多時間盲點或為了克服無聊,都浪費在沒有意義的事上,
像是不時滑手機收信、上網讀內容農場的文章、會議已談完重要的事卻還要閒聊……
她說,記錄時間的作用是有意識地掌控時間,有助於優先專注在重要的目標,
只要兩週就有明顯的差別,連大忙人都能找出空檔,選擇做對自己有意義的事:
一位作家、講者兼企業家一週安排15小時,每天只做三件重要的事,效率更高;
一位每天要處理許多問題的執行長,還是選擇早起健身、陪小孩,反而讓他不覺得忙;
常為了期末考熬夜的學生,在記錄時間後,發現自己已準備充足,更能安心入睡;
還能與朋友悠閒聚餐、完全拋開工作去度假、處理生活突發狀況、享受自由時間…….
根據親身經驗,與對近千人進行的調查後,
范德康歸納出七大時間祕訣,把時間用得更有意義,有效解決瞎忙的問題──
.每個人都有自己時間花園,想要長成什麼樣子,可以自己設計
.單調生活會讓時間快速流逝,創造豐富的回憶反而會有更多時間,為什麼?
.只把重要的事排在行事曆,讓時間表留白
.悠閒時光不限於假日,練習在日常放假
.利用三種資源,讓你擁有更多做快樂事情的時間
.放掉不切實際的期望,以「夠好」取代「最好」
.願意把時間花在別人身上,工作表現反而更好
在時間永遠不夠、事情永遠做不完的年代,
本書讓你重新了解時間自由,並建立新心態,
聰明運用時間,正確選擇做真正重要的事,每分每秒都忙得有意義。
作者簡介:
蘿拉.范德康(Laura Vanderkam)
暢銷作家,著有《成功人士早餐前都在做什麼》、《成功人士的工作心法》和《成功人士怎麼過週末》等書,與莎拉.哈特杭格一起主持播客節目《兩個世界的精華》(Best of Both Worlds)。她的TED演講「如何掌控你的空閒時間」大受歡迎,觀看次數超過700萬次,文章散見於《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財富》雜誌和其他報章雜誌。目前跟先生和四個小孩住在費城郊外。
譯者簡介:
林力敏
輔仁大學翻譯所畢業,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等國內重要文學獎項,曾任聯合報〈繽紛版〉專欄作家。愛騎車兜風,持續探索各類新知、探究文學與人生。譯有《人生問題的有益答案》、《真確》、《別相信自己》、《說說你為什麼不該死》、《黑色粉筆》等。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好評推薦】
Carol|居家創業社團HomeCEO創辦人
王伯達|「王伯達觀點」創辦人
貝姬Becky|部落客兼OUIFIE創辦人
黃大塚|交易實戰家
楊宇帆|鳳梨王子
鄭緯筌|台灣電子商務創業聯誼會(TeSA)共同創辦人、內容駭客網站創辦人
謝文憲|知名講師、作家、主持人
「想為人生琢磨出些火花,首先得釐清時間分配的輕重緩急意義,就如同羅拉在TED演講上說的:『時間是創造出的,而不是花盡心思去計算如何去節省。』生活是一門藝術,時間是工具,這藝術要怎麼呈現,端看如何使用工具。」──貝姬Becky,部落客兼OUIFIE創辦人
「瞎忙不可怕,千萬別賣了時間又賣命!請減少無謂的小事,做好平衡工作與生活這檔事,享受真正的時間自由。」──黃大塚,交易實戰家
「在這個注意力被嚴重瓜分的年代,很多人都渴望從忙碌的枷鎖中解放,但儘管學了一堆時間管理的技能,很多人還是在工作與生活的夾擊之下疲於奔命。很高興聽到《要忙,就忙得有意義》即將付梓出版,我認為這本書可以帶給大家嶄新的思維,用更專注的方式來管理自己,以及更有餘裕地經營時間花園。」──鄭緯筌,台灣電子商務創業聯誼會(TeSA)共同創辦人、內容駭客網站創辦人
「人有目標,才有策略;沒有目標,就沒有策略;目標不同,策略就不同。目標,你得自己想清楚,關於策略,本書提供你最佳解答。」──謝文憲,知名講師、作家、主持人
「蘿拉.范德康精采道出,當前文化過度崇尚忙碌。妥善顧好工作和生活的訣竅是『把對的事做好』,至於其他事,就毅然拋開吧!」──卡爾.紐波特(Cal Newport),《Deep Work深度工作力》(Deep Work)作者
「你每花一分鐘讀這本書,將來能賺回十分鐘。本書說明怎麼把時間用得更有意義,幫助我們找回許多浪費掉的時間,活出更好的人生。閱讀本書會是你為自己所做最有價值的投資之一。」──克里斯.貝利(Chris Bailey),《最有生產力的一年》(The Productivity Project)作者
「為什麼少數人明明沒有額外的第二十五小時,卻可以游刃有餘地做很多事?蘿拉.范德康知道答案,而且能教給你。如果你想做更多事情又不失閒適,花點時間讀這本書吧!」──喬恩.阿考夫(Jon Acuff),《完成》(FINISH)作者
「談到時間管理與效能,蘿拉.范德康是享譽全球的專家。如果你常感覺太忙、累趴與過勞,這本書能改變你的人生。」──朵利.克拉克(Dorie Clark),美國杜克大學商學院教授
名人推薦:【好評推薦】
Carol|居家創業社團HomeCEO創辦人
王伯達|「王伯達觀點」創辦人
貝姬Becky|部落客兼OUIFIE創辦人
黃大塚|交易實戰家
楊宇帆|鳳梨王子
鄭緯筌|台灣電子商務創業聯誼會(TeSA)共同創辦人、內容駭客網站創辦人
謝文憲|知名講師、作家、主持人
「想為人生琢磨出些火花,首先得釐清時間分配的輕重緩急意義,就如同羅拉在TED演講上說的:『時間是創造出的,而不是花盡心思去計算如何去節省。』生活是一門藝術,時間是工具,這藝術要怎麼呈現,端看如何使用工具。」──貝姬Becky,部落客兼OUIFIE創辦人
...
章節試閱
想無事一身輕,得靠你費心
不久前某個七月的週五,我在緬因州巴爾港(Bar Harbor)小鎮的旅館房間醒來。我老公麥可原本週末要出差,而我打算跟去,所以我媽和阿姨過來幫忙看我們四個年幼的孩子。後來發現我老公不必去,所以我們抓住這個機會,在美國東北角阿卡迪亞國家公園(Acadia National Park)展開一次大人專屬的健行之旅。我從費城搭週四晚上末班飛機出發,半夜從班戈(Bangor)開車穿過暴風雨到海邊。麥可從西雅圖過來,預計隔天中午前後跟我會合。
所以,週五早上我是自己一個人。我漸漸清醒,穿上慢跑服到外頭看一看,那是美好的夏日早晨,太陽重新升起,昨晚的大雨大霧已不見蹤跡。我朝大海的方向跑去,穿過巴爾港鎮區。小鎮正在醒來,餐廳飄出早餐的香味,我看見小船、常青樹和山丘,彷彿置身於美國童書作家羅勃.麥羅斯基(Robert McCloskey)的繪本《緬因的早晨》(One Morning in Maine)。微風吹過海浪,水氣輕輕飄來,七月的炎熱因此變涼幾分。我沿著細細的濱海小徑慢跑,到處是岩石與繁花,舒服到什麼也沒想,但有個熟悉的感覺忽然跳上心頭:「好,現在是幾點?我接下來必須做什麼?」
不過接下來沒有必須要做的事情,我很自由,想做什麼都行。我想起十七歲夏天在印第安納州九三三號公路上的法羅利餐廳打工,晚上工作做完就打卡,「無事一身輕」(off the clock)。
那種擁有自由時間的感覺很神奇。而且對多數人來說,這既稀罕又短暫。雖然後來我的工作都比那年領時薪四.九美元的夏天輕鬆容易許多,但其他責任林林總總加在一起(像是我來緬因州所想逃開的責任),過去幾年,我感到全然自由的時間根本寥寥可數。在日記上我寫到這樣的一天,當時我安排了一趟聖地牙哥之旅。
我沒有特別深入思考什麼……就只是一直盯著大海,讀讀書,想想事情,還有走兩萬步。不匆忙的感覺很好,沒有時鐘在身後滴滴答答,沒有人在等我回覆,可以靜靜地欣賞日落。我想最困難的地方是有了孩子,時時刻刻得為時間負責。
所有忙碌的人都會心有戚戚焉,像我就是。我先生和我的工作都需要顧客戶和出差。就在寫這本書的此刻,我的四個孩子傑斯柏、山姆、盧絲和艾力克斯都不到十歲。事情出奇地多,我當然需要知道各個時間要幹麼,加上本身又靠寫書和演講時間管理為業,有必要以身作則,比多數人更得跟複雜情緒奮戰。
「無事一身輕」的感覺超級開心,是快樂的一大關鍵。然而人生是用時間來過的,過好人生有賴於善加管理時間,管理時間通常有賴於留意時間,我在緬因州的自由時間,需要靠張羅班機、租車和孩子的托育來獲得;在聖地牙哥的自由時間也一樣得費心張羅,並且要花功夫來到美麗的海邊,而不只是在社群媒體上眼巴巴看別人去美麗的海邊。況且接下來還有案子尚未塵埃落定,我們「寶貴的狂亂人生」──出自詩人瑪莉.奧利佛(Mary Oliver)之語──往往迷失於各種事務,通勤令人隱隱焦躁,開會漫無目的,甚至還有頭腦記都沒記住的瑣事,想要放鬆談何容易?
所以我們面臨兩難:無事一身輕是有自由時間,但自由時間有賴於時間紀律。
你一定得知道接下來要做什麼,才能超脫無止無休的滴答聲。
你可以沉浸於這類矛盾的哲學思索,也許要在海邊跑幾公里,好好想個明白,但我相信某方面來說,當我們從更宏觀、有智慧的角度來看,兩個相反的概念能同時成立,關鍵是找對高處,看遍全局。
本書正是談論如何找到那個高處,了解時間自由,並且建立新心態。一邊是知道我們怎麼使用時間,另一邊是超脫對分分秒秒的執迷,兩者之間永遠有緊繃與焦灼,但不代表無法同時做到。善用時間有賴於明白一件事:「時間寶貴,而且很多。」時間確實有限,因此我們務必用得聰明;但時間也很多,足夠去做真正重要的事。
如何忙得不匆忙又輕鬆?
談到現代生活,多數討論都以這種矛盾的上半部分為前提。週一早上你問同事:「週末過得如何?」答案永遠是:「很忙。」在多數現代生活裡,我們全部渴望能有多點時間,不過如果仔細近看,會發現所謂「全部」是言過其實。某個週日早上我去健身房(這是利用載山姆去摔角比賽做團隊暖身,到第一場比賽開始前的空檔),我在更衣室看到幾個游完泳的老太太,然後上跑步機跑了五公里,回到更衣室時發現她們還在那裡。為什麼呢?因為她們很享受彼此的陪伴,沒什麼好急的。
蓋洛普公司(Gallup)常做時間壓力的民調,其二○一五年的民調指出,受雇者遠遠比較容易自稱沒時間做想做的事(六一%),退休人員之類沒在工作的人比較不會這樣自稱(三二%);家裡有小孩的人比較覺得有時間壓力(六一%),家裡沒小孩的人比較不會這麼覺得(四二%)。
根據這民調數據,想有很多時間的祕訣似乎很簡單:不要有工作,不要有家庭;問題是這有明顯缺點,而且太過簡化狀況了。如果十個有工作或小孩的人裡面,有六個人感覺很忙,這表示另外四個人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
這些年我研究時間規畫,遇到很多乍看忙碌的人屬於後者,他們雖然事情無比繁多,卻顯得……很放鬆。我清楚記得與一位高階主管的談話,那時是想詢問她如何達到驚人的效率,在打電話給她時特別保證不會占用很多時間,她卻笑著回答:「喔,我時間多得不得了!」
這當然不是真的,她的意思是選擇跟我聊,並把時間安排得井井有條,可以專心做好自認值得的事,其他事先等一等沒關係,不必太過匆忙。無論我急著想問什麼,她都很放鬆。沒錯,她之所以能這樣,是因為背後有一套系統在支持,包括聘請助理幫忙打理臨時事項。但後來我碰到更多像她這樣的人,明白他們不是因為能讓別人等待才氣定神閒。若他們不希望行事曆上有很多事情,行事曆就還算空。
我們都碰過某一類人也有這種態度。他們似乎不像常人那樣被時間限制住,事業有聲有色,享受天倫之樂,朋友歡度時光,幾乎天天運動,擔任義工,還有時間讀書──不像其他人總嚷著日子忙得沒空讀。
這種平靜令人羨慕,這種態度令我好奇。到底過得輕鬆的大忙人是如何規畫時間?他們有哪些習慣?他們做出哪些選擇?
時間充足的人都是生活的主人
我喜歡聽人談自己怎麼規畫時間,也愛研究數據,因此在二○一七年決定針對各項問題有系統地找出答案。我找了九百多個人,每個人都同時符合那份蓋洛普調查的兩個忙人類別:有在工作賺錢(每週工時超過三十小時),而且家中有十八歲以下的小孩。
三月二十八日,我詢問他們有關生活的問題:通勤、運動習慣、週末晚上睡前做什麼等。接著我要他們回想前一天,也就是二○一七年三月二十七日(週一)每個小時在做什麼。最後我提出一些問題,請他們評估週一在時間方面的感覺,還有整體在時間方面的感覺,回答對題目陳述的同意或不同意程度,例如「一般來說,我感覺有足夠時間做想做的事」和「昨天我大致覺得專注於當下而非經常分心」之類的問題。
根據每個人對十三個問題的答案,以此得出一個「時間感受分數」,每題都是以一到七分回答,一分是「非常不同意」,七分是「非常同意」。我的研究人員依照關鍵字分析前面階段的回答,接著檢視時間感受分數高者(屬於前二○%)與時間感受分數低者(屬於後二○%),並比較雙方的差異。此外,我們也檢視了極端族群(前三%與後三%)的回答。
大家的答案很有意思。二○一七年三月二十七日(週一)對大家來說都是二十四小時,每個人的感受卻截然不同。有趣的是,所有人對「昨天」的感受較好,而對整體時間的感受較差。這結果符合其他時間日記研究的發現:跟心中的印象相比,大家感覺「昨天」工作得比較少,睡得比較多,有更多閒暇時間。
不過我們還從大家的回答裡發現某些關鍵要點,看起來甚至是違反直覺。我認為這些要點相當重要,適用於想感覺比較不忙,卻能做好更多事的人,包含家中沒小孩但有很多其他要緊事的人。
首先,自認時間足夠的人都非常注意時間。他們知道接下來要做什麼,自認為是生活的主人,預先為每天和每週做好規畫,而且經常會深思,檢視哪些做法行得通,哪些行不通。
他們在生活裡加進冒險,連再平凡不過的三月週一也是如此。他們明白精采的事情會讓時間在當下延長,更在回憶中延長。
他們不做當下不該做的事,包括自我加諸的行為,例如:時時刻刻查看訊息,那是沒必要的時間殺手。事實上,這次調查有一大發現,就是在每小時查看手機的預估次數上,時間壓力小者和時間壓力大者有顯著差異。
自認時間足夠的人,知道如何逗留於自認值得的時刻,若當下值得延長,就好好地將它延長。
他們把資源花在讓自己盡量過得快樂。不快樂的事情在所難免,但他們設法處理,甚至甘之如飴。
他們不求完美,不求一下子得到顯著成果,而是認為夠好就是夠好,一步一步足以聚沙成塔。
最後,他們很看重把時間花在人身上,知道這是一種很好的使用時間方式。我發現跟三月週一看電視的人相比,選擇好好和家人與朋友相處的人,更可能覺得時間夠,有辦法做想做的事。
這本書將會探究如何建立起某些日常技巧,得以讓你感到沒那麼忙碌,卻能夠完成更多事情。
這些策略有助於任何人獲得時間自由。如果你覺得掌控不了生活,它們將助你一臂之力;如果你自覺已經把時間運用得滿好的,想進一步提升事業、人際和快樂,它們也可以助你一臂之力。本書被歸類在自我成長,但多數讀者生活其實已經很不錯。他們的人生不賴,所以拿起時間管理的書來讀,讀了之後發現還有些地方可以更不賴。
人生有更多我們還沒想到的可能性,我們可以活得更圓滿與平靜。多數人想從每小時裡得到更多快樂的原因很簡單:人生是由一個個小時所組成,就像二○一七年三月二十七日所記錄的每個小時。我們這一生過得如何,取決於怎麼過這些小時,是否把它們運用得淋漓盡致。
時間流逝會依情況有不同步調
當我們觀看一段長長的時間,就會產生扭曲。前幾天,電台播放的一首歌讓我想起一九九六年春天,那年我十七歲。我想著那年到此刻相隔了二十一年,可以拆成三個七年,分別由影響我現在人生的幾件大事標記。我在二○○三年初遇見我先生,在二○一○年出版第一本談時間管理的書、然而現在來看,一九九六至二○○三年的歲月,感覺比二○○三至二○一○年的歲月來得長──至少在我用舊行事曆回憶當年前是這樣。然而當我看了舊行事曆後,這些年開始變長,我想起長長的遠行,憶起費時寫成卻幾乎沒人讀的書,想起孕期感覺非常久。我原本會標記每週的流逝,但在孩子們出生後不再留意。時間變慢,然後變快。
如果時間的流逝似乎會依情況有不同步調,那就出現一個有意思的問題:我們是否能以不同方式與時間互動,改變自己對時間的感覺?我們能否運用某些訣竅,讓好時刻流逝得跟爛時刻一樣慢?
我確實認為有可能──至少在某種程度上可能。這本書有一部分談論我如何嘗試活得更豐盛、圓滿;怎麼讓人人口中如白駒過隙的短暫光陰更像精緻織錦,而非光滑地面;怎樣在人生關鍵時刻停留久一點;在人生裡多找出些空間;盡量把從沙漏這端到另一端的四十萬小時用得淋漓盡致。
「使命感」讓人有更多時間
人生很複雜,所以「無事一身輕」和「經歷時間自由」也是很複雜的概念。
本書探索很多運用時間的技巧,以及避免時間無情流逝的方法。有時無事一身輕可以指身上毫無半點責任,就像我在緬因州的那個早晨。這是善用時間的好方法,尤其你的生活若有很多必做事項,更該用這種定義。一個人要是成天都太早起床,通勤得太遠,自由時間剩太少,大概會以傳統定義看待無事一身輕,也就是「沒在工作」。
但我研究過許多自認時間很多的人,發覺他們即使在領錢工作的期間,也能感受到「無事一身輕」。當你全神貫注想要解開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可能完全不再意識到時間,跟老友一起享用晚餐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當我們安排與老友晚餐,就會明白雖然沒責任在身可以感到放鬆(像我在緬因州的那早晨就是例子),但有時有做計畫比沒計畫更能讓自己放鬆。如果想跟朋友一起喝酒,需要邀他們來,也需要留意時間,不過有他們同在,可是會讓我們愉快得多,也更可能感覺時間很多。如果我們跟多數人一樣,在那一夜選擇看電視或滑手機,往往會有點焦躁不安。
有時「使命感」確實讓我們有更多時間。在某個極有名的社會科學實驗中,收到植物要照顧的養老院老人活得更長,健康也更好,勝過沒有照顧植物的其他老人。健康與長壽代表你可以自由去做原本不能做的事。其他責任也有這種現象,穩固的婚姻滿足了許多情緒需求,讓人感覺能自由在外頭世界大膽冒險。如果你選擇生兒育女,肯定會有一大堆工作要做,但育兒的高強度情緒會讓時間慢下來。
這聽起來也許像是另一個矛盾:自由不表示毫無責任在身,但我認為不妨可以看成自由有很多面向。想了解自由,得從更宏觀的高度來看。有些自由來自於遠離不想做的事,有些自由則來自於做想做的事,正確的平衡在於了解:何時使命感是負擔?何時使命感是益處?
在我的定義裡,時間自由說到底可以是「沒有立即責任的美好時刻」,就像緬因州的那個早晨,也可以是「選擇想負責任的美好時刻」,包括以計畫的形式放眼未來,打造一個充滿意義的人生,一個感覺時間很充足的人生。這是全然追求某些使命感,讓它變為自我認同的來源。關心社區很抽象,但照料社區花園是運用時間的明證。這些選擇來自於使命感,也讓時間被拉長,原因是當你選擇做這些事情,那麼在你心中,自己就變成「有時間」做這些事的人。有錢人會把資金配置給不同投資,你也是依照想獲得的報酬在配置時間資源。
在這本書中,我會談到從那個時間日記實驗發現看似直接的關連(例如:自認時間較多的人,花較多的時間在冥想、祈禱或寫日記等深思型活動;自認時間較少的人則否),但其實背後因果沒那麼直觀。並非有較多自由時間的人都有空深思,其實是時間感受分數較低的人,花更多時間在社群媒體和電視,超過得分較高的人。正確來說,一個人是把時間花在深思上,然後覺得自己有更多時間。
時間就像液體,種種配置也許需要做不同改變,但你能以自己的方式花時間,一切操之在己。時間不是讓人懼怕的東西──一種穩穩朝向毀滅的咚咚鼓聲,它不過是想法,可以研究與操控,像是藝術家所善用的素材。一旦你對自由抱持這種態度,就能夠隨心所欲,想讓時間拉長就拉長,想讓時間自由就自由,讓各個事項都契合生活,超乎多數人的想像,甚至讓每時每刻充實到彷彿靜止。
高效人士如何避免時間壓力,並善用時間?
本書談論活得充實的人與自覺時間很多的人,了解他們如何安排以避免時間壓力,如何感覺把時間用得很好。
我會分享各種訣竅,希望可以幫到一直覺得進度落後的人,覺得被迫忙得團團轉的人。我也希望能激勵大家進一步思考有關生命意義或人生目標的大問題,雖然時間管理本身並不像是這麼重大的主題,很容易讓人陷入自己的想法之中,並因此變得小鼻子小眼睛。我們置身於淒冷的宇宙中,在這顆兀自旋轉的星球上,新聞頻頻播報暴力衝突、天災人禍,許多人因此喪失生命,而我們卻在這裡討論怎麼把會議從六十分鐘縮短為四十五分鐘。相信自己能管好時間是一種特權,而「特權」常會引起爭辯(當然,我懷疑擁護時間管理的人比批評者更會爭辯)。這樣說好了,如果你有時間讀一本談論現代人其實沒自己認為的那麼忙的書,還有時間反駁說你真的很忙,那麼你大概也還沒忙到完全沒時間吧!
我認為,多數人都想盡力善用自己擁有的時間。學著以自己的方式善用時間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我也不例外。我不是典型的自我成長書作者,沒有因為身處人生谷底而大澈大悟,忽然明白該如何拯救自己與他人。我的經歷沒有那麼波瀾萬丈,只是把自己當成學生,喜愛研究數據、質疑假設,並探究人生每個層面或好或壞的前因後果,期許讓明天比今天更好。
有些日子我看不到進步,在許多方面都失敗。我出門後事情就一團糟,快趕不及去機場,簡直要抓狂。不然就是糟蹋了美好的春天下午,把時間浪費在滑一篇文章的各個評論──但這根本從一開始就不值得讀。
不過有些日子還不錯。我把時間規畫好,可以有個早晨在巴爾港看一看船,跑一跑步,忽然腦中想到一個片語,再由片語轉變為一本書的點子。寫這本書是個要花很多時間的使命,但我時間花得很開心,時常感覺了無牽掛。時間雖然流逝,但並不匆匆,像是緬因州的海浪:平靜、安穩、祥和。
讓「時間多得不得了」的七祕訣
1. 照料時間花園
2. 讓人生值得回味
3. 別把時間表塞滿
4. 悠遊,讓生活不匆忙
5. 以三種資源投資快樂
6. 放掉不切實際的期望
7. 把時間花在別人身上
想無事一身輕,得靠你費心
不久前某個七月的週五,我在緬因州巴爾港(Bar Harbor)小鎮的旅館房間醒來。我老公麥可原本週末要出差,而我打算跟去,所以我媽和阿姨過來幫忙看我們四個年幼的孩子。後來發現我老公不必去,所以我們抓住這個機會,在美國東北角阿卡迪亞國家公園(Acadia National Park)展開一次大人專屬的健行之旅。我從費城搭週四晚上末班飛機出發,半夜從班戈(Bangor)開車穿過暴風雨到海邊。麥可從西雅圖過來,預計隔天中午前後跟我會合。
所以,週五早上我是自己一個人。我漸漸清醒,穿上慢跑服到外頭看一看,那是美好...
目錄
好評推薦
前言 想無事一身輕,得靠你費心
第1章 照料時間花園
分析自己的時間運用,提升生活效率
管理時間就像園藝
做自己的時間紀錄員,找出時間盲點
記錄時間才不會自我欺騙
利用記錄加強記憶,拉長時間
建立新習慣改變對時間的感受
大忙人這樣做找出空檔
每週五下午設計下週「務實的理想日子」
為你的時間負起責任
第2章 讓人生值得回味
想擁有更多時間,就要創造更多回憶
單調的例行生活會讓時間快速流逝
延長時間的祕訣:思考「為什麼今天不一樣?」
計畫特別行程,讓日子變得充實又有趣
「經歷自我」是讓光陰虛度的元凶
回顧能強化記憶,拾回過去的時間
故地重遊,探索從前的每時每刻
第3章 別把時間表塞滿
高效能人士喜歡為時間表留白
沒排行程,不等於閒閒沒事幹
行程表上只有令你「怦然心動」的事
為工作設定時限,擁有更多自由時間
宣告時間自主:替未來施行大赦
創造時間股利:用現在做的事替未來留出空閒
克服對無聊的恐懼:拋開手機
第4章 悠遊,讓生活不匆忙
悠遊不是享受每一刻,而是關注喜歡的事
善用悠遊,有助於好好感受當下
進行「日常放假練習」,在細品時間中悠遊
刻意放慢步調,能延長享受的時間
第5章 以三種資源投資快樂
投入興趣不僅帶來快樂,更提升工作效率
投資快樂的三種資源:金錢、時間、心態
金錢:把不想做的事外包,減輕壓力又省時
時間:把最好的時段留給自己
心態:學會「受苦」的技巧,不被痛苦干擾
第6章 放掉不切實際的期望
不再責怪自己,才有更好的發揮
你只有這些時間,盡力就好
捨棄「最好」追求「夠好」
讓好習慣成為助力
不被期望綁架,對生活寬容
第7章 把時間花在別人身上
親友能為時間注入生命
重要的人際關係讓你延壽
用心與家人相處,共度有意義的時光
跟同事連絡感情,工作表現更好
這樣做,再忙,也能跟朋友碰面
關係也有先後次序,必須取捨
從別人眼中看見驚奇,重拾生命的喜悅
結語 學習善用時間,從一小步開始
附錄 讓你「時間多得不得了」的練習
致謝
注解
好評推薦
前言 想無事一身輕,得靠你費心
第1章 照料時間花園
分析自己的時間運用,提升生活效率
管理時間就像園藝
做自己的時間紀錄員,找出時間盲點
記錄時間才不會自我欺騙
利用記錄加強記憶,拉長時間
建立新習慣改變對時間的感受
大忙人這樣做找出空檔
每週五下午設計下週「務實的理想日子」
為你的時間負起責任
第2章 讓人生值得回味
想擁有更多時間,就要創造更多回憶
單調的例行生活會讓時間快速流逝
延長時間的祕訣:思考「為什麼今天不一樣?」
計畫特別行程,讓日子變得充實又有趣
「經歷自我」是讓光...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56頁開數:14.8 × 21 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