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咸知李白不是漢人,卻不知白居易也不是,劉禹錫、元稹都不是——
雖然他們聲稱自己是貨真價實的中國人。
「木蘭」本是雄性的鹿,「天子」來自伊朗;
漢人討厭狗,蒙古語的「狗」變成「奴才」;
「哥哥」的流行打敗了「四海之內皆兄弟」。——————
中古中國的突厥-伊朗色彩,絲毫不比近代中國的滿蒙色彩少。
只因唐並非本土王朝,而是具有突厥特徵的「鮮卑─華夏政權」!
中古時期的中國(北魏隋唐),影響力的中心來自北方,呈現出鮮明的開放性、多元性和國際化特徵。此外,許多深刻形塑未來東亞文明的事件也在這個時期發生。然而這些事實和真相,長久以來都因儒家壟斷文字記錄所遮蔽,簡化為「胡風」。
作者陳三平考察了中古中國時期數種「構築中國文化」的若干觀點,提出全然不同的解釋,而這些解釋一定令中國主義者非常的不愉快。列舉幾項如下:
(1)麒麟的傳說
(2)花木蘭女英雄的故事
(3)十二生肖為何流行
(4)「天子」概念(神事名)的起源
(5)唐皇室的出身
(6)白居易的出身
……
作者跳出儒家典籍,採用好幾種語言的比對和統計學,確定了這些概念或傳說的起源與演變。他用嚴密的考證和推理,揭示了令人震驚的結果。比如:「木蘭」這個角色並非起源於中國,而是來自中亞的鮮卑民謠。木蘭在漢語中是一種婉約的植物,象徵著女性,但它在鮮卑語中則是動物鹿,具有「男性、強大的」的意思。用動物命名,是阿爾泰語系族群中非常廣泛的文化傳統,而歐亞大陸和草原傳統向來將雄性和鹿科相聯繫。與之對照,一些在漢人文化中遭到厭惡或鄙視的動物,例如狼和狗,反而十分受到北方族群的尊敬。作者也令人信服的推導出,漢語中的「奴才」來自蒙古語,本意是狗。草原文化上勇敢而忠誠的動物在「懼犬性」的漢文化中演變為狗奴才!
本書也從各種史料中推論出白居易的中亞出身,儘管他自以為完美地把家譜接續到中國史上的秦朝名將白起。白居易之所以公然造假,因為這是當時普遍的風氣,許多非漢出身的重要人物都會聲稱其先祖為古代華夏名人。此外,白居易是中亞收繼婚風俗下的結晶:他的父親娶到自己妹妹的女兒,生下了他。這在中國文化中是亂倫行為。一般讀者熟讀《琵琶行》這首詩,該詩也被解釋為白居易對下層歌女的同情和自己被流放的身世自憐。「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然而在陳三平看來,他對同樣來自中亞的琵琶女之同情,也是深層次的緣故。此外,像白居易、李白這些中亞傳統深厚的詩人都是天生樂感非常好的詩人,和儒家中國傳統制約下的杜甫之苦吟的形象大為不同。
清大教授賴瑞和說:陳三平是個「隱世」的高人。他除了中英文,還精通多種歐洲語文和中北亞語文,是一位伯希和式、歐洲漢學家式的學者。「我最初注意到他,是因為他發表了一篇論文,題目就很嚇人,叫“Son of Heaven and Son of God: Interactions among Ancient Asiatic Cultures regarding Sacral Kingship and Theophoric Names"(談「天子」來源)。在此文中,他引徵廣博,一下子引 Pelliot, 一下子引 Levi, 一下子引阿拉伯文、伊朗文、粟特文,一下子又跳到阿爾泰語系,是位深藏不露的奇士。」
正因為作者熟悉漢語音韻訓詁學、還精通多種歐洲語文和中、北亞語文,所以他才能夠跳出像「木蘭」、「莫賀弗」這樣的漢字形體約束,而從語言上去解釋中古中國的「外國」的元素。而書中提到的源自「外國」的元素,大部分傳承自拓跋——包括在字義上被稱為「中國的」唐皇室,在血緣與文化上皆來自拓跋。
如此便可以解釋唐皇室的很多特徵。比如唐皇室從來沒有穩定的冊立太子制度,也沒有漢人習以為常的嫡長子繼承制,相反,唐朝前兩個世紀的皇位爭奪異常激烈,不斷發生手足相殘、弒父的情況。李世民便是透過玄武門之變,殺死了長兄李建成,迫使李淵退位。後來的武后甚至手刃自己親生的兒子。這樣的權力繼承過程,其實是源自草原上的遊牧民傳統,稱為「血腥的競爭推舉繼承制」(blood tanistry)。
作者論證出,李唐皇室並非傳統上中國人所認定的「本土王朝」,也不純粹是西方學者所稱的「征服王朝」(conquest dynasty),而是實際上具有濃厚突厥─鮮卑特色的胡人政權,或許稱其為「鮮卑─華夏」(Särbo-Chinese)政權更為適當。
但是,為了樹立政權的正統性,唐皇室費盡心力試圖讓自己成為如假包換的漢人皇室。有兩個歷史因素促使唐皇室幾乎成功地「在史冊中」保持漢人皇室的形象:第一,唐朝是廣袤東亞至中亞大陸上的統一政權,是歷史編纂唯一的監督者,因此幾乎沒有其他獨立的文化實體,能提出替代的觀點或視角。第二則為時間的流逝。
事實上拓跋的後代佔據中國的政治與文化舞台將近千年。遠在蒙古出現之前,拓跋已立下「用文明來統治文明」的先例,從而吸引大批待在中亞的民族進入中國。而拓跋進入東亞,並非只是在當時的中國文化上強勢覆蓋一層前伊斯蘭的伊朗文化,而是開創了世界帝國治下之中國的黃金時代。
專業推薦:
張廣達──中央研究院院士,隋唐史、中亞史地專家
專業審定:
蔡長廷──政治大學民族學博士
專業導讀:
朱振宏──中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作者簡介:
陳三平
獨立研究者。哥倫比亞大學博士,本業是專業統計學家,父親是酈學權威陳橋驛。業餘從事漢語音韻的訓詁學、伊朗學、突厥學等亞洲歷史文化研究,精通多種歐洲和中北亞語文,是中亞與北朝、隋唐交流史專家。曾獲英國皇家亞洲學會「Barwis Holliday研究獎」。另與梅維恆(Victor H. Mair)、Frances Wood共著有:Chinese Lives: The People Who Made a Civilization。同時,也是知名國際問題專家,以「于時語」為筆名,長年在多家華文媒體發表多篇國際政治評論。
譯者簡介:
賴芊曄
政治大學歷史學系世界史組碩士,譯作有《朕乃女人:武則天.中國史上唯一女帝的傳奇一生》和《先知之後:伊斯蘭千年大分裂的起源》,以上由八旗文化出版。共譯有《晚清的媒體圖像與文化出版事業》(傳記文學出版)。
章節試閱
第七章 白居易和中亞
白居易的先祖
根據白居易收錄在其《白氏長慶集》(70.1473)中致遠房堂弟白敏中(792-861)的父親、也就是叔父白季康的墓誌銘,他是如此提到他們共同的祖先:「公〔白敏中之父〕諱季康,字某,太原人。秦〔國〕武安君〔白〕起之裔胄,北齊五兵尚書〔白〕建之五代孫也。」即便所有的證據都駁斥了這個他自述的世系,大多數的現代史家卻絲毫不加考證地就接受了這個說法。例如,在孫國棟(1922-2013)對唐宋變革時期「門第消融」的細緻研究中,就毫不遲疑地逐字引用了《新唐書》中對白居易世系的說法。而王夢鷗(1907-2002)在其論述白居易先祖及後嗣的文章中,也採用了這些正史中的正統或華夏中心的觀點,批評陳寅恪和其他許多學者對白居易祖先的詳實考證。
在早先對其祖父的傳記(《白氏長慶集》46.981)中,白居易上溯其共同祖先至春秋時期的楚國王族,南宋時期(1127-1279)為白居易做傳的陳振孫(1179-1262)與其他早期的評論家就注意到這個明顯的時代錯置。然而,據韋勒(Arthur Waley, 1889-1966)的說法,這位「後來讓白居易十分驕傲」的堂弟白敏中,之後所做的一首詩卻恰恰堆翻了白居易對其顯赫先祖的說法。而根據陳寅恪的研究,即使是追溯到北齊高官白建(?-576),這個白居易的說詞中最為可信的白家先祖,都仍然十分可疑。還需要進而考證的是,白居易自述其外祖母出自昌黎韓氏(《白氏長慶集》42.929),這對於他和韓愈(768-824)──唐代最著名的昌黎韓氏子弟──之間異常冷淡的關係毫無助益。白居易杜撰出來的家族世系也反映在其更晚近的奇怪的家族史紀錄中,這會在後面加以闡述。
然而,現代的讀者毋須對白居易的公然造假多加批評,因為這是當時普遍的風氣,許多非漢族出身的重要人物都會聲稱其先祖為古代華夏名人。又或者,我們可以說白居易的說詞與唐皇室家族自稱出身隴西李氏──如同我在本書第一章所討論的──或是和早期拓跋部大人自稱是黃帝的第六十七世(《魏書》1.1),實際上並無二致。我進而推論,許多出身於遊牧部落的外地人士,一旦在定居的農業社會中獲得顯赫地位後,為了要取得政治和文化上的合法性,就會有此捏造顯赫先祖的作法,並在當時蔚為風尚。例如,東伊朗世界的嘎茲納朝的突厥皇室就杜撰了其接續伊朗薩珊王朝君主的世系,這個情節和中國許多匈奴和鮮卑人物對自身世系的說法如出一轍。
姚薇元在其對北朝時期許多非漢姓氏的精湛研究中,認為白氏一族源自中亞的龜茲國。如前所述,駁斥白居易說法的最有力證據就是其遠房堂弟白敏中的詩作,白敏中在當時剛辭去中書令的職務,被調往地方擔任節度使:
十姓胡中第六胡,也曾金閣掌洪爐。
姚薇元認為其中的「十姓胡」指的是「西突厥十姓部落」,這點我難以苟同,因為「十姓胡」顯然無法自動等同西突厥中的十姓部落。「胡」和「突厥」在當時確實很難清楚劃分,例如根據族譜,安祿山是突厥和粟特混種,唐朝名將哥舒翰(?-757)則是「純種」突厥出身,都反映出區分上的難度。除此之外,龜茲國的立國比突厥人的西遷,還要早上幾個世紀,當時「胡」這個漢字一般是用來指稱中亞人士(當時大多是印度─伊朗人),且姚薇元認為白氏一族源自龜茲的論點,當然也證明了這一點。另一個當時留下的證據是一位唐代高官的不滿,他抱怨以白敏中為首的四位宰相都是胡族出身。除了白居易堂弟以外的另外三人分別是畢諴(802-864)、曹確(?-876)和羅劭,皆可證明是中亞出身。這個插曲並不完全符合正史《新唐書》中宰相的記載,但如同姚薇元所強調,這反映出時人對族群議題的寶貴觀點。從此處看來,我們也留意到唐代一個最顯著的特點,即當局對政府高官的族群出身,並不會特別著眼。
無獨有偶,北齊高官白建這個白氏一族中最為可信的先祖,在我看來,就像在前述章節中所闡釋的,他也是拓跋魏與其北朝後代政權所打的中亞牌的典型產物。換句話說,白建是後來蒙元「助理征服者」的先驅。除卻他在《北齊書》(40.532-33)中篇幅極少的傳記(只有兩段),在同一份正史史料中的其他地方(33.447),偶然記錄了一則當時流行的說法,即白建是北齊政權中來自太原的兩大高官之一,而太原正是白氏一族在中國的故鄉,而列傳中也語帶輕蔑地說白建「雖無他才,勤於在公」。
近來也有許多與白氏相關的考古資料。第一,是白敏中的墓誌銘,在一九六○年代首度被發現,一九九一年公開內容。第二,是二○○一年五月在洛陽附近出土的石碑,碑文內容為白居易所寫,用來紀念白氏一族在春秋時代的先祖白勝「神位」的「重新安置」。這兩樣同為白居易留下的內容,都包含了前述其對祖先的說法。然而,最有意思的發現,是一九九七年十月出土的白敏中之女的墓誌銘,由其夫婿皇甫煒寫於八五九年,銘文中明確且自豪地提到了中唐名將、也是白氏一族子弟白孝德(715-780)清楚無誤的龜茲血統(《舊唐書》109.3310;《新唐書》136.4593)。換句話說,白敏中的女婿無疑證實了白氏在當時仍然認同其祖籍位於中亞。
第七章 白居易和中亞
白居易的先祖
根據白居易收錄在其《白氏長慶集》(70.1473)中致遠房堂弟白敏中(792-861)的父親、也就是叔父白季康的墓誌銘,他是如此提到他們共同的祖先:「公〔白敏中之父〕諱季康,字某,太原人。秦〔國〕武安君〔白〕起之裔胄,北齊五兵尚書〔白〕建之五代孫也。」即便所有的證據都駁斥了這個他自述的世系,大多數的現代史家卻絲毫不加考證地就接受了這個說法。例如,在孫國棟(1922-2013)對唐宋變革時期「門第消融」的細緻研究中,就毫不遲疑地逐字引用了《新唐書》中對白居易世系的說法。而王夢鷗(190...
目錄
導讀 朱振宏(中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前言──新瓶舊酒 梅維恆(Victor H. Mair)
序論
第一章 拓跋─鮮卑遺風:唐朝
眾所周知的舊祕密
唐皇室的族群認同
文化鴻溝
承乾太子的案例
初唐的皇位繼承過程
伊底帕斯情結
「血腥的競爭推舉繼承制」的其他面向
漢化歷程
正統性問題和宗教的角色
狐死首丘
結論
第二章 從木蘭到麒麟
木蘭之名
胡名木蘭的變體
「木蘭」意涵的初步說明
「鹿」的解釋
漢語譯寫說明
駱駝與麒麟之間
第三章 兄弟之事和犬科動物的形象:「胡人」語言的入侵
「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哥」的原蒙古語來源和阿干的案例
兄弟乎?父子乎?突厥關連與輩分
「奴才」的傳說
原始蒙古語借詞?
「懼犬」或「親犬」?古代亞洲的犬科動物形象
第四章 匈人和保爾加人:漢語的出處
《周書(北周史).稽胡傳》譯註
族群源流及其聯盟
混種或「問題製造者」?
匈奴和「胡」的族群名(ethnonym)
「步落稽」和歐洲保爾加人的比較
第五章 「白鳧」神諭之謎:伊朗的陰影
「以夷制夷」:當局勢轉變之時
東亞史失落的篇章:持續的中亞牌
雄雞之謎: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
從亞塞拜然到敦煌:拜火信仰來到中國
漢語「神事名」
「火崇拜」的名字
第六章 天子和神子
「天子」的傳播:印度─伊朗的案例
阿爾泰語系的證據
漢語的譯寫紀錄
伊朗對遊牧民族的影響
「神之子」意涵的演變
吐谷渾之謎
神聖王權和「神王之子」
周人的「胡人」血統?
「天子」、「神事名」,以及伊朗的影響
「Bagatur」的案例
消失的「Bagapuhr」
第七章 白居易和中亞
白居易的血統
儒家子?
中亞緒餘
絲路──連結原鄉的「臍帶」?
語言學上的發現
白居易的遺風
附錄:突厥語或原始蒙古語?拓跋語言劄記
拓跋部的漢化政策
部族和氏族姓氏的改易
阿爾泰語系的重音標示法
結論
謝辭
參考文獻
註釋
導讀 朱振宏(中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前言──新瓶舊酒 梅維恆(Victor H. Mair)
序論
第一章 拓跋─鮮卑遺風:唐朝
眾所周知的舊祕密
唐皇室的族群認同
文化鴻溝
承乾太子的案例
初唐的皇位繼承過程
伊底帕斯情結
「血腥的競爭推舉繼承制」的其他面向
漢化歷程
正統性問題和宗教的角色
狐死首丘
結論
第二章 從木蘭到麒麟
木蘭之名
胡名木蘭的變體
「木蘭」意涵的初步說明
「鹿」的解釋
漢語譯寫說明
駱駝與麒麟之間
第三章 兄弟之事和犬科動物的形象:「胡人」語言的入侵
「...
商品資料
出版社:八旗文化出版日期:2019-05-15ISBN/ISSN:9789578654372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52頁開數:15*23*2.4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