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生,法國記者,為知名的法國《世界外交論衡月刊》(Le Monde Diplomatic)、《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等媒體撰文報導。已出版著作包括《國民陣線的背後:地毯式揭穿極右派政黨民粹蠶食的真相》(Derrière les lignes du Front)、《臥底亞馬遜》(En Amazone— Infiltre dans le «meilleur des mondes»)。《臥底亞馬遜》是馬雷親自潛入全球電商龍頭亞馬遜物流中心擔任臨時夜班的第一手內幕紀實報導,於2014年獲得法國「高中生社會科學與經濟學讀物獎」。
馬雷曾與導演伯納・理查(Bernard Richard)合拍紀錄片《茶色之手如何玷汙了這些城市》(Mains brunes sur la ville),近距離記錄國民陣線在法國幾座城市攻城掠地的現況,提供省思反移民難民的法西斯極權思潮蔓延的背後因素。
荷蘭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荷蘭每年進口的番茄糊數量約為12萬公噸,每年出口的醬料則高達19萬公噸,其中以番茄醬居多。如今英國最有名,以番茄為基底製造的棕醬,也就是1895年發明的HP棕醬(HP SAUCE),就是在荷蘭生產的。這個品牌最初於1988年由達能公司以1.99億英鎊購下,接著又於2005年賣給亨氏,英國政府在2006年4月核准這項交易。接下來那個月,亨氏決定,HP棕醬將不再於英格蘭西米德蘭茲郡(West Midlands)伯明罕郊區的阿斯頓(Aston)製造;伯明罕是英國工業化源頭重鎮,在19世紀有「世界工廠」之稱。此後,棕醬將改在荷蘭海爾德蘭省(Gueldre)埃爾斯特(Elst)的工廠製造——亨氏在此設立了全球最大的醬料工廠之一。一場抵制活動於是在英國發生。這次極具象徵意義的產地外移事件〔HP還是英國國會(Houses of Parliament)*的縮寫呢!〕引發了舉國論戰,尤其是在西敏市的國會,但終究無濟於事。亨氏企業依然故我。著名的棕醬瓶身上的標籤依然沒變(上面依然有大笨鐘的圖樣),但是英國的工廠在2007年春天關門,同一年夏天,工廠全部拆除。這家百年老店的HP字樣招牌從此變成,由伯明罕博物館和美術館(Birmingham Museum and Art Gallery)珍藏。
*HP棕醬是英國人葛東(F. G. Garton)研發的醬汁。據稱是因為葛東聽說英國國會的一家餐廳使用了他的醬汁,於是將產品命名為HP醬,並以國會大廈為視覺商標。
卡夫食品(Kraft Foods)和亨氏企業於2015年7月2日合併。如今兩家公司合體為卡夫-亨氏公司,這家龐大的跨國企業旗下共有13個品牌,年營業額超過280億美元,是世界第五大的食品加工業公司;而根據美國農業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USDA)的數據顯示,食品加工產業整體的年營業額約為4兆美元。公司的主要股東包括巴西私募基金3G-Capital與美國億萬富翁暨全球第二大富豪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旗下的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公司*。2013年2月,3G-Capital和波克夏・海瑟威首次以280億美元收購亨氏企業。2012年,亨氏企業的營業額達110億美元;那一年,它在全球番茄醬市場的市場佔有率達59%。這次交易在當時可謂史無前例,因為這是食品加工產業有史以來最大一宗併購案。但是,2015年合併之後,卡夫-亨氏創下了新紀錄:波克夏・海瑟威額外投資了100億美元以促成合併。如今,卡夫-亨氏以及它的15家大型食品加工跨國企業競爭對手,就占了全球所有超級市場銷售量的30%以上。
當然,披露真相的努力絕對會形成正面的輿論力量,促成偉大企業向上提升的外部壓力。如哈佛商學院教授所著的《助人為獲利之本》(Profits with Principles: Seven Strategies for Delivering Value with Values)書中所言,過去20年,不少經營規模龐大、利潤富可敵國的巨型企業,享受全球化所帶來的規模經濟利益之餘,在內外動力驅使下,也愈來愈重視在道德、社會、生態責任上堅持卓越原則。例如,星巴克推出了「公平交易咖啡」、耐吉要求外包廠商遵循「合理勞動規章」、聯合利華要求漁場供應商提供永續認證的漁產品。此外,本身不生產手機的蘋果公司也加入公平勞動組織(Fair Labor Association),要求富士康等各地供應商遵循勞動人權、環境影響等企業社會責任,否則將從全球供應鏈名單中除名。
1986年生,法國記者,為知名的法國《世界外交論衡月刊》(Le Monde Diplomatic)、《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等媒體撰文報導。已出版著作包括《國民陣線的背後:地毯式揭穿極右派政黨民粹蠶食的真相》(Derrière les lignes du Front)、《臥底亞馬遜》(En Amazone— Infiltre dans le «meilleur des mondes»)。《臥底亞馬遜》是馬雷親自潛入全球電商龍頭亞馬遜物流中心擔任臨時夜班的第一手內幕紀實報導,於2014年獲得法國「高中生社會科學與經濟學讀物獎」。
馬雷曾與導演伯納・理查(Bernard Richard)合拍紀錄片《茶色之手如何玷汙了這些城市》(Mains brunes sur la ville),近距離記錄國民陣線在法國幾座城市攻城掠地的現況,提供省思反移民難民的法西斯極權思潮蔓延的背後因素。
荷蘭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荷蘭每年進口的番茄糊數量約為12萬公噸,每年出口的醬料則高達19萬公噸,其中以番茄醬居多。如今英國最有名,以番茄為基底製造的棕醬,也就是1895年發明的HP棕醬(HP SAUCE),就是在荷蘭生產的。這個品牌最初於1988年由達能公司以1.99億英鎊購下,接著又於2005年賣給亨氏,英國政府在2006年4月核准這項交易。接下來那個月,亨氏決定,HP棕醬將不再於英格蘭西米德蘭茲郡(West Midlands)伯明罕郊區的阿斯頓(Aston)製造;伯明罕是英國工業化源頭重鎮,在19世紀有「世界工廠」之稱。此後,棕醬將改在荷蘭海爾德蘭省(Gueldre)埃爾斯特(Elst)的工廠製造——亨氏在此設立了全球最大的醬料工廠之一。一場抵制活動於是在英國發生。這次極具象徵意義的產地外移事件〔HP還是英國國會(Houses of Parliament)*的縮寫呢!〕引發了舉國論戰,尤其是在西敏市的國會,但終究無濟於事。亨氏企業依然故我。著名的棕醬瓶身上的標籤依然沒變(上面依然有大笨鐘的圖樣),但是英國的工廠在2007年春天關門,同一年夏天,工廠全部拆除。這家百年老店的HP字樣招牌從此變成,由伯明罕博物館和美術館(Birmingham Museum and Art Gallery)珍藏。
*HP棕醬是英國人葛東(F. G. Garton)研發的醬汁。據稱是因為葛東聽說英國國會的一家餐廳使用了他的醬汁,於是將產品命名為HP醬,並以國會大廈為視覺商標。
卡夫食品(Kraft Foods)和亨氏企業於2015年7月2日合併。如今兩家公司合體為卡夫-亨氏公司,這家龐大的跨國企業旗下共有13個品牌,年營業額超過280億美元,是世界第五大的食品加工業公司;而根據美國農業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USDA)的數據顯示,食品加工產業整體的年營業額約為4兆美元。公司的主要股東包括巴西私募基金3G-Capital與美國億萬富翁暨全球第二大富豪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旗下的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公司*。2013年2月,3G-Capital和波克夏・海瑟威首次以280億美元收購亨氏企業。2012年,亨氏企業的營業額達110億美元;那一年,它在全球番茄醬市場的市場佔有率達59%。這次交易在當時可謂史無前例,因為這是食品加工產業有史以來最大一宗併購案。但是,2015年合併之後,卡夫-亨氏創下了新紀錄:波克夏・海瑟威額外投資了100億美元以促成合併。如今,卡夫-亨氏以及它的15家大型食品加工跨國企業競爭對手,就占了全球所有超級市場銷售量的30%以上。
當然,披露真相的努力絕對會形成正面的輿論力量,促成偉大企業向上提升的外部壓力。如哈佛商學院教授所著的《助人為獲利之本》(Profits with Principles: Seven Strategies for Delivering Value with Values)書中所言,過去20年,不少經營規模龐大、利潤富可敵國的巨型企業,享受全球化所帶來的規模經濟利益之餘,在內外動力驅使下,也愈來愈重視在道德、社會、生態責任上堅持卓越原則。例如,星巴克推出了「公平交易咖啡」、耐吉要求外包廠商遵循「合理勞動規章」、聯合利華要求漁場供應商提供永續認證的漁產品。此外,本身不生產手機的蘋果公司也加入公平勞動組織(Fair Labor Association),要求富士康等各地供應商遵循勞動人權、環境影響等企業社會責任,否則將從全球供應鏈名單中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