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生活化,「玩」出嬰幼兒音樂教育的正途。
跟著吳舜云打開音樂的魔法盒!
◎臺灣第一本由四十年音樂教育專家濃縮無數實務經驗完成的嬰幼兒音樂教育大作,引導你重新觸發,用音樂改變自己的機會。
◎包含讀者最想知道的嬰幼兒音樂教育18問,以及家長應該瞭解的嬰幼兒音樂教養正確觀念。
◎透過本書能知道如何幫孩子做好規劃與學會陪伴的方法,並找到每個孩子適性的音樂學習藍圖。
★音樂生活化,「玩」出音樂教育的正途──曾昭旭 專文推薦
「學音樂」很專業?
音樂是一種原生的學習,音樂的種子就在人類的身上,音樂可以繞過理性與理解,直接讓每個人在單純「聽」的過程中有產生影響力。
何謂「學音樂」?
「學音樂」不一定是學樂器或樂理,音樂教育專家讓你快速瞭解「學音樂」的真正內涵比你想像得還要寬廣。
「學音樂」有什麼好處?
音樂的學習與欣賞對智能提升、情緒管理、行為表現……都能產生正面的影響,並且也可以進行音樂治療,好處多多呢!
每個孩子都適合「學音樂」嗎?
沒錯!如果你瞭解「學音樂」是什麼意思,並且透過本書知道如何幫孩子做好規劃與學會陪伴的方法,就可以讓每個孩子都找到適性的音樂學習藍圖。
以後不當音樂家也要「學音樂」嗎?
學音樂好處多多,即便以後不把音樂當工作,也可以從學音樂的過程中獲益無窮呢!
關於「學音樂」這件事,吳舜云董事長會帶著我們重新發問,並獲得正確的解答。讀者也將瞭解,音樂是與生俱來的寶藏,只是多數人不知道如何用對的方式打開這個魔法盒。
書中提供了豐富的學音樂、認識音樂與推動音樂教育的正確觀念與獨創作法,顯白易懂,深入淺出,是一本適合孩子、家長、老師共同閱讀的音樂開門之鑰。
心中有感動、身體有感受、腦中有記憶
★吳舜云一生只做音樂教育,打造臺灣嬰幼兒教育第一品牌!
作者簡介:
吳舜云
*一生致力於音樂教育,落實「音樂生活化」的具體實施,研發創作了近五百首教學音樂,及許多教材、教法、教具,並獲得五項教學專利,有「臺灣幼教愛迪生」之美稱。
*融合〔音樂家/教育家/企業家〕三大成功角色於一身
音樂家:重建音樂價值,將音樂落實在生活中,完成音樂的系統化教學。
教育家:創建多元、複合式的分齡課程系統,並成功經營0~18歲的教育機構。
企業家:將課程市場化,成為臺灣嬰幼兒教育加盟第一品牌。
*正是秉持著「與時俱進,不斷超越自己」的精神和態度,吳舜云為自己、也為臺灣,走出一條花團錦簇的音樂大道。
舜云國際音樂教育機構簡介:舜云國際音樂教育機構成立於1985年,從一家音樂教室,推動全臺幼兒奧福音樂教學,到創立音樂幼兒園、音樂才藝補習班、教育科技公司、音樂式托嬰中心……,讓音樂教育在臺灣的土地上成長茁壯,乘著音樂的翅膀,將正確的教育作法,推展到全臺灣。並且近年來已登陸中國,讓更多大中華的孩子們,能夠分享到舜云國際音樂教育機構「將音樂融入教育」的獨創教學法。
章節試閱
前言 別逼孩子被音樂打敗
大約在十五年前,我們幼兒園進來兩個很優秀、都很有音樂天分的小朋友。一個孩子的媽媽聽了我的建議,不讓孩子在學習上有太大的壓迫感,另一個孩子受到爺爺奶奶的影響還有爸爸的期待,音樂學習上就受到很多要求,在幼兒園時家長就帶他到處去參加比賽。我們幼兒園教出去的孩子比賽通常囊括前三名,所以幼兒園畢業後媽媽自然就讓孩子去上音樂班。
爸爸原本對孩子沒什麼期待,但發現孩子確有音樂天分後,也開始干預他的音樂學習。有一次,孩子在音樂班時鋼琴表現不是很好,爸爸一氣之下就把他所有獎盃都砸掉,媽媽對此也感到無奈。聽說這孩子後來沒事就喜歡咬指甲,可能有點強迫症。
另一個家長聽我的話,不要求孩子上音樂班,就上普通班,但是一直沒有中斷學鋼琴。
後來孩子們各自長大,如今也都都大學畢業了,音樂班的孩子高中也上了音樂班,但上大學後從此放棄了音樂,不考音樂系,而且對音樂產生了排斥感。另一個沒上音樂班的孩子,大學反而去考了音樂系。而且媽媽說,這孩子一路上的音樂學習帶給大家的都是歡樂,家人們從來沒有拿什麼目標要求他,考音樂系是他自己的決定。
用正確的心態開始學音樂
有些孩子從小就看得出比其他孩子多了些音樂天分,但不適當的音樂學習方式竟會讓他們討厭、放棄音樂,這讓我感到非常遺憾。我知道,曾經深愛過音樂的人,內心深處對音樂還是會有渴望,只是錯誤的養成方式讓他不願再去碰觸所愛。
從事音樂教育四十餘年,最大的價值就是看到原來是什麼樣的教學方法,十餘年後看到是什麼樣的結果,也因此我對臺灣的音樂教育環境有著很深刻的感受。
在許多演講的場合中我曾經問臺下聽眾:「有學過音樂的人請舉手」,大約只有 1~2 位的人會舉手,再進一步詢問這些聽眾是否曾經學過什麼樂器,得到的總是離不開「小時候學過鋼琴」、「學過小提琴」……等等類似的回答;這時再反問那些沒有舉手的聽眾,他們總說因為沒好好學過樂器,所以認為自己沒學過音樂,但是當我在白板上陸續畫出五線譜時,尚未畫完,現場的聽眾就有不少人大聲說「五線譜」。
每每到這時候,我總是感嘆臺灣的音樂教育怎麼會失敗得如此徹底!我們姑且先不討論學前教育階段的音樂教學,在小學的低年級卅年前就開始會有唱遊課、中高年級每週也會有固定上課的音樂課,為什麼一般大眾卻不認為在學校的音樂課程就是在學音樂呢?
尤其臺灣父母更是普遍認為,學習鋼琴是每個孩子童年的必經過程,或許就是從三十多年前,某家樂器廠商大肆宣傳那一句「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的廣告詞開始,臺灣家長更是一窩蜂地對孩子的音樂教育熱心了起來,也造就了整個臺灣社會對於學鋼琴就等同是學音樂的風潮。但是在三十年後的今天,又有幾人可以從小開始接觸鋼琴而達到學音樂的目的呢?
一般而言,父母讓孩子學鋼琴的理由不外乎是培養興趣、培養氣質、陶冶性情……等(甚至也有彌補當年未竟的夢幻想像),所以常常可以看到家長不管孩子的意願,先把孩子送去學琴再說!但自孩子接觸到鋼琴的那一刻起,一連串反覆的預習、練習、複習……,再加上老師既嚴格又呆板、無趣的教導,以及家長不斷殷切的叮囑,反而不知造就了多少孩子痛苦的回憶,說不定你當年或是你的孩子也正好是受害者之一?
讓我感有感觸的是,臺灣的鋼琴學習熱潮已歷經二、三十年,在這期間已有多少孩子在學琴的路上來來去去,但是我們卻可以很肯定的說,到目前為止能前往參與、享受音樂會的聽眾,與三十年前相較,卻沒有如我們期望而增多的情況,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我認為這是臺灣大眾普遍對於「音樂教育」等同「樂器學習」錯誤觀念的遺毒,因為孩子在未能領略音樂的美妙與快樂時,就被父母與老師逼迫,拼命的練習樂器演奏技巧、以及認知式的樂理,只會造成孩子對音樂產生誤解、排斥、甚至恐懼,導致一般的學琴經驗,不能為孩子帶來快樂,更遑論音樂的欣賞及鑑賞能力,於是才有某些演奏會,竟然會出現演奏者比臺下欣賞的觀眾還多的窘況。
曾經我也是認為教樂器就是教音樂的錯誤施教者,在經過數十年的教學生涯中,透過不斷的教學相長、觀察、反思與學習,經過深入淬鍊,我逐步建構了我自己想法與系統:音樂的學習絕非從學習樂器開始,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享受到音樂學習的有趣、快樂,而且只要用對方法,甚至可以達到比不斷枯燥地練習而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落實「音樂生活化」已有成熟的操作模式
尤其對學齡前的嬰幼兒來說,音樂更是影響身心發展的主要因素,這個理論也在近期許多的專題研究和觀察中被證實。因此,提供豐富的音樂學習環境與優良的教學系統內容來奠定嬰幼兒音樂學習基礎,是現階段從事嬰幼兒音樂教育者必須肩負起的重大責任。
於是我開始專心推廣正確的音樂教育觀念(0~12歲),並且研發嬰幼兒音樂教學法(含胎教)、教材、音樂CD(近500首),希望能將這數十年來的教學經驗及心得與大眾分享,讓更多的家長與孩子可以在學習音樂的過程得到更多快樂,讓音樂充分達到安定情緒、自樂樂人的功能與目的,成為家庭快樂的泉源,以及大家心靈上的終身伴侶,並藉由本書導正一般大眾對於嬰幼兒音樂學習的迷思,讓父母能對孩子的音樂學習有更進一步的理解,從而用對的方式給予支持,更期盼能讓音樂教育者重新找回音樂教育的尊嚴,以及讓大家認識音樂教育對國家社會有著無比重要的價值。
不過,除了觀念要正確,音樂教育也需要具體的作法與工具,所以我這幾十年把這些都做好了,我對國家民族最有貢獻的應該就是提供了「音樂要生活化」這些美好口號的具體工具,替音樂教育發展了理論、有效的教法、有用的教具與教材,我相信這些落實「音樂生活化」的具體作法還不是最好的,但起碼讓大家有個可以依循的操作模式,而且這裡頭濃縮了我幾十年實務經驗累積的成果。
我在準備出版這本書時,第一個想到的人就是好友前陸軍楊中將。楊先生的音樂造詣極好,他曾介紹他認識的廠商替我裝了一臺真空管音響,我一直記得他跟我說:「一般的音響都是發聲垃圾!」有一次,有位朋友買了組百萬音響請我去聽看看設備好不好,結果音響播放的是郭金發的《燒肉粽》,我一聽就覺得怎麼能用這種歌聽出音響的品質,但後來我把這事跟楊先生說,沒想到他說,別以為只有古典音樂好聽,其他音樂都不好,只要能移情的都是好音樂,也有很好聽的臺灣本土歌曲。那時候的我,確實以學了西方古典音樂而自命清高,楊先生的一席話完全改變了我對音樂的觀念。
教育是社會良知的底線。
教育是人類靈魂的淨土。
教育是立國之本。
教育是最崇高也最具長遠影響力的志業。這是我投身音樂教育多年,始終充滿活力與熱情的原因。
北宋的張載一生主張「實學」,強調我們的所學都要能夠經世致用,他有名的《橫渠四句》寫道:「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幾句話我一直用以自我期許與砥勵自己。我的夢想是期望未來音樂教育可以在華人世界裡遍地開花,我認為中國人的世紀必然是個音樂教育大盛的時代。雖然我清楚自己一個人能力有限,但熱愛音樂、熱愛教育的我,一直快樂無悔地「向前走」。因為我相信,會有愈來愈多人看到我所看到的景象。
不過,我還是要提醒讀者,看這本書可以輕鬆一點,我期望這本書至少能讓您瞭解:讓自己快樂絕對比你想像得還要容易!
‧‧‧ ‧‧‧ ‧‧‧
■第一章 音樂教育比你想像的重要
音樂是人類的靈性中最特別的一種天賦。
每個人的身體裡,其實都被賦予了從音樂中獲得快樂的能力,因此在世界各地許多原始部落裡都懂得用簡單的節奏性音樂來創造社群的歡樂。
從音樂中感受到歡樂與陶醉,並激發出身體裡潛藏的活力,這是不需要教導就已經存在的本能。
人們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不都是在熱切地追求著幸福與快樂嗎?諷刺的是,製造快樂的能力明明就在我們身上,為何這最基本的能力不設法先經營好,反而要不斷靠著追求外在的滿足來讓自己快樂?
在嬰幼兒時期,我們就已經能觀察到孩子對音樂有明顯的感受力,因此在成長期間只要順勢引導就能替孩子留下一輩子都獲益的影響力。
音樂是比文學更早萌芽的藝術創作
中國應該算是最早對音樂影響力有深入研究的文明,對聲律的運用和研究已有悠久的歷史。
兩千年前的《尚書》中就有「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的論述。中國的老祖宗們很早就知道,先有唱歌才有吟詩,音樂先於文學,因此詩歌也總是以歌為基礎來進行文學創作。
語言原本就是「聲音」和「意義」的結合體,聲音的高低、強弱、長短、快慢,可以讓語言表達起來容易琅琅上口,或者搭配音樂的聲律,聽起來更加和諧優美、悅耳動聽。而中國文學中的「詩文學」(如騷、銘、賦、古詩、絕句、律詩、詞、散曲等)或是較屬民間流行的「講唱文學」(如變文、諸宮調、鼓子詞、彈詞、寶卷、說書等)以及「戲劇文學」(包括雜劇、昆腔和各種地方戲曲等)都具有和諧的韻律,處處散發出音樂之美帶來的強烈感染力。
換言之,中國人很早就將音樂融入在日常生活與藝術創作中,而且非常清楚音樂如何帶來教養上的正面效果。
《尚書》中的《舜典》就留下了記錄:
帝曰:「夔!命汝典樂,教冑子,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
早在中國的堯舜時期,國家就設有「典樂官」,主掌一國之「(音)樂」事。但典樂官是為了教化人民而來「作樂」,在上位的國家領導人深刻地瞭解,音樂引導青年讓他們正直而溫和(直而溫),寬宏而莊嚴(寬而栗),剛正而不暴虐(剛而無虐),平易而不傲慢(簡而無傲)。
詩還可以表達意志與想法,再透過歌詠唱出來,聲調隨著詠唱將我們的情感(情緒與感受)以抑揚頓挫的樂音「播放」出來,讓詠唱的人與聆聽的人產生共鳴,而達到「神人以和」的境界。
後來到了春秋戰國時代,至聖先師孔子進一步發展了「禮樂教化」的思想,他在《孝經.廣要道》裡說:「安上治民,莫善於禮;移風易俗,莫善於樂。」
「禮樂」被賦予「教化」的作用,也因此被歷代儒家奉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必經之道。從儒家思想來看,禮樂具備,教化大行,則民治國安;禮樂崩壞,教化不興,則民亂國危。
雖然中國人這麼久以前就知道音樂對「教化」和「移風易俗」能產生極大的功效,可惜的是,這個深刻的思想到了後來逐漸流於形式,音樂漸漸只剩下娛樂的功能。
前言 別逼孩子被音樂打敗
大約在十五年前,我們幼兒園進來兩個很優秀、都很有音樂天分的小朋友。一個孩子的媽媽聽了我的建議,不讓孩子在學習上有太大的壓迫感,另一個孩子受到爺爺奶奶的影響還有爸爸的期待,音樂學習上就受到很多要求,在幼兒園時家長就帶他到處去參加比賽。我們幼兒園教出去的孩子比賽通常囊括前三名,所以幼兒園畢業後媽媽自然就讓孩子去上音樂班。
爸爸原本對孩子沒什麼期待,但發現孩子確有音樂天分後,也開始干預他的音樂學習。有一次,孩子在音樂班時鋼琴表現不是很好,爸爸一氣之下就把他所有獎盃都砸掉,媽媽...
推薦序
推薦序一:音樂生活化,「玩」出音樂教育的正途
曾昭旭
臺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
淡江大學中文系榮譽教授、華梵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
舜云和我的師生緣起於快五十年前,她當時唸北師(現在的臺北教育大學)音樂科,我教她們班三年級到五年級的國文。除了借國文課傳授我的生命哲學,課餘乃至上課時間,時不時會帶著一堆乃至整班學生去東南亞戲院看電影,遂從此奠定我們深厚的師生情誼。舜云每遇到人生關卡或疑難,總會來找我問道。所以,這回她將四十年從事兒童音樂教育的經驗整理成書,來找我寫序,當然是義不容辭啦!
當然,談音樂或音樂教育,我是沒有資格發言的;但談到兒童或兒童教育,就和我長期深研的生命哲學有關了!而在拜讀過舜云的大著之後,卻發現她在兒童音樂教育上的觀念,和我的生命哲學觀念是非常相通,自然呼應的。說不定舜云的基本觀念正是當年因上我的課而受到的啟發呢!因此我不妨就借這篇序來談談兩者相應之處何在罷!
首先,《易經》的蒙卦有說說:「蒙養以正,聖功也。」意思就是兒童教育的首要原則,就在一開始(啟蒙)就要引入正途,包括給他正確的觀念、養成良好的習慣、啟發他主動的真心、護持他學習的熱情等等。而舜云這本書,一再提點的就是這樣的基本觀念,真不愧是蒙養以正的聖功實踐者呀!
其次,佛經有說五根(眼耳鼻舌身)之中,耳最圓通。所以佛以一音宣說萬法,例如暮鼓晨鐘,都只有單純的一音,卻具有不可思議的覺醒效果。因此蒙養以正的最佳途徑就是通過聲音來感應、感召、感通。其實不止佛家,儒家對音樂教育功能的重視尤有過之,所以常稱「禮樂教化」(重點尤在化字,即自然的無言之教也),在各種藝術類型中,也只有樂具有經的身分(詩、書、禮、樂、易、春秋合稱為六經)。而更奇妙的在六經中只有樂經失傳,是意謂著音樂是大化的最自然最直接的呈現,所以無從以人為的語言紀錄流傳嗎?若然,則面對純真自然的兒童,用音樂來啟蒙可說是再適當不過了!而這點意思在舜云書中可說隨處可見,真是不期然而暗合天理呢!
然後,所謂自然的無言之教,換句話說就是學習的生活化,也就是在做中學乃至在錯中學,這在儒學稱為實踐。而實踐的要義,一在於經驗的真實,照老師說的書上規定的去動手做不是真實的動手做(那只是操作或複製),自己摸索從犯錯中察覺領悟改正才是真實的動手做,這樣才會有真正的樂趣與成就感。二在於自我的作主與成長,從而建立根本的自尊與自信。可以說這才是真正的人格教育,也是生命哲學的核心精神所在。而在舜云書中,開宗明義便標舉音樂的生活化,尤其點出「玩」才是音樂教育的正途,也呼籲家長不要輕率為孩子學琴設定目標,造成壓力,反而斲傷了孩子的學習趣,也阻斷了生命的自然成長。這些經驗之談的確是和生命哲學的原理完全密合的。
好了!僅舉以上犖犖大者的三點,便已可肯定舜云此書的精采可信,至於其他優點當然還有很多,但屬於音樂或音樂教育專業的部分,便非我所能置喙。因此僅列舉與我之所學相關的三點,以概其餘,也順便借此序文,為我和舜云五十年的師生緣聊作紀念。
‧‧‧ ‧‧‧ ‧‧‧
推薦序二:跟著吳舜云打開音樂的魔法盒
張輝潭╱白象文化營運總監
坦白說,我是個音樂的門外漢。
雖然在大學時期試著學過吉他、笛子,但我懷疑自己欠缺音樂細胞,最終只能羨慕大學同學拉著小提琴自我陶醉,並設法仿效同學多買些古典音樂來學習欣賞。
後來交了女朋友,竟發現自己原來比她還多懂一點古典音樂,不過接著知道她小時候學過幾年鋼琴,雖然後來中斷了,但仍能隨手彈奏幾首簡單樂曲,頓時就覺得自己立刻又被比了下去。
多學一點音樂,至少會一種樂器,在大學時期僅只是懵懂地感覺「好像不錯」、「比較有氣質」、「追女朋友應該會更容易吧」,除此之外,沒想很多。但沒能學成一種樂器,也沒特別對哪種音樂的欣賞有鑽研,於是就一直自認為不懂音樂。
我和吳舜云董事長原本不認識,因為本書的出版,我們有了幾次採訪的機會。初次碰面,不過幾分鐘內,她就立刻翻轉了我「不懂音樂」的觀念。她讓我知道,每個人從小到大在很多場合、很多情境下都接觸過、學習過音樂(我想起中小學時在學校裡確實都有音樂課),走路、跑步、讀書也聽音樂,愛看電視上的唱歌比賽,被電影配樂感動……音樂處處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之中,為什麼大家都覺得自己不懂音樂?
吳董事長的幾句話,立刻讓我對音樂的認識有耳目一新之感。
吳董事長是一個天才型的研究者與創造者,她設計了許多音樂教具,為啟發嬰幼兒的音樂感受力,她創作了數百首音樂。她也向我展示了許多她在舜云幼兒園及托嬰中心做的教學實驗,她是一位極有活力的超級教師,對孩子有無比耐心也精於觀察,從嬰幼兒到十來歲的孩子,以及從事音樂教育的老師,她都能妥善地將每一位想更瞭解音樂與音樂教育的人,擺在她腦袋裡那張獨一無二的系統化地圖上最正確的位置。位置對了,目標清楚,方向與作法自然就會正確地顯現出來。
由於吳董事長有長達四十幾年的音樂教學經驗,我發現對於音樂教育的話題她隨手就能擷取素材來點開我的疑惑,我也發現自己和多數人一樣,對於音樂教育存在著誤解。明明音樂無所不在,大家卻都自覺沒學過音樂、生活中欠缺音樂陶養。
這本書,是臺灣頭一次由音樂教育工作者濃縮無數實務經驗而完成的音樂教育著作,但也是一本適合孩子、家長、老師閱讀的易讀作品。書中雖然提供了很多學音樂、認識音樂與推動音樂教育的正確觀念與獨創作法,但讀起來絲毫不會有阻礙或難懂之處。吳舜云董事長經常四處上課演講,因此她非常懂得如何以淺白、幽默,又獨到的方式,讓自認為懂音樂與不懂音樂的人都能夠從她活力與熱情十足的解說中,重新激活身上的音樂細胞。
在採訪、聊天之間產生的觀念碰撞,最後讓吳董事長想到了本書的書名《快樂隨時帶著走》,我相信,這是她四十幾年全心投入音樂教育的一句智慧總結。學音樂,不一定要成為音樂家或演奏家,學音樂只是要讓我們擁有一種能自得其樂的能力,而那原本就是潛藏在人身體裡的本能啊!而最重要的是,要讓音樂自然融入我們的生活中,成為身心靈的一部分。
做為一位出版人,我常需要接觸各類資訊,並從不同層面掌握社會動態,因此我也常有感於當今的臺灣社會正處於一種「躁熱」狀態,人們日益煩躁,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似乎總藏著火氣,而且多數人都不知如何抒解情緒與不安,以致於日常生活中的小摩擦總能演變成微型氣爆,「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得饒人處且饒人」的生活哲理與態度漸漸喪失,每個人都急著要為自己爭權益、爭一口氣、爭面子、爭輸贏。
我們常期望能運用不同的媒介產生各種教化社會的作用,為社會帶來嶄新的改變,無奈,無論是書籍、電影、戲劇……,似乎都成效有限。但經過這幾個月來跟著吳舜云董事長編輯出版這本《快樂隨時帶著走:音樂教育專家告訴您如何用音樂教養嬰幼兒》,我漸漸瞭解她心中的胸懷壯志,她一直都知道也相信,中國數千年前的至聖先賢也早已瞭解,音樂從古老的社會到當今的科技化文明世界,都仍保有著一種魔力,可以在陶冶人心、抒發情緒、昇華心性上發揮極大的功效。而且,音樂可以繞過理性與理解,直接讓每個人在單純「聽」的過程中有產生影響力。這其中完全沒有懂不懂的問題,因為音感(對音樂的感知)是與生俱來的能力,因此即便還在子宮裡,大腦也還沒發育完成,我們就已經有能力感受到音樂裡攜帶而來的情感,這也暗示著音樂是一種原生的學習,音樂的種子就設計在人類的身上,潛藏在我們的DNA裡。
音樂蘊藏著快樂,而有時候是透過抒發悲傷、痛苦之後而產生了放鬆與愉悅。因此,無論是聽快樂或是悲傷的樂曲,都能對人們的情緒產生正面的效果,也難怪吳董事長說,音樂連結著情緒,是最棒的情緒出口。她在一次會議中公開提出一個獨到的觀點:台北捷運無差別殺人犯鄭捷的問題,是情緒問題,不是品格問題。我認為這是個極具啟發性的觀點,在本書中也都有相關的討論與探究。
我相信這本書可以替讀者帶來全新的角度,關於「學音樂」這件事,吳舜云董事長會帶著我們重新發問,並獲得正確的解答。讀者也將瞭解,音樂是你與生俱來的寶藏,只是多數人不知道如何用對的方式打開這個魔法盒。
做為本書的第一位讀者,我除了感謝吳董事長讓我參與了這趟獨特的音樂教育再發現之旅,我也期待每一位讀者都從本書裡重新認識音樂,更重要的是,從今以後,設法讓音樂跟自己的生活結合,讓音樂隨時能夠取悅你╱妳!
推薦序一:音樂生活化,「玩」出音樂教育的正途
曾昭旭
臺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
淡江大學中文系榮譽教授、華梵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
舜云和我的師生緣起於快五十年前,她當時唸北師(現在的臺北教育大學)音樂科,我教她們班三年級到五年級的國文。除了借國文課傳授我的生命哲學,課餘乃至上課時間,時不時會帶著一堆乃至整班學生去東南亞戲院看電影,遂從此奠定我們深厚的師生情誼。舜云每遇到人生關卡或疑難,總會來找我問道。所以,這回她將四十年從事兒童音樂教育的經驗整理成書,來找我寫序,當然是義不容辭啦!
當然,談音樂或音...
目錄
推薦序一:音樂生活化,「玩」出音樂教育的正途――曾昭旭
推薦序二:跟著吳舜云打開音樂的魔法盒――張輝潭
前言 別逼孩子被音樂打敗
上篇:上課前先聊聊
第一章 音樂教育比你想像的重要
音樂是比文學更早萌芽的藝術創作
馬雲:音樂是和天堂通的
第二章 情緒是人類互通的密碼
建立情緒出口的習慣
音「樂」讓你擁有快「樂」的能力
音樂不只是音符,而是情緒
把音樂學習從配角帶回核心,用音樂改變社會
第三章 音樂活化你快樂的能力
音樂為何讓人快樂
跟家長再聊一下:唱歌對身心都會帶來許多好處
音樂啟蒙影響一生
「音樂寶母」培養音樂感與生活自理能力
第四章 嬰幼兒教養從音樂入手最好
為什麼要學音樂?
中國人以「樂」來調合內在情感
柏拉圖:音樂教育可達到對「美」的愛
家長讓孩子學音樂時最常見的幻想
跟家長再聊一下:學音樂是在學習快樂的經驗
給孩子學音樂對教養啟蒙有什麼好處?
悅耳的音樂能安定情緒
兩歲學音樂就能看到改變
音樂是情緒的調節器,既怡情,也移情
第五章 為何麼要聽胎教音樂?
胎教音樂給孕媽咪聽更好
在母體裡替胎兒建構音樂感受力
既聽也動,放大音樂「胎教力」
學音樂不用聽懂,也不用聽久
孩子天生就會跟著音樂搖擺
聽、動、唱,音樂之門自然打開
跟家長再聊一下:嬰幼兒音樂教育核心發展結構
中篇:家長音樂教室
你最想知道的幼兒音樂教育18問與答
第六章 為孩子開啟音樂之窗
Q1 如何將音樂與日常生活結合?
Q2 孩子學音樂前可以先接觸哪類音樂?
Q3 如何培養孩子對音樂的興趣?
Q4 讓孩子先學哪一種樂器好?
Q5 如何瞭解孩子適合哪種鍵盤樂器?
第七章 音樂興趣養成與教材選用
Q6 如何規劃讓孩子維持熱情的學習進度?
Q7 在家如何為孩子準備音樂學習教材?
Q8 如何培養孩子平日練習的習慣?
跟家長再聊一下:從科學研究看看學鋼琴的好處
Q9 作息式練琴法:讓學音樂在快樂中延續
跟家長再聊一下:給孩子買好樂器,學音樂才好入手
第八章 貼近孩子的心,先學習聆聽
Q10 為什麼孩子不肯好好練琴?
Q11 才開始學琴孩子就不想學了怎麼辦?
Q12 孩子以敷衍的態度練習時怎麼辦?
Q13 學了一段時間後為什麼不見孩子進步?
Q14 為什麼孩子抗拒在大家面前表演?
第九章 家長要做孩子的最佳應援
Q15 不懂音樂的家長如何協助孩子?
Q16 有沒有親子共學的音樂課程?
Q17 如何協助孩子在學音樂時面對挫折?
Q18 該讓孩子參加檢定或音樂比賽嗎?
下篇:教學的再學習
第十章 音樂老師如何教出成就感
痛苦練不如快樂學
年齡不同,要用不同方式切入
找到放鬆的感覺,別把學音樂弄僵了
音樂教學要有系統性
後記
推薦序一:音樂生活化,「玩」出音樂教育的正途――曾昭旭
推薦序二:跟著吳舜云打開音樂的魔法盒――張輝潭
前言 別逼孩子被音樂打敗
上篇:上課前先聊聊
第一章 音樂教育比你想像的重要
音樂是比文學更早萌芽的藝術創作
馬雲:音樂是和天堂通的
第二章 情緒是人類互通的密碼
建立情緒出口的習慣
音「樂」讓你擁有快「樂」的能力
音樂不只是音符,而是情緒
把音樂學習從配角帶回核心,用音樂改變社會
第三章 音樂活化你快樂的能力
音樂為何讓人快樂
跟家長再聊一下:唱歌對身心都會帶來許多好處
音樂啟蒙影響一...
商品資料
出版社:舜云音樂國際教育機構出版日期:2019-07-01ISBN/ISSN:9789869787000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56頁開數:14.8x21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