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起,阿德勒式的育兒術 -- 不獎賞、不斥責、多鼓勵◎ 此書是30多年來一直秉持著阿德勒心理學基礎,而設立的日本育兒學習講座
(Parent Study System on Adlerian Group Experiences的簡稱) 首次出版的育兒書籍。
◎ 作者認為要設定目標教養孩子 :
l 先理解孩子 : 孩子發生讓你困擾的行為必定有其緣由
l 不要過度的獎賞或責罵,容易造成孩子的偏差行為
l 當孩子碰到困難, 不要獨自為他解決而要一起面對 (非主導)
l 失敗是培養孩子建立勇氣的機會
◎ 自從<被討厭的勇氣>獲得廣大讀者的熱烈迴響,也改變了很多讀者能更正面地面對各種難題。書中介紹媽媽育兒上常面臨的難題,從阿德勒的思想提供解決妙策。
3~10歲兒童的勇氣教育
書中介紹關於親子之間相互理解、暢通的合理溝通方式,以阿德勒心理學的思想為基礎,介紹阿德勒式教養計畫的「課程」,課程內容完全針對孩子設計。用簡單的文字,每天持續進行,讓讀者感到「養育孩子是很快樂的」為最終目標。
育兒課程設計中 提供給爸媽「課題作業表」。依據父母所填寫的內容,思考如何讓孩子感受 「我有能力」、「大家都是我的夥伴」具體對策。「課題作業表」將列出正向情緒和負向情緒傾向,讓爸媽可以更了解自己的教養作為。提醒父母要不斷的在日常生活中尋找正向的行動 就是在賦予孩子勇氣。
版面活潑,文字易讀。每單元,進入主題敘述後
◎ 加入1-2頁的漫畫 (了解問題所在)
◎ 媽媽和友人的對話
◎ 分析和解決方法
作者簡介:
▌清野雅子
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輔導師。跟著野田俊作先生,從草創期開始學習育兒課程「passage」;也以家庭諮詢師的身分,做「passage」的領導者。
兩個女兒的母親。
▌岡山惠實
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輔導師,也以家庭諮詢師的身分,做「passage」的領導者。主持自我學習小組「阿德勒銀杏會」
一個女兒的母親。
譯者簡介:
張玲玲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曾赴日本筑波大學,攻讀民間故事研究,最後在出版這個行業找到自己的興趣與專長。
曾任好時年出版社翻譯兼編輯,英文漢聲雜誌社編輯,遠流出版社兒童部副總編輯,洪健全文教基金會出版部主任,現任格林文化副總經理。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吳毓瑩|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 理事長
曾心怡|臨床心理師
趙介亭(綠豆粉圓爸)|可能教育創辦人
誠摯推薦
李家雯|諮商心理師/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 副理事長
蔡淇華|作家/教師
魏瑋志(澤爸)|親職教育講師
名人推薦:專文推薦
吳毓瑩|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 理事長
曾心怡|臨床心理師
趙介亭(綠豆粉圓爸)|可能教育創辦人
誠摯推薦
李家雯|諮商心理師/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 副理事長
蔡淇華|作家/教師
魏瑋志(澤爸)|親職教育講師
章節試閱
前言
為人父母者,無不希望自己能成為好家長,讓兒女得到幸福。
到底該怎麼教養孩子呢?坊間關於教養的書多如過江之鯽,其中不乏提出「只要這樣」、「如此說話,可以提升孩子」、「魔法的教養之道」之類的口號者。
本書不是魔法棒,不會教你在閱讀之後,立竿見影擁有改變孩子的方式。
為什麼?因為教養孩子是長時間持續的過程。如同培育植物,埋下種子之後,不可能立刻開花、結果,必須給土壤施肥、澆水、讓它抵禦疾病入侵、刮颱風時,做支架抵擋狂風……透過各種臨機應變的悉心照顧,才能開出漂亮的花朵,結出纍纍的果實。
本書以阿德勒心理學的思想為基礎,介紹阿德勒式教養計畫的「課程」(passage)。文字忠實呈現理念,內容則力求協助大家易於實踐。
該「課程」由日本推廣阿德勒心理學的鼻祖 — 野田俊作先生研發,是累積三十年以上的實作成果,冀望經由親子共同成長人士支持的「自我學習小組」擴展至全日本。而當初受阿德勒課程啟發的孩子們,如今已長大成為父母,仍持續用阿德勒心理學課程教養下一代。
我們認為,阿德勒心理學的教養課程,是符合未來世代的育兒方式。
現今網路普及,AI人工智慧迅速介入工作和家庭,使我們的生活產生變化。我們的孩子未來可能有百分之六十五會從事目前沒有、但以後會出現的職業;甚至有人認為,在未來的二十年,將近半數現存的工作會被自動化取代。
面對變化劇烈、無法預測的未來,我們該怎麼教養孩子在這樣的時代中出類拔萃呢?
教養孩子的課程,其目的是培育孩子成為自立且能與社會協調生活的人;更希望孩子長大以後,能擔負起新時代的責任,因而以此作為努力的目標。
父母不應支配孩子,也不應做孩子的奴才。父母必須學習,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及「心態」,才能與孩子做「對等」的朋友。
本育兒課程介紹有關親子之間相互理解、暢通的合理溝通方式。
課程內容完全針對孩子設計,以孩子從三歲開始,能實際使用兩個單字組合為學習目標。
文字雖然簡單,重點在於每天持續進行。關鍵字是「賦予勇氣」。換句話說,學習阿德勒課程,其實是在學習獲得「勇氣」的方法。
養育孩子是很快樂的。
希望本書的讀者能夠感受教養孩子時,簡單、快樂的「課程」本質,並予以實踐。那將是我們深感快樂的事。最後隨書附上全日本「自我學習小組」的清單,歡迎各位在這些地方實際學習課程。
前言
為人父母者,無不希望自己能成為好家長,讓兒女得到幸福。
到底該怎麼教養孩子呢?坊間關於教養的書多如過江之鯽,其中不乏提出「只要這樣」、「如此說話,可以提升孩子」、「魔法的教養之道」之類的口號者。
本書不是魔法棒,不會教你在閱讀之後,立竿見影擁有改變孩子的方式。
為什麼?因為教養孩子是長時間持續的過程。如同培育植物,埋下種子之後,不可能立刻開花、結果,必須給土壤施肥、澆水、讓它抵禦疾病入侵、刮颱風時,做支架抵擋狂風……透過各種臨機應變的悉心照顧,才能開出漂亮的花朵,結出纍纍的果實。
本書以阿...
推薦序
▌給孩子歸屬感,孩子將勇於追夢
曾心怡
在我懷第一胎時,有天和先生聊到:『如果只能選一個特質,你最希望孩子能擁有的是什麼?』當時我所想到的是:『負責與勇敢』。而當孩子出生後,我成為名為母親的這個個體,讓我重新去理解孩子看世界的方式,以及完全打破我對於教養的想法,孩子不是你告訴他,他就學會一件事的。教養,以親子互動為起始,以親子關係為本。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中很重要的概念是,人具有選擇的權利和能力,而非採取被決定論的觀點,因此對於人的個體性發展是相當注意的。在阿德勒的觀點內,人的生活風格大約在五歲左右形成,而生活風格影響了個體未來追求目標的方式。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需要超越一些自卑與困難,因此阿德勒的心理學,才會被稱為是『賦予勇氣』的心理學。而家庭是人一出生之後所第一個面對到的環境,家庭所提供的歸屬感,將會協助孩子建立對於世界的信任感,進而才能踏入這個世界追求屬於他們的夢想。
《3歲起,阿德勒式勇氣育兒》是由日本阿德勒學會輔導師 清野雅子與岡山惠實的所共同著作而成,內容介紹了由野田俊作先生所研發,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認定的阿德勒式教養計畫課程。希望藉由能夠在生活中實踐的方式協助父母克服在教養中所遇到的困難。
每個父母可能都有類似的經驗:面對孩子的錯誤,我們情緒失控了,事後想想又感到懊悔。《3歲起,阿德勒式勇氣育兒》在前三章就給了我們一個方向:『穩定自己,觀察孩子,傾聽孩子說話,理解可能的原因,刻意發掘孩子做得好的地方。』最後予以『提問式教養法』。
許多家長對於孩子寫作業時常常分心,會感到不耐煩而出現責備的語言。在阿德勒式教養課程中,第一,父母可以學習到先提醒自己穩定情緒。再者,觀察孩子分心的狀況是否是在作業中遇到困難,或是其他原因?第三,請孩子說說剛剛寫作業時的狀況。第四,肯定孩子仍有嘗試想要將作業完成。最後可以以提問式的方式,和孩子共同討論如何讓自己減少分心,完成作業的各種解決方式。
順著孩子的成長,讓孩子逐步有獨立完成事情的能力與信心是很重要的。然而這樣的目標是否就是要以虎爸虎媽的方式進行?獨立,往往是靠著安全感的基石前進。父母要做的第一步是:區分這是誰的課題?是父母的需求還是孩子的需求?倘若以『為了孩子』的說法而強迫孩子完成父母的期待,不但破壞了親子關係的基石,更有困難讓孩子發展出完成自己課題的能力。然而,如同學習是孩子的課題,並非就完全交給孩子承擔,而是當孩子有困難並且期待父母協助時,親子之間可以『共同課題』的方式思考出解決方式,才不會把讓孩子獨立成長的立意變成了漠視。
本書中有許許多多的對話示範協助我們落實阿德勒的勇氣教養到生活中,讓每個以愛之名的起點能夠有親子共好的收成。
[曾心怡臨床心理師。現職於初色心理治療所,主持粉絲專頁『心理師的媽寶研究室』。從母親的角色出發,以心理學的視角去理解父母的心情與需要,進而讓更多的孩子能在祝福與愛之下成為完整的大人。]
▌教養孩子最大的挑戰其實是自己:一切從我開始
吳毓瑩
翻開這本親切可愛的書,你打開了野田俊作先生三十年來鑽研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理論的深度、以及這麼淺顯好懂可以實踐的教養方案,也看到了日本阿德勒心理學研究會廣佈當地、散布阿徳勒精神的十個學習中心。
這本手冊以生活實踐為出發點與終點,理論內涵著墨不多,每一章內容皆以生活事例為情境、加上日常對話、漫畫示意、要點提示,最後一定有個【請記住】小區塊,加深學習者的印象;最後再來個【專欄建議】導向新的篇章,引出下一個學習主題。如此日常生活般的圖畫與文字之安排,讓你有著讀漫畫的自在,又有「我也可以做到」的勇氣。
說到勇氣,到底什麼是勇氣,與勇敢有何不同呢?書中清楚告訴我們,「勇氣是指心中存著為人著想的心情,不該做的事,即使想做也不可以做;該做的事,哪怕不想做,還是必須執行。」(第3章)這也是老子所說的「慈故能勇」(道德經第67章),寫在楊瑞珠的《勇氣心理學》中,古今相隔二千年,老子與阿徳勒著實相呼應。秉守著勇氣的精神,為他人著想,即使不想做,還是必須執行,想來很有道理,但是我猜,身為父母的你,打開本書、讀了前言,碰到的第一個難關大概是「與孩子做平等的朋友」吧?這個….很挑戰你一向以來的價值觀喔!
是的,我也很難想像我與三歲孩子平起平坐、平等相待,這個疑惑直到我們阿德勒心理學會五位夥伴共同完成《社會平等:當代的挑戰》一書之翻譯後,才得到解答,心裡才舒緩。作者德瑞克斯(Dreikurs)傳承個體心理學精髓,是阿徳勒學說生活化與白話版之大師,亦為本書教養策略的重要來源(參見後記,「你有沒有上過阿徳勒課程?」)。本書提到孩子錯誤的目的(第二章),就是德瑞克斯的重要概念,例如我們最常見的孩子各種搗蛋調皮行為在引起你的注意,與你頂嘴、你說東他說西、與你爭權奪力,讀者亦可參考吳毓瑩與吳淑禎主編《阿德勒愛與引導在教育上的實踐》(遠流出版),背後有著細膩的心理歷程,他想要與你連結,他想要讓你知道他有多能幹。
遠流出版社一向以生活中的心理學之精神,溝通學理與實踐,雖然讀者沒有親身參與日本運作的阿德勒學習方案,但仍可以隨著這本手冊一個個課題的引導,身歷其境在對話當中,彷彿跟著成員們一起學習、一起反思、一起立定志向要在行動上有所突破。
也許你想著,我要用這本書來好好實踐教養策略,改變我的孩子。其實,你錯了。
所有的實踐,都要從我開始,因此,不論多有效率多感人的好方法,面臨的第一個關卡就是自己的情緒與信念。凡是分開課題、正向關注、肯定話語、培養歸屬、激勵勇氣等等,都與你作為大人、身為父母的情緒有關,都與你自己是否可以先做到才能開始。情緒是什麼呢?英文的EMOTION,字根就是引出(E)行動(MOTION)的心理狀態,是故要進行改變,請先面對自己的情緒,才能恰當引出行動。
如果讀者想要更進一步與夥伴們共同實踐與切磋,想要與身為父母的真人同伴,相互支持,請直接上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網頁尋找相關課程。我們在創會理事長楊瑞珠老師的領導下,自2014年開始在臺灣北中南各地發展家長增能成長課程,以及親師諮詢、親子生活教練等認證課程;與臺北、桃園、臺中張老師、臺灣南部七縣市之學生諮商中心、以及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家庭教育中心合作。我們本著勇氣與合作的精神,持續耕耘在這片教養的土地上。很高興看到日本阿徳勒研究學會也以這樣的心情來散播教養的核心精神,而且運行三十年了;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很年輕,邁出第四年腳步,但我們的熱切是一樣的。
好東西不能藏諸名山,一定要散播出去,更重要的,放在生活中,實踐與影響。
( 推薦者吳毓瑩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教育學院前院長和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理事長)
▌給予孩子「愛和歸屬感」
趙介亭
二OO六年綠豆出生後,我放下創辦一年的事業,回家擔任全職奶爸,原本以為會「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殊不知教養孩子的挑戰更甚於創業呀!
好不容易熬到綠豆快兩歲,覺得自己對於嬰幼兒的吃喝拉撒睡略懂的時候,粉圓出生了,明明是同一對父母生的兩兄弟,在生活作息上卻天差地遠。
例如:綠豆最不愛睡覺,而粉圓卻超級需要睡覺;或是綠豆不愛吃飯和菜、只愛吃肉,而粉圓不愛吃肉和菜、只吃白飯⋯⋯,為了要營造安靜的環境、為了讓他們營養均衡,我使用了各種「NG」的教養手段,我還記得那陣子綠豆和粉圓很容易在半夜睡夢中哭叫,或許是在釋放白天被錯誤對待的壓力吧!
面對綠豆和粉圓兄弟倆人的衝突和不良行為,我試過打罵、恐嚇、威脅、處罰、獎賞、吼叫、罰站、罰跪、數到三、連坐法、冷靜椅⋯⋯,但也只有在當下有用,然後類似的衝突和不良行為則是愈來愈頻繁;而我對待綠豆和粉圓的「兇狠姿態」,也被他們模仿運用在和朋友相處上;面對新的人、事、物,他們則是失去了自信和勇氣。
每天晚上綠豆和粉圓入睡後,我望著他們的臉龐,總是充滿著懊悔和不捨,也期許自己隔天可以改頭換面,但是隔天太陽升起,重覆的劇本和場景卻又一再上演,我究竟該如何是好呢?
二O一O年在朋友的引薦下,我認識了「阿德勒」。當然已經無法認識他本人,而是從阿德勒個體心理學所延伸到親子教養上的心法與技法。當時的我如獲至寶,每一個案例、觀念、行動與覺察,都深深地衝擊著我,原來,父母和孩子是可以合作與共好的呀!而不是像當時的我們,每天像是在大戰的敵軍。
落實阿德勒在親子關係當中,轉眼九年過去了,綠豆和粉圓已成了13歲和11歲的青少年,我們全家都很感激、也很慶幸當時遇見了「阿德勒」, 改變了我們的親子關係,也讓我持續朝著「溫和且堅定的民主型父母」邁進。
《3歲起,阿德勒式勇氣育兒》這本書,是由日本推廣阿德勒心理學的鼻祖-野田俊作先生研發,並且是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認定的阿德勒式教養計畫「課程」( PASSAGE ),非常適合家有三-十歲孩子、以及初次認識「阿德勒」的父母閱讀,除了運用深入淺出的文字之外,還搭配著實際家庭的案例,藉由對話、插圖和漫畫,讓讀者更容易上手。
阿德勒心理學,也被稱為「勇氣」心理學,在教養孩子的歷程中,父母要有勇氣、也要「賦予」孩子勇氣,我很喜歡「鼓勵」的英文單字:Encouragement,當中就蘊藏著「勇氣」的英文單字:Courage,並且有著「賦予勇氣」的意涵。
然而「最需要鼓勵的孩子,往往最難得被鼓勵」,因此身為父母的我們,也需要練習「正向關注」,經常看到孩子展現能力、貢獻、價值、合作的行為,並且不吝於回饋給孩子、謝謝孩子,在鼓勵之下成長的孩子,不當行為自然而然會大幅減少。
面對孩子的不當行為,多數的父母很習慣「找原因」,然而阿德勒則認為所有的行為背後都有其「目的」,當我們理解孩子的行為目的後,就不需要問孩子「為什麼」,而是透過觀察孩子「為了什麼」,然後給予孩子所需要的「愛和歸屬感」。
身為父母的我們,會希望透過教養和教育,讓孩子成為一個怎麼樣的人呢?書中歸納出「心理層面的目標」:(1)我有能力、(2)每個人都是我的夥伴;以及「行動層面的目標」:(1)自立、(2)與社會協調生活。這不只是空想,而是真的可以實現的!從今天起,開始練習「阿德勒式勇氣育兒」,讓孩子擁有自立的性格,讓親子邁向共好的關係吧!
【個人簡介】趙介亭-綠豆粉圓爸,可能教育創辦人、可能非學校計畫主持人、兩個青春期孩子的爸爸,2010年接觸阿德勒心理學後,澈底改變親子關係與家庭氣氛,因此大力推動「阿德勒父母學」,鼓勵更多的父母學習「溫和且堅定」的民主型教養。
▌給孩子歸屬感,孩子將勇於追夢
曾心怡
在我懷第一胎時,有天和先生聊到:『如果只能選一個特質,你最希望孩子能擁有的是什麼?』當時我所想到的是:『負責與勇敢』。而當孩子出生後,我成為名為母親的這個個體,讓我重新去理解孩子看世界的方式,以及完全打破我對於教養的想法,孩子不是你告訴他,他就學會一件事的。教養,以親子互動為起始,以親子關係為本。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中很重要的概念是,人具有選擇的權利和能力,而非採取被決定論的觀點,因此對於人的個體性發展是相當注意的。在阿德勒的觀點內,人的生活風格大約在五歲...
目錄
前言
何謂「阿德勒心理學」?
第1章 ◆給勇敢的父母
◎訂定目標,開始教養孩子吧
.給肯花力氣,讓孩子感受「家人是我的夥伴,我有歸屬感」的父母
.教養孩子分「心理層面」與「行動層面」兩大目標
.孩子以母親為範本,學習跟世界相處
.開始賦予勇氣吧
專欄 .配合孩子的成長,賦予勇氣
第2章 ◆為了理解孩子
◎「不當行為」必有其原因
.孩子做出不當行為時,要冷靜觀察
.正向關注與負向關注
.站在孩子的立場思考……
.找出自我冷靜的方法
.刻意發覺孩子「做得好的地方」
專欄 .孩子做出不當的行為=「偏差行為」的目的是什麼?
.架構「賦予勇氣」的方法
第3章 ◆沒有「賞罰」的教養方式
◎「獎賞」和「懲罰」都會讓孩子變糟
.基本上不要忘記「教養孩子心理層面的目標」,
傾聽孩子說話
.懲罰的副作用
.傾聽孩子說話的要點
.不可以用獎賞=讚美讓孩子行動
.獎賞的不良效果
.獎賞和賦予勇氣不同
.失敗是賦予勇氣的契機
專欄 .建議使用「提問式教養法」
第4章 ◆分開課題與共同課題
◎這樣真的是「為孩子好」嗎?
.「分開課題」是不想支配,而想協助孩子增添勇氣的父母的第一步
.「為孩子」其實是「為雙親=自己安心」
.父母把孩子的課題當作「共同課題」,提供協助
.父母清楚告訴孩子困擾的理由,並且請求協助
專欄 .沉溺情緒的家長
第5章 ◆一致的目標
◎家長如何協助孩子解決「麻煩」?
.親子一起決定可能實現的目標, 把目標設定為「共同的課題」,互相協助予以實現
.形成共同課題
.無法形成共同課題
專欄 .關於家長的課題
第6章 ◆體驗自然的結果
◎會不會是「過度干涉」的父母?
.通過「自然結果」,讓孩子多方學習,
請不要成為剝奪孩子體驗機會的家長
.無法放任「自然結果」的四種狀況
.預測尚未發生的結果
.整理所有發生的結果
第7章 ◆建議召開家庭會議
◎騰出時間,全家一起溝通
.隨著你的改變,全家人跟著改變。
定期召開家庭會議,共同分享教養孩子的目標
.利用家庭會議,學習「親子互助合作」
.制定家庭規則
專欄 .有永遠做孩子後盾的決心
第8章 ◆體驗社會結果
◎倘使不遵守家庭規則的話
.體驗「社會結果」,有機會學習「擔負社會責任」
.慎重體驗社會結果,小心「不要處罰」
.體驗社會結果時,需要注意的要點
.你有沒有上過阿德勒「課程」?
.阿德勒課程學員心得
.全日本自我學習小組
.結語
.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介紹
前言
何謂「阿德勒心理學」?
第1章 ◆給勇敢的父母
◎訂定目標,開始教養孩子吧
.給肯花力氣,讓孩子感受「家人是我的夥伴,我有歸屬感」的父母
.教養孩子分「心理層面」與「行動層面」兩大目標
.孩子以母親為範本,學習跟世界相處
.開始賦予勇氣吧
專欄 .配合孩子的成長,賦予勇氣
第2章 ◆為了理解孩子
◎「不當行為」必有其原因
.孩子做出不當行為時,要冷靜觀察
.正向關注與負向關注
.站在孩子的立場思考……
.找出自我冷靜的方法
.刻意發...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08頁開數:25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