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演講超過4千萬人次觀看
2019上半年討論度最高的《脆弱的力量》作者
布芮尼.布朗博士解放心靈最新力作!給正為以下所苦的你:
▼家人對自己的表現感到失望
▼團體行動時總是落單
▼因朋友不多、臉書按讚數少而感到窘迫
▼害怕不被認同,恐懼遭到所屬團體排擠,而放棄表達自己的意見
▼在家庭、校園、職場,甚至放眼整個社會,都覺得自己是少數派,因無法融入而孤獨寂寞
《脆弱的力量》談真誠面對自己的恐懼與脆弱
《我已經夠好了》教你克服自卑
《勇氣的力量》論如何從挫折中堅強奮起
本書《做自己就好》,則是要和你一起找到內在的歸屬,讓心靈真正自由奔放!
知道自己可以獨力探索未知
知道自己可以忠於自己的信仰
相信自己與度過難關
──就是真正的「歸屬感」
要得到真正的歸屬感,你不需要改變自己,而是要做自己。當我們遭到重視的團體排擠、缺乏親密關係、友誼、家庭成員或同事聯繫時,就會感到寂寞。一旦身處缺乏正向社交連結的境地,我們會如此描述自己的狀態──找不到歸屬感。
歸屬感,不是表現完美、取悅他人才配得到的獎賞,也不是壓抑真心融入群體才能擁有的感受。
歸屬感,是最真實的人性連結。在真實生活中,與他人共創喜悅、共感痛苦;即使是面對與自己強烈不合的人,彼此間的人際連結也不會因此斷裂。
布芮尼.布朗博士指出,歸屬感無須向外追求,而是存在我們的內心。人們總是希望自己能成為群體的一分子,拚命向外追求與他人連結,卻害怕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這份安全感會因為「做自己」而失去。由於這種恐懼感作祟,結黨分派的同時,也會令我們失去與其他人的真實連結。恐懼脆弱,恐懼受到傷害,恐懼批評與失敗、恐懼衝突、恐懼讓別人失望,恐懼失去連結……恐懼,讓你對於未知的挑戰卻步,逐漸失去自己。唯有我們願意坦承內心感受、擁抱脆弱、停止搜尋自身不完美的證據,才能勇敢推動創新、獨立做自己,找到歸屬自己的真正自由。
【各界好評推薦】NeKo嗚喵/說書人
田定豐/種子音樂創辦人、作家
艾爾文/勵志作家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黃宥嘉/眼科醫師
楊嘉玲/諮商心理師、啟點文化共同創辦人
作者簡介:
布芮尼.布朗Brene Brown Ph.D.
知名學者、暢銷書作家,是認證的社工師(LMSW),也是休士頓大學社工研究院的研究教授。她花了十二年時間研究人類心靈的脆弱、勇氣、價值感以及自卑感。研究結果被歐普拉、CNN、ABC、NBC、美國公共電視網、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廣泛報導。
2008年,她成為休士頓酗酒與藥物防治學會的行為健康常駐學者。她的文章經常出現在《Self》雜誌、《ELLE 雜誌》、《REAL SIMPLE雜誌》、《Prevention女性健康雜誌》、《Scientific American Mind雜誌》以及美國許多報紙上。她也是美國各地廣播節目時常邀請的對象,並被《休士頓女性雜誌》指名為「2009年最具影響力的女性」之一。
布芮尼.布朗2010年在TEDxHouston的演說:「脆弱的力量」(The Power of Vulnerability)是TED網站上最受歡迎的演講之一,已超過四千萬人次觀看,並引起廣大的迴響。布芮尼的著作都是暢銷書,除了《脆弱的力量》(2013,馬可孛羅)這本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外,她還著有《不完美的禮物》(2013,心靈工坊)、《我已經夠好了》(2014,馬可孛羅)、《勇氣的力量》(2016,馬可孛羅)。布芮尼目前與丈夫及兩個孩子定居德州休士頓。
網站:www.brenebrown.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brenebrown?fref=ts
Twitter:www.twitter.com/BreneBrown
相關著作:《勇氣的力量:勇敢正視情緒,從「跌倒、學習、再試一次」,重新定義自己的故事》《我已經夠好了:克服自卑!從「擔心別人怎麼想」,到「勇敢做自己」》《脆弱的力量》
譯者簡介:
張馨方
政大阿語系畢,英國愛丁堡翻譯研究碩士。現為自由譯者,作品包括《恨意、精神分析與羅夏克墨漬測驗》、《脂肪的祕密生命》、《俄羅斯方塊:從誕生、版權之爭到風靡全球的故事》等。譯作賜教:nurachang@gmail.com。
章節試閱
第1章 歸屬感無所不在,卻又無處可尋
寫作之初,我無可避免地被恐懼感所吞噬,當我注意到自己的研究發現將牴觸長期存在的信仰或觀念時,這種感覺特別強烈。遇到這種情況,我會不假思索地想:我憑什麼這麼說?或者認為,如果我質疑人們的觀念,一定會激怒他們。
在這些未知且危險的脆弱時刻,我會向勇於創新與顛覆的前輩尋求靈感,因為他們的勇氣具有感染力。我會閱讀與觀看手邊所有出自他們或關於他們的資料,譬如訪談、文章、演講及著作。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每當我有需要或是感到恐懼時,他們都會陪伴我、給我力量。最重要的是,他們在我身旁監督,不允許我胡說八道。
發展這個過程是需要時間的。早年,我試過反其道而行,讓批評與反面的意見占據我的內心。我會坐在書桌前,想像自己最討厭的教授、尖酸刻薄的同事與說話不留口德的網路酸民的嘴臉。我以為,假如順從他們的意見,或者至少悶不吭聲,就能全身而退。這麼做的結果,是研究員或社會科學家最不樂見的:自己的研究發現逐漸消失在既有的世界中;我小心翼翼地改變現有的觀念而不去冒犯任何人,我得出的研究結果不會帶來挑戰、去除了犀利觀點,而且令人自在。但這些都不是真正的研究,而是在討好別人。
於是我決定,必須把那些唱反調與散播恐懼的人趕出心中。我開始想像那些擁有各式各樣的背景、以勇氣與創意改變世界的男男女女,還有不時惹惱大眾的人會怎麼做。我很喜愛的《哈利波特》(Harry Potter)的作者J‧K‧羅琳(J. K. Rowling),她是我不知道如何介紹自己在研究中想到的新奇點子時,會求助的重要人物。我會想像她對我說:「介紹嶄新的世界很重要,但你不能只是描述而已。說說背後的故事。不論這個新的世界有多原始、多奇怪,我們都將在故事裡看見自己。」
我與別人爭論種族、性別或階級的議題時,腦海中會浮現女權作家貝爾.胡克斯(Bell Hooks)的身影。她教我將教學視為一種神聖的行為,以及了解辛苦學習的重要性。當我在說故事時,艾德.凱特穆(Ed Catmull)、珊達.萊梅斯(Shonda Rhimes)與肯.伯恩斯(Ken Burns)會在一旁低聲提醒。在我逐漸失去耐性並開始省略賦予故事意義的細節和對話時,他們會鼓勵我。「帶我們進入故事裡。」他們如此要求。還有無數名音樂家與藝術家也會現身,歐普拉.溫佛瑞(Oprah G. Winfrey)也來了。研究過程中,我時時謹記她的建議:「不要以為你可以勇敢面對人生與工作而永遠不會讓任何人失望。事情不是那樣的。」
雖然如此,陪伴我最久、始終不離不棄的良師是美國作家與詩人瑪雅.安傑盧(Maya Angelou)。三十二年前,我在大學的詩歌課程上第一次接觸她的作品。我讀了其詩作〈我依然昇起〉(And Still I Rise)之後,一切就改變了。她的詩蘊含非凡的力量,優美動人。我竭力蒐集安傑盧的每一本著作、每一首詩篇與每一次訪談,她的言語帶給我教誨、動力與撫慰,讓我的內心充滿喜悅且獲益良多。
但是,我非常不認同安傑盧說的一句話。那句話與歸屬感有關,是我在休士頓大學指導種族與階級的課程時看到的。在一九七三年與記者比爾.莫耶斯(Bill Moyers)於公共電視台進行的一次訪談中,安傑盧博士說:
唯有當你意識到自己根本不屬於任何地方(也就是說,你屬於每一個地方),才能獲得自由。這種領悟代價高昂,但是獎勵豐碩。
我清楚記得自己看到這句話時的想法。大錯特錯,如果我們不屬於任何地方,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答案是,只有一群寂寞的人們共同生活著。我不認為她明白歸屬的力量。
二十多年來,每當那句話浮現腦海,我都會感到一陣憤怒。她怎麼會那麼說?那不是事實。歸屬感是必要的。我們必須歸屬於某件事物、某個人、某個地方。我很快便發現,這股怒氣來自兩個原因。第一,我一直將安傑盧博士視為重要的人,以致無法忍受彼此在如此基礎的概念上意見分歧。第二,融入群體的需求與歸屬感的欠缺,是我生命中最深刻的傷痛。我不能接受「不屬於任何地方」就等於自由的想法。從未真正屬於任何地方的感覺是我最大的遺憾,這個苦難貫穿了我成年之前的大部分生活。
這絕對不是我生命的出路。
缺乏歸屬感的經驗標記著我的人生階段,而且從小就是如此。我在紐奧良(New Orleans)西岸的保羅哈班斯小學(Paul Habans Elementary)上托兒所和幼稚園。當時是一九六九年,雖然這個城市風情萬種,現在也依然如此,但在過去飽受種族主義的摧殘。直到我開始上學的那一年,學校才正式廢除種族隔離制度。我年紀還小,不知道、也不明白發生了什麼事,但我知道母親是一個有話直說、堅持己見的人。她積極為種族平等發聲,甚至投稿紐奧良《時代花絮報》(Times-Picayune),質疑今日所謂「種族歸納」的合法性。我可以感覺到她的拼勁,但對當時的我而言,她依舊只是班上的愛心媽媽,會幫我、她自己和我的芭比娃娃穿上黃色格紋連身裙的人。
我們從德州搬到紐奧良,而我並不好過。我非常想念奶奶,但也渴望在學校與我們住的公寓大廈附近認識新朋友。然而,事情不久後變得複雜。導師時間的學生名單被當成決定每一件事的依據──從出勤紀錄到生日派對的邀請名單都是。有一天,另一位同是愛心媽媽的女士拿著學生名單,在我的母親面前揮舞著說:「你看名單裡所有的黑人小孩,看看這些名字,他們都叫卡珊卓(Casandra)耶!」
我的母親心想,哼。這或許解釋了,為什麼有那麼多白人朋友舉辦派對都沒有邀請我。母親以她的中間名為姓,但名字是卡珊卓,而我在那張名單上的全名是卡珊卓.布芮尼.布朗(Casandra Brené Brown)。如果正在閱讀本書的你是非裔美國人,就會明白為什麼白人家庭不邀請我參加派對。這也是為什麼一群非裔美國畢業生會在那個學期結束時給我一張卡片,上頭寫著,「好吧,你真的是布芮尼.布朗。」他們選修我開設的女性議題課程,第一天上課我走到講台時,他們差點從椅子上跌下來。一位學生說,「你不是卡珊卓.布芮尼.布朗嗎?」我回她,是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到聖安東尼奧(San Antonio)一間診所應徵兼職櫃檯人員,與我面試的女人會說,「你是布芮尼.布朗呀!真令人意外!」你猜的沒錯,我在面試開始前就走人了。
第1章 歸屬感無所不在,卻又無處可尋
寫作之初,我無可避免地被恐懼感所吞噬,當我注意到自己的研究發現將牴觸長期存在的信仰或觀念時,這種感覺特別強烈。遇到這種情況,我會不假思索地想:我憑什麼這麼說?或者認為,如果我質疑人們的觀念,一定會激怒他們。
在這些未知且危險的脆弱時刻,我會向勇於創新與顛覆的前輩尋求靈感,因為他們的勇氣具有感染力。我會閱讀與觀看手邊所有出自他們或關於他們的資料,譬如訪談、文章、演講及著作。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每當我有需要或是感到恐懼時,他們都會陪伴我、給我力量。最重要的是,他們...
目錄
第1章 歸屬感無所不在,卻又無處可尋
第2章 追求真正的歸屬感
定義真正的歸屬感
未知的荒野
勇於探索的技巧
第3章 寂寞高地:心靈的危
結黨分派
寂寞的邊緣人
恐懼造就現在的我們
第4章 人們很難討厭親近,勇敢向前
即使身在荒野,界線永遠存在
擁抱人性的勇氣
衝突轉化
來自痛苦的勇氣與力量:與薇拉.戴維斯的對談
第5章 向狗屁說真話,當一個有禮貌的人
屁話
如果你不跟我一伙,便是我的敵人
禮貌
勇敢面對
第6章 伸出友誼之手,善待陌生人
改變外在不如修煉內心
密不可分的連結
神聖的感受
與你同在
同仇敵愾的親密
與人交際
臉書與我的第一個真愛
勇氣與群體的力量
第7章 外柔內剛,擁有一顆奔放的心
堅強的內在
溫柔的外在
奔放的心靈
鳴謝
附注
第1章 歸屬感無所不在,卻又無處可尋
第2章 追求真正的歸屬感
定義真正的歸屬感
未知的荒野
勇於探索的技巧
第3章 寂寞高地:心靈的危
結黨分派
寂寞的邊緣人
恐懼造就現在的我們
第4章 人們很難討厭親近,勇敢向前
即使身在荒野,界線永遠存在
擁抱人性的勇氣
衝突轉化
來自痛苦的勇氣與力量:與薇拉.戴維斯的對談
第5章 向狗屁說真話,當一個有禮貌的人
屁話
如果你不跟我一伙,便是我的敵人
禮貌
勇敢面對
第6章 伸出友誼之手,善待陌生人
改變外在不如修煉內心
密不可分的...
商品資料
出版社:馬可孛羅出版日期:2019-09-05ISBN/ISSN:9789578759817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56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