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愈快,生活越忙,內心越急……
親子教養越要學會「慢」下來
「快」並不能提早到達終點,反而讓親子之間失去更多,
改變一個想法、透過一個轉念,
和孩子感受成長路上每一個「慢」的過程,
你會發現──就算慢慢來結果也很好,甚至更好
擁有媽媽和幼兒園老師雙重身份的微微老師,
透過「微慢式教養」,帶領爸媽理解孩子行為背後所發出的訊息,
學習調整方式去理解孩子,協助孩子說出心裡的話。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唯有「慢」才能理解孩子的需要!
◆慢下來,深刻體會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在求快求效率的世界裡……我們似乎都追求在最快的時間內得到想要的結果,常忘了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總希望用一種快速又有效的「解決方法」處理孩子的問題,讓他們達到大人的要求,符合我們的期待;但孩子並不是在生產線上被量產的商品,沒有什麼教養公式可以套用在每個孩子身上,更不需要讓每個孩子都擁有一模一樣的完美。在書中,讓微微老師陪伴爸媽們一起慢下來,學習尊重並同理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天性與氣質,讓孩子綻放屬於自己的光采。
◆慢下來,深刻聆聽孩子行為背後所發出的訊號
在忙碌至極的生活裡……面對孩子的眼淚與脾氣,我們容易用「難搞」標籤孩子,或是用挫折否定自己,甚至不小心對孩子脫口而出一些情緒用詞。其實,孩子很渴望我們能多一點理解。在書中,微微老師和爸媽們分享32個最常見的案例小故事,並分析故事中爸媽與孩子各自的心聲,讓我們學習站在不同的角度同理孩子,思索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
◆慢下來,深刻感受親子之間「愛」的交流
在焦慮心急的情緒裡……我們除了常忘了慢下來回應孩子的需求,也常忘了慢下來照顧自己的內心。趕緊拋開「快、快、快」的口令,唯有「慢」才能理解孩子的需要,唯有「愛」才能與孩子建立親密的關係。微慢式教養讓爸媽與孩子在愛的交流中找回安定,孩子能在「慢」裡深刻體會並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能力與力量;爸媽也能在「慢」裡找到自己,理解自己。
作者簡介:
微微老師(李祐萱)
■NAC愛的小宇宙─微慢式教養與親子故事藝術療癒 創辦人
■遠見‧天下文化-未來Family 專欄作家
重視幼兒發展、關懷幼兒情緒並致力於「嬰幼兒發展關懷教育-愛與學習」的微微,從事幼兒發展教育多年,曾是幼兒園老師也是一個平凡的媽咪,因為擁有老師和媽咪的雙重身份,所以在教育與家庭的現場看到身處為難的父母面對教養困境時,更加能體會在教養路上的辛苦與難處,但卻也因此重新找回生命最初的感動。
微微老師的「微慢式教養」,陪伴協助父母與照顧者改善家庭與親子關係,引導父母認識自我並學習調整視角用心理解自己的孩子;父母更能同理孩子行為問題背後,真正需要被看見的是什麼。在孩子的成長路上,我們都一樣不斷地學習與更正如何當父母,並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敗經驗裡獲得深刻的體悟和感動。
相關網站:
●NAC愛的小宇宙-微慢式教養學習網站:http://www.naciou.com/
●NAC愛的小宇宙-微慢式教養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naciou/
●《棉花糖的晴天暖綿綿》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vivienne3051/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依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羽茜(作家)
透過微微老師抽絲剝繭的分析,突然間,所有讓愛無法順利流動的溝通障礙,好像都被風吹走似地輕鬆化解了。
李忠峯(中華學習體驗分享協會理事長)
微微不只是一位才華洋溢的老師,更是一位身兼數職的母親。本書中一篇篇的教養文章,除了從專業的角度來剖析觀念及做法之外,更從自身的經驗分享來佐證親子關係的經營與教養必須同時存在。
陳若雲(青文出版總經理室特助)
一如微微這個人和她所經營的粉絲團,她的書也充滿了一樣溫柔又親切的,照顧孩子每一個行為背後的情緒與用心。微微就是一位這麼溫暖又勇敢的母親。
莊美惠(前資深幼教老師╱現職陪伴兒女一起玩耍成長的麻麻)
每讀一個故事都覺得心有戚戚焉也讓人瞬間豁然開朗,發現原來真相是這樣的,原來並不是我不够愛孩子,原來我們可以這樣幫助孩子。
名人推薦:(依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羽茜(作家)
透過微微老師抽絲剝繭的分析,突然間,所有讓愛無法順利流動的溝通障礙,好像都被風吹走似地輕鬆化解了。
李忠峯(中華學習體驗分享協會理事長)
微微不只是一位才華洋溢的老師,更是一位身兼數職的母親。本書中一篇篇的教養文章,除了從專業的角度來剖析觀念及做法之外,更從自身的經驗分享來佐證親子關係的經營與教養必須同時存在。
陳若雲(青文出版總經理室特助)
一如微微這個人和她所經營的粉絲團,她的書也充滿了一樣溫柔又親切的,照顧孩子每一個行為背後的情緒與用心。微微就...
作者序
調整被禁錮的內心矛盾,用「理解」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在陪伴教學的這些年,不少爸媽會問:「為什麼妳總是比我了解我的孩子呢?」其實我並沒有什麼華麗的背景或經歷,為什麼能夠理解孩子行為背後所要表達的想法也不是因為特別專業或某種研究理論的套用,而是來自於我童年的經驗與自我理解,在童年所得到的每一種感受都是我成長這一路上最重要的養分。
回憶起在幼兒園時期的我,有一次因為身體極度不舒服想要吐而向老師報告,在講述的過程中忍不住吐了,當我還來不及反應就突然嘔吐時,老師立刻給了我一個耳光並抱起我朝門口摔去讓我重重地跌落趴在地上,接著又把椅子丟到我的旁邊要我在教室門口反省,這樣可怕的連續暴力嚇得我哇哇大哭,不過卻也讓老師更生氣地往我的身上拍打並嚴厲地警告我不許再哭了,否則就要告訴我的爸媽並把我趕出學校,當時我害怕到全身麻麻的也不停地發抖,直到現在我都還記得那種感覺。
放學時是爸爸來接我,老師告訴爸爸我在學校不舒服與嘔吐的情況,可是老師並沒有說出她處罰我的事,我牽著爸爸的手不敢看老師,但心中卻是偷偷慶幸著老師沒有跟爸爸說甚至還有點感謝老師沒有讓爸爸媽媽知道我被處罰的事情,這樣明明害怕卻又覺得慶幸的陌生情緒對於年幼的我來說很難理解,因為我尚未有足夠的能力去分辨是非對錯,在權威教育下學習與成長的孩子會認為被打罵責罰是因為自己有錯更不敢告訴任何人。
也因為這件事情讓我開始很害怕上學更怕看到老師的臉,聽到老師說話聲音稍微大聲時,全身麻麻的感覺就會再次出現,慢慢地我變得不太敢說話即使遇到了不得不說的時刻也非常戰戰競競的害怕出錯。爸爸媽媽以為小時候那個嘰嘰喳喳的女兒長大變文靜了也未察覺有異狀,但是這樣的狀況在升上了小學一年級後就不是用文靜來解釋了,老師常因為我不敢說話而生氣更評斷我是班上的「遲緩兒」並通知我的媽媽,我問媽媽「遲緩兒」是什麼意思,媽媽沒有生氣只是溫和地告訴我「就是上課要再專心一點,就會更好啊!知道嗎?沒什麼事」,隔天,不知道為什麼只有我被安排坐在教室的角落,老師也變得更少和我說話。之後我經常聽到同學們竊竊私語說著遲緩兒就是很笨、腦袋有問題之類的話。「怎麼和媽媽解釋的不太一樣」我心裡有著這樣的疑問,但我仍然相信媽媽告訴我的話。
那段被老師和同學貼標籤的童年其實不好過,有時會莫名奇妙地被紙屑丟到頭、抽屜會被塞滿垃圾或被推落大深溝處的花圃裡全身沾滿了污泥也不敢吭聲……等,那些年我不得不學會忍耐不哭也不讓家人知道,因為我不知道說了會不會讓老師更生氣或是增加爸媽的困擾。還好時間能帶走一些不愉快的事而漸漸長大的我回想起過往才真正明白,原來那些發生在我童年時期的事居然是可怕的暴力、恐嚇、霸凌、否定與不被理解,而我竟然在年幼時期就已全部經歷過了,多麼慘痛之後才得到的體悟,只是在當年那個權威教育的環境裡,孩子永遠不懂也不敢為自己做些什麼或是多說些什麼。
童年成長經驗在經過自我理解後,終於能夠解開當時的無助並不是我的錯,也不再苦苦為此自責自己的表現不夠好。過去的傷反而成為我想為更多孩子努力發聲的動力,因為曾經不被理解所以我更能同理孩子,也能理解孩子行為背後所發出的求救訊號是什麼並投入協助更多家庭與父母,學著調整視角去理解自己的孩子,協助孩子說出心裡的話並懂得孩子的難處。
在成為母親之後,我選擇將一切歸零和孩子一起成長,重新感受、重新學習並研究進修兒童教育,將原本禁錮在父母心裡的愛解救出來並且放大,希望讓父母心裡的視野更加寬廣深遠。
從事教育的這些年不難發現父母對孩子的教養不再像從前,懂得稍微停下來觀察也試著去理解孩子,然而在協助家庭的過程中也發現父母雖然渴望也努力讓教養的空間更自由,但其實「心」卻仍然被禁錮也不自由。
很多用心教養的父母會問我:「教養的書我都有買,但為什麼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卻一點用也沒有?」其實這才是問題的所在,因為父母總是把重點錯放在如何能夠用簡單又快速的方法解決孩子的壞習慣或錯誤行為。教養是世界上最難的事,更別說有什麼公式可以套用在每個孩子身上,我們總是期許自己的孩子和別人不一樣要或是更優秀,但卻總是追尋著單一速成的教養模式來教養孩子。
每個孩子的氣質、個性、敏感度不同,需要的教養、陪伴的方式和練習的時間、次數也不一樣,敏感度、堅持度高或是特殊氣質的孩子需要練習與陪伴的時間就會更長,總是輕易地用「教養無效」或是「沒救了」來否定孩子,其實是父母先放棄對孩子的信任,並不是孩子教不來。
雖然同時擁有媽媽和老師的雙重身份,但並不代表專業能夠解決所有教養上的疑難雜症,我也和所有的父母一起在教養路上相互支持並且努力著。本書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希望父母、教育工作者也能暫時放下「父母、老師」的教養矛盾與其身份,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視角去同理、去理解那些曾經被認為冷漠孤癖不擅表達和難搞屢勸不聽的孩子背後的難處是什麼,而我們又該如何幫忙孩子。
愛、傾聽、陪伴、信任是教養最重要的基礎,能夠減少偏見與否定,並且帶給孩子身心健康,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能有更多的正向連結。父母不妨試著問問自己,在一天之中陪伴傾聽孩子的感受想法和命令責罵的比例是多少?為親子之間帶來的是更緊密的情感還是增添了溝通的困難呢?
很榮幸也很開心能夠為「我們的孩子」寫下這本書,不過我想先告訴大家,這絕對不是教養工具書,書裡也沒有任何解決不聽話問題的超厲害教養秘笈。我希望這本書能帶給一直努力卻找不到方向而感到挫折的父母與教育工作者一些鼓勵與支持。
「愛」是父母送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絕對不是延誤美好人生的阻礙物。傾聽孩子心裡的聲音就能看見孩子的需求,陪伴我們的孩子一起面對所遇到的難處並給予信任讓孩子去嘗試,稍微調整心裡被禁錮已久的矛盾視角就能看見孩子的不一樣。
微微(李祐萱)
調整被禁錮的內心矛盾,用「理解」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在陪伴教學的這些年,不少爸媽會問:「為什麼妳總是比我了解我的孩子呢?」其實我並沒有什麼華麗的背景或經歷,為什麼能夠理解孩子行為背後所要表達的想法也不是因為特別專業或某種研究理論的套用,而是來自於我童年的經驗與自我理解,在童年所得到的每一種感受都是我成長這一路上最重要的養分。
回憶起在幼兒園時期的我,有一次因為身體極度不舒服想要吐而向老師報告,在講述的過程中忍不住吐了,當我還來不及反應就突然嘔吐時,老師立刻給了我一個耳光並抱起我朝門口摔去讓我重重...
目錄
作者序
■《CHAPTER 1試著讀懂孩子的眼淚》
1.動不動就哭,難帶又難搞的小孩,到底是怎麼了?
2.孩子的黃金成長發育期,怎麼可以想不吃就不吃?
3.愛打人的壞小孩,其實一點也不壞!
4.屢勸不聽?!孩子是不是真的無法溝通?
5.手足之間根本沒有所謂的「公平」?
6.打針當然會痛痛,別再欺騙孩子了!
7.不買玩具就大哭大鬧也扯斷了父母的理智線
8.「數到3」的可怕大魔咒,請快點解除吧!
■《CHAPTER 2孩子的需求與自發性反應,不該被認為是找麻煩》
1.收拾之前請先好好地弄亂吧!
2.天啊!我的孩子居然會說謊!
3.抱一下、親一下又沒有什麼關係?
4.孩子,你沒有錯。你當然可以不分享
5.不打招呼、不叫人,就是沒禮貌沒家教?
6.沒有為什麼,反正就是不行!小心神會懲罰你
7.「我不要、我不想」真的不是叛逆欠管教
8.「不可以!」是把鋒利的刀,可能扼殺孩子的學習動機!
■《CHAPTER 3孩子的責任感,別再用「口令」來訓練》
1.孩子說一句回三句,總是頂撞大人?
2.別輕易錯過孩子的每一個第一次
3.為什麼提醒那麼多次都做不好,真叫人抓狂生氣
4.你怎麼沒穿外套?你怎麼又忘了喝水?我不是說要......
5.先別急著告訴孩子怎麼做才是最好也最正確的
6.孩子凡事慢吞吞,拖拖拉拉的個性讓我快失去耐心
7.雖然我知道不該一味地要求孩子拿第一名,但還是忍不住插手……
8.任何不起眼的生活小事對孩子而言都是最重要的事,請別再幫孩子代勞了
■《CHAPTER 4親子溝通從聆聽與對話開始,用「同理」學習互相尊重與理解》
1.孩子新生入學會害怕,一直希望爸媽陪……
2.「他都不跟我玩!」如何引導孩子學習人際這堂課?
3.當孩子遇到挫折時,就別在傷口上撒鹽了
4.孩子,我罵你管你都是為你好,以後你就會懂
5.讓孩子「做自己」之前,請先學會自律
6.孩子畫的作品鬼畫符?好想教他畫整齊才漂亮
7.學才藝花錢又沒什麼幫助,不如補學科?
8.有爭執是正常的,別忘了事後給孩子滿滿的安全感,也給疲憊的自己一個擁抱
■【後記】
《寫給兒子的一封信》
作者序
■《CHAPTER 1試著讀懂孩子的眼淚》
1.動不動就哭,難帶又難搞的小孩,到底是怎麼了?
2.孩子的黃金成長發育期,怎麼可以想不吃就不吃?
3.愛打人的壞小孩,其實一點也不壞!
4.屢勸不聽?!孩子是不是真的無法溝通?
5.手足之間根本沒有所謂的「公平」?
6.打針當然會痛痛,別再欺騙孩子了!
7.不買玩具就大哭大鬧也扯斷了父母的理智線
8.「數到3」的可怕大魔咒,請快點解除吧!
■《CHAPTER 2孩子的需求與自發性反應,不該被認為是找麻煩》
1.收拾之前請先好好地弄亂吧!
2.天啊!我的孩子居然會說謊!
3.抱一下、...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72頁開數:25開(14.8 x 21 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