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分配不均也是暴政
哪裡有利可圖,哪裡的法規就會鬆綁。這樣可以嗎?
你以為的「依法治國」其實是「資本治國」!
法治是rule of law還是rule by law,有巨大的差別。
揭開21世紀資本論未解之謎,
破解法律如何決定財富分配、造成社會不平等的底層根源,
你一定要懂什麼是創造資本的法律密碼。
「在所有形式的暴政中,最沒有吸引力、最粗俗的暴政,就是純粹財富的暴政,富豪統治的暴政。」──第二十六屆美國總統狄奧多.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
資本是定義現代經濟的主要特徵,但多數人並不清楚資本到底從何而來。究竟是什麼將純粹的財富,轉變成能自動創造更多財富的資產?本書闡述資本如何在私人律師事務所門後創造出來,以及這類行徑如何令資本持有者和一般人之間,財富差距日益擴大。
在這本發人深省的著作中,卡塔琳娜.皮斯托提出,法律會有選擇地為某些資產「編碼」,賦予該項資產保護及創造私人財富的能力。經過適當編碼的法律條款規範後,任何物品、權利主張或概念等,都可以轉化成資本──律師則是守護這些密碼(法典)的人。皮斯托指出,律師從不同的法律制度和手段,挑選出最符合客戶利益需求的模組元素(例如:契約、財產權、擔保、信託、公司、破產法),讓所作所為一切合法;此外,在數百年前便已改良、將土地所有權轉成資本的技巧,現今再次為律師所用,規範起股票、債券、構想等只存在於法律的資產,甚至包括對未來的預期。
本書針對現代人面臨極其惡劣的大難題,提供創新又有效的思考方式,帶領讀者一探,債務、複雜金融產品和其他資產,以哪些不同的法律模組合成,為持有者帶來各種財務優勢,同時破壞法律的正當性,引爆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大的資本危機。
資產持有者利用資本與法律密碼,橫行全球、無所不在,都說依法治國,但法律保障了誰?人們一手造就這個世界,且有政府以公權力執行法典中規範的各項法律,如此景象令人憂心,值得深思。
超級Y(YouTuber)
黃士洲(台北商業大學財政稅務系副教授)
專文推薦
黃益中(公民教師、《思辨》作者)
劉靜怡(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
重磅推薦
◎版權聲明:本內容由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授權使用
【各界佳評】
這是一本十分吸引人的書,它證明了資本的權利深植於國際法律體制,帶領讀者一起詳細探討需要改寫的資本流動協議和特權條約。這本好書,非讀不可。——托瑪.皮凱提(Thomas Piketty),《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作者
皮斯托教授主張法律制度及資本密碼的掌控必須重回國家政體的手中,在書裡最末一章提出七點建議,告訴我們如何讓國家拿回資本密碼的掌控權,此番諍言務必銘記在心。——黃士洲,台北商業大學財政稅務系副教授
書中舉例與台灣的脈絡對照之下具參考價值,台灣近年各種社會議題都顯示出「國家-資本-法律」三位一體的連動關係,卡塔琳娜.皮斯托提供的許多案例分析都非常值得台灣的讀者借鏡。——超級Y,YouTuber
想要了解全球資本市場運作的讀者,一定不能錯過本書。皮斯托以清晰易懂的語言,刻劃出資本如何經由法律編碼成形、金融產業爆炸式擴張,以及全球金融危機直墜谷底的歷程。——凱西.卡普蘭(Cathy M. Kaplan),盛德律師事務所(Sidley Austin LLP)資深律師
皮斯托用這本劃時代的著作帶讀者看見,當人們希望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不受掌控,尤其是,想要擺脫民主控制時,法律是愈來愈常使用的重要手段。想要打擊現代社會上的不公不義,關鍵就在,了解法律如何以錯綜複雜的方式,幫助有錢人快速致富、保護他們的財產。本書觀點睿智、條理清晰、行文洗鍊,是改革運動人士和學者專家們的必讀好書。——山繆.莫伊恩(Samuel Moyn),《仍須努力:不平等世界中的人權》(Not Enough: Human Rights in an Unequal World)作者
卡塔琳娜.皮斯托從頭至尾用充滿智慧的語言,有力地闡述法律在現代資本世界的重要性。本書淺顯易懂、內涵豐富,探索數百年經濟發展下的法律模式與關係。關心金融、財富、不平等的讀者,必定會想一覽這本目標遠大、內容創新的著作。——布魯斯.克拉瑟斯(Bruce G. Carruthers),西北大學教授
循著本書提出的關鍵線索,你將了解到,法律和律師是如何將財產制度,推向財富集中、富者恆富的世界。書中提出許多歷久彌新的洞見,但皮斯托讓我們看見是全球化令這些機制高速運轉。想要深入了解金融資本主義及其對民主公民制度的威脅,絕對不能錯過這本好書。——羅伊.克萊特納(Roy Kreitner),《計算承諾:現代美國契約原理的誕生》(Calculating Promises: The Emergence of Modern American Contract Doctrine)作者
從數位黑暗和華爾街黑池交易得來的財富,必須仰賴政府保護才能存在……皮斯托用隱喻手法,讓讀者明白,當我們交出法律的民主控制手段,無異於「將自治的關鍵問題與政治脫鉤」,讓某些權利具有流動性,有些卻受到阻礙。——昆恩.斯洛伯狄安(Quinn Slobodian),《波士頓評論》(Boston Review)
許多人在討論財富和不公平的狀況時,總是只談大家看不懂的統計數字。卡塔琳娜.皮斯托則用引人入勝的論述,說明為何世界愈來愈不公平。此外,她「不會像馬克思學派,非得要從階級認同的框架出發,也不像理性選擇學派,誇大假定人是理性的個體。」——大衛.墨菲(David Murphy),《公開信評論》(Open Letters Review)
作者簡介:
卡塔琳娜.皮斯托(Katharina Pistor)
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艾德溫帕克比較法學教授,兼任全球法律轉型中心主任。合著有《法律與資本主義:從企業危機看全球法律制度與經濟發展》(Law and Capitalism: What Corporate Crises Reveal about Legal System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round the World),並合編《基礎資源取用治理》(Governing Access to Essential Resources)一書。現居紐約市。
譯者簡介:
趙盛慈
專職自由譯者,喜歡知識、深思與推敲文字。
章節試閱
第一章
法律王國
一九八○年到二○一七年間,世界上不同所得族群的財富成長率與數量的曲線,看起來就像一顆大象的頭,而它有一個相稱的名字,就叫大象曲線(elephant curve)。大象的寬闊額頭代表五成的世界人口,過去三十五年來,這些人口只掌握全球財富成長的一成二。從額頭開始,一路往下延伸到象鼻,銜接陡峭的鼻尖。大象鼻代表世界人口裡,掌握兩成七新財富的「百分之一」,比大象額頭人口加起來所掌握的財富,多出不只一倍。額頭和鼻子之間的凹陷區塊,代表西方先進市場經濟的所有低薪家庭,也就是經濟體中「底層受壓榨的九成人口」。
結果本來不該如此。一九八○年代經濟急遽成長,已開發市場和新興市場都在進行法律改革,透過著重經濟而非政府層面,分配經濟資源。共產鐵幕瓦解、社會主義傾頹,更是在過程中推了一把。創造人人都能享受富裕的條件,是該改革的背後概念。照理說,產權清楚、合約有效執行,能使個人行為獲得保障,確保稀有資源分配給最能有效運用的人,進而提升整體利益。競爭或許尚未完全公平,但社會普遍相信,透過對個人免除國家監管的枷鎖,全民都將因此受益。
三十個年頭過去了,我們並未歡慶普天同富,反倒開始討論起,人類社會是否重蹈法國大革命前不平等的覆轍(或是近乎接近)。發生這種現象且自詡為民主國家者,不採菁英統治,努力以多數決來實行人民自治。他們的偉大抱負,實在很難與法國舊制度特有的不平等相提並論。
解釋當然不少。馬克思學派認為資本家剝削勞工;全球化懷疑論者主張,過度全球化導致國家失能,無法透過社會福利計畫或累進稅制,將資本家的部分利得重新分配出去。新的解釋則說,成熟經濟體的資本成長速度比其他經濟體快,因此過去已經累積財富的人,其財富增長程度,將比他人更勝一籌。這些或多或少都能解釋一部分原因。但卻無法回答資本起源的根本問題:財富一開始如何形成?再者,經濟的循環和衝擊,令許多人載浮載沉,失去早先賺到的利潤,但資本為何往往能夠戰勝經濟的循環和衝擊呢?
我認為,這些問題的答案,在於資本的法律密碼。基本上,資本的形成包含兩大要素:資產和法典(編按:法典,A code of law, also called a law code or legal code,本書翻譯時輔以「法律密碼」的雙關含義互用)。我用「資產」一詞泛指各式各樣的物品、主張、技術或概念,無論其形態為何。這些純粹的資產,就只是一片土地、一棟建築物、一個在未來收到款項的承諾、一種新藥品的概念或一串數位代碼。透過適當的法律編碼過程,這些資產都會轉變成資本,為持有者創造財富的可能性也隨之提高。
法律所載的資產清單,隨著時間而歷經演變並持續變化。在過去,土地、商號、債務、技術知識都曾透過法律編碼成為資本,從這份清單來看,資產的本質一直在改變。即使不經過法律編碼,土地也能生產食物和提供庇護,但金融工具和智慧財產權只存在於法律,數位資產則是只存在於二進位代碼,而且這個代碼本身也是一種資產。儘管如此,將種種資產編為資本的法律手段,從以前到現在幾乎都沒變。最重要的法律手段包括契約法、財產權、擔保法、信託(編按:本書所稱「信託」是指普通法上的信託,由信託人將財產轉讓給受託人經營管理,並由第三方即信託受益人享受經營管理的收益)、公司、破產法──這些是資本編碼的模組,能賦予資產某些重要特質,使持有者掌握特殊權利,包括:在同一資產上主張具有優先排序的優先權(priority)、延續優先主張時效的耐久性(durability)、使主張橫跨空間的普遍效力(universality),以及保證持有者能夠要求將私人債權轉換成國家貨幣(簡稱國幣),以此保障資產名目價值的可轉換性(convertibility);關於可轉換性,唯有法定貨幣才能真正做到名目價值的保存,詳細理由會在第四章解釋。
資產經過法律編碼,可以為持有者創造財富。用法律密碼組成資本是巧妙的做法。少了這種做法,世界便不會如現在這般富裕。但是這個過程非常不透明。我希望在書中披露,法律為何同時帶來財富,卻又造成不平等。找出不平等的源頭至關重要,不只是因為不平等的嚴重程度已經威脅到今日民主體系的社會結構,更是因為以稅制重新分配財富的傳統手法已經沒有什麼作用。其實,保護資產免於被課稅,正是最受資產持有者歡迎的編碼策略。而精通資本密碼的大師,也就是律師,收取高額費用,在國家法律的保障下,幫助資產持有者規避債主的追討,連稅務機關都不能置身事外。
資產如何經過挑選、在法律編碼下成為資本?由誰挑選及編碼?保障誰的權益?這些問題直搗資本和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的核心,但嘗試回答問題的著述不豐。原因在於看見問題的人,多半認為法律只是附帶議題,但實際上,資本其實是法律的衍生物。本書將帶你了解,普通資產究竟是由誰以及如何轉變成資本,還有律師是如何將各種資產轉換成資本的。有錢人常說他們現在擁有的財富,來自於他們自己、父母或祖先的過人才能、辛勤工作和個人付出。這或許是他們家財萬貫的原因,但若少了法律編碼,這些財富大都無法長久。要想長期累積財富,還有賴國家以強制力支持法律編碼的規定。
現代經濟成長速度比過去一千年快上許多,財富也更加穩定,而依法建立社會秩序的民族國家,與此經濟成就幾乎同時興起,此二者經常被看成是一種巧合。不少評論家宣告私有財產權的世代到來,認為這是約束國家權力的關鍵,以及西方國家崛起的原因。但比較正確的說法是,因為國家願意支持私人用法律為資產編碼,不只是狹義上的財產權,還包括將優先權、耐久性、可轉換性、普遍效力等賦予資產的法律特權。事實上,大家在討論市場經濟時,往往忽略了資本其實更關乎國家權力,並且也仰賴公權力。契約和財產權是自由市場的兩大支柱,但實現資本主義需要更多條件配合──也就是,賦予某些資產法律特權,使資產持有者在財富累積上擁有比較優勢。
托瑪.皮凱提(Thomas Piketty)在巨作《二十一世紀資本論》(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曾經提出一個待解之謎。了解資本的法律結構,還有一個作用,就是解開這個謎題。皮凱提表示,先進經濟體的資本平均報酬率,高於平均經濟成長率(r>g),但他沒有解釋這個現象,僅是寫出這個不可思議的規律經驗。但其實在他提供的數據裡,有解謎的寶貴線索。在〈資本的形態轉變〉(The Metamorphoses of Capital)那章,皮凱提指出,直到二十世紀初期,鄉下的土地都是人們最重要的財富來源,在那之後,就被股票、債券、其他金融資產和都市房產取代了。
從書中的分析內容可知,隨著資本發生形態轉變,編碼模組也會同時轉移到新的資產,有時也會剝奪某些資產的關鍵法律模組:鄉下土地這個數百年來,個人賴以累積財富的手段,與其他資產相較,長久以來具有較強的耐久性,十九世紀晚期,卻在英國和其他地方失去優勢。當時,公司開始廣泛運用法律模組組織產業,並以此醞釀財富。公司型態和信託法也是發行金融資產(包括股份及其他衍生性金融商品)的重要法律手段。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智慧財產權在過去幾十年崛起,成為當今許多公司的主要市場價值所在。
當我們破解資本編碼,不受其外在表象影響,並挖掘出為資本提供基礎的法律密碼時,便能看出並非所有資產都是平等的──法律編碼較具優勢的資產,地位比其他資產「平等」。已故法律歷史學家伯納德.魯登(Bernard Rudden)提過相同的觀點。他在資產的形成中,觀察到法律扮演要角,能令資產持有者擁有力量並累積財富。魯登的話引述如下:
關於普通法下財產傳統概念的形成,其推動者及保障對象均為當時的統治階級,且其資本多以土地為主。今時今日,股票、股份、債券等成為主要財富來源,它們不僅可以移動,還具有流動性,只消在鍵盤上動動手指,便能橫跨大海踏上旅程,尋找財富的理想國。(……)然而,就法律理論與技術而言,很少人討論過前述的演變──即原本為不動產設計的概念與其原本的目標分離,僅在其當成一種處理抽象價值的方法而存續並繁盛。封建時代的算計存續了下來,然其棲身之所已非土地,而是財富。
我將在本書證明「封建算計」的確長盛不衰,就連以法律之前人人平等自豪的民主社會,也都無法倖免──差別只在於,有些人比其他人更懂得如何善用法律。封建算計可見於資本的法律編碼模組,而熟諳此道的律師則掌握模組,將平凡資產化為資本。資產持有者獲得保障,能在日常商業循環逆風前行、長久累積財富,進而長期占據優勢,但其源頭並非資產本身,而是資產經過法律編碼的手段。藉由去除資產的法律模組,或將模組轉移到其他資產上,來改變資產背後的法典,能使人擁有或失去財富。我們會發現,土地財富興起和殞落、法律編碼方法依公司調整、貸款變成一種能在央行兌換現金的可交易金融資產,以及資本成為一門顯學。這種種現象,都有法律編碼的身影。終究是法典(也是法律密碼)在決定,資產能否為持有者帶來財富。也是法典,讓資產持有者在面對質疑聲浪時,能強力捍衛自己:「一切合法。」
(摘錄自前言、第一章)
第一章
法律王國
一九八○年到二○一七年間,世界上不同所得族群的財富成長率與數量的曲線,看起來就像一顆大象的頭,而它有一個相稱的名字,就叫大象曲線(elephant curve)。大象的寬闊額頭代表五成的世界人口,過去三十五年來,這些人口只掌握全球財富成長的一成二。從額頭開始,一路往下延伸到象鼻,銜接陡峭的鼻尖。大象鼻代表世界人口裡,掌握兩成七新財富的「百分之一」,比大象額頭人口加起來所掌握的財富,多出不只一倍。額頭和鼻子之間的凹陷區塊,代表西方先進市場經濟的所有低薪家庭,也就是經濟體中「底層受壓榨的九成人口...
推薦序
【推薦序一】
法律的密碼,發大財的神奇鑰匙
黃士洲
在擔任財稅法科的教職之前,我曾有過兩年的商務與稅務律師的工作經驗。回憶當時二十出頭,單單純純地把一件件的契約撰擬、併購專案與稅務訟案,認做是交待老闆與磨練自身專業的任務,任務解完一件算一件。多年後,有幸協助多項財稅立法、受邀報章雜誌撰寫社論,過程中慢慢發覺到,每項重大財經與立法決策的背後,都有著利益團體運作的斧鑿痕跡。所謂「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誠如本書《財富背後的法律密碼》所指出,利益團體之所以用盡洪荒之力運作也好,一份一份法律契約也好,各所企求者,莫不是將自己的利益與資產,設法編碼(encode)入法律制度,成為受保護、壟斷的資本,為其創造源源不絕的財富。
本書作者卡塔琳娜.皮斯托教授擅長公司治理、法治與法律對社會的型塑與影響,學貫大陸法系與英美法系的厚實學養,即便是抽象的理論說明依舊字字珠璣,值得品味再三,更別說是從有形資產、法人說起,貫穿智慧財產權與數位科技的區塊鏈與AI契約,輔以眾多知名案例(如第三章中的雷曼兄弟與蘋果公司),鮮明地佐證了法律制度如何決定/扭曲市場競爭規則。最後,回歸到民主制度的存續關鍵,乃是法律制度及資本密碼的掌控必須重回國家政體的手中,全書起承轉合,架構鮮明有序。
皮斯托教授在本書的寫作方法論與觀察取向,明顯有別於個人在傳統法學教育之中,所看重的法釋義學(即字斟句酌的法官裁判觀點),作者在書中許多處如同抽絲剝繭般地直搗財富與社會現況的核心。閱讀過後,過去所學雜亂又破碎的民事財產法、商事法、智慧財產權,還有稅法等,彷彿被打通任督二脈一般,開始有了貫串彼此的思想主軸,同時也觸發反問自己先前身為律師,現為法學教授,是否也只是資本編碼工具下一名混吃混喝的編碼奴隸?此類珠璣晨語,諸如「資產」(assets) ≠「資本」(capital),個人擁有的「資產」必須透過法律條款的適當「編纂」(英語codify,同時有予以法典化與編碼化的雙重關聯),才成為受保護、創造財富的「資本」;用法律來規範資本是一種巧妙的做法,若規範過程相當不透明,法律在帶來財富的過程中,隨之即造成不平等,更威脅到今日民主社會體系的結構;資產持有者之所以可以逆風前行、長久累積財富、占盡優勢,往往都是靠著資產的法律規定,深化自身財富權利,同時也讓他人丟失財富;更別說是資本國際移動,讓公司可以自由地變換國籍、身分,按照自身需求選擇或排除法律,連稅率、繳稅與否,都可以自由決定,差別只在律師的文書作業而已。
論起我國財富分配惡化問題,眾人視野多聚焦低薪與高房價問題。個人觀察,低薪與高房價充其量不過是結果、病徵而已,絕非原因或病因。倘若有請本書作者來為台灣經濟把脈,或許皮斯托教授會指出低薪源自最低工資不足、勞動法令並未落實、非典型勞動(派遣工)的法令保護不足,以及外勞開放等四項政策法令;或許也會點名房地產市場不夠透明(實價登錄揭露訊息有上下其手的空間)、沒有開徵囤房稅,遺贈房產的稅負還有地價稅、房屋稅也偏低等法律制度,這些讓擁房者、炒房者可以穩賺不賠、義無反顧地投入資源炒作的法律密碼;或許也會發現大老闆們之所以可在股海翻騰、左手股利、右手證交所得賺得盆缽滿溢,無非靠的是證券交易所得免稅(其間接阻斷股票買賣的透明性)、股利所得百分之二十八的分離課徵,利用投資公司操作則全都免稅,更別說就算被抓到內線交易,定罪率不高,不少實例中只要涉案人願意吐出非法利得,多可輕判緩刑。
最近,立法院翻修公益信託法制,設法矯正財團、富商將股票、土地灌入公益性質的信託基金,也就是為人詬病的「假公益之名,行避稅之實」。但是相關修法草案裡,攸關透明與監督的機制,顯然並不到位,光是捐贈人資訊就可選擇不公開,更別說是關係人交易的揭露,以及新法理當溯及既往適用到現存的信託基金,也都付之闕如。倘若這樣漏洞百出的立法通過了,如皮斯托教授所言,反倒為這些巨富財團躲避監督、納稅義務的「租稅天堂」,多蓋了一道堅不可摧的「一切合法」的護城牆!
此外,如果我們把眼光轉向近年蓬勃發展的跨境電商模式,一一拆解它們的營運環節,也會發現臉書、Uber、Foodpanda及Booking等,這些利用線上平台模式營運的跨境電商,其營運模式很大一部分正是利用法律、契約的取巧安排,將風險推卸給消費者、供應商、協力廠商,且利用國際稅務的漏洞,享受幾乎不繳稅的待遇。近來新聞不斷披露,如跨國訂房網個資外洩,讓消費者被詐騙集團盯上,損失金額數千萬;又如新加坡知名訂餐外送平台向消費者收款後,境外停止營運,倒債連累國內餐飲業者也是數千萬之鉅;又如個人加入線上服務平台,提供送餐、送貨、客運服務,發生人身事故,境外的線上平台應不應該承擔起雇主責任?這些法律風險,境外電商也都設想到了,並利用契約與法律制度,設下兩道保護傘:(1)單向契約關係:不論消費者也好、協力與供應廠商也好,都是與境外平台營運商簽訂所謂的「跨國契約」,一旦有事,跨境追訴困難;(2)特意在台灣境內不設置固定營業場所,更可迴避我國各種法令的管制,並減輕稅負。
最後,皮斯托教授在書裡最末一章提出七點建議,告訴我們如何讓國家拿回資本密碼的掌控權,此番諍言務必銘記在心。大多數的我們每日兢兢業業(過勞加班如家常便飯)、低著頭過著自己的小確幸日子,不時抬頭一看,卻有人不學無術每日開著超跑滿處跑。對此,我們可以選擇當鍵盤酸民在同溫層取暖,更可選擇平心靜氣思考,想清楚才智努力均不如己的這些人何以一路發大財?除了是幸運的精卵(有富爸爸)之外,究竟還隱蔽了什麼樣的法律密碼(如閉鎖性公司)?當人開始思辨之後,解碼程序才能啟動,找到程式碼被偷植入的木馬(這並不難!),同時累積重新編碼的社會共識與政治壓力(改革的決心!)。
民眾如果沒有思維上的免疫力,一味耽溺於小確幸,對政府、財團冠冕堂皇的鬼話(例如宗教財團法人財務不宜公開、高科技減稅會讓全民發大財)照單全收或無感冷漠,到頭來就是讓大家陷入被各種資本、利益財團所俘虜、收買,變成活在假冒民主法治之名的壓榨、剝削之下,苟延殘喘度日的順民。(本文作者為台北商業大學財政稅務系副教授、台灣大學公法學博士)
【推薦序二】
法律應該為民主社會的公眾服務
超級Y
在今年五月,資本主義的一級玩家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說:「沒有教科書能夠預測到我們今天的奇怪經濟。」(no textbook could have predicted the strange economy we have today.)
回顧過去二十年,這個「奇怪的經濟體制」有著各式各樣的複數型態:生態資本主義(Lester Brown, 2001)、災難資本主義(Naomi Klein, 2007)、慈善資本主義(Matthew Bishop, 2008)、技術資本主義(Luis Suarez-Villa, 2009)、大數據資本主義(Viktor Mayer-Schönberger, 2018)、監控資本主義(ShoshanaZuboff, 2018)、沒有資本的資本主義(Jonathan Haskel, 2019),這些多樣變形看似反映社會變遷的加速進展,人們每天都求新求變以應付社會要求,但在這些變化中始終保持不變、我們每天身處其中的「資本主義」到底是什麼,各領域的學者們卻鮮少有一致共識。
我們因此發現自己像活在水裡的魚一樣,魚可以明白魚缸裡不斷變色的水是怎麼一回事,但那始終不變的、魚每天身處其中的水到底是什麼?魚必須跳脫出來,到沒有水的世界進行反思。同樣的,要認識資本主義,一種方法是讓自己的思維進到資本主義尚未成形的階段裡進行反思,從歷史的演變中認識它的本質。事實上,這就是十九世紀的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對資本主義進行「症狀分析」的方法;他從資本主義出現前的封建社會中考察,發現商品的價值原本取決於人跟人之間的社會關係(如農奴與領主),但資本主義社會中的人卻以為商品價值源自商品本身(商品的使用價值),因此馬克思得出結論:資本主義的特徵是人們對商品的幻覺──商品拜物教──遮掩了資本主義的本質建立在剝削的社會關係上。
二○○八年金融海嘯過後,許多學者開始像馬克思一樣,從更長遠的歷史演進思索資本主義的本質與未來,較著名的像是人類學家大衛.格雷伯(David Graeber)寫的《債的歷史》,考察人類債務關係的演變後指出資本主義制度化的「欠債還錢」並非理所當然、自古如此,或是經濟學家托瑪.皮凱提(Thomas Piketty)的《二十一世紀資本論》,從歷史數據中得出資本家用錢滾錢的資本報酬率永遠大於勞工階級用勞力賺錢的經濟成長率,必然導致資本主義走向貧富不均的社會。
如今,卡塔琳娜.皮斯托(Katharina Pistor)的這本《財富背後的法律密碼》提供了讀者一個思考資本主義的新方向。這本書讓我感受到當初讀《債的歷史》與《二十一世紀資本論》的大歷史感,前半部介紹過去四百年來資本主義社會中法律編碼的演變,土地如何變成可擁有的財產?公司如何變得如此無所不能?金融機構如何合法的以貸養貸?公有的知識如何變成私人財產?這些都是資本主義過去四百年來的成就。後半部則分析當代全球資本主義是如何合法地讓頂層階級人士維持既得利益。
皮斯托在本書中的基本論點是:資本主義造成了財富不平等,但是皮凱提所說的「資本報酬率大於經濟成長率」不是原因,而只是結果。真正不平等的根源在於,有錢人的資產有法律撐腰。因為資本主義的遊戲規則是必須透過法律編碼將資產轉變為資本,所以最懂得善用編碼策略的人,才能夠持續「合法地」創造財富,一個簡單的例子:透過法律編碼程序,自己開公司就可以適用較低稅率。而既然資產的價值取決於法律編碼,那麼財富的創造與分配也將取決於法律編碼,所以是資本社會的法律使得財富不平等得以可能。
光是這樣簡潔有力的論調,就可以延伸到本書作者的另一個核心論點:「國家-資本-法律」三位一體,自由市場的資本主義是個神話。因為資本必須透過法律程序才得以運作,而法律的力量根基於國家的強制力,若無國家在背後維護,資本主義就不會存在!例如二○○八年次級房貸風暴的債務市場就完全是在法律編碼下形成的,而在雷曼兄弟倒閉後,最後出來紓困拯救資本主義的仍是國家。因此,若要扭轉資本主義造成的財富不平等,關鍵就在於,法律不該借助國家力量為資本服務,法律應該為民主社會的公眾服務。
雖然本書中舉的例子多半是西方的歷史,但是與台灣的脈絡對照之下仍高度具有參考價值,無論是《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爭議、亞泥採礦權展延爭議、原住民族傳統領域爭議、一例一休修法爭議,台灣近年各種社會議題都顯示出「國家-資本-法律」三位一體的連動關係,卡塔琳娜.皮斯托提供的許多案例分析都非常值得台灣的讀者借鏡。
如果巴菲特說「沒有教科書能夠預測到我們今天的奇怪經濟」,那我願意說讀者手上的這本《財富背後的法律密碼》就是理解「我們今天的奇怪經濟」一點也不奇怪的一本教科書,不僅如此,它還是一本刺激想像力的指南,讓我們想像:一個法律不再為資本服務而終將與人民站在同一邊的社會,會是什麼樣子?(本書作者為YouTuber)
【推薦序一】
法律的密碼,發大財的神奇鑰匙
黃士洲
在擔任財稅法科的教職之前,我曾有過兩年的商務與稅務律師的工作經驗。回憶當時二十出頭,單單純純地把一件件的契約撰擬、併購專案與稅務訟案,認做是交待老闆與磨練自身專業的任務,任務解完一件算一件。多年後,有幸協助多項財稅立法、受邀報章雜誌撰寫社論,過程中慢慢發覺到,每項重大財經與立法決策的背後,都有著利益團體運作的斧鑿痕跡。所謂「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誠如本書《財富背後的法律密碼》所指出,利益團體之所以用盡洪荒之力運作也好,一份一...
作者序
【前言】
我一直有寫出這本書的念頭。構想最早出現在二○○七年秋天,全球金融體系開始搖搖欲墜、瀕臨崩潰邊緣之際。當時危機來得如此迅速,沒有人能多加思考,而風暴過去後,我和許多人士想要探討,近幾十年來,金融體系的擴張快得驚人、驟然崩盤是何原因。我和跨領域人士合作,一次針對一個金融市場區塊,解析金融市場的制度架構。儘管新穎奇特的資產才出現不久、金融體系也無比複雜,但研究發現令我深受啟發的一點是,金融體系的基本組成要素竟如此熟悉。隨著一點一滴深入探索各種資產,我們發現了私法的核心制度:契約、財產、擔保、信託、公司和破產法。這些制度推動金融資產市場的擴張,最後也成為市場崩盤的關鍵決定因素。當資產的實際收益開始不如預期時,資產持有者行使法律權利:他們依照約定,執行擔保品追繳、信用額度、附買回交易契約、破產避風港等措施,進而導致危機愈演愈烈。有些人還能及時逃出來,然而更多人發生資產無人接手的情形,而僅某些國家的央行願出面解決。
我從錯綜複雜的金融體系找出核心模組,追查過往淵源。我調查了財產權及簡單債務工具的演變、擔保債務憑證的各種抵押品和擔保品形式、用益權和信託的演進,公司型態和破產制度的歷史,以及在經濟生活中做出生死攸關決策的重大時刻。資料讀得愈多我就益發相信,從調查全球金融體系的出發點,我找到了財富生成的源頭,也就是資本創造。
本書是我的研究成果。我在書中提出,資本是經過法律編碼的產物(編譯注:Capital is coded in law,在中文法律用語上並沒有「法律編碼」這個詞,通常我們也不會說「法律編撰」,譯為法律制定[並施行]應該更貼近法學領域的本意,但考慮英文語脈及雙關的含義,以凸顯、呼應創造資本與財富背後法律密碼的模組、元素、手段與作用,讓書中提到legal coding、decoding的行為,能更具象地幫助讀者理解與體會,因此全書以「法律編碼」指稱)。普通的資產就只是一片土地、一個在未來收到款項的承諾、親朋好友集資的創業,或是個人的能力和知識。但這些資產都能在法律模組的包裝下成為資本,而派上用場的法律模組,也對近幾十年金融活動興盛的關鍵「資產擔保證券及其衍生商品」進行了編碼。這些法律模組(契約、財產權、擔保、信託、公司、破產法)能為某些資產持有者帶來比他人更多的優勢。數百年來,私人律師創造並改寫這些法律模組,使其能適用於日新月異的資產項目,並為客戶增加財富。國家則透過強制力執行資本享受的法律權利,以支持資本編碼。
本書從資產的角度出發,講述關於資本法律編碼的故事。這些資產有土地、商業組織、私債、知識,甚至包含自然界的基因密碼。我並未逐一回顧法律的每個演變(即確保舊有編碼技術能適用於新資產所必須歷經的轉折)。對律師們而言,應該會對種種細節感興趣,但對圈外人來說,該內容將變得太過瑣碎複雜,反而會掌握不了法律創造財富與不平等的基本概念。此外,已有諸多文獻討論特定法律制度的演變,例如信託、公司型態、擔保法等。想要深入了解的讀者,可參考注釋裡的引述資料。我認為有必要予以簡化,讓非律師背景的讀者也能讀懂本書,所以還請法律歷史學者及相關領域的法律專家海涵。本書的目標讀者是一般大眾。這些讀者可能因為害怕法律書籍太枯燥複雜,或是覺得不相干,而從未讀過任何一本法律書籍。我除了讓內容好理解,也試著讓法律制度讀起來有趣,並與當今探討的不平等現象、民主制度,以及治理議題產生連結。法律是維持社會秩序的強大工具,若能善加運用,將有助於達成諸多社會目標,但我接下來要談的是法律由於各種原因,成為只為資本服務的工具。
【前言】
我一直有寫出這本書的念頭。構想最早出現在二○○七年秋天,全球金融體系開始搖搖欲墜、瀕臨崩潰邊緣之際。當時危機來得如此迅速,沒有人能多加思考,而風暴過去後,我和許多人士想要探討,近幾十年來,金融體系的擴張快得驚人、驟然崩盤是何原因。我和跨領域人士合作,一次針對一個金融市場區塊,解析金融市場的制度架構。儘管新穎奇特的資產才出現不久、金融體系也無比複雜,但研究發現令我深受啟發的一點是,金融體系的基本組成要素竟如此熟悉。隨著一點一滴深入探索各種資產,我們發現了私法的核心制度:契約、財產、擔保、...
目錄
推薦序 法律的密碼,發大財的神奇鑰匙 黃士洲
推薦序 法律應該為民主社會的公眾服務 超級Y
前言
一、法律王國
如何編碼「一切合法」的「生財條款」
二、編碼土地
土地如何編碼為土地資本
三、複製法人
公司如何編碼為企業資本
四、創造債務
債務如何編碼為債務資本
五、納自然法則為己有
無形資產如何編碼為智慧資本
六、全球法則
談維持全球資本主義的法律秩序
七、資本密碼大師
創建法律條款在全球風起雲湧
八、新密碼誕生
法律編碼的競爭對手及保護私有財產的數位技術
九、你以為的「依法治國」其實是「資本治國」
當既得利益者以合法手段巧取豪奪
推薦序 法律的密碼,發大財的神奇鑰匙 黃士洲
推薦序 法律應該為民主社會的公眾服務 超級Y
前言
一、法律王國
如何編碼「一切合法」的「生財條款」
二、編碼土地
土地如何編碼為土地資本
三、複製法人
公司如何編碼為企業資本
四、創造債務
債務如何編碼為債務資本
五、納自然法則為己有
無形資產如何編碼為智慧資本
六、全球法則
談維持全球資本主義的法律秩序
七、資本密碼大師
創建法律條款在全球風起雲湧
八、新密碼誕生
法律編碼的競爭對手及保護私有財產的數位技術
九、你以為的「依法治...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84頁開數:25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