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火入魔的人、吐珠滅天的龍
叛黨之路,一往不悔!?
宮廷、權謀、心計,每一次,都命懸一線!
龍神選中之帝初現,三大護脈神齊護九邑城,
然而此舉也讓樂越被冠上叛變之名,
朝廷出兵圍剿,為求活路僅能一戰,
但危急之刻,樂越卻與昭沅夢回四百年前!
卿遙師祖頻頻入夢,古老讖語的殘句也在此時驚現,
隱祕長壽村、深宮鬧鬼井,所謂的真相究竟為何⋯⋯
皇帝召見樂越,竟是要舉辦滴血認親的大典,
前有鳳凰,後有百官!昭沅如何護得樂越周全?
本書特色
★繁體版特別收錄〈龍緣小花絮〉
★大風颳過,晉江文學網神級作家,引領漫畫、影視改編風潮的熱門IP作者;她以獨具戲劇張力的情節、細膩靈動的人物塑造,讓《龍緣》在命運與緣分的雙線敘述軌跡中,深刻體現仙俠題材的豪情、少年熱血沸騰的冒險,以及生命的多面性。
作者簡介:
大風颳過
中國知名作家,曾被「中國圖書商報」評為十大網紅作家,在晉江文學網連載時被稱為「神級作家」,擅長古風仙俠類作品,引領影視、漫畫改編熱潮的知名原著IP作者,深受讀者喜愛。
她的筆力出眾,文風大氣,成功塑造了吸引人的角色。在伏筆安排上,總是愈到結尾處愈見驚喜,一層又一層的反轉震撼又真實。
著有長踞誠品、金石堂暢銷排行榜的懸疑鉅作《張公案》,以及在晉江文學網擁有超高點閱率的言情熱作《再也不要做怨婦》等作品。
章節試閱
寧瑞十一年四月二十六,龍、鳳、麒麟和玄龜四大護脈神皆現身於九邑。
樂越這個龍神選中的皇帝人選初次暴露於眾目睽睽之下。
安順王與平北王忌憚於三大護脈神,帶兵後撤數里,再增調重兵,將九邑城四方團團圍住。
商景洗掉了城樓上兵卒看見琳箐和昭沅化成麒麟與龍的記憶,但四大護脈神尤其是龍神歸來之姿,已深深烙進九邑城中和城外所有人的心中。
寧瑞十一年五月初三,丞相澹台修下了早朝,到凰慈宮覲見太后。
昨日他的長女澹台容月回到京城,到了傍晚,丞相府外車轎如流水長龍,都是朝中官員家的夫人女眷前來拜訪,送上賀儀。
夜間,澹台夫人調侃他說,這番父憑女貴,紙糊的丞相要變成真金國丈。
澹台修唯有苦笑而已。
今日早朝時,皇上照舊未到,依然是在御座旁側置一椅,太子端坐其上,與百官議政。
西郡亂黨盤踞九邑,領萬餘兵,與朝廷兵馬對峙。有謠傳說,亂黨之首乃是和氏流落在外的血脈。更有人說,曾親眼看見龍神現身,鳳祥帝滅龍弒兄,一百多年之後,報應終於來了。
太子冊封大典剛過未久,突生此事,朝中人心動盪可想而知。
澹台修進了華清門,過得毓慶橋,凰慈宮已不遠。
上月中旬太子冊封大典時奢華的儀仗與氣氛在內宮中亦仍有殘留。橋欄上與廊柱間的鳳凰雕繪一塵不染,鮮活如生。
太后在凰慈宮的正殿中坐,座椅前並未設屏風,以示親厚。
澹台修整衣叩拜,太后命人設座椅,待澹台修落坐後,太后方才道:「聽聞澹台愛卿的千金昨日到了京城,哀家這裡正等著她來作伴說話呢。正好後天是端午,哀家便在後天上午著人接她入宮,卿意如何?」
澹台修道:「小女能得太后恩典入宮,臣感激涕零,但小女自幼疏於教導,愚笨口拙,於宮中禮儀更一竅不通,不知太后能否讓她在家多學幾日,以免進宮失禮,衝撞太后。」
太后笑道:「澹台卿家太自謙了,哀家早已風聞你家長女容月德才兼備,就算不熟宮中禮數,進了宮,到哀家身邊,甚麼學不會?你還不放心?」
澹台修忙站起身躬身道:「豈敢豈敢,太后願意親自教導,乃小女幾世修來的福氣。臣謹尊懿旨,後日即送小女入宮。」
太后笑了笑,接過宮女手中的茶盞撥了撥浮葉:「對了,前日聽得卿說,你家容月今年三月已行及笄之禮,尚未定親,哀家這裡倒是有個人選,想與丞相家結親。只不知澹台卿肯不肯?」
澹台修怔了怔,太后說出這番話,本在他意料之中,只道:「能得太后為小女做媒,臣受寵若驚。」
太后抿了一口茶水,抬眼笑道:「這門親事,我估摸著合適,絕對般配,澹台卿可知哀家所提之人是誰?」
澹台修順勢虛心請教。
太后向左右看了看,抬手一揮:「退下。」
一旁陪侍諸人遵旨退去。
待四周無人,太后將手中茶盞放到一旁桌上,道:「澹台卿為相該有五年了吧。」
澹台修答道:「到今年年末,便是五年了。」
太后似有感慨地嘆了口氣:「令岳宋太傅亦是個極其難得的忠臣。宋太傅在先帝身邊做丞相時,也和現在的澹台卿一樣,沒甚麼實權,卻敢在適當時機直言勸諫,先帝但凡能聽進一些,也能少造些殺孽。之後他做了皇上的老師,可惜過世太早。皇上身體太弱,即便肯聽他的話,也……」
澹台修不知太后為何將話題繞到此處,不便作答,唯有沈默聆聽。
太后再嘆息道:「本朝祖制後宮不得干政,所以哀家一直不問朝事,當日先帝的一些作為,我看在眼中,縱若不贊同,亦不敢多言。本朝皇帝,自先祖鳳祥帝以來,大多都行事凌厲,可不管是皇帝家還是尋常百姓家,都在因果之內。你讓旁人斷子絕孫,總有一天,自己也會斷子絕孫。」
澹台修驀然變色:「太后……」
太后道:「澹台卿,你應該已猜到,哀家要替你女兒做的,是和太子的媒。但自提及此事以來,哀家每每見你似有猶豫,莫非你不願意?」
澹台修忙站起身:「太后,臣……」
太后繼續道:「澹台卿,哀家今日請你來,實則有一事相求,不管你願不願意,望你務必將容月嫁給太子。」
太后突然自座椅上站起,走到澹台修面前,跪倒在地。
澹台修大驚,急忙跪下叩首不止。
太后垂淚道:「今日請澹台卿前來,實在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和氏江山如今已岌岌可危,皇上體弱無嗣、安順王與太師府把持朝政。如今太子已儼然一副即將登基之勢。滿朝文武,唯有澹台卿可信賴託付。倘若太祖時傳下的讖語在此代應驗,哀家或皇上他日到了九泉之下,將如何面對列祖列宗?」
日近中午,澹台修才回到家。
入內室換下官服後,夫人帶著女婢端上沏好的新茶,照例詢問:「老爺今日朝會有無大事?」
澹台修道:「朝會上無甚大事,皇上未朝,太子聽政。但之後太后傳我去凰慈宮,說是要容月在端午那日入宮。」
夫人瞭然,屏退左右,道:「固然是對我們的抬舉,也太趕了些。女兒一路舟車勞頓,又在西郡遭人暗算,還恰遇九邑出事,目睹那些刀兵場面而受了許多驚嚇。好歹開恩讓她在家裡多休養幾日,起碼過了端午。」
澹台修不言,只簡略詢問了幾句容月的情況。他心下沈重,猶豫矛盾不已,還要留意不能流於神情中,以免夫人起疑,勉強笑道:「前日我託許侍郎尋得一隻玳瑁獅子貓,下午即可送到。妳記得拿去給容月,看她喜不喜歡。」
夫人應下,澹台修端起茶,剛飲了一口,夫人忽然道:「相公,你辭官吧。」
澹台修端茶的手一顫,放下茶盞。
夫人道:「相公,你難道真的想讓容月嫁給太子?後宮的女子,哪有一個能安樂太平一輩子?你真的想做國丈?」
澹台修疾步前去闔上房門,方才低聲道:「此話怎可亂說。」
澹台夫人亦壓低聲音:「我今日就是要亂說。女兒回來後,悶悶不樂,我知道她並非因為受了驚嚇。你真覺得太子是個好女婿?安順王是個好親家?現在朝局混亂,又出現甚麼亂黨、甚麼皇族血脈遺孤。你本就是個有名無實的丞相,倒向哪一方都不好過,倒不如趁機辭官,我們全家到某個山明水秀之處買棟宅子,安穩度日。」
澹台修苦笑:「夫人所言我何嘗沒有想過,但如今,只怕我想辭官也難。」
他緩緩坐回椅上。「晉萱,妳覺得世上所謂讖語是否可信?」
今日,凰慈宮中,太后問,澹台卿可還記得,開國之初,道人贈予太祖皇帝的讖語麼?
千秋業,萬古城,始於龍,亂於鳳,破於百里。
鳳祥帝不顧讖語,重用百里氏,到了先帝時,終因猜忌,在百里氏謀反證據未足前便滅了百里氏滿門,血覆凃城。
但,這句讖語並不完整,還有最後一句,唯有歷代皇帝與太子才可得知。可惜鳳祥帝不是太子,皇位靠弒兄得來,最後一句便從此失傳。
直到太子冊封大典之前,有內史官為了查詢以往過繼及立太子的舊制,翻閱歷代典冊,偶然發現一本書上有段小字,疑似當年太宗皇帝閱讀此書時隨手做的批注——
占卜之言,可信?或不可信?譬如今一道人占卜本朝吉凶,言本朝必毀於二姓,父皇決意防備。但如若只是信口胡謅,此二姓豈不無辜遭殃?所謂天命,當真有人可窺?千秋業,萬古城,始於龍,亂於鳳,破於百里,亡於慕,果然能應驗否?也罷,留於後人評判。
千秋業,萬古城,始於龍,亂於鳳,破於百里,亡於慕。
這真是讖語的全句?
此讖語是否真如典冊記載,乃一道人為太祖占卜所得?
破於百里,亡於慕,究竟是讖語之言,還是其後有人故意添加?
澹台修猶豫萬分,無法判斷。
耳邊太后的哭求聲仍隱約繚繞:「慕氏如今已被立為太子,眼看讖語即將成真。望丞相為和氏江山社稷,相助皇上。」
澹台修矛盾不已,他一向明哲保身、恪守中庸之道。正因如此,才能做上這個丞相。
皇帝體弱,政務無能,國師府把持朝政,和氏江山早已呈衰敗之相。
太子臨朝聽政這段時間,急功近利、氣量狹窄、手段毒辣,並非明君之選。
就算不出亂軍,整個朝廷也已如風中朽木,難以支持。
究竟該當如何?
寧瑞十一年四月二十六,龍、鳳、麒麟和玄龜四大護脈神皆現身於九邑。
樂越這個龍神選中的皇帝人選初次暴露於眾目睽睽之下。
安順王與平北王忌憚於三大護脈神,帶兵後撤數里,再增調重兵,將九邑城四方團團圍住。
商景洗掉了城樓上兵卒看見琳箐和昭沅化成麒麟與龍的記憶,但四大護脈神尤其是龍神歸來之姿,已深深烙進九邑城中和城外所有人的心中。
寧瑞十一年五月初三,丞相澹台修下了早朝,到凰慈宮覲見太后。
昨日他的長女澹台容月回到京城,到了傍晚,丞相府外車轎如流水長龍,都是朝中官員家的夫人女眷前來拜訪,送上賀儀。
夜間...
商品資料
出版社:蓋亞文化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20-04-22ISBN/ISSN:9789863194743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28頁開數:21x14.8x2.07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