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了秋香,然後呢?
話唐伯虎瀟灑風流背後的悲情身世,說影劇上看不到的真實故事。
與劉羅鍋鬥智鬥勇的大貪官和珅又矮又胖?
不,真實的和珅可是又俊美又有能力的權臣!
不是誰都想要當駙馬!
唐朝公主沒人娶?時空背景、當朝風氣、家世門風,原因之一還有「太豪放」?
岳飛「莫須有」的罪名重新譯解:
大概有?根本沒有?不,是「難道沒有」!
母憑子貴不盡然──
北魏的「子貴母死」制度讓后妃們人人自危……
一生傳奇的唐代女官上官婉兒,
風雲驟變的李、武政權相爭中,曾經一度受刑又復起的她,憑的是什麼?
千百年來,沉積著歷史過往的長河水面下,是如何的濁且深。
我們所知道的、看到的,不過是歷史的表象罷了。
拂開表面,盪開一圈圈漣漪,被覆蓋的真相,呼之欲出……
還原大眾習以為常的逸史真相──那些你以為的歷史,其實並非完全正確!
有些人物、有些事件因為時間已久,流傳甚廣,加上眾所紛紜和劇本改編,往往令人誤解史實就是如此。
其中謬誤,甚至摻了點志怪成分,真真假假,神奇又怪誕,讓人說不清,道不明。
歷史絕非史官所記的一錘定音,但也絕非說書人口中的天花亂墜,
古往今來的史實真相,是由層層記載、細細考究而得來的珍貴過往。
本書蒐羅了39個大眾知之或不知的歷史故事,
要來和你說說、聊聊,歷史上的那些古人和傳聞背後不為人知的絕密往事!
作者簡介:
白鹿鳴
白小龍,筆名白鹿鳴,1984年8月出生,北京人,畢業於北京大學,法學、哲學學士,管理學碩士。資深歷史愛好者,最喜讀《二十四史》,以「演悲歡離合,當代豈無前代事;觀抑揚褒貶,座中常有劇中人」為學史用史真諦,探究歷史真相,共情古人際遇,戚戚焉有所悟,便是孔顏樂處。相信以史為鑒,足可見自己、見眾生、見天地。
作者序
徜徉於泛黃的書頁間,你欲將歷史的面容看得清些、再清些……
於是,當歷史向你走來,就品一品茶,掬一朵堂前的海棠花,且看她——
看她時而親近,時而邈遠,親近的是螢幕上生動鮮活的人物故事,邈遠的是那些發生在千百年前、早已逝入風中的真實。
看她時而熟識,時而陌生,熟識的是你脫口而出的那一串名字,陌生的是這些名字背後的命運悲歡、心事糾結。
看她時而清晰,時而迷離,清晰的是史冊上不容置疑的墨字,迷離的是那些語焉不詳、莫衷一是的片段。
歷史總有戲說演義的成分。諸葛亮並非決勝千里的軍事奇才,項羽火燒阿房宮實為千古冤案,風流倜儻的唐伯虎過了大半生悲苦潦倒的日子,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美麗邂逅竟是一個騙局。
歷史總有鮮為人知的角落。唐代公主愁嫁,南宋農民生子不舉,種種奇聞是出於什麼原因?清宮「選秀」不看美貌,科舉舞弊五花八門,這些逸事又是怎樣的情形……
歷史總有疑雲迷霧的遮蔽。雍正帝是不是矯詔篡位?李白之死是不是「水中撈月」?李清照晚年究竟有沒有再嫁?歷史上的「傻皇帝」、「和尚皇帝」又有怎樣的生平和結局?
滄海桑田,斗轉星移。那些撥動心弦的過往,那些耐人尋味的故事,那些引人追憶的人物,都悄然印上了歲月的痕跡。那些歷史的真相,有的在口耳相傳中變成了假象,有的在時空變換中被人們遺忘。而歷史的精彩,就在輪迴中一次又一次重現。
而你,卻偏要一窺那歷史的面容,偏要看得清些、再清些……
【內文節選】
古今第一儒將──千古風流話周郎
「既生瑜,何生亮!」病重的周瑜說出了最後一句話,溘然長逝。《三國演義》中周瑜的形象,是個嫉賢妒能、小肚雞腸的人物,一生與諸葛亮鬥智,最終被諸葛亮氣死。這其實是一個極大的誤讀,真實的周瑜實乃接近完美的古今第一儒將。
羽扇綸巾,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常被今人藉以描繪諸葛亮的形象,以突出他的儒雅。然而「羽扇綸巾」真正的主人,卻是「遙想公瑾當年」中所提及的周公瑾──周瑜。
周瑜(一七五—二一○年),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省舒城縣)人。周瑜出生在世家大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做過東漢的太尉(九卿之一),父親周異做過洛陽令,可謂門庭顯赫。少年周瑜相貌英俊,體格健壯;他飽讀詩書,精通兵法,年紀輕輕便有雄才大略。時值東漢傾頹,群雄逐鹿,破虜將軍孫堅在江東起兵,討伐董卓。孫堅的兒子「小霸王」孫策與周瑜同年,兩人志趣相投,情同手足。後來,周瑜與孫策合兵征戰,所向披靡,稱霸江東。
袁術欣賞周瑜的才能,力邀他來投靠自己(當時孫策名義上隸屬於袁術)。周瑜看出袁術是個終無所成之人,於是找藉口回到了孫策身邊。孫策親自出迎周瑜,任命他為建威中郎將,撥兩千人馬歸他調遣。這一年,周瑜剛剛二十四歲,江東百姓親切地稱之為「周郎」。
此後,周瑜協助孫策南征北戰,攻克皖地後,尋得當地大族喬家二女,皆國色天香。孫策娶了姊姊大喬,周瑜則娶了妹妹小喬。英雄配美人,一時間被傳為美談。
孫策被刺殺後,周瑜以中護軍的身分與長史張昭共同輔佐年少的孫權。張昭統管朝中諸事,周瑜則領兵在外,開疆拓土,防範外敵,形成所謂的「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的局面。周瑜在外忠心耿耿,領兵有方,接連殲滅寇匪萬餘人,擊退劉表大將黃祖的進攻,穩定了剛剛更迭的政權。後來,孫權討伐江夏,任命周瑜為前部大都督。
周瑜雖為武將,卻性格溫良,舉止儒雅。他不僅精通音律(傳說與名曲《廣陵散》並稱的《長河吟》就是周瑜所作),而且彈得一手好琴,就算是酒過三巡,也能精準地辨聽出樂曲的闕誤,回頭予以指點。於是民間流傳一句話:「琴有誤,周郎顧。」可見周瑜風雅卓絕之妙。
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寫道:「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此時的周瑜,年紀輕輕就已執掌一國兵權,深受信任於內,才略施展於外,志得意滿,美人相伴,令無數人羡慕不已。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周瑜之名真正流傳千古源於赤壁之戰。周瑜以前部大都督的身分征討江夏之時,江北的曹操以風捲殘雲之勢奪取了荊州,劉表之子劉琮投降,荊州易主,東吳瞬間暴露在曹操的大軍面前。乾坤驟轉,風雲際會,而屬於周瑜的歷史時刻也隨之到來了。
曹操陳兵江北,號稱有水路大軍八十萬(有學者認為是十萬至二十萬),意欲吞併東吳。面對曹操大兵壓境,東吳內部「主降派」意見占了主流,都認為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名正言順,兵力強大,無法抵擋。周瑜則力主一戰(此處與《三國演義》中所述不同,周瑜並非中了諸葛亮的激將法)。他對孫權說:「曹操雖名為漢相,實為漢賊。孫將軍以神武雄才,秉承父親和兄長的基業,割據江東,兵精糧足,英雄樂業,正當揮師橫掃天下,為漢室去除奸佞。更何況此次曹操自己來送死,我們怎能投降於他?」周瑜還分析說:「曹兵捨棄馬匹,憑藉舟楫與我們對戰,這不是北方人的所長。況且今冬嚴寒,馬無草料,士兵長途跋涉水土不服,必定會生疾病。這些都是用兵的大忌,而曹軍皆犯。所以擒住曹賊,就在今日!」他鄭重向孫權請命:「請撥我精兵三萬,進駐夏口,我保證擊破曹軍!」周瑜一席話,正合孫權的心意。他立即任命周瑜為大都督,主持抗曹大事。
首次交戰,周瑜指揮得當,加之曹軍疾病流行,東吳獲得勝利。曹軍稍稍退後,與東吳軍隊對峙於赤壁。周瑜針對曹軍戰艦首尾相連的特點,採納屬下黃蓋的計策,預備艨艟(即蒙衝,一種古代戰船,以牛皮包覆整個船艙和船板,可防火。兩舷各開數個漿孔以插船槳划船)、鬥艦(大型戰船)數十艘,船內堆積草料,潑上膏油;又令黃蓋偽書詐降,帶領船隊衝入曹軍水寨,點燃火船。火借風勢,越燒越旺,引燃了岸上的營房。曹營頃刻間陷入一片火海,兵馬燒死、溺死者無數。曹軍潰敗,周瑜順勢揮軍北擊,攻克曹操大將曹仁把守的南郡。戰場上,周瑜策馬臨陣指揮,被飛來的箭射中右肋,傷勢嚴重,卻一直堅持留在軍營,繼續指揮作戰。
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由於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人們長期以來將赤壁之戰的最大功績歸功於「舌戰群儒」、「借東風」和「草船借箭」的諸葛亮。實際上,以上三個故事都是虛構的,「舌戰群儒」和「借東風」並不存在,而「草船借箭」也並非諸葛亮所為。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中只是個初出茅廬的謀士,做為劉備的使者被派往東吳遊說孫權聯合抗曹。赤壁一戰真正的英雄只有一個,那就是周瑜。年輕的大都督周瑜,以其非凡的膽識和過人的謀略,以區區幾萬人的軍隊擊敗了數十萬的敵軍,創造了軍事史上的一個奇蹟,也為東吳保住了根基。
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後人根據《三國演義》的藝術加工,將周瑜誤讀為一個心胸狹窄之人。事實上,周瑜不僅胸襟寬廣,而且多謀善斷,是一個幾近完美的儒將形象。品讀歷史上真實的周瑜,無人不為他傾倒。
據正史《三國志》記載,周瑜「性度恢廓,大率為為人」,禮賢下士,深得眾人愛戴。又據《江表傳》記載:周瑜曾與東吳大將程普有矛盾。程普為東吳老臣,早在孫權的父親孫堅活著的時候,就為孫家出生入死,立下了赫赫戰功。面對資歷比自己淺的周瑜,程普常常盛氣凌人,侮辱周瑜。周瑜對此並不記恨,反而更加恭敬地對待程普。後來,程普漸漸悔悟,對周瑜越發敬重,並對身邊的人講:「與周公瑾交往,如同喝甘甜的美酒,不知不覺自己便陶醉於他了。」由此可見周瑜謙讓服人的人格魅力。
赤壁之戰後,年輕的周瑜以其謀略一戰成名。曹操逃回許都後,回想自己敗北的經歷,悵然嘆道:「我輸得並不丟人。」足見其對周瑜謀略的嘆服。孫權提升周瑜為偏將軍,領南郡太守,並給他設置了奉邑。周瑜預料劉備日後必成大事,便勸孫權將劉備安置在東吳,為其修築宮室,以金錢和美色軟化他,並將其部下關羽和張飛分置兩地,化為己用。可惜的是,孫權並沒有採納這一意見。
周瑜還建議孫權利用曹操新敗的時機進攻益州劉璋,奪取蜀地,與西涼馬超相互呼應,北方可圖。這一構想與諸葛亮的「三分天下」設想非常相似,孫權也非常贊同,只可惜最終沒能付諸實施。
二一○年,周瑜在西進計畫得到贊同後,回到駐地整理行裝,集結兵馬出發,準備去施展自己更大的宏圖。可惜事不遂願,天妒英才,東吳大軍剛剛出發不久,周瑜便病逝了。一代將星隕落,年僅三十六歲。
風流倜儻的背後──悲情才子唐伯虎
做為民間傳說的寵兒,唐伯虎無疑是中國歷史上知名度最高的才子。他的風流倜儻、妻妾成群、縱情書畫、玩世不恭,都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然而,真實的唐伯虎卻是個極其悲情的才子。他仕途受挫,半生窮困,唯一的妻子早早將他拋棄,紅顏知己又先於他病死,最終他孤苦終老……
江南第一才子
明憲宗成化六年(一四七○年)即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誕生了一個男嬰,取名為唐寅,又因屬虎,字伯虎。他就是後來號稱「江南第一才子」的唐伯虎。唐伯虎又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明朝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
他自幼聰穎伶俐,卻不務正業,後來在家人朋友的勸誡下才發憤圖強,閉門苦讀,終於在弘治十一年(一四九八年)中解元(鄉試第一名)。唐伯虎工於書畫,善寫詩詞,其中又以畫最為精妙。
少年時,他曾拜當時有名的畫家沈周為師,因天資聰慧,畫藝進步神速。沈周非常欣賞他,多次誇讚他的才華。然而唐伯虎卻因此而自鳴得意,不再虛心學畫。有一次,沈周與唐伯虎一起吃飯,讓唐伯虎去關一下屋中的窗戶,唐伯虎伸手去關,才發現這竟是沈周老師的一幅畫!他大為驚嘆,頓時感到慚愧無比,自此屏棄浮躁,勤奮學畫。後來,他終於超越了自己的老師,成為一代名家。
有傳說稱,曾有一位書生拿著唐伯虎畫的《對蝦圖》過橋,一不小心將畫掉到水裡,畫上的對蝦居然爬了出來,又落到水裡。另有一戶人家牆壁上掛著唐伯虎畫的一幅《竹枝圖》,竹枝上趴著一隻紡織娘(一種植食性昆蟲)。到了晚上,家裡人聽見蟲鳴的聲音,找了半天才發現是畫上的紡織娘在叫。這兩個傳說固然玄虛,卻反映了唐伯虎的畫生動逼真,出神入化。
唐伯虎一生好酒,常常用自己手繪的扇子換酒錢。一次,他在西湖邊的一家酒肆喝酒,結帳時才發現囊中空空。這時,迎面走來一位富商,唐伯虎便想將扇子賣給他換酒錢。富商拿起唐伯虎的扇子,看到上面沒有題款,便鄙夷地說:「畫得亂七八糟,分明是無名小輩所作,分文不值!」偏巧一位書生經過,看到扇子拍案叫絕,又見唐伯虎風度不凡,便恭敬地問:「閣下莫非就是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在座的酒客聽見後無不驚喜萬分,紛紛出高價要購買唐伯虎的扇子。那位富商也連連賠禮道歉,要以千金換一扇。最終,唐伯虎僅讓書生付了酒錢,便把扇子送給他了。
唐伯虎的詩獨具風格,常常以俗語、白話入詩,通俗有趣。有一次,眾多秀才向唐伯虎求詩,唐伯虎不緊不慢地寫了「一上」兩個字,然後喝下一杯酒,又寫了「一上」兩個字,又喝了一杯,添上「又一上」三個字。秀才們紛紛嘲笑地說:「這也叫詩嗎?」唐伯虎不動聲色,提筆揮就:「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舉頭紅日白雲低,四海五湖皆一望。」寫完就擲筆出門。秀才們目瞪口呆,心服口服。
講述唐伯虎才情的趣聞很多,大都出自野史和小說。明末小說家馮夢龍所作的《唐解元一笑姻緣》風靡一時,使唐伯虎風流倜儻的才子形象家喻戶曉。後來,人們在這部小說的基礎上,又創作了更多生動傳奇的故事,例如《唐伯虎點秋香》等。
一朝失意:科場舞弊案
事實上,唐伯虎雖確有才名,但並沒有傳說中的那樣神乎其神。《明史》對唐伯虎的生平記載僅兩百餘字,其餘正史對唐伯虎的才華也只是籠統評價,所謂「江南第一才子」的很多故事是無從考證的。至於民間傳說唐伯虎經常出入青樓、有九個老婆等逸聞更是子虛烏有。
真實的唐伯虎出生於一個商人家庭,父母對其期望很高。因而,他從小就苦讀「四書」、「五經」和史書典籍,沒過上幾天逍遙生活。十六歲時,他考秀才高中第一名,在蘇州城名噪一時;十九歲時,唐伯虎迎娶了他第一任妻子徐氏;二十九歲時,他在鄉試中考中解元,可謂人生得意。然而,仕途的重大挫折也隨之而來。
據《明史》記載,唐伯虎參加鄉試時,文章寫得異常精彩,當時的主考官梁儲大為讚賞。回朝後,梁儲拿著唐伯虎的文章給禮部侍郎、學士程敏政過目。程敏政讀完後也連連稱奇。不久,朝廷舉行會試,擔任主考官的正是程敏政。唐伯虎與江陰富商的公子徐經一同赴京趕考,兩人多次前往程敏政府上拜會。然而,徐經心術不正,趁機賄賂程敏政府上的家僮,騙來了會試的考卷。偏巧,那一年會試的題目出得極為冷僻,考生們大多答不上來,唯有唐伯虎與徐經的卷子答得入情入理、文采飛揚。據說,程敏政拿到這兩份出色的答卷時,情不自禁地說了一句:「這必是唐寅與徐經的。」此話被旁人聽見,埋下了禍根。後來,有人告發考題洩露一案,皇帝聽後大怒,將程敏政、徐經和唐伯虎打入大獄。徐經在獄中被嚴刑拷打,終於支撐不住,供出買通家僮洩題一事,並招認:「得到考題後也拿給唐伯虎看了。」後來,刑部和吏部會審,徐經又推翻此前的供詞,說那是屈打成招。皇帝下詔「平反」,釋放程敏政和唐伯虎,並派唐伯虎去浙江做一個小官。唐伯虎引以為恥,沒有上任。
唐伯虎的第二任妻子何氏本指望唐伯虎飛黃騰達、聲名顯赫,一聽說他丟了官位,便心灰意冷,與唐伯虎大吵大鬧後離他而去了。科場舞弊案不僅斷絕了唐伯虎的功名之路,還使他妻離家散,成為他人生的轉捩點。
半生癲狂 清閒度日
弘治十三年(一五○○年),剛出獄不久的唐伯虎對仕途徹底失望,決定將自己的後半生寄情於遊歷山川,吟詩作畫。他乘船離開蘇州,來到鎮江、揚州,然後又順長江而上到達蕪湖、九江,遊覽了廬山等風景名勝。然後,他到黃州觀看了赤壁之戰的遺址,又去湖南遊覽了岳陽樓、洞庭湖等地,此後還輾轉到過福建、浙江、安徽等地。這次周遊名山大川,共花費了九個月的時間。唐寅將各地美景收入眼中,為他的後半生作畫積累了豐富的素材。
正德九年(一五一四年),明宗室寧王朱宸濠以重金延請唐伯虎到南昌為其效力。寧王的慧眼識才喚起了唐伯虎心中僅有的一點政治理想。思慮再三之後,唐伯虎決定接受邀請。然而,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寧王請他的用意並不在於他的才華,而是在為謀反篡位招兵買馬。陷入了政治漩渦的唐伯虎十分苦悶,無奈之下,他只好裝瘋賣傻,躲避殺身之禍。後來,寧王見他舉止瘋癲,便放他回到故里。
在去南昌之前,唐伯虎曾在蘇州城北一處依山傍水的地方建了一座桃花塢。桃花塢其實只有幾間茅屋,卻景色宜人,幽靜清雅,唐伯虎在此繪製了大量的繪畫作品。
唐伯虎為此處取名為「桃花庵」,自號「桃花庵主」。唐伯虎有名的《桃花庵歌》就作於此:「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唐伯虎還常常邀請好友祝允明、文徵明等來桃花庵小敘,對酒當歌,吟詩作賦。那段生活雖清貧卻也灑脫,是唐伯虎後半生過得最愜意的一段時光。
據野史記載,唐伯虎後半生曾經遇到一位紅顏知己,名叫沈九娘。沈九娘在唐伯虎窮困潦倒的時候出現,陪他共同患難,一度讓唐伯虎萌生了再娶妻的念頭。然而不幸的是,沈九娘早早病死,令唐伯虎悲痛不已。後來,人們依據沈九娘的名字,竟杜撰出唐伯虎有九房妻妾,這純屬無稽之談了。
無人來買扇頭詩
「十朝風雨苦昏迷,八口妻並告飢。信是老天真戲我,無人來買扇頭詩。」唐伯虎晚年的這首詩用淒涼的筆調描繪出他窮困潦倒的生活。自仕途失意後,唐伯虎經常借酒消愁,喝得酩酊大醉。他常說,自己雖無李白之才,卻能深切體味李白醉酒的樂趣。酗酒使唐伯虎的身體越發多病,又因病無法常常作畫,生活越來越拮据,只能靠好友祝允明、文徵明等人的資助勉強過活。
晚年的唐伯虎沒有了凌雲壯志,沒有了感情寄託,甚至連基本的生活都無法維持。悲情的人生際遇使他的思想日漸消沉,陷入了人生價值的空無。於是他開始篤信佛教,希望從禪學中找到精神的歸宿,並從中參悟了不少人生道理。例如,他曾寫過一首《七十詞》:「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為奇。前十年幼小,後十年衰老,中間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裡過了。算來只有二十五年在世,受盡多少奔波煩惱。」詞句簡潔而平實,卻道出了他一生的苦悶遭遇以及他悟出的人生苦短、命運無常的道理。
明嘉靖二年(一五二三年)秋天,唐伯虎與幾位友人一同去東山遊玩,看到蘇東坡的一首詞中寫道:「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不禁感慨萬分,心生悲涼。回家後,他的身體狀況更加不好,不久就臥床不起。唐伯虎料想自己時日無多,便寫下了一首絕命詩:「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又何妨。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漂流在異鄉。」幾天後,五十四歲的唐伯虎就在孤獨與憂鬱中死去了。
唐伯虎死後,他的好友祝允明、文徵明等為他湊錢簡單料理了後事,將他埋葬在桃花庵附近。祝允明為唐伯虎撰寫了千餘字的墓誌銘,這成為後人瞭解這位悲情才子的主要史料之一。
因為半生窮困,唐伯虎的字畫、詩文幾乎都賣掉了,散失在四面八方。到了明萬曆年間,有兩位常熟書商因仰慕唐伯虎的才名,千方百計地搜尋他的作品,終於使唐伯虎的詩畫得以流傳。而他的詩文逸事也在此過程中得以豐富和完善,被收錄在《明詩紀事》及《海虞古今文苑》中。
《明史》評價唐伯虎說:「謂後人知我不在此,論者傷之。」的確,在後人流傳唐伯虎的風流倜儻之時,是否瞭解到風流倜儻的背後,隱藏了一代才子怎樣的悲情際遇,怎樣的人生無奈……
徜徉於泛黃的書頁間,你欲將歷史的面容看得清些、再清些……
於是,當歷史向你走來,就品一品茶,掬一朵堂前的海棠花,且看她——
看她時而親近,時而邈遠,親近的是螢幕上生動鮮活的人物故事,邈遠的是那些發生在千百年前、早已逝入風中的真實。
看她時而熟識,時而陌生,熟識的是你脫口而出的那一串名字,陌生的是這些名字背後的命運悲歡、心事糾結。
看她時而清晰,時而迷離,清晰的是史冊上不容置疑的墨字,迷離的是那些語焉不詳、莫衷一是的片段。
歷史總有戲說演義的成分。諸葛亮並非決勝千里的軍事奇才,項羽火燒阿房宮實為千...
目錄
第一章 解碼戲說背後
一個流傳千古的冤案——項羽火燒阿房宮
古今第一儒將——千古風流話周郎
理民為長 奇謀為短——隱去神話光環的諸葛亮
名相還是神探——狄仁傑傳奇
臉不黑的包青天——包拯其人
被誤讀的忠臣良將——潘美
從射雕大俠到平民義士——亦虛亦實說郭靖
風流倜儻的背後——悲情才子唐伯虎
俊逸才子大貪官——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和珅
從清正剛直到圓滑世故——真實的「劉羅鍋」
第二章 撥開重重迷霧
喋血長樂宮——揭祕韓信之死
李廣難封——一代名將的悲劇人生
忠正之臣還是野心家——冷眼看霍光
水中撈月——李白的藝術化死亡
皇帝女兒也「愁嫁」——唐代公主難嫁之謎
南宋末年的民間怪現象——生子不舉
淒淒慘慘戚戚——李清照的晚年生活
「莫須有」的深意——岳飛死因探祕
康熙帝遺詔——解開雍正帝即位謎團
《投名狀》背後的歷史疑雲——被迷霧籠罩的「刺馬案」
第三章 開啟絕密檔案
從商人到相國——成功轉型的呂不韋
將軍百戰聲名裂——泣血悲李陵
漢武帝晚年的悔與痛——巫蠱之禍
被餓死的「和尚皇帝」——南朝梁武帝
北魏王朝的殘酷祖制——子貴母死
風華絕代的「巾幗女官」——上官婉兒的苦樂人生
精心謀劃的血腥屠殺——胡藍之獄
緹騎四出血四濺——廠衛特務機構的帶血檔案
與美貌無關——獨特的清宮「選秀」制度
「十常四勿」長壽經——乾隆帝的養生之道
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科舉舞弊與反舞弊面面觀
第四章 洞悉歷史深處
兵家奇才商家始祖——范蠡傳奇
琴挑卓文君——司馬相如的愛情騙局
龍椅上的「傻」帝王——晉惠帝司馬衷
一代諍臣身後事——唐太宗推倒魏碑
功蓋一代而主不疑——郭子儀的為臣之道
萬千寵愛於一身——翻雲覆雨的萬貴妃
勵精圖治的亡國之君——無奈的崇禎帝
亂世紅顏——有爭議的陳圓圓
第一章 解碼戲說背後
一個流傳千古的冤案——項羽火燒阿房宮
古今第一儒將——千古風流話周郎
理民為長 奇謀為短——隱去神話光環的諸葛亮
名相還是神探——狄仁傑傳奇
臉不黑的包青天——包拯其人
被誤讀的忠臣良將——潘美
從射雕大俠到平民義士——亦虛亦實說郭靖
風流倜儻的背後——悲情才子唐伯虎
俊逸才子大貪官——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和珅
從清正剛直到圓滑世故——真實的「劉羅鍋」
第二章 撥開重重迷霧
喋血長樂宮——揭祕韓信之死
李廣難封——一代名將的悲劇人生
忠正之臣還是野心家——冷眼看霍光
水中撈月—...
商品資料
出版社:晶冠出版日期:2020-05-05ISBN/ISSN:9789869871600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96頁開數:25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