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集結了洪蘭教授在聯合報、國語日報、親子天下、遠見、天下等專欄文章,以洪蘭教授對於近年來的社會現狀,抒發自己對於親子相處、教養、教育現狀、時事、神奇的腦、溝通力、生命力,以及生活中的事件所引發的種種感想,激發出父母與兒女、師長與學生,甚至是政府與人民不同的想法與觀念改變。
增訂版增加13篇新文章,並刪去較舊的篇章,新增數篇新文章,如 :〈沉澱心靈,反思自我〉;〈尋回基本的做人價值觀〉;〈給孩子適才適性的教育〉;〈多語學習,活化大腦〉;〈社會需要的是能力,而不是學歷〉;〈誠信是一切的核心〉;〈別讓3C產品奪了你的人際關係〉;〈生命中強韌的力量〉等。
作者簡介:
洪蘭教授
加州大學河濱校區實驗心理學博士,在加州大學爾灣醫學院神經科和耶魯大學哈斯金實驗室接受博士後訓練,曾任教於加州大學河濱分校、中正大學、陽明大學、中央大學,並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的創所所長。
洪教授已翻譯了五十七本生物科技及心理學方面的好書,包括《大腦當家》、《優雅老化的大腦守則》、《棉花糖女孩》、《浮萍男孩》、《養男育女調不同》、《心智拼圖》、《天生愛學樣》、《教養的迷思》、《快思慢想》、《改變是大腦的天性》、《自癒是大腦的本能》、《吃出健康高智能的大腦》等。
洪博士曾獲頒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翻譯類金籤獎、2005年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特別貢獻獎、2011年遠見雜誌華人領袖終身成就獎。
有感於教育是國家的根本,而閱讀是教育的根本,前後去過台灣大大小小超過三千所的中小學作推廣閱讀的演講,深受各界推崇。
著有《講理就好》等二十五本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閱讀、生命教育、資訊教育、創造力教育這四個政策,在我離開教育部後的十年,一直持續在推動,雖然有時政府的力道不足,但民間的活力無窮,在台灣各角落有自發性的發展,其中最重要的一位推手是洪蘭老師。
她以上山下海的行動把優質教育的理念散布到許多學校,並且把很多人生的實例寫在專欄裡,這些文章散在各報章雜誌,集結為「講理就好」系列,由基因到神經系統,到行為表現,到教學現場的教與學,有系統的為將來的教育藍圖鋪陳更卓越的理論基礎。
──曾志朗
名人推薦:閱讀、生命教育、資訊教育、創造力教育這四個政策,在我離開教育部後的十年,一直持續在推動,雖然有時政府的力道不足,但民間的活力無窮,在台灣各角落有自發性的發展,其中最重要的一位推手是洪蘭老師。
她以上山下海的行動把優質教育的理念散布到許多學校,並且把很多人生的實例寫在專欄裡,這些文章散在各報章雜誌,集結為「講理就好」系列,由基因到神經系統,到行為表現,到教學現場的教與學,有系統的為將來的教育藍圖鋪陳更卓越的理論基礎。
──曾志朗
章節試閱
學習力
1 別人的人生經驗是自己金不換的知識
在研討會的歡迎晚宴上,我坐在一位從美國史丹佛醫學院回來開會的小兒科教授旁邊,因為菜上得慢,在等待期間,我們便閒聊起來。他告訴我他是小留學生,十二歲全家從高雄移民到美國,所以能講流利的國語。
我問他:十二歲這麼小的年紀就搬到一個語言、文化完全不同的地方去,這好比樹木連根拔起移栽,他是如何適應下來,並且在短短的六年時間,把功課讀好,進入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醫學院,在美國打出一片天下來的?
他想了一下,回答我說:主要關鍵在他對學習方法的領悟。在美國上學,背景知識的要求很廣,無法都記住,所以他想辦法讓課程和經驗結合在一起,透過思考來幫助記憶。他說蘇格蘭一位很有名的企業家杭特(Tom Hunter)曾經講過一句名言:「I do比IQ有用。」在臺灣講究「背」,在美國講究「做」。
他的話深得我心,從神經學上我們看到經驗促使神經連接,只有動手去做,神經才會連接得又快又密。而主動的「想」去做,手甚至都沒有動,大腦中,管那個行為的運動皮質區就已經活化起來了。但這不表示知識不重要,知識可以讓人少走很多的冤枉路。
中研院李遠哲院長七十大壽時,有人送他一個大的瓷壽桃。製作者跟李院長講,這個紅色的釉是她試了千百萬次,最後才燒出來的顏色。李院長聽了跟她說:「唉呀,你怎麼不來找我?釉的顏色跟化學反應有關係,我們可以去調配釉的成分,燒出你要的顏色來。」我當時坐在旁邊,聽到後馬上覺得這就是為什麼人要不斷的進修,土法煉鋼會浪費很多材料、時間和精力。在古代,沒有化學分析,只能靠經驗的累積和傳承,所以要拜師傅。現在不一樣了,知識重要了,光有經驗,自己不能去反省咀嚼,從經驗中抽取教訓,也是枉然。
這位史丹佛醫學院的教授說,人類大部分的狀況是沒有像課本上的標準答案可參考,尤其在醫學上更是如此,沒有兩個人的病況是一模一樣的。大部分的時候,你必須自己做判斷、下決定,一旦下了決定,就不要後悔,因為人世間沒有「早知道」這回事。專家在技術上比我們好,但是專家也不能替你做決定,因為人生,尤其是病情,有很多是心理因素(即所謂的安慰劑效應,一顆普通的糖片,若病人以為是特效藥,只要他信以為真,這顆糖片就能發揮藥效,目前已知,所有的藥物中,有百分之三十三為安慰劑作用),所以好醫生是醫人,不是醫病。
他告訴我,他常問病人:生命中最重大的學習經驗是什麼?在他教學行醫的二十多年中,從來沒有人提到學校所教過的課,都是說:與死亡擦身而過時,改變了自己對人生的態度。所以,這些年來,他學會了經驗加反省才是不會消失的學問。在離開宴會時,我跟他握手道別,誠心地對他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別人好的人生經驗對我們來說,是金不換的知識,因為它長了我們的智慧,使我們的人生能夠更圓滿。
學習力
2 給孩子適才適性的教育
一個很早以前教過的學生,在一個國際的研討會上,前來跟我說:「老師,您以前說沒有不可教的孩子,如果學生沒有學會,不是他笨教不會,而是你不會教。當時我沒有什麼感覺,只覺得教不會|不會教同樣三個字顛倒一下,意思就完全不一樣,很有趣。後來我發現您是對的,因為我曾做過無脊椎動物海蝸牛的實驗,發現連這種這麼簡單的動物也有好幾種不同的學習,而且每種學習都有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用水去噴海蝸牛幾次,牠會縮起來,但是習慣了,牠就不理你了,因為水是個不重要且無害的刺激;但是用電去電牠時,牠馬上學會敏感化,改變牠的行為。假如這種簡單的動物都能馬上學會聯結,人怎麼可能學不會?因為人類的社會比牠複雜了千萬倍。每個人有不同方式學習的念頭改變了我對做助教的態度,使我一路有助教獎學金念到博士學位。」
是的,如果連線蟲這種毫米長,只有九百五十九個細胞、三百零二個神經元的動物都可以學會習慣化和聯結時,人哪有學不會的?
所謂「習慣化」就是有機體適應牠的環境,對重複出現無害的刺激不反應。我們看到住在鐵道旁邊的人家對晚上轟隆轟隆的火車聲充耳不聞,若是一般人就會睡不穩。而「聯結」就是去發現和記住環境中哪些因素是有害的、哪些是有利的,然後趨吉避凶。
過去我們都以為無腦且只有三百零二個神經元的線蟲,牠的行為一定是先天設定的;結果不是,牠是學來的,因為即使是基因上完全相同的兩個有機體,牠們生活環境還是有可能不同,因此,牠們必須學會自己獨特環境所必要的生存條件。由此可知,只要是動物,都有學習的能力,關鍵在於找到適合牠學習的方式。
現在神經科學家可以從大腦某些區塊的血流量來決定這個生字會不會被記住。這個實驗的作法是給三組學生看六十個字,第一組只要決定這個字的字母是大寫還是小寫,第二組只要決定這個字是否跟chair同一個韻母,第三組要決定它是不是一個動物的名字。結果發現第三組回憶得最好,平均可以回憶出百分之七十五,因為他們處理到字意義的程度,其他兩組只是很膚淺的處理形和音,所以第二組回憶出百分之五十二,而第一組只有百分之三十三。
當在核磁共振中重複這個實驗時,研究者發現第三組學生的額葉皮質活化起來了,海馬迴及它旁邊的海馬旁迴皮質也活化了,這幾個區域的活化直接反應這個字處理的深度,所以它可以預測這個字會不會被記住。其他兩組只有在前額葉皮質留下淺淺的波痕。所以要教學成功,老師一定要先引起學生注意,引發他去深度處理這個訊息,把表層的淺腦波轉化成如海嘯般的大波,一直衝到前額葉皮質去,這個記憶便留下來了。
神經學上的研究讓我們看到凡是動物都有學習的能力,人類當然更有,端看我們當老師的如何因材施教,引發學生們大腦的深度處理。
學習力
3 多語學習,活化大腦
我曾在一個學術研討會的歡迎晚宴上,聽到一個年輕的大陸企業家對一群人說,他對大家一窩蜂送孩子學英文很不以為然,他認為再過十年,大陸會是世界第一貿易強國,那時各國商人都會來中國做生意,因為大陸的人口眾多,就像可口可樂公司的老闆說的,每個中國人買一罐可樂,那就是十四億罐的可樂,商機無限,屆時,中文會變成世界貿易的語言。他的孩子只要會講中文就可以了,因為貿易用的是強者的語言。
我聽了有點驚訝,對貿易我不懂,但是我知道多學一種語言對大腦是有好處的,多語言會改變大腦的結構,防止或延緩失智症的產生。
研究者發現雙語者在使用一個語言時,他的另外一個語言也會同時活化起來,這時他掌管注意和抑制功能的前腦額葉背側區(DLPFC,前腦稱作「總裁腦」,負責計畫、策略、情緒控制等認知功能)會大量活化,而使人不說錯話。因為每天要說話,那個區域就會不斷的被活化,因此強化了注意和控制的機制,從而改變大腦各區域的連接。當神經迴路的臨界點比較低時,便容易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所以雙語者一般比較「機智」和「急智」,對當下的反應較快,也更能隨機應變。
核磁共振的腦造影研究顯示,雙語者在兩個語言中間轉換說話時,會啟動大腦很多其他部位的活化,包括:控制認知功能的左下額葉迴(L-IFG),這是重要認知功能的執行區。雙語增強這個執行功能的好處並不限於語言而已,在其他認知功能方面都有助益,假設在安靜的環境中聽一個聲音,比如說 /da/,單語者和雙語者大腦腦幹對聲音的反應是一樣的;但若是環境吵雜時,雙語者腦幹神經元活化的程度就比較強,聽得比較清楚。而會兩種語言以上的多語者的反應又更優於雙語者,腦造影圖片顯示他們左腦下頂葉的灰質(神經元)和白質(神經纖維)都比較多。
這個雙語的益處在嬰兒七個月大時就可以觀察到,實驗者給嬰兒聽一個聲音,然後一個布偶就出現在銀幕的一端,此時嬰兒會轉頭去看。當實驗進行到一半時,布偶改在另一端出現,實驗者發現雙語嬰兒比較快學會規則改變了,會去適應新的需求。
多學一個語言不但改變大腦神經元處理訊息的方式,也改變大腦的結構,研究發現雙語者學習新知的效果比較好,他們學第三語言的速度比單語者學第二語言時來得快,也輕鬆些。
語言是最重要的認知功能之一,大腦是環境和基因互動的產物,趁年輕時用大腦多學習,儲存些認知老本(Cognitive Reserve),老年時即使得到阿茲海默症,發病期也會晚些。一個二百位失智老人的實驗顯示,雙語者病徵初出現的年齡為七十七.七歲,而單語者為七十二.六歲;確診平均年齡,雙語者為八十.八歲,單語者為七十六.五歲。人活著不是只有做生意賺錢而已,最主要還是把自己的理想和抱負發展出來,這兩者都需要大腦的認知功能去完成它。
競爭力
1 沉潛讓東山再起的人生不一樣
一個學生的先生以技術入股的方式跟人合夥開公司,想不到當他去國外出差時,他的合夥人捲款私逃,從此人間蒸發,連辦公室都退租掉。這個打擊對他非常大,沮喪了好幾個月,無法出去找工作。我的學生看在眼裡很心急,認為男子漢大丈夫,失敗了,再站起來就是。反正是技術入股,技術在自己身上並沒有失去,再找工作一定會有,為什麼需要沉潛?所以來找我,看能不能鼓勵她先生東山再起。
她說:「我不是不同情他,而是怕他受到打擊沒有馬上爬起來再試,會變成您上課說的『習得的無助』,以後即使有機會,他也不敢去抓。」她指的是六十年代一個非常有名的實驗,只是她畢業得太早,後續的實驗已推翻了前面的結論,然而她並不知道。
這個實驗是讓一隻狗接受不可逃避的電擊。一開始時,牠會掙扎哀鳴,但是當牠發現怎麼做都逃不掉電擊時,牠會放棄,躺在通電的地板上,逆來順受,連哀鳴都省了。這時,實驗者把牠帶到一個全新的環境,在那裡,電來時,牠只要跳過一個很矮的柵欄就不會被電。但是一隻已經絕望的狗會放棄努力,不再嘗試,這叫「習得的無助」。
這個實驗當時震撼了美國的教育界,認為貧民窟的孩子中輟率高是因為他們在成長過程中,一直受到嚴厲的打擊,使他們對人生絕望,到後來即使有新機緣也不敢去嘗試。
之後實驗發現一切的行為與大腦有關係。原來動物的無助行為有演化上的原因,即當動物怎麼做都逃不掉電擊時,牠們腦幹中的背側縫核(dorsal raphe nucleus, DRN)會活化起來,分泌血清素到邊緣系統中掌管戰或逃的側導水管周邊灰質(dorsal periacquactal gray, DPAG)的地方,使動物不再嘗試。如果注射抑制DRN活化的藥物到大腦,那麼這隻動物就會繼續去逃避電擊,不會表現無助;然而一隻本來已經學會逃避電擊的動物,若被注射活化DRN的藥後,則變成只會躺著挨電擊了。
在遠古時代,動物打不過敵人卻不認輸就會喪命,如果放棄抵抗,趕快逃走,或許還可以多活一天。然而當威脅持續存在,血清素濃度到達臨界點後,大腦內側前額葉皮質(MPFC)就會下指令給DRN:「不再嘗試了,保留資源,等待來日」,動物便不再反抗,趕快逃走或裝死,把資源保留起來靜待機會;一旦威脅退去了,前額葉皮質就會抑制側縫核,於是動物又開始嘗試逃脫。因此這個無助不是學來的,是演化對不幸事件的反應設定(default response)。
所以一隻已經放棄的狗,如果讓牠經驗可以逃避電擊後,牠會跳過柵欄去逃避。一個曾經絕望的人必須先看到希望,他的大腦才會重新啟動,這就是為什麼幾乎所有失敗的人都需要沉潛一段時間才能東山再起。
我告訴學生,給她先生一點時間,「希望」需要時間去說服大腦,再試一次人生可以不一樣。
溝通力
1 別讓3C產品奪了你的人際關係
連日陰雨,終於放晴時,陽光顯得特別溫暖,我忍不住放下手邊的工作去外面晒一下太陽,我們很需要陽光,因為陽光可以補充身體所需的維他命D和K。
我在街上走著,突然看到一個媽媽一邊推嬰兒車,一邊看手機,差點撞上一位坐輪椅的老先生,因為推輪椅的外籍看護也在看她的手機,兩人的眼睛都不在看路。我的驚叫,使她們兩人同時抬起了頭,避免一次意外。
走進公園時,看到一個媽媽抱著嬰兒在餵奶,但她另一隻手卻在看手機,我很驚訝,連餵奶也捨不得放下手機,這真是太過分了。研究發現媽媽在替孩子餵奶或換尿布時,最好要跟孩子說話,因為眼睛的接觸、溫柔的語氣會帶給孩子安全感,同時另一隻手的撫摸會增加她大腦激乳素的分泌,產生親子的聯結。
孩子語言的發展不但要聽得到,還得有機會說。曾有個聽力、發音器官都正常的孩子到三歲還不會說話,原來他在家中不需要講話,沒有機會去練習他的神經和肌肉。現在家庭吃飯都很安靜,各玩各的手機,頗有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味道,這對孩子大腦的發展很不好。
法國現在規定:禁止十五歲以下的學生在校園內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3C電子產品;英國也規定:十一歲到十六歲的中學生在學校的時間必須把手機鎖在置物櫃中;很多澳州和美國的學校也禁止使用手機。學校還發現,在禁用手機之後,學生交談的次數變多了,人際關係變好了,這一點就值得我們好好思考臺灣是否也應禁用手機。
在二十一世紀,人際關係是孩子在職場成功的重要因素,有人開玩笑,AI可能取代所有的行業,包括過去很紅的醫師、律師、會計師三師領域,但是有一個行業不但無法取代,還會越來越紅,那就是心理治療師,因為機器人不會替你擦眼淚。現代的父母必須了解在二十一世紀,孩子的EQ比IQ 更重要,在教養上不要失了榫頭。
美國曾經有個外科醫生因不能控制他暴怒的情緒,在離婚後,持槍到他前妻家綁架他的兒子,被判二十年徒刑。我聽到這消息很感慨,因為培養一個醫生不容易,尤其是專司器官移植的外科醫生。這位醫生當年的功課很好,但是人際關係不行,加上不會控制情緒,使得十年寒窗的苦讀和父母、國家的栽培都付諸流水。
現代人過馬路看手機已不是新聞,但是連餵奶,眼光都捨不得離開螢幕,倒是第一次看到。最近教育界在討論校園中3C產品的使用,或許應該從大人身上著手才會有功效。孩子會模仿父母,因為大腦中的鏡像神經元是孩子一出生就在運作,我們若不從父母行為規範起,卻要求孩子不玩電玩,豈不是緣木求魚?
孩子是我們一生最大的投資,在跟孩子相處時,請把眼睛放在孩子身上,讓他知道你關心他、在乎他。孩子長大得很快,不要因為手機上那些可有可無的訊息讓自己遺憾終身。
學習力
1 別人的人生經驗是自己金不換的知識
在研討會的歡迎晚宴上,我坐在一位從美國史丹佛醫學院回來開會的小兒科教授旁邊,因為菜上得慢,在等待期間,我們便閒聊起來。他告訴我他是小留學生,十二歲全家從高雄移民到美國,所以能講流利的國語。
我問他:十二歲這麼小的年紀就搬到一個語言、文化完全不同的地方去,這好比樹木連根拔起移栽,他是如何適應下來,並且在短短的六年時間,把功課讀好,進入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醫學院,在美國打出一片天下來的?
他想了一下,回答我說:主要關鍵在他對學習方法的領悟。在美國上學,背景知...
作者序
勇於改變才會進步
這本書中所收集的文章,是我過去聯合報、國語日報、天下及遠見等雜誌上所寫的專欄。算一算,竟然是我寫的第十七本書了。人真是不琢不成器,編輯若不催,稿子也寫不出來,催急了,坐在桌子前面,一邊寫,一邊改,總是不滿意。(一九七八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Isaac Bashevis Singer〕曾說:「字紙簍是作家的益友。」)雖然不滿意,期限到了,無可奈何,只好硬著頭皮繳出去。不知為何,一旦印成鉛字後,越看卻越好,有時還很驚訝自己怎會神來一筆,難怪俗語說:「文章是自己的好,太太是人家的好。」也難怪英國文學家毛姆(Somerset Maugham)會說:「人們要求批評,但是他們要的是讚美(“People ask for criticism but they only want praise.”)。」人真是誅心啊!
事實上,不論文章也好,政治也好,沒有批評就不會有進步,只是很少人有李光耀那樣的胸襟,當香港人批評新加坡人沒有服務的DNA時,他不慍不怒的說:「漏氣不會死,沒氣才會死。」的確,唯有深度自我期許的社會才樂於檢討;唯有檢討之後積極有效的行動,才能使自己進步。人最怕守成、安於現狀不肯改變,事情只有做了才會知道哪裡要改進。年輕人其實不怕犯錯,只要不犯第二次錯就好;如今社會上瀰漫著多做多錯的心態,這是要不得的。現在的人也習慣空口說白話,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要知道那是紙畫大餅,充不得飢的!講得再好聽都抵不上一個執行力,天下事只有實際動手去做了,才有成果出來。我們都聽過南海和尚的故事,一個已經朝聖回來了,另一個還在計畫未出發。凡事躊躇不前,只會蹉跎掉一生。
最近跟幾個企業家在談未來人才的培育,他們都一致認為這一代的年輕人如果要和別人競爭,第一要有穩定的情緒(包括接受批評的雅量),其次是嚴守自律,第三是抗壓性高,第四是閱讀能力強。嚴長壽總裁最近在微軟的一場公開演講中則說,服務的熱情和敬業的態度是二十一世紀競爭最重要的條件。
哪個大學畢業、在校考第幾名,出社會以後已經無人在乎了,它充其量在面試時使你加分,但是就業後一切靠自己的能力,所謂「不會行船順風翻,會行船能使風八面」。過去文憑是通往理想工作的護照,現在頂多是簽證,使你進入市場而已,一切還是要看自己的能力。有能力才會勝任,能勝任才會敬業。工作是深刻喜悅的來源,人一定要喜歡自己的工作,才會有成就出來,人生才有意義。本書中有好幾篇文章都在反駁明星學校和名次的迷思,人只要不畫地自限,每個人頭上都有一片天。
這本書能出版還要感謝燒菜給我吃的好友李珀校長和張杏如執行長。《金銀島》的作者史蒂文生(Robert Louis Stevenson)說:「朋友是你送給自己最好的禮物,只要有朋友,我們就非無用之人,若被人所愛,我們就是不可或缺(indispensable)的了。」朋友豐富我們的人生,好朋友尤其是一輩子的福賜。這些朋友每次有好吃的都沒有忘記我,她們叫我專心寫稿、譯書,她們負責打理我家冰箱。受到朋友這樣的肯定,我怎敢不努力翻譯、努力寫作呢?
目前臺灣教育還有很多的迷思尚待破除,大人也仍有許多的觀念尚待改變。韓愈說:「化當世莫若口,傳來世莫若書。」我想盡力兩者都做,讀者若能從這些文章中得到一些新知、一絲喜悅、一點啟發,就不枉這些大忙人燒菜給我吃了。
韓愈說:「化當世莫若口,傳來世莫若書。」我想盡力兩者都做。
不論文章也好、政治也好,沒有批評就不會有進步,只是很少人有李光耀那樣的胸襟,當香港人批評新加坡人沒有服務的DNA時,他不慍不怒的說:「漏氣不會死,沒氣才會死。」的確,唯有深度自我期許的社會才樂於檢討;唯有檢討之後積極有效的行動,才能使自己進步。人最怕守成、安於現狀不肯改變,事情只有做了才會知道哪裡要改進。年輕人其實不怕犯錯,只要不犯第二次錯就好;現在社會上瀰漫著多做多錯的心態,這是要不得的。現在的人也習慣空口說白話,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要知道那是紙畫大餅,充不得飢的!講得再好聽都抵不上一個執行力,天下事只有實際動手去做了,才有成果出來。
──洪蘭
勇於改變才會進步
這本書中所收集的文章,是我過去聯合報、國語日報、天下及遠見等雜誌上所寫的專欄。算一算,竟然是我寫的第十七本書了。人真是不琢不成器,編輯若不催,稿子也寫不出來,催急了,坐在桌子前面,一邊寫,一邊改,總是不滿意。(一九七八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Isaac Bashevis Singer〕曾說:「字紙簍是作家的益友。」)雖然不滿意,期限到了,無可奈何,只好硬著頭皮繳出去。不知為何,一旦印成鉛字後,越看卻越好,有時還很驚訝自己怎會神來一筆,難怪俗語說:「文章是自己的好,太太是人家的好。...
目錄
目錄
作者序
第一篇 品格力
1沉澱心靈,反思自我 NEW
2尋回基本的做人價值觀 NEW
3童蒙養正,受益終生
4沉著與膽識非一蹴可成
5不是本能的事都需要好好的教
6讓孩子一開始就沒有機會走歪路
7在實做中學習生活教育
8電腦世代孩子缺的是規範
9品德教育要大家一起來
10品格教育建立尊重感
11心中的尺不可變
12學習是需要有楷模的
13志工服務帶給孩子同理心
14天生我才必有用,化作春泥更護花
第二篇 學習力
1別人的人生經驗是自己金不換的知識 NEW
2給孩子適才適性的教育 NEW
3多語學習,活化大腦 NEW
4偏鄉更需要好老師
5讓學習彈性不疲乏
6《成績單》:一則杯葛分數的故事
7零時體能運動的啟示
8一本書改變了一個孩子
9怎麼罰,學問大
10一點巧思,無趣變有趣
11用運動提升學習力
12給偏鄉的孩子一個機會吧!
13動腦才能有志竟成
14「窗明几淨」大有關係
15老師不是經師,是人師
16老師是最好的志業
17青春期是閱讀的最好時機
18學習重在思考,不是記憶
第三篇 競爭力
1沉潛讓東山再起的人生不一樣 NEW
2社會需要的是能力,而不是學歷 NEW
3誠信是一切的核心 NEW
4食衣住行處處有創意
5標準答案—扼殺創造力的元凶
6創意時代的腦力競爭
7不要再截長補短
8讓孩子像大自然的蘋果樹
9用不同的尺衡量不同的孩子
10有國際觀才有競爭力
11讓別人看到你的能力
12實做是通往教養的大道
13不會表達就沒有競爭力
14生命自己會找出路
15失敗比不曾試過好
16行動三分財氣
17不知過去,怎知未來?
第四篇 神奇的腦
1在大腦的主控下,情緒「藏不住」 NEW
2大腦內鍵「美」的法則 NEW
3冥想是大腦的特異功能 NEW
4大腦會依外界的刺激改變
5強烈影像的殺傷力
6學習的兩大要件:情緒與動機
7後天的學習可改變先天的設定
8看得見、摸得著的心智結構
9長期受虐會改變大腦結構
10從改變想法來改變心情
11快樂掌握在自己的意念中
12期待可以打敗焦慮
13大腦對「自己人」的差別待遇
14大腦會主動修正認知失調
15判斷力的腦科學實驗
16他們的靈魂住在明日之屋
第五篇 溝通力
1別讓3C產品奪了你的人際關係 NEW
2解開說謊孩子心中的結再感化他
3訓練口語能力從閱讀著手
4用欣賞的眼光看待你的孩子
5作文三多:看多,做多,商量多
6多讀書才寫得出好文章
7請給孩子指出另一條可行之路
8你有沒有在乎過我?
9教育孩子談話的藝術
第六篇 生命力
1生命中強韌的力量 NEW
2給年輕人生命的理想
3在志工活動中體驗生命
4知足,就會快樂
5做善事受益最多的是自己
6替學童打開藝術教育的門
7能惜福,就不會有煩惱
8耐心等待孩子成長和成熟
9感恩帶來幸福與滿足
10父母快樂,孩子才會快樂
11稱讚與鼓勵,go a long way
12參與:一定要在場才會贏
13讓孩子從實做中了解人生的意義
14臺灣的生命力在民間
目錄
作者序
第一篇 品格力
1沉澱心靈,反思自我 NEW
2尋回基本的做人價值觀 NEW
3童蒙養正,受益終生
4沉著與膽識非一蹴可成
5不是本能的事都需要好好的教
6讓孩子一開始就沒有機會走歪路
7在實做中學習生活教育
8電腦世代孩子缺的是規範
9品德教育要大家一起來
10品格教育建立尊重感
11心中的尺不可變
12學習是需要有楷模的
13志工服務帶給孩子同理心
14天生我才必有用,化作春泥更護花
第二篇 學習力
1別人的人生經驗是自己金不換的知識 NEW
2給孩子適才適性的教育 NEW
3多語學習,活化大腦 NE...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04頁開數:25K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