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梅爾清
定價:NT$ 480
優惠價:79 折,NT$ 379
優惠截止日:至2024年12月31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日常中斷,死難兩千萬,熟悉世界毀於一旦
生而為人,如何面對史上最慘烈內戰?
掙脫教科書與民族主義的太平天國
■全球專家讚譽,認識中國歷史的全新視角
《英國歷史評論》(The English Historical Review)
史蒂芬.普拉特,美國阿姆赫斯特麻塞諸塞大學教授,《太平天國之秋》作者
馬寇德,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艾略特國際事務學院副院長,《現代中國的軍事武力與精英力量》作者
布羅菲,澳洲雪梨大學中國現代史講師,《維吾爾民族:俄中邊疆的改革與革命》作者
衛周安,美國紐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中國的戰爭文化:帝國與清朝軍事》作者
吳克強,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利曼學院、哥倫比亞大學東亞所副研究員
黃克武,中研院近史所特聘研究員
蔣竹山,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兼所長
涂豐恩,「故事」網站創辦人暨執行長
阿 潑,作家、《日常的中斷》作者
蔡蔚群,北一女中歷史教師
■■■ ■■
挑戰官方的歷史詮釋,第一本從民間視角認識太平天國戰爭的歷史著作
十九世紀中葉,大清帝國歷經長達十五年的太平天國戰爭,超過兩千萬人喪生、更多老百姓流離失所,堪稱世界近代史上最慘烈內戰。
師承最會說故事的漢學家史景遷,本書作者梅爾清大膽跳脫傳統教科書裡的成王敗寇與民族主義,不再將焦點放在洪秀全、曾國藩和帝王將相背後的政軍角力,反而關注那些受到戰爭直接影響、其心聲卻被官方紀念與國家記憶所遺忘之人。
對地方上失去愛人、生計與生命的幾百萬老百姓來說,太平天國戰爭到底意味著什麼?
■■ ■■■
挖掘被遺忘的聲音,捕捉地方老百姓眼中的動盪時代
「世人做錯什麼,才得遭受天譴?」
當太平軍攻陷南京城,家鄉就在附近的一位慈善家發出了天問。他將眼前的殘酷戰爭,描寫成老天爺勸人為善的象徵。他振筆疾書、積極向鄉民佈道,為了替地方團練籌措經費,也為了導正世間的道德秩序。
除了這位以道德解釋災難的慈善家,本書還記載著一段段備受劫難的人生故事,包括用日記描述戰爭慘況的揚州詩人、被太平軍俘虜與剃頭的讀書人,以及透過書寫喪母之痛,學著與悲傷共處的孝順兒子。藉由從未揭露過的民間視角,讀者得以窺見長期被官方所遺忘或扭曲的故事,認識太平天國戰爭的實際影響。
■ ■■■■
透過躁動的亡魂,看見太平天國戰爭在人心中的刻痕
戰爭如何中斷日常?人們如何面對失序與動盪?如何處理遍地屍骨與紀念逝去親人?如何重拾內心的確定感,重建被戰爭粉碎的世界?
躁動的亡魂,反映出躁動的人心。太平天國戰爭讓成千上萬人成為亡魂,並在無數生者心中烙下刻痕。
本書透過方志、傳記、詩集、外交文獻與傳教士報告,帶領讀者看見這些刻痕,看見當時人們最切身的經歷:失親之痛、對官府失能的憤怒,以及摻雜腐臭氣息與夢魘畫面的可怖回憶。
專文推薦:
黃克武 中研院近史所特聘研究員
蔣竹山 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兼所長
涂豐恩 「故事」網站創辦人暨執行長
好評推薦:
阿 潑 作家、《日常的中斷》作者
蔡蔚群 北一女中歷史教師
■全球專家讚譽
十九世紀中國的戰爭究竟是怎樣一回事,又有哪些影響?梅爾清的研究既罕見且深具開創性,不僅激發智識層面的迴響,也能引起深刻的情感共鳴。人們如何回應太平天國這個人類史上最黑暗的篇章?我們現在有了第一手最切身的研究。《躁動的亡魂》是一本兼具情緒渲染力與理性洞悉的作品,時而發人深省,時而令人心碎,最重要的是讓讀者大開眼界。
──史蒂芬.普拉特(Stephen R. Platt),美國阿姆赫斯特麻塞諸塞大學教授,《太平天國之秋》作者
梅爾清挖掘出清代時人所留下的豐富史料,這些材料在過往常常遭到聚焦中國革命史觀的史家忽略。本書展現了像梅爾清這樣優秀的史家,如何能擺脫傳統窠臼、獲得全新洞見。這不只是欲認識太平天國者不可或缺的一本書,也是任何想瞭解晚清之人如何受戰爭影響、又如何回應的必讀之作。
──馬寇德(Edward A. McCord),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艾略特國際事務學院副院長,《現代中國的軍事武力與精英力量》作者
梅爾清這本書替太平天國相關研究指出了一個可喜的新方向……書中最有價值的見解,就是指出地方士紳在表忠時其實有著經常為人忽視的宗教面向,以及這如何反映忠烈觀在晚清的變化──這個觀念與當今中國政治息息相關。
──布羅菲(David Brophy),澳洲雪梨大學中國現代史講師,《維吾爾民族:俄中邊疆的改革與革命》作者
梅爾清的《躁動的亡魂》採用那些長期經歷過太平天國災難的倖存者觀點,內容豐富且原創。裨益於她對當代史料廣泛而深入的掌握,本書近距離檢視了生活在太平天國內戰底下究竟是什麼景況。
──《英國歷史評論》(The English Historical Review)
這本引人入勝之作紀錄了學者、士兵、女性、兒童、官員和變節者等形形色色的人物,如何經歷並紀念這場人類歷史上最具破壞性的內戰。梅爾清明白地指出,無論是在個人還是政治層面,太平天國內戰都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衛周安(Joanna Waley-Cohen),美國紐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中國的戰爭文化:帝國與清朝軍事》作者
本書史料基礎驚人,融匯各種體裁,回答罕有人想到的問題。選題令人信服,對希冀瞭解十九世紀中國與世界的史家來說宛如無價之寶。過去少有學者研究太平天國的長期影響,關照到這批史料者更少,只有梅爾清教授將它們綜合起來,聚焦時人在戰火底下的經驗,而非交戰各方的政治意識型態。她文字優美,主題勾人,即便撇開其高度學術價值不談,仍具一讀的價值。書中有著人相食、被斬首的母親、哀悼的花園和無法安息的亡魂,讀來宛若小說情節。
──吳克強(William C. Wooldridge),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利曼學院、哥倫比亞大學東亞所副研究員
太平天國是近代中國的「一大波瀾」,梅爾清的這本書補充了過去太平天國研究所忽略的部分,讓我們對被民族國家論述、革命論述所掩蓋的政治暴力、個人苦難、偽裝、忠誠、背叛,以及死亡、悼念、宗教的慰藉與解脫有更深刻的體認。
──黃克武,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作者擅寫人物,尤其是我們一般不太熟悉,甚至完全沒聽過的人物,這些人物大
多不會出現在史景遷及普拉特的著作中。這種書寫功力跟沈艾娣(Henrietta Harrison)以劉大鵬的日記極為類似。本書雖然是學術著作,但作者的文筆優美,又以新文化史的敘事角度微觀過去我們所忽略掉的人事物,讀起來相當流暢。
──蔣竹山,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兼所長
歷史是關於死者,也是關於生者。或者說,是生與死之間的對話和交流:歷史學者不也一向都是招魂者嗎?我們總是在傾聽亡魂的聲音,不論那是躁動的,還是幽微的。《躁動的亡魂》一書雖然是嚴謹的學術著作,內容卻充滿情感,甚至有個十分感性的結尾,在兩位譯者的精心翻譯下,這些文字更是顯得格外動人。「戰爭結束後,留下了什麼?」作者問。而這本書是她的回答。
──涂豐恩,「故事」網站創辦人暨執行長
要在大塊大塊的官方史料中,撿拾社會裡的碎片,並且拼出過去從來不曾關注的文化樣貌、組織運作、生活點滴,實屬不易,從這個角度看,《躁動的亡魂》如「清明上河圖」一般精緻華美。作者以文字的力量,具體封存了江南地區鮮活的記憶──即使是在描述它如何在戰爭中死去。
──阿潑,作家、《日常的中斷》作者
讀者可以在梅爾清這本書的字裡行間,感受到生命的掙扎,以及人的重量。推薦給想從不同角度認識太平天國的學生。
──蔡蔚群,北一女中歷史教師
作者簡介:
梅爾清(Tobie Meyer-Fong)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東亞研究所主任。主要研究清朝歷史,研究方向包括城市史、文化史、社會史和女性史。曾於2007-2018年擔任《清史問題》(Late Imperial China)期刊主編。曾著有《清初揚州文化》一書。
譯者簡介:
蕭琪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候選人。主要研究明代史,研究興趣為性別、禮制、醫療與社會文化史。著有《父母等恩:《孝慈錄》與明代母服的理念及其實踐》、〈評熊秉真,《幼醫與幼蒙:近世中國社會的緜延之道》〉。
蔡松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候選人。把歷史學當作遊戲在玩,努力探究其博大精深中。喜歡邊陲、少數,以及勇於和高牆對抗的雞蛋們。
審訂
郭劼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語言文學與文化系副教授。
名人推薦:
【推薦序:傾聽亡魂的聲音】
涂豐恩(「故事」網站創辦人暨執行長)
西元1861年,太平軍與清軍之間陷入激戰。
前一年,太平軍剛剛擊潰了清軍的江南大營,再次讓清政府大為震動。他們攻佔了蘇州、杭州等城市,而後又發起西征,目標位於長江中游的武漢,政府軍也隨即展開反擊。那年4月,雙方在另一座長江沿岸城市安慶短兵相接,由曾國荃率領的湘軍,將太平軍佔領的安慶團團包圍,洪秀全族弟洪仁玕率眾前往馳援,卻沒能成功。幾個月後,太平軍宣告彈盡援絕,大勢已去,清軍攻破了安慶,整座城市重回清政府掌握之中。
就在這場安慶保衛戰正酣的同時,有另一場戰事在太平洋彼岸爆發。1860年的11月,美國舉辦總統大選,結果揭曉,代表共和黨的林肯當選美國第十六任總統。這個結果卻引起南方各州的不滿,由南卡羅來納州為首,前後共有七個州陸續宣布脫離聯邦。隔年3月,林肯在就職典禮上仍在呼籲統一團結,卻沒能挽回分裂的局勢。到了1861年4月,南方與北方的軍隊在薩姆特堡第一次交火,南北戰爭就此拉開序幕。
這場兄弟鬩牆的內戰,一共打了四年多,造成前所未有的慘烈傷亡。到1865年南方軍全數宣告投降為止,估計至少六十二萬名士兵命喪戰場──這數字比美軍在兩次世界大戰和韓戰中犧牲的人數全部加起來還要多。以當時美國人口來計算,平均每一百人中,就有兩人死於戰爭。而這還沒有計入遭到波及的平民。
毀滅性的內戰,迫使美國民眾必須逼視死亡。曾任哈佛大學校長的歷史學者德魯.吉爾平.福斯特(Drew Gilpin Faust)寫過一本《這受難的國度:死亡與美國內戰》(This Republic of Suffering: Death and the American Civil War),在書中,她把南北戰爭的焦點,從征戰沙場的英雄與將軍,轉移到那些大量的、無名的死者身上。
生命大規模地消逝,改變了「死亡」本身的意義,比如人們開始追問,遠赴戰場的士兵們,在沒有家人陪伴的情況下,如何還能獲得「善終」(Good Death)?在戰爭情境下,殺戮如何不與宗教信仰產生衝突?還有那些活著的人呢?福斯特寫到:
人們發現,自己處在了一個全新的、完全不同的道德宇宙中──在這一道德宇宙中,超乎想像的浩劫已成為了日常的經歷。在這樣的一個世界中,上帝在哪裡?一個仁慈的神,怎能允許這樣的殘忍與這樣的苦難存在?懷疑快要壓倒了信仰──這是對上帝仁慈與靈魂不朽的基督教敘述之信仰,是對世俗生命的可理解性與目的之信仰。語言似乎無力解釋;人們似乎無法理解他們的死亡──以及他們的生命──的意義。
逝者已矣,而生者才剛要開始思索生命的意義。
同一時間在太平洋此岸,太平天國為中國社會帶來的衝擊不遑多讓,上千萬人的死亡,大規模的破壞與屠殺。對於失序的恐懼,在在挑動著人們的情緒,刺激著人們的想像。死亡不只是肉體的消逝,它需要悼念,也需要詮釋。它需要意義。這是歷史學者梅爾清在《躁動的亡魂》一書中要探索的主題。
梅爾清教授並未著墨太多在我們熟悉的人物,如洪秀全或曾國藩,反而是把目光投向了那些較不知名的地方文人,或是犧牲性命的無名將士。對他們而言,死亡有何意義?他們用筆墨與身體,寫下了太平天國的另一種歷史。這不是一項容易的研究工作,卻改變了我們理解這段歷史的視野。
歷史是關於記憶的學問,關乎我們記住哪些事情,又如何記憶。一旦我們拉長時間,記憶本身也成了歷史,層層疊疊。比如關於太平天國的歷史記述,在臺灣受教育的讀者,可能已經十分習慣將它視為一場叛亂,是在那內憂外患不斷的晚清末年,另一場荒唐亂事;但在海峽彼岸的中國,有段時間卻將太平天國視為英雄豪傑,農民起義典範,例如1973年一本由「『中國近代史叢書』編寫組」所編纂的《太平天國革命》,講到清軍策劃戰略,便說他們「用心十分險惡」,還與歐洲國家等「外國侵略者」聯手,至於講到太平軍的人物,則說他們「堅貞不屈」、「可歌可泣」,不時有著「輝煌勝利」。
而今農民起義已經不再被歌頌,中國轉而渴望和諧社會、和平崛起,要的是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但歷史上人們的情緒、傷痛、失落,與夢靨般的記憶,難道就一筆勾銷,通通都不算數了嗎?在每一場災禍過後,什麼是真正重要的,哪些人與事應該被記得,又有哪些不該被遺忘的卻遭到埋葬?《躁動的亡魂》以太平天國為例,對這些議題進行了一場嚴肅的追問。
歷史是關於死者,也是關於生者。或者說,是生與死之間的對話和交流:歷史學者不也一向都是招魂者嗎?我們總是在傾聽亡魂的聲音,不論那是躁動的,還是幽微的。
《躁動的亡魂》一書雖然是嚴謹的學術著作,內容卻充滿情感,甚至有個十分感性的結尾,在兩位譯者的精心翻譯下,這些文字更是顯得格外動人。「戰爭結束後,留下了什麼?」作者問。而這本書是她的回答。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49折233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二手價 | 數量 |
4折 | 0 |
7折以上 | 1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2 |
3折 | 2 |
4折 | 3 |
5折 | 20 |
6折 | 1 |
7折 | 13 |
7折以上 | 3 |
8折以上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梅爾清
優惠價: 79 折, NT$ 379 NT$ 480
優惠截止日:至2024年12月31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日常中斷,死難兩千萬,熟悉世界毀於一旦
生而為人,如何面對史上最慘烈內戰?
掙脫教科書與民族主義的太平天國
■全球專家讚譽,認識中國歷史的全新視角
《英國歷史評論》(The English Historical Review)
史蒂芬.普拉特,美國阿姆赫斯特麻塞諸塞大學教授,《太平天國之秋》作者
馬寇德,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艾略特國際事務學院副院長,《現代中國的軍事武力與精英力量》作者
布羅菲,澳洲雪梨大學中國現代史講師,《維吾爾民族:俄中邊疆的改革與革命》作者
衛周安,美國紐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中國的戰爭文化:帝國與清朝軍事》作者
吳克強,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利曼學院、哥倫比亞大學東亞所副研究員
黃克武,中研院近史所特聘研究員
蔣竹山,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兼所長
涂豐恩,「故事」網站創辦人暨執行長
阿 潑,作家、《日常的中斷》作者
蔡蔚群,北一女中歷史教師
■■■ ■■
挑戰官方的歷史詮釋,第一本從民間視角認識太平天國戰爭的歷史著作
十九世紀中葉,大清帝國歷經長達十五年的太平天國戰爭,超過兩千萬人喪生、更多老百姓流離失所,堪稱世界近代史上最慘烈內戰。
師承最會說故事的漢學家史景遷,本書作者梅爾清大膽跳脫傳統教科書裡的成王敗寇與民族主義,不再將焦點放在洪秀全、曾國藩和帝王將相背後的政軍角力,反而關注那些受到戰爭直接影響、其心聲卻被官方紀念與國家記憶所遺忘之人。
對地方上失去愛人、生計與生命的幾百萬老百姓來說,太平天國戰爭到底意味著什麼?
■■ ■■■
挖掘被遺忘的聲音,捕捉地方老百姓眼中的動盪時代
「世人做錯什麼,才得遭受天譴?」
當太平軍攻陷南京城,家鄉就在附近的一位慈善家發出了天問。他將眼前的殘酷戰爭,描寫成老天爺勸人為善的象徵。他振筆疾書、積極向鄉民佈道,為了替地方團練籌措經費,也為了導正世間的道德秩序。
除了這位以道德解釋災難的慈善家,本書還記載著一段段備受劫難的人生故事,包括用日記描述戰爭慘況的揚州詩人、被太平軍俘虜與剃頭的讀書人,以及透過書寫喪母之痛,學著與悲傷共處的孝順兒子。藉由從未揭露過的民間視角,讀者得以窺見長期被官方所遺忘或扭曲的故事,認識太平天國戰爭的實際影響。
■ ■■■■
透過躁動的亡魂,看見太平天國戰爭在人心中的刻痕
戰爭如何中斷日常?人們如何面對失序與動盪?如何處理遍地屍骨與紀念逝去親人?如何重拾內心的確定感,重建被戰爭粉碎的世界?
躁動的亡魂,反映出躁動的人心。太平天國戰爭讓成千上萬人成為亡魂,並在無數生者心中烙下刻痕。
本書透過方志、傳記、詩集、外交文獻與傳教士報告,帶領讀者看見這些刻痕,看見當時人們最切身的經歷:失親之痛、對官府失能的憤怒,以及摻雜腐臭氣息與夢魘畫面的可怖回憶。
專文推薦:
黃克武 中研院近史所特聘研究員
蔣竹山 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兼所長
涂豐恩 「故事」網站創辦人暨執行長
好評推薦:
阿 潑 作家、《日常的中斷》作者
蔡蔚群 北一女中歷史教師
■全球專家讚譽
十九世紀中國的戰爭究竟是怎樣一回事,又有哪些影響?梅爾清的研究既罕見且深具開創性,不僅激發智識層面的迴響,也能引起深刻的情感共鳴。人們如何回應太平天國這個人類史上最黑暗的篇章?我們現在有了第一手最切身的研究。《躁動的亡魂》是一本兼具情緒渲染力與理性洞悉的作品,時而發人深省,時而令人心碎,最重要的是讓讀者大開眼界。
──史蒂芬.普拉特(Stephen R. Platt),美國阿姆赫斯特麻塞諸塞大學教授,《太平天國之秋》作者
梅爾清挖掘出清代時人所留下的豐富史料,這些材料在過往常常遭到聚焦中國革命史觀的史家忽略。本書展現了像梅爾清這樣優秀的史家,如何能擺脫傳統窠臼、獲得全新洞見。這不只是欲認識太平天國者不可或缺的一本書,也是任何想瞭解晚清之人如何受戰爭影響、又如何回應的必讀之作。
──馬寇德(Edward A. McCord),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艾略特國際事務學院副院長,《現代中國的軍事武力與精英力量》作者
梅爾清這本書替太平天國相關研究指出了一個可喜的新方向……書中最有價值的見解,就是指出地方士紳在表忠時其實有著經常為人忽視的宗教面向,以及這如何反映忠烈觀在晚清的變化──這個觀念與當今中國政治息息相關。
──布羅菲(David Brophy),澳洲雪梨大學中國現代史講師,《維吾爾民族:俄中邊疆的改革與革命》作者
梅爾清的《躁動的亡魂》採用那些長期經歷過太平天國災難的倖存者觀點,內容豐富且原創。裨益於她對當代史料廣泛而深入的掌握,本書近距離檢視了生活在太平天國內戰底下究竟是什麼景況。
──《英國歷史評論》(The English Historical Review)
這本引人入勝之作紀錄了學者、士兵、女性、兒童、官員和變節者等形形色色的人物,如何經歷並紀念這場人類歷史上最具破壞性的內戰。梅爾清明白地指出,無論是在個人還是政治層面,太平天國內戰都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衛周安(Joanna Waley-Cohen),美國紐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中國的戰爭文化:帝國與清朝軍事》作者
本書史料基礎驚人,融匯各種體裁,回答罕有人想到的問題。選題令人信服,對希冀瞭解十九世紀中國與世界的史家來說宛如無價之寶。過去少有學者研究太平天國的長期影響,關照到這批史料者更少,只有梅爾清教授將它們綜合起來,聚焦時人在戰火底下的經驗,而非交戰各方的政治意識型態。她文字優美,主題勾人,即便撇開其高度學術價值不談,仍具一讀的價值。書中有著人相食、被斬首的母親、哀悼的花園和無法安息的亡魂,讀來宛若小說情節。
──吳克強(William C. Wooldridge),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利曼學院、哥倫比亞大學東亞所副研究員
太平天國是近代中國的「一大波瀾」,梅爾清的這本書補充了過去太平天國研究所忽略的部分,讓我們對被民族國家論述、革命論述所掩蓋的政治暴力、個人苦難、偽裝、忠誠、背叛,以及死亡、悼念、宗教的慰藉與解脫有更深刻的體認。
──黃克武,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作者擅寫人物,尤其是我們一般不太熟悉,甚至完全沒聽過的人物,這些人物大
多不會出現在史景遷及普拉特的著作中。這種書寫功力跟沈艾娣(Henrietta Harrison)以劉大鵬的日記極為類似。本書雖然是學術著作,但作者的文筆優美,又以新文化史的敘事角度微觀過去我們所忽略掉的人事物,讀起來相當流暢。
──蔣竹山,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兼所長
歷史是關於死者,也是關於生者。或者說,是生與死之間的對話和交流:歷史學者不也一向都是招魂者嗎?我們總是在傾聽亡魂的聲音,不論那是躁動的,還是幽微的。《躁動的亡魂》一書雖然是嚴謹的學術著作,內容卻充滿情感,甚至有個十分感性的結尾,在兩位譯者的精心翻譯下,這些文字更是顯得格外動人。「戰爭結束後,留下了什麼?」作者問。而這本書是她的回答。
──涂豐恩,「故事」網站創辦人暨執行長
要在大塊大塊的官方史料中,撿拾社會裡的碎片,並且拼出過去從來不曾關注的文化樣貌、組織運作、生活點滴,實屬不易,從這個角度看,《躁動的亡魂》如「清明上河圖」一般精緻華美。作者以文字的力量,具體封存了江南地區鮮活的記憶──即使是在描述它如何在戰爭中死去。
──阿潑,作家、《日常的中斷》作者
讀者可以在梅爾清這本書的字裡行間,感受到生命的掙扎,以及人的重量。推薦給想從不同角度認識太平天國的學生。
──蔡蔚群,北一女中歷史教師
作者簡介:
梅爾清(Tobie Meyer-Fong)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東亞研究所主任。主要研究清朝歷史,研究方向包括城市史、文化史、社會史和女性史。曾於2007-2018年擔任《清史問題》(Late Imperial China)期刊主編。曾著有《清初揚州文化》一書。
譯者簡介:
蕭琪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候選人。主要研究明代史,研究興趣為性別、禮制、醫療與社會文化史。著有《父母等恩:《孝慈錄》與明代母服的理念及其實踐》、〈評熊秉真,《幼醫與幼蒙:近世中國社會的緜延之道》〉。
蔡松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候選人。把歷史學當作遊戲在玩,努力探究其博大精深中。喜歡邊陲、少數,以及勇於和高牆對抗的雞蛋們。
審訂
郭劼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語言文學與文化系副教授。
名人推薦:
【推薦序:傾聽亡魂的聲音】
涂豐恩(「故事」網站創辦人暨執行長)
西元1861年,太平軍與清軍之間陷入激戰。
前一年,太平軍剛剛擊潰了清軍的江南大營,再次讓清政府大為震動。他們攻佔了蘇州、杭州等城市,而後又發起西征,目標位於長江中游的武漢,政府軍也隨即展開反擊。那年4月,雙方在另一座長江沿岸城市安慶短兵相接,由曾國荃率領的湘軍,將太平軍佔領的安慶團團包圍,洪秀全族弟洪仁玕率眾前往馳援,卻沒能成功。幾個月後,太平軍宣告彈盡援絕,大勢已去,清軍攻破了安慶,整座城市重回清政府掌握之中。
就在這場安慶保衛戰正酣的同時,有另一場戰事在太平洋彼岸爆發。1860年的11月,美國舉辦總統大選,結果揭曉,代表共和黨的林肯當選美國第十六任總統。這個結果卻引起南方各州的不滿,由南卡羅來納州為首,前後共有七個州陸續宣布脫離聯邦。隔年3月,林肯在就職典禮上仍在呼籲統一團結,卻沒能挽回分裂的局勢。到了1861年4月,南方與北方的軍隊在薩姆特堡第一次交火,南北戰爭就此拉開序幕。
這場兄弟鬩牆的內戰,一共打了四年多,造成前所未有的慘烈傷亡。到1865年南方軍全數宣告投降為止,估計至少六十二萬名士兵命喪戰場──這數字比美軍在兩次世界大戰和韓戰中犧牲的人數全部加起來還要多。以當時美國人口來計算,平均每一百人中,就有兩人死於戰爭。而這還沒有計入遭到波及的平民。
毀滅性的內戰,迫使美國民眾必須逼視死亡。曾任哈佛大學校長的歷史學者德魯.吉爾平.福斯特(Drew Gilpin Faust)寫過一本《這受難的國度:死亡與美國內戰》(This Republic of Suffering: Death and the American Civil War),在書中,她把南北戰爭的焦點,從征戰沙場的英雄與將軍,轉移到那些大量的、無名的死者身上。
生命大規模地消逝,改變了「死亡」本身的意義,比如人們開始追問,遠赴戰場的士兵們,在沒有家人陪伴的情況下,如何還能獲得「善終」(Good Death)?在戰爭情境下,殺戮如何不與宗教信仰產生衝突?還有那些活著的人呢?福斯特寫到:
人們發現,自己處在了一個全新的、完全不同的道德宇宙中──在這一道德宇宙中,超乎想像的浩劫已成為了日常的經歷。在這樣的一個世界中,上帝在哪裡?一個仁慈的神,怎能允許這樣的殘忍與這樣的苦難存在?懷疑快要壓倒了信仰──這是對上帝仁慈與靈魂不朽的基督教敘述之信仰,是對世俗生命的可理解性與目的之信仰。語言似乎無力解釋;人們似乎無法理解他們的死亡──以及他們的生命──的意義。
逝者已矣,而生者才剛要開始思索生命的意義。
同一時間在太平洋此岸,太平天國為中國社會帶來的衝擊不遑多讓,上千萬人的死亡,大規模的破壞與屠殺。對於失序的恐懼,在在挑動著人們的情緒,刺激著人們的想像。死亡不只是肉體的消逝,它需要悼念,也需要詮釋。它需要意義。這是歷史學者梅爾清在《躁動的亡魂》一書中要探索的主題。
梅爾清教授並未著墨太多在我們熟悉的人物,如洪秀全或曾國藩,反而是把目光投向了那些較不知名的地方文人,或是犧牲性命的無名將士。對他們而言,死亡有何意義?他們用筆墨與身體,寫下了太平天國的另一種歷史。這不是一項容易的研究工作,卻改變了我們理解這段歷史的視野。
歷史是關於記憶的學問,關乎我們記住哪些事情,又如何記憶。一旦我們拉長時間,記憶本身也成了歷史,層層疊疊。比如關於太平天國的歷史記述,在臺灣受教育的讀者,可能已經十分習慣將它視為一場叛亂,是在那內憂外患不斷的晚清末年,另一場荒唐亂事;但在海峽彼岸的中國,有段時間卻將太平天國視為英雄豪傑,農民起義典範,例如1973年一本由「『中國近代史叢書』編寫組」所編纂的《太平天國革命》,講到清軍策劃戰略,便說他們「用心十分險惡」,還與歐洲國家等「外國侵略者」聯手,至於講到太平軍的人物,則說他們「堅貞不屈」、「可歌可泣」,不時有著「輝煌勝利」。
而今農民起義已經不再被歌頌,中國轉而渴望和諧社會、和平崛起,要的是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但歷史上人們的情緒、傷痛、失落,與夢靨般的記憶,難道就一筆勾銷,通通都不算數了嗎?在每一場災禍過後,什麼是真正重要的,哪些人與事應該被記得,又有哪些不該被遺忘的卻遭到埋葬?《躁動的亡魂》以太平天國為例,對這些議題進行了一場嚴肅的追問。
歷史是關於死者,也是關於生者。或者說,是生與死之間的對話和交流:歷史學者不也一向都是招魂者嗎?我們總是在傾聽亡魂的聲音,不論那是躁動的,還是幽微的。
《躁動的亡魂》一書雖然是嚴謹的學術著作,內容卻充滿情感,甚至有個十分感性的結尾,在兩位譯者的精心翻譯下,這些文字更是顯得格外動人。「戰爭結束後,留下了什麼?」作者問。而這本書是她的回答。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4折 | 0 |
7折以上 | 1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2 |
3折 | 2 |
4折 | 3 |
5折 | 20 |
6折 | 1 |
7折 | 13 |
7折以上 | 3 |
8折以上 | 1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49折233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