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Amazon職業生涯規劃第1名★★★
★★日本Amazon商業類第3名★★
日本上市7天,旋即重版出來!日本職場爆炸性話題,各大社群一致盛讚,壓倒性絕對好評!
不依賴公司的賺錢能力,才是真正的穩定! 薪資掌握在公司手上,工作努力,薪水卻不一定爭氣……
宛如免洗筷,不知道何時會被取代。
做牛做馬、拚死拚活;賺飽公司,卻賠了自己健康。
病態的比賽加班文化,工作時數長,為誰辛苦為誰忙?
你的「辛苦」(薪苦)只能由自己改變!
翻轉自我價值專家moto,沒有高學歷、沒有雄厚背景,憑著一己之力,靠著轉職和副業的相乘,從年薪240萬日幣的家用品賣場員工,經過4次轉職與經營副業,強勢翻轉年收20倍,年薪衝破5000萬日幣。
把「自己」當成「公司」來經營
用經營者眼光看待「自己」
「買不買得起」,由自己決定!
不要低估自己的價值
把「願望」轉換成「目標」,
將「個人」擴張成「無限公司」
你也可以突破停滯不前薪水,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 薪水不是別人給的,而是「自己賺來」的
在現今這個變動的時代,年輕族群擔心自己「青貧」,四十歲壯年人害怕未來「流沙中年」,六十歲世代則憂患自己成為「下流老人」。在這個不知道哪艘船才會沉沒的現代社會中,如何讓自己避開貧窮線,確立未來?
唯有靠自己賺錢,才能創造「安定」,只有讓自己處於「隨時都可以轉換跑道的狀態」才能確信自己能甩開貧窮!
「安定」的定義不再是「仰賴公司」,而是憑藉著「個人的賺錢能力」。在未來的時代裡,自己只能靠自己守護!
■ 創造年收入最大化的「個人無限公司」!
當你把「自己」當成「公司」來經營,就能重新審視自己的價值,從而思考擺脫依賴企業的工作方式。
營業額是任職公司給的薪資和副業收入,在扣除掉房租、伙食費、電話費之類的支出後,手邊剩下的金額就是你的淨利──「你」這間公司有確實在營利嗎?你有把握可以一直營利下去嗎?
多數人的營業額應該只有任職企業給自己的薪資而已,可是現在是個不知道何時會被主要客戶(任職公司)取消訂單(開除、解雇)的時代。一旦被主要客戶取消訂單,「你」這間公司就會面臨破產。
若想避開風險,就得擴張「個人公司」,嘗試多元開源,並將本職、轉職、副業相互加乘,突破停滯不前的年收入瓶頸!
【把自己當公司經營,避開貧窮風險】
提高身為上班族的市場價值,不仰賴公司招牌。
成功跳轉產業、行業,創造生涯收入最大化。
開創薪資外收入,大幅降低對未來的不安。
在社內卻不社畜,活出自由、隨時FIRE。
■ 超過6萬人推崇「轉職 × 副業 = 生涯價值最大化生存法」
◎ 讓年薪大幅成長的「偏離主軸轉職法」的做法
→產業性質不同也OK,教你如何跳進高薪產業、晉升高薪職位!
◎ 運用主業賺錢的「上班族副業」
→避開密集勞動型副業,把本業和過往經驗轉換成金錢!
◎ 被企業選中的「戰略性職業履歷」的寫法
→善用MUST、WANT、STARS,履歷這樣寫,成為業主排隊搶人才!
◎ 實現希望年收入的「年收入交涉術」
→「想賺錢」天經地義!善用這些交涉關鍵,助你一臂之力!
本書內容具體明確,任何人都可以輕易操作!
本業×副業×轉職=年薪最大化的「生活方式」
翻轉職場專文推薦
晉麗明/104資深副總經理
黃大米/暢銷書作家
(以上按姓氏首字筆畫排列)
日本讀者好評
參考moto說的「主軸轉移轉職」後,我從SE(系統工程師)成功轉為顧問,順利獲得年收入增加200萬日圓的挖角機會!(男性,26歲)
看到moto的想法並跟隨實踐後,外商IT企業向我開出年收入增加300萬日圓的挖角方案。(男性,24歲)
因為moto的推文而開始進行轉職活動,成功轉職讓年收入增加了150萬日圓。(男性,37歲)
謝謝moto的轉職術,讓我在面試時注意「重現性」的表現,結果年收入提高了約300萬日圓。(女性,26歲)
翻轉職場指南
最重要的是行動。「做與不做」,單是這樣的念頭,就能改變你的生涯年收入。
與其追求高額的薪資,不如蓄積「自己的技能」,就長遠來看,這樣的做法更具價值。
穩定不該向企業求取,而應該取決於「自己的能力」!
天底下不可能有輕鬆賺錢這回事。就結果來說,確實有輕鬆賺錢的人,但是,那樣的人在輕鬆賺錢之前,其實早已付出了相當大的努力。
我非常贊同副業的這股風潮,但是「輕鬆賺錢」這個措辭卻是不對的。只要全力以赴,一定會有成果,但天底下絕對沒有輕鬆錢的方法!
沒有採取行動,就是最大的失敗。
我不是在等待機會,而是爭取機會,只要盡全力抓住那個機會,就能夠成為自己的經驗值和成果。
自己創造機會,機會改變自己。
徹底模仿有才能的人,讓他們的優點成為自己的技能。把他人的智慧和經驗,吸收成自己的一部分,就能帶來成果。
公司的名稱只是一種錯覺資產,相形之下,先思考「自己能夠做些什麼」、「沒有招牌的自己能夠做些什麼」,然後再採取行動,反而更能提高自己的市場價值。
不論做任何事都是如此,拿著畫有出口地圖的人,和沒有拿地圖的人,他們前進的路線肯定大不相同。
公司無法保障自己的人生。不管是什麼樣的公司,就算沒有自己,公司仍然會持續運轉。相反的,留在那種自己離開就會倒閉的公司,反而是件十分危險的事。
「只要自己好就好」這種自私的工作方式只會把自己的格局越做越小。
工作上的「立場」才是關鍵,若選擇當自由工作者,卻還是得看著顧客的
臉色,說穿了,這樣跟社畜也沒什麼兩樣──問題不在工作的型態,而是
自己的工作方式。
作者簡介:
日本個人職涯規劃專家 moto
1987年出生於長野縣。縣內的短期大學畢業後,進入當地家用品賣場公司服務。經過Recruit、樂天等公司四次轉職,現在是本業年薪1千萬日元、副業年薪4千萬日元的上班族。
目前是廣告新創公司的業務部長,同時也經營網誌「轉職導航」等。2019年獲得日本最大網路廣告收益服務公司的年度MVP。透過各種社群網路,發表各種關於職涯規劃與經營策略的知識,推特上的追蹤人數於一年內突破五萬人次。不但連續數日回答對轉職或副業所苦的上班族的問題,同時也有許多媒體爭相報導,如「東洋經濟線上新聞」、「新聞R25」等。
譯者簡介:
羅淑慧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日文系畢業,曾任出版社編輯,2008年起專職翻譯。
章節試閱
前言 薪水不是別人給的,而是自己「賺來的」
為什麼一個原本年收入僅二百四十萬日圓的大賣場店員,最後會成為年收入五千萬日圓的上班族呢?
畢業後,在大賣場工作的我,以年薪二百四十萬日圓的職業作為個人職涯的起點。身為一個負責收銀、處理客訴的店員,就連中秋節、新年都必須早晚工作,甚至還被年底返鄉的朋友質疑:「你是在打工嗎?」我永遠記得那種憋屈的感受。
從那之後,經過了十年。我歷經了四次的轉職,運用那些職涯,透過副業,成為以上班族身分年收入千萬日圓,同時靠副業賺取年收入四千萬日圓的人。現在的我,任職於某間創投公司擔任業務經理。
我沒有高學歷,也並非生長在富裕家庭。我生長在長野縣的鄉下,最高學歷是短期大學畢業。至今仍每天早上搭東京地下鐵擁擠的電車上班,中午在吉野家吃午餐,以一年兩次的特賣會為目標,去伊勢丹購物,是個非常平凡的上班族。
許多人聽到高年收,往往會聯想到「創業當老闆」或是「投資獲利」。可是,若辭掉上班族的工作,選擇自行創業或是轉戰投資理財,其實都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對我來說也是如此。
於是,我選擇一邊享受「上班族」的好處,一邊靠自己的能力「穩妥」地賺取金錢,以增加生涯年收入。
上班族得到的工作經驗十分有價值,但許多人都忽略了這一點。只要懂得利用,那些經驗和知識將成為個人賺取金錢的「根基」。
事實上,我個人四千萬日圓的副業收入,便是透過分享上班族工作上所獲得的知識、經驗,以及個人的轉職經驗等「上班族有利資訊」所賺來的收入。
任何人都擁有這種「有利於人的資訊」。工作時間是人生當中最長的時間,所有人都可以藉此獲得許多的經驗和知識。耗費許多時間,辛苦工作所得到的經驗,對於同樣辛苦工作的上班族來說,都能成為莫大的有利資訊。
我一直想把所謂的「個人市場價值」發揚光大。
就是把所獲得的經驗和成果套用在「轉職」和「副業」上面—也就是利用「相乘」的關係,讓生涯年收入最大化。
我認為這種方法,是眾多為職涯所苦的上班族十分值得採納的戰略。為什麼呢?因為轉職和副業是「任何人都能運用的技術」。
可是,實踐這種方法的人並不多。
「就算轉職,還是沒辦法提高年收入吧?」
「就算做副業,也賺不了什麼大錢吧?」
許多人都因為這樣的想法而望之卻步。
的確,你也可以選擇一家公司,一輩子窩在那裡工作。可是,在現在的時代裡,別說「認真埋頭苦幹」加不了薪,時局變化之快,說不定幾天後,就連平淡安逸的職涯生命都可能面臨危險。不少人在四十多歲後就被迫提早退休或轉職,但也有人才剛畢業卻因為能力卓越而年收入數千萬日圓。現在便是這樣的時代。
序章 「靠自己賺錢」才是真正的穩定
在不知道哪艘船才會沉沒的現代社會中,
讓自己處於「隨時都可以轉換跑道的狀態」,才是最重要的。
在沒有標準答案的現代社會中存活
近幾年,經常聽到「轉職」和「副業」之類的名詞。原因就在於,人們對不確定的未來感到不安,對當前的薪資待遇也感到不滿。
日本的經濟在昭和時代後期(一九六六年~一九八九年)開始快速成長。挑起部分重責的制度便是「終身僱用制度」和「年功序列制度」。
一旦進入企業就職,即保障員工可持續任職直到退休,同時依照在公司任職的年資,增加固定比例的薪資。這些制度不僅保障了員工的生活,同時也支撐著日本企業的發展。
然而,過去支撐日本經濟發展的這些制度即將結束。令和年代宣告到來後,揭開序幕的是—戰後支撐經濟發展至今的日本企業,相繼表明不再繼續採用「終身僱用制度」的新聞。
日本最大車廠「豐田汽車」的社長豐田章男表示:「終身僱用已經達到極限」。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Japan Business Federation)的會長中西宏明,也針對終身僱用制,發表「制度疲勞」的看法。對今後即將步入社會的新鮮人,或是已經在職場工作的上班族來說,這無疑是個令人震驚的消息。
從這類話題便可知道,「大企業=安定」的概念即將結束。從昭和延續到平成的「大企業信仰」已成幻想。時代已經從平成變化成令和,而過去的理所當然,已經不再是理所當然。
事實上,近年,帶動日本經濟躍進的大型企業,正在實施大規模的重組(Restructuring)。因此,原本一味相信終身僱用,進入公司任職,持續遵從公司指示的員工,可能會在某天突然成為重組(裁撤)的對象,而被上司規勸提前退休。
他們在公司長時間任職,年收入高於平均。可是,他們本身的「市場價值」卻又是另一回事。從成為重組對象的這件事來看,便可清楚了解,即便企圖跳槽到其他公司,轉職的就職市場也會變得相當嚴峻吧?
隨著時代的變化,不光是企業,個人也必須跟著改變。究竟該怎麼做,才能夠在工作、教育、幼兒教養等一切事物都沒有「標準答案」的現代社會中生存呢?答案就是「擁有個人賺錢的能力」。
靠自己賺錢的能力創造「安定」
在今後的時代裡,我認為「安定」的定義不再「仰賴於企業」,而會逐漸轉移成「個人賺錢的能力」。
昭和和平成時代的「安定」的定義,在於「大企業或組織的歸屬」。只要進入大型企業任職,就能憑藉著年功序列,按照任職年資升遷。薪資也會隨著任職年資自然上漲,而且也不會被開除。只要沒有引起嚴重的糾紛,在公司安分地工作,任何人都能拿到退休金,在退休年齡順利退休。大家都是這麼認為的。
可是,在現代,「安定的企業」並不存在。
基於財力和品牌影響力,「不會馬上倒閉的企業」確實存在,但是,那種組織未必能夠保障自己所屬=個人安定。企業能否存活是一回事,自己是否能夠在該公司存活又是另一回事,完全是八竿子打不著的問題。
近年,連知名大企業都不乏負面的話題,不是以四十五歲以上的員工為對象,招募自願退休者,就是降薪,又或者是隨著企業合併而採取降職、調遣等做法。
「歸屬於大型企業」和「大型企業可以讓自己存活」已經是天方夜譚。你可以把企業招牌當成錯覺資產加以利用,但是擁有「身在大型企業=讓自己安定」這樣的錯覺,可說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你必須拋棄掉「公司幫自己安排職涯」或是「薪資是別人給的」這樣的傳統觀念,抱持著「職涯靠自己規劃」、「靠自己提高年收入」、「透過副業靠自己賺錢」這樣的想法。
成為不仰賴企業的上班族
進大企業任職就等於安定,抱持著這種想法的人,就跟沉沒的豪華客輪「鐵達尼號」上的乘客沒兩樣。
一九一二年,當時世界最大的客輪鐵達尼號,在從英國南安普敦開往美國紐約的處女航中,撞擊到冰山而沉沒。意外的倖存者阿奇博‧格雷西上校(Archibald Gracie)描述輪船沉沒前的景象,「大海就像一面鏡子,星星清晰地倒映在平滑的水面上」。
登上船的所有乘客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會在這艘豪華客輪上遭逢難以想像的恐懼。鐵達尼號的設計十分良好,即便全區十六個區域中的四個區域進水,仍然不會沉沒,但卻在意外發生後才發現,這樣的設計仍然不夠完善。
在電影《鐵達尼號(Titanic)》中,客輪開始沉沒時,許多乘客紛紛跑向還沒有沉沒的船頭。所有人都以船頭為目標,「緊貼」著逐漸沉沒的船身,試圖讓自己獲救。
試著把這種情況套用在企業上面。當公司面臨破產的時候,如果沒有跳槽到其他公司,只是緊抓著公司,結果會是如何?緊貼著沉船,企圖讓自己殘存的人,只能讓自己的命運隨著沉船一起沉淪。若想得救,就必須學會靠「自行求生的能力」。
如果你明天去公司上班,卻遭到上司開除,你有辦法神情自若地說:「我知道了,我會坦然接受。」嗎?
「自己隨時都能夠轉職」
「不論在任何環境,都能靠自己賺錢」
「除了薪資以外,我還有其他收入」
實現這樣的狀態,才能獲得「真正的安定」。與其仰賴一家公司,持續不斷地工作,倒不如在多間公司累積經驗,增加自己的市場價值,才是最好的自我防衛對策。
然而,不論轉職或副業,千萬不要以轉換跑道為目的。無論如何,把轉職或副業當成提高個人市場價值的「手段」,才是最重要的事。
轉職或副業是讓自己獲得更多高薪、全新成長、改變個人處境的機會,是任何人都可以運用的手段。在不知道哪艘船才會沉沒的現代社會中,運用這些手段,讓自己處於「隨時都可以轉換跑道的狀態」,才是最重要的。
前言 薪水不是別人給的,而是自己「賺來的」
為什麼一個原本年收入僅二百四十萬日圓的大賣場店員,最後會成為年收入五千萬日圓的上班族呢?
畢業後,在大賣場工作的我,以年薪二百四十萬日圓的職業作為個人職涯的起點。身為一個負責收銀、處理客訴的店員,就連中秋節、新年都必須早晚工作,甚至還被年底返鄉的朋友質疑:「你是在打工嗎?」我永遠記得那種憋屈的感受。
從那之後,經過了十年。我歷經了四次的轉職,運用那些職涯,透過副業,成為以上班族身分年收入千萬日圓,同時靠副業賺取年收入四千萬日圓的人。現在的我,任職於某...
推薦序
推薦序 善用有限職涯,創造無限發展
晉麗明 104資深副總經理
在工作中我遇過形形色色的上班族朋友;每個人對於工作都有深刻的體驗與認知;同時,基於廣泛的資訊與多元的價值觀,大家對於工作與職涯都有無限的期許與想像。
尤其是「多職人」與「斜槓人生」的概念深植人心,每位上班族都挖空心思,希望藉由專業、人脈的積累與個人品牌的塑造,創造多元的成就與收入。
然而,實際觀察職場的現況,多數人卻「事與願違」,即使有部份積極努力的上班族,成功突破障礙與瓶頸,在職場上創造成功的故事。但是,大部份的人卻是載沉載浮、受困當下、裹足不前;甚至,有些人在嚴峻的考驗下,中箭落馬、跌落職場泥沼、難以自拔。
這其中包括涉世未深的年輕人、而立之年的青壯年,也有老謀深算的職場老鳥。要能成為職場的常勝軍,並不容易,這也是為什麼多數職場上班族總覺得工作機會不多、伯樂難覓、有志難伸的原因。
臺灣的上班族平均需要在職場上度過四十個年頭,如果不想虛度年華、原地空轉。以下的幾個重要的觀念,值得你仔細省思。
創造成功的故事
大部分的企業大多喜歡錄用「有成功故事」的人,所以不論是學生、職場新鮮人或是上班族朋友,往往都企圖傾其之力去創造績效,為自己的職涯寫下可歌可泣的成功事蹟,這些點點滴滴的成就與戰功,也終會為自己打造堅不可摧的職場堡壘。
這也是為什麼「開疆闢土」的業務戰將及「從無到有」的研發人員,始終備受企業青睞;因為具體、可數據化的目標與成果,最能展現價值與貢獻。如果想要在職場上屹立不搖、無可取代,現在就開始創造「成功的故事」。
除了工作中的事,別忘了工作以外的事
在不確定的時代裡,政治、經濟、科技、新商模、病毒疫情,任何事件都可能影響你的工作與職涯;所有人與組織都不靠譜,只有自己的「專業技能」最牢靠。
上班族必須時時刻刻展現「危機意識」,而具體行動,就是從工作中延伸附加價值及創造多元的機會;例如,業務人員除了銷售產品、創造獲利外,也可將經驗著作成書、或把開發客戶、談判、溝通的技巧規劃成為課程;而更高的層次則是將本業的資源,運用到跨界領域中。
一魚多吃、左右逢源,既可創造舞台,也能有多元的收入。
對自己要求高一點
未來是「服務為王」的時代,我們檢視大街小巷四處奔忙的外送大軍,就可以清楚預測—「服務商機」絕對會讓人們「愈來愈懶惰」。
我曾經在課堂上調查大學生的競爭力,有位同學的回饋讓我印象深刻:「因為多數同學不努力,所以未來我將更容易成功!」
就如同這位同學說的,我建議想成功的上班族「對自己要求高一點」。面對任何事,如果能多盡一點努力、多用一分心思,長期匯集的力量,有朝一日就可能足以撼動職場山河。
天下武林,唯快不敗
兩岸的上班族有幾個具體的差異—臺灣人有八分能力只說三分,大陸人有三分能力,可以吹捧到十分;臺灣企業有八分把握才出手,而大陸企業有三分認知就殺進市場,邊做邊調校。
兩者都有道理,也各有成敗,但是「速度為王」的時代趨勢;「快」與「慢」決定機會與勝負。
凡事都是「知易行難」,「執行力」加上「速度」,就能掌握捷足先登的商機!
職涯發展,就像一場攀岩的競賽
面對「不確定的時代」,無論是職場新鮮人或職場老鳥而言,職涯都像籠罩著迷霧般一片迷茫;要能撥雲見日並不容易,除了職場體悟之外,也必須有正確的觀念及行動的引導。
這本由日本職涯規劃專家moto所撰寫的《個人無限公司》,作者藉由親身的體驗與經歷,闡述、列舉真實且可實踐的方法,來教導上班族如何強化競爭力,並有效創造工作機會及增加多元收入。
書中的想法與做法,許多都與我在104工作的觀察與認知不謀而合,有助於上班族釐清思維、創造自己的附加價值,同時也激勵大家發揮行動力,有效設計與經營工作職涯!
職涯與人生都像攀岩一樣,每一步皆須步步為營,看清楚未來三步的落腳處,以免失足就成千古恨。
期待《個人無限公司》,能為各位讀者在「有限的職涯」,創造「無限的機會與價值」!
推薦序 錢是膽,公司不是你的靠山
黃大米/暢銷書作家
大學畢業後,人生的戰場鳴槍起跑,誰先進入大企業,就是優先搶到成功的入場券,外人羨慕的眼光就像是鎂光燈,錦上添花照亮前方的道路,指引出康莊大道方向。但職場真的這麼簡單?就是進入大企業就是人生的坦途與保障?當然不是。
更務實地來看,進入大企業身價就能鍍金嗎?多數不是。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台給新鮮人的起薪最低,醫院龍頭給菜鳥醫生的價碼也比行情少,每年都擠進大學生最愛企業的文青書店百貨公司,薪水也很窮酸,這些企業吃定新鮮人要大企業的品牌加持身價,以及擔心沒有應徵者,你不做還有其他人搶著做。
相反的,有些知名度不高的小企業,因為徵才不易,薪水卻大方許多,新鮮人進入職場的第一課,就是在空有公司品牌的虛名與荷包豐厚中做選擇,而要看透大企業迷思與捨棄別人羨慕的目光,需要很大的智慧與勇氣。
在這本《個人無限公司》中,作者本身在職場上的條件並不好,念的是連日系大企業都不願錄取的短期大學,畢業後被知名企業的「求職高牆」逼到黯淡角落乏人問津,他的突圍過程很值得學習,我認為即便放在臺灣的職場也很適應:
(一) 寫信給社長,這看似唐突且瘋狂的舉動,卻讓他有了許多面試的機會。
(二) 製作網站介紹自己,無所不用其極地介紹自己。
(三) 把自己當商品來販售,面試時強調自己可以替公司帶來怎樣的貢獻。
這三件事情,在我出第一本書時,我也做過,當時為了到廣播與電視節目上打書,我直接寫信給當紅的主持人,附上我的影音連結,強調自己的口才很OK可以替節目加分,果然我也因此得到上節目的機會。
這本書分享了許多爭取機會的過程,每一步都很值得學習,書中不僅僅教你如何在職場上突圍,更教你如何透過每次轉職與經營副業到更多的錢。作者是一個從小就滿腦子都是錢的人,他把賺錢的信念執行很徹底,當他發現錄取大企業,不見得一定有錢途,他毅然捨棄人人稱羨的機會,選擇到未來成長性比較大的大賣場工作,年收入僅有兩百四十萬日圓,十年之後,他的年收邁入千萬日圓,創造了翻身的傳奇。
他對於職場的觀察非常敏銳,他發現資深員工長期在公司任職後,年收高於平均,但他們本身的市場價值往往又是另外一回事,隨著年資越高越來越依賴企業,但當今的企業自己都朝不保夕,隨時有沉船的危機,又如何能給員工天長地久的安穩呢?而所謂的安穩,對他來說不是從企業領取一份豐沛的薪水,而是如何不依靠公司的招牌也能賺到錢。
基於對大企業的不信任下,他在錄取後仍不斷規劃下次的轉職,轉職不是目的,而是實現個人願望的手段,轉職的目標就是賺取比現在更高的年收入,隨時看轉職資訊,不僅沒有損失也是再替自己找機會。
我也認為,對企業的不忠誠,就是對自己內心的渴望與夢想忠誠,在職場上如果太重感情,就是對這場勞務與金錢交易最深的誤解,職場就是一個市場,公司不是你的家,老闆也不是你的家人,你盡力幫公司達標,公司給你薪水,銀貨兩訖,就已經謝天謝地。
在這個職場飄搖的時代,作者是如何打造出四千萬的身價?絕對不是靠老闆給的,這也讓我想起有次上節目,主持人說他認識的某位小編月薪高達一百五十萬,小編轉身離職去創業做電商,我笑著問說:「這絕對不是月薪,一定是加上獎金,老闆不可能給這種薪水。」
答案果真如此,上班族能領的月薪,十多萬就已經是不得了的數字,這數字背後是打敗了多少英雄豪傑,才能登上高階主管的寶座,因此扣除業務單位,上班族要靠薪水發大財談何容易?
因此發展副業是條必須走的道路,這個副業可以從你原本的專業中去尋覓,例如替公司做企劃、行銷、美編的人,可以試著接外包案子,在原本的領域中去發展副業,或者以自己的興趣去發展副業,積極增加收入的管道,就不會擔心明天如果丟了飯碗會斷糧,這不僅是分散風險的概念,也是讓你變得更有膽量,此話怎麼說呢?
人在年紀大了後,對高風險的新創事業會較為膽怯,但當你有了副業後,你就可以無後顧之憂地做出大膽的決定,拚搏更多可能,甚至因此得到更高的回報。
本書可以教你在職場上如何爭取工作機會、如何評估與規劃轉職、發展副業等等,內容非常務實且閱讀後會有很大收穫,書中有句話說,「錢的數量等同於內心的寬裕」金錢越寬裕,越能做出大膽的決定,錢是膽,公司不是你的靠山,發展副業更多元的賺錢,你才能得到一生的自由與安穩。
推薦序 善用有限職涯,創造無限發展
晉麗明 104資深副總經理
在工作中我遇過形形色色的上班族朋友;每個人對於工作都有深刻的體驗與認知;同時,基於廣泛的資訊與多元的價值觀,大家對於工作與職涯都有無限的期許與想像。
尤其是「多職人」與「斜槓人生」的概念深植人心,每位上班族都挖空心思,希望藉由專業、人脈的積累與個人品牌的塑造,創造多元的成就與收入。
然而,實際觀察職場的現況,多數人卻「事與願違」,即使有部份積極努力的上班族,成功突破障礙與瓶頸,在職場上創造成功的故事。但是,大部份的人卻是載沉載浮、受困當...
目錄
推薦序 善用有限職涯,創造無限發展/晉麗明
推薦序 錢是膽,公司不是你的靠山/黃大米
前 言 薪水不是別人給的,而是「賺來的」
序 章 「靠自己賺錢」上班族真正安定的時代
在沒有標準答案的現代社會中存活
靠自己賺錢的能力創造「安定」
成為不仰賴企業的上班族
第一章 選擇低起薪大賣場工作的理由
「自己的錢自己賺」賣精靈寶可夢的小學生
靠遊戲的空盒賺錢的「轉賣國中生」
不打工,月賺萬日圓的高中時代
比同學「早兩年出社會」的戰略
在求職路上目睹的「學歷高牆」
把自己當「商品」販賣的求職活動
進入大企業是「職涯的標準答案」嗎?
「高解析」描繪屬於自己的職涯地圖
第二章 在大賣場和徵才活動學到的「成果」所帶來的工作方法
大賣場篇 1 在「可贏得機會的環境」開創自己的機會
大賣場篇 2 就算沒經驗,仍要採取「備戰狀態」
人力資源公司篇 徹底「模仿」能幹的人
瑞可利篇 擁有「讓企業成長的觀點」
創投(樂天)篇 想想「沒有招牌的自己」能做的事情
現職篇 把經營者觀點套用在「自己」身上
第三章 靠四次轉職持續提高年收入的「轉職術」
職業生涯的基本觀念
比起主管評價,「市場評價」才是關鍵
了解自己的「工作意義」
掌握自己的「價值」
提高市場價值的三大職涯藍圖
路徑①「拔擢高升的職涯」
路徑②「成為職種專家的職涯」
路徑③「成為業種專家的職涯」
轉職前的積累預備
轉職的最佳時機?
轉職準備的關鍵是「資訊量」
「沒有想做的事的人」的職涯描繪方法
選擇轉職目標的方法
實現年收入翻轉二十倍的「主軸轉移轉職」
想像職涯的思考法
下個轉職目標的「選擇法」
四次轉職琢磨出的轉職活動的「HOW」
日本轉職仲介參考篇 從轉職仲介身上找出「符合個人職缺」的方法
①職缺大量收集型仲介
②單點推薦型仲介
③親密提案型仲介
④業界精通仲介
⑤獵頭型仲介
文件製作篇 被企業選中的「戰略性職業履歷」的寫法
①掌握對方的「需求」
②找出「共同點和類似點」
③寫出「個人能做的事」,而非社內評價
④明確且「量化」傳達自己的「作用」
⑤預先準備面試的「亮點」
面試篇 挑明聘僱自己的好處的面試術
①傳達「自己是個能做什麼的人」
②證明重現性的高度
③資訊的解讀方法和傳送信息的方法
重要關鍵的交涉
實現希望年收入的「年收入交涉術」
辭職交涉可使用的三張牌
轉職後應有的重要觀點
在成功轉職後的「人際關係建構法」
進公司三個月之後再開始發揮實力
轉職沒有「終點」
第四章 運用主業賺錢的「上班族副業」
將本業內化成副業
主業副業相互加乘
①推銷自己的「個人品牌化」
②增加收入管道,確保經濟基礎
③有助於本業的「市場價值提升」
運用個人品牌打造「上班族副業」的可能
①不做耗費時間的「密集勞動型」
②把本業和過往經驗換成金錢
③分享的主題就看「職缺資訊」
④自己決定賺錢的「銷售目標」
⑤為什麼「轉職天線」會成功?
⑥本業和副業的「時間運用法」
透過 Twitter 開始經營個人品牌
①透過共鳴性較高的內容吸引跟隨
②重視與自己共鳴的跟隨者
③SNS 就跟「計步器的步數」相同
④也要關注跟隨者的跟隨數
無法靠副業賺錢的人的特徵
第五章 生涯年收入最大化生存法
即便副業年收入千萬,仍不辭退上班族工作的理由
透過轉職和副業的相乘,成為「萬中選一」的人才
以生涯收入總額八億日圓的上班族為目標
轉職和副業的相乘
結 語 「想賺錢」這樣的慾望,一點都不可恥
推薦序 善用有限職涯,創造無限發展/晉麗明
推薦序 錢是膽,公司不是你的靠山/黃大米
前 言 薪水不是別人給的,而是「賺來的」
序 章 「靠自己賺錢」上班族真正安定的時代
在沒有標準答案的現代社會中存活
靠自己賺錢的能力創造「安定」
成為不仰賴企業的上班族
第一章 選擇低起薪大賣場工作的理由
「自己的錢自己賺」賣精靈寶可夢的小學生
靠遊戲的空盒賺錢的「轉賣國中生」
不打工,月賺萬日圓的高中時代
比同學「早兩年出社會」的戰略
在求職路上目睹的「學歷高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