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 別再怨嘆好心沒好報,做人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
★★ 只有「當你是你自己,世界才會記住你」! ★★
只有擺脫「濫好人」的心態,才有資格擁有不糾結、無負擔的人際關係。
在適者生存的世界裡,你必須適度保持強悍,才能讓人生突圍。
45篇重新定位自我的處世法則,
不是教你壞,是陪你痛快做自己,防衛你的正當利益!
暢銷書《別讓不好意思害了你》、《別讓不懂拒絕搞死你》作者全新力作
如果你是 ──
✔常被稱讚脾氣好,是大家口中的好好先生、好好小姐
✔總把「不好意思」、「好~」、「沒關係」掛嘴上?
✔面對無止境的不合理要求,無法勇敢拒絕?
✔永遠將別人的需要擺在第一順位,精神長期緊張抑鬱?
✔遇到競爭場合,總是選擇退讓和妥協?
事實上,這個社會不可能永遠公平分配,只有你能為自己發聲──
聰明也是成功的特質,「好脾氣」是有原則、有底線的。
只要懂得運用規則,即使弱者也可以掌握主動權。
掌握自己的內心、強大你的氣場,才能贏得真正的尊重!
作者以專業心理諮商背景,一一剖析,
為何「以和為貴」當個有好脾氣的人,反而會害了你。
遇到事情,退一步未必都能海闊天空。
退縮不能解決問題,過度懦弱只會造成傷害。
討好、忍讓、過度善良,都無法徹底的解決問題。
這本書將幫助你認清自己的價值、建立自己的底限,
不再處處迎合他人,做回真正的自己,在工作和關係中獲得人生的主導權!
這本書是為總是不自覺變成濫好人的你而寫 ──
▌在人際關係裡,經常過度壓抑情緒、默默積累壓力
▌在職場上,無法鼓起勇氣拒絕別人
▌在感情上,老是淪為工具人
▌在家庭裡,總是一肩承擔扛不起的責任
▌在人生中,永遠害怕競爭,主動退縮,無法做回真正的自己!
在工作和人生掌握主導權的你需要 ──
前美國職棒大聯盟總教練杜洛契(Leo Durocher)說過:「好好先生總是排名最後。(Nice guys finish last.)」球場上需要有求勝意識的球員,不需要好好先生,人生也是如此。所以你需要——
★硬起來!
這世界從來就不美好,保持基本防備心,
不要習慣性的息事寧人,才能避免被人利用。
★變強大!
「以牙還牙」的人看似氣量小,但事實上這樣的人才懂得生存,
因為「報復」的特質可以化為強悍的戰鬥力,保護自己並掌控主導權。
★有點壞!
賈伯斯說:有時候,得到你想要的東西的最好方式就是發脾氣。
表明自己的態度,堅持主張,是一種威懾的手段,也是捍衛自己權益的措施。
懂得聰明控管情緒的準則,迎戰職場、人生無往不利 ──
(準則一)人類社會就跟和自然界一樣危機四伏,同樣充滿殘酷的生存法則。
(準則二)退讓只能是一種姿態、一種策略。
(準則三)從容做自己,才能真正贏得尊重。
(準則四)強者要嚴格待人待己,生存法則中弱者不值得同情。
(準則五)保持競爭性是應對冒犯的重要方式。
(準則六)成為有態度的人,才能提升個人權威、真正發揮影響力。
(準則七)充分掌握「訊息」主導權,才能贏得賽局。
(準則八)善良得建立在原則之上。
(準則九)抱持「鈍感力」,判斷行動和感情帶來的後果。
(準則十)不被「壞脾氣」控制,就事論事才是交流準則。
別被好脾氣所害,更別被壞脾氣控制。
只有聰明控制情緒,不迎合、不妥協,才能拿回自己的人生主導權。
贏得人心 決定勝負 掌握局面 強大自我 激發潛能 績效提升
各界專家好評推薦
心理師的歡樂之旅/王雅涵
職場作家/艾薇。蕭
臨床心理師/洪仲清
溝通表達培訓師/張忘形
職場黑馬學/黑主任
人氣作家/螺螄拜恩
為你而讀、人資商學院創辦人/蘇書平
臨床心理師/蘇益賢
(依首字筆畫順序排列)
本書特色
脾氣好、不計較,我們盡力做個有修養的好人,
卻總是被當成工具人,該有的權益被吃乾抹淨,失去原有的進取心。
人生本來就多樣又複雜,做好人怎麼會這麼難?
原來關於好脾氣,我們都誤會大了!
誤區1:好脾氣=好人緣?
No No No,人見人愛只有卡通、電視裡面才有。
你沒聽過,人善被人欺,好心沒好報?
誤區2:好脾氣=好修養?
No No No,正面迎戰,不代表衝突,
要能找出問題、解決問題,才是真正的強者!
誤區3:好脾氣=好心腸?
No No No,大家都聽過,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更別留給得寸進尺的人。
別被好脾氣所害,更別被壞脾氣控制。
只有不迎合、不妥協,才能拿回自己的人生主導權。
作者簡介:
周維麗 知名心理諮詢師、心理培訓專家。長期從事心理學研究和員工培訓工作,曾為多家世界五百大企業進行員工心理的系統建構,在美國、韓國、上海等地舉辦數百場心理學講座。以專門研究「不好意思」、「勇於拒絕」等應用心理學相關議題,幫助千萬人與讀者取回人生自主權,做自己的主人。著有暢銷書《別讓不好意思害了你》、《別讓不懂拒絕搞死你》。
章節試閱
節錄1〉前言:脾氣再好,也要有底線 現代人接受的多半是強調平和的教育,大家從小被教育的觀念就是「要克制自己的情緒」,因為情緒爆發時會失去判斷力,招致許多不必要的麻煩,於是就演變出像是「如果有一隻狗咬你,難道你要把牠咬回來嗎?」這樣的說法,雖然看起來是句玩笑話,但的確能讓我們說服自己壓抑情緒。 不僅如此,幾乎所有的現代教育都在宣揚保持內心平和,教導大家如何與自己對話,啟發自我認知,而且這種對話內容很敏感,涉及的話題也很多,包括我是誰、我該如何看待自己、發生的事情如何影響到我的情緒、個人形象與自我認知等等。 當自我認知逐漸發生作用的時候,我們會提醒自己:我要做一個好人、好鄰居、好同事、好下屬……對我們而言,維護個人形象至關重要,一旦自己變得有攻擊性,成為麻煩製造者,或是表現出不配合的態度,就可能會覺得渾身不自在。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情緒也許是生活中最平常、但卻最讓人頭痛的東西,是人類面對自己的重大挑戰之一。想要讓情緒平穩不會傷人很難,因為人們總是希望自己的情緒不會引起任何事端,不要讓自己承擔任何責任和風險,但同時又要確保自己的權益不會受損。正因為有這樣的想法,很多時候大家會下意識的提醒自己,應該保持忍讓的姿態,或是壓抑那些不好的情緒,才能真正減少麻煩。 可是事實證明,我們越是想要克制情緒越容易出問題,還會因為太執著於「示弱」、「善忍」的理念,而失去應有的進取心。社會學家認為,一個真正健康正常的人應該主動釋放自己的影響力,更加主動的去爭取利益,去展示自我,去影響他人,而不是消極被動的承受所有外力。 保持好脾氣也應該是有限度、有原則的。我們偶爾還是需要改變一貫的「好人」形象,在必要的時候要更加強硬一些,甚至可以表現得更具攻擊性,或是適當的發脾氣。 而且真正聰明的人並不是一味迎合環境,而是善於根據實際情形和需求來調整自己的行為模式,他們並不會刻板的堅持某一種道德觀念,也不會將「好心」當成道德的唯一標準。 不僅如此,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適當發脾氣對於個人的生活、工作和社交有很大的益處,因為發脾氣可以加強語言組織能力,能夠提高記憶力,同時強化個人的說服力。負面情緒還能讓人更加直覺的意識到,自己正處於一個充滿挑戰和競爭的環境,為了應對這些挑戰,我們需要表現得更加專注,需要擁有更敏銳的思維,需要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本書分析了片面追求好脾氣會帶來的危害,並且從人際相處、團隊管理、自我強化、商業競爭、職場文化等多個面向,深入探討與「脾氣」有關的元素,同時也論證了「壞脾氣」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此外,本書用字平實、內容充實,且特別著重實際操作,所提到的例子也生動豐富,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及借鑑意義,與一般的說教及勵志雞湯不同,非常容易閱讀。 節錄2〉好脾氣其實是爛個性 一個人的脾氣可以很好,但是一旦好到任人擺布的地步,就成了最大的缺點。 如果仔細觀察生活周遭,就會發現身邊那些「濫好人」多半都過得不太好,也許他們看起來很受歡迎,但是往往會在各方面受到制約,而這種制約並非他人造成,而是來自他們自己。好脾氣經常會被當成良好的品德,但是當一個人在他人面前毫無威脅的時候,這個人就很難和「聰明」、「崇高」聯想在一起,反而會被認為是一個「軟弱」、「被動」的人。 社會心理學家認為,「濫好人」之所以習慣於聽從別人,是因為他們潛意識裡感覺自己非常卑微、沒有價值,於是一直麻痺自己,逃避最真實的自我。這樣的人會陷入自我貶低的惡性循環:感到自己缺乏價值,於是嚴重的貶低自我,接著更加認定自己沒有價值。因此他們通常會格外期待別人的重視,期望別人給他們重視自我價值的機會。 對於濫好人來說,他們具有一定的道德感,而這種道德感會出現兩種傾向:首先、他們確實是好人,如果不去幫助或迎合別人,會對自己無法交代;其次、他們的內心擁有一套畸形的補償機制,為了心理保護,用道德感來掩蓋掉自己得罪別人的恐懼,所以他們常常會在表面上提醒自己:「我不幫忙就是不會做人,這樣有違自己一貫的風格。」 但從實質上來說,他們不過是害怕自己在得罪人之後可能遭受懲罰而已。缺乏價值感及人際交往中的道德掩飾,會使得「濫好人」成為被社會邊緣化的一群(儘管他們本身非常抗拒和排斥這一點),他們在群體及社會中的價值往往也難得到真正的認同。 這類「好脾氣的人」,常常給人的形象反而是── 好脾氣的人常常沒有主見。因為脾氣很好的人不善於與人爭辯,不會對別人的看法及觀點提出太多質疑,一旦過度迎合他人,將他人的想法當成標竿,就會變得沒有主見,失去自我意識及明辨是非的能力。這種人缺乏自信,一切以他人為主,無法在生活中獨立,更缺乏存在感,面對分歧時總會以「我錯了」或者「你是對的」為理由,來掩飾自己的不作為。 好脾氣的人比較懦弱。脾氣很好的人多半不習慣與人發生衝突,他們堅持的原則就是「能躲就躲,能讓則讓」,對於任何容易引發紛爭的事情都是避之唯恐不及,這種個性有時候看似明智,但是往往會讓自己變得更加膽小怕事、不敢爭取,甚至當自己的正當權益受損時,也不敢提出異議。更重要的是,這樣的表現會帶給其他人「懦弱」的印象,從而讓對方可以肆無忌憚的發動攻擊。 好脾氣的人缺乏原則性。好脾氣的人表面上容易被人情世故打動,做事往往更具彈性,可是這樣也會導致不良的後果,那就是做事缺乏立場及原則,常常別人說什麼就做什麼,人云亦云,難以堅守最基本的底線。而由於缺乏原則,他們很容易動搖自己的想法,破壞原有的規章制度,也很容易做一些違背初衷的事情,而這一切都會將自己置於更加尷尬的境地。 好脾氣的人缺乏開拓精神。由於傾向於相信別人或是跟隨他人,好脾氣的人相對比較保守,他們害怕自己的想法和別人不同,害怕自己的行為會受到排擠,因此凡事都追求與其他人一致,會跟隨群體的思維,而這樣就阻礙了他們獨立、創新的意識,制約了他們主動去開拓新思維的能力。 好脾氣的人內心脆弱。脾氣很好的人表面上受人歡迎,能夠處理好自己與外界的關係,可是其實內心缺乏安全感,也沒有太多承受壓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好過一點,他們多半會選擇順從他人,為自己營造一個更加安全的環境。 好脾氣的人缺乏執行力。好脾氣的人由於做事缺乏主見及立場,所以會經常三心二意或是猶豫不決。遇到問題的時候,他們並不會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反而會積極尋求幫助,或者跟從他人的指示行事,所以通常他們能夠接受各種的建議,但是也容易被迷惑而缺乏執行力。 好脾氣的人可能還會缺乏魄力、上進心及自我認知的能力……除了以上這些個性缺陷外,其本質都是「喪失自我」。由於他們總是迎合別人的想法,也就顯得自己更加渺小,可有可無。 節錄3〉善用賽局規則,弱者也能掌控局面 曾有科學家做過一個實驗:他們在豬圈裡放進一頭小豬和一頭大豬,並且在豬圈的一端設置豬食槽,另一端則安裝一個按鈕。每當有豬在按鈕上踩一下,就會有十份食物掉入豬食槽,由於踩按鈕的豬必須從豬圈的一端跑向另一端才能吃到食物,這段距離的代價相當於兩份食物。 舉例來說,如果大豬踩按鈕,小豬率先跑去吃,大小豬吃掉的分量分別是六份及四份,但踩了按鈕的大豬必須付出兩份食物做為消耗,因此純收益為四份食物,小豬依舊是牠原先吃掉的四份食物不變。 如果是小豬去踩按鈕,讓大豬先吃,那麼雙方的食量會變成大豬九份、小豬一份;此時小豬吃到的分量,還不夠牠從一端跑到另一端的代價。 如果大小豬一起行動,也就是同時踩按鈕、吃食物,那麼雙方食量比例大豬七份、小豬三份。此時,但是雙方都要扣除兩份食物做為代價,純收益會變成大豬五份、小豬一份。 通過分析以上幾種情況,大豬和小豬之間存在著很明顯的競爭關係,顯而易見,小豬在這個賽局裡處於弱勢,是應該選擇用等待、「做好事」,盡心竭力的幫大豬踩按鈕,還是選擇其他策略呢? 從利益最大化的角度來看,小豬最好的選擇就是站在豬食槽旁邊當旁觀者,讓大豬去踩按鈕就好,這麼做或許很賴皮,但對小豬來說卻是最佳的生存之道,因為可以得到最高的收益四份食物(如果大豬也不踩按鈕,小豬的收益為零),若是牠選擇去踩按鈕,收益可能只有一或是負一。反觀大豬,不管是誰踩按鈕,牠的純收益都比較高,分別是四、五、九份食物。 所以,小豬選擇不踩按鈕是最合理的選擇,而大豬會迫於巨大的收益誘惑而選擇去踩按鈕,這就是知名的「智豬賽局」或譯「合理的豬賽局」(Boxed pigs game)理論。 在這個遊戲規則中,小豬雖然表面上處於弱勢,卻占據了更大的心理優勢,因為在這場食物爭奪戰中,小豬可以盡情耍賴,放棄「做好事」的態度,而大豬完全沒輒。 這種「搭便車」的策略在生活中很常見,像是甲、乙兩個人都準備對付丙,想要占有丙的資源,但競爭也會讓他們付出相對的代價。舉例來說,甲、乙兩人會面臨三種不同的選擇:是力量較強大的甲先進攻、實力較弱的乙先進攻,還是兩人同時進攻。 如果甲、乙同時發動攻擊,甲因為較有實力,將會贏得較多的資源;如果甲率先進攻,乙做為後援部隊,那麼在甲的實力受到損害時,乙乘虛而入,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占據更多資源;如果是乙率先攻擊,可能會在拉鋸戰中消耗大量能量,而做為後援部隊的甲就可以實現利益最大化。 實際上,甲覬覦丙的資源更甚於乙,也更需要借助那些資源來提升自己的實力,面對這種情況,乙就可以運用「智豬賽局」的模式,堅持擔任後援部隊的角色,從而確保自身利益得到更大的保障。雖然乙的作法有些不近人情,甚至有「奸詐狡猾」的嫌疑,但是相比於為人作嫁的當濫好人,適當使用一些聰明的賽局策略來保護自己的利益,才是明智之舉。 或許有人會從「道德」的角度來批判乙,認為乙不夠厚道,但若是以「厚道」來定義生存策略,那麼恐怕大多數厚道的人都會遭遇挫折,因為甲或許也會毫不猶豫的做出同樣的選擇。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弱勢群體習慣了做個「濫好人」、「老實人」的角色,習慣了按照別人的遊戲規則行動,習慣了為他人犧牲,這會讓他們進一步喪失主導權。 為了保護自己,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出最合理的決策,適當讓自己變得聰明一些也無可厚非。這種聰明首先會展現在精準把握遊戲規則,一個聰明的人不一定要想著如何耍詐,也不需要運用不道德的手段逼他人就範,有時候看透規則後善加利用,就是最好的作法。 對於這些賽局的運用技巧,只要不違背法律,不會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那麼就沒必要有所顧慮,如果一直背負著「好人」的包袱,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因為不管任何人,都是會維護自身利益優先。 在多數情況下,規則都是由強者來制定,對於弱者來說,抓住有限的規則優勢為自己謀取利益無可厚非,這是弱者的求勝之道,也是將弱勢轉化為競爭優勢的策略。在利用賽局理論時,有些技巧和原則必須掌握: 首先,要抓住自己的利益點,這是最關鍵也最基本的原則。在一場賽局中,人們往往有很多選擇,不同的選擇決定了收益的大小,在智豬賽局中,小豬可以選擇踩按鈕,也可以選擇什麼都不做,但牠只有做出最正確的選擇才能確保獲得最大化的利益。 其次,要改變陳舊的「濫好人」觀念。不要總是認定只有當個任人宰割的「好人」,別人才會尊重自己,才會給予自己更多的好處,有時候要聰明一些,學會主動利用遊戲規則為自己謀取利益。 最後是要適當保持平衡。這裡的平衡是指對利用規則的限度,在智豬賽局中,小豬雖然掌握了主導權,可是如果牠過度使用規則帶來的便利和優勢,可能會引起大豬的不滿,讓大豬也選擇什麼都不做,最後導致雙輸的局面——兩隻豬都無法獲得任何食物。 對於任何人來說,找到對自己有利的規則,然後把握好分寸,按照規則做事,才是保障自身利益的最佳方法。
節錄1〉前言:脾氣再好,也要有底線 現代人接受的多半是強調平和的教育,大家從小被教育的觀念就是「要克制自己的情緒」,因為情緒爆發時會失去判斷力,招致許多不必要的麻煩,於是就演變出像是「如果有一隻狗咬你,難道你要把牠咬回來嗎?」這樣的說法,雖然看起來是句玩笑話,但的確能讓我們說服自己壓抑情緒。 不僅如此,幾乎所有的現代教育都在宣揚保持內心平和,教導大家如何與自己對話,啟發自我認知,而且這種對話內容很敏感,涉及的話題也很多,包括我是誰、我該如何看待自己、發生的事情如何影響到我的情緒、個人形象與自我認...
目錄
前言:脾氣再好,也要有底線 第一章 好脾氣讓你受歡迎,卻不受重視? 這是個「以和為貴」的時代? 當「好人」怎麼這麼難? 不要把世界想得太美好 好脾氣只是在做形象 好脾氣其實是爛個性 第二章 忍讓,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 退讓只是假裝解決問題的姿態 吃虧不是占便宜,這三種虧更不能吃 退一步,未必海闊天空 選擇忍耐是因為懦弱 過度包容等於縱容 合理捍衛自己的權益 第三章 勇敢做自己,不要總是迎合別人 做自己才能贏得尊重 做一個堅守原則的人 順從自己心裡的聲音 在分歧面前更要有自信 學會拒絕才不會拖垮人生 第四章 真正的強者嚴以待人,嚴以律己 強大的人都需要一點脾氣 成功是自己逼出來的 對自己也要吹毛求疵 不達目的絕不輕易罷手 第五章 保持強悍,你的人生才能突圍 只當好人,不當「濫好人」 「以牙還牙」不是報復,是自我保護 夠強才不會成為別人的墊背 面對競爭對手,要讓自己更強悍 第六章 職場競爭激烈,要掌握生存之道 濫好人可不會是辦公室裡的幸運兒 勇敢追求應得利益,才能保護自己 輕易滿足是進步的頭號敵人 不要為他人的錯誤埋單 帶點態度是職場防身利器 拿出實力,讓自己說話有分量 第七章 想要贏得賽局,就別想做濫好人 聰明也是成功的一種特質 善用賽局規則,弱者也能掌控局面 凡事留一手,有心機才不會落入陷阱 醜話說在前面是最實質的激勵 第八章 你的善良,不是他人利用的工具 再善良,也要帶點鋒芒 不要讓善良成為被人利用的工具 別讓他人依賴你的善良 善良不是單純的同情弱者 過度善良的9種表現 第九章 別被好脾氣所害,更別被壞脾氣控制 抑制暴躁,避免被人利用 發脾氣時要避免被權力操縱 就事論事,不要為發飆而發飆 拒絕遲鈍,但要保持鈍感力 別只糾正問題,該讚美的也要讚美 先了解事情原委,再決定要不要發脾氣 後記:「改變好脾氣」並不是要你厚黑
前言:脾氣再好,也要有底線 第一章 好脾氣讓你受歡迎,卻不受重視? 這是個「以和為貴」的時代? 當「好人」怎麼這麼難? 不要把世界想得太美好 好脾氣只是在做形象 好脾氣其實是爛個性 第二章 忍讓,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 退讓只是假裝解決問題的姿態 吃虧不是占便宜,這三種虧更不能吃 退一步,未必海闊天空 選擇忍耐是因為懦弱 過度包容等於縱容 合理捍衛自己的權益 第三章 勇敢做自己,不要總是迎合別人 做自己才能贏得尊重 做一個堅守原則的人 順從自己心裡的聲音 在分歧面前更要有自信 學會拒絕才不會...
商品資料
出版社:發光體 出版日期:2020-08-26 ISBN/ISSN:9789869867139 語言:繁體中文 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272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