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以「身土不二」概念,
完整呈現台灣有機友善食物網絡的入門書 ★最接地氣第一手經驗分享:從種植、銷售、料理三個面向,邀請服膺「身土不二」信念的農夫、廚師、通路平台等職人,現身說法傳遞最真實與最實用的經驗心得,無任何基礎的人,也能快速入門。
★清楚易懂插畫步驟圖解:以生動的插畫繪圖說明各種有機友善農法、銷售行動方案,圖文並茂,重點一目了然。
★賞心悅目視覺饗宴:動人的影像紀錄,傳遞人與土地的親密鏈結,並邀請所有受訪者推薦了近30道好食料理,成就令人垂涎,好看又實用的視覺盛宴。
好好的吃,吃出美好世界 !
「身土不二」源於中國的佛典。主要的意思是:我們和環境沒有分別,每個人都是環境的一部分,同時也被環境滋養。如我們吃的食物,每一口飯菜的背後就像一個密密麻麻的網,從食物的源頭連結許多人、事、物的付出。正在吃的我們,是用什麼樣的態度吃?以及如何回饋這片土地?其實是很重要的事。因為我們和環境,是共生共存的。
近代日本與韓國都曾以「身土不二」作為支持本土生產食物的口號。在台灣,也有一些友善農場或採用良善食材的店家,運用它來表達自身態度。台灣推動有機友善耕作的經驗已超過三十年,若從種植起就思考與環境友善共存,以公平合理的價格銷售,並且照顧消費者健康,就是「身土不二」的生活實踐。
這本書要傳達與鼓勵的即是:我們需要更有覺知地選擇「怎麼吃」。介紹在台灣的一群「友善大地者」,從種植、銷售、料理三個面向實踐「身土不二」精神,鼓舞更多人一起推動良善的飲食文化。
〈三大內容重點〉
★種植花蓮是台灣最早投入有機友善耕種的縣市,農夫們在此實踐各種照顧人也照顧土地的方案。經由書中實例將可認識全台灣目前10種重要的有機友善農法與治理技術,包括_樸門永續生活設計、秀明自然農法、活力農耕農法、計畫生產等,你將會感動於小農如何運用智慧,因地制宜,產出當季的美味好食物、照顧好我們共享的地球。
★銷售7項不同特色的有機友善食品產銷推廣行動案例,購買管道大公開。一般食材都是通過果菜市場批發,有機友善食材的銷售管道可是五花八門,有機門市、網路宅配、小農市集、慶典活動、食農旅行⋯⋯。可以安心知道我們吃的食物是哪裡來的,還增加了人際互動的溫度。
★料理鼓勵每個人都可以找到適合的方式與路徑,好好的吃、吃的好好。學校老師與農夫都在為食農教育盡一份心力,社區居民也可以用共食來推廣好好吃飯的樂趣以及促進人際關係,達人帶你逛當令市場,餐廳不只做美味也顧到健康。書中並附上近30道好食推薦,自己在家做餐也能品嚐美味。
作者簡介:
作者/ 寫寫字採編學堂
2014年資深編輯人王玉萍在花蓮成立「寫寫字工作室」,相信每個人都可以運用雙手與心,寫字畫圖,記錄在地球上活蹦亂跳的足跡。
同年開辦「寫寫字採編學堂」,每年10-12月開課,集結專業職人老師群,免費教授10位居住花蓮的年輕人學習採訪編輯,並以出版、展演活動等方式,持續關注一個議題。
「寫寫字採編學堂」的歷年作品:照顧流浪貓與植物的《走進22間店》(2015年獨立出版)、探討沿海道路拓寬影響保安林生態與社區的《海那邊的193》(2016年獨立出版)、生活與工作結合的在地產業《自宅職人》(2017年獨立出版;2018年木馬文化)、依海而生的沿海漁業與社群的《海有・島人》(2018年獨立出版)、關注社會上越來越多身心需要療癒者的《你好嗎?療癒歷程,我們走在同路上》(2019年獨立出版),以及推動本土良善飲食文化的《身土不二,從吃開始》(2020年遠流)
臉書:寫寫字採編學堂
統籌 / 王玉萍
婚前台北人,婚後花蓮人,出版是希望做一輩子的工作。從漢聲雜誌菜鳥編輯出道、誠品書店活動企劃主任收尾,搬來花蓮發現得自己創造工作。想認識在地所以創辦o’rip雙月刊,希望與年輕人合作而舉辦寫寫字採編學堂。自認沒有豪氣篤定的本事,行動時需要重複的觀察或繞很多圈,但也不覺得是浪費時光,採訪多去幾次,一定會得到比預期還多的好故事。當脈絡清楚展現,那真是非常美好的地圖。自覺被允許做為訊息傳遞者,是個幸運的人。
攝影 / 林靜怡
宜蘭頭城人,2014年路過花蓮,就一直待到現在,現居花蓮壽豐,住在一個被山林擁抱和溪流洗滌與四隻狗二隻貓包圍的地方,創立「大樹影像工作室」後,就再也沒什麼大願望,只希望能為被攝者留下些什麼,並讓這個世界溫暖一點。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李惠貞_獨角獸計畫發起人
番紅花_作家
蔡珠兒_作家
劉克襄_作家
韓良憶_作家
元氣推薦(依姓氏筆畫序)
名人推薦:
李惠貞_獨角獸計畫發起人
番紅花_作家
蔡珠兒_作家
劉克襄_作家
韓良憶_作家
元氣推薦(依姓氏筆畫序)
章節試閱
樸門永續生活設計|照顧地球、照顧人、分享多餘
采菊園生態農場
「這是我生平第一次舉手說要做!也還好有舉手,後面的好事才會發生。」廖美菊說。二○一八年政府開始推動友善環境耕作的政策,她鼓勵「花蓮樸門永續生活協會」的夥伴一起抓住這難得的機會,成為花蓮目前三個審認單位之一。以樸門永續生活設計為基礎,無化肥、無農藥,更在乎生物多樣性與資源運用。擔任審認單位召集人的她說:「農人友善環境,土地被照顧好了,人就會加倍安全!」
沿著小徑走進采菊園,放眼望去沒有大面積的農作物,滿是花草乍看貌似凌亂了些,走近才發現鳳梨、山蘇、薑科植物,像是各有生活領域一般隱身其中。最顯眼的是鳳梨!壯碩粗大的枝葉像是在伸懶腰般綻放,和諧地與被農夫視為雜草的咸豐草比鄰而居。
花蓮高中生物老師退休的廖美菊,經營一座近三公頃的實驗農場,透過長期實作與觀察,推動符合亞熱帶生物多樣化的自然農法。「我的工作就是把長得很高的草踩下去,草踩彎成厚厚的一層,底下的照不到陽光就會爛掉,養分就會送給土壤。上面的草不久又會自己轉彎,長起來行光合作用,把陽光都轉換成養分,去滋養土地。所以我這個地方的特色,就是雜草很多。」她透過改變處理土壤方式、種植多樣性作物,證明了自然農法能讓土壤肥沃,產出健康又滋味豐富的食物。
「我種東西的第一個原則就是,所有我想吃的都種,再從中找適合發展的。第二個原則是種類要很多,生物多樣性越高,生態平衡效果越好。例如,桃子李子很好吃,但是很難照顧,我就種一點點。鳳梨很好吃又不會太難照顧,就多種一點變成經濟作物來賣錢。各種柑橘類的,像是檸檬、柳丁、椪柑、金桔、金棗都有種,加工就能吃一整年。」
往農場裡頭走,還有枇杷、梅子等各樣的果樹,廖美菊與夥伴來清理枇杷葉面上的苔藻、枯萎的花瓣,減少病蟲寄生機會,摘除受傷的、保留健康的果實,套袋後等待慢慢成熟。不時見到小蝸牛、蝴蝶、蜜蜂,充滿生機。「以前還不只這樣!早期生態非常豐富,到處都是青蛙。但後來在我上小學以後,農夫們開始大量使用農藥,很多生物就逐漸消失⋯⋯。」
這座有別於一般農場的采菊園生態農場,是廖美菊的生態教學基地,也是友善環境耕作審認的示範農場。
農家子弟出生的她從小在田野間長大,生物老師退休後持續推動生態教學。十多年前認識了樸門維護生態多樣性的理念「照顧地球、照顧人、分享多餘」,正好與她「志同道合」。
「樸門永續生活設計」是一九七○年代澳洲生態學家比爾莫利森(Bill Mollison)、大衛霍姆格倫(David Holmgren)等人提出的一套生態設計方法。有感現今環境遭受破壞,大量的農藥與肥料使用造成生態失衡,以「永續農業與生活」為目標,結合了部落文化、自然生態、農業、能源等不同領域知識而設計,應用於菜園、農田,甚至社區。透過規劃空間、系統性分區管理、種植多樣作物,形成較穩定的環境,讓四季都有收成,就能維持農業生產與健康生活。
樸門歸納出一套遵循大自然的運作法則,但因為各地栽種經驗、土壤質性不同,仍需要花費時間去消化實踐。廖美菊笑稱自己是個農人科學家,「我的觀察力跟思考力在農場裡都用上了。我就是不斷地犯錯,比如種錯位置、估錯人力,花了很多時間在認識這塊土地。」即使是生物老師在實踐過程中也深感不易,但只要等到土地復甦,作物便回頭照顧了土地與人,還能有所收益。(以上為節錄)
樸門永續生活設計|照顧地球、照顧人、分享多餘
采菊園生態農場
「這是我生平第一次舉手說要做!也還好有舉手,後面的好事才會發生。」廖美菊說。二○一八年政府開始推動友善環境耕作的政策,她鼓勵「花蓮樸門永續生活協會」的夥伴一起抓住這難得的機會,成為花蓮目前三個審認單位之一。以樸門永續生活設計為基礎,無化肥、無農藥,更在乎生物多樣性與資源運用。擔任審認單位召集人的她說:「農人友善環境,土地被照顧好了,人就會加倍安全!」
沿著小徑走進采菊園,放眼望去沒有大面積的農作物,滿是花草乍看貌似凌亂了些,走近...
推薦序
番紅花(作家)
追求本土當令精緻食材的我,對花蓮始終有濃厚的愛。被中央山脈、海岸山脈和太平洋依依環抱的花蓮,農漁畜牧業俱皆發達,大山大海的壯麗風光裡有著定置漁網和梯田海稻米,那縱谷平原裡的河川沖積扇,則充滿地方職人的生活故事與各種型態的創作,多年來我總是透過玉萍團隊的田調和採訪,得以深度認識花蓮土地的潤養。
當「身土不二」不再只是口號而轉化為真誠、務實的信仰,讀者可以用哪些方式去參與或鼓勵友善環境的產業與職人?這本書提供許多立體的線索。每年前往花蓮多次的我,覺得花蓮人是最浪漫、最不計算現實利益的,他們在土地上勤勤懇懇地勞動,不斷生產出最高品質、最潔淨的多元食材,並高度實踐生活永續的核心價值,讀完《身土不二,從吃開始》,理解人與土地、季節的關係,你的日常餐桌將會隨之開展出新鮮、甘甜的滋味。
番紅花(作家)
追求本土當令精緻食材的我,對花蓮始終有濃厚的愛。被中央山脈、海岸山脈和太平洋依依環抱的花蓮,農漁畜牧業俱皆發達,大山大海的壯麗風光裡有著定置漁網和梯田海稻米,那縱谷平原裡的河川沖積扇,則充滿地方職人的生活故事與各種型態的創作,多年來我總是透過玉萍團隊的田調和採訪,得以深度認識花蓮土地的潤養。
當「身土不二」不再只是口號而轉化為真誠、務實的信仰,讀者可以用哪些方式去參與或鼓勵友善環境的產業與職人?這本書提供許多立體的線索。每年前往花蓮多次的我,覺得花蓮人是最浪漫、最不計算現實利益的...
作者序
【前言】
這本書要帶讀者走進友善耕作的環境中,請想像你真的身在其中:眼睛所見不會只有食物,彎下腰土壤裡有鑽來鑽去的小動物們、抬起頭作物間飛舞著蟲鳥們;然後,來聽一聽水渠裡的聲音,裡面其實還加上了咕嚕咕嚕的魚、水草、青蛙在合奏。
從事農業的目的不是大量生產,人類在大自然中擔任很重要的合作管理者角色,我們因為友善的管理而被食物滋養,也滋養了其他生命。
當越瞭解食物的來源、認識它連結的風土文化與人情,就越能善用選擇食物的權利。我們支持友善耕作的農夫們,也就參與了滋養其他生命的行動。
【代序】
一起寫給,想要好好吃的你
有一群人的工作與生產食物有關,他們理解:農業的目的不是大量生產,而是滋養生命。於是分別在種植、銷售與料理各領域,為生產出真實、多元、友善的食物而努力。
這本書以花蓮的實踐者為例,分享對食物與土地的想法,可以說是「與食物最相關者」的共同心聲:請大家一起來關心「吃」這件事吧!
我們越瞭解食物的來源,就越能善用選擇食物的權利。也可以透過吃,來拉近人際間的關係、重新連結與土地的感情。
食物是愛,是大地餵養我們的禮物。──優席夫(藝術家)
山上就是植物最多,如果熟悉這些知識,整座山就是你的冰箱。──蘇秀蓮(邦查有機農場)
每一次來的水果,狀態和味道都不太一樣,那是今年的土壤氣候決定的,是大自然決定的。──莊書宇(春虫冰工場)
阿美族從前能夠辨識約二百種的野菜,可是現在一般人能認出的不到三十種了。──太巴塱Ina(太巴塱Ina好野味SEFI)
現在大家吃的食物,其實是農夫很刻意用心去種才有的。──陳柏叡(明淳有機農場)
人類會思考能行動,我們要把從食物得到的能量轉化成什麼,才能與天地萬物一起好好合作?──吳水雲(光合作用農場)
以前聽老人家講,羊肉性溫補,是很好的食材,但為什麼注重養生的現在,吃羊肉的人反而比較少?甚至媒體報導紅肉會致癌?是不是吃太多飼料,讓牠成為「不好的肉」?如果用純天然牧草飼養,是不是可以讓羊肉回到最初單純的美好?──陳嘉勳(慶錩牧場)
農人的天職,就是要去照顧好自己的食物啊!──廖美菊(采菊園生態農場)
大地之母生養萬物,所以小動物們到田裡來「共食」理所當然。──鄭麗玲(光合作用農場)
有時候蟲比人類聰明,知道什麼食物是安全的。──游振葦(興瑞有機果園)
務農,是想走出一條人與自然共處的保育之路。──林佩蓉(伍GO 農)
務農讓我有彈性安排時間去做其他的嘗試,過想要的生活。──黃兆瑩(伍GO 農)
現在帶的體驗內容就是我的生活總和,讓大家認識順應土地而生的產業。──彭瑋翔(吉林茶園)
使用土地其實就是在掠奪環境,我想做的就是盡量把對自然的影響縮小,消費者暸解這個理念也會比較安心。──黃彥儒(彌勒有機果園)
讓更多人瞭解食物來源很重要,才會開始重視自己和土地的關係,來吃的人都會慢慢被影響、可以逐漸被翻轉。──Kai、小夏(BOSO 飽所)
吃東西是維持生存很重要的一件事,但現在我們都很快速在解決這件事,並沒有真正享受吃飯在生活裡的意義。──趙書琴(伍佰戶社區)
想要美味並不複雜,在家也可以做到。──張萱(POPOMAMA 膳糧廚房)
小孩等吃飯時會哼著傳統歌謠,也會拿剛煮好的糯米飯給老人家一起享用,我看見孩子與部落文化還是在一起的。──黃郁惠(織羅米八六團隊)
讓孩子覺得有趣,才能慢慢翻轉他對家鄉、對自己人生的想像。──蕭美珍(明禮國小)
老師和農夫對食農教育的想像,存有落差。我想要當那座橋梁。──鍾雨恩(天賜糧源)
讓留種,成為美好的日常。──簡子倫(種子野台)
【前言】
這本書要帶讀者走進友善耕作的環境中,請想像你真的身在其中:眼睛所見不會只有食物,彎下腰土壤裡有鑽來鑽去的小動物們、抬起頭作物間飛舞著蟲鳥們;然後,來聽一聽水渠裡的聲音,裡面其實還加上了咕嚕咕嚕的魚、水草、青蛙在合奏。
從事農業的目的不是大量生產,人類在大自然中擔任很重要的合作管理者角色,我們因為友善的管理而被食物滋養,也滋養了其他生命。
當越瞭解食物的來源、認識它連結的風土文化與人情,就越能善用選擇食物的權利。我們支持友善耕作的農夫們,也就參與了滋養其他生命的行動。
【代序】
一起寫給...
目錄
目次
關於好食物的十個QA
一起寫給,想要好好吃的你
透過吃,來保護土地
◆種植__順應天地,滋養生命
樸門永續生活設計|照顧人、照顧地球、分享多餘 / 采菊園生態農場
秀明自然農法|天人合一的米食文化 / 四季耕讀農園
活力農耕農法|跟宇宙合作 / 光合作用農場
各式有機農法|自然循環農業的幾種方法 / 興瑞有機果園、宇還地有機農場、彌勒有機果園
協力共耕|樂種好生活 / 伍GO農
計畫生產|與環境共生的耕作實驗室 / 邦查有機農場
有機育苗|要有機,不簡單 / 明淳有機農場
跨域保種|保種倡議人的家庭菜園 / 種子野台
友善畜牧|天然牧草飼養 / 慶錩牧場
有機農業推廣|生產、生態、生活 /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銷售__大地禮物,全力以赴
傳承創新|茶與咖啡的合作 / 吉林茶園、Ba han han non好茶咖啡工作室
實體通路|小農們的交流場域 / 健草農園、禾亮家香草、花蓮好事集
農夫直賣|宅配的是生活 / 太巴塱Ina好野味SEFI
食農旅行|合作走出美麗大腳印 / 織羅米八六團隊
公益合作|來當富里人,農村發展全民參與 / 天賜糧源
慶典活動|以食農策動地方創生 / 策展人鄭崴文、藝術家優席夫
農業社造|尋找帶動社區發展的啤酒花 / 洛韶社區
◆料理__好好的吃,也可以保護土地
食農教育|讓孩子循著味蕾記憶回家 / 老師與農夫們
當令市場|滋味豐富的食材探索樂園 / 大同市場、復興(綜合)市場、中華市場、重慶市場、美崙市場、市八(中山)市場、吉安黃昏市場
農夫的一餐|照顧自己的講究時刻 / 黃兆瑩
社區共食|來,一起吃飯! / 伍佰戶社區
有態度的店家|用心準備,享好食 / BOSO飽所、彩虹魚創意烘焙教室、春虫冰工場、
POPOMAMA膳糧廚房、花蓮・深夜食堂、鳳成商號
附錄1 好食物的驗證與加工
附錄2 吃不只是吃,食物的療癒力量
附錄3 到花蓮,來一趟「身土不二好食物」之旅吧!
目次
關於好食物的十個QA
一起寫給,想要好好吃的你
透過吃,來保護土地
◆種植__順應天地,滋養生命
樸門永續生活設計|照顧人、照顧地球、分享多餘 / 采菊園生態農場
秀明自然農法|天人合一的米食文化 / 四季耕讀農園
活力農耕農法|跟宇宙合作 / 光合作用農場
各式有機農法|自然循環農業的幾種方法 / 興瑞有機果園、宇還地有機農場、彌勒有機果園
協力共耕|樂種好生活 / 伍GO農
計畫生產|與環境共生的耕作實驗室 / 邦查有機農場
有機育苗|要有機,不簡單 / 明淳有機農場
跨域保種|保種倡議人的家庭菜園 / 種...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40頁開數:16K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