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以華人案例闡述如何應用諮商大師Murray Bowen理論,剖析職場各類情緒問題的著作。
有情緒是正常的,只要解決紛亂的人際問題,就不會對工作感到厭倦。→本書可以幫助你找出自己的情緒地雷
→透過練習單,你可以成為自己的情緒教練
→應用Bowen八大理論,理解情緒,改善人際關係,找回你對工作的自信與熱情
職場中的你,是不是經常擔心被討厭、被排擠、被上司壓榨或挑剔、超時工作,工作卻達不到績效,
職場中的負面情緒,不僅會影響職場表現,更會影響下班後的生活品質,如果未經正確處理,情緒問題更會逐漸導致身心出問題。
Bowen系統理論重點在於透過自我覺察,修復人際關係,
因此本書目的就是希望能藉此協助讀者看見自己的情緒,並理解、認識情緒背後的成因,並能解決負面情緒帶來的問題。
書中提供的不只檢測情緒的來源,更探究情緒背後的動機,
並運用Bowen系統理論教你如何思考與修補這個情緒傷口,來重建你和自己、你和職場夥伴的關係。
作者簡介:
林佳慧
專業諮商心理師
十多年來藉著助人工作投入Bowen家庭系統理論學習及實踐,為壓抑、忍耐許久的問題及情緒展開行動,體會要改變舊有的慣性模式,釋放毒性壓力與情緒,需要過程也需要一點點冒險。多年來投入推廣理論及教練,以親切、尊重、涵容接納的態度和諮商專業,協助個人、家庭及組織,找回內外系統的平衡與平靜,成為更好的自己。
現任:
• 杏語心靈診所治療師
• 包文理論顧問有限公司專案經理人、資深講師、教練
• 旭立文教基金會企業員工協助專案特約心理師
• 啟宗心理諮商所兼任心理師
• 阡陌職涯顧問有限公司特約心理師
• 台灣心力希望協會祕書長
• 台北市生命線電話輔導志工十八年、團體催化員十年
專長:
• 壓力管理與情緒調適、自我成長與探索、悲傷失落輔導、創傷知情與復元、自殺防治。
• 伴侶諮商與婚前輔導、婚姻適應與危機諮商、親職教養與親子溝通、原生家庭議題探索。
• 職場困擾與霸凌問題、生涯探索與轉職抉擇、企業員工激勵輔導、人才培育與改革接班。
FB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twbowen.coach/
個人網頁:www.twbowen-coach.com
林惠蘭
企業教練 / 專業講師
長期致力於人文教育推動與生命智慧探詢。
透過教練輔導與課程講授的方式,協助個人學習成長、覺察轉化、發揮潛能;輔導企業人才培育、整合企業價值與傳承經營智慧,為使命與志業。
• 典傳智慧知識工作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
• 國際教練總會(ICF)認證專業教練
• 中華華人講師聯盟(ICSA)認證講師
• 包文家庭系統理論專業訓練
• 薩提爾系統轉化治療模式專業訓練
• 多家企業合作講師與專屬教練
專長:
企業及個人教練輔導、企業傳承與人才培育、關係管理與情緒整合、邏輯思維與精準表達培訓、經典書籍導讀與讀書會帶領。
FB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hiqcoach/
典傳智慧知識工作有限公司: https://swicoach.com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專業推薦](依姓氏筆畫序)
兩位作者結合自己多年的實務經驗以及對家庭系統理論的理解,撰寫這本相當具有華人特色的家庭系統理論之職場實用書籍。在閱讀的過程中,讓人可以更有架構地思索自己在職場上的各種樣貌,以及彼此之間的相互作用,實踐書上所謂自在與智慧的自我分化人生。──江文賢博士|婚姻與家庭治療博士、心理師
我認為本書是所有想成為優秀經理人應讀的一本書,可以培養一個經理人對於「人」的敏銳度,由心理學角度去詮釋員工表現出來的行為,會讓管理者找到更好的管理方法,幫助員工改變負面的思維,重建信心,最終改善工作績效。──何春盛|研華科技公司執行董事
此書結合企業教練實務經驗與Bowen系統理論架構,相信將為企業職場人提供一條關係經營與自我整合的最佳路徑。──林齊國|典華幸福機構創辦人暨學習長
我在此毫無保留的大力推薦:拿起它,閱讀它、實踐它,你將在職場生涯最重要的必修課「職場情緒」課題中獲得高分,邁入幸福且欣欣向榮的人生。──鄭雲龍|身體智慧有限公司執行長、脊椎保健達人
名人推薦:[專業推薦](依姓氏筆畫序)
兩位作者結合自己多年的實務經驗以及對家庭系統理論的理解,撰寫這本相當具有華人特色的家庭系統理論之職場實用書籍。在閱讀的過程中,讓人可以更有架構地思索自己在職場上的各種樣貌,以及彼此之間的相互作用,實踐書上所謂自在與智慧的自我分化人生。──江文賢博士|婚姻與家庭治療博士、心理師
我認為本書是所有想成為優秀經理人應讀的一本書,可以培養一個經理人對於「人」的敏銳度,由心理學角度去詮釋員工表現出來的行為,會讓管理者找到更好的管理方法,幫助員工改變負面的思維,重建信心,...
章節試閱
3-2人際關係的演進 (摘錄)
你可能曾觀察到職場有些人看起來就冷冰冰,在人際互動裡沒有友好或親密這回事,看起來沒什麼情緒起伏,一副高深莫測,奉行著「喜怒不形於色」的宗旨。這很可能是他過去在人際融合又衝突的經驗中學來,因此保持人際交流距離以避免衝突。
大部分人是從家裡開始學習人際的互動方式,也就是從父母或主要照顧者身上學得,如果父母或主要照顧者較少有心理上的交流互動,孩子在成長過程學不到情緒表現的方式,自然呈現出人際疏離或隔離的樣貌。
自我分化,辨別人我之間的界線
自我分化是包文理論的核心。「自我分化」的概念有點像是細胞分裂,它是一種狀態、光譜以及由此產生的行動。
自我分化程度愈高的個體,愈能超越與他人的自動化融合或自動化疏離。
自我分化能夠協助你清楚辨別人我之間的界線,可以自在穿梭在自己、團體的各種關係之間,不受過度的情緒融合所困擾,也不會因衝突而產生情緒切割。
成熟的自我分化,不會因為關係過度黏膩或疏離,而影響自我價值判斷,更不因關係融合而興起或因關係疏離而低落。
如果自我分化得好,就會很清楚自己與他人的關係狀態,清楚明白自己的立場與原則,不會無意識地情緒融合或極端的情緒切割。
自我分化高的人,並非只有想到自己而已,同時可以顧及到自己、關係、整體。
以下面這張圖為例,當關係過度融合時,高自我分化的人會進行思考:
我要不要這麼投入與糾葛?
我要不要踩煞車了?
他希望我交出來自我,但我不想完全交出去,我能不能講清楚自己的立場?
當關係產生衝突時,高自我分化的人會思考情緒與界限:
你的情緒是你的,我的情緒是我的。
我可不可以把自己的情緒表達清楚?
當兩人關係陷入更加緊繃而焦慮時,高自我分化者可以決定要不要進入三角關係,什麼時候進入三角關係,或者何時離開三角關係;所有決定都是在有意識的狀態所產生,都是經過一連串細膩的觀察、思考,才產生行動,不會讓自己流於無意識的自動化情緒反應與行為。
大自然都有晴雨變化,我們的喜怒哀樂當然也是自然節奏中的一環。雖然過於緊密融合的關係,容易帶來情緒,但我們可以透過練習,安定並照顧好自己的情緒。
當情緒來時,首先把情緒先安置一旁,停下來先觀看自己、問自己:
為什麼我會生氣?
為什麼此刻我會覺得沮喪?
現在我的感受很真實,但我所想的是事實嗎?還是我自己過度臆測的結果?
自我分化程度愈高的人,愈能夠蒐集更多事實,不會讓自己的情緒無限蔓延或沉溺,而是能不斷回到自己身上反思。
也就是會為自己的情緒反應按下一個「暫停鍵」,在暫停的空檔,更看清楚與觀察自己的每一個狀態。
1.自我的構成要素
在包文理論中,「界定自我」是很重要的一環。界定自我,即由我來定義我自己,不是由別人來定義我。
自我,基本上由基本自我與假自我所組成。
基本自我與假自我是同時存在的。包文是這麼定義基本自我:「基本自我是可靠的特質,可用這方式說明『這是我的立場,這就是我,也是我做或不做的基礎,這是我的信念及確信』。」
基本自我不會在關係中參與自我借貸、交換、或失去自我。因此,當基本自我愈大,自我分化也就愈高;反之,基本自我愈小,自我分化程度就愈低。
與基本自我性質不同的假自我(也稱功能性自我),根據包文定義,「假自我,是受關係系統影響所產生,假自我在關係系統中可以協商。」
我們每個人都有假自我,假自我多數時間是在面對關係融合時,自我交換的部分,不同於堅固可靠的基本自我,假自我是自我中社會化、自動化的反應。在團隊中的一員,當假自我愈大,愈容易不假思索地配合或陷入團隊迷思。
職場上你可能看過有些能力很強的同事,凡事自我要求高、做到盡善盡美,但同時需要他人不斷吹捧與認同,倘若沒有得到即時讚賞及肯定,就轉為對事更加吹毛求疵,或者情緒低落,這樣的情形就是假自我(功能性自我)很大,基本自我卻很小的案例。
假自我小,多半會被人認為能力不足、效率不彰,所以可能較難符合社會、職場期待。
假自我大,基本自我也完整的人,能有完整的選擇權,不會跟著團體隨波逐流。
例如,當大家都在加班,如果他已經完成工作,他能選擇加班或不加班;當大家都要一起聚餐時,他能選擇加入或不加入,不會怕自己被邊緣化而勉強加入大家的行列。這類人很清楚自己要做或不做什麼,在行動之後,不需要他人的肯定也能心安理得,也很願意與他人互動連結,若有他人肯定也會感到喜悅。
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
你希望達到什麼樣的成就?
你期待人生是什麼樣的狀態?
人生有生活與工作的部分,「關係」存在於二者之間。生活安定、工作有成就是大部分人的渴望,然而若為求職位、名利、財富、人際⋯⋯,用過多的自我交換,不免容易陷入無力與焦慮;若能提高基本自我的範疇,有意識的清楚自己界線與能力,那麼更能自由地在生活與工作的各種關係中遊走,而得到自在與滿足。
2.提高自我分化
我們在前面章節談了很多案例,這些案例背後都談及了家庭關係或關係系統中可能產生的問題,因為包文家庭系統理論就是「當你懂理論時,你就會運用它」。
了解理論,把理論用到自己身上,先了解個人內在系統,再了解在關係系統中自己和他人,進一步了解不同的系統中如何互相影響。
所以要提高自我分化,減少自動化的情緒性反應,第一件事正是你現在在做的事:學習理論。
學習畫組織圖或家庭圖,如下列三圖,就能發揮具像化「見樹又見林」的效果。
把困擾自己的關係,透過畫出組織圖或家庭圖,就容易找出脈絡。
情緒壓力會在組織中或家庭中流動,而焦慮會在人與人之間互相影響,透過圖像視覺化,就能清楚關係中的樣貌與焦慮流動的來源與去向。
我們會發現通常在系統中較為脆弱的人,可能會成為代罪羔羊或出現適應不良的症狀,然而出現症狀的人不必然是低自我分化,高自我分化者有較高的情緒成熟度,在遇到超載的壓力時,仍有可能會出現症狀。
這些症狀可能是職場急性壓力所挑起的,更進一步追溯,或許也有源自於早期原生家庭經驗中所引發的自動化情緒性反應。
因此要了解一個人發生了什麼事,除了看懂現在,也可以回到過去,看看其中可能有些慢性焦慮正如同緊箍咒般,在特定主題上出來攪局。
回到自己身上,同樣需要「回家做功課」。就是從自己出發練習,當焦慮產生,看看自己可以做什麼改變現況,而不是把念頭放在「都是別人的錯」。
如同在教練會談時,教練引導覺察的焦點,在個案自身而非他人,透過個人的發現與反思,找出可行的行動方向。
畫出並看懂自己在職場和家庭的角色位置後,接著問自己,在自己的角色位置上,什麼是需做、要做和不做的,而做決定的立場和原則是什麼?
當想清楚,就不容易被自己和他人的情緒牽著走,可以自己決定什麼時候要和誰連結,什麼時候要保有自我的獨立性。
自我分化較高的人,焦慮較少,生活問題、思考、情緒融合的狀況較少,關係較佳,會有較好的決策判斷,也較不在意他人眼光。
自我分化較低的人,焦慮較高,生活問題、思考、情緒融合的狀況較多,關係較差,較差的決策判斷,較在意他人眼光。
當你開始嘗試自我分化時,並試著在關係中挑戰降低融合,週遭的人也會開始反應,會要求你「變回來」,他們會說「你錯了!」要求你變回融合的狀態,可能也會開始情緒勒索:「如果不照著做,將會付出什麼代價」。
那是因為提升自我分化的開始,就會在不同層面上違反原本習慣的自動化反應,所以我們心裡要有所準備,一定會遇到阻礙與抗拒,不論這個阻礙與抗拒是來自於自己、他人,還是慣性系統的某一部分,只要保持冷靜與觀察,與每個人持續的接觸,一致性的往自我分化行動,慢慢的提高自我分化,連帶的身邊的人也會有所改變,整體系統也會向上提升。
3.觀察歷程
在前面章節,我們陸續談到觀察歷程的重要性,其中第一件事是嘗試將自己放在人際互動中「觀察者」的心理位置,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互動中,我們很容易因為系統中的情緒流動而吸收焦慮或引發自身的焦慮,將自己放在觀察者的位
置,就是要讓自己有意識的與核心拉開些距離,減少被激發情緒的強度,如此我們才能在較穩定的心理狀態下,觀察自己和他人,還有關係互動中發生什麼事。
自我覺察:有能力觀察自己的情緒,並留意情緒的變化。
自我管理:有能力運用對於情緒的覺察,保持自我的彈性。
社會覺察:有能力了解自己的情緒,並能觀察自己的自動化反應,才有能力了解別人的情緒,並知道發生什麼狀況。
關係管理:有能力對自己與他人做情緒的覺察。
在組織中若能有更多開放與溝通管道,同時能評估與接收到彼此發出的訊息,團隊更能強化互動關係,團隊目標與共識愈容易和諧一致。
4.領導者的系統觀
包文理論強調系統觀,同時協助領導者能更全面觀看組織關係脈絡。莫瑞.包文指出一個領導者是:「帶著勇氣去界定自我,願意為家人與自我的幸福去努力,不生氣也不教條式地告誡他人,將自己的能量放在改變自己,而非告訴別人該怎麼做,能夠知道並尊重他人多元的意見,能夠調整自己去面對團體的優勢,而不被別人不負責任的建議所影響。」
很多領導者都有同樣感慨,在職場越往高處爬,越感到孤單,能討論商量的人變少、能支持理解的人不多,增加的是更多的對立與難防的明槍暗箭,畢竟權高位重是很多人的渴望。
即使彼此沒有利益關係,光是看著你享有甜美的果實,對有些人來說就夠刺眼忌妒的了。
我在包文家庭系統理論的授課中,常常會播放「狼改變河流」的影片,為的就是協助學員了解,理論在教我們「見樹又見林」的方法,而這樣的「系統思考」方式需要經過訓練,因為多數人太容易以因果關係的方式來分析及解決問題,然而這只會讓職場或系統中真正的問題沒有機會被發現和討論,為求快速和效率,治標不治本可能可以暫時的解決問題和症狀,但一段時間後會發現,同樣的問題和症狀又再次出現。
系統思考來自於對自然系統的事實觀察,所有的關係都是互動來的,並非單一因素造成,所以沒有人需要被責備,也沒有人是問題人物。
增進自己系統思考,尤其是理智系統,更能讓自己有能力觀察自己,以及自己與環境的關係,進而反思整體運作的現象和自己在其中的角色。
學習理論最重要的目標之一,在於家庭系統與組織系統中界定自己。
自己是誰、在什麼位置、在自己的位置上哪些事會做,哪些事不會做,能辨別系統中所發生的現象,並能經過思考後形成新的行為反應。
如此,不僅提高自我分化,每個人更能都是系統中的領導者。
3-2人際關係的演進 (摘錄)
你可能曾觀察到職場有些人看起來就冷冰冰,在人際互動裡沒有友好或親密這回事,看起來沒什麼情緒起伏,一副高深莫測,奉行著「喜怒不形於色」的宗旨。這很可能是他過去在人際融合又衝突的經驗中學來,因此保持人際交流距離以避免衝突。
大部分人是從家裡開始學習人際的互動方式,也就是從父母或主要照顧者身上學得,如果父母或主要照顧者較少有心理上的交流互動,孩子在成長過程學不到情緒表現的方式,自然呈現出人際疏離或隔離的樣貌。
自我分化,辨別人我之間的界線
自我分化是包文理論的核心。「自我分...
目錄
[推薦序]情緒,關係,我的新人生 ──江文賢
[推薦序]做自己職場的導師 ──何春盛
[推薦序]教練,讓關係更靠近 ──林齊國
[推薦序]行走在天命中的情緒教練 ──鄭雲龍
[作者序]改變,從自己開始
第一部 認識包文理論,探尋情緒地雷
1-1我到底怎麼了
為什麼會有情緒地雷?
情緒的源頭
1-2包文理論
個人情緒與人我的關係
第二部 職場的情緒地雷
2-1情緒融合,尋求認同感
渴望被看見的淑芬
我們應該是一國
2-2情緒切割的自我保護
切割,是為了不被傷害
人人好的背後是有所期待的
2-3手足位置如何影響人際關係
像是獨生女的中間子女
有哥哥姊姊與弟弟的中間子女
手足位置與升遷的關係
2-4 高低功能者是互惠模式
少了我就不行的高功能者
被動的低功能者
2-5組織中的情緒系統
人才留不住,是八字不合還是風水問題?
為什麼找不到接班人?
2-6 情緒中的三角關係
不是偏心,是第三者比較配合
關係中的焦慮推開我們
2-7多世代傳遞歷程
主管的成功模式能複製或轉移嗎?
2-8社會情緒歷程
團隊和諧,卻引來更多不滿?
第三部 有意識的自我分化
3-1自動化情緒歷程
急性焦慮與慢性焦慮
擺脫自動化的情緒反應
3-2人際關係的演進
情緒融合、緊密衝突、三角關係、情緒隔離、
自我分化,辨別人我之間的界限
第四部 從融合到自我分化之路---模擬個案
辨識情緒四步驟
4-1找出你的症狀
4-2找出你的壓力源
4-3 畫出你自己的家族圖
4-4 核心家庭情緒歷程
自動化的情緒反應
4-5 運用理論,成為更好的自己
[推薦序]情緒,關係,我的新人生 ──江文賢
[推薦序]做自己職場的導師 ──何春盛
[推薦序]教練,讓關係更靠近 ──林齊國
[推薦序]行走在天命中的情緒教練 ──鄭雲龍
[作者序]改變,從自己開始
第一部 認識包文理論,探尋情緒地雷
1-1我到底怎麼了
為什麼會有情緒地雷?
情緒的源頭
1-2包文理論
個人情緒與人我的關係
第二部 職場的情緒地雷
2-1情緒融合,尋求認同感
渴望被看見的淑芬
我們應該是一國
2-2情緒切割的自我保護
切割,是為了不被傷害
人人好的背後是有所期待的
2-3手足位置如何影響人際關係
像是獨...
商品資料
出版社:商周出版出版日期:2020-10-08ISBN/ISSN:9789864779215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08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