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變化急遽的社會中,如何培養孩子面對挑戰的能力?
坐在教室裡上課、沒日沒夜的補習、永無止境的考試,就是「學習」嗎?
究竟在21世紀,我們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我們想培養出什麼樣的下一代?
現在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備受保護,就像在溫室中長大;然而外面環境競爭日益激烈,我們讓孩子學到如何面對挑戰的能力了嗎?本書作者透過多年來的教育觀察與實驗,敘說「野」如何能夠成為一種能力、「野力」在未來社會有何重要性,以及如何培養「野力」。
【迷‧路】
超越教室裡的學習!
在大學部課程中,我設計了「一個人的旅行」個人實作作業,規定同學:
一定要讓自己迷路、一定要「一個人」開始、不能開手機行動上網、不能使用Google map或GPS,
鼓勵學生挑戰「不熟悉」、「不確定性」以及「模糊性」。
【不要害怕「不一樣」】
跳脫主流思維的多元化!
「野」,是多元的展現,一個有機多元的生態系中,每個人皆有其價值。
「野力」,則是多元文化展現出來的力量。
讓「不一樣」被看見、被珍視,是未來少子化、多元化、國際化趨勢下的教育核心。
【所謂的「好」老師】
混過江湖的引導者!
未來教師應跳脫線性、單純的職涯規劃,要能具備網狀的視野與生命經驗,特別是在外面「混過」的經驗,
不管是在非營利機構、私人企業,或者在國外打工度假的跨文化經驗、國際志工經驗等,
都能讓生命累積更多的厚度與視野,產生不同看待事情或「問題」的方式。
【這一次,聽孩子的】
培養創造力十足的「野」孩子!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家長並非生下孩子就「自然」知道如何成為家長,
這也是不斷學習的歷程,否則可能雙方都受苦。
這一次,蹲下身子,聽聽孩子在說什麼......
作者簡介:
李淑菁
出身雲林農家,在鄉野泥土中打滾長大,留學英國劍橋,親身體會階級與族群的作用力,當過自由時報財經記者、NPO工作者、松山家商夜間部社會科教師。現為政大幼兒教育研究所暨教育系合聘副教授,兼政大幼教所所長。最喜歡的身分是天下獨立評論「有機教育」專欄作者/旅人/終身學習者。著有《再見香格里拉藍:旅行教我的事》、《性別教育:政策與實踐》、《多元文化教育》(與劉美慧、游美惠合著)等書。
作者序
野力,野之力
二○一九年六月一則新聞〈憂四十四歲啃老兒成殺人魔,前大使「大義滅親」震驚日本社會〉引起許多討論。日本前駐捷克大使熊澤英昭親手殺害自己的長子,因為兒子已經四十四歲卻一直沒有工作,宅在家裡玩遊戲,每個月課金超過三十萬日圓(約新臺幣九‧二萬元),還向父母叫囂「一個月花的課金比你們賺得還多」、「擅自把我生下來就要擔起照顧責任到死前最後一秒」。
這新聞也讓我聯想到不少學生曾跟我談到他們不能出去或出國最大的理由竟是「父母不會准!」有個住臺北的大學生在上完我的通識課後,想在暑假規畫一個人出去走走,家中長輩怕生為獨子、金孫的他有任何閃失,要求他只能在臺灣,而且不能跨越大甲溪;有研究生跟家長要求想去「越南」走走看看,然而最後的妥協是只能去「臺南」!
有一次跟〈天下獨立評論〉針對撰文內容進行討論。總監廖雲章說:「六都市長的選戰社群團隊裡,都是世新的畢業生,他們因為在學校裡有大量跟業界合作的經驗,幾乎很能抓緊時事,又能用年輕人的語言溝通,而且沒有強烈的政治立場,很能扣緊社會脈動。」「所以最近高層們提醒主管,不要再找政大、臺大的學生,要混血,找有創意的私校學生可能更接地氣。」她說:「我發現打仗的能力在這個時代變得很重要,要有戰功,才能有存活的空間。不只是在媒體業,產業界也是這樣的。」
那次的討論不久之後,另一場景出現在國立大學校內某委員會議。主席說:「學生去做志工,盡量不要讓他出校門,以免發生危險,協助校內相關事務就好。」我舉手說:「學生都是成年人了,何況這些活動是具教育意義的!」
我們以為在「保護」,事實上是在「剝奪」
當我們害怕學生危險,或者是說「保護式」,同時也是「自保式」地不讓學生出校門,擔心學生在「外面」出了任何事故,可能被究責,這樣的做法才是真的將他們的未來置於險地。一直處於校園的保護傘下,有些學生恐無法分辨所謂的「危險」為何,有些可能天真地以社團活動方式面對職場;有些可能也想一直躲在校園中,可以不需面對真實的世界。
或許這就是學歷漂亮、滿手證照,卻也拿不到一個工作的原因。我們以為在「保護」,事實上是在「剝奪」—剝奪學生/孩子學習的機會、剝奪他們理解社會的險惡與美好、剝奪體驗社會以及學習協商與社會共處的方式。
有些家長可能說:「他出社會『自然』就知道了!」好像脫離學校,大家一夜之間就「自然」成為「大人」了,於是我們開始用「大人」的標準期待這些過程中被「剝奪」學習機會的「孩子」,那種失望當然不言可喻!
「學習」並非以時間為斷點,而是像光譜一樣,從一端點走向另一端點的過程。在光譜之間的游移中,左端點的元素會逐漸增多,也是協助走往右端點的準備工作。學校有責任協助學生理解另一端點的樣子,甚至透過「社會」本身的多元與豐富性,裝備學生面對未來的能力。
野放養成的堅韌
二○一○年夏天,我曾在挪威農場打工換宿(擔任WWOOFer),過程中對植物的觀察,也讓我對環境與人的關係有更深刻的體會。農場四個大溫室種有豌豆,溫室外還有四排「野放」豌豆。一天,我們被要求摘「野放」豌豆,我發現這些豌豆普遍沒有溫室中的肥美,體型較小、賣相較差,但非常堅韌,要一手先固定住豆莢前頭,另一手才能順利摘取;不像溫室內的豆莢,單手就輕易摘下來。
「野放」的孩子,生命力會不會比較堅韌呢?現在的孩子成長過程中備受保護,就像在溫室中長大,成長過程中很少受飢寒與挑戰,普遍長得漂亮;但外面的環境卻愈來愈競爭惡劣,然而我們有讓孩子們習得如何接受外面激烈挑戰的能力了嗎?讓溫室中長大的孩子習得自立獨立生活能力之前,就將之推到火線,是不是也是一種不道德呢?
野生野長的年輕人,或許在未來有更多的機會!
大學部通識課程中,通常我會設計一項「一個人的漂流」小作業。總有某一比例的學生選擇漂流到學校後面的貓空,我才訝異的發現有一群學生眼裡只有考試、分數、成就,對自己生存的環境卻是那麼無感、也沒有興趣探索,透過這作業才有機會到貓空、才開始跟自己對話。學生也在「一個人的漂流」中看到自己的膽小、在意別人的眼光、難放鬆。
每到學期中,我總要問大學生「寒、暑假有規畫的請舉手?」一個班內總不到五位。我不時鼓勵學生往外跑,不要只窩在家裡讓家裡養,並提供許多用很少的經費就可以體驗世界的方式。有時學生會質疑「那麼辛苦要做什麼?家裡養不是很幸福嗎?」也有人說:「我把旅行的時間拿去補托福不是更實在!」
聽到這些句話,我只能報以無限的祝福,祝福他的人生永遠順遂如意。一開學,我問學生假期中做了什麼事,最常聽到的答案還是:「在家耍廢!」更有教育系學生說:「我修課原則是不要出教育學院!」有些學生在課程中尋找他想像中的「知識」身影,更有學生焦慮地問道:「老師要不要講一些教檢會考的題目?」對於未來可能成為人師的學生而言,恐怕還有更多的能力需要被養成。
野力:裝備未來能力的教育
《野力》正想從這面向切入。這是一本以教育理論為基底,但以科普方式寫作的書,從我教育專業與任教十年來的教育觀察與實驗,敘說「野」如何能夠成為一種能力?「野力」在未來社會的重要性?如何培養「野力」?
目前教育相關的書,不是聚焦於理論的文獻整理,就是與教育現場有關的教與學的實踐敘述。前者通常是教育學者所出的學術書籍,不易於一般民眾理解;後者往往以創新教學法為中心,主要對話對象是老師。本書除了以教育理論為基底,更以教育社會學廣大脈絡為分析視角,從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層次,連結到教育政策與教學實踐,並佐以國際教育的觀點,讓讀者更了解教育的趨勢與未來。
我的研究領域包括:性別教育、教育社會學、學校政治與文化,及多元文化與平等議題。回國十年來,一路上從性別與教育的風景,慢慢帶我進入多元文化教育、翻轉教育。幾年來國外研討會與在挪威、芬蘭進行教育田野觀察研究,都以科普文章形式呈現,對臺灣的教育與社會逐漸產生影響力,這些科普文章的積累,也逐漸醞釀本書的成形。
《野力》一書,對於教育界人士而言,可協助理解未來教育趨勢,思考翻轉教育可能的做法。對家長而言,可從社會變遷的趨勢,重新審視教育方式與角色。對學生自己而言,可以理解什麼樣的學習,才是更有意義的學習方式。
本書除了整理我在各報章雜誌投書(包含部分〈天下獨立評論〉「有機教育」專欄文章),也加入教育理論作為背景基礎,但以科普化的文字呈現方式增加深度,從而凸顯作為科普學術專書的重要性,也讓該書成為潛在的教育類教科書;對於關心教育的家長或教育界人士而言,這本書也有可能成為教育參考書。
此書能有機會問世,我要非常感謝〈天下獨立評論〉頻道總監廖雲章,從《臺灣立報》的「劍橋漫遊」專欄,到〈天下獨立評論〉「有機教育」專欄,讓我持續著書寫與思考的習慣。感謝我所有教過的學生,是你們讓我一直思考著「教育」這回事。感謝科技部計畫經費,讓我有機會到國外的教室進行研究。感謝政大「研究→教學→出版專書」學思歷程發展專書出版計畫提供經費支持,讓我開始著手整理相關文章。
當然最感謝的是三民書局編輯部的協助,讓這本書有機會被看見。朋友常開玩笑說我是「打不死的蟑螂」,我想這就是我的「野力」吧!也把「野力」獻給大家!
野力,野之力
二○一九年六月一則新聞〈憂四十四歲啃老兒成殺人魔,前大使「大義滅親」震驚日本社會〉引起許多討論。日本前駐捷克大使熊澤英昭親手殺害自己的長子,因為兒子已經四十四歲卻一直沒有工作,宅在家裡玩遊戲,每個月課金超過三十萬日圓(約新臺幣九‧二萬元),還向父母叫囂「一個月花的課金比你們賺得還多」、「擅自把我生下來就要擔起照顧責任到死前最後一秒」。
這新聞也讓我聯想到不少學生曾跟我談到他們不能出去或出國最大的理由竟是「父母不會准!」有個住臺北的大學生在上完我的通識課後,想在暑假規畫一個人出去走走,...
目錄
推薦序1「理」失求諸「野」
推薦序2裝備未來的能力,拜託不要太乖
推薦序3學生推薦
作者序野力,野之力
PART 1 迷‧路
1迷路之必要002
2「浪遊」作為一種教育方式008
3翻轉「玩」的意義020
4鄉間孩子正在流失的能力032
5敢讓一歲寶寶自己爬上爬下的挪威幼兒園044
6當日本幼兒園小朋友登富士山︙︙052
7學習面對恐懼與未知058
PART 2不要害怕「不一樣」
1從「慣行教育」到「有機教育」074
2讓「不一樣」成為常態的教育龐克084
3浪遊‧旅行中「跨」能力練習094
4臺灣人「國際觀」遺失的那塊拼圖106
5臺灣的「集體自信心缺乏症」從何而來?118
6拆解芬蘭教育126
7文化踏查跳脫「單一故事的危險性」140
PART 3 所謂的「好」老師
1「名師」的代價152
2師資培育缺了什麼?160
3新好老師的條件174
4我不是個「好」老師184
5老師,你為什麼不點名?200
6學生交作業後,才是挑戰的開始206
7自己的成績自己評220
PART 4這一次,聽孩子的!
1以愛為名的控制228
2捨不得孩子受苦,只會讓他們更苦236
3要求「聽話」是不道德的248
4這一次,讓孩子帶你旅行!258
推薦序1「理」失求諸「野」
推薦序2裝備未來的能力,拜託不要太乖
推薦序3學生推薦
作者序野力,野之力
PART 1 迷‧路
1迷路之必要002
2「浪遊」作為一種教育方式008
3翻轉「玩」的意義020
4鄉間孩子正在流失的能力032
5敢讓一歲寶寶自己爬上爬下的挪威幼兒園044
6當日本幼兒園小朋友登富士山︙︙052
7學習面對恐懼與未知058
PART 2不要害怕「不一樣」
1從「慣行教育」到「有機教育」074
2讓「不一樣」成為常態的教育龐克084
3浪遊‧旅行中「跨」能力練習094
4臺灣人「國際觀」遺失的那塊拼圖106
5臺灣的「集體自信心缺乏症」從何而來?118
...
商品資料
出版社: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21-01-08ISBN/ISSN:9789571470146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96頁開數:25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