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塔拉.庫辛奈
定價:NT$ 350
優惠價:79 折,NT$ 276
優惠截止日:至2025年01月10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台灣本島和離島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作者簡介:
塔拉.庫辛奈Tara Cousineau
臨床心理學家,研究人員,兩個女孩的母親。研究兒童和青少年健康、婦女健康、身心醫學、幸福科學,以及利用創新的技巧來促進人類的幸福。
個人網站:aracousineau.com
譯者簡介:
連婉婷
一九八八年出生,畢業於國立中興大學,雙主修企管和外文。
曾到澳洲打工闖蕩了兩年,相信最美的風景往往在沒有預計要去的地方。
熱愛旅行、料理、電影、閱讀和多肉植物,目前兼職翻譯中。
名人推薦:
媽,我有事要告訴妳,但是我希望妳發表言論前,先聽我講完。」
當一個十七歲的女兒像這樣開啟對話時,哪個父母不會做好最壞的心理準備?可能她出了車禍、被約會強暴……又或是懷孕了。
我屏住呼吸,等她再次開口。
蘇菲解釋,前一天晚上,她遭到另一名女孩赤手空拳的攻擊。我的女兒讓我看了她胸部和背部深深的指甲抓痕,我嚇得倒退好幾步。
她的男友拍了一張她鼻子流血的照片,我拒看,因為我不想讓那畫面印在我的腦海中。
「妳現在還好嗎?」我柔聲詢問。
「沒事。」
「妳會不會從今以後都有陰影?」
「不會吧。」
「為什麼那個女孩要攻擊妳?」
「可能是有什麼舊仇……出於嫉妒,又或是想向我示威吧。」
我有股衝動,想衝到那女孩家破門而入,讓對方媽媽也嘗嘗這種驚嚇的滋味。
然而,蘇菲的選擇更高尚:她對那名女孩和她的生活狀況充滿同情心—展現出遠超於我的優雅和肚量。
身為一名幾乎終日與女性一起工作逾二十年的臨床心理學家,我對於女孩可以卑鄙到什麼程度,可說是瞭若指掌。
蘇菲沒有期望對方道歉,而且那女孩也從未提出道歉,一切都不了了之。但是這個衝突真的使我無法忍受,實在太差勁了。
此次事件,激發我去進行深度的研究,在面對各種卑鄙刻薄的對待時,要如何實踐自己的正念和同理心。
但是在具有爭議的美國總統大選期間,從我們的世界現況來看,這一切似乎很難做到:政治抹黑甚囂塵上,小孩子們開始變得焦慮或好鬥,公開嘲笑移民者和殘疾人士,霸凌現象正在擴增,對驅逐出境的恐懼也在增加。納粹的卍字記號被塗鴉在我們當地的中學,我們的大屠殺紀念館被褻瀆,關於婦女和女童待遇的描述使我們許多人感到恐懼。
此外,層出不窮的暴行,擴大了人們對世界的擔憂:難民危機、無處不在的恐怖攻擊、大規模公開槍擊、年輕黑人不斷被警察殺死、暴動、報復行為……
這些都不會帶來團結或凝聚力,而是在我們之間造成更多的分裂和疏離。
然而,我還是被女兒們正在聽席琳娜.戈梅茲(Selena Gomez)的歌曲《以慈伺敵》(Kill ’Em with Kindness)引起了共鳴。這首歌及時出現,讓我可以繼續向前。
善良成為我在家裡、同事以及客戶之間對話的主題。
有一個問題不斷地反覆出現:我們的良知怎麼了?
儘管歷史學家堅信我們生活在更無暴力、更民主的環境中,這個世界感覺起來仍像是個尖銳、不友善的地方,一切似乎都支離破碎。同理心、尊重和基本禮貌變得越來越罕見。
顯而易見地,在這樣的環境下,你很難發自內心地展現慷慨與肚量。然而,我後來了解到,當你明白自己擁有行善的力量時,就會覺得展現善良沒那麼困難。
當面對任何威脅到你的事物時,無論是政治上、人際上或者生活上的衝擊,你都可以藉由善良「消除」恐懼。因此,我產生了寫這本書的想法。
我開始邀請人們分享關於善良的反饋和故事。
我會問:「你認為自己是個好人嗎?為什麼這麼認為?」人們不是快速地回應:「哦,相信我,我不是個好人。」就是被問倒:「天哪,我真的必須想一想這個問題。」
請注意,很多人想到的善事有:因為孕婦的班機被取消而讓出機位;計程車司機借錢給錢包不見的人;一張出乎意料的感謝卡;留在門口的水仙花……但是有一半的時間,人們必須停下來花點時間思考什麼是善良。
顯然,我們常常要很努力才能「捕捉」到善的蹤影,彷彿它藏在角落,必須刻意搜尋才能發現。
對善良的恐懼
我們好像得了「善良恐懼症」似的,害怕當一個好人、害怕承認自己的善良、無法相信貌似友善的人,甚至不敢相信善意會發生。
這是怎麼回事?
日新月異的科技,是否太容易讓我們失去彼此的內心聯繫,盲目地迷戀自我與他人不同的獨特性,以至於「冷漠到近乎殘酷」的心態被視為正常?
我們是否覺得世界非常不安全,以致於過度保護自己?
若真是如此,我們是否回到了只把善良保留給我們的孩子、親密的家人和朋友的生存心態?
我們是否已將個人成功和幸福等價值凌駕於他人的福祉,導致寬恕之道逐漸成為絕響?
我們是否希望他人友善,但自己卻做不到?又或者我們只是將每天遇到的善意視為理所當然?
以上皆是。
這些問題在歷史上都曾出現過,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結果。心理分析師亞當.菲利普斯(Adam Phillips)和歷史學家芭芭拉.泰勒(Barbara Taylor)寫道:「善良永遠是冒險的,因為你會對他人感受變得相當敏感,它是一種體悟到他人快樂和痛苦的能力。」
他們對善良的歷史興衰作了總結,不禁感嘆,從維多利亞時代的人們就認知到這種使人們緊緊相繫的真誠態度,然而如今這種良善正逐漸式微。
有人認為我們的生活取決於善良,因為正如哲學家讓.雅克.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所寫:「我們最美好的生活是彼此相繫,且作為一個整體,我們的真實自我並不只存在於我們自己。」
善良跨越各個生活圈,大家不分彼此,形成了維多利亞時代的良好風氣,令人振奮且身受啟發,因為它造就關懷他人的文化。
現代社會的態度(強調自給自足、利己主義和疏離)已經削弱了我們對善良的信心。我們應該要相信善良是有意義的生活取向和公民美德,然而善良卻總是被聯想到虛弱、脆弱、女性化、陳舊和不可信任。
其實我們的良善本能一直都存在,因為我們的基本神經學與關懷息息相關。正如泰勒和菲利普斯所寫的,這是一種矛盾:「人們一直祕密地過著良善的生活,但是無法透過口語表達,也沒有任何文化上的支持。」
現在是建立友善文化的最佳時機,因為我們迫切需要這種文化。
為此,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將善良從一種感性的觀念轉變為一種對彼此關愛、尊重和欣賞的自然表達方式。這個目的需要付出許多努力。本書將提供給你一套表達善意的語言,鼓勵你感受它的必要性,幫助你明確地表達友善,並且為你提供由內而外的養成方法。你將會見識到自己擁有同情的本能,它深植於你的基因。但是,如果不落實在生活中,友善的能力就會減弱,演變成最令人恐懼的事情。
努力關愛
哈佛教育研究所的「讓關懷普及」計畫使這種恐懼浮上檯面。執行董事瑞克.魏斯伯德(Rick Weissbourd)指出,我們處在一個追求高成就的高壓時代,並且相當重視個人享樂。
「我們忘了多關心他人、關懷社群。」魏斯堡如是說。同時我也認同,我們需要更多的關懷機會和善良模範,特別是在面對與我們不同的人時。
該項目的報告名稱為《我們需要培育的孩子》,調查了超過一萬名的青年。將近八成的年輕人選擇「高成就」或「幸福」作為他們的最高價值,只有大約兩成的年輕人選擇「關愛他人」。
普遍來說:「年輕人既沒有將關懷他人列為優先,也沒有看到周圍的關鍵人物以這件事情為優先。」研究人員觀察到言詞與現實之間的差距、還有上一代對孩子優先選擇權和價值觀的影響,也會透過日常行為表現出來:
「當孩子們沒有將關懷和公平擺在自我利益之前,當他們認為同儕不會以這些價值觀為優先時,他們更容易做出各種傷害行為,包括殘酷、不尊重、不誠實和詐騙。」
該報告警示我們注意現今兒童的錯誤價值觀和行為,並指出在養育他們長大的社會,我們幾乎可以在任何地方看到言語與現實之間的差距:政治、商業、教育、養育。如果我們重視關懷和友善,那麼便需要從我們本身、我們的人際關係和我們的社區中進行培養。
魏斯伯德說:「我認為好消息是,許多孩子的確看重關懷和友善,只不過他們常常將它擺在第二順位(在個人幸福和成就之後)。」
對良善的呼喊
善良是現今文化中被忽視的一種美德,但它一直存在於直覺本能之中,我們仍然可以運用它來幫助我們和整個世界。本書是一個號召人們團結的戰鬥口號,它闡明了善良是一種通往幸福和快樂的途徑。
我們大多數人都重視善良,並且渴望釋出善意。這件事本質上需要勇氣,因為我們必須勇於經歷與他人(尤其是與我們不同的人)建立聯繫的脆弱性。我們確實發現:建立關係是與生俱來的本能。
來自包括神經生物學、進化科學、心理學和教育在內等領域的廣泛發現,為建立一個更加友善和溫和的世界帶來了希望。簡單來說,因為我們為此著迷且從中受益。各領域的研究都不斷顯示,善良對個人和集體幸福的正向影響,包含身體健康、情緒健康、人際關係、生活滿意度、社區乃至經濟等多元方面。這些科學證實了古老的智慧,而且數據仍然不斷地增加中。以下是我們目前所知善良可以帶來的效果:
‧ 促進大腦中的情緒調節和同情網絡。
‧ 減輕退伍軍人的憂鬱症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相關症狀。
‧ 保護助人的專業人士和急救人員免於同情疲乏。
‧ 減輕偏頭痛和慢性疼痛症狀。
‧ 增進對自己和他人的正向態度和同情心。
‧ 減少批評背負污名的社會群體,並且增加同理心。
‧ 改善身體意象。
‧ 強化浪漫愛情的關係。
‧ 改善青少年有關抑鬱症、焦慮症和社交孤立的症狀。
‧ 促進幼兒的抗壓性和親社會行為。
‧ 延長志願工作者的壽命。
事實證明,善良是幸福的解決方法。而且你擁有從內而外培養友善的渴望和自然動機。有了這本書,你可以增強憐憫的本能,並鼓勵他人有同情心,因為當你有目標性地實踐同情心時,全身都會散發出善的光芒,並且散播出去,因為它具有感染力。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43折151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二手價 | 數量 |
4折 | 0 |
7折 | 1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3折 | 1 |
4折 | 1 |
5折 | 3 |
6折 | 1 |
7折 | 1 |
7折以上 | 2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塔拉.庫辛奈
優惠價: 79 折, NT$ 276 NT$ 350
優惠截止日:至2025年01月10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台灣本島和離島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作者簡介:
塔拉.庫辛奈Tara Cousineau
臨床心理學家,研究人員,兩個女孩的母親。研究兒童和青少年健康、婦女健康、身心醫學、幸福科學,以及利用創新的技巧來促進人類的幸福。
個人網站:aracousineau.com
譯者簡介:
連婉婷
一九八八年出生,畢業於國立中興大學,雙主修企管和外文。
曾到澳洲打工闖蕩了兩年,相信最美的風景往往在沒有預計要去的地方。
熱愛旅行、料理、電影、閱讀和多肉植物,目前兼職翻譯中。
名人推薦:
媽,我有事要告訴妳,但是我希望妳發表言論前,先聽我講完。」
當一個十七歲的女兒像這樣開啟對話時,哪個父母不會做好最壞的心理準備?可能她出了車禍、被約會強暴……又或是懷孕了。
我屏住呼吸,等她再次開口。
蘇菲解釋,前一天晚上,她遭到另一名女孩赤手空拳的攻擊。我的女兒讓我看了她胸部和背部深深的指甲抓痕,我嚇得倒退好幾步。
她的男友拍了一張她鼻子流血的照片,我拒看,因為我不想讓那畫面印在我的腦海中。
「妳現在還好嗎?」我柔聲詢問。
「沒事。」
「妳會不會從今以後都有陰影?」
「不會吧。」
「為什麼那個女孩要攻擊妳?」
「可能是有什麼舊仇……出於嫉妒,又或是想向我示威吧。」
我有股衝動,想衝到那女孩家破門而入,讓對方媽媽也嘗嘗這種驚嚇的滋味。
然而,蘇菲的選擇更高尚:她對那名女孩和她的生活狀況充滿同情心—展現出遠超於我的優雅和肚量。
身為一名幾乎終日與女性一起工作逾二十年的臨床心理學家,我對於女孩可以卑鄙到什麼程度,可說是瞭若指掌。
蘇菲沒有期望對方道歉,而且那女孩也從未提出道歉,一切都不了了之。但是這個衝突真的使我無法忍受,實在太差勁了。
此次事件,激發我去進行深度的研究,在面對各種卑鄙刻薄的對待時,要如何實踐自己的正念和同理心。
但是在具有爭議的美國總統大選期間,從我們的世界現況來看,這一切似乎很難做到:政治抹黑甚囂塵上,小孩子們開始變得焦慮或好鬥,公開嘲笑移民者和殘疾人士,霸凌現象正在擴增,對驅逐出境的恐懼也在增加。納粹的卍字記號被塗鴉在我們當地的中學,我們的大屠殺紀念館被褻瀆,關於婦女和女童待遇的描述使我們許多人感到恐懼。
此外,層出不窮的暴行,擴大了人們對世界的擔憂:難民危機、無處不在的恐怖攻擊、大規模公開槍擊、年輕黑人不斷被警察殺死、暴動、報復行為……
這些都不會帶來團結或凝聚力,而是在我們之間造成更多的分裂和疏離。
然而,我還是被女兒們正在聽席琳娜.戈梅茲(Selena Gomez)的歌曲《以慈伺敵》(Kill ’Em with Kindness)引起了共鳴。這首歌及時出現,讓我可以繼續向前。
善良成為我在家裡、同事以及客戶之間對話的主題。
有一個問題不斷地反覆出現:我們的良知怎麼了?
儘管歷史學家堅信我們生活在更無暴力、更民主的環境中,這個世界感覺起來仍像是個尖銳、不友善的地方,一切似乎都支離破碎。同理心、尊重和基本禮貌變得越來越罕見。
顯而易見地,在這樣的環境下,你很難發自內心地展現慷慨與肚量。然而,我後來了解到,當你明白自己擁有行善的力量時,就會覺得展現善良沒那麼困難。
當面對任何威脅到你的事物時,無論是政治上、人際上或者生活上的衝擊,你都可以藉由善良「消除」恐懼。因此,我產生了寫這本書的想法。
我開始邀請人們分享關於善良的反饋和故事。
我會問:「你認為自己是個好人嗎?為什麼這麼認為?」人們不是快速地回應:「哦,相信我,我不是個好人。」就是被問倒:「天哪,我真的必須想一想這個問題。」
請注意,很多人想到的善事有:因為孕婦的班機被取消而讓出機位;計程車司機借錢給錢包不見的人;一張出乎意料的感謝卡;留在門口的水仙花……但是有一半的時間,人們必須停下來花點時間思考什麼是善良。
顯然,我們常常要很努力才能「捕捉」到善的蹤影,彷彿它藏在角落,必須刻意搜尋才能發現。
對善良的恐懼
我們好像得了「善良恐懼症」似的,害怕當一個好人、害怕承認自己的善良、無法相信貌似友善的人,甚至不敢相信善意會發生。
這是怎麼回事?
日新月異的科技,是否太容易讓我們失去彼此的內心聯繫,盲目地迷戀自我與他人不同的獨特性,以至於「冷漠到近乎殘酷」的心態被視為正常?
我們是否覺得世界非常不安全,以致於過度保護自己?
若真是如此,我們是否回到了只把善良保留給我們的孩子、親密的家人和朋友的生存心態?
我們是否已將個人成功和幸福等價值凌駕於他人的福祉,導致寬恕之道逐漸成為絕響?
我們是否希望他人友善,但自己卻做不到?又或者我們只是將每天遇到的善意視為理所當然?
以上皆是。
這些問題在歷史上都曾出現過,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結果。心理分析師亞當.菲利普斯(Adam Phillips)和歷史學家芭芭拉.泰勒(Barbara Taylor)寫道:「善良永遠是冒險的,因為你會對他人感受變得相當敏感,它是一種體悟到他人快樂和痛苦的能力。」
他們對善良的歷史興衰作了總結,不禁感嘆,從維多利亞時代的人們就認知到這種使人們緊緊相繫的真誠態度,然而如今這種良善正逐漸式微。
有人認為我們的生活取決於善良,因為正如哲學家讓.雅克.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所寫:「我們最美好的生活是彼此相繫,且作為一個整體,我們的真實自我並不只存在於我們自己。」
善良跨越各個生活圈,大家不分彼此,形成了維多利亞時代的良好風氣,令人振奮且身受啟發,因為它造就關懷他人的文化。
現代社會的態度(強調自給自足、利己主義和疏離)已經削弱了我們對善良的信心。我們應該要相信善良是有意義的生活取向和公民美德,然而善良卻總是被聯想到虛弱、脆弱、女性化、陳舊和不可信任。
其實我們的良善本能一直都存在,因為我們的基本神經學與關懷息息相關。正如泰勒和菲利普斯所寫的,這是一種矛盾:「人們一直祕密地過著良善的生活,但是無法透過口語表達,也沒有任何文化上的支持。」
現在是建立友善文化的最佳時機,因為我們迫切需要這種文化。
為此,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將善良從一種感性的觀念轉變為一種對彼此關愛、尊重和欣賞的自然表達方式。這個目的需要付出許多努力。本書將提供給你一套表達善意的語言,鼓勵你感受它的必要性,幫助你明確地表達友善,並且為你提供由內而外的養成方法。你將會見識到自己擁有同情的本能,它深植於你的基因。但是,如果不落實在生活中,友善的能力就會減弱,演變成最令人恐懼的事情。
努力關愛
哈佛教育研究所的「讓關懷普及」計畫使這種恐懼浮上檯面。執行董事瑞克.魏斯伯德(Rick Weissbourd)指出,我們處在一個追求高成就的高壓時代,並且相當重視個人享樂。
「我們忘了多關心他人、關懷社群。」魏斯堡如是說。同時我也認同,我們需要更多的關懷機會和善良模範,特別是在面對與我們不同的人時。
該項目的報告名稱為《我們需要培育的孩子》,調查了超過一萬名的青年。將近八成的年輕人選擇「高成就」或「幸福」作為他們的最高價值,只有大約兩成的年輕人選擇「關愛他人」。
普遍來說:「年輕人既沒有將關懷他人列為優先,也沒有看到周圍的關鍵人物以這件事情為優先。」研究人員觀察到言詞與現實之間的差距、還有上一代對孩子優先選擇權和價值觀的影響,也會透過日常行為表現出來:
「當孩子們沒有將關懷和公平擺在自我利益之前,當他們認為同儕不會以這些價值觀為優先時,他們更容易做出各種傷害行為,包括殘酷、不尊重、不誠實和詐騙。」
該報告警示我們注意現今兒童的錯誤價值觀和行為,並指出在養育他們長大的社會,我們幾乎可以在任何地方看到言語與現實之間的差距:政治、商業、教育、養育。如果我們重視關懷和友善,那麼便需要從我們本身、我們的人際關係和我們的社區中進行培養。
魏斯伯德說:「我認為好消息是,許多孩子的確看重關懷和友善,只不過他們常常將它擺在第二順位(在個人幸福和成就之後)。」
對良善的呼喊
善良是現今文化中被忽視的一種美德,但它一直存在於直覺本能之中,我們仍然可以運用它來幫助我們和整個世界。本書是一個號召人們團結的戰鬥口號,它闡明了善良是一種通往幸福和快樂的途徑。
我們大多數人都重視善良,並且渴望釋出善意。這件事本質上需要勇氣,因為我們必須勇於經歷與他人(尤其是與我們不同的人)建立聯繫的脆弱性。我們確實發現:建立關係是與生俱來的本能。
來自包括神經生物學、進化科學、心理學和教育在內等領域的廣泛發現,為建立一個更加友善和溫和的世界帶來了希望。簡單來說,因為我們為此著迷且從中受益。各領域的研究都不斷顯示,善良對個人和集體幸福的正向影響,包含身體健康、情緒健康、人際關係、生活滿意度、社區乃至經濟等多元方面。這些科學證實了古老的智慧,而且數據仍然不斷地增加中。以下是我們目前所知善良可以帶來的效果:
‧ 促進大腦中的情緒調節和同情網絡。
‧ 減輕退伍軍人的憂鬱症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相關症狀。
‧ 保護助人的專業人士和急救人員免於同情疲乏。
‧ 減輕偏頭痛和慢性疼痛症狀。
‧ 增進對自己和他人的正向態度和同情心。
‧ 減少批評背負污名的社會群體,並且增加同理心。
‧ 改善身體意象。
‧ 強化浪漫愛情的關係。
‧ 改善青少年有關抑鬱症、焦慮症和社交孤立的症狀。
‧ 促進幼兒的抗壓性和親社會行為。
‧ 延長志願工作者的壽命。
事實證明,善良是幸福的解決方法。而且你擁有從內而外培養友善的渴望和自然動機。有了這本書,你可以增強憐憫的本能,並鼓勵他人有同情心,因為當你有目標性地實踐同情心時,全身都會散發出善的光芒,並且散播出去,因為它具有感染力。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4折 | 0 |
7折 | 1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3折 | 1 |
4折 | 1 |
5折 | 3 |
6折 | 1 |
7折 | 1 |
7折以上 | 2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43折151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