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國第一本跨越三個世界的書,也可能是世界上第一本這種書。作者是美國的工程博士,但現在大學教授歐美及日本文學與文化,而他真正的興趣卻在社會科學。書中前半部是對三個世界之間相互關係的分析討論,後半部概括而言簡的介紹分門科目的重要學識及文化,深入而淺出,令你在最短的時間獲取最多的知識。
保持好奇心是創造的泉源之一,物質生活由科技締造,精神生活屬人文藝術。我們的生活中不可能只有人文藝術,或只有科技。這種跨領域的好奇心,對科技或人文藝術的創造都有啟發作用,社會科學則居於科技及人文二者中間,也是同理。
跨領域令我們生活更豐富,心靈更快樂,更受人尊重及重視。這本書是「社會大學」的 教科書,也是參考書,每個人都該擁有一本。
作者簡介:
夏祖焯教授
筆名夏烈,台北國語實小,建國中學及台南成功大學工學院畢業,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工程博士。在美曾任橋樑工程師,物理研究工程師,大地工程專案經理,美國聯邦政府特殊重點計劃經理等職。亦曾任台灣國道高速公路局外籍顧問。持有美國土木工程技師執照及美國大地工程技師執照。1999返國任教,任教於新竹清華大學及台南成功大學,前為五年五百億菁英計畫聘任,現為「邁向頂尖大學計畫」聘任。教授近代歐美文學、近代日本文學、現代中文小說及散文、科技社會與人文、文學與電影等課程,為我國唯一工程博士出任文學教授之職。夏祖焯並任台北建中文教基金會董事、台北建中校友會常務理事、美洲中國工程師學會理事及土木工程組組長、美國中華聯誼會監事等職。長篇小說『夏獵』(純文學,九歌,北京人民文學,聯合文學) 1994年獲台灣最高之『國家文藝獎』。2006年獲美洲中國工程師學會頒發之「科技與人文獎」。台北建中傑出校友。2015年獲成大「優良教師獎」。
章節試閱
我們這一生大致在人文藝術、科技及社會科學三大領域中度過,第二章敘述這三種領域的劃分及性質。以前的觀念是既然有這些區分,就在自己的領域中生活。現在鼓勵跨領域,益處相當多,與一個人在職場上的升遷、增進生活情趣、改變方向、增長交際能力以及得取別人的尊敬與重視等都有關。這本書就是針對跨領域進行探討及介紹,先舉身邊的兩個例子。
大一暑假去攀登大霸尖山,個人裝備簡陋,第三天傍晚在深山走失,忽然意識到黑夜已降臨,茫然不知行往何處。慌亂中碰到一堆殘木,獨自躺下過夜。四周靜籟無聲,是個無人的世界,心中惶恐與時俱增,完全無把握能否走出險境。然而,那晚是這一生最恐懼及最美麗的一夜。深山全無人間燈火,黑暗中銀河如帶,群星閃爍,不時看到流星劃過穹蒼,墜落天際,整片天空與大地橫亙面前。那時我只是個十八歲的孩子,卻初次感悟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不久鎮定下來,心中盤算如果斷糧,台灣夏季山間一定有水,可挖泥土中的蚯蚓吃;還有,那時大學生少,當局勢必搜山尋人。
曙光一現,立刻由陽光方位、山脈走向及昨夜觀察到的星座及銀河位置,判斷出應行方向。走了一陣子,不斷大聲向群山呼喊。不久,竟聽到遠處回音。終於有山地青年嚮導找到我。
小徐和我在工學院研究所同窗,和我一樣課餘喜愛文學、藝術及文化。他在舊金山灣區買了棟昂貴的新房,因房屋基礎處理不當,幾年後房壁出現裂縫。他與那著名的營建公司商討不果,立即找律師進行法律程序。對方雇了顧問工程公司與他交涉,寫來分析報告,他以土木工程技師執照及大地工程技師執照名義一一回駁,並引經據典,提出對方報告專業上及學術上的缺失(其實是雞蛋裡挑骨頭),警告簽名主事工程師如果判斷錯誤(能力問題)或有意袒護營建公司(道德問題),他的執照可以被吊銷。
顧問工程公司的老闆是長春藤名校出身的工程博士,竟然也對文化有相當的興趣,與小徐見面就談電影、文學、文化、民族習性……,興高采烈,反而沒談什麼工程。最後的結局是依顧問工程公司的建議,營建商與他庭外合解。除了工程費用,還加上大筆精神賠償及房地產市場損失。他那時的判斷是對方是大營建公司及著名顧問工程公司,碰到這種小案子,趕快結案了事算了。又何況他還是近百棟房子的社區委員會副主委,如果鼓動各家出來聯合訴訟,事情鬧大了,那營建公司可就划不來了。他告訴我,他這些文學及文化上的知識讓他撈了一筆。因為顧問工程公司的老闆已成了他的同好,而營建商聽從了那老闆的建議。
提以上兩件事是說明,在我們的生活中有理性(sense)、感性(sensibility)、知性(intellect)三種行為,可以單獨存在,也可能交互運作。生活事務及知識概分的人文藝術、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三大類,學校課程也一直以這三大項為區分設計。許多情況下,跨領域的知識及判斷,比一個人的專業還重要,或更讓他獲益。
很明顯的看出,一個人如果有科技、人文及社會科學三方面素養,就會變成更完善的人。而且因為跨領域而增加分析能力,增強理性,容易成為一個更感性、更「合理」、更有能力的人;進而也會成為團體的領導者或領袖人物。
一、跨領域學習與通識教育
跨領域學習在大學階段是以通識教育呈現。通識教育又稱博雅教育,目的是培育大學生成為「有教養的人」。我個人認為學術性不強的大學應重視專業教育,因為許多學生並不適合做「全能的人」—做個「工作者」可能更快樂些。實際上,中外多數大學師生並不那麼重視通識教育,通識教育是錦上添花,不可能比專業教育更重要。以前科學不發達,社會不富裕,教育不普及,大學教育就是通識性(或博雅)、宗教性(基督教)及哲學性的。十九世紀中葉以後社會發展,工學院及理學院出現,大學演變為容納專業分工更細的各種科系。最近這幾十年,通識教育的出現則另有其特殊目的,並不是取代或超越專業教育,而是給許多剛入大學的孩子有機會在大迷宮中探索一下,由舉棋不定中發現自己的興趣、專長或出路,再決定要選擇的科系。因為這個特殊目的,美國大學大多一、二年級不分院系,修的課可以都是通識課程,到進入高年級才決定專業。也因此,許多學生大一、大二因拿不定主意,所以未修到足夠的專業課程或先修科目,四年不能畢業是家常便飯。但是,多一年又如何?我們六十六歲或六十七歲退休,職場上要度過四十多年的生涯,哪在乎這一、二年呢?
美國的常春藤盟校及一流大學比較重視跨領域的通識教育,而它們的學生也比一般大學生更重視通識課程。為什麼?因為他們知道,以後自己就是職場上及政壇上的各種帶頭人物,所以需要較全面的知識、訓練及教養。有一點與台灣不同的是,美國一流大學全是私立,多年來前二十名只有加州大學及密西根大學是公立。這些頂尖大學基本上私下只承認大學部的學生才是他們的校友,還得加入兄弟會或姐妹會才算數。研究所的不算,因為研究所有許多好成績的外國留學生,以後即使留在美國就職,也大多不在社會主流圈內。其實,這些名校的大一入學資格常與學生的家庭背景、貧富、社會地位、教養、綜合的知識能力相關,不全是成績。也就是考慮到學生以後的領導能力及社會關係。
各大學的通識教育主任常由人文或社會科學的教授擔任(或兼任),科技教授鮮任此職。因為科技一日千里,他們不願進入非本行的行政而落伍。而且通識雖然也有科普課程,還是與人文社會課程相關性較大。
國立成功大學前任黃煌煇校長雖在海洋工程及波動力學方面的論著得獎超過十次。我進入他的校長辦公室,辦公桌上、長桌上、背後牆上,甚至地上都堆滿了各式各樣的書。有點像美國國務卿季辛吉 (Henry Kissinger, 1923-)進入毛澤東的主席辦公室。黃校長告訴我,他每天看各方面的書,也包括文學性的小說。是否,這是他以一個本土博士,被我們這大批洋博士票選為成大校長的原因(名校成大從未出過本土博士的校長,現任蘇慧貞校長是哈佛的醫學有關博士)?我要你想一想,由我的敘述看出這中間的關鍵因素。
跨領域學習當然要付出額外的時間及精力,但這種教育成本多能回收。有知識不一定能改變命運,但沒知識一定不能改變命運。知識一般可以和財富劃等號,卻還有其他目的或益處,比如令你變成有情趣、有思考力的人,遇到困難時能減低慌亂之心,鼓勵你向上等等。一般說來,台灣、大陸及港澳來的工程師比美國工程師(包括華裔ABC)要專業性強,但其他知識缺乏、木納,比較沒有情趣。因為收入較高,刻苦耐勞,又會投資,所以常能贏得好的結婚對象。我有時在想,那美麗的妻子看到這無情趣的丈夫,生活多年,做何感想,還是習慣已成自然?大千世界如此奧妙,我們有眾多煩惱,也不過是億萬人中的滄海一粟,我們的快樂與痛苦只有自己能深切體會。
有一位文學院的教授問我們:「理工醫科教授是否常有輕視人文社會教授的心態?」我無言以對。心中卻想到,人文素養增進對人類的認同感及同情心,這是一種道德的昇華,是否有利於自己的民族、國家及社會?是個爭議性的問題。但是意圖成為領袖人才,就要心胸開闊,能照顧身邊的人。如果只重專業,形同肉身機器,重複相同的工作與思考,久而無樂趣。
二、人文及社科需要科普
然而,我國從事人文藝術及社會科學領域的人,是否也需要增強他們的科技知識?一般說來,亞洲人的科技知識水準要低於西方人。這是因為西方的傳統源自古希臘,古希臘距今兩千多年,強調理性及人性。那時就有物理、化學、生物醫學及數學的基礎知識。傳達至今,他們的家庭教育及社會教育還是重視這些科學傳統。而最近這五、六百年,西方在科技、人文藝術及社會科學方面的發展、發明及發現還是一直處於領先地位,所以在主流裡的人,當然耳濡目染,容易取得科技的知識,也容易領略到科技知識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我們在台灣應該對人文及社科領域的人推展科普教育,也就是普通科學常識,而非較深入的科學知識。因為走到科普這一步就很不錯了,深入無必要,也很困難。理由是科學是累積性知識,不如人文社會知識,常可中間切入。
政府如何推展科普教育?科技有關的部門如交通部、科技部或教育部是否能產生整套的活動計畫?大學及中學的民眾教育是否可配合?如何讓家長知道子女自幼就應開始入門學習科普?我個人一直認為推展任何一項必要的活動,得有某種程度的強迫,因為人是懶惰及怕困難的。
我們這一生大致在人文藝術、科技及社會科學三大領域中度過,第二章敘述這三種領域的劃分及性質。以前的觀念是既然有這些區分,就在自己的領域中生活。現在鼓勵跨領域,益處相當多,與一個人在職場上的升遷、增進生活情趣、改變方向、增長交際能力以及得取別人的尊敬與重視等都有關。這本書就是針對跨領域進行探討及介紹,先舉身邊的兩個例子。
大一暑假去攀登大霸尖山,個人裝備簡陋,第三天傍晚在深山走失,忽然意識到黑夜已降臨,茫然不知行往何處。慌亂中碰到一堆殘木,獨自躺下過夜。四周靜籟無聲,是個無人的世界,心中惶恐與時俱增...
作者序
導言
本書第一部分前六章是分析及介紹三大領域的性質,相互作用及跨領域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區分為三輯,共十二章,是對三大領域的濃縮介紹。
人文藝術、科技及社會科學三大領域均包羅萬象。而此第二部分是導引讀者的簡介及複習以往所學,所以只選擇比較常見的重點項目做述寫,目的是提供跨領域學習的基本知識。每大領域各分配數章,共十二章組成,內容如下。這中間有些科目可歸入兩項,如建築可以是藝術,也可以是工程;歷史可以是人文,也可以是社會科學。這種重疊性會在單項書寫時略述。
一、輯二是人文藝術:涵蓋文學、哲學、宗教、藝術美學(包括繪畫、雕刻、音樂、電影、建築、舞蹈、文學以及戲劇並列為通常所稱的「八大藝術」)、歷史學、倫理學及語言學。
二、輯三是科技:自然科學是相關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及地球物理的基礎科學,「科學之母」的數學也列此。技術是應用科學,主要包括工程、醫學及農學三大項。
三、輯四是社會科學:包括政治、經濟、法律、社會、管理、商業、心理、教育、人類學及大眾傳播。
每門學科的述寫分量不同,有些比例高,如文學或物理;有些輕筆帶過,如語言學及大眾傳播。也就是說有些是與人常討論到的話題,有些鮮少提及。因為是為讀者增加跨領域知識之用,只寫出重要的、通常性的,否則讀者閱讀會有困難,或失掉興趣,索性就不看了。
基本上第二部分是一種統合的工作,資料取自多本中英文書籍、網路資訊,以及向有識者的請益和討論,然後選取及濃縮為此十二章「入門」的介紹。請益對象如第一章所示,包括教授、醫生、法官、科學家、律師、工程師、心理學家。在濃縮、摘取及翻譯的過程中,理論性或稍微深入的題材一律不收,也是為了讀者著想,希望讀者能將此書做為桌邊參考書,不會因閱讀困難而束之高閣。請問工程學的「有限元素」、小說的「解構主義」、經濟學的「期權理論」對你有何意義?你需要知道內情嗎?其實只要聽到過有這麼個名詞就夠了。社科人或人文人與科技人交談時遇到「有限元素」,只要問一句:「好像是土木工程的名詞吧?」那就很上道了!甚至化工系出身的都不見得知道有限元素是怎麼回事。
何學長台大外文系畢業,對中國及美國的太空計畫瞭若指掌,像是科技特務。文科能有這種深入的了解,確是異數。但稍內行的人告訴我們,何學長離科技間諜的層次還差得遠。換言之,跨領域真正能達到專業水準幾乎不太可能。但是我們科技人每提到何學長都豎大拇指,公認除非他再拿一個航空機械或應用物理的學位,否則就算只有表面的認識,也該受到認可及讚揚,因為他就是跨領域的楷模。
導言
本書第一部分前六章是分析及介紹三大領域的性質,相互作用及跨領域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區分為三輯,共十二章,是對三大領域的濃縮介紹。
人文藝術、科技及社會科學三大領域均包羅萬象。而此第二部分是導引讀者的簡介及複習以往所學,所以只選擇比較常見的重點項目做述寫,目的是提供跨領域學習的基本知識。每大領域各分配數章,共十二章組成,內容如下。這中間有些科目可歸入兩項,如建築可以是藝術,也可以是工程;歷史可以是人文,也可以是社會科學。這種重疊性會在單項書寫時略述。
一、輯二是人文藝術:涵蓋文學、哲學、宗教...
目錄
雪豹
導言
輯一:分界迷思到大千魅麗
第一章 前言與後記(Alpha and Omega)
跨領域學習與通識教育/人文及社科需要科普/好奇心與創新/跨三領域者撰寫此書
第二章 科技、人文藝術及社科:三種文化的視角
人文素養/兩種文化(Two Cultures)/學校及職場主要領域劃分/科普素養/第三種文化—社科知識的重要/西方的希臘傳統
第三章 以人為本的人文藝術教養
人文知識/人道關懷(或人文態度)/人文能力/倫理觀、世界觀、環保觀及持續發展觀/社科人的人文素養/人文人的人文素養
第四章 理工醫科技人所需的人文素養
工程需要人文/科學家的想像力/醫生最重人文/如何培育人文素養/促進雙贏
第五章 全民科普提升國民品質
科技發展不斷被糾正/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區別/科學、技術、科技、科普/科普是金字塔基礎/科普的推展/科普與科學研究、科技創新/科技人也需要科普及EQ /未來?
第六章 啟發民智的社會科學
社會科學是科技應用的媒介/自然科學起步早/社會科學合乎科學嗎?/社科素養的重要性/社會科學的起源、發展與功能/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人文社會學院」正確嗎?社會科學素養的培育
輯二:人文藝術篇
第七章 我思故我在─哲學
希臘時期/羅馬哲學時期(希臘化)/中世紀天主教哲學/文藝復興Renaissance時期哲學/啟蒙運動時期哲學/近代哲學/現代哲學 (黑格爾之後的重要哲學學派)/當代常見哲學家及學派/西方哲學與中國哲學的比較
第八章 信仰與道德─宗教及倫理
神話與宗教/宗教學與神學/宗教的種類/世界六大宗教派別/基督教是最大宗教/伊斯蘭教近年擴張迅速/猶太教被歧視/佛教是否宗教/道教源自中國/宗教的性質/信仰宗教及不信仰的分析
第九章 時間的流觴─歷史學
歷史研究應重視客觀/世界史以西方史為主/世界史上的里程碑/中國歷史上的里程碑/台灣的歷史里程碑/歷史學與未來學
第十章 不朽之盛事─文學
文學的領域及文體/歐洲文學的里程碑/美國文學的里程碑/日本文學的里程碑/中國文學的里程碑
第十一章 美的氣質─音樂、藝術與電影
西方古典音樂/二十世紀流行音樂/西方繪畫及雕刻/電影
輯三:科學與技術篇
第十二章 多聞闕疑─二十世紀之前的科學基礎
十六、十七世紀之前的科學/十六、十七世紀的科學革命/十八、十九世紀歐洲的科技發展
第十三章 人定勝天─二十世紀之後的科技發展
物理學/宇宙學/化學與化工/生命科學/醫藥與健康/電腦與資訊工程/核子工程/太空技術/科學與宗教、倫理
輯四:社會科學篇
第十四章 制度與秩序─政治及政治學
政治學的研究發展/國家的構成與形式/政府與政體、國體/政黨政治/政治道德/選舉/政治參與/政治與人性/政治學的新發展
第十五章 食貨之事─經濟與經濟學
各重要經濟學派/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國民所得/其他相關經濟及財政項目/管理科學與企管碩士
第十六章 智慧與靈性的聚合─人類學、社會學(含教育、新聞大傳、人口學)
人類學起源於殖民政策/人類學的分類/人類學的現今應用/社會學與社會常識/社會學的發展歷史/社會學的四大理論觀點/社會階層/族群關係/其他社會問題/教育/大眾傳播對社會的影響/人口學與台灣人口
第十七章 心之官思而得之─心理學
心理學的淵源歷史/現代心理學的流派簡介/心理學的研究單元/心理學未來發展
第十八章 法者,治之端也─法律及法律學
中國的法律/歐美法律淵源歷史/世界重要法律體系/法律的種類/法律與命令/六法全書/律師與從政/司法改革/如何與律師合作
雪豹
導言
輯一:分界迷思到大千魅麗
第一章 前言與後記(Alpha and Omega)
跨領域學習與通識教育/人文及社科需要科普/好奇心與創新/跨三領域者撰寫此書
第二章 科技、人文藝術及社科:三種文化的視角
人文素養/兩種文化(Two Cultures)/學校及職場主要領域劃分/科普素養/第三種文化—社科知識的重要/西方的希臘傳統
第三章 以人為本的人文藝術教養
人文知識/人道關懷(或人文態度)/人文能力/倫理觀、世界觀、環保觀及持續發展觀/社科人的人文素養/人文人的人文素養
第四章 理工醫科技人所...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432頁開數:25K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