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過去、現在與未來三部曲:
寫過去時,我注重歷史盲點的釐清;
寫現在時,我緊盯當前的困境和危機;
至於未來,我是以為下一代擘繪願景的心情在鋪陳統獨之外的新路,以及親美友中,和平中立的「雙兩岸」大未來。
這本書如有幸讓您翻閱,請您用開放的心情,擱置既有的成見,重新認識歷史,清理盲點,更用海闊天空的新視野,思考台灣的嶄新前途。
我是用歷史的悲憫去回顧歷史的機緣和謬誤,更用未來的願景去擘繪下一代的幸福。書中論述古今中外,寰宇四海的物換星移,既疼惜台灣,更放眼國際;既緬懷悲情,但輕拭仇恨。因為:
我們與其徘徊在歷史悲情,不如走出孤獨,睦鄰而且善世;
我們不只經營台灣,也要經營世界!
作者簡介:
呂秀蓮,1944同盟國聯軍從法國諾曼第登陸,奠下二戰終局的那一天,呂秀蓮在台灣桃園小鎮出生。她農曆56歲生日那天,宣誓就任中華民國第十任副總統,是台灣史上第一位女性副元首,也是迄今唯一連任的副總統。
呂秀蓮傳奇的另一面是,她30歲得了甲狀腺癌,36歲因美麗島事件以「暴力叛亂犯」被判刑12年,實際坐牢1933天。60歲那年他跟總統陳水扁在連任競選的遊街途中,雙雙中彈,兩人卻奇蹟似地逃過此劫,再度連任。
在她的一生當中,不止求學期間經常保持第一,也為台灣現代化開創許多第一,她是榮獲台大唯一一名「李氏留美獎學金」的得主;第一個提倡新女性主義,第一個海外留學生回台灣參加民主運動;美麗島事件第一個被逮捕入獄;第一個推動台灣加入聯合國運動,第一個榮獲甘迺迪總統創辦的「世界和平獎」的女性得主,並擁有六個國家的榮譽博士學位。
她一生獲獎無數,著作等身。她歷任立法委員、桃園縣長,及兩任副總統,不止踏遍台灣每一寸土地,更走遍天涯為台灣。
她愛台灣,甚於愛自己。
章節試閱
第六章 美國主宰台灣命運
島嶼國家的歷史宿命
台灣,一如其他島嶼國家的歷史宿命,族群命運全憑外人主宰,所謂「人為刀徂,我為魚肉」的無奈與悲哀。歷史指出,除了17 世紀略具雛形的大肚王國外,無論荷蘭、西班牙、鄭成功、康熙皇帝,以及後來的日本及中國國民黨政府,全部都是境外人士佔據並治理台灣。
從本書前面各章節的敘述,可見台灣與澎湖的命運取決於台澎主權的歸屬,最關鍵歷史點是1894 年清日甲午戰爭,戰後台灣被清廷作為敗降的祭品,將台灣及澎湖「永久割讓」給日本,從此台灣與中國一刀兩斷。
第二個關鍵點是1945 年二次大戰日本戰敗投降,1951 年《舊金山和約》日本「無條件放棄」台灣和澎湖主權,而於1952 年《台北和約》議定台澎交接後的處置事宜。
第三個關鍵點是1971 年聯合國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以中華民國為名的台灣從此在國際上逐漸陷入孤弱無緣的困境。
第四個關鍵點是1979 年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公報,美國不再承認「中華民國」,而主張「台灣問題應由台灣海峽兩邊的中國人和平解決。」並因北京「一個中國」原則的堅持,更使台灣走投無路,形同國際孤兒。
美台關係回顧
美台戰略專家張旭成教授,將二戰之後的美台關係分成四個時期:
1. 美國棄台論(1949~1950):杜魯門總統宣布放棄國民黨政權及台灣,但韓戰使台灣成為美國反抗中蘇集團的盟友。
2. 美防衛台灣,但不支持蔣政權反攻大陸:韓戰停戰後,中國侵佔外島,美台簽共同防衛協定。
3. 尼克森 – 季辛吉聯中制蘇,放棄台灣:1971 年聯大《2758 號決議》排除國民黨政權,1979 年美中建交,與台灣斷交,美國國會通過《台灣關係法》。
4. 川普對台、中政策的轉向(2017):重新定位「美 – 中」、「美– 台」關係,重視台灣的戰略價值,將台灣納入印太安全夥伴。
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1~1945)
1. X 島計畫
美國於珍珠港事變後宣布參戰,被日本殖民統治的台灣與美國屬於「敵對」關係,美國海軍司令尼米茲上將建議美國轟炸台灣,當時以「X島計畫」為名擬定攻台計畫:「登陸台灣,建立空軍基地,以便轟炸日本,支援中國,切斷日本與南洋日軍間的補給線。」為執行X 島計畫,哥倫比亞大學特設「台灣研究中心」,積極研究台灣人文社會。該計畫預估美軍將 傷亡十二萬人,而台灣將有一百萬人的傷亡,才能使居住台灣的日軍全軍覆沒。後因陸軍司令麥克阿瑟向羅斯福總統提議美軍應先轟炸呂宋島才能解放一千七百名美國俘虜,以利羅斯福總統競選連任,才使台灣在二次大戰「倖免於難」。
2.《開羅宣言》(1943)
因為日本偷襲珍珠港,迫使原本宣布中立的美國參戰後,為了打敗日本,美國拉攏中國領導人蔣介石。1943 年開羅會議中,蔣介石要求日本投降後將台澎交還「中華民國」,羅斯福同意,但英國首相邱吉爾不同意。因此《開羅宣言》始終沒有三位元首的簽名,不屬於正式協議,也未當場對外發表,只在事後以「新聞公報」方式分別處理,不具國際法效力。當時也無人預料,「中華民國」會在六年之後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推翻。但卻因有《開羅宣言》在先,蔣介石才會在奉派暫時代理接收台灣時,宣布收回台灣主權,實際行使統治權,不久更從大陸撤退來台,在台實施三十八年戒嚴統治。期間爆發二二八事件大屠殺,隨後蔣氏父子實施白色恐怖,美國常充耳不聞。事實上,美國主導的《舊金山和約》及韓戰爆發後的杜魯門聲明,都已推翻《開羅宣言》對台澎的立場。
二、韓戰與《舊金山和約》(1950~1952)
1950 年元月5 日,杜魯門宣布:「美國不打算使用武裝部隊干涉台灣的現狀,美國政府不希望捲入中國的國內紛爭。」因而誘使北韓領導人金日成發兵南侵,並勸說毛澤東擱置原訂跨海攻台計畫,「抗美援朝」。韓戰爆發第三天,杜魯門宣布「台灣法律地位未定」,等於否定《開羅宣言》,一方面下令第七艦隊阻止毛澤東對台灣的任何攻擊,另方面也阻止蔣介石對大陸的一切作戰行動。
杜魯門的「台灣海峽中立」政策造成國共對峙,也確保台灣不受中國共產黨武力侵犯,後有1954 年簽訂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美利堅合眾國與中華民國的邦交維持到1978 年底。
值得注意的是,韓戰爆發後,美國曾向聯合國提出《台灣問題案》(Formosa Question),經聯大決議交由第一委員會於1951 年2 月討論。當時國務卿艾奇遜要求聯合國討論《台灣問題案》,特別表明:
1. 在此特別大會上,美國政府將提案要求聯合國在台灣舉行自由與秘密的公投,讓台灣人決定是否回歸中國,或是馬上獨立,還是在聯合國託管下稍後獨立。
2. 觀察到中國政府在台灣的不當治理後,美國認為中國政府在與日本達成和平協議時,已喪失對台灣的主權,而台灣人民有權透過不記名秘密投票,自由表達決定未來命運。
3. 美國政府對台灣並無任何規劃,也不尋求在島內設置軍事基地或任何特權。
非常遺憾的是,美國當時提出「台灣問題」,是要聯合國出面舉行公民投票,讓台灣人民自行決定台灣的前途。可惜韓戰如火如荼進行,委員會裁決《台灣問題案》延後再議。這麼重要的議案因此不了了之,使台灣人民失去公投自決的機會。
三、聯合國代表權(1971)
中華民國原是第一個在《聯合國憲章》簽署的創始會員國,但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際地位逐年提升,每年聯合國大會都要上演「中國代表權」爭奪戰,由美蘇兩大陣營對陣。1961 年美國提議「中國代表權問題」為重要議題案,需要三分之二會員多數表決,增加中國入會的困難。
另方面,美國眼見大勢不妙,勸說蔣介石讓出安理會席次,而讓中華人民共和國入會,形成「雙重會籍」或「兩個中國」,但蔣介石堅持不肯讓出安理會,最終於1971 年10 月25 日被聯合國大會通過《2758 號決議》,粗暴排除聯合國會籍及安理會。
四、美台斷交,美中建交(1979 年元月1 日)
1979 年元月1 日,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布建交,而與中華民國斷交。這是台灣命運的另一次歷史轉捩點,表示承認中華民國的世界第一大國已轉向承認北京政府,台灣的國際地位瞬間一落千丈。
美中建交因國務卿季辛吉的穿梭拉攏,以反共著稱的尼克森於1972 年2 月21~28 日訪問中國,並發表《上海公報》拉開序幕,卻直到1978 年12 月16 日才由卡特總統與鄧小平同步宣布於1979年元月一日正式建交。《上海公報》中涉及台灣的部份,採中美「各自表述」,美方立場如下:
「美國認識到,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中國只有一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美國政府對此一立場不提出異議。它重申它對由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關心。」
七年之後,美中正式簽署《建交公報》,重申《上海公報》的旨意,有關台灣問題美國的立場是:
「美利堅合眾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範圍內,美國人民將同台灣人民保持文化、商務和其他非官方關係。」
「美利堅合眾國政府『認知』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
注意上下兩段,美國分別用recognize(承認)及acknowledge(認知)加以區別,「承認」有同意之意,但「認知」只表示知道,但不表示同意或不同意。然而中文版本中國卻一律用「承認」一詞,強要美國接受中國的意圖,就像「九二共識,一個中國」的內涵,國共兩黨「各自表述」,操作文字魔術,混淆視聽。
美中建交 – 美台斷交的重大外交決策過程,卡特總統未與國會諮商,宣布之後引起國會議員強烈不滿。多位對台灣極為友善的參眾兩院議員在資深的眾議院亞太小組召集人沃爾夫(Lester Wolff)主導下,於1979 年3 月28~29 日先後在眾議院及參議院通過《台灣關係法》,卡特總統也於4 月10 日簽署,成為美台非官方關係的基石。
五、《台灣關係法》
《台灣關係法》表明「西太平洋地區的和平及安定符合美國的政治、安全及經濟利益,而且是國際關切的事務。」其中第二條B 項明訂與台灣斷交之後,美國人民與台灣人民仍應維持的非官方關係:
B(3):表明美國決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之舉,是基於台灣的前途將以和平方式決定這一期望;
B(4):任何企圖以非和平方式來決定台灣的前途之舉 — 包括使用經濟抵制及禁運手段在內,將被視為對西太平洋地區和平及安定的威脅,而為美國所嚴重關切;
B(5):提供防禦性武器給台灣人民;
B(6):維持美國的能力,以抵抗任何訴諸武力、或使用其他方式高壓手段,而危及台灣人民安全及社會經濟制度的行動。
六、雷根《八一七公報》與六項保證
此外,1982 年雷根總統在北京強大壓力之下,於8 月17 日發表《八一七公報》,其中第六項有關美國對台政策的宣布:
「美國政府聲明,它向台灣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數量上將不會超過美中建交後近幾年供應的水準,它準備逐漸減少它對台灣的武器出售,並經過一段時間導致最後的解決。」
不過,雷根總統在公報發表前,先經過AIT 向蔣經國用口頭作出六項保證,內容包括:
1. 美國不會設下結束對台軍售的日期、
2. 不會更動《台灣關係法》的條款、
3. 不會在做出對台軍售的決定之前與中國大陸協商、
4. 不會做台灣與中國大陸的調解人、
5. 不會改變對台灣主權的立場,也就是這個問題必須由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美國不會壓迫台灣和中國大陸談判、
6. 美國也不會正式承認中國人對台灣的主權。
值得注意的是,雷根發表《八一七公報》之後,隨即口述一份備忘錄,由國務卿舒茲和國防部長溫伯格共同副署,再鎖進國安會保險櫃。其內容已解密如下:
「美國減少對台軍售的意願,絕對是以中國繼續承諾和平解決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的歧見為條件。此外,提供台灣軍售的兩質量必須完全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威脅為條件,這一點至關重要。就質與量而言,台灣的防衛能力一定要保持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能力的相互關係上。」
可見從《上海公報》到《建交公報》,甚至《八一七公報》對台軍售的限縮政策,美國的基本前提都是「和平」。「和平解決台灣問題」是美中建交的前提,任何非和平的企圖均為美國所嚴重關切,為此美國有義務提供防禦性武器,以強化台灣自身的安全。解密的雷根口述備忘錄更證實「和平解決台灣問題」才是美國的核心堅持。
第六章 美國主宰台灣命運
島嶼國家的歷史宿命
台灣,一如其他島嶼國家的歷史宿命,族群命運全憑外人主宰,所謂「人為刀徂,我為魚肉」的無奈與悲哀。歷史指出,除了17 世紀略具雛形的大肚王國外,無論荷蘭、西班牙、鄭成功、康熙皇帝,以及後來的日本及中國國民黨政府,全部都是境外人士佔據並治理台灣。
從本書前面各章節的敘述,可見台灣與澎湖的命運取決於台澎主權的歸屬,最關鍵歷史點是1894 年清日甲午戰爭,戰後台灣被清廷作為敗降的祭品,將台灣及澎湖「永久割讓」給日本,從此台灣與中國一刀兩斷。
第二個關鍵點是1945 年二次...
推薦序
推薦序1 超前部署大未來的呂秀蓮 ⊙陳水扁
沒有台灣民主導師信介兄的提攜疼惜,就沒有後來的阿扁總統。沒有呂秀蓮兩度首肯出任阿扁的副手搭擋,台灣不會有第一次的政黨輪替,當然也不會有蔡英文的總統之路。
呂秀蓮不只是才華橫溢的女中豪傑,更是先天下之憂而憂,永遠憂國憂民超前部署大未來的民主前輩。如果蔡總統懂得用人唯才,找個適當舞台給呂秀蓮發揮專才,蔡政府的表現應該會比目前更多彩更亮麗。
2008 總統大選黨內初選,呂秀蓮、游錫堃如果接受協調,蘇謝配勢將成局,是否還有今天的蔡英文時代?呂秀蓮也是台灣第一位女副總統,唯一做滿八年的副總統。蔡英文成為台灣第一位女總統,尤其要感恩台灣新女性主義的倡議者呂秀蓮。
天底下沒有不可能的事,2000 年首度政黨輪替後的總統府資政、國策顧問多的是政治犯,如今綠營總統也可以是政治素人出身,不知政治迫害為何物。這就是時代變遷,民主進化的趨勢成果。昨天的如果,今天的偶然或必然,明天的異數或定數?沒人能說個準。「有夢最美,希望相隨」,或許是最大的期許與激勵!
和平中立、民主自由、人權公義,都是人類的普世價值,不會有人反對。但和平中立不等於放棄國防武力。毋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追求和平要有武力做後盾,保持中立也不能沒有飛機大砲。台灣35 快砲就是跟中立國瑞士採購的。一場慘烈的戰爭過後,伴隨而來的和約簽訂,沒有人可以保證,特別是中國共產黨統治下的中國,所謂和平協議比衛生紙還不如。
曾任柯林頓總統的國安會資深主任李侃如,穿梭兩岸試著提出和平解決的中程協議方案,前題是一個中國,結論是終極統一,保證三十年、五十年不變。阿扁認為這種投降協議沒什麼好談的。沒多久李侃如又來了,這一次他說沒有附條件了,阿扁請他先去問問中南海,同意了再來,結果就沒有下文了。2005 年2 月28 日阿扁在台北賓館親自請教來訪的柯林頓前總統,他反對台灣與中國簽什麼中程協議的和平方案,誰能保證三十年、五十年不變,時間在台灣這一邊。
其實呂秀蓮大作已經點出兩岸議題的重點:美國主宰台灣的命運 ,以及「一個中國」的緊箍咒 。美國國會不分朝野都對台灣非常友好與支持,但美國政府不論哪黨執政也都不承認台灣是個主權國家。誠如AIT 楊甦棣前處長2007 年6 月26 日跟阿扁說的,台灣的國際地位,對美國而言,是懸而未決的。美國長期支持台灣的民主,卻不力挺台灣的主權。如果「一個中國」是中國對台灣的緊箍咒,美國對台灣的緊箍咒何嘗不是對台灣所畫一道又一道的「紅線」。
呂秀蓮籲請國人同胞認真思考親中或親美,反中或反美的嚴肅課題。阿扁認為台灣沒有反中更不可能反美。台灣人反對的是「一中」,不是「反中」。因為「一個中國原則」指的是全世界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一國兩制」香港方案,早就成為「一國一制」。九二共識只剩「一中」,沒有「各自表述」的共識。
龍鷹爭霸,誰主天下?台灣不應淪為兩強相爭的棋子。寄語「和平中立好台灣 」、「東方新明珠」、「美台關係正常化 」、「太平洋民主國協」,不是天邊的彩虹,而是腳下的玫瑰。
美國固然不承認台灣是主權國家,但也完全不能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所稱台灣是其一部份的主張。這就是台灣的限制與機會。台灣應掙脫中美兩國加諸於台灣的「緊箍咒」,透過公民投票的住民自決民主程序,走出自己的台灣國家路。
阿扁跟曼德拉都非常喜愛《打不倒的勇者》這首詩:
超越這般悲憤交集
恐怖陰霾逐步逼近
長年威脅揮之不去
我終究會無所畏懼
縱然通道無比險狹
儘管嚴懲綿延不盡
我是我命運的主人
我是我心靈的統帥
願與大家分享共勉。是為序。
推薦序1 超前部署大未來的呂秀蓮 ⊙陳水扁
沒有台灣民主導師信介兄的提攜疼惜,就沒有後來的阿扁總統。沒有呂秀蓮兩度首肯出任阿扁的副手搭擋,台灣不會有第一次的政黨輪替,當然也不會有蔡英文的總統之路。
呂秀蓮不只是才華橫溢的女中豪傑,更是先天下之憂而憂,永遠憂國憂民超前部署大未來的民主前輩。如果蔡總統懂得用人唯才,找個適當舞台給呂秀蓮發揮專才,蔡政府的表現應該會比目前更多彩更亮麗。
2008 總統大選黨內初選,呂秀蓮、游錫堃如果接受協調,蘇謝配勢將成局,是否還有今天的蔡英文時代?呂秀蓮也是台灣第一位女副總統...
作者序
經營台灣,也經營世界 ⊙呂秀蓮
戒嚴時代寫台灣歷史
1978 年,美國總統卡特政府醞釀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當時我在哈佛法學院深造。我密切注意相關訊息,憂慮台灣外交沖擊即將到來。但台灣戒嚴時期沒有言論、報導自由,幾乎全國上下都沈浸在「只要有國民黨政府,萬事OK」的狀態。
幾經掙扎,我決定放棄已獲得的獎學金,回台參選中央民意代表,只因為選舉期間,候選人才享有短暫的「言論假期」,可以發表政治見解。我完全未考慮會否當選,或者落選後的下場。
一旦決定,我把自己投入哈佛燕京圖書館中,也拜託幾位波士頓的同鄉,陪我到燕京搜尋相關資料。我準備在政見發表會上一系列談論「台灣的過去與未來」,包括我已掌握到的美中建交消息。
在一大堆借出的文獻書籍中,我摸索著接觸台灣的過去,感覺上很遙遠,很陌生,對於生在台灣、長在台灣的我,不只驚異,而且羞愧。原來國民黨教科書是以大中國看小台灣,台灣歷史既非正史,當然無足輕重。我認真閱讀,也認真作筆記,又把筆記整理成文稿,寫好後,加上一些珍貴的照片,把它小心地拍照起來,再沖洗成膠卷,妥善收藏在衣服內裡,期待能隨我回台安全通關,因為1975 年我赴美考察婦女運動,回到松山機場時,行李被搜索,考察的資料全被沒收,這是年輕的一代難以想像的戒嚴經驗。
安抵國內後,我趕緊把膠片沖洗出來,再逐字逐句謄寫成稿,然後把影印本送給黃信介和康寧祥兩位黨外大老指教。不多久友人傳話給我:「最好把它燒掉!」我不肯燒,但也不敢找出版社出版,只請朋友幫我打字簡單印出來,書名叫《台灣的過去與未來》。
那次我回桃園縣參選國大代表,在政見發表會上用章回小說式的演講,談台灣悲情過去,更談台灣危機未來。只見台下人山人海,聚精會神,不時掌聲雷動,也有不少人聽我述說台灣過去的不幸,淚流滿面。我的演講轟動全台,選舉活動第七天,我已捲起半邊天。
1978 年12 月16 日上午,距離投票日只差一個禮拜,美中兩國同步宣布將於翌年元旦建交,當天下午蔣經國就以國家危難當頭為由,停止選舉活動。但凡聽過我演講的人,益發覺得我對美中建交的預言成真,佩服不已,但警總也傳出要逮捕我的消息。
停選後氣氛稍為平息,我再把那本書修訂出版。黨外時代,南北各地有許多人告訴我,《台灣的過去與未來》就是他們台灣意識的啟蒙書。隔年我因美麗島事件被捕入獄,偵訊人員對我寫那本書耿耿於懷,責備我不該談那麼多台灣的歷史往事,動搖了許多國民黨的政治理論。
我被判十二年有期徒刑,主要因為我是高雄人權晚會的主要演講者,部分也因為國民黨認定我是「台獨啟蒙者」,對我恨之入骨。怪哉!台灣人寫台灣史,竟成了叛亂犯!
庚子瘟疫捕捉歷史
在台灣現代史的過程中,我幾乎無役不與。我沈重的人生步履留下女權、人權、民主法治的足跡,更重要的是台灣的尊嚴與世界和平,是我終生的關懷和志業,也是我撰述本書的心路歷程。
我在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的2020 庚子年,閉關寫作本書,一方面將四十年來對台灣問題的研究心得爬梳整理,另方面仔細捕捉瞬息萬變的國際情勢,尤其美中台三角連動關係。過去擔任副總統時,我曾寫過兩本有關台灣前途的書:《台灣大未來》(2004)及《世界的台灣》(2007)。前者以海洋立國談海洋台灣的前瞻性,後者放眼國際,探討台灣的處境。
提筆寫作本書時,我已走過翻山倒海的人生;得過癌症,坐過牢,在319 槍擊案中挨過子彈,也當過台灣唯一兩任的副總統。足跡遍及全球五大洲,我的閱歷和觀想,自然不同於年輕時代的我。尤其目睹冠狀肺炎所掀起的非典型第三次世界大戰,我認定這是宇宙造物主透過COVID-19 警告人類,別再糟蹋地球,別再糟蹋人類文明!
翻轉命運,擘繪未來
我原本以庚子瘟疫稱呼COVID-19,不久我驚覺到它根本是一場「非典型的世界大戰」。過去戰爭敵我壁壘分明,這次人類不分國界一起對抗看不見、無影無蹤的共同敵人。COVID-19 挑戰強國霸權和國家領導,挑戰全球化和當代產業鏈,更挑戰「人,真的是萬物之靈」嗎?中國、美國、伊朗…. 哪一個是真正的強國?誰才是真正的強人?
疫情讓人看到生命的脆弱,也看到人 – 尤其政治人的脆弱,卻又張狂傲慢。本來全世界各國應該同心協力對抗COVID-19,沒想到中國龍與美國鷹這世界老二和老大卻在疫情肆虐的洶湧中勾心鬥角,文攻武嚇。台灣由於特有的戰略價值,竟在美中大國博弈中被席捲而入,變成箭靶。天佑台灣,讓我們倖免於疫,但卻難逃龍鷹爭鬥的代罪羔羊命運。
二戰以來美中台的戰略三角關係,堪稱錯綜複雜,在回顧過去歷史的時候,COVID-19 帶來日甚一日的疫情不幸,而美中兩強由貿易戰到科技戰,由資訊戰到金融戰與意識型態的全方面交戰,更令人目瞪口呆,我因此專注於捕捉每天上演的歷史新劇情,也認真思考可能的停損點。戰爭會不會到來?我無法神算預言,我們必須設法趨吉避凶,降低傷亡和禍害。
本書分過去、現在與未來三階段探討台灣與中美的關係。寫過去時,我注重「歷史盲點」的釐清;寫現在時,我緊抓美中台當前的困境和危機;至於未來,我是以為下一代擘繪願景的心情在鋪陳統獨之外的新路,以及親美友中的可能。書中論述的,涵括古今中外,寰宇四海的物換星移。回顧過去,更前瞻未來;疼惜台灣,但放眼國際;緬懷悲情,但輕拭仇恨。一句話,我是用歷史的悲憫,去回顧歷史的錯誤和惋惜,更用未來的願景,去擘繪下一代的幸福。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歷史可以倒帶,讓我們一起來遐想:
1. 如果沒有《馬關條約》,台灣在1895~1945 年那五十年之間,是否要伴隨中國走過「推翻滿清、軍閥割據、對日抗戰,以及國共對抗」的歷史顛簸?
2. 二次大戰終戰之前,美國海軍原有攻佔台灣再殲滅日本的《X 島計畫》,後來被陸軍「攻佔呂宋及沖繩,再滅日本」的計劃取代。否則台灣早就成為美國佔領地,戰後應該根據《聯合國憲章》,透過住民自決獨立建國。
3. 如果沒有《開羅宣言》,陳儀軍隊應該在接受日本投降之後撤離台灣,而蔣介石就不會撤退來台,台灣與中國就不會糾纏在一起。
4. 毛澤東原本計劃在推翻中華民國後,乘勝攻下台灣,而美國總統杜魯門早先宣布不再過問台灣問題。如果韓戰沒有爆發,台灣是否在1950 年代就被赤化?
5. 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71 年排除中華民國,進入聯合國並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如果當時蔣介石接受「兩個中國」,甚至「一中一台」,台灣就不會淪為國際孤兒。又或者及早接受沙烏地阿拉伯的提案,台灣也可能早就成為中立國家。
6. 美國承認中華民國,直到1979 年元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如果當時蔣經國宣布「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台灣的國際處境是否不必那麼悲哀?
當然,時光不會倒流,歷史也不會重演,但以上各種「假想」,都是翻轉台灣命運的關鍵因素。但請問,有哪一次、哪一項是由台灣住民所主導?
放眼天下,島嶼國家的歷史宿命是,族群命運全憑外人主宰,所謂「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無奈與悲哀。直到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那些在戰爭中被迫提供戰場及戰士的島嶼,才陸續在聯合國的託管扶持之下舉行公民投票,決定族群的命運。至於台灣,二戰以前是由中日兩國,戰後則是中美兩手在撥弄台灣的命運,因而形成親中與親美兩套戰略及兩派勢力。但台灣人民呢?台灣人民應該用自己的意志和智慧,把握歷史機遇,翻轉島國命運,擘繪亮麗的未來!
這本書如有幸讓您讀到,我拜託您用開放的心情,擱置既有的成見,重新解讀歷史,清理盲點,更用海闊天空的視野,思考下一代的嶄新未來。我們何須在統獨之間掙扎?在親美或親中選邊站?我們與其徘徊在歷史悲情,不如走出孤獨,睦鄰而且善世;讓我們的下一代,不只經營台灣,也經營世界。
誌謝
感謝陳前總統水扁、前立委/ 南投縣長彭百顯及名戰略學者翁明賢教授,他們都能高瞻遠矚,體會作者超越統獨,為下一代擘繪大未來的用心良苦,惠予寫序賜教,並向讀者推薦,特此誌謝。
本書撰寫過程中,承蒙前司法院副院長城仲模、前駐歐盟代表高英茂、前駐美代表裘兆琳及前中華經濟研究院田君美所長的鼓勵及指教。此外,本書參考資料的搜尋,以及文稿的打印及彙整,得力於同仁蘇妍妃,尤其陳正翰的全力協助,併此誌謝。
最後,特別感謝主辦第二屆「東亞和平論壇」的韓國資深國會議員柳睃相博士,他惠允將該屆會議的LOGO,美中兩國太極漩渦的設計圖提供作為本書的封面,豐沛本書的意涵。
經營台灣,也經營世界 ⊙呂秀蓮
戒嚴時代寫台灣歷史
1978 年,美國總統卡特政府醞釀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當時我在哈佛法學院深造。我密切注意相關訊息,憂慮台灣外交沖擊即將到來。但台灣戒嚴時期沒有言論、報導自由,幾乎全國上下都沈浸在「只要有國民黨政府,萬事OK」的狀態。
幾經掙扎,我決定放棄已獲得的獎學金,回台參選中央民意代表,只因為選舉期間,候選人才享有短暫的「言論假期」,可以發表政治見解。我完全未考慮會否當選,或者落選後的下場。
一旦決定,我把自己投入哈佛燕京圖書館中,也拜託幾位波士頓的同鄉,陪我到...
目錄
自 序 呂秀蓮/ 經營台灣,也經營世界
推薦序 陳水扁/ 超前部署大未來的呂秀蓮
彭百顯/ 台灣的新出路
翁明賢/ 美中新冷戰與台灣新戰略
台灣——您知道嗎?
過去
第一章 古早台灣
宇宙•地球•人類
史前人類
太陽帝國與台灣
台灣古文明出土文物
附錄
第二章 誰是台灣人?
「炎黃子孫」的神話
古早台灣人
番漢一家親
台灣的「外省人」
咱攏是台灣人
第三章 台灣是誰的?
中國「神聖固有領土」?
戰後台灣的國際處境
從韓戰到《台北和約》
中華民國與台灣主權
聯合國與台灣
附錄
第四章 中- 台對峙七十年
台灣與中國有何關聯?
毛蔣時期(1949~1988)
鄧李時期(1979~1993)
江李時期(1993~2003)
陳胡時期(2003~2013)
馬習時期(2008~2016)
蔡英文時期(2016~ )
附錄
第五章 台獨運動,為什麼?
抵禦外侮的獨立運動
反抗國民黨的台獨運動
台獨運動,為什麼?
國際公法與台灣獨立
現在
第六章 美國主宰台灣命運
島嶼國家的歷史宿命
美台關係回顧
美國對台政策的基本立場
川普拱台抗中
第七章 危疑悲愴
中國龍挑戰美國鷹
非典型世界大戰
美中台兵戎相見
附錄
第八章 太平洋新世紀
東亞新情勢
太平洋與台灣
東海之爭:釣魚台
南海:龍鷹大戰場
第九章 天下分合,東西映照
東西方歷史映照
國家的分與合
全球國家統合模式
近代獨立國家簡史
戰後分裂國家的統合
第十章 兩岸恩怨情仇
「一個中國」緊箍咒
瘟疫前兩岸交流實況
一國兩制,Bye Bye!
統獨民意走向
中國武統台灣?
未來
第十一章 和平中立新世界
認識「中立國」
傳統中立國
現代中立國
台灣中立的戰略意義
第十二章 雙兩岸關係
統獨爭辯,抽絲剝繭
統獨之外的抉擇
雙兩岸關係
兩岸新出路
總結:民主太平洋國協
參考書目
特輯:她讓世界與台灣接軌
自 序 呂秀蓮/ 經營台灣,也經營世界
推薦序 陳水扁/ 超前部署大未來的呂秀蓮
彭百顯/ 台灣的新出路
翁明賢/ 美中新冷戰與台灣新戰略
台灣——您知道嗎?
過去
第一章 古早台灣
宇宙•地球•人類
史前人類
太陽帝國與台灣
台灣古文明出土文物
附錄
第二章 誰是台灣人?
「炎黃子孫」的神話
古早台灣人
番漢一家親
台灣的「外省人」
咱攏是台灣人
第三章 台灣是誰的?
中國「神聖固有領土」?
戰後台灣的國際處境
從韓戰到《台北和約》
中華民國與台灣主權
聯合國與台灣
附錄
第四章 中- 台對峙七十...
商品資料
出版社:允晨文化出版日期:2021-03-25ISBN/ISSN:9789574386390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94頁開數:25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