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投資大師霍華.馬克思曾說:
「有能力了解週期的投資人,將能發現獲利的契機。」
面對小道消息頻傳,股價波動劇烈的市場,
你更需要掌握景氣轉折的關鍵訊號,找到正確投資標的!【選對交易時機,決定了投資成敗】
本書作者曾任高盛首席分析師,他長年研究美股波動,
發現能避開最差時期、在最好時期進場投資的人,報酬率會出現80%的差異!
即使你使用長期持有的存股策略,你更需要辨識週期的能力,
才不會買在高點,存股再久也無法彌補股價利差!
【4種市場週期的特徵與優勢類股】
股市可分為:絕望階段、希望階段、成長階段、樂觀階段,並不斷週期性移動。
本書將帶你看懂不同週期的特徵,並檢驗歷史週期中各類股的績效表現,
幫助你在不同經濟狀況下,挑出最適合進場的金雞股,存股能夠存對股!
【6個發生熊市風險的指標組合】
週期型熊市、事件驅動型熊市、結構型熊市,3種熊市的持續期間和嚴重程度有天壤之別。
但無論哪種熊市,都會造成30%以上的跌幅,能否避開會大幅影響投資報酬。
本書提出6個指標──失業率、通貨膨脹、殖利率曲線、成長動能、估值、民間財務平衡,
這些指標的組合可做為發生熊市風險的判斷訊號,幫助你看穿景氣轉折點。
【後金融危機時代的週期變化與優勢類股】
在長期低利率以及量化寬鬆、高流動性的影響下,新的週期特徵油然而生。
全球利率走低對股價有何影響?為什麼經濟成長率偏低,股價卻屢創新高?
科技股是否還會繼續主導各國股市?下一個投資機會是哪種類股?
本書作者鑑往知來,幫助你在當下這個「超級牛市」週期,穩定踏出下一步。
【進場進對點,存股存對股,贏在長期好買賣】
本書充滿深度分析,帶領你了解市場週期的特性與驅動力,
並針對投資收益、熊市和牛市的特徵與指標,做出實戰驗證有效的策略。
在「存股」成為散戶重要投資技巧,許多人認同長期持有股票的價值時,
本書將是你選股、進場的最佳幫手,讓你牛市、熊市都能贏,獲利長期勝過大盤!
強力推薦──
愛榭克(Izaax)/《Smart智富》專欄作家
游庭皓/【財經皓角】主持人
雷浩斯/價值投資者;財經作家
艾利亞斯.帕帕約安努/倫敦商學院經濟學教授
輝.皮爾/哈佛商學院資深講師
「展望未來,在我們有生之年,熊市的週期性降臨,將是難以避免的投資挑戰。有了這本書,您將正確認知每次熊市的型態,據此擬定對策,順利掌握投資良機。不過,正確判讀熊市,僅是投資。」──愛榭克(Izaax),《Smart智富》專欄作家
「本書雄辯地將作者豐富的經驗與行為金融學的見解融合在一起,記錄和理解金融繁榮與蕭條。本書應該是任何金融學系學生的基本讀物。」──艾利亞斯.帕帕約安努(Elias Papaioannou),倫敦商學院經濟學教授
「這是一本出色的書,在他作者年來形成的結構化分析框架內,捕捉到了一位主要市場從業者的見解。它為市場如何運作以及市場的發展方向提供了一個生動而獨特的視角。」──輝.皮爾(Huw Pill),哈佛商學院資深講師
作者簡介:
彼得.C.奧本海默Peter C. Oppenheimer
高盛全球投資研究部的首席全球股票策略師和歐洲宏觀研究部主管,具有35年的研究分析師經驗,他於2002年加入高盛(Goldman Sachs),擔任歐洲和全球戰略顧問,並於2003年被任命為常務董事,2006年被任命為合夥人。在加入高盛之前,他曾在匯豐銀行擔任董事總經理兼首席投資策略師,此前曾在詹姆斯·卡佩爾(James Capel)擔任歐洲戰略主管。 在此之前,他曾是漢布羅斯銀行(Hambros Bank)的首席經濟策略師。
譯者簡介:
曹嬿恆
政治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曾從事經濟研究、市場拓展與行銷企劃、企業資源規劃(ERP)顧問、知識管理等工作,並持有國際內部稽核師(CIA)證照。譯有《解密iPhone》與《一眼就突破盲點的思考力》,及合譯作品《為什麼最便宜的機票不要買?》《全球經濟的關鍵動向》《傷心農場》《追債人》等。
章節試閱
第三章 辨識股票週期的階段
雖然股票的報酬組合會依當前總體經濟形勢(尤其是成長與利率之間的取捨)而有長期性的變動,但大多數股票市場也會呈現出某個程度上與景氣循環有關的周而復始傾向。由於股市的動向乃出於對未來基本面的期待,所以對成長與通膨的預期往往會反映在今日的股價上。這些變化也會影響估值;舉例來說,如果投資人開始預期未來的利潤會從衰退走向復甦,股市的估值將會在這些改善真的出現之前便上揚。
一個完整的投資週期,典型包含了一個熊市(價格正在下跌的時期)與一個牛市(股價通常是上漲的,或價格面的回報是相對穩定的)。本書稍後會詳細討論其中的本質、樣態與差異,本章則更具體聚焦在整個投資週期──從市場低點到最後高點的全部期間的輪廓、樣態與驅動因子。這些週期的持續時間長短不一,不過以美國股市來說,通常平均以八年為期。
當然,想在當下就知道你可能處在週期的哪個位置是困難得多,只有靠事後回顧才可能真正明白。不過,就算只承認這些模式存在於這段時間之中,也能幫助投資人警覺到報酬的可能變動和想要尋找的徵兆。
檢視自一九七○年代初期以來的數據,會看到這些週期性模式似乎一再重演,儘管每一次都有些微不同。在大部分週期裡,報酬可以被區分成四個截然不同的階段,各自被不同的因素所驅動(譬如說,對未來成長率變化或估值變化的預期)。
股票週期的四個階段
一、絕望階段:
此一時期,市場從頂點跌到谷底,又名為熊市。這個修正主要是被估值下跌(譬如本益比倍數的縮減)所驅動出來的,是因為市場預料總體經濟環境惡化,意味著預期盈餘會比較低,而對此做出回應的關係。
二、希望階段:
這段期間通常不長(美國平均為九個月),此時市場從估值的底部反彈回升或本益比倍數擴大了。這種情況發生在預見經濟週期即將到達谷底、未來利潤成長,並且導致落後本益比倍數(trailing P/E multiple)上揚的時候。一般而言,希望階段的結束和落後本益比倍數達到頂峰的時候大約相當(未來成長的正面情緒最高漲)。對投資人來說,本階段很重要,因為通常此時可以獲得在週期裡最高的報酬。不過,這個階段往往開始於實際總體數據及企業部門的利潤成果持續低迷的時候。至關重要的是,此處的主要驅動力來自期望:雖然希望階段往往與數據呈現疲軟的時間相同,但前者會發生在數據的二階導數(變化率)開始改善時。所以,進場買股的最佳時機,通常是經濟情況疲弱、股市已經下跌,可是經濟情況不再以更快的速度惡化的第一個跡象開始浮現時。
三、成長階段:
這個階段通常最久(美國平均為四十九個月),此時盈餘出現成長並且驅動報酬。
四、樂觀階段:
這是週期的最後一個階段,此時投資人變得越來越有信心,說不定甚至感到自滿,使得估值往往會再度上揚,成長速度勝過盈餘,從而為下一次的市場修正創造條件。
這個架構說明了盈餘成長與價格績效的關係,會在整個週期中出現系統性變化。儘管盈餘成長為極長期的股市績效表現注入養分,但大部分盈餘成長並
不在它發生之時反映在股價上,而是在希望階段被投資人正確預料到的時候,以及在樂觀階段,投資人對未來成長的潛能變得過度樂觀時。
這些階段與經濟有明確的連結關係。這使得這些階段能有更清楚的詮釋,並且有助於鑑別何時我們正從某個階段走向下一個階段。
在絕望與希望階段,產出潛能沒有全力發揮,GDP或經濟活動往往會緊縮。谷底發生在希望階段的中期與末期。在成長階段,經濟活動有擴張的傾向,產出增長速度最後會快過潛在增長。
週期與估值之間也存在著某種關聯。運用像是本益比這種簡單的評價指標,往往就能看到在絕望階段估值會下降,到了希望階段則會大幅上揚。這是因為預料到復甦確實會實現,產生對未來利潤回升的預期,把股價給推高了。
以這個簡單架構來看,投資人在不同階段的前瞻性報酬要求,會如以下所述展
開。
絕望階段
在絕望階段當中,投資人開始更擔心未來報酬的前景,對於持有股票會要求一個越來越高的未來期望收益。這段期間一般會出現這種反應,都是在波動性提高、備用產能增加(往往被說成是產出缺口),和典型來說衰退開始的背景下。這會導致股票估值(本益比倍數)變低和市場下跌。從一九七三年以來的數據觀察,美國這個階段曾持續了平均十六個月。此時盈餘仍在(緩步)增加當中,可是價格大幅跌落,跌幅平均超過四○%,同時估值縮水的幅度也差不多。
希望階段
到了希望階段,由於從資料面所看到的惡化速度慢了下來(情況還是很糟,但沒有繼續變得更糟),而且這件事情掩蓋了潛在下跌風險,所以投資人開始預估衰退或危機將畫上休止符。面對極端風險變低,投資人的反應是越來越能接受較低的預期未來報酬(以及較高的估值);由於「怕錯過的恐懼」(fear of missing out)經常能鼓動投資人情緒,所以股票風險溢酬會下降、估值會上升。儘管波動性還是很大,但隨著經濟活動數據開始趨穩起伏甚至也變小,波動性會隨著希望階段步入尾聲而有下跌的傾向。在此階段,投資人基本上是以股價預付了盈餘在成長階段的預期復甦。雖然希望階段一般來說歷時最短(平均大約九個月),但它往往是週期裡最強勁旺盛的階段,平均報酬可達四○%,且因為盈餘在這個階段通常仍處於緊縮中,所以估值上揚得更多。
成長階段
成長階段開始之時,投資人已經在希望階段以股價支付了未來盈餘的預期成長,可是這個成長還有待實現。產出缺口通常會伴隨失業而在希望階段的某個時候達到高峰,但到了成長階段初始仍然很高。此時投資人往往會猶豫不決,帶著觀望的心態,強烈懷疑長期的成長預期。結果是隨著盈餘成長速度超過報酬,而且波動性下降,在成長階段會重建預期未來報酬的價值。在美國,週期的這個階段平均持續四十九個月,在盈餘成長達六○%的支撐下,平均報酬率為一六%。職是之故,本益比倍數在這段期間會縮減大約三○%。
通常會在債市看到的實質殖利率增加,是這個階段股市要求更高實質報酬的另一個可能驅動因素。
樂觀階段
最後,進入樂觀階段,逐步積累的價值大到足以吸引更多怕錯過行情的投資人;報酬增長得比盈餘快,預期未來報酬因此下跌。隨著本階段接近尾聲,由於市場在測試高報酬能持續多久,所以波動性增加了。這個階段平均持續二十三個月,不過再次經歷到強勁的股價上漲與倍數擴張(都超過五○%)和非常低的利潤成長率。
從這些模式,可得到如下的結論:
● 最高年化報酬率(annualised return;指以每年計算複合報酬率的話,投資人在特定期間可以獲得的平均報酬)發生在希望階段。以美國及歐洲為例,這個階段的報酬率平均在四○%到五○%之間(美國的話,以實質計的總價格上漲率每年超過六○%)。第二高是發生在樂觀階段(美國與歐洲的年化報酬率都超過三○%),而成長階段的報酬表現乏善可陳。美國與歐洲在絕望階段的虧損,以年化計算大約是四五%。
● 令人意外的是,實際的利潤成長與報酬並沒有步調一致。各區域幾乎整個盈餘成長都發生在成長階段;譬如以美國為例,此階段的實質盈餘成長(計入通膨因素調整)平均上升約六○%(歐洲是四○%),但是在希望階段,儘管大部分報酬於此時獲得了實現,這兩個市場的利潤卻呈現下跌。這件事突顯出一個重點,那就是投資人往往會在估值處於低檔之時,為了未來的預期成長而提前買單。
● 希望階段和樂觀階段的估值擴張得最厲害(表3.3與表3.4)。
當然,這個討論是關於過去幾十年的平均值,儘管有助於建立架構,不過現實裡的各個週期都略有不同:不同時期的通貨膨脹可能會有不同的動態變化,或者也會有經濟成長比過去更強勁的時候。此外,隨著時間演進,每個週期似乎都會被一、兩個特定因素所支配。
自一九七○年初期以來,我們看到的主要週期有:
● 一九七○年代:一九七○年代以製造一些壞時尚而聞名,不過那時候也有壞到不行的金融資產。美國道瓊指數在一九七二年攀上高峰後,直到一九八二年十一月才被超越。當然了,原來這是一個結構性熊市(第六章會談到更多細節)。上揚中的通膨抬高利率和債券殖利率,壓制盈餘成長也拉低了估值,是報酬率很差的背後一個特別重要的因素。在週期當中,本益比倍數明顯縮減,從英國的四二%到美國的五二%不等。市場績效表現差反映出油價變高的重大供給面衝擊,與工資上漲問題緊密結合,並且導致通膨預期失控,一發不可收拾。
一般來說,週期裡起初的下挫若是結構性問題造成,那麼其成長階段往往會比其他週期來得長,這是因為投資人需要較久的時間才能重拾信心,願意為盈餘多付一點錢,並因此推動市場走向樂觀階段。這個情況在美國尤其明顯,一九七○年代的成長階段是史上最長的一次,週期的末尾還涵蓋了美國八○年代初雙底衰退(double-dip recession)的第一個部分。
● 一九八○年代初期:八○年代初期的強勁週期(如先前所解釋的)是由通膨預期和利率雙雙下跌,加上股票風險溢酬有意義地減少,導致本益比倍數大幅擴張所造成的。隨著通膨開始下降,債券殖利率和央行利率的明顯下滑趨勢既促使估值上升,也是後者的特徵表現。
● 一九九○年代:這個週期非常強大有力。此時經濟穩健成長,但通膨和利率不高,經常被形容為「大溫和時期」(Great Moderation)。有部分隨著蘇聯崩解和中國開放後出現的全球化現象,也帶來重大的綜合效應。一九九五年十一月,中國正式提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要求(雖然直到二○○一年十二月十一日才成為正式會員)。央行走向獨立性也是經濟週期有感穩定的重要貢獻因素之一。
● 二○○○至二○○七年:就盈餘成長而言,這段時期是所有大型股市最好的一個週期,可是也帶給投資人一些最低的報酬。問題出在這個週期裡很多強勁的利潤成長,一定程度上是金融部門增加槓桿導致超高盈餘所帶動出來的,在美國次級房貸危機之後就化為泡影了。
● 二○○八年迄今:這是繼金融危機之後、也是截至目前最長的一個週期(第九章會有詳細討論),不過基於好幾個原因,它跟其他週期相當不同。首先,由於全球金融危機具有滾動性,加上美國在二○○七/二○○八年房市出問題的餘波盪漾,這個週期的階段性遭到嚴重扭曲,尤其是美國以外地區。特別在美國帶頭發生危機以後,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成為二○一○/二○一一年金融市場危機的主要焦點,而正當瀰漫歐洲的恐懼開始平息之時,新興市場與商品價格下跌又導致二○一五/二○一六年的重挫。
其次,這個週期有別於其他的特點在於它的非傳統性寬鬆政策(量化寬鬆的肇始),加上通貨膨脹與債券殖利率達到歷史低點。
利潤成長相對羸弱,卻伴隨著估值上升,亦是這個週期的另外一個特徵。這也是一個相對贏家與輸家非常分散的週期,此一現象反映在美國股市的大盤表現大幅超前歐洲與新興市場,也反映在科技股的利潤與報酬比起其他類股高出許多之上(這也能部分說明了股市報酬的地區性差異)。
第三章 辨識股票週期的階段
雖然股票的報酬組合會依當前總體經濟形勢(尤其是成長與利率之間的取捨)而有長期性的變動,但大多數股票市場也會呈現出某個程度上與景氣循環有關的周而復始傾向。由於股市的動向乃出於對未來基本面的期待,所以對成長與通膨的預期往往會反映在今日的股價上。這些變化也會影響估值;舉例來說,如果投資人開始預期未來的利潤會從衰退走向復甦,股市的估值將會在這些改善真的出現之前便上揚。
一個完整的投資週期,典型包含了一個熊市(價格正在下跌的時期)與一個牛市(股價通常是上漲的,或價格面的回報是相對...
推薦序
推薦序
遵循市場週期,完成「長期好投資」
愛榭克Izaax/《Smart智富》專欄作家
「近期來看,我們相信,對應當前的股價水平,市場明顯低估肺炎疫情對企業盈利造成的衝擊,這意味市場修正的風險已經非常的高。」
——彼得.C.奧本海默,高盛首席全球經濟分析師,二○二○年二月二十一日
去年二月下旬,當資本市場選擇忽視肺炎風險,仍兀自屢創新高的同時,高盛的投資和研究團隊,不負其歷史盛名,以精準縝密研究,領先市場洞見正確的投資趨勢。而這卓越團隊,最為重要的關鍵人物之一,就是高盛首席全球分析師—彼得.C.奧本海默(Peter C.Oppenheimer)。
《高盛首席分析師教你看懂進場的訊號》原作出版於二○二○年四月,正是市場最為腥風血雨的時候。書中對於經濟以及金融市場周期的相關論述,甫上市就要面臨實戰考驗。究竟,作者所強調的策略—根據總經和金融市場周期重複模式,進而評估投資週期演進下風險與潛在回報—能不能真讓投資人享受到「長期好投資」?還是只是「紙上談兵」?
真實環境的檢驗,相信對金融市場的任何分析師都是殘酷的考驗,但這對奧本海默並不適用!二○二○年三月十四日,當奧本海默在接受訪談時,從他的書本理論出發,清楚的告訴我們,接下來即將揭開的熊市究竟是何樣貌。根據其分析,熊市具有三種基本類型:分別為(經濟)週期性衰退、結構型衰退,以及事件驅動型衰退。當時,標普五百指數跌幅從高點滑落達一五%,而根據歷史數據回歸,事件型的回挫平均要達二九%才滿足。因此,在該次訪談中,他表示市場的修正應該還沒結束。不過,就在這樣悲觀的預測背景下,他也提醒大家,相較於週期性和結構型衰退,事件驅動型衰退所造成的下跌,不但相對跌幅稍小(結構型平均跌幅達五七%、週期型為三一%),回彈過高的時間點也會快上許多(事件驅動型平均只需要十五個月就能再創歷史新高,相較於週期型需五十個月、結構型更需要一百一十一個月才能回復前高)。
如今回顧,當時這些先見之明,都成為資本市場的真實情境。最終市場回跌幅度果然達到二九%以上(標普波段跌幅達三五%),不過股市也在市場大幅拋售後開始展開強彈,並隨著疫情逐步緩解以及人類適應和病毒共存後,逐步攻高,標普五百指數也順利於半年後就收復了歷史高點,並未墜入疫情剛爆發時,相當多悲觀人士所預期的L型長期衰退熊市。
換句話說,如果您第一時間就能跟上奧本海默對於經濟週期循環和熊市型態的正確認識,不但能在第一時間,熊市剛啟動的初跌段,就果斷採取行動持盈保泰(避免近兩成後續跌幅);更重要的是,面對後來慘烈的肺炎熊市,您肯定不是個會在谷底恐慌拋售甚至作空的順勢者,而是會勇敢當個積極型的「危機入市」者,並跟上後續的大牛市榮景,獲利滿盈。作者在去年的危機考驗中,真正運用書中理論,實踐如何把握市場良機、達成「長期好投資」!
展望未來,在我們有生之年,熊市的週期性降臨,將是難以避免的投資挑戰。有了這本書,您將正確認知每次熊市的型態,據此擬定對策,順利掌握投資良機。不過,正確判讀熊市,僅是投資相當重要的一環。本書更精采的,是從歷史框架的角度,來告訴您牛市的週期型態,以及可能伴隨而來可辨識的環境要件(例如政府政策、利率、通膨、企業盈餘增長)。更重要的是,在認識牛市週期,並清楚投資策略之後,最終該如何正確洞悉「泡沫的本質」,以便在市場全面狂熱情況下全身而退?對此,本書也提供了很好的解答。藉由探究歷史上的每一次泡沫成型和崩解,協助投資人於未來不重蹈覆轍,順利保全於牛市週期循環下獲得的豐碩回報。
除了牛熊市外,本書也花費了相當篇幅闡釋在不同經濟週期下,您可以預期的股債資產的長期投資報酬。不只如此,針對各類股和產業類型常有的報酬表現,例如週期型、防禦型、價值型和成長型股票,如何根據其本質不同,搭配經濟週期循環來正確評斷其隱含的投資價值?閱讀此書,您都將了然於胸。
除了梳理歷史經驗的數值回歸外,本書同時還闡釋了更多的未來趨勢發展動向。在未來啟示篇章裡,作者進一步剖析了金融海嘯時代的總經根本性變動(通膨、成長預期、數據變動率等),並據此前瞻評估金融市場可能對應的衍生變動:例如超低債券殖利率造成的影響、成長股和價值股鴻溝(不但影響美國產業類股落差、更影響跨國股市對應表現)以及股票評價等。文中提供了良好的簡易模型,讓我們可以推導在不同情境下的未來報酬預期,最終還納入了新科技對於經濟和金融周期的未來根本性影響。
不囿於歷史回顧的馬後炮整理,作者於文末大膽清楚剖析未來投資世界的趨勢動向,讓讀者不但「溫故」且「知新」。難能可貴的是,全書雖於新冠肺炎為全球帶來衝擊之際出版,經過世界和資本市場劇變後,卻絲毫不減損其帶來的卓越參考價值,如此更可一窺作者真金不怕火煉的深厚內力。
長期下來,追蹤高盛總經和投資報告早已是我的例行公事。閱讀完《高盛首席分析師教你看懂進場的訊號》,站在巨人肩上的我們,終於清楚了解到——巨人究竟是如何成為巨人的!身為一個信仰總體經濟、景氣循環週期並據此決斷長期投資策略的信徒,今日能有機會能讀到此書,已感幸運,能為其作序更是萬分榮幸!筆墨實難以形容我享受閱讀本書的喜悅,因此,期待您能和我一起深度閱讀此書,遵循市場週期,把握每個進場訊號,完成「長期好投資」!
推薦序
遵循市場週期,完成「長期好投資」
愛榭克Izaax/《Smart智富》專欄作家
「近期來看,我們相信,對應當前的股價水平,市場明顯低估肺炎疫情對企業盈利造成的衝擊,這意味市場修正的風險已經非常的高。」
——彼得.C.奧本海默,高盛首席全球經濟分析師,二○二○年二月二十一日
去年二月下旬,當資本市場選擇忽視肺炎風險,仍兀自屢創新高的同時,高盛的投資和研究團隊,不負其歷史盛名,以精準縝密研究,領先市場洞見正確的投資趨勢。而這卓越團隊,最為重要的關鍵人物之一,就是高盛首席全球分析師—彼得.C.奧本海默(P...
目錄
第一篇 以古鑑今:週期的模樣與驅動因素
第一章 騎乘於今非昔比的週期浪頭上
第二章 長期報酬
第三章 辨識股票週期的階段
第四章 週期間的資產報酬
第五章 跨週期的投資風格
第二篇 牛市與熊市的本質與起因:導火線與關注點
第六章 熊市之因:熊市的本質與樣態
第七章 牛市之眼:牛市的本質與樣態
第八章 吹泡泡:過度發展的跡象
第三篇 未來的啟示:後金融危機時代的變化,以及對投資人的意義
第九章 金融危機之後的週期變化
第十章 零點以下:超低債券殖利率的影響
第十一章 科技對週期的影響
第一篇 以古鑑今:週期的模樣與驅動因素
第一章 騎乘於今非昔比的週期浪頭上
第二章 長期報酬
第三章 辨識股票週期的階段
第四章 週期間的資產報酬
第五章 跨週期的投資風格
第二篇 牛市與熊市的本質與起因:導火線與關注點
第六章 熊市之因:熊市的本質與樣態
第七章 牛市之眼:牛市的本質與樣態
第八章 吹泡泡:過度發展的跡象
第三篇 未來的啟示:後金融危機時代的變化,以及對投資人的意義
第九章 金融危機之後的週期變化
第十章 零點以下:超低債券殖利率的影響
...
商品資料
出版社:商周出版出版日期:2021-06-12ISBN/ISSN:9789860734522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04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