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是一種態度,
唯有靠著經歷與累積,
才能讓品味由心而發。她從租金四千元的店面開始,
一手打造了Club Designer旗艦店,
引領台灣高端精品潮流將近四十年,
首度親自揭開時尚×品味×創業心法。
「神祕的高小姐品味極好、非常優雅,然而她非常安靜,很少說話,是個非常特別的女士,不太像中國人,她真的不是歐洲人嗎?」
被眾多品牌讚頌的神祕的高小姐,擁有著獨特的眼光,安靜的個性,下手雷厲風行。有多少人知道,在成為「神祕的高小姐」前,她是一名從沒來有做過生意的年輕媽媽,後來懷著一顆好奇心踏出了舒適圈,除了實現對時尚產業的熱愛,也想讓像她一樣的婦女擁有共同聚會聊天的場所,於是高秋鴻從零開始打造自己的事業,也找到了在家庭之外真正想做的事。
歷經幾十年的努力,從一間市場邊的舶來品店雅舍老闆娘,憑著自身獨到的穿衣品味及敏銳的觀察力,讓雅舍變身成為代理國內外前衛品牌的複合式精品店,引進了吳季剛、McQueen等,還曾受邀至白金漢宮,並出席各大時裝週,是Club Designer高端時尚事業的創辦人!
重視細節以及對完美的追求,讓高秋鴻從競爭激烈的時尚產業中一步步累積。這始終不是一條好走的路,她也曾在重要的採購中失利、被同行利用,但高秋鴻對這份事業的熱情和嚮往卻依然沒有被澆熄。未來,儘管路途蜿蜒,她也將繼續從生活中汲取靈感,從時間裡淬煉品味,並將它們獻予這條未竟的時尚之路。
本書以回憶錄的方式展現時尚界中的神祕高小姐,她的過往經歷,並帶你了解,其實「成功」是有跡可循!
【強力推薦】
朱平│漣漪人文化基金會共同創辦人
徐雪芳│遠東百貨董事總經理
陳靄玲│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
【專文推薦】
石靈慧│虹策略品牌顧問公司執行長
胡德如│設計師‧關傳雍國際室內裝修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
徐淑雯│Tatler Taiwan董事總經理
張景凱│KAIBEAUTY品牌創辦人‧彩妝大師
作者簡介:
高秋鴻
創辦Club Designer近四十年,靠著出眾的品味在時尚圈引領風潮。以精準的眼光引進華裔設計鬼才王大仁(Alexander Wang)、英國設計師亞歷山大.麥昆(Alexander McQueen)、台灣之光吳季剛(Jason Wu)等設計師的作品。
章節試閱
PART I如夢似真:一場奇幻旅程
一封紅色請柬
被法國時尚圈暱稱為「頑童」、英國時尚圈直呼他「阿飛」的天字一號設計鬼才——亞歷山大‧麥昆(Lee Alexander McQueen),他奇蹟般的才華,衝撞了二十一世紀人們對穿著的思維與想像,影響力甚至從時裝界蔓延到流行文化,而他的人生,也成為了一場驚世傳奇。
麥昆最讓人惋惜的,是他在四十歲、聲望最巔峰的時期走了……
二○一○年二月十一日一早,我是先被媒體發出的新聞消息嚇醒:昨天夜裡麥昆在倫敦梅費爾(Mayfair)的寓所自盡……次日早上,才被前來上工的男管家發現。時尚圈聞訊,反應錯愕、悲痛不已……
報導還說,其實再過一天便是麥昆準備為母親舉行喪禮的日子。
同一時間人在倫敦的小女兒怡,清楚記得這個震驚的時刻;由於她本身是個麥昆迷,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幾個月前,她才向麥昆訂製一個特別的禮物要送給我,為了給我一個驚喜。
麥昆離世的消息,讓我心情起伏不已,感覺憂傷、惋惜,並且無法理解,腦子裡一直想著:為什麼?怎麼可能?好可惜!外界臆測:接連失去摯友伊莎貝拉‧布羅(Isabella Blow)與摯愛母親的痛苦,使原本就已經脆弱的麥昆感到萬念俱灰,甚至,無法面對即將到來的母親葬禮,就走了。
現在回想起這個噩耗,儘管已經發生了十年,當年感受到的震撼與不捨,如今仍然迴盪不已。我始終徘徊在心裡的嘆息是:一個看似上天下地、無所不能的天才,心靈原來是這麼脆弱的!
更驚訝的是,之後的一天,我們在台北收到了一封信,裡面裝著一張紅色的請柬,但那並不是平常看秀的邀請函,而是去參加麥昆追思會的邀請。時間就在下一場倫敦時裝週之前,地點是倫敦聖保羅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
麥昆一向是我與怡都非常讚嘆的時裝設計師,我們決定開始採購麥昆,是十幾年前的事了。他著名的天馬行空、想像力無窮的創意與作品,在我的店裡幾乎年年都是銷售第一名,一直到現在,顧客對他的作品,依然熱情不減。
這麼多年來,被我納入採買名單的Hi-Fashion時裝設計師與高端奢侈品品牌,約在七十個上下之多,但通常每過幾年,我們就會汰換一些品牌;唯獨麥昆,總是穩居在我的首選單裡,不僅以它為優先,排下訂單的預算,我們還固定將麥昆每季的時裝大秀,排在最優先的行程。
十多年來下來,通過一年兩季,每年三、四趟的選品採買,銷售、欣賞、收藏,一路感覺上,我們跟麥昆真的已是熟悉得不得了的老朋友!對一位令自己讚嘆的藝術家,欣賞、溝通是不需要實際交談的,從他呈現的時裝秀、他的作品裡,足夠令我感覺得到一種關聯,可以說這是種緣分,抑或靈犀般的「另類接觸」?答案或許都是。
那張奇特的紅色請柬、赴倫敦參加麥昆追思會的邀請,震撼了我。出於感念與麥昆難得的緣分,我立刻決定專程前去參加,或許,一方面也希望能為失去麥昆的設計團隊集氣,我心裡這麼想。
印象深刻的是,追思會來了好多重量級的名人。這場由時尚圈的大人物特別發起的追思會,可謂實至名歸。麥昆,幾乎是全世界所有頭號時尚偶像的「閨蜜」,而她們每位,也都不約而同的,用麥昆最得意的作品來裝扮那天的自己,隆重地現身在會場。
我們在外頭安靜地排隊等候進場,後來才意識到,等待的時間,遠比之後在教堂內的追思會的儀式還長。當天進場後也要由工作人員引導,分區入座,這一切的規劃,就跟參加一場時裝秀一樣。
現場目擊到名模娜歐蜜‧坎寶(Naomi Campbell)以一襲黑色羽毛裝出席——之後我特別一查,發現她腳上踩著的銀跟高長靴,還是麥昆過世後才發表的新作品;當今高級訂製服的首席買家、健力士啤酒大王的女兒達芙妮‧吉尼斯(Daphne Guinness)一直是麥昆的繆思兼收藏家,她也穿著一身合身俐落的毛呢洋裝,一貫踩著麥昆為她設計的超厚底、超高跟長靴,還拎著個小包。一身黑的她們,都空出一隻手拿著那封「紅色請柬」。
《VOGUE》總編輯安娜‧溫圖(Anna Wintour)也出席了,被電影影射為「時尚女魔頭」的她(對時尚相當有貢獻的安娜,一生看來就這麼被貼上標籤「惡魔化」了,我感覺也太難為她了),一樣是墨鏡、鮑伯頭的扮相,大概是教堂前突如其來一陣大風,吹亂她平日一絲不苟的髮型,讓她不得不以手護住,這畫面正好被《紐約時報》捕捉下來。其他,包括麥昆生前的好友,名模凱特‧摩絲(Kate Moss),演員莎拉‧潔西卡‧派克(Sarah Jessica Parker)等也都一一現身。
整個場面讓人感受到莊嚴,但並不沉悶,甚且處處充滿我們熟悉的時尚「細節」,說那是一場「秀」也不為過。不知主角麥昆,是不是也在空中調皮地參與了……。
儀式從聖保羅大教堂裡悠揚的管風琴奏樂開始,有牧師主持,有唱詩班合唱。偌大的聖保羅教堂幾乎被坐滿,除了名人,我也看到很多熟面孔,他們是來自各國的重要買手,我們在採購室常常會碰見。最後,儀式結束前,有位牧師拿著一個漂亮的藤籃,走到每位賓客面前,原來是教堂的賽錢箱,我也隨喜投了一些。
驀然想起,我們在二○○九年秋季,來倫敦參加的二○一○春夏Collection發表會,就是麥昆出席的最後一場秀,也就是他最後一次的秀場謝幕!誰會知道呢?!
那真的是一場超級震撼的秀,麥昆讓模特兒們全部穿著他代表性的「Armadillo」犰狳鞋出場走秀。那款犰狳鞋,是長得像穿山甲般很怪的高跟鞋,女神卡卡後來也多次穿上這款鞋演出。
現場每位模特兒身著爆出各種奇異圖騰的前衛服飾,在伸展台上,夢遊般的來回遊走。麥昆的才華也包含劇場氛圍設計,他運用架在伸展台兩側軌道上的大型攝影機,猶如外星機械手臂般,隨著模特兒的台步,來回拍攝、送出影像,讓整個秀場浸淫在前衛、奇詭的聲光影像氛圍中。
我自己也覺得彷彿置身於外太空星際,或有如身在深深的海底異域裡……那是非常奇異的體驗,很感動、很震撼,還會想掉眼淚!心裡竟然想到:那兒,或許就是麥昆的、也或許就是我的……家鄉呢!這種意外的另類接觸,是我心中會永遠珍惜的,深刻的感動體驗——與麥昆!
那天在模特兒全部走完後,麥昆照例走出伸展台,揮手謝幕。整場觀眾鼓掌的畫面裡,就在那短短十秒鐘裡的最後三秒,女兒眼尖發現,竟然有個我的小小身影也在其中閃現……麥昆與我同框呢,好珍貴啊!
向麥昆訂來的大禮
若按原來時程,麥昆應該在為即將展演的二○一○秋冬Collection卯足全力、催生之中,由於他突然離世,預備在倫敦時裝週展演的秀,只能取消。而在他的團隊終於奮力補上麥昆未完成的系列後,「最後的麥昆時裝Collection」,終於得以移師到三月中的巴黎時裝週發表。
我仍然記得很清楚,那一季在showroom供各國買手下單的時裝展示間裡,那分特別安靜的氣氛。面對著絕世才華麥昆的最後絕作,每位採買家似乎都與我一樣不勝唏噓,充滿殘念,或許也在心裡進行著另一種深深的道別,與投向星際異域的祝福。
突然面對著最後的麥昆系列,我猜每位採買家,都應該會使勁訂很多吧?!最精彩的設計師時裝,適合收藏,值得如藝術品一樣對待,更別說是麥昆的最後創作!
麥昆的最後Collection,是以拜占庭教堂壁畫藝術所發想的設計,面對著那既華麗卻安靜的Collection,竟使我感覺到一個含蓄得出奇、安詳得很不尋常的麥昆。或許,生前在創作這個系列時,他已經感應到終極的寧靜,心念已經無比接近天使之美、永恆的境界了……。
剛好就在那年,女兒準備為我工作滿三十週年舉辦回顧展,先前她請麥昆為我設計的一份神祕紀念品,也剛好送來。
那是一件神祕「大」禮,為了給我驚喜,事先她們刻意瞞著我,所以我並不知道麥昆為我設計的「大」禮到底是什麼。
那份體積很大的「大」禮,終於做好了之後,被運到台北,再送到我面前,同事為我費了大功夫才終於拆封。一看,啊,原來就是麥昆著名、不供銷售的家具,一張特別為我訂製的「蛋椅」!
在這蛋椅黑得發亮的底漆上,設計師繪上了滿滿的,翩翩飛舞的蝴蝶,白、黃、褐色的蝴蝶……,而整張椅子圓弧如蛋,一無接縫,一體成型,好美妙、引人遐想。
「麥昆很喜歡蝴蝶、蛋,或是繭,都代表了重生……」女兒對麥昆自有一番研究。所以許多他設計的衣服,也常見以蛋,或是繭的形狀作為發想,特色都是:沒有接縫。
看著那只蛋,我心裡有些寬慰,同時也有幾分惆悵,還隱約感覺到,似乎收到了奇妙的訊息……
原來麥昆早就以蝴蝶暗示了:向死而生,絢爛走一回,精彩的生命,也可能就像煙火一樣啊!而生命本是如此,我只能嘆息。
女兒為我準備的這份「大」禮物,巧妙地成為了麥昆、我,與她們之間,深刻的「另類接觸」。
天天看時裝秀的華麗人生
許多年輕人的夢想,是成為時裝設計師,還有許多孩子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夠去到巴黎、米蘭或紐約時裝週,參加設計師的大秀。即便現在網路上要看到時尚大師發表新作品的即時秀,是再容易不過的事了。但我猜,他們知道,現場看秀的體驗,與看影片一般的看秀,是兩回事。
這就跟參加熱門演唱會、聽歌劇,是一樣的道理吧?人在現場聽,與在視頻上看,得到的就是相當不同的體驗。
所以女兒告訴我,她的朋友都說,我們每年有好幾個月的時間,是在歐洲「天天看時裝秀」度過的,這種生活型態,當然是備受旁人羨慕的一種「華麗人生」。
參加時裝秀,看什麼?當然看的是,那位設計師最新發表的服裝以及飾品的設計,還有搭配、造型、化妝、髮型等等。然而直到我們開始參加麥昆的時裝秀,才發現他的秀更是大有看頭。身歷其境,要看的、要感受的,實在太多,也因此,常常使我們忙得沒來得及看清楚服飾,真的是這樣子!
女兒,是引起我開始注意麥昆的主要原因,那時她在倫敦聖馬丁上學。多年來貼近觀察麥昆的她,有些心得:
一九九九年麥昆發表了,秀名就叫《第十三號》的一場秀。此即為麥昆的第十三次發表 Collection,13這數字對西方人而言多是不祥,而調皮叛逆有名的麥昆,當然全然不忌諱。在這場秀裡,麥昆讓身障奧運選手艾米‧穆林斯(Aimee Mullins),踩著木雕義肢作開場模特兒,閉幕則是由曾經是芭蕾舞者的名模夏琳‧哈露(Shalom Harlow)擔綱。她穿著全白A字蓬裙,站在中央的轉盤上旋轉,任由兩根機械手臂朝著她噴墨。有評論家解讀,說這是重新詮釋《天鵝湖》中垂死的天鵝,也有人認為是呼應希區考克電影《驚魂記》中的一幕——女主角被一位精神病凶手謀殺、血濺浴室。
「無論如何作解讀,這場秀空前的成功,讓他立刻得到爆發性的評論注目!」怡就是這麼說的。
正是在看完麥昆的那場大秀之後,我們才決定開始採購麥昆,發覺他潛力無窮,也覺得應該為台灣的顧客特別作選品採購,讓Hi-Fashion的愛好者有更好的機會,享受麥昆更原汁原味的創作系列。
麥昆呈現的每場秀,都有奇異震撼的氛圍與主題,場場總給人無可預期、超乎想像的視覺體驗,搖動觀者豐富的感觸。
剛開始我真的也看得「似懂非懂」,但肯定會被整場秀所震撼與感動,比起其他設計師的秀,麥昆天馬行空、想像力爆發,創意揮灑不盡的秀,總讓人回味無窮,也使我似乎感應到一份更特殊、深刻的接觸。
另一場印象特別深刻的是,麥昆二○○九春天展演的同年秋冬時裝秀;就在舞台中央,麥昆堆疊起一座高高的黑色垃圾塔,由黑色垃圾袋與各種黑色廢物料積累而成的高塔裡頭,包著一棵生病的樹,台上走動的模特兒,全面穿著各種千鳥格紋布料設計出的套裝,配著奇異有趣的帽子,而她們「很禿」的臉上,一致化上了超級誇張、巨大無比的大紅唇……每個「look」或經典高雅,或奇詭而前衛,也有特別賁張狂躁的,甚至,他讓模特兒有如漫畫一樣,融入了千鳥格紋、成為其中的一部分。
「那場秀的主題就是關於麥昆的母親,高塔裡代表生命的那棵樹變成黑色,象徵他的媽媽生病了。」看完秀,怡如此解讀。
她認為:「麥昆曾經擔任劇場服裝造型,他的秀可直比英國West End劇場的舞台劇,甚至值得當作行動藝術來欣賞。」
還有人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我也完全同意:「在麥昆時裝秀裡,看的是戲劇、是詩篇、是概念,甚至是他嘗試說的話——沒有運用語言的說法,但肯定不是一般人眼中的唯美,常常它還很驚悚!」
儘管每位設計師的每場秀,都必須試著挑戰「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準則,然而也並不是每位設計師,都能像麥昆作秀一樣,場場都是創意揮灑不盡的驚天之秀,所以,在其他秀裡,看秀歸看秀,我可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呢,因為真正的重點,其實是在每個秀場之後,排下來的一系列showroom行程,在那個時候,我的採買工作,才正式開始。
大約是在二○○三年前後吧,我發現到米蘭帶貨不再那麼有意思,於是做了改變。為了能採買到更具指標性的設計師作品,於是我轉戰四大Fashion Weeks時裝週。從此以後,成為我採購行程的主軸:紐約、倫敦、巴黎、米蘭等四大時裝週,是全球時尚產業在歐美四個主要國家的時尚首都,舉辦一連串的秀,展出頂尖時裝設計師新作品。
跟著時裝週的秀與展,來採購,由於是為了半年後的下一季、預下訂單的採購模式,而且整個Collection還須看完、挑好,比起以往直接從現貨裡挑選的採買,需要更大的預算,與更能掌握趨勢的眼光。
「紐約時裝週」是我第一個參加的時裝週,我的採購生涯,於此進入了另一個全新的頁面。緊接著紐約之後,我會飛到倫敦、巴黎、米蘭,一連串的參加每個時裝週,完成採買的行程,這麼下來,一年兩次至四次,周遊時尚列國,使我成為某種「時尚空中飛人」(Fashion JetSet)!
啊,說了半天「時裝週」,不能不提一下這常常被問的問題:
由於「時裝週」,並非向大眾公開售票的球賽或演唱會,而是有限的開放給採購家、媒體、名流的「閉門展演」,所以,如果有人問到:如何獲得設計師品牌的邀請函,如何得到入場證?花多少錢,才可以排到恰當的、最好視角的位子?那麼,儘管你非常想參加、極為樂意付費,最不叫你失望的回答是:請看網路影片。
紐約時裝週看三種秀
起了前進「紐約時裝週」的念頭之後,我陸續取得了幾個看秀的入場邀請,其中,設計師麥寇‧克爾(Michael Kors)就是我的頭號目標。
終於到了上飛機那天,我穿著自己最欣賞的Michael Kors喀什米爾毛衣,登上華航頭等艙,想著就要到紐約市看Michael Kors的秀,一路上很興奮,此行也是我第一次去紐約。
從台北出發,班機在半夜啟程,終於降落紐約時,剛剛入夜,我想起彼得‧梅爾(Peter Mayle)《關於品味》(Acquired Tastes)裡所描述的:紐約街頭四處可見的林肯加長型禮車……好,既然來了,我就要有品味的、恰當的體驗一下!於是從機場到市區,在車上,我開了香檳搭配魚子醬,放眼欣賞窗外奢華美麗的曼哈頓夜景,心裡想著說:紐約,我來了!
紐約人似乎特別喜歡秀,時裝週的秀一場接著一場,我看的第一場秀就是Michael Kors。秀場外人潮洶湧,我頭昏腦脹地被擠進了會場,由接待人員引導入座。突然間現場一陣騷動,閃光燈此起彼落,我看到一個鮪魚肚男人,頂著一頭很特殊的金髮,擁著一位也是金髮的美女進場。我說:那男人是不是戴了假髮?啊,原來那人是川普!當時,他還是著名的紐約地產大亨。
「紐約時裝週」舉辦的場地不只很大,秀的場面也很壯觀。在現場,當你看到每個秀用了六十到八十個模特兒、一個一個魚貫出場的氣勢,會感到相當浩大。這是時裝界的「大拜拜」,一年要辦兩季:春天時,秀六個月後的秋冬新裝設計;秋天時,秀六個月後的春夏新裝設計,可以說,是提早一季放送未來的流行趨勢。
緊接著,結果就看媒體露出篇幅的多寡,時尚評論有沒有正面、或寵愛式的報導,採買家有沒有下個好訂單等等,所以說,這個大秀,對於品牌與設計師,樣樣都是大事,尤其是對於新人設計師,更是生死攸關的挑戰。各家品牌唯有使盡全力、想方設法,有錢砸錢,沒錢也得借錢來砸錢,動用最大量的創意,無所不用其極以圖得一鳴驚人的效果。
那個時期,參加紐約時裝週的年輕設計師品牌很多,非常競爭,華人設計師Alexander Wang,王大仁的作品,就是我在這個期間,領先引進台灣的。Jason Wu,吳季剛也是我發掘的。
我與美國設計師的淵源,說來很久了!連美國老牌設計大師奧斯卡‧德拉倫塔(Oscar de la Renta)也是我在更早的時期,帶進台灣的……這麼說,會不會顯得我太得意呢?
在紐約那兒,你會看到三種不同的秀:一個是模特兒走在伸展台上的秀,一個是大駕光臨的名人、明星的秀,還有一種是來看熱鬧的人的扮裝秀;他們是使得秀場外、人潮格外洶湧的原因。許多對惹人注目上癮的人,會穿著奇裝異服,做誇張打扮在秀場外遊蕩,吸引眾人目光。然後你就會看到蒼蠅般一群群的媒體與狗仔,圍繞在他們身邊拍照。以上說的三種秀有各自成趣的景觀。
參加時裝週這麼多年下來,我的感想是:「紐約時裝週」比較商業化,相較之下,歐洲的「時裝週」,連秀場場地的選用都比較有藝術氣息,去看秀的人大多是為了工作的專業職人、業內人士,倒是作怪、湊熱鬧的閒人就少多了。
有別於過往到義大利採買的路徑,來到紐約,面對全世界最繁華的大都會,規模龐大的時裝產業,讓我開始意識到,真正與Hi-Fashion接上了軌!我依稀記得,Michael Kors的showroom在第五大道的五百多號,氣派又豪華,而排定給我的採購時段,還是由設計師本尊Michael Kors親自接待!我不記得當時他是不是即將加入Céline,成為品牌的創意總監。
那一回,我也去了波恩莎‧秀羅(Proenza Schouler)在中國城邊界的展示間,同樣,也是由設計師親自接待。在她還不太有名氣的時候,第一次在這個showroom,我就下訂了一件百萬元的皮衣,可能有些瘋狂,但從第一天開始,我就一直很喜歡她的設計,自然地我也領先為台灣引進了Proenza Schouler。
來紐約參加時裝週,給了我一個重要的啟發。我發現了自己更感興趣的,或許也是我一直在尋求的採購方向,心想:「啊,早就該踏入Hi-Fashion奢華時尚的領域!」於是我向自己宣示:Hi-Fashion,我來了!沒錯,就是紐約,使我開始調整時裝採購的導航座標。
往後幾年,由於想採購的品牌越來越多,一年兩次的採購行程,就緊跟著時裝週走。從紐約時裝週開始,結束後我就到倫敦時裝週,倫敦完了再到米蘭,米蘭之後又到巴黎,而且多數時候都是在趕場,根本沒辦法每一場想看的秀都看到,而這樣的一個行程,一走要一個月才走得完,如此每年我得要花掉至少四分之一的時間,走這個行程。
不過約莫近十年吧,我只到米蘭和巴黎時裝週,紐約就少去了,一方面因為這幾年,很多品牌包含英美設計師,都會在時裝週期間,移師到巴黎或米蘭作秀,也會就近設立showroom,譬如來自英國的Burberry會在米蘭時裝週走秀,義大利的Dolce & Gabbana也會有秀在巴黎時裝週。紐約設計師從時裝週出走,似乎也形成了一個趨勢。
後來漸漸的,連倫敦時裝週,我也少去了,為什麼呢?由於它的主辦單位傾向栽培新銳設計師,很多學生作品也能參展。新人設計作品的實驗性高,比較忽略市場性,設計師的國際形象也有待建立,我考慮到在台灣不容易為它找到夠多欣賞的顧客,是我少去的原因。
畢竟對採購買手來說,紐約實在太遠了,排上它,行程只會拉長得多,就連美國的大採購家,相較都喜歡、也覺必要,到歐洲花掉最主要的預算。聚焦歐洲,選擇放棄紐約時裝週,變成是比較「時間經濟」的作法。
話雖如此,有幾個重點秀,當然是一定會專程去看的,包括我後來代理史黛拉‧麥卡尼(Stella McCartney),她的秀就一定會參加。以及,麥昆的每一場秀,我更不可能錯過。
PART I如夢似真:一場奇幻旅程
一封紅色請柬
被法國時尚圈暱稱為「頑童」、英國時尚圈直呼他「阿飛」的天字一號設計鬼才——亞歷山大‧麥昆(Lee Alexander McQueen),他奇蹟般的才華,衝撞了二十一世紀人們對穿著的思維與想像,影響力甚至從時裝界蔓延到流行文化,而他的人生,也成為了一場驚世傳奇。
麥昆最讓人惋惜的,是他在四十歲、聲望最巔峰的時期走了……
二○一○年二月十一日一早,我是先被媒體發出的新聞消息嚇醒:昨天夜裡麥昆在倫敦梅費爾(Mayfair)的寓所自盡……次日早上,才被前來上工的男管家發現。時尚圈聞訊,反應...
目錄
推薦序 有意義的巧合 石靈慧
推薦序 台灣時尚界的高雅典範 胡德如
推薦序 做自己真正熱愛的事 徐淑雯
推薦序 有一種時髦,你永遠學不來 張景凱
自序
PART I 如夢似真:一場奇幻旅程
一封紅色請柬
向麥昆訂來的大禮
天天看時裝秀的華麗人生
紐約時裝週看三種秀
我的巴黎一天
Club Designer選品:豐盛的時尚殿堂
Part II神祕高小姐
一門不想做的生意
老闆娘的時尚冒險
到米蘭買格調
解憂服飾店
只好脫下來賣的大衣
不要copy我的訂單
賣掉第二百五十件毛衣
相見恨晚的貴人出現
難為的不二價生意
療癒的午茶解憂頌
舞廳樓下的第一家分店
培養開店的本事
小時候
看得出「價值」
Part III穿越時尚的西遊記
遇見第一個愛馬仕(Hermès)
四千萬拍板的小小寶貝
消費變成了好投資
朝聖夏維(Charvet)
舉足輕重問江洛伯(John Lobb)
給霞凸許披巾的空位
我的紐約印象
白金漢宮的早餐邀約
東方快車拋錨了
長途飛行者的自白
穿越野生本色
後記
推薦序 有意義的巧合 石靈慧
推薦序 台灣時尚界的高雅典範 胡德如
推薦序 做自己真正熱愛的事 徐淑雯
推薦序 有一種時髦,你永遠學不來 張景凱
自序
PART I 如夢似真:一場奇幻旅程
一封紅色請柬
向麥昆訂來的大禮
天天看時裝秀的華麗人生
紐約時裝週看三種秀
我的巴黎一天
Club Designer選品:豐盛的時尚殿堂
Part II神祕高小姐
一門不想做的生意
老闆娘的時尚冒險
到米蘭買格調
解憂服飾店
只好脫下來賣的大衣
不要copy我的訂單
賣掉第二百五十件毛衣
相見恨晚的貴人出現
難為的不二價生意
療癒的午茶解憂頌
...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44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