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內容分為三部分:(一)召集令(二)爭艷(三)吸睛。
戒嚴時期黨外領導者,常以文宣海報宣傳、號召人民參與運動,就好像「街頭運動召集令」般的,致跟隨者越來越多,如1986年黨外人士以「紀念這個戒嚴日」為名義,請大家告訴大家,519在自家附近樹上、路燈、汽車天線等綁上綠絲帶,並於當天下午5時30分按汽機車喇叭15秒的「519綠色行動」,號召了全國眾多民眾參與;雖然文宣沒有具名,但連續二年運動的無形力量,終於於1987年7月15日宣佈解除長達38年的戒嚴。
解嚴後,街頭運動出現了各式各樣的頭巾、絲帶、看板、海報、大布條和諷刺且有趣的文案;如:台灣第一次出現幾公里長的大布條,就是在「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的遊行上亮相。政黨輪替後,人民上街頭爭取權益不再只喊喊口號而已,年輕人搞創意、加入藝術元素,設計創作吸睛人偶道具,使得街頭抗爭運動好似嘉年華,充滿了熱鬧氛圍和趣味性。
作者簡介:
【關於編者】
翁金珠
學歷:國立台北大學企管研究所EMBA碩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
經歷:總統府國策顧問、中華文化總會第七屆諮議委員、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第九任主任委員、第十四屆彰化縣縣長、第二、三、四、七屆立法委員、第一屆增額國民大會代表、國中小音樂教師/台灣電子商務協會第四屆理事長、彰化女中第四、五屆全國校友會理事長、財團法人拓展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出版:《彰化人雜誌》、《文化的流動-記翁金珠行過文建會》、《咱的故鄉咱的夢》、《彩虹印記》、《翁金珠國會問政錄》、《浪漫隨筆畫冊》。
章節試閱
召集令—街頭運動文宣
黨外傳單海報/ 黨外雜誌與報刊/ 選舉名片文宣/民主進步黨組黨/ 民間社團/ 學生團體
國民政府來台後的1947 年發生二二八事件,台灣知識分子死傷無數;並於1949 年5 月20 日起並實施戒嚴,在黨政軍一黨獨大的威權統治下,執政者以「報禁」箝制人民言論自由,用「黨禁」限制人民集會結社。當時黨外人士只能以無黨籍身份參選,藉以在宣傳車兩旁寫大字報和製作傳單針貶時事;或籌辦如《自由中國》、《夏潮》、《美麗島》、《大學雜誌》等等政論雜誌,宣傳民主政治理念與組織動員。「選舉」與「辦雜誌」成為臺灣民主運動發展的二處出口。但傳單及雜誌內容批判國民黨,易遭警總沒收停刊,致印刷廠老闆被移送偵辦,或候選人被認定競選言論偏激、思想有問題而被判刑坐牢。
1979 年美麗島事件後重挫黨外運動,台灣社會一時陷入慌亂恐懼的政治陰霾中,直到1980 年年底選舉,才又激發黨外重新整隊;且黨外雜誌紛紛出籠,有《八十年代》、《蓬來島》、《政治家》、《深耕》、《關懷》、《前進》、《自由時代》、《新潮流》與《薪火》等等,百花齊放,開創輝煌新頁;而黨外運動也因「選舉」及「雜誌」同步運作,擴大群眾動員,累積能量。
1986 年9 月28 日「民主進步黨」成立,中央黨部發動「突破黨禁、解除戒嚴、新國家運動、台獨言論無罪、廢除刑法100 條、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等等各類街頭運動,並由民主進步黨統一製作文宣,號令全國各縣市黨部動員民眾,參與突破戒嚴體制、爭取人民權益。社會運動一時風起雲湧,一直到2000 年政黨輪替,陳水扁呂秀蓮當選正副總統。
台灣民主化過程,從黨外到民主進步黨;從民間社團NGO 到校園學生組織,文宣、雜誌和大字報,猶如台灣街頭運動—動員民眾的「召集令」。
爭艷—街頭運動海報
書法戰鬥力/ 電腦輸出繽紛彩色創意/ 主題服飾/ 大布條/頭巾絲帶/ 旗幟/ 肖像海報/ 鐵絲刀網和戰車舞台
1969-1986 年民主進步黨組黨前,還沒有街頭運動,黨外人士只能以無黨籍身份參加選舉,藉機做宣傳單針貶時事;而為了力求選舉訴求更明確,大多以毛筆書寫方式,將訴求內容,或以大字報貼在牆面,或將訴求文字寫在宣傳車兩側看板。解嚴前後,台灣街頭爭取權益的政治及社會運動,發想為將主議題寫在衣服穿在身上、或設計綁在額頭上絲巾,或寫在大型布條,或寫在手持海報板,或製作成肖像海報,或綁在宣傳車、拒馬刀網上;因書法字體蒼勁有力,往往吸引民眾駐足觀看,增加了動員力道。
1986 年民主進步黨成立後,理念契合的社運團體、懷抱理想的社會人士、青年學生與在野的民進黨站同一條線,紛紛投入婦女、工運、人權、教育、環保、原住民、身心障礙者、司法改革、老人、性別等不同領域,並走上街頭。
1980 年代政治及社會運動迅速成長,適逢我國進入資訊時代,新工具電腦的使用,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面貌,更讓街頭運動訴求展現方式多元化。青年學生透過電腦快速傳播政治及社會運動訊息動員;社團、單位或個人參與街頭運動,透過電腦快速大量輸出五彩繽紛、創意無限的文宣、海報、肖像、大布條、大小旗幟、T 恤、看板、頭巾等等抗議配件,吸引了越來越多馬路兩旁圍觀的支持者。雖然同一個運動議題和訴求,創意家卻可發揮出不同花樣和設計,讓每場街頭運動都好像是創意作品的「爭艷」競賽。
吸睛—街頭運動創意造型
場景造型設計與人體彩妝/ 人偶道具/ 街頭行動劇
1986 年9 月28 日解除黨禁,民主進步黨成立;1987 年7 月15 日台灣解嚴,但是台灣的街頭運動並未停止。一黨政治、特權專制,言論集會不自由、萬年國會、總統不能直選、人民選舉權嚴重被剝奪;而社會仍充斥著財富不均、不公不義的現狀,為爭取權益,各界參與者反而更為熱烈。但街頭運動已不再只是黨外人士或特定政黨的專利;也不僅僅是NGO 社團或學生獨享的舞台,各行各業如:導演、歌手、舞蹈家、創意設計師、教師、醫師等更多專業高手和藝術文化精英,紛紛加入,因此街頭遊行出現新創意,改變了街頭運動的舊思維和訴求型態:如有臉部彩繪、特殊造型服飾的穿著者;有手持人物造型或家當道具者;有三層樓高的遊行人偶者,此外有歷史現場的創意造型道具、舞台音樂會、街頭行動劇等等,都甚為「吸睛」。
特別是兩次政黨輪替後,權益爭取運動,已經沒有過去劍拔弩張的氛圍,倒像是一場諷刺意味濃厚的嘉年華會。在一個民主自由的國家,人民用這種形式表達不滿、要求執政者檢討改變,沒有什麼對不對的問題,只要政府聽到人民聲音,解決問題,就是達成抗議的目的了。
召集令—街頭運動文宣
黨外傳單海報/ 黨外雜誌與報刊/ 選舉名片文宣/民主進步黨組黨/ 民間社團/ 學生團體
國民政府來台後的1947 年發生二二八事件,台灣知識分子死傷無數;並於1949 年5 月20 日起並實施戒嚴,在黨政軍一黨獨大的威權統治下,執政者以「報禁」箝制人民言論自由,用「黨禁」限制人民集會結社。當時黨外人士只能以無黨籍身份參選,藉以在宣傳車兩旁寫大字報和製作傳單針貶時事;或籌辦如《自由中國》、《夏潮》、《美麗島》、《大學雜誌》等等政論雜誌,宣傳民主政治理念與組織動員。「選舉」與「辦雜誌」成為臺灣民主運動...
推薦序
向街頭運動的文宣創作者致意
⊙立法院長 游錫堃
翻閱拓展文教基金會今(2021)年出版的《街頭創意—民主台灣的歷史現場》專輯,重新回顧34 年前戒嚴時期至今,台灣各地人民走上街頭的各種抗爭運動文宣及圖像,心中感觸特別深刻。
猶記戒嚴時期,1985年、1986年年底都有民意代表選舉,台灣各地大大小小、無數的組黨倡議活動,包括公開演講、街頭遊行,每一場活動都是萬頭鑽動,民氣沸騰。目睹成千上萬人民一次次自發性地走上街頭,拉著白布條、穿著道具服上演行動劇、戴著各式面具高喊抗議訴求。就是那一張張渴望自由、民主的臉孔,人民手握拳頭高喊組黨,要求打破國民黨威權統治的呼聲,加強了黨外人士籌畫組黨的決心。
終於,1986 年9 月28 日,「一九八六黨外選舉後援會」運用130 多位黨外人士到圓山飯店召開「一九八六黨外選舉後援會第三次會員大會」的契機,變更議程討論組黨,宣布成立華人文化圈第一個現代化民主政黨--「民主進步黨」,其後,國民黨不但不敢再像前兩次民主前輩組黨時那樣抓捕鎮壓,反而不得不被迫宣布開放黨禁、解除戒嚴。
民進黨成立之後,由於1949 年國府遷台時的資深民意代表尚未退職,國會仍未全面改選,台灣民意仍無法伸張,街頭抗議運動更加頻繁。在宜蘭也是如此。1986 年5 月創立於羅東的《噶瑪蘭週刊》,以新聞報導守望宜蘭,為民眾發聲。旋即在該年11 月15 日,率先報導台塑即將赴宜蘭設立六輕,引起宜蘭民眾關注,之後不斷追蹤報導,將六輕引發的環保生態問題公諸於世,引發宜蘭鄉親討論。
1987 年,臺灣環境保護聯盟宜蘭分會在游錫省議員服務處成立,《噶瑪蘭週刊》總編輯田秋堇擔任首任會長,其後,宜蘭環保運動以更具組織化的方式運作,例如,發行15 種「向六輕宣戰」文宣,並於各鄉鎮舉辦說明會,以及邀請專家學者針對六輕設廠進行環境評估。我當時身為為民喉舌的省議員,不只在省議會質詢,也帶著關心環境永續的宜蘭鄉親,前往環保署、經濟部工業局以及宜蘭縣政府抗議。
《噶瑪蘭週刊》不僅率先守望反六輕議題,1986 年底也以「蘇澳全省落塵量冠軍,不歡迎再設火力電廠」為題,首度報導並反對蘇澳火力發電廠設廠。我數度在省議會以此為題質詢,還與300 多位台灣環保聯盟宜蘭分會及宜蘭民眾搭乘8 輛遊覽車前往台北市台電公司,抗議蘇澳火力發電計畫。而來自高雄後勁、桃園觀音鄉與宜蘭等地區五百多名民眾也聚集經濟部,抗議興建五輕、六輕和蘇澳火力電廠。
在街頭上為了號召更多人民了解訴求、加入運動,我們與同志一起想方設法凸顯主張、繪製海報文宣、綁頭巾、繫絲帶、穿背心,這些視覺象徵也成為一種認同,獲得一次次難以忘懷的迴響,成為我們繼續帶領人民前進的動力。後來,反六輕、反蘇火運動在宜蘭縣也以守護了永續環境的方式收場。
曾經上過街頭運動,如今捧讀拓展文教基金會這次出版的這本專書,別有一番體會。在翁金珠董事長領銜策畫之下,專書中將街頭集會、遊行的影像與文宣分為三大區塊來呈現:首先是「召集令」—街頭運動文宣;其二是「爭艷」—街頭運動海報;其三是「吸睛」—街頭運動創意造型。多元而豐沛的文宣創意,在在吸引讀者的目光,也更讓人能凝視這數十年來台灣民主運動發展的軌跡。在此要感謝翁金珠董事長的用心與毅力;更要向當年街頭運動中的文宣創作者致敬。
專書中的街頭運動文宣與影像,皆由邱萬興先生提供。數十年來,邱先生揹著相機在街頭運動中攝下難以計數的影像,執著的精神令人感佩,也為台灣民主留下珍貴的影像文獻。邱萬興先生也同時是重要的街頭文宣創作者,在此也要向他深深致意。
這本專書,可謂台灣街頭運動的影像展,我推薦大家都能用心展讀,用眼睛來收藏台灣民主發展的歷程!
向街頭運動的文宣創作者致意
⊙立法院長 游錫堃
翻閱拓展文教基金會今(2021)年出版的《街頭創意—民主台灣的歷史現場》專輯,重新回顧34 年前戒嚴時期至今,台灣各地人民走上街頭的各種抗爭運動文宣及圖像,心中感觸特別深刻。
猶記戒嚴時期,1985年、1986年年底都有民意代表選舉,台灣各地大大小小、無數的組黨倡議活動,包括公開演講、街頭遊行,每一場活動都是萬頭鑽動,民氣沸騰。目睹成千上萬人民一次次自發性地走上街頭,拉著白布條、穿著道具服上演行動劇、戴著各式面具高喊抗議訴求。就是那一張張渴望自由、民主的臉孔,人民...
作者序
編者序
向街頭運動藝術家致意
⊙總統府國策顧問/ 拓展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翁金珠
繼出版《民主台灣的彰化推手》口述歷史兩冊,和《民主台灣的彰化推手群像》上下兩集後,拓展文教基金會再於今(2021)年蒐集解嚴前後台灣街頭運動宣傳品,及相關照片和文件等資料,出版《街頭創意—民主台灣的歷史現場》專輯,使台灣從戒嚴到解嚴、從威權時代走上民主化過程,民眾在街頭爭取民主抗爭的故事,和街頭運動藝術家的創意匯集一起,讓台灣民主化轉型的歷史紀錄更為完整。
二次大戰日軍潰敗、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於1947 年發生二二八事件,台灣菁英人士冤死無數。1949 年5 月19 日國民黨政府頒佈戒嚴令;1958 年國民政府成立「臺灣警備總司令部」(簡稱「警總」),成為調查、行動、逮捕、拘押、偵訊、審判、執行(包括槍決人犯)一貫作業的太上機構;1979 年12 月10 日國際人權日,爆發了美麗島事件,警備總司令部藉機大舉逮捕黃信介等黨外人士並以軍事審判,震驚了國際社會。為了爭取台灣民主自由,1970 年代起,從黨外到民進黨組黨、到政黨輪替的數十年間,民眾展開各類權益爭取的抗爭運動。在街頭常要面對拒馬阻擋、強力水柱驅逐、盾牌警棍毆打,有些人被打得頭破血流,甚至被移送法辦坐牢,但街頭抗爭運動卻從未中斷,直到2000 年政黨輪替後才稍緩。
戒嚴時期黨外領導者,常以文宣海報宣傳、號召人民參與運動,就好像「街頭運動召集令」般的,致跟隨者越來越多,如1986 年黨外人士以「紀念這個戒嚴日」為名義,請大家告訴大家,519 在自家附近樹上、路燈、汽車天線等綁上綠絲帶,並於當天下午5 時30 分按汽機車喇叭15 秒的「519 綠色行動」,號召了全國眾多民眾參與;雖然文宣沒有具名,但連續二年運動的無形力量,終於讓蔣經國政府於1987 年7 月15 日宣佈解除長達38 年的戒嚴。1986 年9月28 日民主進步黨成立後,政治性運動有一大部分文宣海報由黨中央設計,並發函各地縣市黨部動員。1987 年解嚴後,街頭運動出現了各式各樣的頭巾、絲帶、看板、布條、大海報及諷刺且有趣的文案;同樣主題的運動竟有不同的表現方式。為了博取注意,街頭創意海報熱鬧出籠,如:台灣第一次出現幾公里長大布條的展現,就是蔡同榮委員發起「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的運動遊行,搏到國內外新聞版面。此後,人民上街頭爭取權益不再只喊喊口號而已,年輕人搞創意加入藝術元素,設計創作三層樓高、很吸睛的道具,使得街頭抗爭運動好似嘉年華,充滿了熱鬧氛圍和趣味性。拓展文教基金會將所蒐集的片整理出版《街頭創意—民主台灣的歷史現場》專書,內容分三大部分:
( 一)召集令—街頭運動文宣;( 二) 爭艷—街頭運動海報;( 三) 吸睛—街頭運動創意造型。希望大家回顧台灣爭取民主過程運動時,不要忘了還有一群在背後默默奉獻的「街頭運動藝術家」,他們以諷刺幽默方式,協助民眾爭取權益,用創意設計製作議題文宣、海報和道具,對抗專制獨裁,這些都值得被記錄下來。
《街頭創意—民主台灣的歷史現場》乙書,能順利完成出版,要感謝全力支持並賜序文推薦的立法院院長游錫堃。本書收錄的圖片,大部分由影像紀錄工作者邱萬興攝影著作,並授權拓展文教基金會使用。邱先生從黨外時期就開始投入街頭抗爭現場拍攝,為台灣留下無數彌足珍貴的歷史鏡頭。他以攝影專業和藝術家的敏銳,總能捕捉到令人感動的畫面。拓展文教基金會謹以本書,向所有協助者,以及邱萬興先生和背後始終支持先生的廖紫妃女士致謝,並向「街頭運動藝術家」們,表達最誠摯的敬意。
編者序
向街頭運動藝術家致意
⊙總統府國策顧問/ 拓展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翁金珠
繼出版《民主台灣的彰化推手》口述歷史兩冊,和《民主台灣的彰化推手群像》上下兩集後,拓展文教基金會再於今(2021)年蒐集解嚴前後台灣街頭運動宣傳品,及相關照片和文件等資料,出版《街頭創意—民主台灣的歷史現場》專輯,使台灣從戒嚴到解嚴、從威權時代走上民主化過程,民眾在街頭爭取民主抗爭的故事,和街頭運動藝術家的創意匯集一起,讓台灣民主化轉型的歷史紀錄更為完整。
二次大戰日軍潰敗、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於1947 年發生二二八事件,台灣菁...
商品資料
出版社:允晨文化出版日期:2021-11-01ISBN/ISSN:9789869917513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15頁開數:25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