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如水》標題定為「軌跡」,回應香港社會尚缺乏深度討論的「去留議題」:在國安法的背景下,海外運動已經必然出現;本地香港人必須面對去留的掙扎,而海外的香港人則必須面對自己的選擇、並同時回應理解海外運動的呼召。海外港人與本地港人是否無可避免地必須面對割裂的命運、劃出不同的軌跡?而離開或是留在香港的決定,又應如何被衡量?
作者簡介:
編輯委員會 周永康、黃台仰、張崑陽、梁繼平、鄺頌晴、江旻諺、鍾燊豪、馮仔、千八女鬼、式、言
編輯顧問 羅冠聰、吳叡人、譚競嫦
總編輯 張崑陽
美術設計 Mido筑、馮詔天 Sky
章節試閱
《創刊宣言》
我們活在最好亦是最壞的年代。過去的抗爭讓我們看見香港人無限的可能性,亦讓我們對香港共同體生出了美好的想像。然而,中共及其設於香港的傀儡政權對港人的打壓日益趨厲,因抗爭及政見而流血及入罪者不計其數。隨著中共政權強行通過國安法,香港真正進入威權時代,縱使民間發起各種反極權的抗爭,香港人的自由空間卻不斷收窄。面對前所未有的歷史試煉,流散於各方的我們決心要維繫香港人這個獨特的共同體,希望承傳抗爭的火種。
在如此焗促不安的政治環境中,我們可以重新思索運動的初心﹕「如水」。「如水」取其義即水進杯則成杯之形,入壺則成壺之狀。反送中運動之所以能夠取得突破,正因為抗爭者能如水般靈巧應對強權的策略,既能堅穩如冰,亦能流動若水,甚或化為空氣擴散而去。但隨著政權的打壓不斷升級,我們若要延續抗爭如水的精神,必須先通澈理解我們的容器,亦即我們身處的局勢以及定義我們的思維世界。我們面對的是何樣的地緣及世界格局?我們心目中的香港及香港人是由誰的論述構成?我們所謂的「常識」有多少是滲透著中共殖民香港的意識?
人要如水,先要清淨如水、清空心智,審視自身的盲點及未圓之處。這並不代表我們要超越歷史或摒棄舊有的一切思想框架。反之,我們必須重新考證歷史,批判現有權威的論述,並建構我們自己對這個共同體的論述,從而思考未來可能的路線。香港的歷史長河從何而流,又應往何流去?這是時代對我們的拷問。
水滯則濁,流則不腐,我們若想在日後關鍵的時候能夠如水知所進退,便不能夠任由單一規範成為鐵則束縛自己。當掌權者把謊言奉為圭臬,往往殘暴地抹去相左的異議,送葬民間自由發展的可能性。集體行動若要成功,大眾團結尋找合作基礎和發展方向是不可缺少。上善若水,只有我們在革命中放下自我,攜手前行,才能澤被我們深愛的共同體。與茲同時,只有當我們願意一起積極地討論共同體的事務,令各種辯論川流不息,不同意見得以對撞契合並產生火花,香港共同體才能保持生機,為未來運動提供思想養分。
面對政治寒冬,香港人要靈活如水,還要剛強如冰,以不屈的姿態,力求破除中國夢魘。當政權嘗試將一切公共辯論空間抹殺,作為一班流散在外的香港人以及深愛香港的人,我們絕不選擇沉默。我們決定利用在海外的自由空間,建構並保存一個公共議論香港的媒介,為在香港內外的人整合各種有關香港政治、歷史、社會和文化面向的論述。通過歷史論述、理論框架以及對未來路線的思考,我們希望連結每位參與這場光復運動的香港兒女,為他們作思想充權。我們要在人類歷史中弘揚香港人追求自由之聲,要讓世界看見香港。
歷史已經進入轉捩點,思想革命正在發生。香港是屬於香港人的香港,我們不欲成為失根的浮萍,是故絕不容許香港在我們手中白白流逝。在每個漆黑無聲的夜晚,不要忘記還有人從未放棄心中所有。黎明來臨之前,我們都會長夜相伴,以文字書寫出我們的信念和堅持,在黑夜中為大家提供希望的憑藉。爭取民主與自由是跨世代香港人的共同夙願,我們深信追求命運自主是歷史的呼聲。時代召喚我們,我們便挺身而出,不負時代,勢要讓獨裁暴政在這代終結。我們期待民主的果實在香港破土而出,遊子可以歸家,受困之人可以解困,香港人可以早日一起共建美麗新香港。
這是我們共同的希冀。
《創刊宣言》
我們活在最好亦是最壞的年代。過去的抗爭讓我們看見香港人無限的可能性,亦讓我們對香港共同體生出了美好的想像。然而,中共及其設於香港的傀儡政權對港人的打壓日益趨厲,因抗爭及政見而流血及入罪者不計其數。隨著中共政權強行通過國安法,香港真正進入威權時代,縱使民間發起各種反極權的抗爭,香港人的自由空間卻不斷收窄。面對前所未有的歷史試煉,流散於各方的我們決心要維繫香港人這個獨特的共同體,希望承傳抗爭的火種。
在如此焗促不安的政治環境中,我們可以重新思索運動的初心﹕「如水」。「如水」取其義即水進...
作者序
編者的話
構思這期主題時,我們談起如何能令雜誌內容更有現世感,呈現大時代的厄困。我們應當反映香港人內心各自的愁緒,回應一些在香港社會顯然而見卻又缺乏深入討論的題目。
於是乎,「去留」這矚目的議題理所當然地被提起,然後成為這期內容環繞的中心。所謂的「理所當然」其實早於劉穎匡丶歐文𠍇及黃世澤等人的辯論前出現,埋伏在後國安法時代香港民主運動的結構性問題上。
我們理應如何理解海內外民主運動?在政權刻意打壓下,海外港人是否一定和本地港人割裂起來,各自走自己的軌跡?走或留又該如何衡量各者的比重?
這些問題相當重要而復雜,一時三刻或許很難有答案。不同國家的民主運動有不同的經驗,回顧過去,有證明了海外和本地運動的相輔相成的例子,也有顯示了海外運動失敗的悲劇。我們不是先知,難以斷言香港的終局走向。借用吳叡人和Ben Anderson的話語,如果我們是居在奧林匹司山的眾神,或許能夠高高在上俯視整條神聖時間線,將過去丶現在和未來的時間都盡收眼簾,然後輕易分析出什麼是對和不對,什麼該做和不該做。
可惜,在現實世界我們不是全知全能的神,所以即使我們認為有些爭論是不必要,樂觀地相信很多事情只是兄弟爬山,然後殊途同歸。但這亦不影響我們需要認真探討香港運動走向的事實。至少,在海外運動已經必然出現的情況下,我們怎樣避免大家越走越遠,然後去理解丶導正及壯大海外運動,以配合整體香港前途大局是每位仁人志士急需要處理的事情。
回到「去留」這問題的複雜性,這遠非只是支持或反對移民的爭論,而是首先考驗大家的同理心,理解大家的掙扎,並更加寬容地看待選擇離開和留下的人;其次,關乎我們怎樣尋找下一個破局和着力點,令香港重光。這關乎到大家對於未來香港公民社會和地緣政治變動的研判;最後,就是不同香港人的專業丶技能和在運動中的定位,如何將自己功用最大化,在光復香港前,先成為更好的人。衡量這些問題後,我們才能夠更貼近事實的真相。
今期《如水》第一部份先講「去留」的爭執和不同人內心的感受,談談大家去留之間所思所想是什麼。第一篇文章《離開或再會的理由》訪問了兩位舞蹈員,文章剖析他們的心路歷程,說明離開不代表放棄香港,並探討藝術對於今日香港的價值;流亡英國的李家偉則分享了流亡者那種煎熬的心理,希望為香港抗爭付出更多的恆久心態;其後兩篇文章則算是回應對方究竟去留的利與弊是什麼,向我們清晰展示他們的論點與論據,包括離開和留下的戰略考慮和可完成之事。
第二部份我們就探討關於港人的定位問題,例如《海外以上,港人未滿?》這篇文章就闡述了不少香港人身處海外又不是流亡,所以在「海外 vs 本地」的二元劃分下身份便相當尷尬,因此反思了香港人的身份問題。另外一篇由前 TG Channel 負責人「恐龍」所寫的文章就新穎地指出「去留」只是偽名題, 因為不同香港人其實都需要先處理信任和資源分配問題,否則類似爭論只會無日無之。
第三部份就涉及搭建溝通渠道的可能。Kennedy 的文章帶出流散不代表團結的現實,所以提出不同模式希望海外港人可以連結起來;吳教授的文章就由香港精神病史出發,替漂流香港人尋找理想的可能。練老的文章就表示香港人應該要承認坐監的人的困苦和困厄,然後從個人道德 vs 群體道德及個體效率及集體效率出發,點出大家各自發揮其實會對群體產生最大效益。最後一篇文章就是我們編委與台灣和中國的社運人士在 Clubhouse 討論海外運動經驗的彙整,當中內容亦都相當豐富,食得香港借鑒。
去到公開招稿及最後的評論欄目,我們都有不同文章繼續分析去留之間應有的心態,例如峰琦和羅怡的投稿亦都希望收窄去留之間的分歧。然後,羅依就以有趣的回顧歷史筆風寫出他對香港的想像。最後的欄目,有 Kasey 跟我們抽離今期主題,解釋姜濤全城爆紅的現象,介紹群眾如何理解他的音樂,創造能動的符號和前所未見的「 參與式文化 」。
以上,就是今期的欄目。
我們不確定這些欄目的內容可以多大程度上回答這個時代的拷問,但就如們今期的主題「軌跡」一樣,我們有必要重新探索不同路線的方向,確保香港這個共同體走在同一個軌跡上。即使不同個體一定有不同的想法和策略,但不會有人希望香港人會越走越遠。盲目追求一致會扼殺多樣性,但不代表我們不應該理解各人的觀點,並且嘗試拉近大家的日常距離。政權相當強大,香港人不論身在何方就只有這麼少,我們希望這期雜誌能夠為各位提供少少反思,為大家溝通和連結創造一些思想基礎。
在迷惘亂世之際,或許讓我們回歸基本步,誠懇地一起走下去。
編者的話
構思這期主題時,我們談起如何能令雜誌內容更有現世感,呈現大時代的厄困。我們應當反映香港人內心各自的愁緒,回應一些在香港社會顯然而見卻又缺乏深入討論的題目。
於是乎,「去留」這矚目的議題理所當然地被提起,然後成為這期內容環繞的中心。所謂的「理所當然」其實早於劉穎匡丶歐文𠍇及黃世澤等人的辯論前出現,埋伏在後國安法時代香港民主運動的結構性問題上。
我們理應如何理解海內外民主運動?在政權刻意打壓下,海外港人是否一定和本地港人割裂起來,各自走自己的軌跡?走或留又該如何衡量各者的比重?
這些問題相...
目錄
編者的話
第一部分|去或留:我們是否愈走愈遠?
離開或再會的理由
被詛咒的流亡港人:他們奮鬥的原因
一場關乎去留的對話
留守即真理
第二部分|人在何方:去留後的定位
「海外」以上,「港人」未滿?論海外港人的定位問題
走咪走,留咪留
第三部分|重建溝通的可能
讓我們成為一盤散沙的「香港人」
禁錮只須臾,漂流卻永恆:從香港的癲人史談起
命水唔同兩孖仔 坐監出亡你點睇
海外倡議與本地運動——割裂是否必然
第四部分﹕公開招稿
去或留
半杯水——極權政府下的悲觀主義者和樂觀主義者
數淹留人物 何必今朝:近代東亞三段明夷時空垂範「身土不二」港人兩點啟示
第五部分﹕文化評論
姜濤不紅,天理不容?
編者的話
第一部分|去或留:我們是否愈走愈遠?
離開或再會的理由
被詛咒的流亡港人:他們奮鬥的原因
一場關乎去留的對話
留守即真理
第二部分|人在何方:去留後的定位
「海外」以上,「港人」未滿?論海外港人的定位問題
走咪走,留咪留
第三部分|重建溝通的可能
讓我們成為一盤散沙的「香港人」
禁錮只須臾,漂流卻永恆:從香港的癲人史談起
命水唔同兩孖仔 坐監出亡你點睇
海外倡議與本地運動——割裂是否必然
第四部分﹕公開招稿
去或留
半杯水——極權政府下的悲觀主義者和樂觀主...
商品資料
出版社:經濟民主連合出版日期:2021-08-30ISBN/ISSN:9789869861267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116頁開數:17*23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