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東地區首位施作心導管的心臟內科醫師
從單槍匹馬不分晝夜搶救病患,到發展醫療團隊造福鄉親
桃李遍布寶島、救人無數的他,仍堅守於醫療崗位,救心、救命!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頭號殺手,
臺灣每年有超過六千人死於急性心肌梗塞,
要避免猝死,送醫過程就得分秒必爭。
三十年前,王志鴻來到花蓮慈濟醫院,
成為花東地區首位施作心導管手術的心臟內科醫師
從二十四小時搶救危急病人,
到發展團隊治療冠心病患者,
如今依然堅守崗位,為救心而努力。
「心痛喘、冒冷汗,卡緊叫救護車」是中華民國心臟學會提出的救心、救命口訣。
心臟問題通常不易察覺,心肌梗塞從發作到休克再到死亡,往往只有幾個小時。三十年前,宜花東地區沒有一位能執行心導管的心臟內科醫師,而王志鴻醫師則剛學了一身好本領,正想找一所願意發展心導管的醫院,大展身手。就這樣,他單槍匹馬來到花蓮。剛到花蓮慈濟醫院時,接觸到的心臟病人有限,要做心導管的病人更是寥寥無幾,慢慢發現是因為病人和家屬對當地醫療的不信任,患者大多往臺北做心導管手術。王志鴻醫師便從做心導管開始累積病患,逐漸建立了好口碑,病人的親朋好友也紛紛找他看診。
自美國回臺灣的張濟舵,在健檢時發現冠狀動脈嚴重阻塞和鈣化,但自覺沒有症狀,起初不願意接受心導管檢查和治療,後經勸說才接受手術。手術中,心臟突發狀況,王志鴻醫師與救心團隊緊急搶救,在加護病房住了二十多天,才終於奇蹟般地恢復生命跡象。
一九九一年七月到一九九五年八月,王志鴻醫師共完成九百四十三例心導管,是花東地區首位做心導管的心臟內科醫師。如今,他在複雜性冠狀動脈介入性治療的經驗豐富,早已揚名海外。困難度極高的冠狀動脈高速鑽頭研磨術,他完成後的成功率達九成五以上,是世界級心導管治療嚴重鈣化冠狀動脈中專家的專家。
體切到花東心血管病患的需求,他一肩擔起籌畫責任,在一九九三年成立心導管室,也讓花蓮慈濟醫院成為訓練心臟內科專科的中心,隨著年輕醫師加入,帶領團隊成長。他常告訴年輕醫師,有些事情是來自「堅持」。一九九八年六月,花蓮慈濟醫院引進花蓮第一臺葉克膜;八月,二十四小時救心小組成立,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立即性服務。王志鴻醫師和他的心臟內科團隊,一同堅守在崗位上救心、救命。
作者簡介:
【主述】
王志鴻
一九五七年出生於高雄梓官,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畢業,曾任國泰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一九九一年進入花蓮慈濟醫院任主治醫師,一九九三年規畫成立心導管室,一九九八年成立二十四小時救心小組。
曾任玉里和關山慈濟醫院院長、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中華民國心臟內科專科指導醫師,現任花蓮慈濟醫院內科系及重急症醫療副院長兼心臓醫學發展中心主任、慈濟大學醫學系部定專任教授。
張濟舵
一九五五年七月出生,基隆七堵人,家中排行老么,上有五個姊姊。一九八七年,三十二歲被公司外派到美國擴展業務,妻女隨同前往定居。一九九七年,四十二歲加入慈濟;二○○三年,四十八歲接任紐約分會執行長。二○一七年七月,六十二歲返臺期間於花蓮慈濟醫院做心導管手術時,心臟曾停止長達二十分鐘,住加護病房二十二天;二○一八年九月,擔任慈濟慈善基金會副執行長。
【撰文】
陳玫君
北士商畢業時,以為自己算盤打得還不錯;輔大中文系畢業後,沒想過會從事文字工作。年過半百,歷刀關劫,回首人生,慶幸參與了96期《慈濟月刊》(1996-2003年)、87本慈濟道侶叢書(2004-2018年)的編輯。
《慈濟月刊》2000年榮獲金鼎獎家庭及生活類優良雜誌出版推薦、2001年榮獲雜誌出版綜合類金鼎獎,團隊成就,與有榮焉。編輯的第一本書《人生隨堂考》入圍第29屆金鼎獎最佳社會科學類圖書獎。
首次寫書,白頭搔更短,還是歡喜為人作嫁。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醫界推薦
三十年前,他單槍匹馬,深入後山;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一步一腳印建立花蓮慈濟醫院心臟內科團隊,服務後山百姓。他執行手術,如行雲流水,不疾不徐,信手拈來,就是一次次的佳作!後山百姓能享受到跟西部一樣高水準的心臟科治療,志鴻兄絕對功不可沒。
──殷偉賢(振興醫院醫療副院長)
王志鴻副院長在跟死神「搶」病人的活路上,是非常拚的。他的醫術帶給病人及家屬希望,他對待病人的那分誠真心意,就像古人所言猶如綠過江南岸的春風;他的直心與溫暖,更有如日月照亮東臺灣,也深刻影響年輕的醫師。
──林欣榮(花蓮慈濟醫院院長)
心臟外科手術要靠心臟內科診斷,有三年時間,花蓮慈濟醫院心臟內科是靠臺大醫師支援。一九九一年王志鴻來了,總算有一個固定的心臟內科醫師;而今,累積三十年豐富經驗的他,做困難的冠狀動脈支架手術,更是臺灣數一數二。
──趙盛豐(花蓮慈濟醫學中心心臟外科主任)
名人推薦:醫界推薦
三十年前,他單槍匹馬,深入後山;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一步一腳印建立花蓮慈濟醫院心臟內科團隊,服務後山百姓。他執行手術,如行雲流水,不疾不徐,信手拈來,就是一次次的佳作!後山百姓能享受到跟西部一樣高水準的心臟科治療,志鴻兄絕對功不可沒。
──殷偉賢(振興醫院醫療副院長)
王志鴻副院長在跟死神「搶」病人的活路上,是非常拚的。他的醫術帶給病人及家屬希望,他對待病人的那分誠真心意,就像古人所言猶如綠過江南岸的春風;他的直心與溫暖,更有如日月照亮東臺灣,也深刻影響年輕的醫師。
──林欣...
章節試閱
推薦序
後山情與義 殷偉賢
心音譜出生命力 林碧玉
醫心如日月 照亮東臺灣 林欣榮
草根氣息受厚愛 章淑娟
救心、開心,最佳拍檔 趙盛豐
第一章 心之所向
刻不容緩
「錢」景無限
力排眾議
建立口碑
值得信任
心導管室
持續學習
救心小組
七點有約
下鄉門診
預約限定
第二章 愛之所在
越洋來電
海地的窮
醫病情緣
一日健檢
角色不同
風險評估
無常驟臨
狀況連連
生死拔河
從頭學起
夢中意識
回歸日常
第三章 力之所及
床邊教學
隨順因緣
一起共事
經驗傳承
救心利器
後記 陳玫君
參考資料
推薦序
後山情與義 殷偉賢
心音譜出生命力 林碧玉
醫心如日月 照亮東臺灣 林欣榮
草根氣息受厚愛 章淑娟
救心、開心,最佳拍檔 趙盛豐
第一章 心之所向
刻不容緩
「錢」景無限
力排眾議
建立口碑
值得信任
心導管室
持續學習
救心小組
七點有約
下鄉門診
預約限定
第二章 愛之所在
越洋來電
海地的窮
醫病情緣
一日健檢
角色不同
風險評估
無常驟臨
狀況連連
生死拔河
從頭學起
夢中意識
回歸日常
第三章 力之所及
床邊教學
隨順因緣
一起共事
經驗傳承
救心利器
後記 陳玫君
參...
推薦序
後山情與義/殷偉賢(振興醫院醫療副院長、臺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前理事長)
在我的好友中,志鴻兄是非常特別的一位,他是那種可以跟你一見如故的人。
他就是那樣充滿親和力和熱忱,不會矯揉造作,也不會耍心機;他就是讓你覺得時時刻刻都滿懷誠意地,可以跟你直來直往、肝膽相照的那種人。然而,他也絕非莽撞之輩,或機巧之人,即使談話的內容事涉敏感,他還是盡其所能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即使雙方觀點不同,他仍然不會動氣,而是用誠懇的言詞表達他的意見和想法。
印象中,即使酒酣耳熱、面紅耳赤,也從未見他和人起過嚴重爭執。孔子說: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志鴻兄可謂兼而有之。跟他相處,完全沒有負擔,可以坦誠以對,促膝而談,把酒言歡。
這樣一個真性情的人,投入醫療工作,對照志鴻兄的新書《救心—王志鴻副院長和他的心臟內科團隊》中的記述,可謂完全印證,我一直以來對他的認知是完全正確的。
從他三十年前單槍匹馬,深入後山;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一步一腳印地建立心臟內科團隊,接觸並服務後山百姓;到現在兩鬢飛霜,依然無怨無悔,著實令人感佩。
我也在宜蘭服務過,但和許多醫師一樣,終究回到西部。對於志鴻兄經常風塵僕僕地或南來北往,或飛越中央山脈,又或長驅直入花東縱谷,外人看來苦不堪言,但他卻甘之如飴,樂此不疲。
他對患者全心全意,又全力地投入,真正體現了一個醫者的情懷。就是這種不求回報的投入,所以能夠感動許許多多的人,造福了許許多多的病人和家庭。後山百姓們在過去這三十年能享受到跟西部一樣高水準的心臟科治療,救死扶生,志鴻兄絕對功不可沒。
在專業上,志鴻兄除了投入,還有天分。看他做心導管手術,是一種享受;可以用「快、狠、準」概括形容。「快」是指他技術純熟,動作乾淨俐落,絕不拖泥帶水;「狠」是他針對血管病灶,絕不手軟,該處理的也絕不迴避;「準」則是他沉著應付,術前深思熟慮,術中精準執行,絕不會過猶不及。
他執行手術,就如行雲流水,不疾不徐,信手拈來,就是一次次的佳作,令人讚歎不已!當然背後支撐的,是三十多年的功力。如他所言:病人找醫師就是希望能幫他治病救命,醫師要有能力幫病人解決問題。本書第二章詳述了慈濟志工張濟舵先生與死神拔河驚心動魄的過程,就是在王志鴻副院長帶領下,令人激賞的傑作。
心臟內科心導管的介入治療醫師是一群很特別的人,他們喜歡探索,喜歡團隊。因為他們知道在探索新的治療過程中,要面對極高的風險,而為了維護病人安全,讓他們得以安然度過難關,就需要合作無間的團隊。
過去三十多年來,各大醫院陸陸續續成立了許多的心臟團隊,將臺灣的緊急醫療和心臟病治療推上世界水準。感謝這本新書,因為它見證了一段後山艱辛環境中一位有情有義醫師,三十年如一日,為百姓一點一滴的付出。
經過三十年的努力和奮鬥,終於開花結果,在王志鴻副院長領導下,強將手下無弱兵,他的心臟內科「救心」團隊承載了後山百姓的希望和讚譽,當之無愧,值得喝采,特為之記,並恭喜好友志鴻兄。
心音譜出生命力/林碧玉(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
晨,陽光灑下穿透落羽松,樹影疊疊,鳥叫聲不絕,蟬鳴隨後和聲,如交響樂。聞聲尋鳥蹤,驚見樹梢一點紅,許是秋分過後,迎來寒露,落羽松枝頭旋即應節氣變了臉。
漫步在充滿靈氣的靜思精舍,喜見生物多樣、自由奔放,鳥兒尤其種類繁多,擬呼喚無一相識,自嘆常識不足之餘,腦際總會閃過王志鴻副院長,遠聞鳥叫聲,即可叫出鳥名、說出性別、鳥爸媽正在呵護或是喝斥兒女的進行式。雖增廣見聞,卻因駑頓,還是不知其所以然。
一九七九年代以前的靜思精舍,簡陋樸實,證嚴上人與弟子自力耕生,雖克勤克儉生活,卻有大悲力扶困於全臺。時,花東地區醫療非常落後,民眾為北上求醫,經常魂斷蘇花公路,上人見聞不忍又不捨,雖沒錢、沒人、沒土地,卻毅然發願為東部民眾創辦一所愛的醫院,歷經難以言喻的艱辛。
慈濟醫院終於在一九八六年八月啟業,豈料用盡力氣,醫護等人員卻不願東來,幾經努力與臺大醫院建教合作,依然延聘不到人才。感恩臺大醫院指派醫護人員支援,可惜均是短期服務,且專科醫師都是當日來回門診,這如何達成上人守護生命的悲願?
面對醫護難題,為免上人擔憂,筆者白天守護醫院,傍晚搭機北上求才,或請託支援,或力邀東來,深夜再搭清晨回到花蓮的火車,日復一日,努力以赴。
刻骨銘心的是,深夜火車尤為寒冷,只得用剛閱讀的晚報,蓋在身上禦寒,竟夜仍是反覆思考,如何不負上人所託,如何為醫院覓得良才,如何讓醫院順利運作,使命驅使,雖冷卻也自在歡喜。
上人興辦醫療志業,巧遇醫療科技正在起步的旋轉門。記得一九八五、六年籌畫期間,竟日在臺大醫院進出,某天已故杜思綿院長指著入口處側門一空間,告訴筆者那是專門提供給為養家活口、日日前來排隊等待販血的血牛休息處。當時尚未有捐血概念,還沒有彩色超音波診斷儀器,內視鏡設備不普及,電腦斷層掃描儀九八○○很大型是奢侈品,核磁共振尚未進口,然隱隱間,醫療似乎將從僅仰賴聽診器、敲槌為主的工具,轉型迎接高科技世代的來臨。
資金、人才雖均艱困,上人依然努力推動慈院能達到北部醫學中心水平,讓東部地區民眾免於奔波北部求醫之苦,引進新興高科技設備,是必要措施。對於一般經營醫院者,高成本投入是很難抉擇的行動,何況人才匱乏、資金不足,但搶救生命第一優先,再苦也要呼籲進行,而我們面臨的不僅是資金問題,還有不被核准採購的困頓。
想起啟業不幾日,一位車禍到院前就陷入昏迷的少女,是顱內出血啊!經急診推進開刀房,記得主刀的腦神經外科醫師蔡瑞章,沉著面對手術檯上的少女,只見他喃喃自語:「怎麼辦啊!沒有電腦斷層影像怎下手呢?」筆者在側,緊張萬分,心裡不斷念觀世音菩薩佛號,忽聞蔡醫師說:「左邊瞳孔放大,依照學理就從右側下刀,努力搶救吧!」於是劃下刀,果然血噴出來,命救回來了。
記者聞訊感動撰文,報紙刊出慈濟開腦成功,創東部地區醫療能力,一時轟動東部,而享有「開腦醫院」盛名。事後,蔡醫師一再表示不是他的能力,而是「阿彌陀佛」拉著他的手開的,並一再提出購買電腦斷層掃描儀,是保障病患生命之必要,幾經努力,終被核准購買。
上人殷殷期待,早日引進攸關瞬間生命消失的救心救腦醫療專業,救腦已經開始了,救心的團隊何時能就位?當年設置心導管室是非常昂貴的,又因這項技術剛在臺灣起步,有能力使用它做心臟血管氣球擴張,搶救致命心肌梗塞的醫師,寥寥無幾。何況心導管術是高侵入性醫療,非一般心臟內科醫師所能為,且需要心臟外科醫師的配合。
國泰醫院陳炯明院長是心臟專家,王欲明副院長是管理專家,每遇挫折總是到國泰醫院拜訪他們,述說困頓。幾經請託,一日,陳院長說:「看你如此憂慮,我想了很久,心臟內科王志鴻醫師非常優秀,善於做導管,是很適合的人選,只是個性耿直、講話比較衝……我來問看看,或許有機會。」感恩陳院長的協助與割愛,當時心情可用度日如年形容。
某一天,王志鴻醫師終於現身。當了解慈院有兩位心臟外科醫師,可以做他的後盾,即草根味十足,快人快語表達,領薪水靠能力,不計較多寡,只要能為他設立心導管室,他就來。這正是上人的期待,多時苦無人才,如今大醫王如喜鵲飛來,上人自然歡喜應允。
豈料當時與臺大醫院合作,延聘醫師必須該院同意,臺大醫院不同意聘中醫系主治醫師入住,一時聘任陷入僵局,怎麼辦啊!面對強勢專家要將支援醫師全數調回,事關重大,幾經溝通,折衷請求,終獲同意。
於是乎,王志鴻醫師開著車、帶著行囊,(近來才知載整車的XO威士忌東來),立即投入醫療工作,從設計檢查表單流程開始,無役不與。
為搶救生命一瞬間,只要聽聞病患即將送來,王志鴻醫師一定會守在急診門口等候救護車,親自推病患到心導管室,若非菩薩悲願怎可能?而他與病患的互動,令人稱奇,對於長者或行動不便者,幫忙穿衣褲,抱抱他們如親人,令病患感動與歡喜,經常煮飯菜送到家、掛在門把,等他回去享用,此等情誼,我們怎能度量。
一九九八年花蓮慈院領先醫界,成立二十四小時救心小組,這不只是後山東部盛事,反觀整個臺灣醫療,包括醫學中心亦是少有的設施,而寥寥幾位醫師發大悲心,值班守護生命,瞬間將花蓮的急救醫療水平,提升與臺北相同。
花蓮地形狹長,公共交通偏少,偏鄉病患必須花超過一千元車資,包計程車前來就醫,醫師們心疼患者就醫不便,常給予總總方便,上人更是心疼。為病患及曹葦醫師因緣,一九九八年慈濟承接玉里鴻德醫院的經營轉,照顧南花蓮病患;二○○○年,委請王志鴻醫師兼任院長,自此每日晨約四點半,他先到病房探望住院病患,隨即開車南下,來回花蓮與玉里間承重任,之後又兼任關山慈院院長,不知他的時間怎安排?據他自述,可以為了病患整星期只睡幾小時,亦可一次沉睡二十四小時補眠。
在玉里、關山,除了看診、關懷院務及管理,忙得不亦樂乎,據悉,他經常用做導管搶救生命的巧手,展現切菜切細絲的手藝,煮出香噴噴的美食饗同仁,展現高親和力,創造如家般的溫馨氛圍。而為抒解壓力,他將來回玉里、關山間視為旅程,將車繞進沿途小路,短暫欣賞鳥兒,更與之對話,真會享受啊!書寫至此,不覺莞爾!
多年來,在他的努力下,年輕醫師紛紛追隨學習,心臟內科團隊日益茁壯。他擅長處理困難通血管的精湛導管手術,名揚醫界海外醫院,連日本醫界紛紛來聘前往示範手術,搶救病患難以計數。
受氣候變遷影響,全球災難頻傳,慈濟總是走在最前救災,醫療不落人後緊緊追隨,王志鴻副院長,更爭取自費自假,參與國際賑災義診,在苦難現場,發揮人醫良能。
時間過得真快,王志鴻到花蓮轉眼間已經三十年了。這三十年間,僅有一次,林憲宏醫師告訴筆者,「糟糕了!你都不知道大事臨頭,你就是對王志鴻醫師不夠好,他因為想家,思考回去臺北,我們一定要留住他。」
筆者打電話約他,他草根依然不變,回應說:「既然你來電了,也知道花蓮沒人,不求薪資多寡,而是畢生志向在心臟臨床,希望在退休前,心臟內科主任不要輕易換人,若能成就此願,我就永遠不離開花蓮慈院。」
果然,他信守承諾,更加投入深耕心臟血管內科,從未再提起離開花蓮的事。這就是在院區內隨手撿菸蒂、隨時補位掃地,實習醫師心目中教學第一認真的好老師,人人口中尊敬的王副。
他為了皈依上人,實踐尊師重道,戒菸戒酒行十善,生活簡樸勤利他,看似簡單卻是難傳揚,若非菩薩大願力,怎堪大任降肩頭,而他對父母的敬與愛,令人動容!
慈濟美國紐約分會執行長張濟舵師兄,也是上人的好弟子,承擔慈濟聯繫聯合國窗口,長年為慈濟國際賑災及國際會務奔波。二○一七年,他自知心臟嚴重堵塞不為意,經上人關懷留下來再次做心導管檢查,赫然看到三根血管堵塞百分之八十,而且血管嚴重鈣化。群醫束手,紛紛建議最好不要動,王副藝高膽大,明知艱困血管難通、風險高,卻擔心濟舵師兄任一時刻都有性命之憂,自告奮勇為之治療,豈知功成之際,危機現前,搶救過程驚心動魄。
上人及精舍師父們幾乎與之同呼吸,行腳在外仍時刻關懷,筆者與王副保持聯絡,同憂共苦度過這段搶救生命的歷程。尤其是在臺南期間,濟舵師兄危險至極,王副擔心上人憂慮,在電話線上強做鎮定,然深夜與之通話,他幾近哽咽難言,告訴我說,已經盡力還會盡力,他不斷求上人、求佛菩薩加持,因今晚可能難過關啊!
筆者告訴王副,請他安心,我會共承擔。那一刻,心裡只有一個念頭,虔誠懇請佛菩薩,無論如何不能讓濟舵師兄生命戛然而止!那一種生命共同體的感覺,讓我在臺南守著電話徹夜難熬,只祈奇蹟平安度過。果真!那轉捩點,難以言說!難以言說!
濟舵師兄回神了!歷經生命拔河,歷程如夢似幻,如今繞著臺灣社區跑,日日為美善社會而努力,菩薩色身猶微恙,行止人間不顧身,濟舵師兄真是令人尊敬與讚歎!但若無大醫王行大願,那有濟舵菩薩再現身!
一一九急扣呼叫,遠端心音無線譜現前,急救、急救,救心團隊,了然遠端疾馳救護車上病患心臟疾病進行式,從容無縫接軌在急診迎接,是奔導管室或衝開刀房,搶救生命就在心跳間,這是優秀慈濟心臟團隊最佳寫照。
心音無暇如琉璃,心音譜出生命力,
若失心律無常去,搶救心律急急急,
空中妙有傳心律,人醫即時復生機。
感恩王副無私奉獻於東臺灣,成為跳動心臟調御師,他已與花東民眾成為生命共同體,他的家不是小家,而是上人創造的慈濟世界的大家,看到接二連三的病患獲救,相映當年共同的擘畫願景,王副做到了,我們可以大聲說:「上人,我們做到了!我們沒有辜負當年您的支持!」
醫心如日月 照亮東臺灣/林欣榮(花蓮慈濟醫院院長)
二十年前,我到花蓮慈濟醫院服務時,王志鴻副院長在東臺灣搶救冠狀動脈疾病患者已超過十載。甚至一開始有許多年,他是這裡唯一會做心導管檢查及治療的心臟內科醫師。
王副院長到花蓮服務之前,花東地區患有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即使幸運靠著溶解血栓的藥物,打通阻塞,血管再通率往往只剩六、七成。無論是到高雄或者到臺北就醫,交通時間需五、六小時,往往只能聽天由命。我們都知道這也是證嚴上人發願在花蓮興建醫院的主要原因。
我是神經外科醫師,在某個層面是非常了解王副院長,他在跟死神「搶」病人的活路上,是非常拚的,即使廢寢忘食,也在所不惜。因此,能在離開三軍總醫院之後到花蓮服務,對我來說,除了擁有相同的人生導師證嚴上人,最振奮的就是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團隊在東臺灣發揮良能,救腦、救心又救命。
回想花蓮慈院啟業後的第一個十年,恪守在東部的醫師,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九九三年,醫院耗資五千萬元自美國購入最先進的心導管設備,設置心導管室,從整體規畫,檢查室闢建、機器安裝、試車到啟用,王副院長都是親自監督施工,因為這不只是救命的儀器,更是匯聚證嚴上人的悲願與眾人的愛心。
若從一九九一年七月算起,至一九九五年八月,短短四年,王副院長獨自完成了九百四十三例心導管。他幾乎沒有休假,頂多抽空回臺北的家,但只要花蓮這邊一有狀況,他立刻搭下一班飛機回來。他經常待在心導管室超過十二小時,這樣的仁心帶動了整個團隊。
然而,只有他一個會做心導管的醫師是不夠的,於是他努力在六年內,讓花蓮慈院成為訓練心臟內科專科醫師的中心,他所訓練出來的第一位心臟內科醫師,目前在大林慈院服務。現在花蓮慈院心臟內科科主任陳郁志是他的學生,已獨當一面的慈濟大學校友蔡文欽、張懷仁、蔡劭謙、楊秋芬也全是他的學生,還有更多的學生分散在臺灣各大醫院服務。
證嚴上人期許慈濟醫療團隊把病人的生命與病苦放在第一位,王副院長也樹立了典範。他不僅提供花東的鄉親享有西部一樣高水準的心臟科治療,因為不忍心花蓮南區、臺東的病人到花蓮就醫,交通費用需花數千元,至今他仍在玉里慈院、關山慈院看診,需要做心導管治療才會轉院到花蓮。目前他還有更進一步的計畫,就是在玉里慈院建立心導管中心,讓玉里、關山附近的病人可以就近醫病。
「身為一個醫師,去病人需要你的地方,永遠比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更有意義。」三十年過去了,有些病人在他悉心照護下,已經從四、五十歲到七、八十歲,甚至年近百歲,有時在診間看到老病人回診,親切的寒暄,「安在」更顯現他駐守花東的價值。
書中,還有一段發生在四年前,王副院長和慈濟美國紐約分會執行長張濟舵師兄的醫病因緣。在群醫無策之下,在二度放置葉克膜之後,他如何挽救濟舵師兄的生命;而歷經生死拔河過來的濟舵師兄,如今是慈濟慈善基金會副執行長,一樣肩承重任。這過程,於我與慈濟家人而言,是一段驚心動魄的回憶。
王副院長在複雜性冠狀動脈介入性治療的經驗豐富,早已揚名海外。在國際研討會上,他常帶領團隊示範複雜性心導管術式。地點、設備、病人都在花蓮慈院,透過視訊Live向位在臺北會場上、來自全球各地的心導管專家示範教學。困難度極高的冠狀動脈高速鑽頭研磨術,他完成後的成功率達九成五以上。王副院長已是世界級心導管治療嚴重鈣化冠狀動脈中專家的專家,花東人真有福氣。
這絕對是一本值得您細細品味的好書,王副院長的醫術帶給病人及家屬希望,而他對待病人的那分誠真心意,像古人所言猶如綠過江南岸的春風,心臟內科醫師的直心與溫暖,更有如日月照亮東臺灣,也深刻影響年輕的醫師。
草根氣息受厚愛/章淑娟(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辦公室護理委員會主任委員)
一九九三年筆者剛到慈濟醫院,負責督導內科病房的護理業務,王志鴻是心臟內科醫師,小小的個兒,連寫醫囑和病歷紀錄都像蝌蚪一樣小小扭曲的,資淺護理人員不熟悉都要問資深學姊,字如其人,總是縮著脖子,講話時散發著菸味,偶爾會有宿醉清醒後的口氣,講起話來像出來闖江湖的。
很奇特的是,他眉宇間有一顆大大的痣,有如觀世音菩薩一般,這是觀世音菩薩來投胎的嗎?可是講話很直接,有時他跟心衰竭末期病人的家屬說明病情,我們身為護理人員總會站在病人這邊,私底下提醒這樣很傷家屬,但他總是說,就是這樣啊,已經沒辦法了啊,末期就是這樣。這是三十年前的王志鴻醫師。
三十年的工作相處,對於他的醫術非常佩服,門診病人門庭若市,但他總有辦法先安排病人去抽血做檢查,然後一個接一個看診,不會讓病人等很久,也不會因為病人多,讓他們感覺接觸醫師只有一點點時間。
他對待病人像老朋友,長者病患都非常喜歡他,來看病時會帶王醫師愛吃的鳳梨和花生,三不五時我們也會分享到病人厚愛他的食物。有很多病人搬離花蓮還會來找他看診,同仁的親屬更不在話下,可以不遠千里從西部過來找他看病,可見大家對他醫術的信任。
很長一段時間,王志鴻醫師一人獨撐隨時需要緊急救護的心臟科,守護全花東心臟病人的生命,真的是觀音再造。每天長時間工作,每週開車穿梭在玉里、關山之間,還是堅持每天一進醫院以及下班離開醫院前都要去看病人,他的精神與毅力是令人敬佩的,病人找他診治是很放心的。
門診病人雖多,但他總是用心評估,整體照護,因此常會遇到來看心血管科的病人,被發現其他疾病而及早治療,他笑稱自己是十足的家醫科。
有一次,住在臺中的父親,因旅遊時有呼吸喘狀況,便引導他來到花蓮王醫師門診,仔細評估後才發現原來當時是高山症發作。王醫師小心問診,聽說家父沒驗過B、C型肝炎,便開單抽血,檢查到C型肝炎,因而提早接受治療,免於家族C肝導致肝癌的宿命,事經二十多年,父親如今也九十一歲了。
長期和心血管疾病奮戰的醫師,因要搶時間,做決定都是很果決的。王醫師兼任副院長行政職務多年,雖然醫術很令人佩服,但快速的行政決策卻令人不敢恭維,沒有耐性等待和溝通,讓人是又愛又怕,愛他對病人的好,怕他對護理同仁發脾氣,尤其在高壓力的心臟血管科照護病人,護理長特別辛苦。
所幸王副院長是可以溝通的,他後來可能有了解到,年輕的護理人員遠離家鄉到花蓮來工作,需要如兄長般的呵護,因此他改變了,後來工作場域都會替基層同仁設想,有時還會邀請同仁聚餐,聽說還會下廚燒菜,他可以叫得出每個同仁的名字,同仁都感到窩心,草根氣息濃厚讓同仁崇敬。
他也和護理長共同邀約科內醫師和病房護理師一同參加義診,讓同仁感受在院內和院外都能同心一起提供照護服務,展現高度凝聚的領導魅力,因此外調或離職的護理同仁,還常常會回來單位看他和找護理長相聚。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從國中開始抽菸的王醫師,我們常常問他:心臟科醫師還抽菸,不是最差的示範嗎?他都只是笑而不答,表現出就是改不了的樣子。
然而,他身上的菸味,從二○○五年開始就聞不到了,很令人訝異真的戒菸成功,我們就找他代言戒菸,事後他表示,因為受證慈誠,而將多年的吸菸習慣戒除。
接著,二○一一年參加《水懺》演繹, 因為口誤,茹素一百零八天說成一百八十天,就不打妄語地持續一百八十天,依教奉行。
王醫師真不愧是慈濟醫療同仁的典範。
救心、開心,最佳拍檔/趙盛豐(花蓮慈濟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陳美羿整理撰文)
王志鴻副院長要出書了,真是恭喜他,替他「開心」!
認識王志鴻三十年了。他是心臟內科,我是心臟外科,三十年來我們合作無間,可以說是「最佳拍檔」。
我是一九八八年八月來到花蓮慈濟醫院,第二年二月進行第一例心臟手術,當時還沒有心導管,全仰賴放射科做的血管攝影,但解析度沒有那麼好。感恩恩師洪啟仁教授和蔡伯文學長的帶領,我們創下花東地區首例的心臟手術。
心臟外科手術要靠心臟內科診斷,有三年的時間,花蓮慈院心臟內科是靠臺大醫師支援。一九九一年王志鴻來了,總算有一個固定的心臟內科醫師,我們都對未來充滿希望。
一九九三年,慈濟醫院成立了心導管設備室,配置最先進的儀器設備,影像解析度更清晰,醫療品質更佳,對手術更有保障,真是病人之福。
王志鴻精力充沛,而且有求必應。很早來醫院,可以看到他;很晚離開,也可以看到他。任何時候找他,他都義不容辭,立刻出現。就算他不在花蓮,透過電話諮詢討論,也能提供最佳的意見。
「熱情無私」、「樂於分享」也是他令人佩服的特點,他曾經把東部地區不同醫院的心臟內科醫師整合起來,大家定期見面,相互研討。有時也會邀約聚餐,作「院際」聯誼。我也曾經受邀參與他們的餐會,氣氛融洽,宛如家人。
臺東馬偕醫院二○○一年、花蓮門諾醫院二○○七年,也陸續建立心導管室,其中必有王志鴻多年的心血和努力。
累積二、三十年的豐富經驗,王志鴻在臺灣做困難的冠狀動脈支架手術,應是數一數二的。我們很高興有如此優秀的醫師,跟我們作伴。
心臟問題往往不容易發現,有人去爬山,突然猝死,就是因為沒症狀,不易察覺,慈濟美國志工張濟舵就是個例子。他一直認為自己身體很好,但是經二五六切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冠狀動脈嚴重鈣化,因此建議他做心導管。
起初他覺得自己沒症狀,不願意做,後來被證嚴法師說服才住院。他的血管鈣化嚴重到無法放支架,必須先進行「研磨」,把管腔放大,才能放支架。
由於他的心臟問題太棘手,做治療時發生了狀況,裝了兩次葉克膜,才把他的生命從鬼門關前搶救回來。所以定期健檢,不要輕忽,才能保健康、保平安。
過去心臟內外科的關係,就是內科做診斷,外科動手術。但是近二十年來,心臟內科發展神速,可以自行做支架手術,不需再照會心臟外科。轉介的病人雖然愈來愈少,但合作關係還是存在。心臟內科要發展,一定要有心臟外科;同樣的,心臟外科要發展,也需要心臟內科。
現在花蓮慈院更成立「高階整合型手術室」,心臟內外科攜手合作,做一些過去做不到的事。病人不必動大手術,就可以完成治療,例如經皮主動脈瓣置換手術(TAVI),另外,第一例經皮導管二尖瓣修補術(TMVR),也在積極準備中,這都是心臟內外科共同完成的新里程碑。
慈濟大學也培養了許多優秀的醫師,現在慈濟各醫院的心臟內外科陣容都相當堅強,加上全球獨步、富有盛名的「模擬手術」,更是訓練醫術的大好平臺。
王志鴻是我三十年來的合作夥伴,也是最佳拍檔。非常歡喜見到他出了書,作者為了採訪「完全沒空」的他,起早摸黑地跟著去玉里,利用在車上的時間訪談。閱讀書稿,佩服執筆者的文字功力,不但專業部分精確無誤,感性軟性也處理得令人會心一笑。
推薦這本書《救心——王志鴻副院長和他的心臟內科團隊》,您可以更了解慈濟、更了解慈濟醫院、更了解慈濟醫院的心臟內科,更了解王志鴻這位精力充沛、有求必應的好醫師。
恭喜王志鴻的新書出版,最後提醒讀者,照顧好身體,天天都「開心」!
後山情與義/殷偉賢(振興醫院醫療副院長、臺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前理事長)
在我的好友中,志鴻兄是非常特別的一位,他是那種可以跟你一見如故的人。
他就是那樣充滿親和力和熱忱,不會矯揉造作,也不會耍心機;他就是讓你覺得時時刻刻都滿懷誠意地,可以跟你直來直往、肝膽相照的那種人。然而,他也絕非莽撞之輩,或機巧之人,即使談話的內容事涉敏感,他還是盡其所能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即使雙方觀點不同,他仍然不會動氣,而是用誠懇的言詞表達他的意見和想法。
印象中,即使酒酣耳熱、面紅耳赤,也從未見他和人起過嚴重爭執...
作者序
【後記】/陳玫君
二○二一年一月下旬,好不容易和一直拒訪的王志鴻副院長約好見面,利用他北上開會後回花蓮的短暫時間,在臺北車站碰個面。
先前他就透過助理表明不出自傳,我立刻說:「好,不寫自傳,我們談醫病。」他曾經與美國紐約分會執行長張濟舵在「二○一七年美國志工精進研習營」中,以《生命與慧命的換帖》為題分享醫病情,由此切入治療過程,他立刻侃侃而談。
一般心導管手術的成功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九,但若三條冠狀動脈「完全」阻塞的,則成功率只有八、九成。濟舵師兄的心血管嚴重阻塞又鈣化,治療與不治療都有極大風險。
問他面對精舍師父、醫院高層對濟舵師兄的關心,會不會壓力很大?他立刻說:「專業上的壓力,我真的不大,就像上人講的『前腳走,後腳放』。這麼棘手又出狀況的病人,一千個大概會遇到一個,早年心裡難免不好受,後來訓練到很無情,轉個頭就忘記了。」
我心想,果真好無情啊!
一個多小時,結束第一次的訪談,王副說他真的很忙,接下來就用手機通訊軟體訪問好了。週二、四上午,他要做心導管,下午如果有半小時或一小時空檔,他再提早告知我一聲。
如此順利採訪了兩、三次,無意間得知心導管室有病例資料,我將從過去報導查閱到的個案列出,希望能進一步獲得更多訊息,或是從中再找出適合訪問的個案。
臨出發前,王副問我是否有醫護背景?如果不是,得要有人協助我。但他週二手術滿檔,週三上午要帶醫學生討論、下午有門診,週四上午要做心導管、下午要到臺北開會……聞言,我趕緊回覆是否能旁聽他和醫學生的討論、跟診、進心導管室,週五再隨他去玉里。
當天,我搭一大早的火車,預計十點前可以抵達。八點二十五分,他留言告知早上七點半急救一OHCA(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病人,請我先到心導管室。坐在火車上的我,完全來不及應變這突發的狀況。後來才知道,那天他輪值救心小組的班,得隨時待命。
我只好按既定行程去旁聽課程,上完課已近午,王副說他要去開個會,請我先去用餐,下午一點半直接到門診。用完餐,發現有未接來電,原來中午急診室又來了一位心肌梗塞病人,王副又去做心導管了。
我又錯失了一次機會,只好按既定行程去門診等。兩點多,王副一進診間就不疾不徐地開始看診,我心想這一百三十多號病人,要看到何時?原來看到晚上八、九點是很正常的事。
八點多,他終於看完門診,洗了手,拿起志工送來的餐盒,站著就吃了起來。他很快地用完餐,問我有什麼問題,可以開始問他了。跟診了一個下午,雖然傍晚還跑去用餐,但腦袋已處於當機狀態,只能胡亂問了幾個問題。
這時,他的手機響起,急診又來了一例猝死病人,他問我要不要去急救室?我有點怕,但還是提起勇氣跟了過去。
我遠遠地,不敢靠太近,心中默念阿彌陀佛,祝禱醫護人員與死神拔河可以獲勝。那是一場體力與時間的競賽,我沒有等到最後結果,就先告退了。
隔天,王副告訴我,做完那例心導管,他才準備要離開,又來了一例,再次做完心導管,回到家已是凌晨兩、三點了。
治療順利,醫病皆大歡喜;治療出狀況,醫師的壓力絕不亞於家屬。我終於明白王副為何「轉個頭就忘記了」,因為三十年來他必須讓自己處於最佳狀態,才能面對這一次又一次、不知何時會到來的生死拉鋸戰。
「血管結構介入型心臟內科醫師,很多都陸續退出搶救重危症病人,因為二十四小時隨時待命,真的太累了。」六十五歲的王副,其實早就可以不用值班,但他還是希望自己有機會站在第一線,想方設法改善搶救病人的速度。
我想起二十多年前,大伯父從住家二樓走到一樓,休克倒地,叫救護車送醫急救。我們接到通知,趕到醫院,遺體已蓋上白布,病因是心肌梗塞。大伯父住在臺北市,救護車十分鐘就可以抵達醫學中心,但還是搶救不及。
可以想見三十年前的花東地區,沒有一位會做心導管的心臟內科醫師,危急病人該何去何從?三十年來,又因為終於有了一位會做心導管的心臟內科醫師,有多少危急生命因此而獲救。
每位患者都是家屬的唯一,我們總希望為家人找到最好的醫師、接受最好的治療。從病人一聽到要做心導管就不見了,到如今許多遠從外地而來的病人,甚至包括海外的慈濟志工都指名找王副,這分專業上的努力與用心,真不是三言兩語可以道盡。
在此,也要非常感恩濟舵師兄貢獻他的醫療故事。
他在被檢查出心血管阻塞時,仍然覺得「自己明明好好的」,不希望從一個「健康的人」,變後「術後要長期服用抗凝血劑」的患者。冠狀動脈老化的過程,通常悄無聲息,也讓人忽略它對身體健康的危害,或許這也是急性心肌梗塞猝死的消息,時有所聞的緣故。
王副建議,一般男性四十五歲、女性五十五歲以上,宜考慮做一次心血管健檢,如運動心電圖或電腦斷層心血管鈣化指數評估,若有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等三高,或早發性粥狀硬化血管疾病家族史,或過度肥胖等族群,第一次評估年齡宜提早十年,「依結果做治療或適當的定期追蹤,可早期發現、防患於未然,目前醫學對血管粥狀硬化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多很有效。」
看完書稿,有人問我:「王副的家庭,好像寫得不多?」凡夫俗子如我,當然也是好奇,採訪前打聽到的消息是:「王副都說他和太太很早就『醫藥分業』了啦!」原以為這是一個不能碰觸的話題,其實是腦補太多。
一九九一年,王副到花蓮慈院報到時,妻兒隨行而來。一年後,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成立,他的夫人王春玉女士被師長號召前去擔任藥劑部主任,之後又到英國伯明罕Aston大學攻讀藥學研究所;她擔任過臺灣臨床藥學會三年祕書長、三年理事長,也是世界藥學會醫院藥學組西太平洋區副主席,為臺灣藥學國際發展,貢獻許多心力。
也難怪當我想訪問她時,王副總是說:「她很忙,不要啦!」
問他是否對太太感到愧疚?他不解地問我:「這有什麼好愧疚的?」
兩夫妻各自在專業上用心,為社會、為人群付出,父母則是他們最好的後盾。「阿鴻啊!做醫師是你的義務,你要好好地做,但是身體要照顧好,才可以照顧病人,不必擔心我們。」父母的體諒,讓他們可以無後顧之憂;兩個兒子則由岳父、岳母協助照顧成長,如今一個也是內科醫師,一個在花蓮投入有機農業的種植。
記得到臺北慈院採訪那一天,週六上午看診完,王副準備搭捷運回臺北的家。路上閒聊之際,他隨口說:「回家後所有行程都由太太安排,她要我去哪就去哪!」
【後記】/陳玫君
二○二一年一月下旬,好不容易和一直拒訪的王志鴻副院長約好見面,利用他北上開會後回花蓮的短暫時間,在臺北車站碰個面。
先前他就透過助理表明不出自傳,我立刻說:「好,不寫自傳,我們談醫病。」他曾經與美國紐約分會執行長張濟舵在「二○一七年美國志工精進研習營」中,以《生命與慧命的換帖》為題分享醫病情,由此切入治療過程,他立刻侃侃而談。
一般心導管手術的成功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九,但若三條冠狀動脈「完全」阻塞的,則成功率只有八、九成。濟舵師兄的心血管嚴重阻塞又鈣化,治療與不治療都有極大風險。...
商品資料
出版社:經典雜誌出版日期:2021-11-25ISBN/ISSN:9786267037126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52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