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曾深深厭惡過自己,因為每天都與自我爭戰,
所以知道那深入骨髓,逃不開躲不掉的痛苦。
知道他人也在經歷,因此想跟每個人說:
「你並不寂寞,我跟你一樣,我們一起。」
\\《有一種工作,叫生活》作者曾彥菁,誠實面對自我的洗滌之作//
你的愛、你的恐懼、你的家庭、你的性別、你的傷口;
正是這些,讓你成為了如今站在這裡,喜歡與討厭的自己。情緒、糾結、過不去的坎;我們都有。
不必覺得自己特別糟糕,不必掩藏,或想盡方法逃避。
讓我們一起轉身看看他們,拿出來曬曬太陽,
當你選擇面對,會發現比起壓抑逃避,這省力且有用多了。
邁入三十歲,給自己的人生關鍵字,
是「自由」與「自在」。
希望擁有不被恐懼操弄而不敢活成自己的自由,
以及每一刻都能與自己好好相處的自在。
跟著她的書寫,一起踏上內在探索的旅程,
觀察愛、面對恐懼、感受靈感、照顧自己,
你也終將發現——
長大成人的你,其實早已有能力,成為自己最好的伴侶。
觀察愛
失戀進程與內省、原生家庭如何影響我們
面對恐懼
好孩子總是害怕犯錯、靈性逃避之路、討厭喜歡錢
身為創作者
與靈感之神一起工作、面對攻擊自己的人、找到衷心喜愛的事物
照顧自己
照顧你的身體、對自己好,從來不用等別人
=勇氣推薦=
吳可熙|演員
柯采岑|《如果理想生活還在半路》作者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柚子甜|心靈作家
張婉昀|女人迷主任製作人
陳寧|作家及身心靈Youtuber
許菁芳|作家
雪兒 CHER|療癒系作家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盧美妏|諮商心理師、人生設計實驗室創辦人
=誠實好評=
讀彥菁新書《我想和自己,好好在一起》,覺得像開髖。開髖很痛,痛完卻通體舒暢,重新出生,用孩子眼光,回根源看一看,繼而能用好奇之眼,體驗世間所有發生。
我在夜晚讀,讀完當刻,感覺眼前明亮,訊息跟她說,哇妳這次也太像裸奔上街了吧──裸奔畢竟誇飾,不過道理相近,是不是唯有近乎赤裸地,面向那些曾讓你糾結的記憶與人群,你也才擁有重新詮釋與定義己身經驗的自由。就像開髖的實質意義是,釋放埋在體內深藏已久的沈重與憋屈,理解光明背後亦是有著黑暗之後,並且願意,給體內黑暗,幾個溫暖抱抱。
這也是我對彥菁的認識,自救者方得救人。起因我們也曾溺水,方有勇氣泳渡大海,是因也曾受傷的緣故,於是更懂包紮。於是,此書即是開髖大全,補氣大法,出生指南,且有彥菁親身/貼身/近身示範,帶你也去看她的傷害現場。
髖部實則能越打越開,就像我訝異,原來彥菁的書寫,還能一路坦率,我明白那背後,其實是她有意願剖開,像剜木瓜籽那樣,好好整理自己,允許自己不完美,看見失落與遺憾,追尋自由與自在,更想把這一切的路徑,給指引與分享出來。
我們都是這樣的,這樣也可愛的。我在這本書裡,看見我自己,並且願意,跟自己好好地待在一塊。
──《如果理想生活還在半路》作者 柯采岑
挖掘黑暗面是彥菁的強項,長期追蹤她的文字,可以看到她無畏地直視社會、人性、甚至自己的創疤。而從這些文字,我們也都得到了勇氣,像是有人告訴我們:這也是可以說的,這也是可以質疑的,沒有必要屈就於理所當然,而當我們直視黑暗,就是完整的開始,彥菁為我們做了最美的示範。
──心靈作家 柚子甜
人的一生,終究是與自己內在心魔交手,恐懼,來自我們曾不知如何處理的傷口,疤的觸感、痛的記憶,成了屏障,保護我們不受同樣的傷,如舊衣替你禦寒,終將不再合身,牽制行動。讀彥菁第二本書,你也會想如他一樣,牽自己的手,伴自己在時間之河中回溯,以客觀之眼,疼惜自己,讓恐懼隨風散去。漸漸透澈、漸漸坦率,自在之時,就是自由。
──女人迷主任製作人 張婉昀
時間敦促著人們長大,卻沒讓我們知道該如何「好好的」長大。
集體意識將每個靈魂,壓縮在一個個罐子裡,雖然簡便但這種絕對,卻抑制了無限的可能性,並留下了許多時空皺摺。
透過彥菁溫柔真摯的文字,除了閱讀到一次次自我面對,也同時意識到:「我們都不是完美的人,而是快樂又頑皮的靈魂。」
是誰阻礙了你快樂的長大及變老?是自己嗎?
回應書中所述,人們的確無需看破紅塵,只需認出自己的紅塵在哪,再慢慢走進去就好,最可愛的是每個人都不會一樣!
十分推薦此書給想和自己作伴的你。
──作家及身心靈Youtuber 陳寧
放開完美的表象,開始經驗真實的自己。一路風景變幻無常,往內卻抵達踏實平安的人生。認識自己,理解自己,善待自己,因而善待世界──真是我們每個人能為世界帶來最美好的貢獻。
──作家 許菁芳
當愛自己成為一種常見的自我表態,那麼有那種不愛自己的嗎?
有的,不過這些完全不愛自己的人,應該早已不在人世。
我們一定都還愛著自己,只是有時愛別人多一點,只為求別人多賞點眼,來愛我們。
用討拍心態來向世界撒嬌,並抱怨著生活很糟,這些都是因為愛自己才會出現的情緒。
但這樣的愛更多時候體驗到的卻是傷害,旁人都受到了波及。
所以彥菁的書要來幫助你,面對人生的各種恐懼,學會好好照顧自己的方式。
──閱讀人社群主編 鄭俊德
「真實是有代價的。」做為成熟的現代人,我們活在他人的慾望中。收起脆弱,習用不同面貌回應他人期待的投射。身為一名女性/心理師,我好像就應該溫和接納,無時無刻展現愛心耐心同理心,回應他人的需求?但我真的想這麼做嗎?彥菁讓我看到追求真實一致的可能性。她的文字、她的言行、她的書、她的人,都是一致的,在這本書中真實赤裸的展現。我期待我也是,適度照顧他人感受,盡可能坦誠相待。才能跟自己,好好在一起。
──諮商心理師、人生設計實驗室創辦人 盧美妏
作者簡介:
曾彥菁 Amazing
文字工作者,在女人迷、天下獨立評論等平台游牧寫作。著有《有一種工作,叫生活》(遠流出版)。
社會學出身,習慣為每件事爬梳脈絡,釐清背後的因果關係,又同時好奇個人心靈在龐大的結構中,如何活著與感受。
喜歡關注幽微、隱晦,多數人不敢說出口的心事,相信無論黑暗或光明,只要是真實的就不會有錯。
願自己寫出真誠的字,與不同的靈魂緊緊相連,深深共鳴。
Facebook:曾彥菁(Tseng Yen Ching)
IG:amazing_tseng
章節試閱
成熟不是無欲無求,而是知欲知求
這是三十歲的我的日常。
早上睡到自然醒,通常在十點到十一點間起床,吃一頓早午餐。在社群滑滑看看,回回訊息後,下午兩點打開電腦開始工作,通常是專欄、接案稿件,偶爾準備演講,或是去看電影試片。
傍晚準時下班,有時與朋友約吃飯,聽聽演講,上有趣的課,或是跳舞瑜珈,也常在家追劇看書。頻繁往來的朋友不超過五個,真正知心的這樣就夠。
每週有兩三天去男友家抱抱心愛的紅貴賓,和男友聊聊這幾天發生的事,沒有每天見面,但訊息保持聯絡,路上看到可愛的狗狗,或是聽到有趣的事,第一時間分享給對方。
十足平凡的日常,寫出來也怕大家看得無聊,不過我卻喜歡這樣的日子,清清淡淡,軟軟鬆鬆。我想要的東西都剛剛好在這裡:家人、摯友、伴侶、事業,沒有滿到溢出來,大小適中裝進生命裡。
曾有朋友說,我該是天生的低慾望者,不會為了更多的成就與收入,汲汲營營在這個世道。我想了想其實不是,只是我想要的東西不在那個擁擠的球池裡,而是去外面吸一口自由空氣,比起無欲無求,更貼近的形容也許是「知欲知求」。
年輕的時候容易被很多閃亮光環吸引,國際接軌的外商、異軍突起的新創、擁抱理想的公益,每每交換名片,聽到知名的公司品牌,搭配聽起來厲害的職位頭銜,就忍不住對眼前這個人多欣賞一點。這背後有著自卑,希望也能有那樣的光環,外在的加持讓我變得更人見人愛。就像孩子想穿上華麗的長袍,覺得只要能穿上,我們就會自動變得更好更理想吧!
直到偶然發現光環背後的脆弱與黑暗,聽見他們說著真實的艱難,或是有些存在於本人與外在形象的落差,才讓我發現,啊!長袍不過是一件外衫,裡頭的人不會因此就改變,他的痛苦、迷惘、虛妄、執迷不會因此消失,我也不會因為爭取到那件長袍,就自動擁有無憂的快樂人生。
然後回過頭問自己,我真的想要這件長袍嗎?我真心覺得它美麗舒適,還是只是因為,別人會覺得我看起來很厲害?我願意付出那樣的代價嗎?還是我的願望不過是,有一份小小的,自己喜歡的,同時又能支撐自己的事業、一小群能夠支持我的愛人,以及一點點我想持續探索玩耍的興趣?
我的慾望確實不大,在他人眼中或許就是「低慾望」,但對我來說,重點不是慾望的多或寡,而是我是否知道它們是誰,它們在哪裡,然後承認、正視。多數人在追求的,社會所鼓譟的,我其實沒有那麼喜歡,我不需要被推著到一樣的地方去,我只想找一片悠悠的樹蔭野餐乘涼,這就是我的想望。
曾在一場演講上,分享了這份心情,會後有觀眾跑來:「我其實也跟你一樣,不想要那些大的成就,可是很難跟別人承認,他們會覺得我沒志氣。」
一定要跟大家一起拚個你死我活,才叫有志氣嗎?勇敢說出我們真正想要,踏上一條不一樣的路,也很有志氣不是嗎!
但也許到最後,我們不必再去討論這些定義,也不再需要誰的肯定了。你會明白這樣一個你,就是你最想要的你,連同「渴望認同」的慾望,都變得小小的,可以放到一邊去了。
偶爾還是會有不確定,需要跟他人取暖的時候,希望自己不致狼狽,在別人眼裡是好的,可是那個「好」,也得要我們真心感受,自己也覺得好才可以。不再僅僅是委屈,把自己塞進奇怪模子,然後覺得好陌生。
所以我說,真正的成熟,不必是無欲無求,而是知欲知求。不是要修練成仙,看破紅塵,而是知道我願修的、要練的是什麼,我想去的紅塵在哪裡。
這幾年明顯是,買衣服的頻率下降了,可是單件的質感上升,比起流行的繽紛花俏,穿起來舒適自在更重要;又比起買衣服,開始更願意用心在養生保健、喜好志趣,一個五十元的天然藥草包,就能讓日常沐浴變成盛宴、一堂三百元的運動課,就能讓身體一洩壓力。
我想要舒適健康的身體、質感優雅的形象、熱忱有貢獻的工作、知心聊不完的朋友、支持陪伴的愛人、理解珍視的家人、清澈純真的靈魂。
這些都是我的慾望,我看見它們,指認它們。
也好喜歡它們。
成熟不是無欲無求,而是知欲知求
這是三十歲的我的日常。
早上睡到自然醒,通常在十點到十一點間起床,吃一頓早午餐。在社群滑滑看看,回回訊息後,下午兩點打開電腦開始工作,通常是專欄、接案稿件,偶爾準備演講,或是去看電影試片。
傍晚準時下班,有時與朋友約吃飯,聽聽演講,上有趣的課,或是跳舞瑜珈,也常在家追劇看書。頻繁往來的朋友不超過五個,真正知心的這樣就夠。
每週有兩三天去男友家抱抱心愛的紅貴賓,和男友聊聊這幾天發生的事,沒有每天見面,但訊息保持聯絡,路上看到可愛的狗狗,或是聽到有趣的事,第一時間分享...
作者序
自序:想要自由自在,不能只向前追求,我們該回頭面對恐懼
「為什麼你與自己的相處,總是這麼彆扭?」這是開啟這本書的一個問句。
一日下午,我與朋友E聊著天,說到身邊的人大部分都三十歲了,「但還是有很多人跟自己的相處很彆扭、不自在,每天想東想西,做了一個選擇又後悔,我在旁邊看都覺得很折磨。」
我懂那樣的心情,覺得自己離理想還有段距離,害怕辜負了人生,搞砸他人期待,失去被愛的資格,然後被世界拋棄。但是屈服於社會規則與期望,換得了合群的安心,卻又不甘心隱去自己;就算決定放手一搏,周遭的眼光又讓你顧忌,是不是飛得太超過?
搖搖擺擺,在不同的我和他們之間,無所適從。還沒與其他人相處困難,我們就已經在內心跟自己幹架數回,遍體鱗傷。
我就是與自己難以和平相處的人,期望自己優雅、自信、大方、得體,但現實總是壓不住心中常冒出的憤怒、悲傷、嫉妒、自私,每每這些小獸出來搗亂,我就焦急著想把它們壓回去,害怕被看到,害怕被發現,原來自己是一個這樣的人。
那些小獸,就是陰影、黑暗,我們不喜歡的自己。急欲擺脫,卻深深扎在我們的靈魂裡,根深蒂固。
我們不希望陰影存在,最大的原因就是想要被愛,但我們又羞於承認自己想要被愛,於是演出許多與心意不符的戲,做了太多背離靈魂的行為,最後變成不想要的人生。也許只要一個「對自我誠實」的轉變,一切就會不一樣。
我的誠實轉變,來自25歲的失戀,發現我在戀情中想填補的,其實是來自原生家庭的缺憾。恍然大悟,原來問題的源頭在這裏,以前都錯用了力氣向外追尋。
開啟一連串內在探索,陪自己看一路脈絡,在哪個節點我曾經受傷了?哪一次的失落讓我決定長出保護自己的刺?過去的我,現在的我,是怎樣的人?未來的我,又想往哪裡走呢?
這一趟旅程比想像中長好多,我看見家庭、教育、性別、關係對我們的影響,這些經歷怎麼刻鑿我們的樣貌,使我們成為如今在這裡,喜歡與討厭的自己。
這本書就是那段旅程的敞開,我將自己剝開黑暗的過程寫了出來,憤怒、悲傷、嫉妒、自私的我,都隨著墨水印上了紙頁。希望讓大家看見,一個真實的人類就是包含了陰暗,但也因為這些陰暗,我們從而立體、多變、像個真正的人。
陰影從來不需要被消滅,只需要被看見、被理解,被你自己好好接納。
近三十歲後,發現我的人生關鍵字是「自由」與「自在」,不被恐懼操弄而不敢活成自己的自由,每一刻都能與自己好好相處的自在。
想要自由自在,不能只是向前追求,更要回頭面對恐懼,因為我們生來本就無拘無束,只是名為恐懼的絲線纏住了我們。解開,你就自由,你就能飛躍了。
就從根源開始解吧,你對父母的又愛又恨、你沒有療癒的失戀之傷、你被性別框住的天性、你不敢正視的內在聲音。
遁入黑暗你會害怕,但是過了之後你會明白,一切值得。
自序:想要自由自在,不能只向前追求,我們該回頭面對恐懼
「為什麼你與自己的相處,總是這麼彆扭?」這是開啟這本書的一個問句。
一日下午,我與朋友E聊著天,說到身邊的人大部分都三十歲了,「但還是有很多人跟自己的相處很彆扭、不自在,每天想東想西,做了一個選擇又後悔,我在旁邊看都覺得很折磨。」
我懂那樣的心情,覺得自己離理想還有段距離,害怕辜負了人生,搞砸他人期待,失去被愛的資格,然後被世界拋棄。但是屈服於社會規則與期望,換得了合群的安心,卻又不甘心隱去自己;就算決定放手一搏,周遭的眼光又讓你顧忌,是不是...
目錄
自序:想要自由自在,不能只向前追求,我們該回頭面對恐懼
Part1 有時為愛受傷,有時因愛而生
失戀進程
回家當女兒
恐懼萬花筒
不一樣的家,不一樣的我們
誠實面對自己,生命才真正自由
生命的缺憾,不該透過戀人來完成
Part2 親愛的恐懼,你要帶我去哪裡?
犯錯沒關係,你還是可愛的
好孩子後遺症
星星貼紙
討厭喜歡錢
靈性逃避
十年成發
狗狗病
Part3 性別練習生,加油!
那些不是你的錯
女性主義練習生
成年後的性愛課
母火與父淚
穿著Prada的惡魔
初次經歷我陪你
Part4 如果來這裡,是為了做些什麼天生臭臉
靈感之神
重回溺死的池子
作家即時戰
不只是正能量
新增黑特席
帶著喜愛的事物一起飛翔
Part5 對自己好,從來不用等別人
愛你的身體,因為他就是你
擁有一個名字
親愛的房間
對自己好,從來不用等別人
每一天都值得慶生
成熟不是無欲無求,而是知欲知求
不用過關也沒關係
後記:與天地萬物在一起
自序:想要自由自在,不能只向前追求,我們該回頭面對恐懼
Part1 有時為愛受傷,有時因愛而生
失戀進程
回家當女兒
恐懼萬花筒
不一樣的家,不一樣的我們
誠實面對自己,生命才真正自由
生命的缺憾,不該透過戀人來完成
Part2 親愛的恐懼,你要帶我去哪裡?
犯錯沒關係,你還是可愛的
好孩子後遺症
星星貼紙
討厭喜歡錢
靈性逃避
十年成發
狗狗病
Part3 性別練習生,加油!
那些不是你的錯
女性主義練習生
成年後的性愛課
母火與父淚
穿著Prada的惡魔
初次經歷我陪你
Part4 如果來這裡,是為了做些什麼...
商品資料
出版社:悅知文化出版日期:2021-12-06ISBN/ISSN:9789865101916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56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