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市立即再刷!累積銷售超過3萬冊!
◎想得到女生青睞,詩經的〈關雎〉教你怎麼表現,讓女生愛上你。
◎《紅樓夢》竟是教人道歉的經典!道歉有四步,不但保住關係、情誼更深。
◎不想被老闆「重用」又不敢直說,西晉李密的〈陳情表〉,婉轉表達又不說死。
◎連特斯拉執行長伊隆.馬斯克都能引用曹植的詩,自況兼抒懷。你呢?
什麼是國學,簡單來說就是經、史、子、集四部,
這是智者達人淬鍊出來的生活與生存智慧。
本書以接連不斷的故事,萃取精華,讓你讀了之後更想去看原典。
作者張一南任教於北京大學,教授大學國文、中國古典文學欣賞等課程,
他的國文通識課深受學生喜愛,堂堂爆滿,學生甚至要站在走道上聽課。
因為張一南堅持:上課儘量講故事,測驗不用背,憑印象就能考高分。
本書就是他的課堂講義,以古文當藍本,用故事詳解意涵,通俗易懂。
◎所有的人際關係,其實,都可以用愛情比擬
失戀、單戀,讀《詩經.秦風》的〈蒹葭〉,求之而不得的缺憾美,心會悸動。
唐代愛情詩高手首推李商隱,他寫的〈錦瑟〉你一定要背幾句,接著你
會讀遍他所有叫做無題的詩,感受那「無以名狀」的愛與痛。
以情詩勾動芳心,光表達熱烈情感像是發情,
親筆寫幾句詩,會溼了她的眼眶。
◎情商的最高境界,聽出話中有話
《紅樓夢》裡的賈寶玉,工作是道歉專門戶,他有一套標準流程,
光看他贏得多少人心(芳心),就知道大家都該學。
魏晉時期「竹林七賢」裡的嵇康,不想接替朋友的職務,又不想說白,於是
寫了〈與山巨源絕交書〉:我這灘爛泥躺在地上好好的,別強迫扶我上牆。
看來,做人最重要的是識趣。
◎想成為文青(或文案高手),先讀國學,這是文藝青年寫作指南
東漢王粲的〈登樓賦〉,寫的是心裡委屈,但不明說,對方一看就感同身受。
南北朝江淹的作品〈別賦〉,場景排列紛亂,你以為他人格分裂?原來
他想說的是,一個人再有才華,也寫不盡世間所有離別。
至於大才子曹植,他的詩為什麼這麼感動人?
──感動到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引用。
因為辭藻很華麗,情感卻壓抑,一整個反差。
還有,屈原就像是《哈利波特》裡的巫師,害怕魔法的人都想趕走他;
《列子》裡很多寓言故事,像是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我們很常聽,
但,愚公移山不是要講努力很重要,夸父追日也不是要讚揚奮鬥精神。
這些故事的本意,都跟你想的不一樣。
說故事,講透了國學經典裡的智慧寓意,讀了一定會觸動你情不自禁背下幾句,
奠定你的人文素養,讀些經典名文名句,能打開你人生的視野。
作者簡介:
張一南
北京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文學博士,中華詩教學會理事。研究方向為中國傳統文體學、中古詩學及相關文化背景。教授中國中古文學史、大學國文、中國古典文學欣賞、詩詞創作等課程。
她所教授的大學國文課,深受學生喜愛,成為一門「不容易選到的課」,教室經常爆滿,學生甚至需要站在走道聽課。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宋怡慧
「羊咩老師的追劇國文課」粉專版主/楊明
名人推薦: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宋怡慧
「羊咩老師的追劇國文課」粉專版主/楊明
章節試閱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其實一直被錯用
意思是說,如果兩個人戀愛真的穩定,即使現在不能常常陪著對方也沒關係。一般人的理解都是如此,所以這句經常用來勸年輕人好好獻身事業,別急著結婚。
不過,這個說法並不是秦觀原創。在晚唐時,李商隱就寫過「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怎麼才能把我們世上的離別,換成牛郎織女的每年能見一面呢?牛郎織女一年只能見一面,但是他們不會死,可以千秋萬代活下去,能見成千上萬面;但是,我們凡人是會死的,死了就永遠也見不到了。
因此,李商隱表達的,其實是羨慕牛郎與織女。我們知道,李商隱也是悼亡人,這句詩表達的可能是他妻子去世後的感慨。就好像說,你要是能不死多好,哪怕只是像牛郎與織女那樣,一年只見一面也好。
另外還有一個離秦觀更近的人,也有同樣的說法,就是蘇東坡。蘇東坡在一首寫牛郎織女的〈菩薩蠻〉裡寫過:「相逢雖草草,長共天難老。終不羨人間,人間日似年。」雖然牛郎、織女一年只能草草見一面,但他們是神仙,壽與天齊;他們才不羨慕人間,人間的分離,就算是一天能見上一面,也是度日如年,跟牛郎、織女一年見一面有什麼區別呢?蘇東坡更加明確點出牛郎、織女是「長共天難老」,並且明確說他們是不羨慕人的。
把秦觀這句和李商隱、蘇東坡的說法放在一起,意思就很明確了。秦觀和李商隱、蘇東坡的說法一脈相承。所謂「久長時」,不是兩個人忠貞不渝的問題,而是說牛郎和織女不會死,神仙的愛情是永恆的,也就是蘇東坡所說「長共天難老」,李商隱所說「年年一度來」。因為神仙的愛情永恆,他們有無數時間,所以他們一年只見一天,就像我們凡人一天只見一小時一樣,是可以接受的。
神仙永恆的生命中,他們可以有無數次會面,根本不在乎一朝一夕的分離。可憐的是我們凡人,就算天天廝守在一起,見面的日子也是有限。這也就是蘇東坡所謂的「終不羨人間」,李商隱所說想用人間的境遇去「換得」的永恆。所以,這個「兩情若是久長時」,讚美的不是忠貞的愛情,而是永恆的生命。
孝,就是好好活著
《世說新語》裡有一個故事,一個叫范宣的人,他八歲時不小心弄傷手指,就哭了起來。別人問他,很痛吧?他說不是痛,是因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後來,明朝的李贄,很直白的在這裡評點了一句──還是痛。確實,一個八歲的孩子,手受傷不先覺得痛,先想到這是不孝,是不可能的。
但我覺得,因為疼痛而哭,和孝順並不矛盾。我們的身體是父母給的,父母既然生下我們,總是希望我們可以好好的活下去,這是生物的本能。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子女身體健康。當然,有的父母除了期望子女身體健康之外,還有別的期望;有的父母對子女,除了身體健康之外沒有別的期望。但是,沒有只期望子女高成就,卻不期望子女身體健康的父母,除非這父母喪盡天良。
父母關心你的身體,總是比關心你的靈魂多,也比你關心自己的身體多,這是理所當然的事。你來到這個世界上,你的身體就好比是你的房子,你的靈魂住在這個房子裡,房東是你的父母。房東關心房子總是比房客多一點。所以好好愛護這個房子,就是房客對房東最大的尊重,接下來才能談別的。
你割破了手,感覺到痛,也就意味著你父母送給你的禮物受到損傷,這本來就是同一件事。你知道疼痛並遠離傷害,是保護自己,同時也是盡了第一個孝道。所以說,孝的開始,就是保護自己的身體不受傷害。割到手知道疼,就是孝之始。
這裡說到的「身體髮膚」也包括頭髮。古人是留長頭髮的,他們不知道剪頭髮不疼,所以把頭髮也納入。但現代人都知道理髮不會痛,因此理髮不算是受到傷害,不是不孝。但是扯頭髮就不行了,扯頭髮是疼的,屬於不孝。
總之,孝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保護父母賜予的生命。很多時候,孝就是一種珍惜生命更冠冕堂皇的說法。《漢書》中,有一個叫王陽的人,到益州去做刺史。做益州刺史,那就得入蜀。所謂「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一不小心真有可能掉下山谷摔死。王陽走到一個叫九折阪的地方,這裡的地勢非常險峻,於是他說:「奉先人遺體,奈何數乘此險!」這裡的「先人」指的是父母,「遺體」不是屍體,是父母送給我的身體。這句話的意思是:我為什麼拿著父母給的身體,三番兩次走這麼險的路呢?命是爸媽給的,即使替皇上做事,也犯不著賠上性命。
所以他就折返,跟皇上說他生病不上任了。後來,又有一個叫王尊的人,也做益州刺史,也過這個九折阪,一看,地勢確實險峻,問:「這是讓王陽決定折返的那個地方嗎?」手下人說是,王尊快馬加鞭,說:「走,王陽當他的孝子,我當我的忠臣。」意思是,我是幫皇上做事,摔死就摔死。
在這裡,王尊把「孝子」和「忠臣」對立了起來。王陽做了什麼讓他成為孝子?就是惜命。珍惜自己的生命,就是孝子。不要命就是忠臣,就不是孝子。君要臣死,你不是非死不可,而是有兩個選擇,不死就不是忠臣,死就不是孝子。忠和孝不是天生並存,而是天生矛盾。
愚公沒有移山,是神幫他搬了
「愚公移山」,這個故事大家都很熟悉,某個山裡的老人,嫌太行、王屋兩座山礙事,但是又懶得搬家,於是想把山搬走。接著,他就帶兒子、孫子一起搬。一年只能搬一趟,一次只能挪一點。這時候,智叟出現了。按照《列子》的套路,第二個出場的聰明人,最後都會被嘲笑。智叟說:「就憑你剩下的日子,哪搬得完?」愚公說:「我死了,有我兒子替我搬,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孫子又有兒子,子子孫孫無窮匱也。」(當然,前提是愚公的子子孫孫繁殖能力要夠強,不能絕後)智叟就沒話說了。
近來有許多人提倡,學習得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有人就吐槽說:這座山愚公搬不完,還有兒子幫他搬;我書念不完,又不能叫兒子幫我念。
最後的結果怎麼樣?愚公他們家把山搬完了嗎?沒有!是山神來了。山神說:「你一天挖我一點,煩不煩!我搬走就是了。」接著,一下子就把山搬走。山是愚公搬走的嗎?不是,是山神搬走的。愚公費那麼力氣,一點一點挖,山神一瞬間就搬走了。
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兩個道理。第一個道理,你費很大力氣才能做到的事,神輕而易舉就能做到。就好像有的人天生手臂抬不起來,他跑過來問你,怎麼才能把手臂抬起來,你肯定會迷惑不解:「這樣就抬起來了啊。」這件事對你來說輕而易舉,所以你講不出什麼道理。同樣的,你去問一個學霸,怎麼才能把數學學好,他也是這個感覺。
第二個道理,你只有自己很勤奮工作,才能打動神來幫你。他被你感動也好、嫌你煩也好,總之,你得先努力,他才會來幫你。雖然你的不懈努力,比起他的舉手之勞,只是一點微小的工作,但是不能說:早知道你做起來這麼容易,我之前就不努力了。你不努力,神不會來幫你。
這兩個道理合起來,其實列子是想講一個「頓悟」的問題。人認識事物的方法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漸悟」,就是慢慢學習、漸漸了解;一種是「頓悟」,也就是你瞬間突然領悟,原來是這麼回事。要論學習效率,「漸悟」是比不上「頓悟」的。我們真的要了解一件事,基本都是靠頓悟,只靠漸悟很難。但是,頓悟是要以大量的積累為基礎。你整天努力學習,並不是你學一點就接近真理一點,而是為頓悟做準備。沒有最後那一下頓悟,你可能學一輩子都是在真理外面打轉。但是,如果你不學習,一輩子也別指望能頓悟。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其實一直被錯用
意思是說,如果兩個人戀愛真的穩定,即使現在不能常常陪著對方也沒關係。一般人的理解都是如此,所以這句經常用來勸年輕人好好獻身事業,別急著結婚。
不過,這個說法並不是秦觀原創。在晚唐時,李商隱就寫過「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怎麼才能把我們世上的離別,換成牛郎織女的每年能見一面呢?牛郎織女一年只能見一面,但是他們不會死,可以千秋萬代活下去,能見成千上萬面;但是,我們凡人是會死的,死了就永遠也見不到了。
因此,李商隱表達的,其實是羨慕牛郎與織女...
推薦序
文學經典,是我們的療癒系知己
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宋怡慧
如果,身為老師的我們,認為古人智慧必然對學生的未來有所助益,該如何和他們聊經典箇中的奧義?又該如何設計一堂好課,讓學生能輕鬆的和古人當好朋友?本書作者張一南教授,面對學生關於愛情、親情、人生、學業、夢想的大哉問,重新定位21世紀語文教師的角色,讓經典活起來。
作者擅長為經典作品加點前情提要,以學生能體驗的真實情境為古人註解。因為這些教學路引,讓有著閃耀光芒的知識,無須透過記憶或背誦,就能深入核心,讓學生對一堂課有感動、有收穫,進而把知識變成未來可用的素養。
翻讀《站在走廊也要聽的爆滿國文課》的篇章,憶起過去,自己也很常在下課的長廊,與蹙眉、藏著點點心事的年輕學子邂逅,停下腳步、與他們倚著廊間欄楯閒談。
關於生活的質疑、人生的探問,相信誰都沒有標準答案。身為語文老師,把經典內容或古人經驗統整、概念化,我們就可以有N種方式,自在面對人生。如果,古人穿越時空而來,會如何在學生的Instagram動態下留言?他們面對如潮水的傷心與哀愁,又是如何自處?比方說,王維喪妻後終生不娶,而莊子在妻喪後鼓盆而歌。愛與不愛,執著與放手,乘著古人經典的羽翼,我們可以翱翔思辨蒼穹,找到一抹屬於自己愛的色彩。
一位國文老師,該如何用學生喜歡或能接受的方式教導學生?《站在走廊也要聽的爆滿國文課》做出最好的演繹,作者張一南彷彿古人與學生之間的「通靈少女」,運用現代新潮語言與議題思辨的高妙手法,引薦亙古經典,讓古代「潮人」們優雅走進課室,他們的智慧如燦光,引領學生在智慧的大道上前進,同時也讓學生重拾閱讀經典的能力。
作者走進青年朋友的語文世界,為他們設計一個無違和感的對話場景,讓學生輕鬆與古人促膝長談、契闊談讌。聊李密如何發好人卡拒絕皇帝;談《詩經》教我們:喜歡就去追,再遲,你就與真愛擦身而過囉!思考孔子怎麼那麼有哏,告訴學生:夜遊可以,但絕對不要飆車,愛惜自己就是真正的孝順。賈寶玉原來不只是純愛高手,還是個道歉達人,他讓你學會如何說話,才能說到對方的心坎,讓對方被拒絕,還幫你按讚、貼愛心。身為富二代的謝靈運,還是可以過得很文青,置身田園山水的美境,成為自然系作家。
原本被放在神龕上,感覺老派的作品與作家們,經過作者重新設計與編排,會讓你驀然發現:經典與古人,其實離我們的生活很近。他是在你掉眼淚時,會輕拍你的肩,說聲「Don't cry, my friend」的療癒系知己。
在本書作者循循引導下,你會發現,原來愛情、友情、人際、夢想……從古至今,是每個人的共通話題。閱讀這本書,就像與智者走在知識的廊道愉悅暢談,你能感受到《指月錄》提及:「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學習三部曲的精義。
邀請想和古人當好朋友的讀者,跟著作者一起,讓經典走進彼此的世界,窺見新課綱素養時代「語文課」的新風貌。
文學經典,是我們的療癒系知己
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宋怡慧
如果,身為老師的我們,認為古人智慧必然對學生的未來有所助益,該如何和他們聊經典箇中的奧義?又該如何設計一堂好課,讓學生能輕鬆的和古人當好朋友?本書作者張一南教授,面對學生關於愛情、親情、人生、學業、夢想的大哉問,重新定位21世紀語文教師的角色,讓經典活起來。
作者擅長為經典作品加點前情提要,以學生能體驗的真實情境為古人註解。因為這些教學路引,讓有著閃耀光芒的知識,無須透過記憶或背誦,就能深入核心,讓學生對一堂課有感動、有收穫,進而把知...
作者序
前言
只說故事的國文課,學生站在走廊也要聽完
記得從中國社會科學院(按:中國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研究的國家級學術機構與綜合研究中心,簡稱「社科院」)調到北京大學的那一年,我只帶著一張商調函,連工作證也沒有。看著我從大一一路成長的教務老師「閔大爺」,遞給我一本《大學國文》課本,說:「你去上課吧。這本書肯定是講不完,你就自己挑著講。」
就這樣,我開始在北大講課了,這是我一生最嚮往的工作。
我媽說:「我怎麼覺得你跟魏敏芝似的?」我說:「還不如魏敏芝呢,魏敏芝還有個村支書(按:「村黨支部書記」的簡稱,負責一個村的事務)幫她介紹,我們系書記都不搭理我,教室都是我自己找。」(按:此段對話為1999年張藝謀執導電影《一個都不能少》劇情,主角魏敏芝被派到中國河北偏遠學校當代課老師)我媽感嘆:「你們北大不只是對學生實施天才教育,對老師也是天才教育啊。」
我沒受過師範教育,只不過爸爸媽媽是老師,又從小喜歡講故事給朋友聽。後來讀博士時,我因為想當老師而有意訓練自己,在社團裡辦過好多講座,所以在博士生裡算是會講課的。可是,我畢業後進入社科院,沒有課講,「宅」了五年,等到回北大,發現自己都快不會說話了。
當時我很怕在課堂上丟臉,怕助教學弟覺得回來的已經不是那個會講課的學姐,更怕對不起選課的學弟學妹們。於是,在北大工作的事還沒確定前,社科院也沒什麼事做,我決定先寫逐字稿。最初一版講稿的寫作,陪伴了我那一段寂寥又有些惶恐的日子。
私心編排,是想把感動傳遞下去
翻開由我的老師和學長編訂的教材,我猜測著他們選入每一篇的目的。這些篇目有的我喜歡,有的我不喜歡。反正一定講不完,那我就只挑我喜歡的講。我挑的篇目都是在我成長過程中留下過深刻印象的,所以我想我的學生也應該要知道這些。那些我當年讀起來就頭痛的篇章,就偷偷捨棄了,算是藏拙。又因為我的本行是中古文學(按:指魏晉南北朝及隋唐時期),所以我選的篇章難免會偏重這個時代,而選入的其他時代作品,則都是讓我有過特殊感觸的。
我在編排講課大綱的過程中發現,隨手選入的這些篇章,漸漸有了它們自己的靈魂。它們逐漸彙聚成幾個主題,關於愛情、親情、人情、事理、文辭。我想,它們在暗示我:何必按課本順序講呢?
回想學生時期,我的老師們很少按課本講課,因為課本是學生可以自己讀的。而我又是一個不太聽話的學生,在老師給出主題之後,總愛加上自己的想法。所以我決定把課本拋到一邊,按我的主題講。我決定用自己的視角詮釋這些經典文本,並且加入另外一些曾感動過我的作品。
還沒開始上課的日子裡,我整天掛在微博(按:社群媒體網站)。我在網路上觀察人們都在想什麼,什麼話大家愛聽,什麼話又是不能說的。看到網友說了什麼話,我總是會想:這些問題,教古代文學的老師應該跟學生說清楚;這種閱讀能力,老師應該特別注意,教導學生如何閱讀。想完以後總是失落:我什麼時候才能上課呢?後來,我終於開始講課了,我滿腦子想的,都是哪些東西是我最迫切希望傳達給學生的呢?就這樣,我在講義裡塞進了滿滿的私心。
我有什麼能教給學生的呢?其實,我沒有特別高的學問,也沒有特殊的教學技巧。我唯一的長處,就是在北大聽過不少課。在北大的學弟學妹面前,我自認就是一個「小老師」,在老師沒時間講課的時候,把我從老師那裡聽來的東西傳達給他們。老師曾說過讓我感動的話,我一定要再告訴他們;我們那時候的有趣的規矩,也一定要告訴他們。
後來我想,這大概就是傳統。所謂傳統,就是學長姐想要告訴大一新生的那些事。校園有校園的傳統,文明有文明的傳統。之所以想要讓那些事傳下去,是因為那些事曾經陪伴過我們,成為生命中最美好的體驗,讓我們決定要讓後面的人也必須體驗。不是所有發生過的事情都有資格成為傳統,只有那些讓每一代人,都決定要告訴下一代人的事情才是。
而我在這裡,無非是做一張濾紙。傳統從我的生命中流過,就像幾千年來曾經從無數讀書人的生命中流過那樣。我想要讓那些我曾經感受過的美好,繼續流傳下去,因此我選擇把這些告訴比我更年輕的學生;而那些曾經令我不快的,我想把它們擋在我這裡,至少現在不急著告訴學生。我的講述,其實也是選擇,我這一代的選擇。只有完成了這一次的選擇,才算是完成了這一次的傳承。
感謝北大的同學,給了我比胡適更高的禮遇,沒有把初登講臺的我轟下來。我的課程意外受到歡迎,竟然成了不太容易選到的課,在學期初不太忙的時候,教室居然還能坐滿,甚至需要站在走廊聽課。這實在是對我最大的讚賞。
「教學相長」是真的。在這樣的鼓勵下,我不斷調整自己的講稿。念起來不順嘴的,改掉;沒有引起迴響的哏,刪掉;過於賣弄流行、遠離傳統精神的,刪掉;過於個人的經驗,可能會冒犯到某些同學的表達,刪掉。每一次講課,都是一次重新打磨講稿的過程。
閱讀經典,成為更美好的人
我不知道在課堂中,有多少同學聽懂了,但我倒是經常講著講著,自己突然明白了。我會在講臺上突然發現:這件事的邏輯原來是這樣的;原來這個故事的前情,就是那個故事,中國歷史原來是連續劇;這個現象和那個現象,原來是同一回事。那些幾乎是隨機選擇的篇章,漸漸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
講著講著我發現,原來我講的夫婦、父子,就是經部,培養君子的情感模式;我講的情商,就是史部,教君子做事;我講的文藝,就是集部,教君子如何寫文章;我講的識見,就是子部,是教君子思考的。原來我講的這些,還是翻不出古人說的「四部」的手掌心。或許,古人的四部分類法,也是從這樣的講述中自然生長出來的。
我發現,我講的所有文章,都指向了一個共同的方向──君子,或者說士人。我所喜歡的這一切,原來都是士人生活的某一部分、某一個方面。我讀過並記得的這些書,我想要教給學生的這些書,原來無非是教我們怎樣做一個士人,或者說,怎樣成為一個更美好的人類。
我想,這樣我也算是盡到一個通識課教師的職責了。我所傳達的,與其說是知識,不如說是觀念。我希望,憑藉我傳遞給他們的觀念,我的學生可以在一個比較美好的世界裡,生活得更好。在我心目中,有一個非常清晰的受眾群體,我只能傳遞對他們來說有用的,而勢必會犧牲掉全面和嚴謹。我的觀念,顯然不可能符合各種環境、每一個人的需求。我知道我能影響的範圍很小,我只能努力的多講一次課,希望能多幫助幾個人。
後來,我又接受新的工作,到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書,接著也在網路上講課。我的講稿不斷充實、修改,與最初的幾篇課文漸行漸遠,而我心目中的課程體系則越來越完整、越來越穩定。
在我的講授中,最受學生歡迎的是故事。被訓練寫詩、寫論文的我,曾經是多麼鄙視故事這種形式。但是,課堂教學的經驗告訴我,只有故事能吸引學生的注意,迅速調動課堂情緒;也只有這些故事,在課程結束後仍能讓學生記住,從而留給他們反思的時間。我想要講的道理,他們也許並沒有瞬間聽懂,但是這些有趣的故事,會讓他們一直記著、在心裡種下一顆種子,直到未來某天,他們再次想起這個故事,明白我真正想說的話。這顆種子還自帶營養物質,故事會攜帶很多的文化資訊,它把那些枯燥的理論和法則,變成了一個鮮活的文化場景。
在課程的考核中,我也越來越強調「印象」。我不想讓我的學生去記憶或背誦知識,我只是希望他們能形成一個對傳統文化的印象。根據這個印象,他們可以編寫自己的故事。所有學到的知識,也應該變成這些故事裡準確的細節,以及對細節的準確解讀。在這樣的故事裡,他們會實現自己的成長。
講課時盡量講故事,測驗則考印象,這是我這幾年得到的教學經驗。
這大概就是所謂「活的傳統」。由活著的老師決定哪些話還要繼續說,然後讓活著的學生帶著這些印象成長,傳統因這些人的存在而存在。沒有板著面孔的引經據典,沒有皺著眉頭的虛張聲勢,這些年輕人們,一舉一動都能融入傳統的精神。如果能做到這樣,傳統才算是活過來。
幾年下來,我對這套課程越來越熟悉,但也失去了最初的新鮮感。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曾經風行的網路話題,竟然也開始過時了。年輕人的想法,比起幾年前,也產生了變化。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就會告別這一套課程,去新的領域探險。但另一方面,我仍然希望這一套課程能讓更多的人知道,能幫助到更多的人。
所以我決定出版這套講稿,獻給更多沒能聽到我講課的同道中人。這是一個紀念,也是一次告別。我將人生中一段快樂的時光,封存在這本書裡。
也許在多年以後,我還會翻開這本書,然後發現:「啊,我那個時候就這麼想過」,或是:「那時候我竟有過這麼荒謬的看法」。或者,追憶、回味當時初登講臺的艱辛和榮耀。如果能這樣,也就足夠了。
前言
只說故事的國文課,學生站在走廊也要聽完
記得從中國社會科學院(按:中國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研究的國家級學術機構與綜合研究中心,簡稱「社科院」)調到北京大學的那一年,我只帶著一張商調函,連工作證也沒有。看著我從大一一路成長的教務老師「閔大爺」,遞給我一本《大學國文》課本,說:「你去上課吧。這本書肯定是講不完,你就自己挑著講。」
就這樣,我開始在北大講課了,這是我一生最嚮往的工作。
我媽說:「我怎麼覺得你跟魏敏芝似的?」我說:「還不如魏敏芝呢,魏敏芝還有個村支書(按:「村黨支部書記」的簡稱,負...
目錄
推薦序 文學經典,是我們的療癒系知己/宋怡慧
前言 只說故事的國文課,學生站在走廊也要聽完
第一部 所有的人際關係,都可用愛情比擬
1 一個淑女選擇君子的故事──詩經〈關雎〉
2 求之而不得的缺憾美──詩經〈蒹葭〉
3 愛情終將成為追憶──〈錦瑟〉
4 凡人的愛情,比不上牛郎織女──〈鵲橋仙〉
5 愛情就是生命本身──〈摸魚兒.雁丘詞〉
6 情詩,寫的不只是有情──〈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
第二部 盡孝或盡忠,一直是個大問題
1 孝,就是讓自己好好活著──《論語》論孝
2 屈原愛國,是內建的自然反應──〈離騷〉論愛國
第三部 情商的最高境界,聽出話中有話
1 道歉四步驟,一個都不能少──《紅樓夢》
2 說出人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陳情表〉
3 與人交往,最重要的是識趣──〈與山巨源絕交書〉
4 世界本來就是不公平的──〈詠史〉
5 貴族子弟的行事教材──《世說新語》
第四部 文藝青年寫作指南
1 明明心裡委屈,但不能明說──王粲〈登樓賦〉
2 再有才華,也寫不盡世間所有離別──江淹〈別賦〉
3 只是思念你,怎麼突然就老了──〈行行重行行〉
4 辭藻很華麗,情感卻壓抑──曹植詩
5 明明很會考試,卻故意寫零分──陶淵明詩
6 隱居,是對世界的抗議──謝靈運詩
第五部 看見別人沒發現的問題,這就是見識
1 真愛,可以無中生有──《牡丹亭》談心學
2 九流十家,是壓力下的人格分裂──〈諸子略序〉談各家思想
3 愚公移山、夸父追日……這些故事跟你以為的不一樣──《列子》談寓言
後記 在你心中,埋下一顆文學的種子
推薦序 文學經典,是我們的療癒系知己/宋怡慧
前言 只說故事的國文課,學生站在走廊也要聽完
第一部 所有的人際關係,都可用愛情比擬
1 一個淑女選擇君子的故事──詩經〈關雎〉
2 求之而不得的缺憾美──詩經〈蒹葭〉
3 愛情終將成為追憶──〈錦瑟〉
4 凡人的愛情,比不上牛郎織女──〈鵲橋仙〉
5 愛情就是生命本身──〈摸魚兒.雁丘詞〉
6 情詩,寫的不只是有情──〈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
第二部 盡孝或盡忠,一直是個大問題
1 孝,就是讓自己好好活著──《論語》論孝
2 屈原愛國,是內建的自然反應──〈...
商品資料
出版社:任性出版出版日期:2021-12-30ISBN/ISSN:9786269534937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20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