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出屬於自己對事物的鑑賞眼光
進入風靡世界、讓生活質感升級的的器皿世界
讓日常的每一天更添樂趣及風格
「只想與真正喜歡的物品一起生活」、「想要能讓每天更加豐盛美好」……期盼擁有的美好生活,從來就不是天方夜譚,而好品味及好眼光更不是天生擁有。在日常生活中總是與我們同在的「器皿」。雖然是「需要使用的日用品」,但若是找到自己喜歡的品項,並且配合不同的料理與季節享受變換組合的樂趣,一定能讓生活更加多彩多姿。
◆與命中註定的器皿相遇
◆讓質感與美感相伴於生活之中
◆享受器皿的方法 X 推薦作家55人 X 基礎知識
本書內容分為三大部分,循序漸進,帶領讀者更認識陪伴我們生活的「器皿」。
1、更享受器皿樂趣的生活
由器皿藝廊店主們現身說法,從選擇方法、怎麼使用器皿盛裝食物、素材的搭配到日本陶器重鎮的器皿巡禮之旅⋯⋯協助你找到屬於自己的「與器皿相伴的生活方式」。
2、備受注目的推薦作家55人
陶器、瓷器、木工、玻璃、漆器⋯⋯搜羅目前日本線上受到注目的器皿作家,各種風格一字排開,一定會出現讓你怦然心動的美麗器皿作品。
3、讓挑選器皿變得更有樂趣的基礎知識
器皿的尺寸、形式、材質、釉藥、裝飾技法,以及器皿在日本的發展歷史、主要產地到日常的器皿保養方式⋯⋯在進入器皿世界前,一口氣補足最基本知識。
作者簡介:
生活圖鑑編輯部
為了想要入手美好物件,並生活得更符合自我風格的讀者量身打造。以圖像化的方式彙集了使用上的巧思,及了解後能更享受選物樂趣的基礎知識。跳脫制式化的教條,若想培養自己對事物的鑑賞眼光,滿滿重點都凝縮在這一本中。
譯者簡介:
蔡欣妤(Deby Tsai)
生於台灣台中,逢甲大學建築系學士,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空間演出設計系碩士,返台後曾任精品品牌陳列設計,也持續為時尚設計雜誌及線上平台以中日文寫稿、翻譯,同時也是日本《NYLON JAPAN》的官方部落客。著有《Slow東京》、《東京ART小旅》。
instagram:debytsai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生活器物作家/米力
小器生活執行長/江明玉
生活系Instagrammer/哈利
飲食作家/盧怡安
(以上推薦人以姓名筆畫排序)
名人推薦:生活器物作家/米力
小器生活執行長/江明玉
生活系Instagrammer/哈利
飲食作家/盧怡安
(以上推薦人以姓名筆畫排序)
章節試閱
【試閱1】選(部分節錄)
◆選擇器皿
選擇器皿沒有一定的規則。首先先把第一眼就被吸引住的物件拿起來看看吧。「好想使用它看看」的心情是很重要的。不管是杯子還是盤子,如果帶了喜歡的器皿回家,就試著拿它來裝點茶,或是盛放點配菜看看吧。
◆家裡有著什麼樣的器皿呢
你的家裡有哪些器皿呢?在尋找新器皿之前,首先先確認一下家裡的食器櫃吧。時常使用的器皿就是符合自己生活習慣的款式。喜歡日式料理的話建議選擇4~6寸的碗或盤,喜歡西式料理的話或許會比較需要7~8寸的平盤。先了解自己的生活型態後再購買,就能減少「買了之後很少用」的情形。
飯碗、馬克杯、筷子等不同於大家共同使用的盤皿,是更個人化的品項。因為會反映出個人喜好,一開始可以先簡單購齊。在家人們共同使用的盤皿和其他配角陸續就定位後,可以繼續一邊搭配喜歡的風格一邊蒐集。
還有,在尋找器皿時常會遇到「和在店裡看到的顏色不一樣」的狀況,這通常是因為店裡和家中使用的光源不同。盡量在和家中餐桌差不多的光源下選擇會比較好。另外也要記得在自然光下確認器皿原始的顏色。
◆日式料理與西式料理的器皿
日式皿[日本][東南亞]
・以有深度的鉢盤為主
・通常會用手拿著器皿
・在餐桌上取菜
西式皿[西洋][韓國][中國]
・以平坦的盤皿為主
・通常擺放於桌面上
・盛盤時配好一人份的菜
在混合了日式料理與西式料理文化的日本,餐桌上通常會同時擺放日式和西式食器。器皿的誕生源自於當地的飲食文化,如果先了解其背景,就能成為找到合適食器的線索。
首先是日式料理。以常見的馬鈴薯燉肉等煮物配菜來說,因為有湯汁,所以通常會使用有深度的鉢盤來盛裝。先裝在大盤上桌後再各自取用的方式,在日本和東南亞都很常見。另外,用餐時會將器皿拿在手上也是一大特徵,所以選擇好拿取的形狀和重量也是很大的重點。
而牛排和可樂餅等西式料理,通常是最後才在盤皿中淋上醬汁,所以深度不重要,需要確認的是盤皿有沒有超出菜餚的大小。湯碗不會直接就口,而是以湯匙舀起,所以比起深度更需要的是寬度。
由於不會直接拿在手上,盤皿稍微有點重量也是西式皿的特色。另外因為習慣在盛盤時就個別配好菜,通常會買齊家中人數分量的盤皿。
「我們家是通常在餐桌上取菜的日式路線,那應該多買些鉢盤」、「家裡不太有西式盤,好像可以購買一些」⋯⋯在了解了器皿背景後,像這樣依照自家的情況去考量,就能比較清楚需要的品項。
◆試著挑戰食器櫃裡沒有的形狀和大小
建議「總是不小心又買了類似的東西」的人,要有自覺地去選擇與家中器皿不同的大小。豆皿、醬油碟的大小是3寸(直徑約9公分),分食盤是4~6寸(直徑約12~18公分),一般的主菜盤則是6~7寸(直徑約18~21公分)。根據器皿的大小不同,盛裝的方式也會有所改變,如常的餐桌也能產生不一樣的變化。
除了尺寸大小之外,挑選家中沒有的形狀也是個好方法。只要加入一個正圓形之外的角皿或橢圓皿就能讓視覺更有層次。用來裝魚等橫長形的料理時也能製造出留白,讓盛盤看起來更有美感。
特殊造型的豆皿則能成為餐桌上畫龍點睛的一部分。像是葫蘆形和扇形的豆皿就很適合在吃火鍋時用來放柚子胡椒,也可以在吃天婦羅的時候用來裝鹽。如果是有圖案的款式,也可以配合圖案的主題來呈現季節感。
【試閱2】盛(部分節錄)
◆盛裝於器皿
使用燒締器皿盛裝築前煮,刻意選擇同色系更顯得俐落。炸雞塊則用色繪的瓷器來凸顯活潑氛圍。馬鈴薯沙拉可以裝進輪花皿裡。就算是每個禮拜都會登場的家常菜,只要更換不同的器皿,整體氣氛就會瞬間改變。
覺得有點提不起勁做菜的日子,首先把器皿拿出來擺放看看吧,有時候也能從中得到些料理的靈感。這裡開始要告訴大家一些能讓料理看起來更美味的擺盤小祕訣。
◆「適量擺放為山形」是基本要訣
如同穿和服有訣竅一樣,擺盤也需要掌握幾個重點。
首先要記住的是「留下空白」。以器皿的整體大小來看,把料理放在2/3左右的空間是最漂亮的。食用的量+空白=該選擇的器皿大小。
在盛放日式料理時,應該盡量避免讓菜餚顯得平面。例如在將涼拌菜裝進盤內時,要記得擺放為山形。想著三角形的形狀,做出高度是基本要訣。生魚片要擺進較平面的盤皿內時,也不要平貼著盤子,要利用蘿蔔絲和海帶芽等配菜,呈現出高低差。前端較低,後端較高,考慮著盤皿的深度擺放,整體就會看起來平衡。
這個規則也可以應用到用一個盤皿擺放的料理組合上,像兒童餐的雞肉炒飯可以先添進碗裡做出半球形,再把飯糰聚集到盤皿中央,就能顯現出高低差,讓整體視覺更有層次感。
◆配菜要放在魚之前、肉之後
烤好了美味的魚之後,到底應該如何擺放呢?在盛盤時總是很煩惱對吧?「日式料理的規則」聽起來很死板,但為了在招待客人時不要失禮,有些規則還是先了解比較好。
包含魚頭的整隻魚要盛盤時,請將頭往左邊擺放。如果是切片的話,則要讓魚皮面朝上。蘿蔔泥等配菜要放置在魚前方右下角的位置,再配上紫蘇葉,就能更添色彩。
另外像是可樂餅等西式料理,要將主菜放在最前方,高麗菜絲等配菜則是盛放在後側。照片中也將每個人的醬汁用豆皿另外附上,除了可以增添桌面上的視覺重點之外,也可以防止大家沾取過多醬汁。
像這樣把照片並排,就能看出日式和西式料理在盛盤上的不同呢。
◆觀察木頭的紋路
把一人份的餐點放上餐墊或托盤時,就會產生整體感。
在使用木製托盤的時候會希望大家特別注意的是「木頭的紋路」。木紋擺放的方向在吃飯的人看來應該要是橫向的,除了托盤之外只要是木製的食器也都是如此,就算是面積較小的杯墊、木碗也都是一樣。
雖然也有「方向不固定會不吉利」、「看起來不協調」等說法,但最大的原因是,木材有著容易隨著紋路裂開的特性。如果用木製托盤搬送有熱湯的菜餚,就算橫向的木紋裂開也不容易造成危險。
看似死板的規則,其實大部分都是從實用面衍生而來的。
【試閱3】能更享受於挑選器皿的基礎知識(部分節錄)
◆器皿的大小
日式食器通常以「寸」或「號」來表示。一寸(號)是3.03cm。只要記住大概是3cm,就容易自然產生「6寸皿差不多是直徑18cm」這樣的概念。
豆皿 2~3寸(直徑6.06~9.09cm)
小皿 4寸(直徑12.12cm)
中皿 5寸(直徑15.15cm)
大皿 6~9寸(直徑18.18~27.27cm)
◆各部位的名稱
器皿的各個部位各有其不同的名稱,一起來認識一下。
口緣
會直接觸碰到嘴的部分。也被稱作「口邊」,中文又稱「口沿」,英文的「rim」指的也就是這個邊緣。這個部分會影響就口的感覺。
見込
器皿的內側。如果是盤皿的話,指的就是有圖案的主要部位。
高台脇
高台外側的周邊部分。
高台
器皿的底部,中文又稱「圈足」,指的是會接觸到桌面的部分。這部分的手感對日式茶道中用來裝茶的茶碗來說極爲重要。
胴
器皿之身。多數的茶碗或鉢會在這個部分畫上彩繪。
腰
胴的下半部到高台脇的部分。
◆器皿的形狀與名稱
雖然說大致上知道皿和鉢指的是什麼,但多大算是大皿呢?想要的這個器皿形狀叫做什麼名字?一起來複習看看這些器皿的形狀和名字的分類吧。
皿
也就是盤子。
圓形的稱作丸皿,平面的稱作平皿,
四方形的稱作角皿,橢圓的就是橢圓皿。
豆皿
(3寸以下/直徑約9cm以下)
可以用來盛放少量的下酒菜或調味料。也可以放在大皿上,或是用來當作筷架都很有趣。
小皿
(4寸以下/直徑約12cm以下)
盛裝醬油或蔥等調味料,也可放醃漬小菜或鹽昆布等。
中皿
(5~7寸/直徑約15~21cm)
最適合用來當分食盤的尺寸。5寸適合放配菜或蛋糕,6寸剛好可以放一片吐司,一人份的配飯主菜則以7寸最為適合。是每天不可或缺的單品。
大皿
(8寸~/直徑約24cm~)
能夠盛放整份主食。8寸的話可以放得下整模蛋糕或義大利麵,要做拼盤也很適合。如果有9寸皿的話,就能在居家派對上活用,能夠增添餐桌上的華麗感。
【試閱1】選(部分節錄)
◆選擇器皿
選擇器皿沒有一定的規則。首先先把第一眼就被吸引住的物件拿起來看看吧。「好想使用它看看」的心情是很重要的。不管是杯子還是盤子,如果帶了喜歡的器皿回家,就試著拿它來裝點茶,或是盛放點配菜看看吧。
◆家裡有著什麼樣的器皿呢
你的家裡有哪些器皿呢?在尋找新器皿之前,首先先確認一下家裡的食器櫃吧。時常使用的器皿就是符合自己生活習慣的款式。喜歡日式料理的話建議選擇4~6寸的碗或盤,喜歡西式料理的話或許會比較需要7~8寸的平盤。先了解自己的生活型態後再購買,就能減少「買了之後很少...
作者序
前言
各式各樣的事與物,構成了我們的生活。自己親手選擇的物件,讓我們的日常生活更加多彩多姿。
「美好生活提案」為了想要入手美好物件,並生活得更符合自我風格的讀者量身打造。以圖像化的方式彙集了使用上的巧思,及了解後能更享受選物樂趣的基礎知識。
跳脫制式化的教條,若想培養自己對事物的鑑賞眼光,滿滿重點都凝縮在這一本中。
本書的主題是「日常器皿」。它們是能夠讓每天的用餐時光更加豐富而愉悅的存在,以出自作家老師之手的器皿為中心,將其魅力與樂趣介紹給讀者們。
前言
各式各樣的事與物,構成了我們的生活。自己親手選擇的物件,讓我們的日常生活更加多彩多姿。
「美好生活提案」為了想要入手美好物件,並生活得更符合自我風格的讀者量身打造。以圖像化的方式彙集了使用上的巧思,及了解後能更享受選物樂趣的基礎知識。
跳脫制式化的教條,若想培養自己對事物的鑑賞眼光,滿滿重點都凝縮在這一本中。
本書的主題是「日常器皿」。它們是能夠讓每天的用餐時光更加豐富而愉悅的存在,以出自作家老師之手的器皿為中心,將其魅力與樂趣介紹給讀者們。
目錄
前言
Part. 1・更享受器皿樂趣的生活
選:選擇器皿
盛:盛裝於器皿
住:住居中的器皿
贈:贈送器皿
季:加入季節感的心意
集:蒐集的樂趣
旅:探尋器皿之旅
Part. 2・在藝廊備受注目的推薦作家55人
【其一】
岳中爽果/高坂千春/久保田健司/Yano Sachiko/落合芝地/奧絢子/山本領作/高須健太郎/松塚裕子/伊藤丈浩/寺村光輔/阿部慎太朗/武曾健一/土本訓寬・久美子/富本大輔/池本惣一/小林裕之・希/坂田裕昭/渡邊葵/矢萩譽大/Tomoya Kounosu/村上修一/廣川溫/山下秀樹/橫田翔太郎/宮田龍司/矢口桂司/池田大介
【其二】
中町 Izumi/松本郁美/藤崎均/矢島操/余宮隆/伊藤聰信/杉本太郎/日高直子/安齋新・厚子/崔在皓/山田隆太郎/岸野寬/吉岡將貳/岩館隆・巧/富山孝一/中山孝志/阿部春彌/稻村真耶/岡田直人/増渕篤宥/西山芳浩/生島明水/宮岡麻衣子/古賀雄二郎/Kazua Oba/清水Naoko/古川櫻
Part. 2・譨更想享受於器皿挑選的基礎知識
【其一】
器皿的大小
各部位的名稱
器皿的形狀與名稱
器皿的材質
釉藥是什麼
景色是什麼
繪付是什麼
各式各樣的技法
文樣的種類
【其二】
日本器皿的歷史
器皿的這些那些小知識
附錄
協助製作的藝廊們
作家作品銷售店家索引
前言
Part. 1・更享受器皿樂趣的生活
選:選擇器皿
盛:盛裝於器皿
住:住居中的器皿
贈:贈送器皿
季:加入季節感的心意
集:蒐集的樂趣
旅:探尋器皿之旅
Part. 2・在藝廊備受注目的推薦作家55人
【其一】
岳中爽果/高坂千春/久保田健司/Yano Sachiko/落合芝地/奧絢子/山本領作/高須健太郎/松塚裕子/伊藤丈浩/寺村光輔/阿部慎太朗/武曾健一/土本訓寬・久美子/富本大輔/池本惣一/小林裕之・希/坂田裕昭/渡邊葵/矢萩譽大/Tomoya Kounosu/村上修一/廣川溫/山下秀樹/橫田翔太郎/宮田龍司/矢口桂司/池田大介...
商品資料
出版社:日出出版出版日期:2022-01-22ISBN/ISSN:9786267044230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32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