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最可怕的有毒關係、讓你深信自己有病又低微。 煤氣燈效應=情緒勒索+精神虐待+洗腦! 讓專業心理師陪你重建自信、自尊和不一樣的人生。 〈臨床心理師‧洪仲清〉專文推薦! 婚後頻頻出軌,被發現後卻卸責給另一半、毫無悔意?
同事當著你的面裝死,還理直氣壯地說你記錯了?
家人/朋友常常貶低嘲笑你,當你抗議時又說「只是開個玩笑,幹嘛認真」?
你成為病態人格的受害者,最恐怖的是,你覺得這都是自己的錯!
【速查!】懷疑自己被情緒操控嗎?快看「煤氣燈評量表」
■心情低落?自我厭惡?懷疑自己的記憶?有病的,或許不是你!
以下幾個狀況,你的伴侶、家人、同事/主管或朋友,符合了幾項?
□你常常自我懷疑,不確定自己的記憶是否準確?
□自己回想某些事件時,是否有人經常反駁你?
□是否覺得幾乎所有的衝突都是你造成的?
□他們常明示或暗示,說你「過於情緒化」嗎?
□你和他們說話時感覺自己卑微渺小,卻不知道為什麼嗎?
□他們經常強調自己的權威地位嗎?
□他們會貶低、嘲笑或忽視你的感受和經驗嗎?
〉〉〉小心,就算只有一、兩項符合,你也可能正處於被情緒操控的煤氣燈效應!
■完整解析煤氣燈效應(Gaslighting)定義,專業的心理師療癒七步驟,幫助你辨別最惡質的情緒虐待特徵,拆解病態人格的手法模式,找回情感和建立關係的勇氣。 「你太情緒化了~」
「我才沒有這樣做,你記錯了」
「你真的有毛病……」
「都是你的錯!」
這些都是標準的操縱者台詞,使你疑惑、沮喪、無力、自我懷疑的情緒操縱(煤氣燈效應),會出現在伴侶、家庭、職場、朋友和團體之間,成為情緒勒索、控制型伴侶或病態人格的掩護,讓你無法察覺自己正在遭受精神暴力,懷疑自己的情緒感受、記憶和判斷力。
心理學博士黛博拉•維納爾是家庭與婚姻治療師,她從眾多諮商案例中,整理歸納出關於情緒操控的確切定義和運作方式,幫助讀者判斷自己是否正處於這種有毒的關係中,並說明如何使用正念、接受和承諾療法等方法,以七個循序漸進的步驟擺脫情緒操控,療癒並肯定自我,建立起健全的人際關係,同時避免再次陷入情緒操控的關係中。
■最明顯的8種情緒操控模式,你有同樣的經驗嗎? ‧對方常常說謊、誇大,或顛倒是非。
‧拿你和其他人比較,不斷貶低。
‧提到他人時,對方的一切都是活該自找的。
‧常在一群人面前要你冷靜點、別這麼情緒化。
‧威脅你之後,又嘲笑你大驚小怪。
‧毫無責任感,不願意為你們的關係負責。
‧挑撥離間,讓兩邊發生衝突或不滿。
‧關係中,他永遠是「上」,你永遠是「下」。
■專業心理師的療癒七步驟,從接受現實開始,重新建立自信、自尊和不一樣的人生。 懷疑或發現自己原來處於情緒操弄的關係中?讓專業心理師陪你一步步找回自我。
(1)接受現實:不要壓抑自我,你並沒有反應過度。
(2)了解情緒操控的循環:認識操控者常使用的行為模式,避免自己陷入循環中。
(3)釋放悲傷的情緒:允許為自己的遭遇感到悲傷,是療癒自我的重要關鍵。
(4)聚焦在自己:學會對自己溫柔、善待自己,對自己更好一些。
(5)設定界線:幫助維護正常的人際關係,測試他人是否想操控你的情緒。
(6)作出決定:依據不同的狀況,執行和操控者「維持距離」或「斷絕聯繫」的決定。
(7)與他人發展健全的關係,同時避免再次被情緒操控。
「親愛的讀者,我好高興你打開了這本書。但同時,我也有一點難過,因為這表示你正在經歷一段並不完全讓人滿意的關係,在這段關係中,你可能會感到充滿混亂,混雜著愛、依戀以及困惑、傷害和懷疑,也許,你也會覺得受到操控、憤怒甚至羞恥,而無法說出到底是哪裡出了錯。但我也覺得充滿希望和樂觀,因為你鼓起了勇氣決定閱讀這本書,這是個意義重大的一步,將會改變你的生活和你的關係,朝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序〉,心理學博士 黛博拉•維納爾
本書特色 ●情緒操控(煤氣燈效應)的真相──確切定義和運作方式,以及如何避免情緒操控的安全方法。
●成熟、專業的技巧──使用正念、接受和承諾療法等方法來設定界限、恢復自我意識,並建立更健康的關係。
●現實的案例──分享各種關係中的情緒操控案例,釐清操控的樣貌,明白「這不是你的錯」。
●練習──透過清楚的問題和提示,幫助你識別生活中的情感虐待,並妥善處理你的感受。
作者簡介:
黛博拉.維納爾(Deborah Vinall) 心理學博士(PSYD)、家庭與婚姻治療師(LMFT)。黛博拉.維納爾擁有眼動減敏與歷程更新療法(EMDR)治療師、腦點技術療法(Brainspotting therapy)的資格認證,並受過創傷敏感瑜伽訓練,將這些方法融入到她對創傷倖存者的治療中。 黛博拉.維納爾博士在她的私人診所「塔瑪諮詢服務中心」執業,專精於處理困難的人際關係;希望藉由本書幫助更多懷疑或察覺到自己正在遭受情緒操控、也就是煤氣燈效應的人,勇於發現問題,並讓自己有機會一步步療癒自我,重拾正常的人際關係。
譯者簡介:
吳煒聲 美國蒙特瑞國際研究學院中英口筆譯組碩士,曾獲美國翻譯協會(ATA)英譯中檢定合格任證。目前任教於交通大學外國語文學系,致力於英語教學與中英翻譯研究。 2009年起建立「天地無用」英語學習部落格,將個人多年的學習英語心得逐一分享給廣大網友參考,以期拋磚引玉,吸引更多華人放棄教條式或填鴨式的英語學習法,以正確的方式逐步邁進多彩多姿的英語殿堂。 「天地無用」英語學習部落格:english.ecominfozone.net。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勇敢推薦〉 ICU醫生陳志金 女王|作家 水丰刀|閱部客創辦人、知名YouTuber 白櫻|正能量網路作家 沈雅琪|神老師 律師娘林靜如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以上依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名人推薦:〈專文推薦〉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勇敢推薦〉 ICU醫生陳志金 女王|作家 水丰刀|閱部客創辦人、知名YouTuber 白櫻|正能量網路作家 沈雅琪|神老師 律師娘林靜如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以上依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章節試閱
〈第一章〉了解煤氣燈效應 煤氣燈效應是一種操弄、欺騙和控制的手段,讓人懷疑自己的知覺和記憶。接下來會詳細討論這些概念,同時指出操縱者如何耍手段去捏造虛假的情境,藉機達成他們的目標和企圖。本書也會討論心理操弄者的常見特質,告訴你一些方法,讓你檢視自己是否正受到情緒操縱。 ◎何謂「煤氣燈效應」? 電影開場時,場景一片灰濛。貝拉(Bella)舉止優雅,緩步走向丈夫保羅(Paul),說她撞見他和女僕調情,她覺得很丟臉。保羅斷然否認,冷冷地訓斥貝拉:「親愛的,妳很清楚這只是妳的幻想。」 這段對話出自一九四○年的電影《煤氣燈下》(Gaslight),描述的就是「情緒操縱」,但當時還沒有稱呼這種虐待手法的術語。保羅無情否決妻子的所見所聞,從中操弄妻子,讓她精神恍惚。他妄稱妻子做過某些她毫不記得的行為,企圖遂行私欲,好將妻子送入精神病院,然後霸佔家裡的財產。 保羅偷偷在樓上尋找藏匿的寶石時,貝拉發現煤氣燈昏暗了下來。由於煤氣燈共用燃料,表示家裡還有其他地方正點著燈。然而,保羅和女僕都一口咬定,保羅當時並不在家,一切都是貝拉的幻想。從此以後,「煤氣燈效應」一詞便代表「逼人發瘋」的謊言和行為。 操縱情緒者擅用常見的心理控制技倆。他們會否定你親眼所見的事物或無端指責你,甚至會聲稱你觸犯規則而懲罰你。他們會對旁人謊稱你精神狀況不佳,讓你無法從親友得到外援,難以察覺心理控制的既定模式或設定界線,進而逃離險境。此外,這些目擊旁人也可能被人操弄心理,懷疑自己看到的現象,反而去相信那些展現權威、自制克己且魅力十足的操縱者。 操縱情緒者經常說你「太情緒化」、「瘋狂」、「歇斯底里」和「健忘」,甚至說你是個不折不扣的大騙子,他們用胡亂指控來轉移焦點。操縱者會把你貼上這些標籤,這就說明為什麼你的經驗和他們所說的總有出入。由於操縱者把你說成歇斯底里和精神錯亂,你根本找不到著力點去反駁他們。你可能會發現自己被迫選邊站,不是選擇和你認為重要的人在一起,便是相信自己的直覺與感官。 雖然情緒操縱者(gaslighter,直譯為「使用煤氣燈技倆的人」)並非診斷術語(病名),但大家卻常用它來形容做出這些行為舉止的人。操縱者往往具有人格障礙/人格疾患(personality disorder)或適應不良行為(maladaptive behavior),例如自戀或反社會人格。如同其他的病態行為,他們這樣做必定有需求和動機。接下來要討論不同類型的情緒操縱者。我們現在只要知道,那些給別人貼上「瘋狂」標籤的人,通常自己也多少患有心理疾病。 儘管如此,他們可能真的會把你逼得有點「發瘋」,因此你會難以辨別自己是否正在被人操弄心理。要回答這個關鍵的問題,請做下面的簡單測驗。 〈我被人操弄情緒了嗎?〉 你真的被人操弄情緒了嗎?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你若是受人左右情緒,就會懷疑自己和自己的直覺。有時利用客觀的評量方法,就可擺脫這種苦惱。請回答以下問題,越誠實越好。相信你的直覺,在符合的敘述框裡打勾: □ 你常常自我懷疑,不確定自己的記憶是否準確? □ 你覺得不能相信自己的情緒? □ 你常常害怕別人不相信你說的是真話? □ 你發現自己在回想某些事件時,有人經常反駁你? □ 你是否覺得幾乎所有的衝突都是你造成的? □ 你和某個人說話時,會覺得自己「有點發瘋了」? □ 他們經常明示或暗示,說你「過於情緒化」嗎? □ 你覺得和他們說話時感覺自己卑微渺小,卻不知道為什麼嗎? □ 他們經常強調自己的權威地位嗎? □ 他們會貶低、嘲笑或忽視你的感受和經驗嗎? □ 他們是否經常對你的成就輕描淡寫,卻大肆宣揚自己的成果嗎? □ 他們似乎從未承認過錯嗎? □ 你和他們見面後會自我懷疑嗎? □ 你是否開始質疑事情是否跟眼見的一樣糟糕? ‧如果你勾選了十個以上的選項,表示你可能遇到會操縱情緒的人,你們的關係是有問題的。 ‧如果你勾選了八到十個選項,你可能與某人的互動關係不良,而且對方似乎在操弄你。 ‧如果你勾選了六到八個選項,有人可能偶爾會操縱你的情緒。 然而,即使你只勾了不到六個選項,卻對某些敘述感同身受,本書都可以幫助你。你可能曾經遭受情緒操弄或情緒虐待。只要參照本書的步驟,便可找回自由,增強信心,建立更好的人際關係。 你做測驗時,是否感受到字裡行間都在描述你的真實生活?可能你因為焦慮、厭惡和恐懼而無法自拔。或許你看見了希望,知道只要找出問題,便可扭轉一切。無論你的感受如何,都不要忽視它,無論你的心情如何,它們都是真切存在的;你的情緒和知覺很重要,相信它們吧! ◎辨別操縱情緒的行為 凡雅很難相信男友。他老是生氣,要凡雅多「信任他」,所以她來到門診尋求協助。凡雅的男友多次指控她和別的男人眉來眼去,讓她和男同事聊天時都在懷疑自己是否踰越了界線。 當男友對他們共同的朋友提起她會和別的男人調情時,凡雅會尷尬離場,從此便越來越少參加社交活動。她的男友在家跟別人發簡訊閒聊很久時,會刻意不讓凡雅看手機,但她會裝作若無其事。 當男友說手套盒裡放的保險套只是為了「備用」,他倆若一起去露營,便可派上用場,她也沒有多說什麼。當凡雅發現盒中的保險套越來越少時,男友只是笑笑,說她在胡思亂想。 凡雅開始覺得,也許他說得對。他們處得還不錯,床事也很契合。到底哪裡有問題呢?她下了結論,肯定是自己有問題。男友說得沒錯,她的確心理有點問題。她或許真的「發瘋了」吧! 要擺脫情緒操縱者,首先得認清問題。精神科醫生丹尼爾.席格(Daniel Siegel)說過一句名言:「先認清問題,才能解決它。」當我們要找出足以描述能激發強烈情緒的字眼,我們會從反應─情緒的腦部初始激發區,轉移到分析─邏輯的腦部區,這樣才能解決問題。你若能發現情緒操縱的情況,便能踏出第一步,奪回主控權,不再被人操弄到情緒失控。 根據前面的描述,你或許能看出凡雅正被男友操縱情緒。你也會更加明白,找出問題就是邁向自由的關鍵。然而,當局者迷,要發現自己被人操弄並不容易。 在你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可能會操縱你的情緒,從有記憶以來,他們就一直如此,而某些朋友可能經常讓你感到沮喪或自我懷疑。又或者是,即使你很確定自己沒錯,但你的上司卻不時會說你做錯了事。你或許參加了某個宗教團體,但為了對外塑造純潔形象,必須經常說些「無傷大雅的」謊言,甚至否認眼見的事實。或許在你的國家或地區,政客和公眾人物經常睜眼說瞎話,你所知的事實和政客的說詞有落差,讓你無法分辨哪個才是真的。這一切都會讓你疑惑,而這些情境都可能是情緒操縱,並沒有固定的發生情境。 情緒操縱有千百種,怎麼知道自己被人操縱呢?想一想你目前所學的東西,看一看測驗結果,停下來傾聽內心的聲音。你的直覺正悄悄提醒(甚至大聲告訴)你何種訊息?你的感官傳達了什麼?請你快速檢視身體狀況,有哪個地方感到緊繃嗎?你會覺得腹部痙攣或呼吸不順嗎?你的肩膀是否僵硬、向上拱起或向前鼓起?你會不會喉嚨發緊?或是覺得額頭、眼角、嘴巴附近感到僵硬?你的手腳是否僵硬呢? 閉上眼睛,體會你的感受。一旦發覺哪裡緊繃,就停下來,把專注力放在上面,注意身體的感受。讓你的感官知覺,也就是你的天生智慧,引領你找到內在知識,並相信那份感受。 當你懷疑自己可能被人操縱情緒時,真的很有可能如此。 ◎沒有傷口,卻最難以痊癒的情緒虐待 情緒虐待是一種傷害心理的行為,不一定會伴隨肢體暴力。它包含言語暴力、辱罵、操縱、霸凌、威脅、侮辱、不斷指責、冷漠和疏離等等。雖然情緒虐待不一定會牽涉到肢體傷害或性暴力,但多半會同時發生。被害人受到情緒虐待以後,心靈會受傷,出現憂鬱、焦慮、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又譯創傷後壓力疾患)或人格疾患(personality disorder)等症狀。加害者可能是出於衝動而傷人,也可能刻意為之,不斷中傷受害者來控制他們。 情緒操縱是一種情緒虐待,通常會伴隨其他類型的情緒虐待,一切都是想掩蓋突發的語言侮辱或肢體暴力。如同其他種類的情緒虐待,情緒操縱者會打擊你的自信來操控你,進而削弱你的自主能力。 你很難確切指出自己何時遭受過情緒虐待。對很多人來說,情緒虐待如同「凌遲而死」,只有出現後遺症時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人受到情緒虐待以後,會感到憂鬱和緊張、全身無力、缺乏自信,認為自己「不夠好」。 不少人經歷過情緒虐待,卻難以啟齒。我常聽到許多心靈受傷的人表示,他們不知為何無法克服後遺症。他們會說:「我以前不是這樣的」。如果不與其他受害者比較,要面對自己受過的傷害是很困難的。然而,互舔傷疤不能解決問題,也無法減輕痛苦,只會讓人更難療癒。 很多人否認受過情緒虐待,因為他們不承認自己是受害者。有這樣的本能是好的,表示你內心堅強,不願意屈服,在最痛苦時會盡量讓心靈不再受傷。然而從今天開始,你可以卸下心防,坦承面對受傷的心靈。 也有些人內心強大,很有理智,不願說出自己受過情緒虐待,這是為了保護他們所愛的人。其實傷人最深的,就是我們所愛的人;傷我們的不是陌生人,而是對我們很重要的人。 你不願意坦承,雖然保護了對方,卻犧牲了自己。不坦承你以前或正在遭受的情緒虐待,就是讓對方繼續犯錯,持續傷害你。如果他們沒有錯,你就會受傷,心靈破碎;如果他們無罪開脫,你就無法與他們約法三章,保持距離,或者與他們維持比較健全的互動關係。如此一來,你根本無法改變現狀。 你可以活得更出色。即使我們未曾相遇,我知道你可以辦到。你完全值得享有關愛和受人尊重。 【從情緒操控中復原的療癒7步驟】 〈STEP 1〉接受現實,面對問題 如果想斬斷情緒操縱和其他情緒虐待的枷鎖,首先必須接受現實。除非你能找出問題和接受現實,否則便會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唯有接受現實,才能改變現狀。 ◎坦然接受現實,體會問題的嚴重性 接受現實並不是容忍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不是要讓傷害你的人「逍遙法外」。 接受現實是接受現況,面對問題,不偏不倚地評估它,千萬不要去否定、淡化和逃避問題。如果有跡象指出你被人操縱了,就要坦然接受。接受現實,就是認清現實。 接受現實的時候,不要改變或抗拒發生的一切。要指出問題,感受問題的嚴重性。這是對自己坦誠的步驟,雖然看似簡單,卻不能輕易帶過。你要發自內心去體會問題,了解你有多少心理負擔和付出了多少代價。 被人操弄時,這個面對問題的步驟非常複雜,因為你一旦受人操縱情緒,難免懷疑自我,不相信自己的情緒、感知和經驗。加害者會讓你誤以為自己發瘋了,謊稱有問題的是你。要破除重重謊言、釐清被扭曲的事實和體察自己的感知並不容易。別忘了第一章提到的論點:當你懷疑自己可能被人操縱情緒時,真的很有可能是如此。 你拿起本書,讀到這個章節,就表示你已經接受現實,而且有了進展。 ◎不要合理化問題、不要找藉口 想要改變,就必須接受現實,你不可能改變自己不承認的事。如果你拿不定主意,就無法全心投入改變的過程;你應該要能療癒自己,然後重獲自由。 若想接受現實,先要找出問題。別再合理化問題、尋找藉口、忍受別人的指責和找理由開脫,這個過程會很難受;我不會騙你,這樣做並不難。你不只要轉移典範(shift paradigm)、重新分析你以為自己知道或經歷過的事情,你也會覺得自己正在默默背叛你所愛戀和珍惜的人。 無論親情、愛情或友情,人與人相愛時,都不能操縱或虐待對方。愛人卻不能傷人,愛你的人不會一而再、再而三打擊你。健全的愛是有界線的,雙方都能受到保護,彼此也能相互尊重。 你有感到被愛和受人尊重嗎?你多常覺得心靈受傷呢?你是否發現有人精神虐待你之後,總是會接著關愛和肯定你?而如此愛虐交錯,總是會循環發生。你是否認為自己應該完全付出而不求回報嗎?或許你一輩子飽受精神虐待,早已無所期待,誤以為無法改善生活,擺脫現狀。然而,這一切都是騙你的。 要接受現實,就得先留意情況。你要體察自己的感受,傾聽內心想法和順從直覺;你要留意和別人的互動模式,仔細體會自己的感受。人的本能是上天賦予的智慧,你留意情況時,務必相信自己的本能,從中找出真相。
〈第一章〉了解煤氣燈效應 煤氣燈效應是一種操弄、欺騙和控制的手段,讓人懷疑自己的知覺和記憶。接下來會詳細討論這些概念,同時指出操縱者如何耍手段去捏造虛假的情境,藉機達成他們的目標和企圖。本書也會討論心理操弄者的常見特質,告訴你一些方法,讓你檢視自己是否正受到情緒操縱。 ◎何謂「煤氣燈效應」? 電影開場時,場景一片灰濛。貝拉(Bella)舉止優雅,緩步走向丈夫保羅(Paul),說她撞見他和女僕調情,她覺得很丟臉。保羅斷然否認,冷冷地訓斥貝拉:「親愛的,妳很清楚這只是妳的幻想。」 這段對話出自一九四○年的電影...
推薦序
別期待改變情緒虐待的加害者 臨床心理師 洪仲清 1 本來有人格缺陷的人,成為父母之後,不會突然變得健全;本來心理功能弱勢的人,不會因為成為父母,突然得到強化。反而常常因為當了父母之後,各方面的壓力與責任,會讓原本的缺陷與弱勢更加明顯,又引來更多壓力,形成惡性循環。 但是因為成了父母,有了傳統論述的保護與合理化,這些缺陷與弱勢,常常造成孩子的痛苦,不被認識。又由於道德綁架,在我們文化裡要討論肢體與情緒虐待,會更加困難。 2 我先簡單說一個虛構的故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然後,假設我也在這個故事裡面,擔任臨床心理師的角色,我虛構情節如下: 有一個家庭來就診,原本的主訴是孩子的情緒問題。但後來某次,親子有一段對話,看得出來,孩子希望確認某件過去發生過的事,但一直遭遇困難。 孩子:「我想知道那個時候,你為什麼把我打得那麼慘……(哽咽),然後把我……(省略細節),真的只是因為我做錯事嗎?」 爸爸:「哪有?我根本就忘了這件事!」 孩子:「(大聲起來)奇怪了!以前小時候,你都用這件事來威脅我,說我不乖還會再打,怎麼現在有洪老師在,你就剛好『忘了』……」 爸爸:「(也激動起來)你這什麼態度?對自己的爸爸說話,可以用這種態度嗎?」 我:「等一下,我們可以先深呼吸,好好把這件事講清楚……,爸爸,我聽到你剛剛說,孩子講的事,你『忘了』嗎?」 爸爸:「對啊,一個做爸爸的人,怎麼會這樣對自己的孩子,根本就沒這種事,是他亂說的吧……他從小就很喜歡說謊……(省略細節)」 我(打斷爸爸):「請爸爸等一下,先等我跟孩子確認……,(轉頭對孩子)你是說,你爸在你小時候……(省略細節),是這樣嗎?」 孩子:「對啊……(哽咽),那次被打得很慘,然後後來都拿這個來威脅我,我如果跟阿公阿嬤講,他就說『我後來都沒有真的打你啊』,結果現在就變成『忘了』……」 爸爸又準備打斷孩子,我直接跟爸爸對話:「如果是孩子講的這種狀況,是違反家暴法,需要通報喔……」 爸爸:「根本就沒這回事,他都亂講,他就是愛說謊……(省略細節),而且那都很久以前的事了,他長大之後我就沒有打過他了啊……」 我:「好,謝謝爸爸告訴我,那你可以承諾我,未來不會再這樣對他嗎?」 爸爸:「根本就沒他說的這回事,早就都沒打了啊……他都亂說話,來這邊真的浪費時間……」 爸爸立刻站起來,離開治療室。 孩子謝謝我,這是第一次有外人知道這件事,而且清楚讓爸爸知道這是不對的行為。看得出來爸爸很心虛,而且根據孩子的說法,其他家人都聯合起來說這件事是孩子的錯,只要有人敢跟爸爸說的不一樣,就會被爸爸瞪…… 很多時候,孩子出問題,常常是家長的問題。但不少家長會說是孩子要接受治療,堅稱自己的教養沒有錯,是孩子太脆弱。 以上絕對是我虛構的故事。 3 大部分時候,當雙方都各說各話,我也不知道誰說的是真是假。但我可以看得很明白,這個過程中,誰願意傾聽討論?誰又一直不讓對方有講話的機會?誰常用攻擊性的字眼與憤怒壓制對方?哪一個人是權威者,哪一個人最有能力影響其他家人? 在當場的行為觀察,會部分反應出家庭真實互動的樣貌。然後,那個被指稱要治療的人,通常很容易被罵,而且通常沒什麼發言的機會,自我認同被打得七零八落…… 4 肢體虐待,還可以有身體的傷痕為證。如果講到情緒虐待(emotional abuse),不要說很難找證據了,我們的文化連這個概念都幾乎不談。 譬如說,一個孩子總是有做不完的家事,做不好就要被罵,但只有特定的孩子要接受這種待遇。在傳統社會裡,要用什麼標準講父母在情緒上虐待孩子? 再譬如說,孩子在家庭裡從來沒有自己的隱私,又被逼著要寫日記,不寫還會被處罰。寫完日記之後,只要有不利父母的部分,孩子就要被檢討,這表示孩子不知感恩。每天固定書包要被檢查,父母想什麼時候進房間看孩子在幹嘛都可以,連垃圾桶都不放過。孩子不被允許跟外人說話,連不得已講電話父母都要偷聽,父母聽不清楚還會罵孩子,寄給孩子的每封信都要父母先看過。這種狀況,在傳統社會裡可以說父母情緒虐待孩子嗎? 我們傳統的經典,有哪一位大儒賢者,好好討論過孩子的人權嗎? 5 把孩子教得過度順從,孩子長大之後容易無所適從。 然而,在傳統上,孩子順從父母,哪有「過度」可言?說不定,這還能成為鄉里稱道的「教子有方」呢! 那要如何「教子有方」呢? 讀者可以很輕易地發現,這本書裡所談到的情緒操控策略,基本上都在想辦法讓另一個人「乖乖聽話」。而這些情緒操控策略,剛好是傳統社會裡常見的手段。 6 我好喜歡書裡面的這一段,相對於操控關係,那良好關係的特徵是什麼呢? (以下用書中專欄格式) 良好關係的特徵 察覺情緒操縱的特徵和了解何謂良好的關係同樣重要。讓我們看看評估親密關係良窳的原則,讓你思考自己和人相處時想要的是什麼。 •雙方都重視誠實和正直。 •彼此能自由發言,對方也願意聆聽。 •互相關懷和心靈相通,但不一定要幫對方處理情緒問題。 •雙方都願意敞開心胸去接受新觀點。彼此可以提出反對意見。 •雙方下決定時是平起平坐。 •雙方會互相尊重和支持,而非以上對下的姿態看待對方。 •需要妥協的時候,雙方會各退一步。 •當某一方傷害了另一方,就會誠懇道歉,並且找出問題和負起責任。 •雙方都不會動粗傷人。 •即使得做出改變,雙方仍願意一起扶持,持續成長。 7 光是誠實對待彼此,在我們文化就難了。請問各位在外面的小吃攤或早餐店,有沒有聽過一種都市傳說:「孩子如果沒有乖乖吃飯,就會被警察抓走」? 我們的傳統,階級分明,而且重視功名。父母面對孩子,常有差別對待,除了常見的重男輕女,對會不會念書的、是不是討父母喜歡的、拿多少錢「孝敬」父母的、媳婦有沒有生男生的……,都有各種約定俗成的偏好。 平起平坐,那根本就是沒大沒小啊! 在傳統上,父母聯合某些孩子,排擠其他的某個孩子,說「我們不要理他」,甚至不讓孩子進家門、把孩子「關廁所」,可是一種常見的教養策略呢!而且不管親子有什麼衝突,通常都是孩子要道歉喔,即使是孩子被傷害了都一樣。 如果從原生家庭開始,就沒有學習健康的人我界線,沒有良好的身教,不懂得尊重,不習慣自由討論,那我們要怎麼能期待,長大之後進入社會的成年人,會突然知道怎麼扮演一個成熟尊重懂和諧的大人? 8 儒家傳統經典也有很良善的部分,尤其重視大人的身教,這一點被選擇性地忽略了。在孔子的想法裡面,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是非常關鍵的論述,但這一點用到親子關係也被扭曲了。 所以現代人要談愛,常要從西方的知識或書籍中重新建立起來。相對來說,有毒的父母,或者毒親(toxic parents)這些說法,西方的專家學者也早就有系統地去探討父母的行為有哪裡不適當,父母可以如何自我成長,並且尊重孩子,扶持孩子有健全的發展。 情緒操控如果沒有從原生家庭談,那就是忽略了基礎與根源。 9 辨識有毒的人或環境,是脫離情緒操控的第一步。 然後,情緒虐待的加害者也有可能是父母,不要被傳統「父母做什麼都是為了孩子好」這種說法混淆了。父母只是人,不是神,而且也可能是有缺陷跟弱勢的人,頭腦也會慢慢退化,心也會生病,也不見得能跟上時代,傳統論述真的把父母過度美化了。 父母也會傷害孩子,而且讓孩子一輩子在創傷中掙扎浮沉,臨床上便有不少案例。如果願意跟從事相關工作的社工朋友聊聊,更是血淚斑斑。 有些親子終生沒有經歷過和解,甚至斷絕關係老死不相往來。就如同最前面的例子,連「事實」都沒有共識,誠懇面對彼此更是遙遙無期! 放棄改變情緒虐待加害者的期待,這一點要做好心理準備,好好哀悼。我們想聽到的那一聲道歉,可能永遠不會出現。 10 能傷我們最深的人,就是我們最愛的人!
別期待改變情緒虐待的加害者 臨床心理師 洪仲清 1 本來有人格缺陷的人,成為父母之後,不會突然變得健全;本來心理功能弱勢的人,不會因為成為父母,突然得到強化。反而常常因為當了父母之後,各方面的壓力與責任,會讓原本的缺陷與弱勢更加明顯,又引來更多壓力,形成惡性循環。 但是因為成了父母,有了傳統論述的保護與合理化,這些缺陷與弱勢,常常造成孩子的痛苦,不被認識。又由於道德綁架,在我們文化裡要討論肢體與情緒虐待,會更加困難。 2 我先簡單說一個虛構的故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然後,假設我也在這個故事裡面,...
作者序
序言和使用本書的方法 親愛的讀者,很高興你拿起了這本書。然而,我也感到難過,因為你可能正在經歷一段不如意的關係而迷茫,內心五味雜陳,既有愛戀和依賴,也摻雜著困惑、委屈和懷疑。或許你覺得被人操縱了情緒而感到憤怒和羞愧,卻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話雖如此,我也充滿希望,因為你決定要讀這本書,這樣可能改變你的人生,改善你和別人的關係。 我叫黛博拉.維納爾(Deborah Vinall),是一名心理醫生,擁有婚姻和家庭 療師(marriage and family therapist,簡稱MFT)執照。我從二○○四年開始協助個人或伴侶改善他們的人際關係,也幫他們面對因為不良關係而留下的陰影,無論他們是和父母、親戚、伴侶或其他人相處不融洽,或者有悲慘的遭遇而內心受傷。我專研創傷,協助患者克服急性或慢性的心理創傷。我執業時發現,情緒虐待(emotional abuse)往往讓患者受到很深的傷害。 煤氣燈效應(gaslighting,又譯煤氣燈操縱或情緒操縱)是一種常見的虐待手法,施虐者往往用它來掩飾情緒虐待的行徑或推卸責任。煤氣燈效應可能是根深蒂固的惡行,或者偶爾發生的病態行為;它可能發生在家庭和親子間的親密關係,也會出現在交友圈、教會、職場和學校等等機構,甚至可能在更大的社會或政治環境中出現。無論在哪裡發生,情緒操縱都會讓人懷疑自我,質疑自己所見的真相。 你要知道自己能夠分辨與他人的互動關係、打破煤氣燈效應,以及不被它腐蝕心靈而治癒創傷。本書將提出有效的方法和生動的案例,讓你得到知識並充滿自信,運用實際的步驟在人際關係和現實世界找回迷失的自我。 我們不打算改變加害者,除非他們願意成長,否則一切都是空談。然而,當你改變自己,無論是選擇留下或轉身離開,都能改變與別人的互動關係。你可以從先前強忍的苦痛中自癒,重拾清晰的思緒,從今往後享受健全的人際關係。 閱讀本書時,不妨偶爾停下來反思一下。我建議各位依照順序閱讀,先從前面幾章了解核心概念,然後循序漸進,掌握第二部分的療癒七步驟。做練習時,請隨時記錄回饋想法和內心反應。一旦發現自己情緒激動或深陷回憶之中,就要體諒自己:停下腳步、休息一下、深呼吸、重新整理情緒。你有大把時間去成長和療癒。 當你準備好的時候,大口深呼吸,讓我們一起開始吧!
序言和使用本書的方法 親愛的讀者,很高興你拿起了這本書。然而,我也感到難過,因為你可能正在經歷一段不如意的關係而迷茫,內心五味雜陳,既有愛戀和依賴,也摻雜著困惑、委屈和懷疑。或許你覺得被人操縱了情緒而感到憤怒和羞愧,卻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話雖如此,我也充滿希望,因為你決定要讀這本書,這樣可能改變你的人生,改善你和別人的關係。 我叫黛博拉.維納爾(Deborah Vinall),是一名心理醫生,擁有婚姻和家庭 療師(marriage and family therapist,簡稱MFT)執照。我從二○○四年開始協助個人或伴侶改善他們的人際關係...
目錄
致謝 【推薦序】別期待改變情緒虐待的加害者 臨床心理師‧洪仲清 序言和使用本書的方法 〈Part 1〉煤氣燈效應與情緒虐待 第一章 了解煤氣燈效應 第二章 情緒操縱者的手段 第三章 情緒虐待和復原 〈Part 2〉從情緒操控中復原的療癒七步驟 Step 1 接受現實,面對問題 Step 2了解情緒操縱的循環 Step 3 釋放悲傷的情緒 Step 4 聚焦於自己 Step 5 設定安全的界線 Step 6 做出脫離有毒關係的決定 Step 7發展健全關係並永久打破情緒操縱的循環 【結語】你不該這樣被對待 參考資源 參考書目 致謝
致謝 【推薦序】別期待改變情緒虐待的加害者 臨床心理師‧洪仲清 序言和使用本書的方法 〈Part 1〉煤氣燈效應與情緒虐待 第一章 了解煤氣燈效應 第二章 情緒操縱者的手段 第三章 情緒虐待和復原 〈Part 2〉從情緒操控中復原的療癒七步驟 Step 1 接受現實,面對問題 Step 2了解情緒操縱的循環 Step 3 釋放悲傷的情緒 Step 4 聚焦於自己 Step 5 設定安全的界線 Step 6 做出脫離有毒關係的決定 Step 7發展健全關係並永久打破情緒操縱的循環 【結語】你不該這樣被對待 參考資源 參考書目 致謝
商品資料
出版社:境好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2-01-24 ISBN/ISSN:9786267087107 語言:繁體中文 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240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