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一場經濟學革命,
而這場革命始於欲望的醫治與操練。
聽到「欲望」,你會想到什麼?許多人的直覺反應,大概都會覺得這是一個負面的詞,覺得欲望很髒、很危險、很邪惡。許多基督徒更會直接聯想到「眼目的情欲、肉體的情欲、今生的驕傲」,認為欲望需要受到克制,人才能夠通往成聖的道路。
可是仔細想想,如果欲望這麼髒,為什麼上帝還要創造它?
本書作者貝爾,正要顛覆我們對欲望的刻板印象。對貝爾來說,欲望本身一點也不髒,它並不是一股邪惡、攫取、缺乏的力量,反而是一股創造、擁抱、給予的動能,是從神而來的豐滿和臨在,上帝創造「欲望」,正是要促使人類去愛神與愛人。
便是基於對欲望的全新認識,貝爾完成了這本《欲望經濟學》。一方面,貝爾從聖經的神論、人論、救恩論出發,闡述基督教神學對欲望的觀點,如何幫助教會面對這個世界,乃至於深深影響世界的經濟和政治力量;另一方面,貝爾也根據他對經濟學理論的研究,提出「屬天的經濟學」,以基督教兩千年來的屬靈智慧和傳統,與當前的資本主義對話,進而開創出全新的希望與可能。
面對資本主義無遠弗屆的強大力量,你是否苦於找不到施力點,渴望一本合乎基督信仰的好書,藉此尋求突破的契機?你是否覺得身為神國的子民,卻好像跟世上的政治、經濟、社會脫節了,總是感受不到信仰該有的震撼力?《欲望經濟學》將為每一位基督徒,提供深入淺出的屬天經濟學,讓你我在每一天的生活與職場中,展現出神國子民該有的生命力。
作者簡介:
丹尼爾‧貝爾二世(Daniel M. Bell Jr.)
丹尼爾‧貝爾二世(Daniel M. Bell Jr.)畢業於杜克大學博士班,是侯活士的學生。目前在猶他谷大學擔任神學和倫理學教授。知名思想家蘇明思(James K. A. Smith)曾說:「長久以來,我一直視貝爾為我的導師,我自己的思想深受他的作品影響。」由此可見貝爾思想的深度及影響力。
貝爾著有多本書籍,包括Liberation Theology After the End of History、Just War as Christian Discipleship以及Divinations: Theopolitics in an Age of Terror,他的文章也曾發表於各家期刊,包含《今日基督教》、《基督教世紀》、《和平及公義研究期刊》和《基督教倫理學研究》等等。而他不只是位思想嚴謹的學者,更是一位熱情的牧師,也是各教會、校園的熱門講員,主題包括管理與經濟、領導力、當今教會的使命、戰爭與和平、基督徒的道德生活等等。
而這本《欲望經濟學》,是貝爾為了「教會與後現代文化」系列所撰寫的經典著作,書中貝爾與兩位後現代大師傅柯和德勒茲高手過招,招招精采絕倫。對於身處後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基督徒,本書絕對是非讀不可的大師級作品。
章節試閱
原書系編者的話
「後現代主義」之所以會被誤用和誤解,其中一個原因是人們常把這個詞彙聯想到「斷裂的論題」(disruptionthesis):認為「後現代主義」是指某個全新且截然不同的事物—後現代主義所指的現在,與過去完全沒有連續性。當這種對「後現代主義」的誤解四處流傳,人們一聽到這個詞,往往會看看四周,發現許多事物仍舊再熟悉不過,便認為這樣的主張根本是小題大作,大概都是在左岸咖啡館(或研究所)待得太久的人,才可能會相信的事。
不過,最好的思想家並不會以如此斷裂的方式,使用「後現代主義」這個直觀的詞彙。詹明信(Frederic Jameson)的經典作品《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的副標題,將後現代主義描繪為「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如此一來,後現代主義並不是非現代,而是更現代—可說是一種超現代主義(hyper-modernism),是各種不同的「革命」解放出來的力量,加以強化的結果,其中包含:哥白尼革命,工業革命;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革命;數位革命、性革命。
在小說中尤為如此:那些所謂「後現代」的小說家—湯瑪斯‧品瓊(Thomas Pynchon),大衛‧福斯特‧ 華萊士(David Foster Wallace)和唐‧德里羅(Don DeLillo)—描繪出受消費行為主宰的世界,帶有「晚期資本主義」的特殊病徵。事實上,在華萊士的《無盡的玩笑》(Infinite Jest)中,時間本身是由企業主所組織的。日曆不再屬於神祇和帝王(如英文的一月〔January〕取自門神雅努斯〔Janus〕、三月取自戰神馬爾斯〔Mars〕、七月以凱撒大帝為名〔Julius Caesar〕、八月則為奧古斯都〔Augustus〕),而是由新的神權勢力—即企業組織所擁有的。(在《無盡的玩笑》中,大多數的事件都發生在「帝潘德成人內衣年」。)這個世界之所以「後現代」,不是因為它幻想能夠逃離現代,或與現代一刀兩斷,而是因為它完全被現代的力量滲透及宰制。在後現代的世界,現代並沒有慘敗告終;現代本身就是一切的一切。或者如同貝爾在後面所詮釋的,這是個「我們如今都成了資本主義者」的世界。
大多數基督徒在思考門徒訓練和靈命塑造時,都未能意識到這層現實。事實上,當代許多北美的基督徒不單單是渾然不覺、隨波逐流;在許多方面,他們甚至鼓勵和貢獻大量的基督教式消費。一旦福音派信仰將基督門徒所面對的挑戰,定位成奧祕崇拜、性誘惑、或最高法院「世俗化」的力量,就容易忽略,我們時代中更大的誘惑,其實來自「沃爾瑪」(Walmart,譯註:美國最大的購物廣場)。誘惑者並不會露出巨獸可怕的真面目,四處遊走;它大部分的時候,都以光明天使的形象,藏身在購物中心。
這些都是我讀了貝爾的第一本著作《歷史之終結以後的解放神學》(Liberation Theology after the End of History,暫譯),第一次習得的功課,對我的意義重大。你也許猜不到這種書名的書,會如此實際且正中要害;但是貝爾分析和論證的核心,全面翻轉我們思考門徒訓練以及靈命塑造的方式,這個概念的核心就是:欲望。而他也將這個核心直覺,轉化並延伸成這本新書;貝爾運用吉爾‧德勒茲(Gilles Deleuze)和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等思想家的理論,讓我們重新看見,在我們周遭的平凡消費中,有什麼可能遭到犧牲—又有什麼正在發生。貝爾幫助我們意識到欲望經濟學的存在—我們的欲望受到「科技」(technologies)驅使,使我們的習慣趨向某些特定目的。問題不是我們是否臣服在某個「經濟體」之下,而是臣服於哪一個經濟體。
儘管後現代生活已經受全球化市場及消費節奏宰制,許多基督徒仍然未能看見當代生活中,哪些事物岌岌可危;因為我們仍習於認定基督信仰是「智識性」的:是關乎我們相信什麼命題,認同哪些教義,奉行哪部經卷。反過來說,我們也傾向把經濟學想成一件關乎分配與交換的「中性」事物。因著這些偏見,我們很容易忽略一個事實,就是基督信仰的本質,關乎我們所愛的是什麼—什麼(以及誰)是我們所渴求的。如果我們忘卻或忽略這點,我們就會忽略「晚期資本主義」的儀式用哪些方法形塑、引導我們的欲望,去崇拜與我們的神相爭的神祇。因此,貝爾的論證不只是批判性的,更是具建設性的。貝爾邀請我們將基督徒門徒的操練方式及基督徒敬拜的儀式,看作是另一種經濟體的面貌—是「國度降臨」的經濟學,以另一種方式建造世界秩序,見證「昔被釘十架、今已復活之君王」那奇異的、顛覆的經濟體。
這本書之所以令我興奮,不只是因為它將會影響基督教門徒訓練的實際操作方式,更是因為它能夠激發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幫助我們組織基督信仰與經濟學的對話。隨著基督教人文學科教育持續成長及成熟,我們觀察到各個領域都有越見成熟的基督徒進行反思,其中也包括經濟學。基督信仰與經濟學的交會之處,對話蓬勃發展,其中也須歸功於「基督徒經濟學家協會」(Association of Christian Economists)的鼓勵。雖然貝爾所使用的模型和方法,挑戰了「信仰與經濟學」典範中的部分假定,但相信貝爾的論題和分析對於對話必將大有助益。貝爾投身經濟學理論,有能力闡明自己專精領域外的研究,因此他絕不只是站在神學講台上即席佈道,人們也無法把他當成業餘經濟學家草草打發。如同他所強調的,他不是要倡議「退出」(withdrawal)市場這種浪漫而過於簡化的行動,亦非建議我們以神學「代替」經濟學。不認同貝爾的基督徒經濟學家,必須透徹了解貝爾的論證和分析,他們從基督徒觀點對經濟學發出的基本反思,才能更為純熟。
長久以來,我一直視貝爾為我的導師;我自己的思想深受他的作品影響。因此如今聽到他睿智的聲音,成為「教會與後現代文化系列」這個合唱團的一部分,實在令人喜悅。貝爾邀請我們進入的,正是一個聖潔的經濟體系。
蘇明思(James K. A. Smith)
原書系編者的話
「後現代主義」之所以會被誤用和誤解,其中一個原因是人們常把這個詞彙聯想到「斷裂的論題」(disruptionthesis):認為「後現代主義」是指某個全新且截然不同的事物—後現代主義所指的現在,與過去完全沒有連續性。當這種對「後現代主義」的誤解四處流傳,人們一聽到這個詞,往往會看看四周,發現許多事物仍舊再熟悉不過,便認為這樣的主張根本是小題大作,大概都是在左岸咖啡館(或研究所)待得太久的人,才可能會相信的事。
不過,最好的思想家並不會以如此斷裂的方式,使用「後現代主義」這個直觀的詞彙。詹明信(Fr...
推薦序
導讀
從魷魚遊戲到(五餅)二魚遊戲
毛樂祈
文字工作者/Podcast創作者
我們都是魷魚遊戲的玩家?
Netflix 韓國影集《魷魚遊戲》在二○二一年時全球爆紅,一舉奪得九十個國家的收視排行第一。《魷魚遊戲》描繪許多被債務追討到無路可走的人,被迫加入一個生存遊戲,參賽者在幾個「殘酷至死」的遊戲中競爭,若能勝出,將獲得隨著他人犧牲而不斷墊高的巨額獎金。除了優秀的視覺藝術、暴力美學與緊湊的劇情外,這部韓劇之所以引起全球迴響,大概是因為大家多少都能在劇中對號入座─我們都是被迫處在這高度競爭、甚至殘酷的資本社會困境中,這是一場不折不扣「贏家全拿、輸家悲慘」的零和生存遊戲。資本主義中「看不見的手」,就像是那些穿著連身褲的工作人員,殘酷地推動著我們繼續遊戲下去。
當然,我們先要肯定與感恩科技與資本社會所帶來的許多好處,包括生活的方便與物質的豐富,也節省了體力與勞力,有機會去休閒和娛樂─我們再也不需要像一百年前的人需要挑水、劈柴生火、養雞種菜(除非你自己想去露營或懷念鄉居生活),手機一按就可以點到熱騰騰的滿漢全席外送到家。或許有一天我們也不知道掃把和開車為何物、全部都是機器人來代勞了。
但隨之而來代價也不小,先不談貧富差距或是地球資源的耗盡,在資本社會的遊戲中,儘管享受了豐富的物質,代價卻是長期處在又忙又累的壓力之中,不管是光鮮亮麗的外商主管、盡忠職守的小公務員、送貨的快遞員或是在家帶孩子的母親,都逃不出這個遊戲規則,甚至各種如憂鬱症的疾病還成為了現代生活的副產品。
看破資本主義的遊戲規則
貝爾這本《欲望經濟學》,便是從基督信仰的視角,提出破解這個遊戲的一條線索。這是一本少見「基督信仰」與「資本主義」對話的書,在華人的教會中更彌足珍貴。貝爾可說是對資本主義打出最致命的一拳,挑戰最根本的遊戲規則,讓我們可以不再被動地成為資本遊戲的受害者,不斷地捲入競爭與疲倦的漩渦之中;而是積極地在這個遊戲中創造新的可能性,去愛、去共享、去帶來共善與和諧。
簡單說,為什麼我們會這麼忙與累?因為我們所加入的資本遊戲,預設是人人都是「欠債者」。這個「欠債」不是金錢的債務,卻是一個永遠無法平息的欲望(如亞當‧ 斯密說,是「無法滿足,且似乎無窮無盡的」)。在資本遊戲中,不管是個人還是企業,都活在一種無止盡的缺乏當中,有一個永遠無法還清的欲望之債,不斷地想要更多,拚命去賺得更多。不只永遠感到不足,還永遠不斷地比較,把同事當作生存競爭的對手而不是夥伴。所以,儘管資本社會節省了許多人體力上的累,這樣無止盡的追逐與競爭所造成的心累,卻是一種前所未有的疲憊感。
許多基督徒可能會說,儘管資本主義不完美,但仍舊是最有效的。但貝爾卻不想受限於「有效與否」這種實用主義的框架,而是進一步指出資本主義背後的神學。他認為,經濟學並非它自己所宣稱的社會科學,而是背後預設了人論、神論和救贖論。資本主義本質上是一場神學的革命。
換句話說,資本主義也在塑造它的門徒,每天都透過商場和廣告,並透過企業運營、股票買賣等等在做門訓,而且做得比教會有效太多。資本主義不僅形塑了我們現今的社會,更關鍵的是扭曲了人的欲望,阻礙了我們與人、與受造萬物、與神的關係。
若信徒或教會沒有體認到這點,勢必讓基督信仰依附在資本主義的框架下,學生只求好成績,會友只關心穩定的工作(和兒女的好成績),而教會除了顧著強化自己的「管理」效率,也只能關心堂會的人數增長。在這種思維下,教會給與信徒心靈的安舒與小確幸,卻很難培育真正的門徒。我們號稱是耶穌的門徒,其實是亞當‧斯密(消費主義)的門徒。教會或許沒有明著倡導成功神學,卻早已是成功神學的實踐者。
如果你關心「如何讓基督信仰走出純粹個人與上帝的關係,進入到上帝國更大的視野」,如果你關心的是「信仰不該淪為個人滿足的精神鴉片,而必須有其社會關懷,活出激進性」,這本書是你絕對不能錯過的。
一般讀者若覺得前兩章(甚至第三章)晦澀且難以消化,可以暫時略讀就好,主要先掌握到貝爾想與後現代哲學家對話的重點。貝爾指出,儘管是無神論的法國思想家傅柯和德勒茲,也都早已觀察到,資本主義看似給了我們選擇與自由,其實是一種無所不在的力量,「規訓」了我們的欲望。
用前三章鋪陳、直指資本主義的「規訓」力量,從第四章開始,貝爾直球對決,看到我們早已深入其中、卻不明所以的資本主義遊戲規則,到底是用哪一套「神學價值觀」在門訓我們:它把上帝所創造、有上帝形象的人,變成了利益最大化的「經濟人」;上帝不必再是創造美好世界、又拯救世界的主宰了,而是一位吝嗇又缺席的神,只分配給人類匱乏的資源,迫使我們如經濟戰士一般彼此競爭,企望那隻無常、看不見的手能開恩賞賜一些祝福。現實生活中,企業成為了救主、亞當‧斯密才是先知,而「發大財」才是真救贖。
有不同遊戲規則的可能性嗎?
或許你會恍然大悟,看破了這遊戲的潛規則,然後決定不玩了。但是問題在於,就像《魷魚遊戲》中的角色,你真的有選擇嗎?劇中不是許多人也覺得太殘酷要退出,但是最後仍不得不繼續參與這生存遊戲嗎?在全球化的經濟體系中,我們真的有辦法退出嗎?是否批判資本主義,就要是擁抱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不是才被證實是行不通又造成巨大慘劇的社會實驗嗎?
所以,在第五章貝爾也不得不問,「另一種經濟是否可能?」
但如果基督教宣稱的上帝是這世界的創造主和救贖主,另類的經濟並非不可能,畢竟三一上帝是經世的上帝,也就是經濟的上帝(而神學用語「經世」與經濟都是用economic 這個字)。若經濟學本質上是神學的,基督教神學也應該多少能夠對世俗經濟學有所糾正。
貝爾澄清了一個很大的誤解,基督教本質並非壓抑欲望,而是扭轉欲望,所以儘管資本主義是「規訓」我們欲望的力量,但救贖的上帝,不是壓制欲望,而是救贖欲望的上帝。他以中世紀的修道主義為例,論證基督教是一個可以帶來醫治,而非毀滅欲望的天國經濟體系。換言之,面對世俗強大經濟體系的規訓力量,基督信仰不是只能逃避,一直挨打,而是的確能夠創造一種可能性,「在這資本世界,卻不屬於它」。
恩典的經濟學
第六、七、八章貝爾試著想像,在一個不同神觀的思維下,而有的「不同的經濟學」。相對於世俗經濟學是出於「稀缺性」,上帝的經濟學是基於我們看到上帝的「豐盛」。第六章指出,上帝的救贖不是一種交換,而是全然的禮物。上帝所創造與救贖的世界,應該是以恩典經濟學的方式來運作,以豐盛和慷慨為特色。不再是透過「永遠無法滿足的欲望」來驅動經濟,而是因著那豐富的恩典,在神裡頭找到那豐富與安息,而使得欲望被轉化,以分享和給與成為驅動力。
第七章特別對應著第四章資本主義人論、神論與救贖論,進一步闡釋一種在「豐富」有餘而不是「稀缺」條件下、天國經濟學的新遊戲規則。若我們是受神話語、而非資本主義規訓,我們該如何具體想像,一個欲望得到真正自由時而所生發出來的神國經濟─不只是滿足自私的欲望,而是願意去慷慨給與,並促成共善?
既然描繪出一種基督教的經濟學,那問題又來了,基督徒是否要脫離現在的遊戲,打造一個新的基督教經濟特區呢?貝爾在第八章就談到,並非要持這種「離世」的觀點,而是要追隨奧古斯丁將「上帝之城」與「地上之城」並列。這兩座城並非真正地理上的劃分,而是以居民「心之所愛」來做劃分。上帝之城的居民的渴望是朝向神及其鄰舍的,而地上之城的居民則受失序的欲望所控制,朝向自己無止盡的欲望。換言之,基督徒不是要脫離這個經濟體系,而是在其中帶著不同的目的和欲望,帶來不同的實踐。基督徒要在這欲望失序的世界,實踐恩典的經濟學。
這樣的恩典經濟學,對基督徒帶來的挑戰是大的,成為門徒不再是廉價的恩典,而是激進地用另類思維來過生活。貝爾甚至認為要超越目前慈善事業、福利政策的思維,因為慈善事業很可能只是「洗白」(laundering)不公義的企業和不當的利益,福利政策也是依附在資本主義系統中而非挑戰它。
讀者一定會想,要對抗強大的資本社會的規訓力量,挑戰真的很大,畢竟整個思維和習慣都早已滲入到骨髓。但畢竟我們先嚐了那永恆的恩典,我們有著一般人所沒有的本錢(豐富與愛的上帝)和不同的遊戲規則。的確,另類、公義的生活方式絕非一蹴可幾,只有可能一點一滴地慢慢累積。貝爾也舉了幾個小例子,從開始注意自己的消費習慣、關心公平貿易,或是加入一些不同的機構和組織⋯⋯。
筆者認為,重點在於新的想像,當我們願意跳出舊的遊戲規則思維時(畢竟這帶來忙碌與心累),上帝必定會給我們勇氣與智慧,在一個墮落的世界中,看到並創造新的可能性,正如貝爾說「可能性有很多樣貌,因為聖靈隨著自己的意思,以令人意外的方式在令人意外之處吹拂(約三8),用上帝的恩典觸摸我們,使我們可以清楚看見新的創造,並活出信心的生命⋯⋯」。
導讀
從魷魚遊戲到(五餅)二魚遊戲
毛樂祈
文字工作者/Podcast創作者
我們都是魷魚遊戲的玩家?
Netflix 韓國影集《魷魚遊戲》在二○二一年時全球爆紅,一舉奪得九十個國家的收視排行第一。《魷魚遊戲》描繪許多被債務追討到無路可走的人,被迫加入一個生存遊戲,參賽者在幾個「殘酷至死」的遊戲中競爭,若能勝出,將獲得隨著他人犧牲而不斷墊高的巨額獎金。除了優秀的視覺藝術、暴力美學與緊湊的劇情外,這部韓劇之所以引起全球迴響,大概是因為大家多少都能在劇中對號入座─我們都是被迫處在這高度競爭、甚至殘酷的資本社會困境中...
目錄
推薦序一:在經濟領域尋求創造主的美意/李適清 i
推薦序二:另類的欲望經濟體/郭鴻標 iii
導讀:從魷魚遊戲到(五餅)二魚遊戲/毛樂祈 vi
原書系總序 001
原書系編者的話 003
作者序 009
導論:巴黎和耶路撒冷有什麼相干? 013
第1章 群眾:欲望的微觀政治 033
第2章 資本的欲望:資本主義作為一種欲望經濟 061
第3章 資本主義有什麼錯? 093
第4章 資本主義神學:資本主義欲望的痛苦 109
第5章 另一種經濟可能存在嗎?教會作為一種欲望經濟 143
第6章 救贖的經濟 171
第7章 基督教的經濟學 191
第8章 慈惠事工 225
總結:不義之財、朋友以及永恆的家 259
附註 263
索引 291
推薦序一:在經濟領域尋求創造主的美意/李適清 i
推薦序二:另類的欲望經濟體/郭鴻標 iii
導讀:從魷魚遊戲到(五餅)二魚遊戲/毛樂祈 vi
原書系總序 001
原書系編者的話 003
作者序 009
導論:巴黎和耶路撒冷有什麼相干? 013
第1章 群眾:欲望的微觀政治 033
第2章 資本的欲望:資本主義作為一種欲望經濟 061
第3章 資本主義有什麼錯? 093
第4章 資本主義神學:資本主義欲望的痛苦 109
第5章 另一種經濟可能存在嗎?教會作為一種欲望經濟 143
第6章 救贖的經濟 171
第7章 基督教的經濟學 191
第8章 慈惠...
商品資料
出版社:校園書房出版社出版日期:2022-03-05ISBN/ISSN:9789861989167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36頁開數:21 x 14.4 x 1.8 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