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通古今
孕育中華千年文明
●貫通南北
成就城市繁榮富庶
●世界文化遺產
被譽為活態的遺產
中國運河歷史之久、路線之長、在世界上獨一無二2014年中國大運河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作為活態的遺產,大運河部分河段至今仍是 黃金水道。
《舟楫往來通南北——中國大運河》一書詳細闡釋中國運河開鑿的歷史和地理背景;總結了前人留下的豐富運河治理經驗和珍貴文獻;從運河推動多民族國家發展、交通網絡形成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總結了運河在中國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同時簡要介紹近百年來的運河現狀,分析了運河發展的局限及其造成的影響,對運河的遺產保護和進一步科學利用提出了建議。
作者簡介:
鄒逸麟(1935-2020)
復旦大學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
1935年8月生於上海。祖籍浙江寧波。1956年畢業於山東大學歷史系。1957年隨譚其驤教授參加《中國歷史地圖集》編繪工作。1988年被國務院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1991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曾任復旦大學歷史地理所所長、歷史學博士後流動站站長,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三、四屆歷史學科評議組成員,上海市史志學會會長,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運河志》總主編;《辭海》(第七版)副主編;著有《中國歷史地理概述》《千古黃河》《椿廬史地論稿》《椿廬史地論稿續編》,主編《黃淮海平原歷史地理》《中國歷史人文地理》《中國歷史自然地理》等。
章節試閱
引言
運河(canal)一詞,在國際上通行的含義是為改良與擴充天然水路而建造的水道。一般是用以促進運輸,但早期卻是為許多特殊目的所設,如排除水澤區的水、灌溉耕種的土地、促進經濟發展及改進交通等。如果將灌溉、排水也算在運河的功能之內的話,那麼運河在中國南方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時期就已經出現,只是沒有文字記載而已。
作為以航運為主要功能的人工水道——運河,中國與埃及、巴比倫等是世界上少數幾個開發運河最早的國家。公元前7世紀,亞述人就在兩河流域開鑿了一條長八十千米的運河。公元前5世紀波斯鑿通了尼羅河至紅海的運河。此後,除了中國,世界上少有著名的運河出現。17世紀以後,法國、英國、中歐、俄國才紛紛有了較呈規模的運河出現。19世紀世界上出現了舉世聞名的三大運河:基爾運河、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這些運河在世界航運發展史上具有重大的作用。但是如以運河延伸路線之長,維持時間之久,工程之偉大和艱巨而言,中國在世界上則是獨一無二的。
以運河的延伸長度而言,在公元前3世紀的秦代,當時的運河已經溝通了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珠江五大水系。公元3世紀的曹魏時代,運河的北端已向北延伸至今河北省北部的灤河下游,也就是中國東部地區地理條件決定運河可能開鑿的最北端。到了公元7世紀的隋唐時代,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珠江等東部地區六大水系的運河系統基本完成。當時北抵北京,西達西安,南至杭州的南北大運河全長約兩千三百千米。到了元明清時代形成的京杭大運河,從北京至杭州,全長兩千餘千米,如果將浙東運河也計在內,則又要加上一百二十餘千米,無疑為世界之最。
以運河維持時間之久而言,公元前5世紀開鑿的邗溝運河,直至今天仍然是江淮之間的水運幹道,歷時兩千五百多年。公元前秦始皇時代開鑿的溝通湘、灕二水的靈渠,至今仍有航運、灌溉之利。今天鎮江至杭州的江南運河,最早形成於秦代,更是當今長江三角洲地區重要水運航路。較晚的形成於13世紀的山東運河,在今天濟寧以南的魯南運河段,仍然擔負着蘇、魯之間重要水運任務。歷史上人工運河的航運功能維持如此之久,這在世界範圍內也是絕無僅有的。
以運河工程之偉大和艱巨而言,自秦漢以來,歷代王朝為了修建各段運河曾動員數以千萬計的勞力,在自然條件極不理想的條件下進行設計和施工。秦始皇時代的靈渠,是世界上最早的越嶺運河。京杭大運河中山東運河段沿途山巒起伏,從山東臨清至江蘇徐州,全長約三百千米。因地處山東地壘西緣,運河所經的地勢是中間高,南北低,沿運需要分段建閘節水,才能通流,全線最多時建五十餘座閘;又因水源缺乏,將沿運地區數百眼泉水,開挖明渠輸送入運,並建四大水庫以供蓄泄。其工程之浩大、艱巨是世界上任何一條運河所無法比擬的,堪稱世界運河工程之最。
具有如此宏大規模和悠久歷史的運河工程,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和才智。同時,這一系列運河的開鑿,在中國悠久的歷史長河裡,曾經為維護和鞏固多民族國家的統一、發展地區之間經濟和文化交流方面發揮過重大作用。運河沿線集中了大量的人口,從而帶動了商品經濟發展,使沿運的城鎮由此繁榮興盛;與此同時,運河每年的修築、維護以及其他為保證通運的種種措施,也是歷代王朝最重視的國家行為。這類加施於自然界的種種措施,對中國沿運地區的自然環境曾產生過巨大影響;而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運河的淤廢通塞,也反映了沿運地區自然環境的變化。因此,研究中國歷史上運河的變遷、興衰,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中國三千多年來環境和社會的變遷。
引言
運河(canal)一詞,在國際上通行的含義是為改良與擴充天然水路而建造的水道。一般是用以促進運輸,但早期卻是為許多特殊目的所設,如排除水澤區的水、灌溉耕種的土地、促進經濟發展及改進交通等。如果將灌溉、排水也算在運河的功能之內的話,那麼運河在中國南方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時期就已經出現,只是沒有文字記載而已。
作為以航運為主要功能的人工水道——運河,中國與埃及、巴比倫等是世界上少數幾個開發運河最早的國家。公元前7世紀,亞述人就在兩河流域開鑿了一條長八十千米的運河。公元前5世紀波斯鑿通了尼羅河至紅海的運...
目錄
目錄
001 引 言
005 第一章 中國運河開鑿的歷史和地理背景及其特點
008 第一節 溝通江、淮、河、濟運河網絡的形成及其特點(先秦時期)
013 第二節 海、河、淮、江、錢塘、珠六大水系運河網絡的形成及其特點(秦漢時期)
016 第三節 地區間運河的蓬勃發展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
022 第四節 南北大運河的形成、發展及其意義(隋唐兩宋時期)
031 第五節 京杭大運河的形成、變遷及其衰微(元明清時期)
046 第六節 清末漕運改制後大運河的命運(民國時期)
049 第二章 運河工程反映中華民族在利用自然資源過程中的智慧和毅力
051 第一節 水源問題
082 第二節 運河沿線的地貌高差問題
092 第三節 運河和天然河流交匯問題
105 第三章 運河的運輸管理制度及其效果
107 第一節 歷代運河管理制度簡述
122 第二節 運河在運輸過程中的管理
138 第三節 運河的運輸能力及其限度
147 第四章 運河在中國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149 第一節 對維護多民族大一統國家發展的作用
157 第二節 全國城市、交通網絡的形成(沿運城市的發展和城市帶的形成)
178 第三節 加強全國各地區間經濟的聯繫和文化交流
193 第五章 運河發展的局限及其造成的影響
195 第一節 黃河變遷對運河的影響
198 第二節 運河變遷對中國東部平原環境的影響
207 第三節 運河通航和農業灌溉的矛盾
214 第四節 漕運改制和海運的興起對運河的影響
219 第六章 近百年來的運河及其展望
221 第一節 近現代以來的運河
232 第二節 21世紀大運河定位的思考
234 第三節 開發與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
236 結束語
目錄
001 引 言
005 第一章 中國運河開鑿的歷史和地理背景及其特點
008 第一節 溝通江、淮、河、濟運河網絡的形成及其特點(先秦時期)
013 第二節 海、河、淮、江、錢塘、珠六大水系運河網絡的形成及其特點(秦漢時期)
016 第三節 地區間運河的蓬勃發展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
022 第四節 南北大運河的形成、發展及其意義(隋唐兩宋時期)
031 第五節 京杭大運河的形成、變遷及其衰微(元明清時期)
046 第六節 清末漕運改制後大運河的命運(民國時期)
049 第二章 運河工程反映中華民族在利用自然資源過程中的智慧和毅力
051...
商品資料
出版社: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22-03-22ISBN/ISSN:9789888763665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48頁開數:18K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