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只有一種方法是有效的,
那就是用堅定的信念影響所有人,
影響不了的人,就排除出去。
16個影響人類的歷史思辨,1個終身受用的人生戰略,
讀歷史的因果,學做事的智慧!
你可以被別人當作敵人,
但你不能成為「唯一」敵人。
從敵人間的矛盾中看到機遇,
這就是以弱勝強的戰略智慧!
● 引以為傲的「公民制度」,是造成羅馬帝國衰亡的元兇?
● 實力最弱的奧地利,竟靠著「一場會議」主導了全歐洲的命運?
● 在海洋時代以前,「日不落大英帝國」只是個與世隔絕的邊陲群島?
● 兵不血刃的「文化輸出」,才是「美帝」強大的關鍵?
● 瑞士崛起不靠拳頭,而是靠談判桌,小國如何實現「雙贏」哲學?
俗話說「實力不夠,戰略來湊」,我們永遠會碰到比自己強勁的對手,「戰略思維」正是你扭轉逆境、擺脫強弱箝制的致勝關鍵。
戰略或許不能替代實力,卻可以放大實力;或許無法解決矛盾,但可以均衡各方利益。面對外部的強勢威脅,戰略思維得以讓你實現下剋上、柔剋剛、弱勝強,進而達到超乎想像的成功!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本書透過橫跨中西、洞鑑古今的各種歷史思辨課題,藉由過往歷史的縱深,深入剖析當今世界的縱橫,帶我們用一種更宏觀、更全面的角度,思考人類歷史上每個重要的「戰略時刻」,同時也引導我們用一種更多元、更符合全球化的現代戰略視角,重新理解現實,並迎向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
名人推薦:
【《歐美近代史原來很有事》系列作者】吳宜蓉、【「故事」網站專欄作家】金老ㄕ、【《歷史,就是戰》作者.網路說書人】黑貓老師、【暢銷作家.爆文學院創辦人】歐陽立中 好評推薦!
作者簡介:
羅振宇
思維造物董事長,「得到」App創始人。
2012年底創業,打造知識脫口秀節目《羅輯思維》,至今推出七季,點擊量超過20億。2015年推出「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開創「知識跨年」新模式。2016年推出知識服務App「得到」,開闢知識服務全新領域。彙聚各領域內容生產者,並以課程、電子書、有聲書、線下課程、得到高研院等豐富種類的知識產品,實現「終身學習」。到2020年年底,得到App已服務超過4000萬學習者。2020年推出節目《啟發俱樂部》,儼然已打造出頗具規模的「知識經濟」。
羅振宇對商業與網路的獨到見解,以及對人文歷史的深入思考,不僅影響了無數的年輕人,更讓他成為了當代「應用知識」的代表性人物,他的《羅輯思維》更堪稱華人世界「耳朵經濟」模式的最佳案例。
另著有《羅輯思維:迷茫時代的明白人》、《成大事者不糾結》、《羅輯思維:我懂你的知識焦慮》等作品。
章節試閱
我們為什麼要讀歷史?
《讀歷史,我可以學會什麼?》這本書裡,有兩個關於歷史的誤解。
第一個誤解,就是我們覺得歷史是有規律的,那些治亂興亡的背後,都可以總結出原因,然後就可以用來指導我們的行動。要不,怎麼司馬光給那部書起名叫《資治通鑑》呢?過去這麼說當然是有道理的,因為古代社會的變化比較緩慢,一代人的經驗當然可以分享給下一代使用。
但是,如果從比較大的尺度來看,所謂「鑑往知來」確實不太成立。
比如,現在歷史學界的研究認為,明朝的滅亡是和氣候變化中的小冰期有關的,和南美洲銀礦枯竭導致的通貨緊縮也是有關的。你看,這種強烈影響歷史的因素,從《資治通鑑》上是看不到的。歷史展開的過程往往是出其不意,所以鴉片戰爭之後的李鴻章才說了那句著名的話:「三千年未有之變局。」
歷史學家如此熟知歷史,能不能更好地預測未來?耶魯歷史學教授斯萊德說過一番很有意思的話。
他說:「我們熟知歷史,所以知道一切都有可能發生,無法直視的黑暗、意料之外的光明。不過,知道這些只能使我們更好地解釋現實,並不能使我們更好地預測未來。未來沒有什麼會必然發生,因為不知道哪隻蝴蝶會怎樣扇動翅膀。熟知歷史,使我們知道人這種動物能幹得出什麼事來,使我們對未來更有想像力。普通人要麼不夠了解歷史,要麼遺忘了歷史,於是失去了對未來的想像力。」
所以,讀歷史不是為了知道未來,而是為了理解現實,並對未來保持想像力。
那讀歷史是不是就沒有什麼實際用處了呢?我們都知道,過去兩百年現代化的歷程,對人類文明面貌的改造實在是太大了。就拿財富效應來說,過去一百年的積累,可能是之前幾千年的總和。在這種情況下,看歷史還有什麼用?
但這麼說也不對。
養成一種「歷史感」很重要。什麼是歷史感?我理解,就是回到歷史上每一個人、每一代人當時的處境裡去,重新理解那些活過、掙扎過、死掉的人們在當時所面臨的約束下所取得的成就。
只有這樣看,你才會看到一個真實的現代文明。人類文明的爆發,確實是在過去兩百年,但是就像第五個包子你吃飽了,前四個包子並不是沒有用一樣。
《讀歷史,我可以學會什麼?》這本書裡有一段話,說得特別好:
「我們今天所傳承的遺產比此前任何時候都更為豐富。它比伯里克利的豐富,因為包含了他以後的希臘文化精華;比達文西的豐富,因為包含文藝復興的其他巨匠;比伏爾泰的豐富,因為包含了全部啟蒙運動的結晶。如果歷史有進步可言,那不是因為我們生下來時比前人更健康、更美好、更聰明,而是因為我們降生於更豐厚的遺產之中,被更高的底座托起,以此前知識和藝術的全部成就為基,隨著它上升。所謂歷史,就是這遺產的創造和記錄,而所謂進步,就是它的拓展、保存、傳承和使用。」
說得多好。我還想再引申一下,培養歷史感的重要意義,就是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現實。
我們怎麼理解一個事物呢?比如,我眼前的這部電腦。我要理解它,並不只是要知道它本身。其實我做為一個文科生,對它內部的元器件、運算機理、軟件算法等的了解並不足夠多。我只是會用而已。
而我敢說,我了解這部電腦是為什麼?因為我了解它和世界的關係。我知道它是Apple公司出品的,我知道它裡面儲存了什麼文件。我在什麼情況下會用到這些文件?我帶它去過什麼地方?我通過它能幹什麼?等等。
其實,理解任何事物都是這樣,光知道它本身的樣子是不夠的,我們還要了解它和世界的聯繫。但是,只關注它和現實世界的聯繫,也是不夠的,我還要知道它和不同時間點上的人物和事件的聯繫。就像我為什麼要買這台Apple電腦。因為我知道Apple公司的歷史,因為我喜歡賈伯斯等等。你看,歷史不是過去了的人和事實,歷史就是現實的一部分,歷史是深度嵌入到我們對現實的理解中的。這就是歷史感的作用。
一件事在每個人嘴裡過一遍的時候
都要疊加自己的想像。
你知道的歷史真的可靠嗎?
歷史轉述,本來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比如希羅多德寫的關於埃及金字塔的記載,就不可靠。但這可不是說希羅多德這個人有問題,對於埃及人來說,希羅多德是一個外國人,而且隔了二千年的時間,難免有想像和附會的成分。
這讓我想起另外一件事,民國時期的歷史學界有一個古史辨派,也就是顧頡剛、錢玄同那批學者,他們系統地提出了一個理論——「歷史層累說」。
也就是說,我們今天看到的古代歷史,是在轉述的過程中,逐漸地一層一層被累加上去的。越到後來,說的歷史就越久遠,越到後來,中心人物的故事就越豐富。說白了,在那個時代,歷史和神話很像,是靠一代代人往上穿鑿附會地加東西,才形成我們看到的模樣的,不太可信,所以古史辨派又被稱之為疑古學派。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顧頡剛先生提出來的「大禹是條蟲」。中國人幾千年來都在講的古代聖王,堯舜禹中的大禹,是不是真實存在,在古史辨派看來,都是存疑的。當然在學術上關於這個問題有很多爭論,我們先不去管它。
古史辨派有一篇很有趣的文章,也是顧頡剛寫的,說孟姜女哭長城這個故事是怎麼來的。
孟姜女的故事中國人都很熟悉,她跟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台、天仙配並稱「四大愛情故事」。說的是孟姜女的丈夫范喜良被抓去修長城,然後累死了,孟姜女思夫心切,千里迢迢去找,結果得知了丈夫已死的消息。一悲傷就哭了十天十夜,把長城給哭塌了,找到了范喜良的屍體,安頓好丈夫的屍骨之後,孟姜女又把秦始皇給罵了一通,然後跳海自盡。
據說孟姜女跳海的地方就在山海關,到現在那兒還有一座孟姜女的廟。你看,時間、地點、情節、人物,都是有鼻子有眼的。可顧頡剛先生一考證,發現這個故事剛開始只有一個模糊的影子,然後是一代代人穿鑿附會,才把它編成了今天這個樣子。
這個故事最早的版本,是一條不到四百字的歷史記載。說的事也很簡單,就是在春秋早期——跟秦始皇一點關係都沒有,早了四、五百年——當時齊國發動了一場戰爭,有一個叫杞梁的人戰死沙場。不久之後,齊國的國君和杞梁的遺孀偶遇,畢竟是自己間接把杞梁害死的嘛,齊國君主有點愧疚,就要當著杞梁妻子的面弔唁一下杞梁。但是杞梁的妻子回絕了,因為按那個時候的禮節,如果要弔唁應該上家裡去,而不能在郊外隨隨便便地來一下。
就是這麼簡單的故事,本來的意思是說杞梁的妻子是一個非常遵循禮制的人,但是就從這個模糊的影子開始,後面就一點點地發生層累變化。
這事是發生在春秋時期,到戰國的時候,第一個層累出現了。原先杞梁的妻子是不哭的,但是戰國的傳說當中她已經開始痛哭流涕了,甚至當地的一種歌調,都是以她來命名的。
到了西漢的時候,故事就更加具體了,杞梁的妻子不但哭了,而且把城牆都給哭塌了,連後來跳水自殺的情節也都有了,只不過不是在山海關。
到了唐朝,情節就更豐富了,杞梁夫婦直接穿越變成了秦朝人,杞梁妻也哭塌了城牆見到了白骨。
再往後發展,就跟我們熟知的版本差不多了,只不過杞梁妻有了一個正式的名字叫「孟姜」,杞梁也改頭換面變成了「范喜良」。總而言之,我們熟悉的那個「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最早也是在明朝才完成的。
古時候人寫東西就是這樣,我們今天在乎的什麼著作權,他們是不在乎的。明明是自己寫的東西,要假裝是古人寫的,比如《黃帝內經》,是西漢人寫的,也要硬塞給上古的黃帝。
《三國志》裡有個段子也很有意思。話說曹丕,就是曹操的兒子霸占了袁紹的兒媳婦。曹操身邊的一個謀士孔融就看不下去了——就是那個四歲讓梨的孔融——於是他就告訴曹操,說這事沒什麼了不起,當年周武王推翻紂王之後,也曾把紂王的媳婦妲己賜給了自己的弟弟周公。孔融的本意是諷刺一下,結果曹操信以為真,還真去查典故去了。找了半天沒找到,就來問孔融,此事典出何處?孔融哈哈大笑說:「以今度之,想當然耳!」你讓兒子霸占人家媳婦,那想來古人也是這麼幹的啊。
其實這也不是中國文化的特點,在所有的口語文化中,事實和想像之間的界限其實都很模糊。
比如早年間我看過一本書。作者當時在藏區的黃河上漂流,有一次在一戶藏民家裡喝茶,主人就講起一件剛剛發生的事:一個黃河考察隊的船剛剛在鄂陵湖上沉沒,說這船在湖上飛速行駛,湖底的山尖把那條船像魚一樣從中間剖開,船像箭一樣沉了下去,講得充滿了細節,是繪聲繪色。但是沒過幾個小時,作者就遇到了那支考察隊,他們的船原來只是被一個橋墩撞翻了,有驚無險,沒有任何傷亡。
作者就感慨,這麼近的距離,這麼短的時間,一個消息就能變形到這個程度,可見口語文化的想像力。那戶藏民的主人肯定不是有意說謊,這就是文化傳統,一件事在每個人嘴裡過一遍的時候都要疊加自己的想像。
我今天說這個,並不是想重複古史辨派的結論,說古代歷史的記載都是不可信的。恰恰相反,這可能正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歷史記載上的造假和層累,換一個角度看就是文化基因的變異和創造。
有一次,我問《浪潮之巔》作者吳軍老師:「你覺得人工智能在創造力上會徹底替代人類嗎?」吳軍老師說:「暫時看,不可能。」為什麼呢?
他的答案很有意思,他說因為機器不會犯錯。
你想,根據進化論的原理,物種的演化就是一代代地抄襲上一代的基因。但是總會有抄錯的地方,那些有利於適應環境的錯誤就被保留下來,這就是物種演化的根本機制。
其實不僅是物種,人類所有的創造性進步也是這麼來的。不斷犯錯,不斷產生變異,在變異中再進行選擇,然後才有那麼一點點進步。因為機器暫時還不會犯錯,所以機器沒有根本上的創造性。
而人類和機器相比,不可靠,會犯錯,能想像,能層累地堆積各種想當然的東西,這恰恰是人類創造力的源泉。
我們為什麼要讀歷史?
《讀歷史,我可以學會什麼?》這本書裡,有兩個關於歷史的誤解。
第一個誤解,就是我們覺得歷史是有規律的,那些治亂興亡的背後,都可以總結出原因,然後就可以用來指導我們的行動。要不,怎麼司馬光給那部書起名叫《資治通鑑》呢?過去這麼說當然是有道理的,因為古代社會的變化比較緩慢,一代人的經驗當然可以分享給下一代使用。
但是,如果從比較大的尺度來看,所謂「鑑往知來」確實不太成立。
比如,現在歷史學界的研究認為,明朝的滅亡是和氣候變化中的小冰期有關的,和南美洲銀礦枯竭導致的通貨緊縮也是...
目錄
第1章:我們為什麼要讀歷史?
第2章:你知道的歷史真的可靠嗎?
第3章:歷史的蝴蝶效應——怎麼理解歷史的演化?
第4章:一個大國是怎麼走向衰弱的?
01 羅馬帝國的衰亡——一個轉折點
02 羅馬帝國的衰亡——社會狀態
03 羅馬帝國的衰亡——衰亡與啟示
04 大航海時代的強國如何走向衰弱?
第5章:小國的生存之道
01 正和博弈與獨占資源
02 獨立小國的紅利
第6章:從美國崛起看大國崛起之路
01 「消失」的邊疆——早期拓疆
02 正確理解海權——走向世界
03 建立全新模式的帝國
第7章:海權與海戰思維改變了什麼?
第8章:戰略思想怎麼影響國際局勢與個人?
01 強弱格局產生
02 實力不夠,戰略來湊
03 國際戰略與人生戰略
第9章:什麼影響著國際關係?
第10章:在那些重要的歷史節點上,人們是怎麼達成共識的?
第11章:古代的人們憑藉什麼控制局面、統治「天下」?
01 「天下」——一次統治概念的創新
02 一次創新,影響千年
第12章:相比古代政治,現代政治有什麼本質的變化?
第13章:社會福利是怎麼回事?
第14章:古代的「財政」和今天一樣嗎?
01 稅收的變化
02 土地與稅收
03 中國古代稅收遇到的問題
04 稅收怎麼影響了歷史?
05 財政大轉型
第15章:首都怎麼定?有講究
第16章:官僚系統怎樣影響著我們的社會?
01 大組織的功過
02 官僚系統出問題,後果很嚴重
03 個人面對大組織應該怎麼作選擇?
04 現代社會的官僚系統
羅胖歷史書清單
我的歷史書清單
第1章:我們為什麼要讀歷史?
第2章:你知道的歷史真的可靠嗎?
第3章:歷史的蝴蝶效應——怎麼理解歷史的演化?
第4章:一個大國是怎麼走向衰弱的?
01 羅馬帝國的衰亡——一個轉折點
02 羅馬帝國的衰亡——社會狀態
03 羅馬帝國的衰亡——衰亡與啟示
04 大航海時代的強國如何走向衰弱?
第5章:小國的生存之道
01 正和博弈與獨占資源
02 獨立小國的紅利
第6章:從美國崛起看大國崛起之路
01 「消失」的邊疆——早期拓疆
02 正確理解海權——走向世界
03 建立全新模式的帝國
第7章:海權與海戰思維改變了什麼...
商品資料
出版社:平安文化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22-04-01ISBN/ISSN:9789865596712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04頁開數:25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