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暢銷書排行榜Top1
☆ Amazon 4.5顆星!長踞商管、策略暢銷排行榜
☆ 翻譯成21種語言,全球熱銷
☆ 諾貝爾獎得主尤努斯、創新大師克里斯汀生、《執行力》作者夏藍、《與成功有約》作者柯維、玉山金控董事長黃永仁、聯強國際集團總裁杜書伍 重量推薦
☆新增讀書會導讀指南
「本書不只是敘述成功過一次的公司的經歷,而是深入研究許多公司『如何』漸進執行其策略,提出『如何』做到有效執行的因果理論。相信你也會跟我一樣喜愛它。」──破壞式創新大師克雷頓‧克里斯汀生
日常工作忙不完,如何徹底執行策略目標?
缺乏執行力,是組織最大的管理黑洞!
策略很明確,為什麼終究以失敗收場?
改革大張旗鼓,為什麼落得無疾而終?
大家都知道目標是甚麼,為什麼就是做不到?
70%的原因,都是缺乏執行力!策略失敗,鮮少是因為缺乏遠見。
過去管理學即使談執行力,都還停留在「執行力有何重要?」的觀念陳述。知道「該做甚麼」與了解「如何做到」,兩端間其實有巨大的鴻溝!
以暢銷書《與成功有約》影響全球一千五百萬人的富蘭克林柯維顧問公司,則把焦點落在「如何做到」的實際執行面,投入15年的時間、從全球超過一千五百個各領域組織中高階主管的執行經驗,淬煉出「執行力的四修練」,告訴讀者「如何才能貫徹執行力?」
■修練1 鎖定超級重要目標 ■修練3 設置醒目記分板
■修練2 從優先指標下手 ■ 修練4 落實當責
這四個修練看來不難。但我們日常的工作就像是「旋風」,耗盡心力,讓我們無力聚焦任何新計劃,是執行力最大的敵人。本書則提供明確的執行步驟、輔助案例、設計實用的查核與練習表,各層級都可以依循落實執行力。並且舉出在製造業、高科技產業、銷售團隊、政府機構的實例,對各行各業都極具參考價值。新增讀書會指南,幫助團隊快速建立共識,同步持續改變。運用這本書,公司、組織、團隊或個人都能:
終結總是無疾而終的行動方案;幫助團隊成員與組織目標達陣;
持續推動改變行為的策略;達成每日工作之外,仍能徹底執行最重要的目標
作者簡介:
蕭恩.柯維(Sean Covey)
富蘭克林柯維顧問公司(FranklinCovey)全球解決方案執行副總,掌管該公司在141個國家的業務,並身兼該公司的教育業務總監。在擔任首席產品設計師時期,他組織及指導構思和發展「執行力四修練」流程的原始團隊,從此開始熱心倡導與推行這套方法。他也督導公司推出的其他知名解決方案的設計與發展,其中包括《與成功有約》(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他是《紐約時報》暢銷作家,著有《傑出青少年的六個決定》(The 6 Most Important Decisions You’ll Ever Make)、《七個好習慣》(The 7 Habits of Happy Kids)等書。他的著作被譯為二十國語言,全球熱銷超過五百萬本。
克里斯.麥切斯尼(Chris McChesney)
富蘭克林柯維顧問公司的全球執行業務總監,「執行力四修練」流程的主要發展人之一,領導公司持續設計與發展這些原則超過十年,並為全球各地無數組織提供顧問服務,幫助它們獲致非凡成果。
吉姆.霍林(Jim Huling)
富蘭克林柯維顧問公司的常務顧問,經常指導大規模組織推行這套方法。霍林曾在企業界擔任領導職務三十多年,包括擔任一家獲評為「二十五家全美最佳就業公司」的企業的執行長。
譯者簡介:
李芳齡
譯作超過百本,包括近期譯《謝謝你遲到了》、《心態致勝》、《人生本來就塗塗改改》、《黑天鵝與不叫的狗》、《被討厭的商機》、《TED TALKS說話的力量》、《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平台經濟模式》、《Google模式》等。
章節試閱
【內文試閱】
第1章 鎖定極重要目標 (節選)
紀律一的首要任務是:把心力聚焦於一、兩個能產生重大改變的極重要目標,而非分散於數十個、每個只能獲得普通關注的目標。少了這項紀律,其他三項紀律實行得再好也無濟於事。
為何多數領導人難以專注聚焦?問題並不是出在他們不明白聚焦的必要性。我們每星期都和全球各地的數十支領導團隊共事,幾乎所有人都承認自己需要提高專注力。儘管有此認知和渴望,他們仍然身陷太多相互競爭的優先要務,把團隊拉往太多不同方向。「領導人無法聚焦」也就成了一種通病。
紀律一要你縮小聚焦,並未要求你縮小日常工作旋風規模及複雜程度,只不過假以時日,對極重要目標的專注可能會連帶產生這種影響。
旋風包括為維持事業日常營運而必須做的所有急迫活動,紀律一指的聚焦於「極重要目標」,就是要在旋風的需求之外,縮減企圖達成的目標數量,只聚焦於少數非常重要的目標,才能讓人在旋風中集中心力達成目標。
簡而言之,紀律一就是要把更多的心力集中投入更少的目標,因為在訂定和追求目標時,報酬率一定會遞減,這是如同地心引力定律般的鐵則。
▎專注方能造就完美
一支團隊若在日常工作旋風的需求之外,只聚焦於兩或三個目標,團隊成員通常能夠達成。但如果訂了四到十個目標,根據經驗顯示,通常只能達成其中的一或兩個,團隊也會因達成率過低,變得畏縮卻步。
若在日常工作旋風之外,追求十一至二十個目標,團隊則會完全失焦,最終一個目標也達成不了,因為面對這麼多的目標,成員已經被搞得暈頭轉向了,更別說執行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紀律一的基本原理是:人類天生擅於一次做一件事,而且可以做得很好。你也許會自豪自己可以同時執行及完成很多事,但對於極重要目標,你必須投入全部心力。
賈伯斯經營的蘋果公司是一個大企業,他大可驕傲地推出更多產品,但他選擇聚焦於少數「極重要」的產品,他的集中專注風格很出名,所締造的成果也很出名。
科學研究結果顯示,在任何一個時刻,人腦只能完全專注於一個事物;你無法在邊講手機、邊吃漢堡的同時,以最佳的心力開車,更別提同時進行多個重要的事業目標了。麻省理工學院的神經科學家米勒(Earl Miller)說過:「試圖專注於兩件事務,會導致大腦的處理能力負荷過量……。尤其當人們試圖同時執行相似的事務時,例如寫電子郵件、講電話,這些事務競相使用腦部的相同部分,試圖同時執行太多工作時,大腦的處理速度就會減緩下來。」簡單如處理電子郵件、講電話之類的事務況且如此,可想而知,對於那些可能改變你事業的目標,失焦會造成多大的影響了。
史丹福大學教授納斯(Clifford Nass)說,在我們的多工作業文化中:「專司掃瞄、略讀和同時處理多件事的神經迴路,一直在擴張與強化,但專司以專注力深入閱讀及思考的神經迴路,卻持續減弱或磨損」,其結果就是「習慣多工作業者可能會犧牲了首要事務的表現,他們被無關緊要的事務害了。」(首要事務即本書中的極重要目標)美國的國家神經與中風疾病研究院的研究學者葛拉夫曼(Jordan Grafman)指出:「一昧追求多工能力,反而減損了我們深入思考和創意思考的能力……,愈是多工作業,就愈無法深思熟慮、思考問題和推理。」
其實,你不必讓自己的大腦過度負荷,只要讓大腦一次專注於一個極重要目標,但同時仍能察覺其他要務就行了。最佳的例子莫過於機場塔臺了。
同一時間正往機場飛近、準備從機場起飛,或在機場上滑行的飛機可能有上百架,它們全都很重要,尤其你剛好在其中一架飛機上的話!但是,對一名塔臺航管員來說,當下最重要的飛機只有一架,就是正要降落的那架飛機。航管員知道雷達上還有其他架飛機,他會持續追蹤它們,但當下他的才能與專業只聚焦於這架正要降落的班機。這時候最重要的是讓這架飛機安全無誤地降落,其他事反而沒那麼要緊。因此,他一次只會全心引導一架飛機降落。
極重要目標為主,其他目標為輔極
重要目標的道理也是一樣,它們是你必須在日常要務之外完美達成的目標,為此,你必須願意做出困難的選擇:在你的雷達上區分「極重要」的目標和其他許多只是「重要」程度的目標。然後專注且克盡全功地推動極重要目標,直到完美地達成它為止。
這不是要你放棄所有其他的重要目標,它們仍然在你的雷達上,但它們不需要你在當下克盡全功、投入最佳心力。更何況其中有些目標可能永遠不值得你付出最佳心力,有些目標甚至根本就不應該推動!
那些試圖同時推動許多目標的人,通常落得所有目標都做得很平庸的下場。你可以忽視聚焦的原理,但它不會放過你;當然你也可以運用這個原理,一次一個,然後不斷達成你的首要目標。
▎領導者專注單一目標的挑戰
請思考以下這個嚴肅的問題:為什麼領導人會有這麼大的壓力要擴增、而非縮減目標數量?明明了解聚焦的重要與必要性,為何實際做起來會如此困難?
你可能會說:因為領導者幾乎每天都能看出十多處需要改進的現況,以及十多個想掌握的新機會。除此之外,別人(和別人的議程)也可能在領導人的目標清單上增添更多的目標,尤其是來自主管的命令與要求。
不過,多數時候,真正的罪魁禍首並非任何外力,而是領導者自己。套用連環漫畫《波哥》(Pogo)裡的一句話:「我們遇到了敵人,那敵人就是我們自己。」想更上一層樓固然是件好事,但實際上,你的最大敵人往往就是自己。這樣的覺察是一個很好的開始,接下來,讓我們坦誠地檢視這樣的傾向。
驅策團隊做太多事、追求太多目標的原因之一是:身為領導者的你,必定是滿懷雄心抱負和創造力,而組織最喜歡培養的正是這樣的人才。但問題是,有創造力和雄心抱負的人總想做更多的事。如果你是這樣的人,那麼你天生就是會違背紀律一。
另一個原因是:你想為自己下的賭注避險,也就是說,你覺得讓團隊同時追求很多目標,其中至少會有一些奏效吧!而且,萬一失敗的話,沒有人能質疑你的團隊是否夠努力。儘管你知道,更多未必更好,但「看起來」卻更好,尤其是在上司眼中。因此,你可能排斥追求較少的目標,因為在目標較少的情況下,責任更大。於是,你選擇增加目標數量,藉以提高成功機率。
勇於對好構想說「不」
但縮減目標數量所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你必須對很多好構想說「不」。為了實行執行力四紀律,你甚至必須對一些優異的構想說「不」,至少在這個階段你必須對它們說「不」。要一個領導者對好構想說「不」,是很違反直覺的;但如果面對好構想總是來者不拒,那絕
對是摧毀專注力的最佳武器。
更棘手的是,好構想通常不會一次全部出現,讓你從中挑選。它們通常是一次來一個,每個構想又看起來都很有道理,令你難以抗拒,於是你便掉入了自己設下的陷阱。每個面臨這種挑戰的領導人,都應該在辦公室明顯處張貼以下這句話:
好構想的數量永遠多於執行負荷力!
「一次只聚焦於一或兩個極重要目標」的重要性再怎麼強調都不為過。聽起來雖然反直覺,但一定要這麼做!
在蘋果公司被評選為「二十一世紀前十年最佳品牌或最佳廠商」之前,當時的營運長(現為執行長)庫克(Tim Cook)曾向其股東說:「蘋果公司是我所知道、讀到或認識的公司當中最專注的一個,我們天天對許多好創意說『不』,我們對優異的創意說『不』,為的是專注於好構想的數量永遠多於執行負荷力!很少數的東西,使我們能夠對所選的東西投注極大心力。今天各位面前的桌子,大概就能擺下蘋果出產的所有產品了,但蘋果去年的營收卻高達400 億美元。」
蘋果公司對好創意說「不」的決心,為其競爭者帶來破壞性極大的後果。我們曾經和蘋果iPhone 的一個直接競爭製造商共事,該公司負責開發一個新介面以和iPhone 競爭(多麼艱巨的一項任務啊)的領導人與我們會面時,很沮喪地搖頭嘆氣:「真是不公平啊,我們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上推出了四十多款手機,而他們只推出一款!」還有什麼比這番話更能推銷我們的執行力紀律一呢?
誠如史帝芬.柯維所言:「你必須決定什麼是你的第一要務,並且有勇氣愉悅地、面帶微笑地、毫不後悔地對其他事項說『不』。為了這麼做,你內心必須燃燒著熱情,對你的第一要務說『是』。」
阻礙紀律一實行的陷阱
有兩個陷阱會阻礙你實行第一項紀律,第一個陷阱就是對好創意或構想來者不拒。一旦你了解了「縮小聚焦、向許多好構想說『不』」的重要性,就能避開這第一個陷阱。不過,第二個陷阱比第一個陷阱更普遍,那就是:試圖把日常工作中的每件事都變成極重要目標。
組織採行的種種績效指標充斥在日常工作中,團隊把80%的時間和精力花在維持或改進旋風,這絕對沒錯,畢竟讓船浮著不沉是第一要務。但如果把百分之百的時間和精力,都用來同時改進所有績效儀表板的話,那就會大大失焦了。
同時對所有績效儀表板施力,就像把所有手指同時施力於一張紙上,試圖戳出很多洞,最後卻連一個洞也沒戳出來;任何一個儀表板都收不到足以改變人員行為的力道。想讓許多績效儀表板的指針動起來,需要做出數十種的行為改變。而聚焦於一個極重要目標,就像用一根手指戳一張紙,所有力道集中於這根手指,就一定能戳出一個洞來。
有些目標靠著領導者的一聲令下就能達成(例如資本投資、人員擴充),但絕大多數的計畫或策略目標卻需要團隊成員改變自身行為,才有可能達成。然而,無論你多麼嚴厲要求,也沒有人能一次就改變那麼多行為。因此,同時改進日常工作旋風中的每個績效數字,會花掉你的所有時間,結果卻是毫無建樹。
那麼什麼才是你該做的?縮小聚焦,只專注於一或兩個極重要目標,持續把團隊的時間和心力投注於這些目標。換言之,若你想要團隊成員展現高專注、高效能,就必須讓他們聚焦於一、兩個極重要的目標。
▎如何辨識極重要目標?
「極重要目標」是指能夠創造大改變或大影響的目標,是策略的引爆點,因此,你要把沒用在日常工作的20%時間與心力投入這個目標。但在這麼多可能的目標當中,哪一個才是你的極重要目標呢?
有時候極重要目標的選擇很容易,但有時候也令人很困惑。在選擇極重要目標時,如果你問自己:「什麼最重要?」那你的想法可能會一直在繞圈圈,因為日常工作中的急迫要務全都爭相成為「最重要」的那一個,每個要務都有中選的好理由。
以下是發生在某個製造廠裡的對話。有人說:「我告訴你們,品質最重要,它應該成為我們的極重要目標!」另一個人說:「哎,別忘了,是我們的生產支付這裡的一切費用耶!」第三個人說:「抱歉,我不認同兩位的意見,安全性才是最重要的。你們的人曾經因為工安意外受重傷嗎?如果你們經歷過這樣的事,就會同意我的看法了。」
這樣的爭論只會讓人覺得洩氣與困惑,而且完全失焦。前述對話的問題癥結在於領導者問錯了問題。在決定極重要目標時,不能問:「什麼最重要?」應該問:「在我們營運的其他部分保持目前績效的前提下,哪一部分的改變能帶來最大的影響?」這個問題將改變你的思考方式,並幫助你清楚辨識出能夠創造重大影響的極重要目標。
別忘了,團隊有八成的時間與精力還是會放在日常工作上,所以,你不用擔心辨識出一或兩個極重要目標,會導致團隊忽視其他要務。一旦不再有這種擔心,你就能開始朝極重要目標前進了。
極重要目標可以來自日常工作旋風內或旋風外。若是來自旋風內,它可能是某個嚴重出問題而需要修補矯正的部分,或某個價值主張中未被實踐的要素,例如計畫完成時間嚴重落後、成本失控、顧客滿意度低落等等。也可能是你的團隊在某個領域已經表現得很好,若能進一步利用這個強項,則可產生顯著影響。例如,把醫院病患滿意度從85%提升至第95%,可顯著提高整體營收。
若是來自旋風外,極重要目標的選擇往往跟策略性改變有關,例如推出一項新產品或服務,以應付競爭威脅或掌握巨大機會,這也許是能夠創造大改變或大影響的極重要目標。切記,由於這對團隊而言是全新的東西,因此,這類極重要目標需要更明顯的行為改變。
不論極重要目標來自旋風內或旋風外,你的實際目的並非只是達成極重要目標,還要使新的績效水準變成團隊作業中很自然的一部分。基本上,極重要目標一旦達成,效果會回歸到日常工作旋風裡,使旋風為之改變。
由於長期性問題已經解決,新績效水準穩定了,旋風就不再像之前那麼混亂無序,而變成效能更高的旋風,使團隊得以從更堅實的基礎出發,追求下一個極重要目標。
【內文試閱】
第1章 鎖定極重要目標 (節選)
紀律一的首要任務是:把心力聚焦於一、兩個能產生重大改變的極重要目標,而非分散於數十個、每個只能獲得普通關注的目標。少了這項紀律,其他三項紀律實行得再好也無濟於事。
為何多數領導人難以專注聚焦?問題並不是出在他們不明白聚焦的必要性。我們每星期都和全球各地的數十支領導團隊共事,幾乎所有人都承認自己需要提高專注力。儘管有此認知和渴望,他們仍然身陷太多相互競爭的優先要務,把團隊拉往太多不同方向。「領導人無法聚焦」也就成了一種通病。
紀律一要你縮小聚焦,並未要求你...
作者序
【推薦序一】
贏在執行力
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
創辦英特爾(Intel)、擔任執行長及董事會主席多年的葛洛夫(Andy Grove)教會了我許多非常珍貴的東西。其中之一便是發生在「賽揚」(Celeron)微處理器會議上的一段插曲。
「賽揚」是葛洛夫和幾位同事一起研發出來的。當時,我還是英特爾的顧問。根據破壞式創新理論,我察覺到英特爾正面臨一個威脅:超微半導體(AMD)和新瑞仕(Cyrix)兩家公司開始進攻微處理器低階市場,銷售更廉價的晶片給那些製造入門款電腦的廠商,而且取得了相當的市場占有率,並開始進攻更高階市場。面對這樣的挑戰,英特爾必須迎擊。
會議中場休息時,葛洛夫問我:「我該怎麼做?」我立刻回答他:「必須設立一個獨立自主的事業單位,有自己的間接成本結構與銷售團隊。」
葛洛夫以他特有的低沉嗓音說:「你真是個天真的學者!我是問你,我該怎麼做,你卻告訴我,我要做什麼。」接著又說:「我知道我必須做什麼,只是不知道要怎麼做。」當下,我簡直無地自容。葛洛夫說的沒錯,我的確是個天真的學者,竟然讓他看出我不懂「什麼」(what)與「怎麼」(how)的區別。
在飛回波士頓的途中,我不斷思忖是否應該改變自己的研究重心,嘗試發展出一個有關「如何做」的理論。後來,我放棄了這個想法,因為我實在想不出來要如何發展這樣的理論。於是,我的研究工作繼續聚焦於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什麼」部分,也就是所謂的「策略」,後來收穫頗為豐富。
「方法」可以預測、重複
許多策略研究者、顧問及商管書作者都提供了不少靜態的觀點——關於技術、公司和市場的「快照」(snapshot)。也就是在某個時間點上,呈現成功的公司和困頓掙扎的公司存在哪些差異,或是表現較佳的企業主管具備哪些特徵。這些定格的照片總在明示或暗示我們:如果你也想和這些「模範生」做得一樣好,那你最好就照著他們的方法做。
然而,我和我的同事沒有選擇「照相」這門專業,而是選了「電影」製作。我說的並不是你在電影院裡看的那種由製作人、編劇構思情節後所拍出來的影片。我們在哈佛製作的電影是「理論」,敘述什麼原因導致什麼情況的發生,以及為什麼。而這些理論也就成了影片的「情節」。
不同於戲院裡放映的電影充滿懸疑與驚訝,我們的影片情節具有十足的可預測性:你可以把影片裡的主角換成不同的人、公司及產業,然後再重看影片;也可以選擇這些演員在影片中的行動。由於影片的情節有其因果理論,因此你完全可以預測這些行動的結果。
「那不是很乏味嗎?」你可能會這麼問。對於那些追求娛樂效果的人來說,或許是吧;但對於必須知道自己採行的策略(也就是「方法」)是否正確的經理人而言,確定性當然是愈高愈好。
由於理論就是這些影片的情節,所以你可以不斷倒帶重看,以了解在某個時點上,什麼原因導致了什麼結果,以及為什麼。這些影片的另一個特色是:它可以讓你預見未來。你可以根據身處的不同狀況,改變計畫,並且看到改變後的結果。
不是我個人自誇:我們在策略、創新與成長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經對那些花時間去閱讀、了解策略理論的經理人產生了相當大的助益,使他們比以往更常成功、更容易維持成功。
用實例演繹「做法」
如今,尚待努力發掘的部分是:在變革期間該「如何」(how,做法)管理公司?直到本書問市前,這個部分的相關研究還是很少。
原因就在於,策略的因果理論(即「what」的部分)通常來自於深入研究一家公司,例如我對磁碟機製造公司的研究。反觀策略變革的「如何」部分,每家公司都隨時在發生,因此你不能只研究一家公司的這種現象一次,就發展出相關的理論,而是要花很多年時間,並一再研究許多細節,才可能成功。
由於策略變革的「如何」部分的規模太大,我和其他學者不得不略過這個部分,因為我們根本無法從事這種規模的研究,這需要洞察力與規模深廣如富蘭克林柯維顧問公司(FranklinCovey)這樣的機構,才可能辦得到。
這也是我對本書問市深感振奮的原因。本書不只敘述那些成功過的公司的經歷,還提出了「如何」做到有效執行的因果理論;這些理論並非有效執行的定格照片,而是可以一再倒帶研究的影片。
身為領導者的你,只要把公司和人員放進影片中當演員,就能看到公司尚未發生的未來。本書深入研究了許多企業「如何」漸進式地成功執行公司策略,相信你也會跟我一樣喜愛它。
(作者為哈佛商學院教授、《創新的兩難》系列書籍作者)
【推薦序二】
執行力,贏得未來的力量
黃永仁
隨著資訊科技與全球化的發展,各產業的生態系統與商業模式不斷創新,企業面臨的挑戰也持續變化。然而,真正影響成敗的關鍵卻依然不變,那就是:如何打造精準的策略與超強的執行力。
精準的策略來自於明確的使命與願景,最重要的是堅持「做對的事情」;超強的執行力則來自於團隊合作的企業文化,最重要的是快速有效地「將事情做對」,唯有兩者兼具,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脫穎而出,朝向永續經營之路邁進。
本書在探討執行力最困難的問題,也就是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超強的執行力,書中提出透過「鎖定極重要目標」、「從領先指標下手」、「設置醒目計分板」、「落實當責」等四項紀律,有系統地聚焦資源在最重要的地方。只要點燃團隊的熱情,就有機會達成任何的目標。
在提升執行力的過程中,首先會遇到「極重要目標」與「日常工作旋風」兩者間的衝突,這個衝突的本質其實就是長期和短期的抉擇,在衡量長短期優先順序時,用心選擇「做」與「不做」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抉擇的勇氣。
玉山金控透過各種培育訓練與相互溝通的機會,不斷向全體員工傳達「從未來看現在」的重要性,在資源充足時,盡力做到長期與短期的平衡,但是當兩者無法得兼時,即使必須犧牲短期的利益,也要勇敢選擇長期的價值。因此,真正的執行力是做「困難但對企業未來有重大影響」的事,而不是做安全且容易的事。
執行力的四項紀律是從「落實當責」開始,然後將四項紀律結合起來,凝聚所有團隊成員的方向。當團隊成員都具備當責的態度,並聚焦於極重要目標後,接下來就是「從領先指標下手」,進行充分的溝通與擬定詳細的執行計畫,透過「設置醒目計分板」提升透明度、熱情與績效管理。
在玉山,執行力不是用說的,而是用做的;不是依靠監督或制度的規範,而是來自於主動與積極的態度。同時,我們也認為主管有責任、有義務帶領團隊離開舒適區,推動變革與創新,改變團隊的行為,克服更巨大的挑戰。
優質企業文化是執行力的基礎
想要擁有超強的執行力,建立優質的企業文化是最重要的基礎工程。企業文化並非口號或掛在辦公室牆上的標語,而是企業內所有人共同的工作價值觀與人生服務觀之行為準則。
從經營團隊的以身作則、所有主管的身體力行、到每個員工在日常
工作中的實踐,企業文化便是如此一點一滴在企業每個角落累積而成。唯有如此,才能自然而然讓企業文化內化成為員工的DNA,進而做好執行力的修練。
失敗者遇到困難後會找到藉口,成功者面對挑戰時會找到方法。精準的策略與超強的執行力就是企業成功的方法,雖然看起來容易,但必須要全力以赴、燃燒熱情,才能逐步從聚焦、釐清、投入,到最後達成目標。
策略成功與否乃由執行力決定,一流的策略加上三流的執行力,贏不過三流的策略加上一流的執行力。在未來的世界中,誰擁有一流的策略加上一流的執行力,誰就能贏得最後的勝利。
(作者為玉山金控董事長、玉山金控/銀行創辦人)
【推薦序三】
空有策略,只會光說不練
杜書伍
過去一、二十年裡,大家不斷地在談策略,認為策略很重要。這其實有個時代背景,因為早年企業不是很重視策略,直到後來發現它的重要性,才開始提倡策略,這當然沒錯。但在這樣的氛圍下,企業只要一談策略,好像就變得很有高度、很有遠見,而且大受媒體歡迎,觀眾更是用景仰的眼光凝望大談策略的人。
時間一長,大家不知不覺開始只喜歡「談」策略,而忘了要去「執行」,久而久之就出現了一個很大的後遺症,那就是:光說不練。
策略與執行的兩大認知
連企業選擇CEO 的標準也變成訂策略,誰的策略訂得好,誰就能坐上CEO 的位子,「執行」彷彿成了底下功能性主管的事。然而談策略的人不懂執行,很容易產生「知行不合一」的現象。其實,對策略與執行必須先有兩點認知,才不會陷在策略裡,而忽視了執行:
1.知識本身沒有價值,被運用後的「結果」才有價值。創意也好、雄才大略也好,沒有執行、執行得不好或無法執行,都是沒有價值的。所以我們必須打破「唯有策略高」的迷思,這是很重要的觀念。
2.執行所需的時間至少是創意發想的一百倍。依照我的經驗,從發想到執行的過程中,創意發想往往花不到1%的時間,剩下的99%都用在執行上。所以,策略和想法不能太多,否則你第一個策略還沒執行完成,又被第二個策略改了樣,這樣的策略等於不存在。
策略的執行要產生效果,少則三、五年,多則十年以上。當今成功的企業很可能在二、三十年前就已擬定好策略,然後花幾十年的時間去執行,期間不斷豐富這個策略,才有了今日的榮景。
執行策略的三大重點
執行策略時,有以下三個重點要注意:
1.策略要邊執行邊修正。只靠空想、沒有實際去做,很多東西是掌握不住的。高階主管談策略,講得好聽是「大氣」,講得直白點就是「粗糙」。所以執行時要步步為營,摸著石頭過河,不斷視情況調整方向,一面做一面補充更詳細的計畫,逐步將策略修正得更精準。
開始執行以後,你會發現原來有這個、有那個,可以做這個、做那個,你對策略精髓的掌握會愈來愈準確,策略豐富度也愈來愈高。我工作了幾十年,到後來才發現原來一開始規劃策略時,只能抓到實際狀況的30% 而已。如果照那些管理學者說的做詳細規劃,那等你規劃完,天都亮了。
2.領導者的宣導要即時直接。策略執行之初,過程會很混亂,也會出現各種不同的聲音,有人反對、有人質疑不可行。這時候領導人要不斷闡述、宣導,幹部要滿場跑,甚至要經常到第一線回答問題。你不能等著政策一層一層傳下去,這樣太慢了。而且回答要即時,否則底下的人一有疑慮就卡住了,接著隔壁的也不做了,因為大家都不願意改變。
這當中又可以延伸出一個重要觀念:沒有政策可以達到百分之百的效果,能夠有98% 的成效就已經很厲害了,另外2% 就是要耗損、要犧牲。而且為了完成那2%,你可能要花五倍的代價。只是推動政策的時候,很多人會為了那2% 的特殊狀況,說這個策略不可行,甚至可以舉出五十種、一百種無法處理的狀況來反對你,而那些狀況發生的機率加起來也不過才2% 而已。
3.不畏反對,堅持到底。有時候,執行者在心理上沒辦法那麼快適應新政策,執行因此無法一次到位,這時候就要階段地推動。即使如此,到最後還是會有人持續反對,他可能是既得利益者,也可能單純是怕辛苦、不願意改變。
這些為了私利、安逸不願意改變的人,是讓組織僵化、老化、纖維化的源頭。站在組織的角度,你還是得好好勸說,真的行不通就只好換人了。
還有一點也很重要,那就是企業文化。政策執行時的紛亂程度,其實反映了企業的體質,如果企業平常就很注重企業文化的建立,形成較強的共識,員工對組織和幹部的信任度也高,那麼在推動政策的過程中,上述的亂象就會少很多了。
(作者為聯強國際集團總裁)
【推薦序一】
贏在執行力
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
創辦英特爾(Intel)、擔任執行長及董事會主席多年的葛洛夫(Andy Grove)教會了我許多非常珍貴的東西。其中之一便是發生在「賽揚」(Celeron)微處理器會議上的一段插曲。
「賽揚」是葛洛夫和幾位同事一起研發出來的。當時,我還是英特爾的顧問。根據破壞式創新理論,我察覺到英特爾正面臨一個威脅:超微半導體(AMD)和新瑞仕(Cyrix)兩家公司開始進攻微處理器低階市場,銷售更廉價的晶片給那些製造入門款電腦的廠商,而且取得了相當的市場占有率,並開始進攻更高階市場。...
目錄
【推薦序】贏在執行力/克里斯汀生
【推薦序】執行力,贏得未來的力量/黃永仁
【推薦序】空有策略,只會光說不練/杜書伍
各界推薦
【前言】策略失敗的真正原因
Part 1 什麼是執行力四修練?
第1章 鎖定極重要目標
第2章 從領先指標下手
第3章 設置醒目計分板
第4章 落實當責
Part 2 如何在團隊中推動?
第5章 不同階段的挑戰
第6章 實行紀律一:鎖定極重要目標
第7章 實行紀律二:從領先指標下手
第8章 實行紀律三:設置醒目計分板
第9章 實行紀律四:落實當責
Part 3 如何在企業中推動?
第10章 來自頂尖領導者的親身實證
第11章 聚焦於組織的極重要目標
第12章 讓營火蔓延成野火
第13章 常見問題與解答
第14章 個人也適用
【後記】大家一起來「執行」!
【新增內容】讀書會主持人教戰守則:讀通《執行力的修練》
【推薦序】贏在執行力/克里斯汀生
【推薦序】執行力,贏得未來的力量/黃永仁
【推薦序】空有策略,只會光說不練/杜書伍
各界推薦
【前言】策略失敗的真正原因
Part 1 什麼是執行力四修練?
第1章 鎖定極重要目標
第2章 從領先指標下手
第3章 設置醒目計分板
第4章 落實當責
Part 2 如何在團隊中推動?
第5章 不同階段的挑戰
第6章 實行紀律一:鎖定極重要目標
第7章 實行紀律二:從領先指標下手
第8章 實行紀律三:設置醒目計分板
第9章 實行紀律四:落實當責
Part 3 如何在企業中推動?
第10章 來自頂尖領導者的親身實...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36頁開數:25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