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序
自古以來,謀生與夢想總要使人遷移到遠方,遠方有多遠,端視家在何處而定,經歷過不得不的遷移與遠行後定居的人,才能體會,日久他鄉變故鄉。《與水同行:宜蘭埤圳觀察記》
清嘉慶初年,福建漳州府龍溪縣人蕭竹渡海來台,翻山越嶺至當時尚未設治的噶瑪蘭遊歷,並留下他對噶瑪蘭的印象,收錄在《噶瑪蘭廳志》〈甲子蘭記〉中:
嘉慶三年秋,余與黃友渡臺,越三載,庚申,遊極北之甲子蘭。其地沃野三百餘里,可闢良田萬頃,容十萬戶。
這段描述讓兩百多年後的我們得以想像,彼時蘭地如此遼闊且未興闢,因此吸引許多移民者前來,是有嘉慶元(1796)年吳沙等人入蘭,開圳墾地並進,結圍鬮等聚落於焉漸次建立。
因噶瑪蘭設廳前漢人已入蘭拓墾之故,所以宜蘭埤圳興築早於設官治理之前。按《宜蘭廳管內埤圳調查書》可知,設治前已有抵美簡、金大成、泰山口、金結安、金新安、金復興及火燒圍等6圳興築,嘉慶16(1812)年之後,金同春圳、萬長春圳、金大安圳、林寶春圳等亦逐一開圳。
日人來台後,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整理發行《宜蘭廳管內埤圳調查書》,收錄埤圳工事調查紀錄及嘉慶初年至日治初期的水利文書,是清代到日治初期宜蘭水利資料之集成。宜蘭縣史館早於1993年,即延請縣內耆老翻譯,並投入研究人力進行譯註編校工作,終於今(2021)年出版。出版計畫初期,承蒙宜蘭農田水利會協助,提供宜蘭圳路圖資;並經宜蘭縣政府環保局補助經費,由縣內知名攝影家林明仁進行水圳影像拍攝,添補當代宜蘭水圳圖像紀錄;繼之,獲文化部地方文化館經費補助,除出版前述《宜蘭廳管內埤圳調查書》外,本館並邀請本書作者林俐馨,走訪縣內各大水圳,完成本書《與水同行:宜蘭埤圳觀察記》。
作者林俐馨小姐,原為獸醫,考入公職,然而又因深情於寫作放棄公職,成為專職作家,並無水利、歷史等相關研究專業,但跟你我一樣是生活在這片土地,每天認真工作、養育孩子的千百個宜蘭人之一。本書由作者帶著她劇本作家、地方媽媽的本能,以慧黠的心思、富有表情的文字,記錄她在尋找水圳的過程中,萍水相逢卻又深植於心的人事物,看見日常卻又鮮明生動的埤圳風景,諸如:1816年設圳至今、溪北大圳之一金同春圳上的女子龍舟隊,隊員們帶著孩子早一場晚一場的練槳;以及水圳旁清洗福壽螺開創商機的祖孫二人;成天泡在溪洲圳裡辛勞地清洗青蔥、視老天爺為大販的農家;以及在溪洲圳上練習、拼上陸戰隊榮譽、一舉贏得冠軍並破大會紀錄的陸戰退協龍舟隊。除此之外,在水圳波光的映襯下,我們也看見農村社造的力量;新世代自然農作者對水圳的守護;伴著水圳而生的禮儀風俗;圳旁洗衣、洗碗、甚至洗腳、順帶游個泳的阿嬤;甚至想起記憶裡小時候的外婆家......。
兩百多年前,蘭陽平原隨著水圳的興築而開闢,接引大小溪河、埤塘、湧泉,所到之處荒陌變成良田,改變了平原上的土地利用及地貌。隨著區域的開發、社會型態的轉變,水圳沿著阡陌進入村莊市鎮,貼進人們的日常生活,除了原初的耕作灌溉外,更兼具了給排水、洗滌、休閒娛樂等功能,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我們,不管平日上班,假日漫步、騎車,總會在某個路口、某個轉角、某片風景中與埤圳相遇,與水同行。
《與水同行:宜蘭埤圳觀察記》為宜蘭縣史館宜蘭人文系列第14本專書,本系列叢書主要為非學者的歷史書寫平台,鼓勵大家透過自身的生命經驗、記憶,詮釋自己的故事,為宜蘭留下多元的社會風貌與生活經驗。藉由此書的出版,我們企圖以更貼近一般讀者的視角,帶領讀者看見你我身邊、每日生活裡的埤圳。兩百多年前的移民者,帶來了水圳,而水圳興闢、聚落開展,又為這片土地,帶來了更多的移民。圳水長流,伴隨水圳而發生的故事代代流傳,這些群眾的生活樣貌,就是你我身邊的故事,因而每個人都能與之產生經驗的連結與情感的共鳴,這是最貼近大眾的歷史紀錄,也是最豐美的歷史面貌。
人人是史家,處處是歷史。只要你願意打開雙眼、關心生活周遭的人事物,你會發現, 歷史不在他方,歷史就在你我身旁。
拔
如果想要抵達一個地方,以我人生中漫長的找路經驗,循著路名看門牌地址走、辨識顯著地標、學著看地圖、輸入座標導航……上述全部併用,也敵不過內建的超強迷路基因。我只好問路人、問店家,每個人依其不同的生活經驗、思考邏輯、習慣的交通工具,會報給我不同的參考座標、建議不同的路徑、或隨手拿紙筆畫圖加文字符號註解,最後看我依然一臉保證迷路的樣子,甚至會更熱心地說「不然,我帶你去好了」。
這本書裡的小旅行,都是水帶著我去的。
尋訪文獻記載縣內的66條水圳,有些加蓋成道路,有些合併為同一系統,有些以現代技術整建拓寬,有些潛伏到地底然後又冒出來,有些怎樣都找不到,有些還執行著灌溉農作物的使命,有些跟上時代成為觀光的一部份,人們的謀生方式推陳出新,一代又一代的人誕生死去,只有水圳依舊存在,日夜奔流著。
水圳帶我看到不同的宜蘭風景,遇到不同的人,這本書記錄了在水圳旁與我相遇的人,以及他們的生活故事,以縣內水圳之密集程度,這些故事也約略等於2020年我走遍宜蘭各地的生活切面。
感謝縣史館給我這個機會,以這樣的方式認識我居住的地方,此後跨越每個潺潺流過的水溝,行經田間路邊的天藍色水利構造物,它們不再只與農夫或水圳邊的人有關了,而是從古至今不變的座標,指引我新的旅程。
序
自古以來,謀生與夢想總要使人遷移到遠方,遠方有多遠,端視家在何處而定,經歷過不得不的遷移與遠行後定居的人,才能體會,日久他鄉變故鄉。《與水同行:宜蘭埤圳觀察記》
清嘉慶初年,福建漳州府龍溪縣人蕭竹渡海來台,翻山越嶺至當時尚未設治的噶瑪蘭遊歷,並留下他對噶瑪蘭的印象,收錄在《噶瑪蘭廳志》〈甲子蘭記〉中:
嘉慶三年秋,余與黃友渡臺,越三載,庚申,遊極北之甲子蘭。其地沃野三百餘里,可闢良田萬頃,容十萬戶。
這段描述讓兩百多年後的我們得以想像,彼時蘭地如此遼闊且未興闢,因此吸引許多移民者...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